抗倭名将周孔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顿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406
颗粒名称: 抗倭名将周孔教
分类号: I276.3
页数: 2
页码: 406—407
摘要: 公元1548年,临川河东乡降生了神童周孔教,他从小聪明颖异,才思敏捷,七岁启蒙,十岁能即兴赋诗,时有惊人佳句,令老师同学赞不绝口。少年时代与汤显祖、姜耀先等人结为挚友,22岁时与汤显祖同年秋试中举。明朝万历八年(1580)春试中进士,被朝庭任命为福建省福清县知县。
关键词: 民间文化 传说故事 周孔教

内容

公元1548年,临川河东乡降生了神童周孔教,他从小聪明颖异,才思敏捷,七岁启蒙,十岁能即兴赋诗,时有惊人佳句,令老师同学赞不绝口。少年时代与汤显祖、姜耀先等人结为挚友,22岁时与汤显祖同年秋试中举。明朝万历八年(1580)春试中进士,被朝庭任命为福建省福清县知县。
  四年以后,周孔教调任浙江省临海知县。这里地处沿海,日本悔盗常来抢掠骚扰,百姓不得安宁。周孔教上任后经过明查晴访,发现这里的富豪多仗势欺人,且非常横蛮,百姓深受豪寇两害,法安生,外出逃难者成群结队。他对内制约土豪劣绅,秉公执法,为百姓伸冤;对外训练兵勇.征伐倭寇,迅速干居了海寇,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周孔教廉洁清正,嫉恶如仇,深得朝庭的赞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巡按河北、河南。后又任直隶学政。
  万历十八年六月(1590),青海火落赤部侵犯1日洮州,官兵奉命征讨,在甘肃省临潭县‘带,副总兵李联芳战死;七月,火落赤部又进兵河州,在甘肃临夏一带总兵刘承嗣迎战失利,游击李芳等人战死,朝野震惊!
  皇帝得报,急忙召开内阁大臣会议,文官武将都来商词对策。此时,宰相申时行、兵部尚书三一鹗等人鼓吹和议,反对抗战,并竭力隐瞒战败事实,为侵略者辩解。身广巡按直隶御史的周孔教,立即上疏万历帝,痛斥议和投降主义,并无情揭踞了甘肃巡抚李廷机、陕西巡抚赵可怀、总督郜光先、梅克松等人贻误战机的严重失职行为,使得皇帝不被任臣所误,采取了正确的决策,使抗战形势转危为安。
  日本倭寇人侵沿海失败后,便转道进攻朝鲜。万历二十年(1592)始登陆,数年即占领朝鲜大部,此时兵部尚书石星极力主张对日寇封贡议和,得到宰相赵志皋的支持。在河南任道监察御史的周礼教对这种奴颜屈膝的行为嗤之以鼻,于万历二十四年四月二十日上书万历帝,说:“中国与朝鲜唇齿相依。朝鲜失,则辽阳危;辽阳危,则京师楼震矣!”痛斥了赵志皋、石星、李宗诚等人的丧权辱国的主张,指出:“今日倭情,不封固变,封亦变,惟有守朝鲜为上策。”于是,万历皇帝对提出封贡议和的赵志皋、石星、丧权辱国的李宗减、杨万享等人以降职惩处,对周孔教和一批正直的士大夫予以嘉奖。周孔教名声大增,被皇帝提拔为太仆寺卿,菲苏州巡抚。
  周孔教到苏州任职后,体恤百姓,推行减免赋税,动员全民修筑河堤,以治理水患,深受百姓爱戴。1607年升任副都御史,仍留在苏州治理河道,为民办实事。当地百姓在他晚年告老还乡后,集资兴建祠堂纪念他。
  1613年2月27日,周孔教病逝于临川老家,终年66岁。好友汤显祖写〈怀鲁公传赞)颂扬其“容温而肃,度宽而严。留两间之正飞,行壮志于当年。位高不亢,志大弥坚,宠锡卸恩,不已湛露。频醉御庭。”
   周孔教一生为“临川之子”的名扬天下,又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上顿渡镇志》

出版者:中共临川区上顿渡镇委员会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孔教
相关人物
李廷机
相关人物
赵可怀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清县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临海市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青海省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
辽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