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传说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顿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40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传说故事
分类号: I276.3
页数: 14
页码: 405—418
摘要: 传说故事主要介绍了上顿渡的传说、中洲的传说、抗倭名将周孔教、被蒋介石大骂的邓骥、吟诗戏弄地头蛇、四才子闹考场等传说故事。
关键词: 传说故事 民间文化

内容

上顿渡的传说
  临川区驻地上顿渡,位于宜黄河下游东岸,是一座由荒野渡口发展起来的新兴城镇,迄今约有一千年的历史。一千年前的宜黄源,流入今上顿渡境地,分成两条溪流。所以,上顿渡始建时,原名顿溪,意在溪岸顿居之意。时过约六百年,顿渡改名为上顿渡。可是上顿渡上游却有个下津渡,为何上下颠倒呢?相传这里有段谭纶随皇帝游宜黄河的故事。
  谭纶是明代宜黄人,历任台州知府、兵部尚书,在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勋。他的才华引起了皇上的注意:穷山僻壤的宜黄县竟出了这样了不起的人。由此决定去观赏一下宜黄风光。潭纶一听心里不由发急,皇上出游,不知增加沿途百姓多少负担,家乡百姓极为贫苦,如何负担得起?但是,圣旨是不可违抗的。谭纶无奈只好同意随同乘船前往。
  船人宜黄河,河边越来越窄,加之逆水而上,行船十分艰难,皇上深感精疲力倦,每到一处休息,只是问个地名。无兴观赏沿岸风光。
  一天黄昏,船至临川下津渡,眼看到要进人宜黄县境了,前面的河道更难行驶,过滩上坡,都要强便当地百多名强壮村民拉纤驳船。谭纶心想:这样下去,家乡百姓怎样负担得了?于是,待晚上皇上睡后,谭纶登岸来到下津渡对村民们作一番布置,接着又命船夫掉转船头,快速行驶,游船顺水而下,一夜功夫又回到了上顿渡。刚近黎明时,船夫们又急忙掉转船头,皇上一觉醒来,又问及船到何处,谭纶心想,下津渡已向皇上禀告过了,于是说:“此地名称上顿渡。”
  当日黄昏,游船再次到达下津渡。这时,远方亮起了三排火花,好似三龙,从远到近横空舞动,好象三个深广的台阶,直通天际。谭纶忙请皇上出舱观看,告诉皇上说:“一滩高三尺,三滩高一丈,宜黄在天上;”这是百姓在滩头点燃火把叉鱼,宜黄境内滩坡很多,眼看到的就是其中三个,前面的河路就更难走了。夜色朦胧,皇上信以为真,又经过这段时间的颠簸,实在乏味,于是命游船掉转船头,扫兴而归,,皇上哪里知道,那三排火光,原来是谭纶昨晚布置下津渡附近村民,在这山顶峰、山腰、山脚点燃的三排火把。
  谭纶随同皇。帝游宜黄的故事,此后在百姓中广为流传,至清朝便正式把上顿渡载人地方史册。
   中洲的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仙人乘一叶扁舟来到中洲处,不料搁了浅,推了很久推不动。他就在头上扯下一个荆簪,吹了一口仙气,立即变成一根扁担。他用宇担撬,还是撬不动。仙人索忭驾起祥云返回洞府。以后,这叶小舟便变成中洲,扁担变成金翩担,永远抬着中洲。后来每逢河水暴涨,中洲因是仙人弃舟,水涨船高,永不浸洲;金扁担,洲底放,大水来,把洲扛,街、卜划船洲不浸,活活气死老龙王。真的,谁要是站在堤挡上望中洲,确实有中洲很低的感觉。可是历年来几次大水,都没右把中洲浸没,因为人站在堤挡上,位置很高。脚下的河湾、沙洲又很低,沙洲面积很宽,它逐渐升高,但坡度很小,不易觉察。所以,远望中洲,仍旧产生很低的错觉,其实它的位置是很高的。
   抗倭名将周孔教
  公元1548年,临川河东乡降生了神童周孔教,他从小聪明颖异,才思敏捷,七岁启蒙,十岁能即兴赋诗,时有惊人佳句,令老师同学赞不绝口。少年时代与汤显祖、姜耀先等人结为挚友,22岁时与汤显祖同年秋试中举。明朝万历八年(1580)春试中进士,被朝庭任命为福建省福清县知县。
  四年以后,周孔教调任浙江省临海知县。这里地处沿海,日本悔盗常来抢掠骚扰,百姓不得安宁。周孔教上任后经过明查晴访,发现这里的富豪多仗势欺人,且非常横蛮,百姓深受豪寇两害,法安生,外出逃难者成群结队。他对内制约土豪劣绅,秉公执法,为百姓伸冤;对外训练兵勇.征伐倭寇,迅速干居了海寇,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周孔教廉洁清正,嫉恶如仇,深得朝庭的赞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巡按河北、河南。后又任直隶学政。
  万历十八年六月(1590),青海火落赤部侵犯1日洮州,官兵奉命征讨,在甘肃省临潭县‘带,副总兵李联芳战死;七月,火落赤部又进兵河州,在甘肃临夏一带总兵刘承嗣迎战失利,游击李芳等人战死,朝野震惊!
  皇帝得报,急忙召开内阁大臣会议,文官武将都来商词对策。此时,宰相申时行、兵部尚书三一鹗等人鼓吹和议,反对抗战,并竭力隐瞒战败事实,为侵略者辩解。身广巡按直隶御史的周孔教,立即上疏万历帝,痛斥议和投降主义,并无情揭踞了甘肃巡抚李廷机、陕西巡抚赵可怀、总督郜光先、梅克松等人贻误战机的严重失职行为,使得皇帝不被任臣所误,采取了正确的决策,使抗战形势转危为安。
  日本倭寇人侵沿海失败后,便转道进攻朝鲜。万历二十年(1592)始登陆,数年即占领朝鲜大部,此时兵部尚书石星极力主张对日寇封贡议和,得到宰相赵志皋的支持。在河南任道监察御史的周礼教对这种奴颜屈膝的行为嗤之以鼻,于万历二十四年四月二十日上书万历帝,说:“中国与朝鲜唇齿相依。朝鲜失,则辽阳危;辽阳危,则京师楼震矣!”痛斥了赵志皋、石星、李宗诚等人的丧权辱国的主张,指出:“今日倭情,不封固变,封亦变,惟有守朝鲜为上策。”于是,万历皇帝对提出封贡议和的赵志皋、石星、丧权辱国的李宗减、杨万享等人以降职惩处,对周孔教和一批正直的士大夫予以嘉奖。周孔教名声大增,被皇帝提拔为太仆寺卿,菲苏州巡抚。
  周孔教到苏州任职后,体恤百姓,推行减免赋税,动员全民修筑河堤,以治理水患,深受百姓爱戴。1607年升任副都御史,仍留在苏州治理河道,为民办实事。当地百姓在他晚年告老还乡后,集资兴建祠堂纪念他。
  1613年2月27日,周孔教病逝于临川老家,终年66岁。好友汤显祖写〈怀鲁公传赞)颂扬其“容温而肃,度宽而严。留两间之正飞,行壮志于当年。位高不亢,志大弥坚,宠锡卸恩,不已湛露。频醉御庭。”
   周孔教一生为“临川之子”的名扬天下,又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被蒋介石大骂的邓骥
   汤锦文
  史海浩繁,豪杰众多,疏于史册的英雄非邓骥一人,但由于邓骥的人生历史曲折而多变,并参与过众多的历史的大事件,为其续传,可补正史之不足,为此撰之。
  抗战期间,全国虽然处在国共合作时期,但国民党对中共刊物舆论宣传怕得要死,对“新华日报”实行严密的检查措施。身为国民党重庆新闻检查处少将处长的邓骥,手握各新闻刊物的检查大权,其中亦包括“新华日报”。由于国共两党的历史渊源,邓骥与中共许多领导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与中共党员郭维成、,章汉夫等交谊甚厚,受其影响,对“新华日报”的检查网开一面。1949年4月12日,新华日报刊登的章汉夫先生一篇对时局评论的重要文章,被蒋介石看到,大发雷霆,怒斥邓骥失职通匪,立即送交军事法庭审判。幸亏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局长商震将军及新闻检查局长李中襄(南昌人)的力保,才幸免一死。邓骥为保全生命,只好弃职,隐姓埋名,另谋生路。
  邓骥,原名邓智康,1901年生于江西临川上顿渡石古村一个经营地主家庭。其父邓楠浦是临川有名的米行大老板,还在朱仙肋开办的新中纱厂任大股东。邓府家业宏大,买卖兴隆,在临川颇有声望。邓楠浦热衷于实业救国,希望儿子邓智康能有所成,如骏马日行千里,日后能成为家族事业的接班人,故为邓智康更名为邓骥。邓骥不负父望,高中毕业后,先后考取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后受其伯父湖南高等法院首席检查官、前清举人邓廷桂影响,转入北京朝阳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攻读法律。
  北京朝阳大学,是1917年民国司法部公布承认的第一批私立大学之一,在北京具有极高的威望,和声誉。邓骥转入朝阳大学,学习刻苦,193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荐于晋军著名将领,时任河北省主席的商震将军麾下任秘书。商震虽为晋军将领,却对新来的这位江南小才子特别器重,使其有机会放手大干,为日后政治上获取功名,奠定了基础。
  商震后调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邓骥未能随其调动,仍留在河北省政府,为宋哲元、冯治安充任秘书。
  在国民党军队中,最注重亲谊关系,蒋介石重视黄埔生,陈诚重视土木系(十一军及十八师的简称),各军阀则重视乡土亲情。1938年桂永清(鹰潭人)升任战时:十部训练团教育长后,也注重扶持自己的力量。他很器重欣赏邓骥的政治人才,听说同乡己于1937年6月27日辞去河北省政府秘书职务,返上海待职,立即催其至校任中校教官,助他一惜之力。桂永清当时正走红,邓骥刚到不久,他又升任首都南京警备司令,当上了御林军统帅。
  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爆发,蒋介石启用得意门生、军政干才周复为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两年后(1939年),为开展山东和苏北一带的敌后抗日斗争,蒋介石下令成立苏鲁战区,调东北军战将于学忠为苏鲁战互司令。于学忠是张学良的旧部,非蒋介石嫡系,蒋介石因“西安事变”被东北军所俘,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对于学忠只是利用却不信任,并从第一战区将其爱将周复调任苏鲁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兼战区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干部训练团教育委员和山东省政府委员等数职,集党政军职于一身,名为于学忠助手,实为监军。
  周复亦为江西临川人,在国民党中有儒将之称,其独处东北军之中,虽有才华,但孤掌难鸣,急需心腹,因此动员江西同乡到苏鲁战区工作,为其羽翼。出于爱国之心,邓骥放弃原来工作应邀与周复之弟周协力同赴前线,于1939年秋被周复任命为苏鲁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上校科长,,专门负责协调东北军将领之关系。
  于学忠亦派出郭维城来协调江西政治派、黄埔派的关系。郭维城乃上海复旦大学的毕业生,康为张学良秘书,是中共地下党员。为了统一抗日,他也期望双方合作,并以同学关系与邓骥联络感情(邓骥在复旦大学读过一年书),同时也利用邓骥的关系来掩护他的特殊身份,经过两人的努力,将苏鲁战区军政首脑间的隔阂疏通开来。周、于两人虽然派系不同,但出于民族大业,他们双方都积极努力,加强合作,为抗击共同的仇敌日寇,携手御侮。
  1943年2月20日,日伪军扫荡苏鲁战区,将周复困于城项山。周复率游击第二纵队及113师678团与敌激战,直至弹尽粮绝。21日,周复率部突围,与敌肉搏,当冲至城项山东北角半山腰张家溜村时,不幸中弹身亡。周复是抗日战争中,中国政工人员牺牲最壮烈,军阶最高的将军。蒋介石闻知爱将殉国的消息,特呈请国民党政府明冷褒奖,追赠为陆军上降,准人忠烈祠。周复牺牲后,邓骥接到去陆大受训的通知。当时陆路被日本严密封锁,邓骥请郭维城代为设法,郭维城向邓蜞提供了中共地下组织秘密通道。邓骥在中共地下组织的掩护下顺利到达四川重庆。
  陆大结业后,其导师李中襄举荐邓骥为重庆新闻检查处少将处长。邓骥因受过中共地下党的保护,对共产党政策有了认识,他认为,在民族危亡之时,中国人应该团结才是,民族内部不团结,日寇就乘机灭我中华。因此,他对中共新华日报的检查网开一面,章汉夫的文章就是在这种松懈之中发表的,
  蒋介石怎能不骂他通匪呢?若不是李中襄力保,邓骥恐怕早已成为蒋介石刀下之鬼。
  邓骥辞职后,怕蒋介石不会放他,于是恢复幼时学名,重用邓智康之名在孔祥熙的帮助下,调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工作竞选推行委员会担任秘书。由于邓骥的才华深得孔祥熙器重,又保举他为行政院参议,不久,将邓骥调至身边任财政部秘书。
  1945年8月15日,日寇放下屠刀宣布五条件投降。孔祥熙急令心腹四处接收争抢地盘,委任邓骥为冀、鲁、热、察财政金融接收专员。邓骥满心欢喜的前去接收。但由于这些地区都控制在地方政权手中,邓骥势单力薄无力与其争锋,只好暗自引退,至天津工商学院(现天津大学)经济系任正教授。
  孔祥熙怎肯放邓骥这位才子隐居呢?急电调其任财政部嫩、黑、兴区四省税务局副局长,但邓骥无心政治,拒辞不至。
  1948年,江西省政府任命其为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兼南京江西省银行经理。并被I临川县选为国大代表。
  邓骥虽然仕途多险,但由于他学识渊博,善于交际,人缘好,总能化险为夷。是年,国民党政府已到了穷途末路,国内形势逆转,解放军连续赢得了中原、辽沈、天津、淮海战役的大胜利,国民党政权所余半壁的江山在风雨中飘摇。蒋介石欲保全实力,于是急令将大陆银行、工企,全部转移台湾,妄图依靠美国的海上力量,偏安海岛。
  邓骥奉命先于退岛部队迁移台湾,任江西驻台银行行长。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龟缩于台湾,虽然暂时得到苟安,然而,海岛地窄人众,加之派系倾轧,邓骥很难从中看到光明的前途。因而借故携家眷渡海至香港隐居下来。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为了组建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派章士钊先生为代表,至香港联络民主人土回归大陆,参加联合政府。
  章土钊是湖南善化人,是民主革命的老前辈,1917年曾任过北大教授。李宗仁委其为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随张治中团长赴北平与中共谈判。谈判破裂后,顺应形势留在大陆,被选为第——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
  章土钊至港,其亲友、部卞、学生纷纷前来拜望,邓骥曾在北大读过一年书,也以学生身份探望老师。经章士钊介绍,邓骥参加了香港民主人士座谈会,并决心与国民党一刀两断,拥护共产党领导,公开登报脱离国民党。
  邓骥出于热爱祖国的心情,将手中控制的江西银行在海外的存款,全部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笔巨款对早期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1年,邓骥怀揣香港中共组织开据的介绍信,携妻子儿女返回大陆,定居于上海。此时邓骥决心脱离政治,欢度晚年,因此没有将介绍信交于上海当地政府。肃反运动开始后,他成了阶下囚,扣以历史反革命罪名送至安徽劳改农场监督改造,。1952年,政府经过内查外调,终于摘清了他回国的实
   吟诗戏弄地头蛇
  陈、罗、章、艾四大才子饱读诗书,博览经文,才学过人。他们为人正直,不愿攀权附势,尤其对有钱有势的财主豪绅看了不顺眼,并以超人的才华吟诗作句讥讽巧戏。
  一次,临川一个大财主大办酒宴为娇儿娶·亲。周围,的绅士、土豪、乡民了解他平日仗势欺人,待人情薄、小气如命,都不敢怠慢这个地头蛇。而四大才子却决定趁机去扫扫这个地头蛇的威风。
  他们来到大财主家假装庆贺。陈际泰对地头蛇说:“小生们不才,今趁良辰吉日,愿借庆助兴。赠小诗一首’,以示庆贺。不知大人意下如何?”财主原来早就想请四大才子题诗作联,但又怕不肯赏光。如今一见四才子主动提出,便满口应允。祝贺的绅士和乡民久闻四才子大名,他们一听四才子要提笔吟诗便围拢观看。侍从取杂文房四宝,四才子胸有成竹,一人一字,挥笔而就,“倒、绝、三、代”四个大字跃然纸上,字体苍劲有力,铁划银钩。观看的乡民赞不绝口,唯有大财主看后为之一怔,本想发作,但转念一想不行,他们得罪不得,于是强压心中怒火,挺着肥肚生气地说:“今日乃吾家良辰吉日,你等为何写出这等不祥之句?”四才子摇了摇头,漫不经心地笑了笨。财主见他们无所谓,便一把拉住陈际泰等人恶狠狠地说:“吾与你等无怨无仇,你等却如此伤害于我,究竟何意?难道就不怕犯王法?”硬要辩个是非。四才子见状有意借机发挥,罗万藻当着大家戏弄财主道:“听明白,此四字,字字值千金,此乃一首妙诗也!你既不解其意,就不要如此乱言。”大财主一听,犹如丈二金刚钻进胡同,顿时摸不着头脑,束手无策,只好忍气吞声请求说:“你等说好说妙,好在哪里?妙在何处?说得清楚,我服输。”
   “就那么容易?”
   “你说怎么办?打赌!道不出罚你治靠!”
   “我说要是妙诗好句你又如何?”
   “要是妙涛好句我就重赏诸位。,’
   “那好!一言为定!”四才子一人一句脱口而出地吟出一首藏头诗!
   倒,到你门前过,
   绝,绝色美人妻;
   三,三年生两个;
   代,代代穿朝衣。
  在场的乡民听后心里十分敬佩四才子,地头蛇目瞪口呆,无言可答,狼狈不堪,只好认输,要赏四才子。但是,四才子却笑一笑,起身告辞,拂袖而去。
   四才子闹考场
  明朝末年,皇上科考,陈、罗、章、艾四才子同约赴京科考。谁知来到京城,考试早已开始了,只见两扇朱漆大门紧紧地关闭着。四人求考心切,顺不了许多,八只手把大门擂得“咯咯”直响,吵闹声惊动了主考官。主考官来到门外一看,只见门外立着四个寒衣秀才,便说:“你们想进不难,我出一题,你们答得出,放你们进去,答不出,就不得无礼了。”四人应允。
  主考官出题道:“以一到十,十个数字,作一对联,上联数字要顺,下联数字则要倒。”
   话音刚落,只听得四才子齐声道出对联:
   上联是:
  坐一只船儿,址起二三根风篷,载着四五六个学生,七颠八侧过九江,十分来迟;
   下联是:
  坐十年窗下,攻破九八卷经书,考过七六五所学院,四复三番关二门,一定要进。
   主考官听后,惊讶不已,忙开大门,放四才子进去应试。王安石四改绝句定名篇
  仲春之夜,万籁俱寂,人们早已入睡,而王安石却未下榻,正坐在临近窗口的书桌前握笔沉思。窗外,美丽的一亡弦月象一把镰刀挂在高高的树枝上,远山剪影似地耸立天际,星光璀灿,春风阵阵,随着树枝的撂曳,夜风吹进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夜景如此迷人,王安石却无心欣赏,见他双眉紧皱,对着烛灯苦思冥想,,炯炯有神的双眼盯着:”案发愣。
  王灾石为何如此用心?原来白天他同侍从乘船到扬州南面的瓜洲游览,面对桃李缤纷,对对紫燕迫逐嬉戏的艳丽春光,王安石抚摸着被微风拂动的银须,不禁想起当年十载寒窗,终于功成名就,成为国家之栋梁,大宋之宰相。感叹之余,诗兴大发,侍从送来文房四宝,他拿过朱笔,疾书:
   京口瓜洲一永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毕,捋须点首,逆给侍从o
   “绝句,绝句电!”
  “相爷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名符其实,敬佩!敬佩!侍从们连声称赞。
  王安石此时电踌躇满志!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一声吩咐:“靠岸回府”。
  夜阑人静,王安石不能人睡,仙望着白天之作喃喃自语:“老夫闲聊之笔多为孤芳自赏,登上大雅之堂,若择妙作,当首推此也。”说完,又情不白禁地叶诵,当诵到“春风又到江南岸”时,觉得不太贴切,细嚼一遍后,猛拍书案道:“老夫错矣。时值鸟语花香,桃红李白,春已过半,用‘到’字岂非晚哉,违时反令,大错特错。先暂搁于此,待老夫仔细斟酌,改它一字”。主意已定,王安石即命侍从备墨取纸,高烧红烛,细细推敲起来。
  只见深思中的王安石,嘴唇不停地嗡动:“到”字不妥,“过”宇如何?“春风又过江南岸。”咀不妥,百花尚艳,万术正荣,春未悄尽,用”过”字尚不为早?还是另易它字为妙。“人”字怎样?“春风又人江南岸”,虽胜前两者,但有点落八俗套?“入”宇不妥,当弃之。何字为妙?
  王安石苦想之际,忽觉“满”宇可取,写完“满”字搁下朱笔后,又细嚼起来:“还是不妥,春乃万物勃发,大地,”“满”字那有一缕生机,半毫情色?当易之。王安石连换几字,尚无着落,于是起身高案,轻摇碎步,暗暗思忖。良久,仙感到阵阵春风从窗口吹入,就慢慢地躔到窗口,用他那机智的瞄睛向外眺望。
  静谴的瓜洲,夜色深沉,山峰隐约,青山藉水,水声溺潺,流泉飞漾,雾霭甄氲,春意盎然,大江泛着微微波光向东流去。
  王安石望着东去的江水,默默深思。薯地,似乎想起什么,怔了一会儿,猛一回身,快步走到案边,提起朱笔,在宣纸上娴熟利落地写厂个遒劲的“绿”字,这才础意地自语:“绿”宇乃最佳选择,万物生机,“绿”字可括之。老夫今晚为觅一字,推敲数字而得佳句,值得。顿时,他那双一直邮结的双眉舒屑接着卫安石重铺宣纸,在纸的抬头写着“船泊瓜洲大字,随即飞笔走墨: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胆我还?
  一首胜炙人口的七绝脱手而出。峙诵数遍后,感慨地说:“老夫身为宰相,干日之作竟如此不细,实为吾辈之耻。辅佐圣上,应以此为鉴。”远处传来雄鸡报晓声,东方发白了,乳白色的晨雾渐渐隐去,远山嚣出黛青色剪影,王安石揉了揉朦胧的眼睛,信心百倍地迎来黎明。
   一幅对联成贵宾
  清末,临川一秀才,在探亲归途中,路经景德镇,被人抢劫一空,身无分文,无可奈何,只得暂住景德镇邵武祠抚州会馆。因衣衫破烂,无人理答,只好向旁人借来文房四宝,特写一副巨大对联,上联为:
  邵穗朔两江,临渊伐蚊,金绳长系,崇高妙法,宜住妖氛,乐业庆民生,东土欢呼称万年。”
   下联是:
  武功摧北魏,川蜀如虎,溪口巩固,仁结昆仲,黄巾党灭,安刘延宋柞,乡梓秸豆祀千秋。”
   此联正合当时住址,第一联一字就是“邵”字,第二联第一字是“武” 字,正合“邵武”祠,下面依次类推,以抚州六县县名(临川、金溪、崇仁、宜黄、乐安、东乡)书到对联之中,一县不漏,人们看后,无不夸文句之美,笔迹之英,——代奇人。何人所书,乃廊中的破衣秀才,真不愧为“临川才子”。结果全镇捧为贵宾,捐资银两,荣耀归乡。
   十九岁媳妇周岁郎
  很久以来,有个财主没生崽,求菩萨后还是没有生。后来,招厂个望郎女,一直等到望郎女,一直等7望郎女18岁,自己才生了一个崽,财主崽周岁时,望郎女就有19岁。这年财主硬要望郎女跟自己的崽结婚。
  举行婚礼后,客人都回去了。到了洞房花烛夜,望郎女和丈夫睡觉,很伤心,就提了一句诗:“今天夫妻在此眠,少妇泪眼对孤灯。可恨爹娘配婚小,活人睡在死人边”。
  婆婆在隔驻听到儿媳骂丈夫,就说:“你怎么骂我儿是个死人?”接着也提了几句诗,“媳妇胆敢放此言,宽容丈夫等几年。等我儿子长大了,好比青云上九天。”
  望郎女听到婆婆提诗劝她等几年,又提了几句诗回敬:“婆婆说话虽有理,饱人不知饿人饥。等到你儿长大,日出东来月在西。”
   县官查夜
  从前,有个医生回家,路遇县官查夜。医生知道犯了宵禁,心里很害怕。这时正好有两个人走医生前面,县官问:“什么人?”回答是:“秀才”。县官只说:“你们今后要自爱。”就挥手让这两个人走了。问到医生时,医生想,秀才犯禁可免罚,便也回答是秀才。县官觉得奇怪,今晚遇到这么多秀才?既是秀才就有学问,不妨出个对联,让他对一下。于是对医生说:“你是秀才,我出个上联你能对上吗?”接着信手指厂指轿前的护伞说:“三尺天青伞。”医生立即回答:“六味地黄丸。”当时是夏天,路边竹林里有人乘凉,县官又说:“避暑最宜深竹院。”医生应声答道:“伤寒应用小柴胡。”县官想,前而答的是丸药名称,后面答的是汤头儒医,不是秀才。正在此时有个姑娘闻声开门观看。县官又出一联遭:“小女子腊红齿白,应知三从四德。”医生见县官喋喋不休,不愿放行,急得大声应对遭:“大老爷面黄肌瘦,定是五劳七伤!”县官知道医生顶抽他,喝声:“胡说!”医生便答道:“执重。”县官大怒,厉声喝道:“要死。”医生笑答:“另请高明。”
  一字千“斤”
  从前,抚河岸边某村有个秀才,为人十分小气,且又喜欢吹嘘,常说他能识九万九千九百个字。
  一天,邻村的一位船夫接到一封来信,来找秀才帮他读信。秀才知道船夫贫穷,料想得不到酬谢,就对船夫说:“要工读信可以,一字千金,你带了多少钱来?”那船夫连骨头卖了也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忍气吞声,默默退了出去。
  后来,抚河涨大水,村里遭了水灾,白茫茫的一片,水还一个劲地往上涨。秀才由楼下搬到楼上,眼看楼上也保不住了。这时船夫驾着船来了,秀才喜出望外,忙向船夫说道:“船老板,快来救救我,让我上船!”船夫见是秀才,慢慢说道:“不是我不救你,实在是船太小。你一字千‘斤’,九万九千九百个字,共有多少斤?你一上来,把船压沉了,连我自己性命也保不住!”说完划着船走了。
   老师选女婿
  从前,有个自己开馆的私塾老师,膝下无儿,只有一女,长到十八岁时,已出脱得十分美貌,粉脸桃腮,身材苗条,特别是天资聪慧,呤诗作对,远近闻名。父亲对女儿爱若掌上明珠。
  一天,同时来了三位学生入馆上学,读了两个月的书,却毫无长进,老师十分纳闷,看这三学生,脑瓜都还不笨,为什么学习会是这样呢?从此以后,他细心观察,哦!原来这三个学生并不是真心来求学,而是慕自己女儿美名前来求婚的。
  这位私塾老师倒也开通,没有采取惩罚手段,而是把这三个学生叫到身边。对他说:“好女有人谋,此是常情,你们三个都爱我小女,也不奇怪,可只有一女,当然不能同时许配三人,现我有言在先,谁能寒窗期满,金榜题名,我女儿就与谁成婚。”其时,女儿也在场,含羞点头表示同意父亲意见。三个学生只有从命,没别的可说。
  从此三个学生都认真读起书来,无论严寒酷暑,都十分刻苦,学生都有神速长进。尤其那个年纪小点的,不仅勤奋学习,才华出众,而且还常常帮助老师家中做些家务。人也十分诚恳老实,老师女儿暗生爱慕之心。
  寒窗期满,三个学生都进京赶考,结果都金榜高中。而且都按老师前约,抬了花轿同一天前来迎亲。
  这是老师事先没估计到的,望着争要进门的三乘花轿发呆,不知如何是好,总不能把女儿劈成三下吧!坐在一边不住唉声叹气。此时,女儿却笑嘻嘻地走过来说:“爹爹不必发愁,女儿自有办法。”老师说:“女儿啊,你有什么办法快说。”女儿说:“请他们几位就高低大小为题做诗,如果我听了谁做的诗点头,就请他把轿子抬进来。”
   老师心想,事已如此,别无他法,只好这样啦!
   老师向几位学生宣布了赛诗选郎的办法,都表示同意。
  其中一位年龄大点首先开口,他诗曰:“高是山低是坳,大是虎小是豹,没有山和坳,怎藏虎和豹?”这位学生,满以为自己的诗好,中老师女儿的意,谁知,她听了连动也不动,只好丧气地离去。
  第二个年龄不大不小的接着开言,诗曰:“高是山低是沙,大是鱼小是虾,没有水和沙,怎藏鱼和虾?”他说罢,也十分失望地走了,因为老师女儿又没有动。轮到那个年龄较小一点的学生了,老师的女儿先向他笑了笑,并不住回头望她自己的房间,这给他很大的鼓励,也使得他得到了某些暗示,他略一思忖,便出口成章,吟出了自己的诗句:“高是帐低是床,大是姐小是郎,没有帐和床,怎藏姐和郎?”老师女儿听后,含着微笑点了点头。老师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大声招呼这位学生把花轿抬进来,把女儿嫁给了他。
   秀才进城
  相相传清代年间,抚州有陈、罗、章、艾四大才子。有一次闲游江南一城,突然发现一家菜馆门前挂着一块“万菜齐备,任君选点”的招徕顾客的大牌,心中好笑,有意相难。进入门来,店中伙计热情招呼落座,请他们点菜,四位就各说一个菜名:一是皮打皮;二是皮夹皮;三是里皮外不皮:四是外皮里不皮;
  菜名传入厨房,厨师不知此菜,无从下手,告知老板,店老板一看菜谱,也慌了手脚,如果炒不出菜,岂不失去“万菜俱备”的名誉?他思考一番,便到对面书店请教卖书的女老板,女老板不费思考地告诉菜馆老板:“第一菜,皮打皮,是猪尾巴。活猪的尾巴时时摇摆,上下打着屁股,就叫皮打皮。第二菜,皮夹皮是猪耳朵,因猪耳上内有一层软白骨,内外有皮包住,就叫皮夹皮。第三菜,里皮外不皮,是猪屁股眼,直连肥肠,肠头用刀挖下来连猪屁股下的皮在内,就叫里皮外不皮,第四菜,外皮里不皮,是猪肚,外面是一层皮罩住,就叫外皮里不皮。”
  菜馆老板一听恍然大悟,赶快回店告知厨师。四个最普通、较低级的菜立即做好,奉上四位顾客品尝。菜馆老板刚才的行动,四人看得明白,知道肯定是经过对面书店老闾的指点才做出的。吃完菜,算清帐目,四人出店,来至对面书店问女老闾“此店有‘山伯访友’的书卖否?”女老板深知其意,便回答:“此书卖完,现有《四郎探母》的书,你们要吗?”四位名人一听,羞惭不已(因此话暗指做了女老板的儿子),赶紧离开书店,游往别处去了。
   村妇巧对狂先生
  清朝的时候,有位村塾先生,教书虽然认真,方法却很古怪,常出对子叫学生答对,对不上的一律罚跪,跪到对上才准起来。在他教的二十多个学生中,有个年龄很大娶了媳妇的人,因为脑子比较迟顿,常被罚跪大半天。这天上午,那个大龄学生又因为没对上对子,被迫跪在讲台一侧。时间久了双膝酸痛难耐,便以手撑地减轻重压。不料被先生发现,挥起竹片猛抽不止,痛得他大汗淋漓,泪流满面。他媳妇在河边洗完衣服,回家路过私塾门口,碰巧看见丈夫挨打的情景,不禁惊呼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教书先生闻言住手,循声察看,见是挨打学生的俊俏媳妇,站在门外,指手划脚与其他农妇议论自己,心里好不气恼!他眉头一皱,眼珠两转,嘴巴几咧,狂念顿生:非叫这个女人急个半死,伏首求饶不可!于是新拟一联,命大龄学生中午带回家去思考、答对,并警告他说:“如果吃过午饭回来以后还对不上,就罚你跪一下午,跪一晚上,跪到天光!”
  大龄学生接过新拟的上联,心事重重地回到家里,见了妻子,大发雷霆:“长舌妇,贱女人,你不多嘴多舌,到底哪里难过?”
  妻子明白丈夫是怪她刚才在学堂外面议论过先生,笑答道:“心里难过。”
   “你……”
  “我不忍心你象囚犯一样被人家拷打!我不多嘴多舌,只怕你现在还在受刑哩!”
  “哼,没有你这份好心,我不过受点皮肉之苦,有了你这份好心,我非下阴曹地府不可!”“别胡说!先生又怎么难为你啦?”
  丈夫掏出纸条抖着说:“你看呀,先前要我对短联,现在要我对长联;还说午饭对后对不上,就罚跪一下午,一晚上!你说,这不是要命吗?”
  妻子近前看纸条,见上面写着十个字:“夫受师罚,妻念阿弥陀佛。”想便说“这个先生不正经!你大胆放心去吃饭,这下联我保险帮你对好!”
  丈夫不相信妻子能对好,吃不下饭;妻子念出下联让他记,他才高高兴兴地吃了三大碗米饭。
  下午上学的时候,大龄学生把对好的下联交给先生。先生料定他们夫妻对不上,想看个笑话,训斥一顿,以报上午被骂之仇。谁知打开一看,不但意思切贴,对仗工整,气势也比自己的上联高出许多,不得不收敛狂态,点头称善。那下联写的是:“君遭贼难,臣求救苦天尊。”
   渔家女妙对惊才子
  谁不知明末临川“四大才子”陈、罗、张、艾的威名?谁不晓他们妙联巧对难倒知府的佳话?然而,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四大才子竟栽在一个渔家女的脚下哩!
  那是仲夏的一天,四才子坐船过渡去赏荷,撑篙打桨的是一位豆蔻年华的渔家女。
  四才子上了渔船,见少女楚楚动人,却又庄敬自重,不苟言笑,四才子想搭讪几句,又怕留下轻薄之名。年经最轻的艾南英脑子一转,心想不如用“出联求对”的方式试一试看,便装作无心地吟道:“问西池少女,有藕无藕?”他这个“藕”字通“偶”,一语双关。没想到话刚落间,少女应声答道:“见东邻才子,下河上河。”“河”字通“荷”,“上河”与“赏荷”谐音,比艾南英上联还略胜一筹。四才子大惊。老大陈际泰见小弟输了,接口吟道:“一舟二桨三市容。”。“一舟二桨”即景起兴,“三市”即指临川城,用的是乡贤曾巩诗句:“翠幕管弦三市晚”。少女仰首微吟道:“五魁千金五峰城。”万魁,指城西的万魁塔;千金指城东南的千金陂;“五峄城”即临川,因市内有香楠、桐林、天庆、逍遥、青云五座峰而得名,故曾巩诗又云“画堂烟雨五峰秋”。少女下联不仅对仗工稳,与上联配合天衣无缝,而且恢宏开阔、气魄很大。陈际泰顿时羞得满面通红。
  那罗万藻本是大戏剧家汤显祖的学生,对老师的人品气节和所著《临川四梦》十分仰慕和喜爱、见陈际泰又输了,不用多想,接上呤吟道:“元宵良夜,呛冬冬,呛冬冬,万人聚观《四梦记》。”这个上联出得相当巧,嵌入了时今节气、锣鼓音乐和“万”、“四”两个数目字,而且《四梦记》是特定名词,下联颇为难对。四才子见罗万藻露这一手,心中暗喜,以为必胜无疑。谁知少女用桨板轻敲船帮,又猛划两桨,激起水花飞溅,同时吟道:“端午佳日,哗啦啦,哗啦啦,百龙竞渡二仙桥。”时令、声音、数字,名称全都对上,而且山“仙”对“梦”、以“龙”对“人”,“龙”又喻舟,暗抬身份,还有“日”对“夜”、“午”对“宵,”处处字字高出一头,稳稳操了胜券。四大才子矮了半截,一时默然。
  眼看船快拢岸了,章世纯不肯就此认输,语含讥讽,悻悻地吟道:“抚州女子无才好!”这句上联,看似平平,实际上是个拆字绝对,“抚”字拆为“无才”,“女”、“子”合而为“好”,比罗万藻的上联还巧妙。章世纯满心希望这一巧对能难倒渔家少女,为四大才子挽回一点面子。谁知少女冷冷一笑,竹篙一插吟道:“明水秋心日月愁。”“明水”即明水山,乃是临川县西青连山的别称,山下有日、月温泉。“明”字拆为“日”、“月”,“秋”、“心”合而为“愁”。章世纯出的上联,只有“抚州”一个地名,少女下联却包含“明水山”和“日月温泉”两处地、物名,而且光明正大、蕴藉风流,不象上联刻薄小气、狭隘猥琐,还是渔家少女赢了。
   给新娘让路
  从前有一位县官,坐着官轿出巡游乡。当他的轿队来到一条小路上时,不凑巧迎面来了一位民间新娘子的彩红花轿。尺把宽的道路,过一副轿子也得慢步而行,两轿相遇,便无让步之处了。当时差役威风凛凛叫嚷:“咱老爷公务甚紧,你民间新娘子让开吧!机智高明的新娘子在轿内回答:“老爷行轿是朝朝日日,天长地久,我小女子出嫁,终身只有今天,理该请老爷方便我们先行。”县官听了,觉得言出有理,连忙下轿步行让道。从此以后,民间迎亲婚礼,便把新娘捧为高贵无上,遇路窄时,行人便为新娘让路。洞房花烛日,尽管高堂满座,年迈的长辈,还得让新娘子坐首席。
   新媳妇
  从前,有个人家娶了一个新媳妇,公公以为女主有很多嫁妆,用了几条船去迎娶新娘和接嫁妆,谁知新媳妇家里没得一点点东西陪嫁,把公公气得要死。新媳妇进门后,见公公坐在那里生气,猜想是为嫁妆之事,就倒了一怀茶送给公公吃。公公勉强接过茶,望着门前一棵樟树,就吟了一首诗:
   门前樟树叶巴巴,
   卖田卖地结亲家。
   指望亲家陪嫁多,
   谁知没得一根纱。
   新媳妇也回了一首诗:
   门前樟树叶稀稀,
   卖田卖地都不必。
   好崽不要爷田地,
   好女不要娘嫁衣。
   公公见新媳妇如此聪明,而且知书识礼,也就转忧为喜。
   聋子让路
  有一老人,耳聋背驼,步履蹒跚。一日,一后生随其身后,嫌其挡道,大声对聋子说:“你什么时候会死?”
  老人以为后生是叫他让路,便往路旁一站,很有礼貌地对后生说:“你先去,你先去。”
   小和尚绝句返俗
  从前,有一个相爷的小姐,在家烦闷,去烧香求愿,保佑她找个好丈夫。
  这天带一个丫环来到一座庙里烧香,相爷小姐羞羞嗒嗒,生怕别人看见她的容貌,总把白扇遮住自己的脸。
  在敬香的时候,小姐装香,插蜡烛,都把白扇遮住脸,不让和尚看见真像。有一个小和尚,看到相府的小姐漂亮,就作了一首诗:“玉手搬银灯,白扇遮白面,民间有好女,不该来修仙。”
  原来这小和尚没出家时,别人帮他提了好几门亲,他都不满意,认为世上没有他认为理想的美人,所以一气之下当了和尚,今天见小姐生得如花似玉,才题了这首诗。
  小姐知道小和尚在戏笑她,回去后在相爷面前,一脸的不高兴。相爷问她:“孩儿,今日烧香回来为何愁眉不展?”小姐说:“爹爹,今天我到烧香,有个小和尚调戏我。”“如何调戏?”“孩儿去烧香,他说我‘玉手搬银灯,白扇遮白面,民间有好女,不该来修仙。’相爷说:“这个小和尚这么无理,他如果好提诗答对,我明日叫长老和尚带他来见我,如果题答不上,我要他拿头来交。”
  第二天,老和尚把小和尚找来说:“昨天,你那么会题诗答对,今天去答,答得好就有个老婆,答不来,你就回不来啦。”小和尚想:去就去,答不来就去死,答得到我就有个如意的老婆,也不用修仙。
  来到相府。相爷写了四个大字“阶、挨、口、斋”。相爷小姐也来了,她是想看看是不是昨天那个和尚,莫弄错了人。小和尚看到小姐穿了拖地丝裙在来回走,丝裙拖在地上。小姐心想:你这该死的和尚,还敢戏弄我,今天对不到,就要你的头。
  小和尚看到小姐走来走去,心里顿时有诗一首,就说:“三寸金莲上金阶,八宝丝裙靠地挨,岳父岳母开金口,我放了木鱼来开斋。”相府的文武各官都说对到了,相爷也很高兴,认为这个小和尚有才,女儿就给了他。小姐也很高兴,郎君果真有才。从此,小和尚返俗,小两口恩恩爱爱,白头到老。
   少年夫妻甜如蜜
  从前有个先生教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不久结婚了,婚后夫妻感情很好,形影不离。过了半个月,这个学生才照样来上课读书。有一天先生对学生说:“我今天上街去有事,可能要三天后才能回来,桌上出了一个对子,你如能答得出来,就可回家。”对子是“少年夫妻甜如蜜,有甜就有蜜,有蜜就有甜,甜甜蜜蜜,蜜蜜甜甜。”
  先生走后,学生苦思好久,硬是想不出绝好的佳句来对。这一天,学生没有回家。想了一晚上,到第二天天光,学生还是没有想出绝句。他想,老师三天后回来,我今晚回去,明日再来。回到家里,妻子问:“郎君昨天为何没有回来?”
  学生说:“唉,真莫哇,昨天先生出了一个对子要我对,对出了就可回家,我从昨天想到今天早上都还冒想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回家来了。”
  “哦,先生出了什么对子9”妻子问。学生便把先生出的对子念了一遍。妻子说:这个对子很好对,我来帮你对:天地之间有生死;,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先死先生,先生先死。”
  第三天先生回来了,问学生:“我出的对子对上了吗?”“对上了。”学生说。先生说:“对上了就念来我听听。”学生念了一遍,老师一听非常生气,便说:”这个对子不是你自己对的,你平时没有这么好的成绩,是谁对的?赶快如实招来。”学生没有办法,说:“不瞒老师哇,这对子是我妻子对的。”先生一听,大吃一惊,说道:“你家妇人才学过人,老朽不才,请你回去另请高明。”说完老师就走了。
   走方郎中与棺材店老板
  从前,有二位心肠恶毒的财迷,为了自己发财,不管他人死活。一位是走方郎中张某,一位是棺材店老板王某,有一年大年前二十七日,他们先后到关王庙烧香请愿。张某说:“关老爷,明年我想发财,请您使点神通多病些人,我为你重塑金身”。王某说:“关夫子,明年我想发大财,请您施点法力,多死些人,我为你重修庙宇。”他们的请愿都被二狗子听得一清二楚,二狗子想了一个高明的点子,惩罚这两个发财狂。
  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二狗子先到走方朗中张某家,对他说:“棺材店王老板家女儿病了,他托我请你明天去他家看病”。张某暗喜:“关老爷真灵,正月初一就有生意,二狗子一再叮嘱:“明天一定要去”。朗中满口答应。二狗子又到棺材店王老板家,对他说:“王老板,张朗中家死了人,明天他亲自到你店里来买棺材,请卖一副上好棺材给他”。王老板喜出望外,心想:“关夫子真神,正月初一就有生意,明年一定发大财。”
   二狗子离开他二人家时,交待过他说,正月初一要多说吉利说,不要开口病人,棺材什么的。二人牢记在心。
  正月初一开门放边炮,这两个财迷特别早。吃罢早点,走方朗中打破惯例,不背药箱来到棺材店。王老热情接待,端茶送烟给糕点。张朗中以为对方病了人,深表同情,一言不语坐下喝茶:王老板以为对方死了人,也有同情的心理,沉默不言。
  双方坐视良久,张朗中耐不住了,首先开言:“在哪里?去看看吧!”王老板好不容易等张朗中先开口,忙说:“在后面,我带你去看看”。二人来到店堂后面,只见无数大大小小的棺材,未见病人,王老板拍拍一副楠木棺材说:“这副怎么样?”张朗中怒气冲冲:“我听说你家病了人,我是来给你看病的”。王老板毫不相让:“我以为你家死了人,来我店买棺材”。二人互相对驾,撕打,从后堂打到前厅,从前厅打到街心,一个个眼青鼻肿,一副狼狈貌相,街坊邻舍问明情况,拍手称快。二狗子从人群中钻了出来,幸灾乐祸地说:“你们打死打伤无所谓,打死有棺材睡,打伤有朗中医,活该,活该!”二位财迷此时得明真相,原来是二狗子使的坏主意,挑起他们二人相斗,便去追打二狗子。二狗子做了个鬼脸,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上顿渡镇志》

出版者:中共临川区上顿渡镇委员会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

阅读

相关机构

上海复旦大学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