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业余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顿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332
颗粒名称: 第五篇 业余教育
分类号: G72
页数: 4
页码: 317-320
摘要: 上顿渡民众业余学校开始兴起。入学对象为17—50岁的失学男女群众办学经费由公产租谷款内拨学员。党和人民政府对农村业余教育十分重视,当时县里每年拨给8千至1万元扫盲教育经费,学员每学一晚记2-3工分,上顿渡各村还组织儿童团识字队伍,在各交通道口指导过往人识字,扫盲教师专责教学,有的夜校设男女两班制,将单一的夜校课堂教学发展到组织中小学生。
关键词: 业余学校 业余教育

内容

长期以来的封建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绝大多数是文盲,明清世袭科举制度,只有少数贵族阶级,才有享受入学受教机会,民国时其虽废科举,创立新学制,举办了小、中、大学院校,并有公立私办,文教事业,较前发展,入学上输人数,仍属寥若晨星,所能进学就读者,亦多为地富豪绅儿女,一般贫困子女,也至多只能延师就学周年半载,就算了事,少有上学机会,难望深造。
  “只见担箩借谷,未见担箩借字”,是历代以来农民对生活的追求,对读书人的厌弃,认为读书人是天生的,做官是祖宗的福荫,对一般平民,是无分的,只有世代相传,沦为文盲。“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既是当时农民的悲鸣自忏,又是对子女的鞭策鼓舞。
  民国19年(1929),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民众教育法,上顿渡民众业余学校开始兴起。这些学校大都附设在各地小学内,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的“三余”时间开课,入学对象为17—50岁的失学男女群众。教授课目是识字、常识、算术(含珠算、笔算),乐歌(音乐),办学经费由公产租谷款内拨学员,学费全免(含书本费)。但由于经费难筹,时办时停,至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各种业余学校有名无实。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农村业余教育十分重视。从1953年胜利结束土改运动,各个生产队办起了冬学,推行速成识字法,结合宣传贯彻有关农业合作化方针政策,大力开展扫盲活动。当时县里每年拨给8千至1万元扫盲教育经费,不足部分由乡镇补上,村组则筹集灯油费,年终都要培训一次义务教师,义务教师享受村干部的相等待遇,学员每学一晚记2-3工分,规定脱盲人员必须会认会写1500个常用汉字。上顿渡各村还组织儿童团识字队伍。在各交通道口指导过往人识字,对不接受识字的人不准通过。1956年改冬学为夜校,继续进行扫盲,以学政治为主,大部份时间,教师讲时事摘要,领导读报,以学政治,抓思想,搞批判为主,很少学文化
  1955年,冬学转为民校,实行“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放假”的原则,各校订出了学习制度和计划。乡队村间,重点成立扫盲班,重点班有上顿渡、罗针、灵山何,各中心小学附设一班,如人烟较多村庄,另设一班共三十个班,,学员总数为1,254名,订立学习制度,以晚上学习为主,有专职教师辅导,扫盲教师专责教学,学员不拘男女,年龄有四、五十岁的大娘和老伯。有的夜校设男女两班制,每逢星期一、三、五为男学员学习时间,二、四、六是女学员,星期日例假,上公社派人员定期督促检查,将单一的夜校课堂教学发展到组织中小学生“送字上门”、“包教保学”和村头村尾,集圩要道,挂上识字牌,出工休工,进圩出圩都要识字等多种形式,全镇出现了亲帮亲,邻帮邻,夫妻互问字,儿子教母亲的可喜景象,可以说是“凡有井水处,都有读书声”,大大加快了扫盲步伐,许多农民在夜校里面摘掉了文盲的帽子。成千上万不识字的青年男女,百分之五十以上能看报读书,在不断的苦钻和锻炼中,大部份成了能信任农村基层干部的业务水平。,其后,农民业余夜校、渐渐松懈下去,处于有名无实状态,中间一般时间,时停时办。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农民夜校被迫中断,1973年改为“四结合”(政治、文化、科技、军事”政治夜校,背毛主席语录。1978年全镇农民夜校复课。通过政府教育系统的“双线责任制”落实了“镇长包筹集资金,保办学条件,村委会主任包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包进得来留得住,校长包组织好师资,保教学质量;家长包送子女上学;属青壮年文盲的还要保证自己完成规定的发盲任务”的“四包四保”责任制,全面落实“两基”教育。1987年转为实用技术教育为主的文化技术学校。
   第一章职业教育
   临川开展职业教育的有电大、函授、教师进修学校、一职、二职等。20世纪90提代,其规模不断扩大,所办的专业不断变化和增加。
   第一节电大、函授
  1985年电大(电视大学)办了脱产学习的中文班,1987办了文史班,1989年办了经济班,总人数450人左右。1998年以后,因为生源减少开不了班,电大停办。1998年以后,电大、函授教育还有自学考试改由高招办管理,每年只管报名、代收报考费用和发放准考证,教学事项由地区电大和函授组织实施。
   第二节重点职
  临川教师进修学校前身为临川县教师进修学校、临川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1996年,三校合并,称临川市教师进修学校。
  临川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79年,与临川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一起附设在江西共大临川分校,分别办有中师班、建筑班。1986年两校迁至县城,与原临川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广播电视大学临川分校合并,统称临川电教中心。中心共办脱产进修中师学历班5届,毕业学员225名。1985~1994年,先后开办小学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班,证考辅导员、音体美教师、小学校长、少先队辅导员、汽车驾驶员等多期培训班。1989~1991年,办证考班共培训教师5879人次。1988年,受中国电视师范学院江西分院委托,设立临川培训站,开设大专层次中文、政治、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专业及中师专业。招收中小学教师参加学习,其中88级高师专科598人,中师132人。90级高师专科515人,中师60人。92级高师专科155人,十师736人。96级高师专科110人,本科168人。已毕业学员2603人口学校还先后开设各类业技术培训班。计有5届家电维修专业,3届建筑装潢专业,土届军预专业,1届美术摄影专业,1届保健护理专业,1届幼师专业,1届汽车修理专业,共培养职校学生735人。
  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筹建于1984年,先后租借市实验小学、文昌小学、四中、八小等地办学,举办小学教师全脱产中师班,毕业学员68人。开展“三沟通”学历教育,毕业学员495人,使原抚州市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由83%上升到9526。随着学历教育的逐步完成,学校工作重心转向以岗位培训为主的继续教育。1992年暑期,开办小学音、体、美教师培训班。1993年春季,开办自然教师培训班1995、1996年,举办小学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培训班,参训骨干教师67人,新教师53人。完成了小学校长岗位培训任务,全市57名小学校长均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1996年,临川县教师进修学校、临川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与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改名临川市教师进修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4.6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学校拥有微机42台,语晋设备48座,电子琴10台、风琴8台,电教、仪器设备价值40万元。图书室藏书1.8万册,报刊杂志100余种。学员公寓能容纳200人住宿。2000年,有教职工65人,其中中学局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20人。有“三沟通”师资培训高师、电师学员783人,中专函授学月26人,江西教育学院临川函授点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学员82人,电大法律及电大自考电脑会女专业学员35人。同年,江西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在临川教师进修学校设立教学点,开设教育管理、教育科学研究法硕士研修班,共有学员155人。
  1988年以来,教师们在各类报刊发表教育论文50余篇,获全国、省、地优秀论文奖22个次。1991年被评为全省第一轮证考工作先进单位、电视师范培训网络先进单位,全区电视师范教育评比一等奖。1993年,被评为全匡电视师范教育先进单位。1995年和1996年,被评为全省“三沟通”师训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临川市办学效益先进单位。1998年,被评为全省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2000年,被评为江西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先进单位。
   第二章临川市教师进修学校
  临川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85年,其前身为原临川县教师进修学校、临川县第三职业技术学校、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1996年市县合并后,三所学校合并成立临川市教师进修学校。
  临川县教师进修学校、临川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85年,两所学校,一套班子。初建时附设在江西共大临川分校。1986年迁至县城。与原临川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广播电视大学临川分校合在电教中心五层综合教学楼办公,外称“临川电教中心”。
  合并前的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于一九八四年筹建,由于没有一块属于自的办学场地,曾先后租借市实验小学、文昌小学、四中、八小等单位办公办学。
   临川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后,校址座落在临川大道南端。校园占地面积4.6亩,总建筑面积10468.8平方米。5层综合教学大楼顶端建有MDT6—1型L6.5米馈板状铅合金教育卫星接收天线。1998年经省教委评估验收,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重点“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
   中共党组织
  1986年校址迁到临川县电化教中心以后,学校与临川县电化教育馆、临川县电视大学3个单位联合成立临川电教中心党支部,支部隶属县教育局党委。1992年临川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正式成立。1996年临川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与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合并,合成立临川市教师进修学校支部委员会,隶属市教委党委。
   书记:何鸿喜(1986.8~1991.9)
   周根水(1991.9~ )
   副书记:肖芝瑞(1989.6~1996.6)
   余水清(1995.7~ )行政机构
   校长:何鸿喜(1986.5~1991.8)
   周根水(1991.9~ )
   副校长:邓荣盛(1987.8~1991.8)
   肖芝瑞(1991.8~1998.7)
   余木中(1993.7~1998.7)
   余水清(1995.10~ )
   张华荣(1996.10~ )
   张克山(1998.10~ )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上顿渡镇志》

出版者:中共临川区上顿渡镇委员会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