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校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顿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319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学校概况
分类号: G639.28
页数: 19
页码: 298-316
摘要: 临川一中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创办于1955年秋,校址在临川区上顿渡镇;临川二中创办于1978年9月,初名江西省临川县第二中学;临川十六中创办于2000年9月,是上顿渡城区唯一的一所区属重点中学,其前身为临川河东中学;临川市河东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其前身系章舍“五·七”中小学,先后更名为上顿渡公社中学,章舍中学;上顿渡镇河西中学坐落于临宜河畔河西街,是一所宁静优美的初级中学。
关键词: 学校概况 中学

内容

第一节临川一中
  临川一中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创办于1955年秋,校址在临川区上顿渡镇,初名临川县初级中学。后改名临川县第一初级中学、临川县上顿渡中学、临川县中学、临川县上顿渡公社五七中学。1978年定名为临川县第一中学,1980年列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更名为临川市第一中学,2000年更名为临川一中。1996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一批优秀重点中学。2005年10月入选“中国百强中学”。2005年11月当选“江西人民满意的品牌中学”.校长饶祥明获“首届中国(江西)十大杰出校长奖”和“最佳办学成效奖”。
  现有在职教师54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高级教师160余人,一级教师200余人,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负责人及市学科带头人23人,省骨干教师17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8人,教师中研究生学历30余人。教师们共同信守“严谨、扎实、生动、求新”的优良教风,爱生如子,以校为家,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以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形象,为抚州教育事业的做大做强奉献青春和热血,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新老校区占地441亩。教学设施齐全,达部颁标准。多媒体教室、电子视听阅览室、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画室、琴房、健身房、400M标准跑道的田径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居全省先进水平。学校拥有一流的育人环境,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园林绿化学校”、“全国绿色学校”。至今,临川一中已获得国家级荣誉16次、省级荣誉25次。其中,2ll5年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和“江西人民满意的十大品牌中学”;2006年被评为“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示范学校”;2007年被评为“2006—2007年度公众满意·中国十大名牌中学”、“首届江西十大和谐校园”、“2007年度人民群众满意学校”;2008年又被评为“江西十大人民满意学校”;20l9年再度获得“中国百强中学”等殊荣。
  学校有舍己救人的全国“三好”学生郑水荣,全国学赖宁先进个人曾颖红,全省“十佳少年”及全国百名好儿童邓党良等。1990年许锦波获全国数学竞赛江西赛区个人第一名;1996年汪雪峰获全国物理竞赛江西赛区个人第一名;1997年吴肇瑜获全国高中物理竞赛江西赛区个人第一名;1999年汪翔升获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江西赛区个人第一名;2000年王缔郦获全国高中计算机竞赛江西赛区个人第一名;2002年周云获全国数学竞赛江西赛区个人第一名。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临川一中已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新生3万余人。特别是近六年,临川一中连创江西高考历史之最,共有146人录取清华、北大:2004年12人,2005年14人,2006年24人,2007年38人;2008年与2009年,在这两所名牌大学减少江西招生指标的情况下,依然分别有23人和35人录取清华、北大。每年高考,临川一中600分以上的人数、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均为全省第一。在全国高中学科竞赛中,已有36人次获江西赛区团体、个人前三名,江西赛区授奖大会先后八次(十二项)授奖大会在这里举行。
  2ll4年高考,临川一中朱建峰、余晟分别夺取全省高考理科第一名和第二名,7人上7ll分(全省27人),12人录取清华、北大,占当年清华、北大在江西招生总数的十分之一。500人录取重点院校,二本以上有1185人。
  2005年临川一中高考再创新高:有四名同学分别夺得个人高考总分全省第二(管浏斯为全省文科第二名)、第五(曾敏、李天阳并列全省文科第五名)和第七名;14人录取北大、清华,63人达到北大、清华最低控制线。全省文科前50名中临川一中占9人,全省理科前100名中临川一中占17人,689人上重点线,1542人上二本线。
  2006年,临川一中再创高考奇迹:2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中清华大学13人、北京大学11人。同时,文科考生朱文奇被香港中文大学相中。之前,临川一中应届零班学生周学成和余建敏、邵冰初分别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录取。当年高考文理科600分以上共237人,上重点线共858人,本科以上1775人(不含保送生和体艺生),再创江西省高考历史之最。
  2007年临川一中高考成绩更令世人震撼:全省理科前12名中有6人;全省理科前26名中有10人。全省文科前10名中有3人;全省文科前26名中有9人。文、理科600分以上共568人,遥居江西省榜首。理科上一本线987人,二本以上共1986人,文科上一本线221人,二本以上共535人。全校累计上一本线12l8人,二本线以上2521人。38人录取北大、清华,另有3人录取香港、新加坡院校。
  2008年临川一中高考成绩再次保持全省、全市绝对领先地位:600分以上共有102人,其中理科98人,占全省七分之一强;文科4人,占全省八分之一(全省600分以上的考生共有683名,文史类600分以上有33名,理工类600分以上有650名)。上一本线(文科520分、理科512分)以上文、理科共有1450人,上二本线(文科487分、理科461分)以上文、理科共有2757人,均居全省第一。另有3人录取新加坡大学。全省文科前24名中临川一中有4人,占六分之一;全省理科前94名中临川一中有17人,占六分之一(清华、北大在江西省文、理科招生指标分别为23人、94人)。全市文科前1l名中临川一中有7人,前5l名中临川一中有26人;理科前1l名中临川一中有4人,前5l名中临川一中有28人。特别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名列全市前茅,占有绝对优势:全市文科应届生前10名中临川一中有6人,全市理科应届生前10名中临川一中有5人。当年,临川一中录取清华北大共24人。
  2009年,在连续五年创造江西省高考奇迹的基础上,临川一中再次打造了高考神话:(一)李江雁同学夺得全省文科状元,文科全省前10名中临川一中占4人,全省前20名中临川一中占6人,全省前30名中临川一中占7人;(二)左斌和林城分别夺得全省理科第二、第三名,理科全省前10名中临川一中占4人,全省前35名中临川一中占10人;(三)文理科上一本线共1705人(不含体艺考生),二本线以上共2962人(不含体艺考生);(四)文理科600分以上共207人(占全省六分之一);(五)37人录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其中,应届生19人,历届生18人;清华19人,北大16人,香港2人),再创历史新高。
  学校各兴趣小组经常开展活动。1991年、1997年,分别获全国首届、第五届生物百项活动团体优秀奖。胡军同学的小发明获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在全国初中学高中科竞赛中,13次获江西赛区团体总分第一、二、三名,15次获地区团体总分第一名,近500人次在地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全国高中数学、化学、物理竞赛江西赛区授奖大会先后6次在该校举行。
  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就开始进行电化教学试验。90年代后,绝大部分教师能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英语组教师从1987年起,历时5年,6易其稿,自编了《高中英语听说训练》教材一套(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录音带、投影片),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省音像公司审查通过,由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全省推广使用。1998年以后,学校又增添一大批最先进的电教设备,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更好的条件。4次被评为省电教先进单位,1997年被定为全国、全省电教示范学校。学校拥有多功能电化教室、网络教室、教工电子阅览室、演播厅、闭路电视系统等先进教学设备,所有教室均装配有电脑、投影机等。
  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体委评为全国体育运动红旗学校。学校是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有田径队和篮球队。曾为国家田径队输送运动员2名,向省体工大队输送运动员6人。9人参加全国性的运动会,1人破全国纪录,3人获国家运动健奖称号,5人破省纪录。1993年,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全国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临川一中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全校师生员工,一切从师生员工的利益出发,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在群众中有名望、有威信。临川一中已获国家级荣誉16次,省级荣誉25次: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西省精神文明学校”、2005中国“百强中学”、“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中学”、“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示范学校”、“2006—2007年度公众满意·中国十大名牌中学”、“首届江西十大和谐校园”、“2007年度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江西省中小学和谐校园”、“江西十大人民满意学校”等。
  学校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以“江西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为办学目标。多年来逐步形成自己独到的办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特别是自2008年秋季在高一年级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该校更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成立了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江西省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与此同时,学校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立了书法、美术、摄影、演讲、摔跤、篮球、体训、文艺等兴趣小组,经常举办征文比赛、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学科竞赛、文艺调研、体育比赛和文化讲座等活动,组织模拟法庭、社会调查、文艺调演及小制作小发明等等。
  近年来,临川一中就像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吸引着来自新疆、哈尔滨、北京、上海、浙江、广州、深圳等地的莘莘学子前来求学。鉴于该校生源素质好、人才数量多,北师大、国防科大、西北工大、大连舰艇学院、江西师大、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南昌大学(海军国防生)、河海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大学相继把该校作为教育实践基地或优质生源基地。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学模式,良好的办学效益,优美的教育环境,一年来吸引了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教育工作者上万人前来参观考察。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临川一中开始把目光投向世界,重视国际交流。为培养有丰富人文底蕴、优秀人文素养和广阔国际视野、自信舒展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临川一中成立了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为同学们打开一个崭新的国际交流通道。作为全国名牌重点中学,临川一中被选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预科选拔基地,并与加拿大康奈尔公立高中签约结为友好学校。在中国教育学会的帮助下,临川一中不仅每年暑期举办“常青藤”英语夏令营,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英语交际能力,而且每年还可向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输送优秀学生去留学。2008年,临川一中叶青、程业威、吴沛三位同学分别录取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全省15人获此殊荣,抚州市仅此3人),尧文超、严焙绮、曾妮、吴乐平、徐宇晨、郑骏浩、游青婧等七名高三应届学生也荣录加拿大萨省大学。
  20l8年9月1日,临川一中建筑总面积13.8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正式交付使用,从此高中年级全部迁入新校区。临川一中全体师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朝着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阔步前进!
   中共党组织
  1988年以前,临川一中党支部隶属于县直属机关党委。1988年县教育局党委成立,临川一中党支部隶属于教育局党委。县市合并后,隶属于市教委党委。
   书记:黄华昌(1972.3~1988.5)卢国兴(1991.11~ )
   饶洋明(~在职)
   副书记:卢国兴(1984.9~1991.11)饶祥明(1997.8~ )
   行政机构
   教导主任:张为曙(1955~1956.3)(主持校务)
   校长:黄定华(1956.4~1966.3)余家骥(1966.4~1968.5)
   革委会主任:饶上迈(1968.1l~1970.8)黄祥仁(197l.9~1972.2)
   校长:黄华昌(1972.3~1988.5)李抚生(1989.11~1991.10)
   卢国兴(1991.11~ )饶祥明(~在职)
   副校长:管顺根(1988.6~1989.10)(主持工作)吴立民(1989.9~1998.8)
   饶祥明(1992.9~ )郁佩珍(1992.11~ )
   肖福祥(1989.10~ )邓木高(1994.8~1998.8)
   蔡晓明(1998.9~ )罗习奇、王昱、黄晓云、黄星昌、范筱云(在职)
  现任校长:饶祥明,男,1954年生,中共党员。1979年从教以来,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由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逐步成长为物理特级教师、临川一中校长兼党总支书记,现为全国物理学会会员、江西省物理学会理事、江西师大客座教授、江西省政协委员,先后获得江西省优秀班主任、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感动教育——首届中国(江西)十大杰出校长奖”、“最佳办学成效奖”、“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卓越校长”等荣誉称号。从教31年,谱写了一曲曲求真务实、贡献卓越的动人之歌。
   关于临川上顿渡中学建立的回顾
   作者:张为曙
   临川上顿渡中学是1955年7月前后开始筹建的,8月正式启用校印。到10月,才搬进后来的正式校舍——即现在一中校址。
  那时的抚州镇从临川县拨出。临川一个大县,无一所中学,县里研究决定在上顿渡建一所自己的中学。我由临川师范调出到上顿渡,一切都得从零开始。那时专署文教科科长刘夷对我说:临川要建一所中学,校长未去前,你主持工作,已按学科要求,老师已调好了,都是来自各县的老师和部分转业军人,各科目老师也已配好了,已给学生发送了录取通知书,他们的档案材料都已到县。地区已拨三万元,其中一万元用于做教室基建费,专款专用,其余两万元你与县里研究,作为购置各种教学仪器模型和教学设备等办学经费。其他工作你到县文教科后商量着办。在我去之前,已经调了张礼玉到学校负责总务工作。课桌、课凳在厂里已定好了,其他的事他没有对我讲,也没有问及有什么困难。
  1955年上半年我在专署文教科借用。我是7月份去县筹建的。到县后,当时临川县文教科杨洪锦科长讲:桌椅定好了,管总务的张礼玉已报到了,你去任教导主任,并给了我学生名单。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无校舍。对此,我到校后,一手抓临时校舍的筹借,一手抓各类计划制定工作。在上顿渡区委书记何平大力支持下,当时空出了职工业余学校做教室,但地方太小,只能容纳三个班。最后只好再腾出文化馆做宿舍。后临时又借用耶稣堂和福音堂作准备,上课在三个地方,相隔很远,吃饭、住宿又不在一起,极不方便。学生在文化馆住宿,老师就住在职工业余学校楼上角楼兼集体办公用,第五班安排在耶稣堂,班主任、老师也和学生一起住在这里。房子破烂,下雨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外面雨停了,里面还在下,大家只好用脸盆盛水。吃饭问题解决不了,只好挤在上顿渡小学内打灶做饭,260个学生中的寄宿生和教师都在小学吃饭。到10月份地委学校搬走,之后我们才搬进后来的正式校舍。但当时仅有四个教室,没有礼堂,这年的除夕晚会还是在天主堂的礼拜堂举行的。
  当时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县教育局十分重视中学筹建工作,有困难他们就出面解决。何平书记经常关心这事,在人力、物资及有关协调工作中,他都具体的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困难。
  我是7月份到校,9月就要开学,时间非常紧张,一大堆的准备工作,而且有的工作不是几天就可做好的,当时我主要是考虑教学。到校不几天,我就立即动手亲自拟定并印制好教学计划、各项规章制度、教师职责、学生点名册、学生手册、学籍簿,还包括校务计划、编班、排课。当时主要精力是放在学校这些工作计划和各项规章制度上。如每周的中心工作,召开教研组长会的计划和班主任会的安排,如何组织观摩教学,期中、期末考试计划等等。别处对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科任教师职责、值日教师职责、集体备课制度、互相听课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研究。本学期要求,什么时候作文;课程方面每周上几节课,如何备课、上课次序及要求都研究了。一切计划拟好了,教师也陆续报到了。教师来自四面八方,有的是从资溪、宜黄、乐安、崇仁等县来的,有的是从部队转业的文化教员,有的是刚从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还有的是从机关干部转来做教师的。当时大家彼此不认识,更不互相了解,有的老师还未教过书。老师到齐后,连续开了三天会,讨论并通过前面这些规章制度,特别是教学计划,总的要求大家要有准备,不能教到哪里算哪里,不能“到时再说”。讨论决定好了,就要求大家坚持做到一丝不苟、统一要求,严格执行。
  学生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小学,当时的学生很小,班主任最难办,要当老师,还要做父母。往往半夜还要去检查学生宿舍,看看有无学生偷着点灯看书或者贪凉蹬掉被子等。因为有很多学生年龄小,初次离家,第一次离开父母过独立生活,生活不习惯,大部分是从乡下来,不熟悉校舍、课堂这个新环境。我们就把上顿渡的如罗明娥等学生集中起来,由他们为农村学生带路,引导他们报到、吃饭,就连床位上都贴好了学生的名字。学生到齐后,集中抓了几天入学教育。
  当时没有电灯,只好买汽灯,学生轮流扛汽灯,但晚上要统一熄灯,而且要轮流值日组织检查。当时的学校环境十分之差,给学生带来很多困难,上课、吃饭、睡觉在彼此距离较远的三个地方,特别是下雨更不方便。
  整个筹建过程及开始正常上课以后,我感到比较满意。这一是因为我所有的规章制度搞好了,教学计划及各方面的安排都很周密,五个班260个学生于九月初照常开学,而且一开始就非常正规,做到了忙而不乱,未出任何问题,当时的班主任是积极负责的;二是因为在培养教育学生富有集体精神,使他们从个人的小圈子里上升到热爱集体、热爱祖国,和农民建立趋势感情方面,我们开展了很多活动。为了扩大他们的视野,根据当时的条件,将学校订阅的《人民画报》拆开来,挂在墙上作为画展;组织循环红旗赛,每天组织卫生大检查,燕打分张榜公布,使学生感到生活在集体就要关心集体,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全校师生到农田捡禾穗,引导大家热爱集体,老师和学生干部带头参加,并将捡来的谷子敲锣打鼓打着红旗送到粮站去卖,钱不能用,而要用于买农技书,在哪里捡禾穗就到哪里去送书给农民,还给农民讲科技,教农民识字。为了整治环境,搞好清洁卫生,学校还搞流动红旗赛。各班之间开展竞赛,培养大家关心集体的思想,树立集体荣誉感。
  这就是1955年上半年建立起来的临川上顿渡中学,当时县里取名为:江西省临川初级中学,到1956年9月改名为:临川县第一初级中学,1957年9月又更名为:临川县上顿渡初级中学。
   第二节临川二中
  临川二中创办于1978年9月,初名江西省临川县第二中学;创办之初,只有初、高中4个年级,8个班,400名学生,30名教师,校园占地面积只有12亩,全校400多名师生上课、办公、活动都挤在一幢建筑面积不足20ll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内。学生睡地铺,用膳在露天,公路当操场,图形代实验,要步行四公里或乘车20多公里到兄弟学校才能做理化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几乎一无所有,办学条件十分艰苦。1995年4月原临川县、抚州市合并为县级临川市后,更名为江西省临川市第二中学。2000年10月临川撤市改区后,更名为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1996年1月经省教委全省重点完(高)中办学水平评估组考核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由普通中学“一步到位”晋升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2002年6月,学校上收市管,成为“临川教育集团”首批3所成员学校之一。先后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中学德育示范学校”、“全国科技教育活动示范基地”、“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等殊荣。
  临川二中现有初、高中6个年级,140多个教学班,近1万名在校学生,460多名在职教工,其中有在校特级教师8人,在职研究生近20人,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30多人,省、市、区学科带头人30人,“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18人。学校老校区占地面积约10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300多亩。目前一期投资8532万元建设4幢学生公寓、4幢教学大楼、1幢实验楼、1幢科技楼、1幢办公楼、400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及相关附属建筑的新校区一期工程将于2009年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20l7年10月19日,该校高一年级已全部搬入新校区上课)。建成了设施先进的宽带校园网系统、多媒体语音教学系统、闭路电视教育系统。有达省级I类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设施。图书馆藏书20多万册。新、老校区的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校园四季花木似锦,景色宜人。
  1985年,该校荣获共青团中央“开避多种渠道,培育新型人才”奖旗。校团委13次受共青团县(市)、地、省委表彰。学生中有200余人次被评为地、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2000年7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定为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
  临川二中不仅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和全国知名重点中学,更是抚州优质高中教育“排头兵”。近年来,临川二中在新一届校领导班子“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提高,学生要进步”的全新办学理念和“细节决定成功”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引领下下,教学设施更加完备,教育手段更加先进,师资力量更加雄厚,校园建设更加美丽,育人环境更加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新的突破和新的飞跃。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竞赛中,共获全国一等奖84人次、二等奖153人次、三等奖23l人次,省级奖32l人次,其中有15名同学先后代表省队进入全国中学生学科冬令营(奥林匹克班)或全国决赛,争夺参加国际奥赛资格。学校11次荣获江西赛区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团体第一、二、三名。江西赛区授奖大会先后4次在该校举行。1989年起,连年获全区青少年计算机竞赛(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1994—1997年,连续4年6次代表省队参加全国计算机决赛。2000年10月,被中国少年科学院定为全国科技教育活动示范基地。近三年就有31人录取清华、北大,3人录取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2人录取美国本科大学,10人进入全省文理科前十名,尤其令人骄傲的是,2005年来,临川二中每年高考进入全省前十名学生人数稳居全省前茅。临川二中的教育品牌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并享誉全国各地。仅2ll7年9月至今,先后就有河南、广东、云南、四川、海南、吉林等14个省的100多个市、县、区的教育考察团慕名前来临川二中参观考察,凸现了临川二中作为抚州优质高中教育“排头兵”的名校效应。而且,临川二中新校区的建成更使学校的校园建设和远景规划实现了“里程碑式”的新跨越。
  2008年,临川二中录取清华北大9名,一本967人,二本2336人。2ll9年临川二中录取清华北大9名。学校先后开设美术书法、歌咏舞蹈、管弦乐器、田径球类、文学阅读、电脑技术、实验操作等近十门活动课,组建了由36人组成的中学生铜管方队。1993年秋,开办美术职业班,后又开设美术油画专业班,开展引进职教因素的尝试。在高一年级开设计算机、英语听说、学法指导、科普讲座四门任选课。学校美术职业班除成功地举办了全区“喜迎香港回归”商品油画展外,还向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校输送了40多名学有专长的人才。
  从1987年起,两次获抚州地区体育传统学校田径比赛男女团体冠军,6次代表全区参加江西省长江杯体育传统学校田径比赛,男队曾获团体第二名,女队2次获团体第四名,4次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计参加全国级(少年)比赛,共获金牌4枚,铜牌1枚。省级比赛,金牌25枚,银牌15枚,铜牌34枚。地区级比赛,金牌96枚,银牌47枚,铜牌39枚。先后向省体工队、省体校和高校体育系输送体育人才80余人。先后15次被评为江西省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集体、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并成为江西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地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十佳学校”,江西省青年教师工作先进学校,江西省首批电教示范学校,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标兵等。2000年,被国家环保局、教育部评为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教师敬业爱岗,刻苦钻研,先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1000多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30篇,省级刊物发表112篇,有167人次获奖。2l多位教师的教学论著在省内外出版发行,30多名教师参加省、地优质课、示范课、实验操作等竞赛获奖;1l多位教师的教改课题在省、地立项。30多位教师先后受到、地级有关部门表彰,其中有6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称号。
  临川二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通过长期的教改实践,总结了一套培养超常少年的“早期发现、及时指导、课内从严、课外超前”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和其它大学少年班输送了一大批少年大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先分后合、强化能力、专人负责、集体作战”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出了累累硕果: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学校20多次获全省团体总分前三名,学生24人次入选国家奥林匹克冬令营(集训队);先后为全国大中专院校和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志存高远,素质全面,特长显著,创新力强”的优秀人才和建设者。莘莘学子中,获博士、博士后的有300多人,近千人已走出国门,冲向世界,在欧美和日本等地留学、科研或举办实业,正奋力为中华民族争光。
  今天的临川二中,正以其“管理严,教风良,学风好,校风优,质量高”而闻名于省内外,被誉为“培养才子的摇篮”。学校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表彰和奖励。对临川二中的办学业绩,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瞭望》杂志、《半月谈》等20多家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都先后报道过。临川二中已成为倍受瞩目的“临川教育现象”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共党组织
  1978年成立中共临川县第二中学支部委员会,1995年更名为中共临川市第二中学支部委员会,隶属市教委党委。
   书记:邱义泉(1978.9~1984.5)李盛光(1985.5~1999.8)花惠萍(1999.8~ )黄振藩(~在职)
   副书记:林利群(1984.8~1996.8)花惠萍(1996.9~1999.7)
   华小明(~在职)
   行政机构
   校长:邱义泉(1978.9~1984.5)李盛光(1985.5~1999.8)
   花惠萍(1999.8~ )黄振藩(~在职)
   副校长:李盛光(1980~1985.4)黄振藩(1984.8~1999.6)
   林利群(1985.5~1998.8)邓云如(1989.8~1995.8)
   李贵根(1992.9~1994.8)花惠萍(1994.9~1999.7)
   管艺玲(1994.9~1996.6)黄伟明(1998.8~1999.6)
   在职:华小明、彭国芳、熊福生、何汉卿、刘保华
   (一)历史背景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原临川县县城从抚州迁至上顿渡伊始,又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原先几千人口的上顿渡小镇变成了有二万多人口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特别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批判了“读书无用论”,恢复了高考制度,群众子女上学要求迫切,于是,县城已有的一所县中(一中)就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叶学龄同志带领“一班人”,当机立断,于1976年底作出决定:创办一所新的中学——临川县第二中学。之后,着手择址筹建。
   (二)筹建人员
  1977.3—1978.8为临川二中筹建过程。1977年3月,县领导班子派调邱义泉、汤高铨、吴麟奎三人组成“二中筹建小组”。同年九月,黄林辉、黄玉珍也分别从湖南中学、县一中调来参加筹建工作。同年十一月,抚州师范毕业生曹新生由县文教局分来参加筹建工作。
   (三)校址选择
  为筹建好临川二中,开始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主张把二中建在红旗桥。理由是红旗桥工厂集中,职工子女可以就近入学。同时,不需要占用农田,可利用丘陵山坡建校;第二意见主张把二中建在上顿渡镇。理由是一中接纳学生超过学校规模,引起“膨胀”,急需新建的二中“分流”,同时,县城干部、工人、居民都愿意子女就近入学。为了统一认识,便到红旗桥作实地调查,调查后发现当地厂矿、居民子女就读中学的只有二百来人,生源不足,且肉食、蔬菜、饮水供应十分困难,因此,最后决定把临川二中建在上顿渡镇。
   (四)第一幢教学大楼落成
  1977年11月,经反复联系、多方交涉,在县委支持下,完成了土地征用手续,购买了上顿渡公社卫东大队十四队(土城头村)的四丘田,总计征地12亩。教学大楼和附属建筑物(一个小厕所、一个小伙房)的设计、施工全由临川县第二建筑公司负责。虽说由他们包工包料进行建筑,可紧俏物资,如木材、水泥、钢材均全由我校筹建人员去采购、运输、保管。为此,筹建人员曾多次带车前往宜黄、乐安的丛山峻岭之中,起早摸黑地行驶在悬崖险道上,硬是把100多立方米的木材一车车地拉回来、扛下车。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78年8月基本建起了二中的第一幢教学大楼——三层,18个教室,总计1800M2,耗资16万元。随后厕所和师生合用的小伙房也交付使用。从而为临川二中的正式创办奠定了最早的物质基础。(五)开学上课
  1978年9月1日,临川二中正式开学了(因基建扫尾,实际开学时间推迟了一个星期)。当时共开办了八个班:高二年级两个班,高一年级两个班,初一年级四个班。每班50人,共400名学生。高中学生来源于“网点调整”:全县除保留一中、唱凯、秋溪、展坪、湖南、腾桥、龙溪等完中外,把其他公社中学“戴帽子”上来的高中部全部撤消,将这些学校老高一年级学生中达升级标准的198名学生,分100名到二中,编成高二年级两个班(另98名选入一中)。剩余的不够升级标准而需留级的50余名学生编入二中高一年级一个班。高一年级的另一个班50名学生则来源于无力把初中两年制改为三年制的那些初中的毕业生(凡基础较好的初中都在当年或前一年改成三年制,没有毕业生)。初中一年级学生则来源于上顿渡一小、二小的毕业生。因当年生源不足,还在农村招了20名小学毕业生入学。
  教职员工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搞筹建的6人全部留下;二是从各兄弟学校(单位)调来了24名老师和工人,总共30名教职员工。其中,李盛光同志是从县委宣传部干部的岗位上主动要求“归队”搞教育,经县委批准,8月23日来校报到。他是领导班子中唯一在“文革”前教过高三、带过学生高考的成员。
   开学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基本走上正轨,学校领导决定在9月16日举行创校典礼。
   (六)创校典礼
  公元1978年9月16日,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临川二中举行了隆重的创校典礼。早晨,教学楼北面露天场地上彩旗猎猎,迎风飘扬,“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用抗大精神办好学校,清除四人帮毁教流毒为中华振兴快出英才”的创校典礼对联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耀眼,整个校园洋溢着浓厚的节日喜庆气氛。
  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许天浩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宣布我校是县重点中学,要求我校师生要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努力办学,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为全县教育事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江水香,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黄世藩,县委常委印纯成,县文教局局长李道芳,副局长汤春香,上顿渡镇副书记游贵福等10余位县、局领导参加了典礼。县教研室主任陈仁杰、兄弟学校代表黄华昌以及卫东大队负责同志等也应邀参加了典礼仪式。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邱义泉同志作了报告,号召全校师生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努力工作,拿出第一流的办学成果来报答县委的关怀和群众的支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会后进行了合影和会餐。
   二中历任校长
  邱义泉:男,汉族,1937年8月生,江西瑞金人,中共党员。1977年3月,以临川一中副校长身份被县委县政府抽调参加临川二中筹建工作,与汤高铨、吴麟奎三人组成"临川二中筹建小组"。1978年9月临川二中正式创办时,任临川二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职务,是临川二中首任校长。在临川二中任职时间为1978年9月--1984年5月。1984年5月调临川县审计局任局长职务。
  李盛光,男,汉族,1939年农历9月出生,江西乐安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61年7月江西师范学院数学系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原临川县中学(现临川一中)任教。1978年8月起,参与创办临川二中,长期任教高中数学,主管全校教学工作,担任副校长5年。1984年5月—1985年4月为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副校长,1985年5月—1999年8月,任临川二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职务,是临川二中第二任校长。曾任临川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9年冬退休。
  李盛光同志系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西省教育学会理事、江西省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抚州地区教育学会副会长、数学会常务理事。
  1991年5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中学特级教师;1993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994年作为全国50名模范教师代表之一,应邀到中南海参加第十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同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3月评为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并出席表彰大会;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并赴京参加表彰大会。8月当选为江西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参加党代会;1997年12月获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三届“孺子牛金球奖”之最高奖项“杰出奖”。
  花惠萍,女,汉族,1964年2月生,江西临川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2年7月抚州师专物理系毕业生分配至临川二中任教,直到离校。系中学物理高级教师,首批“全国中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临川市首批物理学科带头人,抚州市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先后当选为共青团全国十二大代表,第十、十一届共青团江西省委委员,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江西省第11次党代会代表。曾任临川市政协常委,抚州市第一、第二届人大代表。1999年8月—2004年11月,任临川二中校长兼党总支书记职务(其中2004年8月21日起,因病离校赴上海治病疗养,后在上海闵行三中任职),是临川二中第三任校长。
  花惠萍同志2001年6月26日作为江西省3名省级重点中学校长之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全国百名校长访谈”节目录制;2001年11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01年12月,当选为江西省第11次党代会代表;2002年9月被抚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4年4月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05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特级教师”。
   黄振藩,男,汉族,1946年2月生,江西临川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69年8月—1971年11月,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工厂及六0——部队工厂锻炼;1971年12月—1978年7月,在临川一中任教;1978年8月调入刚刚创办的临川二中任教,是临川二中创校元勋;1984年8月,被任命为临川二中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直到2004年10月,达二十年之久。20l4年11月,被任命为临川二中党总支书记,并作为法人代表全面主持学校工作。2005年4月,被任命为临川二中校长,是临川二中第四任校长。
  黄振藩同志潜心钻研,博采众长,长年坚持“课堂教学三段法”的教学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学成绩稳居前列,在我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近百人次获全省一、二、三等奖,参加“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竞赛,有3件作品获江西省二等奖,2件送北京参加全国展出,他本人设计的“自动控制实验板”经原抚州地区教育局鉴定通过并批量生产发至各全区各中学作为教学仪器。
  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笔耕不止,硕果累累。参加了江西省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题组编写《初中物理学习目标指导》(副主编),主编了《物理专题分析与讨论》、《与名师对话》(副主编)。所撰写的论文《物理教学中美的思考》、《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求探》、《力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超常少年美育培养》等20多篇论文分别在《物理教学》、《江西教育科研》、《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其中论文《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培养》评为全国基础教育优秀论文,并被多家出版社收录出版。所主持的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科研课题“利用计算机进行物理辅助教学”圆满完成了实验任务,已经结题。他制作收集物理课件137件,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牛顿第一定律”获省二等奖。
  黄振藩同志系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会会员、江西省公共关系学会考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副理事长)、江西省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抚州地区教学研究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西省抚州地区物理学会理事。1995年9月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2005年10月,经抚州市人民政府“抚府干字[2005]10号”文件批准,被提拔为副县级干部。
   专记才子之乡——少年大学生培养
  2004年6月,《深圳商报》连续报道了一批中国技术大学少年班的毕业生在深圳创业的故事。一个惊人的发现是:这些“天才少年”中的很多人竟然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江西临川。
   为什么临川盛产少年天才?
  临川人自古就有让孩子早读书早成才的传统。临川的孩子大都是5周岁上学,早的4岁,晚的7岁。高中毕业的孩子们大都十五六岁,像初中生。临川对培养少年大学生有一套办法,初中读两年,高中读两年,4年时间将6年的课程全部学完。然后高二参加高考,过分数线后,参加少年班的面试。如果没有被录取,可以再读一个高三,然后参加全国的统一高考。学生苦读、教师苦教、家长苦育、领导苦抓是临川教育的“四苦”精神。在临川,学生的苦读与老师的苦教是成正比的。临川的教师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除了学校正常的教课外,不少老师家里都寄宿着外地学生,回到家还要抽出时间来给学生补课。
   临川名师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级教师就有好几位,在全国教育界都有名气。在临川做老师是辛苦的,也是骄傲的。
  临川有先进的教学设施,有达省颁一类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劳技实验室,图书馆藏书近9万册。更重要的是学校的管理环境。学校有学生自律自纠委员会,同学们能学会自理、自信、自强、自立,也能营造出“苦学、守纪、求实、争先”的优良学风。
  最早向大学输送少年大学生的学校是临川一中。1982年,中国科技大学首届少年班面向全国招生,录取的20名学生中就有4名来自临川一中。这一成绩轰动了全国,从此临川有了“少年大学生摇篮”的美誉。1995年,抚州一中又有15名学生考中科大少年班,占当年录取额的十分之一。据粗略统计,仅抚州市的三所省重点中学,抚州一中(原临川中学)、临川一中、临川二中,自1982年以来,就为全国的大学少年班输送了200多名学生。
  临川一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重视对拔尖学生的超前培养。其做法是:从基础年级开始,选好苗子。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既集体备课,又包干章节内容。课内从严,课外超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利用课余时间举办讲座,单独授课。高考前一段时间,集中培训。到2000年,共为全国重点大学输送少年大学生43人。
  1985年,临川中学(抚州一中)开展超常教育实验,逐步形成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一体化”超常教育模式,使学生提早1—2年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优秀高中毕业生水平。该课题被列入“八五”期间江西省教育科研重点项目。1990年,首届实验班42人,有15名学生录取高校少年班,占当年全国高校录取少年大学生的十分之一。到2000年,共向中国科大、上海交大等重点大学输送少年大学生59名。
  1982—20ll年临川少年大学生名录
  第三节临川十六中
  临川十六中创办于2000年9月,是上顿渡城区唯一的一所区属重点中学,其前身为临川河东中学。校园占地面积10l余亩,现有初、高中年级共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60余人(初中2331人,高中929人),在编教师156名。
  学校自创办以来,取得骄人的办学业绩,每年中考录取省优秀重点高中人数都超过100人。2ll5年中考,肖乐文、徐芬两位同学分别以637、63l分总分名列全区第一、第二名。2007年中考,王汪汪同学以623分总分各列全区第一。高考每年都录取本科60余人。近三年学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组二等奖10名,国家级三等奖9人,省一等奖3人,省二等将3人,市一等奖32人。蝉联临川工第二、三、四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学校先后评为“临川区文明单位”、“临川区绿色学校”、“抚州市文明单位”、“抚州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抚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抚州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抚州市‘四五’普法先进单位”、“抚州市综治先进单位”、荣获江西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安全文明学校”。学校是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实验单位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重点子课题英语教学实施与课题资源整合研究实验基地。
   十六中校长王光辉
  1962年5月出生,临川龙溪镇人,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本科)毕业。1977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在龙溪中学、腾桥中学、秋溪中学(十二中)工作,历任龙溪中学、十二中、十六中副校长、校长。
   第四节河东初级中学
  临川市河东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其前身系章舍“五·七”中小学,先后更名为上顿渡公社中学,章舍中学。1983年定名为河东中学,学校原址章舍村。1983年,在抚临路南侧征地10亩,成立了河东中学2部。1990年冬,河东中学教学大楼竣工,学校得以全部迁入。1998年冬,扩建工程全面开工,扩大规模后的河东中学校园球境、教学设施等方面成为一流的市属中学。恢复高考制以来,学校在多年的中考评估中获全县(市)第一,多次获全国初中学科竞赛奖。中共党组织
   河东中学党支部隶属于河东乡党委。
   书记:罗金庆(?)王义钦(?)
   肖福祥(1986.9~1989.10)周保兴(1989.10~1991.8)
   黄怀文(1991.9~1996.8)邓启华(1996.9~)
   行政机构
   校长:吴磷清(?)罗金庆(?)
   王文钦(?)肖福祥(1986.9~1989.10)
   周保兴(1989.10~1991.8)黄怀文(1991.9~1996.8)
   邓启华(1996.9~ )
   副校长:刘兴龙(?~1988.8)吴国祥(1989.10~1998.8)
   周雨辰(1989.1l~1998.8)黄怀文(1996.9~1998.8)
   魏淑娜(1996.9~ )付永昌(1998.9~ )
   黎瑛(1998.9~ )黄秋瑜(1999.9~ )
   第五节河西初级中学
   上顿渡镇河西中学坐落于临宜河畔河西街,是一所宁静优美的初级中学。
  河西中学前身是1958年由上顿渡公社创办的河西农业中学,是原上顿渡人民公社的一个片上中学。1969年改名为河西中小学,1979年9月成为河西人民公社初级中学,1984年9月改为河西乡初级中学。1995年县市合并后,定名为临川市河西乡初级中学。2001年乡镇合并,更名为上顿渡镇河西初级中学。学校座落在河西乡政府南面,宜黄河西岸堤坝旁,东隔宜黄河与上顿渡镇相望。经历50年风雨坎坷,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巩固提高。学校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中学高级老师17名,中学一级有49人,在校学生900余人。校园面积16亩,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齐全,配有多煤体,电脑等现代化教育设施。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用“团结协作、奋发腾飞”的理念追求培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之目标,严格管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近年来学校先后两次获“区综治行进单位”、“镇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历任校长:胡辉、乐文安、黄财明、黎龙喜、罗金庆、范开才、尧天显、邓东林、陈明华、刘兴隆、吴国华。
  现任校长:吴国华,男,1964年10月出生,江西临川上顿渡西邓村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老师,现任河西中学校长。1983年7月毕业于江西崇仁师范,1991年7月于江西电大专科毕业,2003年7月江西教育学院本科毕业,先后在嵩湖中小学,龙溪中学,连城中学,河西中学任教,1993年8月任龙溪中学校长,1998年8月调任连城中学校长,2001年8月至今任河西中学校长。
  现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副校长:陈百盘罗雪平工会主席:梅勤荣教导处主任:邱伟华总务处主任:阮闻生政教处主任:熊泉兴保卫处主任:许杰教导处副主任:周小平中共党组织
  1986年以前,河西中学与河西辅导站为联合党支部,称河西乡文教支部。1986年9月,中共河西中学支部委员会成立,隶属于河西乡党委,一直至今。
   一、中共河西乡文教支部委员会
   书记:陈太隆(1979.9~1981.7)罗金庆(1981.9~1984.7)
   范开才(1984.9~1985.7)尧天显(1985.9~1986.8)
   二、中共河西中学支部委员会
   书记:尧天显(1986.9~1993.8)陈明华(1993.9~1996.3)
   刘兴隆(1996.4~ )
   行政机构
   一、上顿渡人民公社河西农业中学
   负责人:曾润莲(1969.9~1970.7)黎龙喜(1970.9~1979.7)
   二、河西人民公社初级中学
   校长:陈太隆(1979.9~1981.7)罗金庆(1981.9~1984.7)
   三、临川河西初级中学
   校长:范开才(1984.9~1985.7)尧天显(1985.9~1989.8)
   邓东林(1989.9~1993.8)陈明华(1993.9~1996.3)
   刘兴隆(1996.4~ )吴国华(2001年8月一在职)
   副校长:徐金成(1996.8~ )吴小红(1996.8~ )
   罗国良(1996.8~ )
   河西中学20l8年教师名单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上顿渡镇志》

出版者:中共临川区上顿渡镇委员会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邱义泉
相关人物
李盛光
相关人物
花惠萍
相关人物
黄振藩
相关人物
王光辉
相关人物
吴国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临川一中
相关机构
临川二中
相关机构
临川十六中
相关机构
河东初级中学
相关机构
河西初级中学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