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住房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顿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24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住房建设
分类号: F303.3
页数: 2
页码: 197-198
摘要: 上顿渡旧城改造上顿渡罗家巷改造于2002年3月8日开工。2003年完成拆迁面积8.1万平方米,补偿拆迁费3440万元。拍卖土地9宗,面积2.4653万平方米,收入6680万元。一期改造在建商住楼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投资1.4亿元。
关键词: 上顿渡镇 住房建设

内容

第一节居民住房 长期以来,城镇居民大都居住木板房,光线不足,通风条件差。有的住房前面是店铺,后面是卧室,十分拥挤。
  近些年来,居民住房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各机关、团体、学校和工厂,先后建起职工住宅,砖木结构,一般3~5层,至1989年,驻县城上顿渡镇的县属各单位共建职工宿舍48栋,建筑面积13.68万平方米。此外从1984年至1989年,由房产公司在县城先后建起3.21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实行出售、出租,从而使县城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7.5平方米,住房难的问题得到缓和。
   至1989年,驻乡镇机关单位先后也建职工住房达15.7万平方米。
  上顿渡旧城改造上顿渡罗家巷改造于2002年3月8日开工。2003年完成拆迁面积8.1万平方米,补偿拆迁费3440万元。拍卖土地9宗,面积2.4653万平方米,收入6680万元。一期改造在建商住楼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投资1.4亿元。
  桥东花园位于临川大道南侧。2002年初由江西中南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350万元开发建设,占地7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2003年9月竣工,共有5栋居住楼、90套住宅、门点12间。
  河滨广场2003年7月动工兴建,12月竣工。工程占地18.6亩,总投资750万元。广场有音乐喷泉,主喷高20米,有造型8种,可排列组合变化出32种姿态。还有89盏造型各异的灯饰,近千平方米的绿化造型。广场与河滨公园、中洲公园遥相辉映,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个好去处。
  临川新城占地220亩,工期程总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市场面积近5万平方米。新城有商贸城、住宅、农贸市场、大型超市、休闲广场等各类配套设施,建成后的新城使古老的临川更为亮丽。
  临川大道绿化带改造投资近100万元,更换临川大道带子石8000米,完成种植土方工程6000立方米,绿化带改造总面积1.2万平方米,种植樱花树苗900余棵,种植红花继木、杜鹃、金叶女贞、小叶女贞等灌木60余万株。
   第二节农民住房
  农民住房历来结构简单,绝大部分是一排三间,也有一排四间,一排五间的,多为泥木结构。砌墙用的是土砖坯,或用夹板筑的土墙。室内梁、柱、桁条、角子、楼板等都是木料,壁则有的是用木栏,有的是筑土墙,有的用竹子再糊以泥巴、石灰。屋顶多使用小青瓦。由于传统习惯,房屋的高度一般为一丈五尺六寸,一丈六尺六寸、一丈七尺六寸、一丈八尺六寸、一丈九尺六寸、二丈一尺六寸等,房屋方向多是坐北朝南,屋前一般有一小块平地,四周栽种果树或风景林。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要求建房的越来越多,新房越建越高,越来越好,多为二层楼房,砖木结构,有的还用上钢筋水泥。
  1995年起,临川市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的原则,使农村建房走向规范化,杜绝盲目性、随意性现象。住宅设计上对“堡垒式”、“火柴盒式”的老传统建筑模式进行改革,取而代之的是整体有序、造型美观、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20世纪90年代,集镇住宅建设加速发展。住宅结构由砖木结构为主发展为砖混结构为主的3层以上的楼房,且都是经过设计按规划要求进行施工的。住宅造型各具特色,有方型、长方型、椭圆型、前凸型、后凸型、组合型等。住宅外表美观,有碎石磨面、墙面砖饰面等,饰面色彩配设整体效果加强。建筑风格有古代式、现代式、古代与现代结合式等。特别是省道沿线村庄的建筑物,外型更为新颖,下店上宅多功能的商住楼日益增多。
  1997年,临川有40%以上农民1户1井,有的使用压水井,有的使用小型小泵抽取井水,大大减轻了农民吃水的体力劳动。1999~2001年,对农村电网实行全面改造,城乡同网同价。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上顿渡镇志》

出版者:中共临川区上顿渡镇委员会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