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顿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24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城镇建设
分类号: F303.3
页数: 5
页码: 192-196
摘要: 本文介绍上顿渡镇城乡现代化建设情况。
关键词: 上顿渡镇 城镇建设

内容

第一节街道建设
   建设路
  分东西两路。建设西路从老剧院至县劳动人事局办公大楼,1974年修建,长206米,宽20米,水泥路面;建设东路从新华书店至图书馆,1987年修建,长304米,宽22米,水泥路面。
   中兴路
  从周头至上顿渡桥头,原为麻石路面,高低不平。1978年改修为柏油路面,全长860米,宽8米。
   龙津路
  从五交化公司至自来水公司,1978年修,全长120米,宽18米,原有柏油路面(其中250米为沙石路面)。1989年改水泥路面。
   桥东大道从上顿渡桥至跳石桥,1986年修,全长998米,宽35米,水泥路面。
   中洲路
  从县工会至中洲公园,1986年修,全长400米,宽12米。其中水泥路面200米,沙石路面200米。
  1989年至1995年,上顿渡街道路面改造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将龙津路路面硬化,新建了上顿渡镇公园路,建成了上顿渡建设路并硬化玉茗路(见贤路)。
  1996年至于2000年,进一步加快了街道道路建设,完成了桥东路、建设路、体育路的路面硬化工程。
  2001、2002年这两年对龙津路、玉茗路、桥东路、建设路的两侧人行道统一改造,全面铺为彩色人行道板,并新建了区第二中医院侧路和区农机局侧路。
  2003年,新建上顿渡宾馆路,改造公园路和罗家巷路。
  2003年上顿渡镇街道道路情况单位:米
   一、街道路灯
   上顿渡镇过去使用油灯(煤油、水油)
  照明,灯光昏暗。1958年驻县铁道部队修筑向乐铁路时,供给镇上机关居民照明用电,街道安装路灯20盏,每晚6点至11点照明。1964年7月,上顿渡发电厂建成,街巷路灯增至50盏左右。1970年县供电所建立,使用高压电,主要街道改用水银灯、钠灯,通宵照明。1989年,街道路灯有汞灯47盏、4.7千瓦;钠灯25盏、2.7千瓦;白炽灯115盏,6.9千瓦,居民普遍用电照明,年用电量180.36万度。
  1998年,在上顿渡镇公园路安装单臂金属杆路灯6盏(套)。
  2001年至2003年,临川区人民政府决定做好城市“美化、亮化”工作,重点改造上顿渡镇城区路灯。按照“一路一灯,一路一式”的格局,在玉茗路新增全卤路灯144盏,分别在建设路、桥东路、公园路、龙律路安装单臂金属杆钠灯20盏、37盏、10盏、54盏。除原有4座高杆路灯外,又在桥东路、玉茗路、医药公司十字路口、龙津路、区委门口、建设路新装景观灯39盏,在汽车站大楼门口新装景观灯16盏,在建设路新装景观灯54盏。为河滨广场安装中杆路灯2座、海鸥灯柱31座、水晶灯6座、城市之光6座、地埋灯72处。以上合计800多盏。至2003年底,市城区拥有路灯4008盏,2005年底达到13715盏,其中有1000余盏是景观灯。
   二、排水与供水
   城市排水防洪
  2001年至2003年,为提高上顿渡镇城区排水功能,将全部排水道改为明沟加盖式,总长20公里,基本形成排水网络,全年污水排放量450万立方米,直接排入宜黄河。
  上顿渡防洪墙。1969年建,长800米,高3~5米,顶宽0.7米,墙身为空格重力式,混凝土结构,造价10.5万元。因墙上首有段土堤,迂回曲折,防守堤线较长,1982年出现过涌泉,1983年裁弯取直改为混凝土防洪墙。可抗御宜黄河洪水流量3820立方米/秒抗洪水位43米。
   城市供水
   上顿渡人民历来饮用河水或井水。
  1982年3月,自来水公司在上顿渡建立,安装400米长水管,日供水3000号,县城居民开始饮用自来水。1987年,兴建二级泵房,设置清水池、过滤池等配套设备,水管长6800米,日供水量5000吨。1989年,兴建反映池,并续建其他配套设备,水管长8900米,日供水量达万吨。
  上顿渡自来水公司1995年在斜上村、粮食局、林业局及水泥厂宿舍共铺设管径80毫米镀锌钢管477米。1996年,铺设了从取水泵至送水泵、从送水泵房经公园路至龙津路口管径600毫米预应力砼管800多米。1996年公司开始扩建工程,先后投资213万元,完成面积为216平方米的取水泵房1座,直径为3米的集水井6口,容量为2000立方米的清水池1口,送水管管径为600毫米铸铁管515米、管径为300毫米水泥压力管5200米,输水管管径为600亳米水泥压力管、铸铁管共312米,引水管管径为500毫米水泥压力管200米及配电设施,1997年,在临川大道铺设了管径300毫米预应力砼管896米、管径200毫米预应砼管975米,从国税局至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宿舍管径100毫米镀锌钢管136米。2000年,上顿渡镇城区已有管径100~600毫米,供水管共16公里,日供水量达2万吨。
   三、公共交通
  1991年,抚州市建设局为规范全市公共汽车行驶线路名称,将城外剪子口至上顿渡镇线路称为2路。2001年,6路公交线(1998年开通,从附属医院至钟岭)改为临川酒厂至红桥镇,22路从钟岭办事处至上顿渡。从2006年开始,所有公交线路均实行一票制和无人售票,每人每次一元。
  2路公交线从城外新剪子口经大公路、赣东大道至附属医院后,拐向临川大道直至上顿渡医药公司,有31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2~3分钟,全程有31个站点,从6:00运行至21:00,线路全长13公里。
  6路公交线从临川酒厂、玉茗路、体育路、公园路、龙津路至临川十中,有10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6分钟,全程有14个站点,线路全长5公里,从6:00新剪子口运行至18:45。
  22路公交线从钟岭办事处经文昌大道、临川大道至至上顿渡医药公司,有11辆车运行,间隔时间为7分钟,全程有30个站点,从6:30运行至19:00。
   四、园林绿化
  1974年县城开始绿化工作,街道两旁种植法梧、樟树、冬青等,采取包栽包活,专人培育等措施,植树成活率较高,主要街道,已成林荫大道。机关、学校、企业门前一般都辟有花圃。1989年县城绿化面积为14.4万平方米,复盖率占县城面积12%。此外,在位于县城西南侧的中洲公园,规划23个绿化区,面积50亩,栽种名花珍木,使之四季常青,空气清新。
  1996年,在抚临路新植行道树1447株。从2001年至2003年,上顿渡镇城区主干道新增行道树991株,2003年,完成玉茗路绿化面积4800平方米。2004年,对临川大道两侧约3米宽的绿化带进行了改造,栽植乔木550株、花灌木52万株,龙柏球1650株,新建花池4400米,使这一路段成为景观优美、独具特色的绿色通道,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2002年上顿渡镇城区绿化覆盖面积37.3公顷。中洲公园位于上顿渡镇,居宜黄河中,四面环水,为一座水上公园。园内绿树成荫,花朵飘香,风景十分秀丽。入园古铁索吊桥1座。1995年,临川市园林处为加快其建设步伐,对园内进一步绿化。至1998年,新栽树木1600余株,各式花草争妍斗艳。2001~2003年,临川区委、区人民政府四方筹资,在园内建起文塔,塔体雄伟壮观,成为园中风景亮点。
   第二节公共建筑
  从1969年起,县属机关、团体、学校、工厂等办公用房,相继在新县城上顿渡镇兴建,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矗立于街道两旁。以下选价部分公共建筑。
   邮电大楼
  位于建设西路,3层。建筑面积965平方米,1969年8月建成,是县城第一栋水刷石墙的建筑。
   新华书店
  位于龙津路中段,3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1970年建成。
   招待所
  位于龙津路西侧,4层,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1977年竣工。
  二中教学大楼
  位于龙津路南段,第一栋3层,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1978年竣工;第二栋4层,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1988年竣工。
   临川饭店
  位于桥东大道南侧,5层,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1979年竣工。
   百货大楼
  位于桥东大道南侧,4层,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1979年竣工。
   镇一小教学大楼
  位于桥东大道西端,3层,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1979年竣工。
   一中教学大楼
  位于建设东路北侧,4层,建筑面积2661.32平方米,1981年竣工。
   新影剧院
  位于龙津路南路西侧,座位1500个,1982年竣工。
   文化馆
  位于建设东路北侧,4层,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1982年竣工。物资大楼
  位于桥东大道南侧,4层,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1982年竣工。
   五交化公司
  位于龙津路南段,4层,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1982年竣工。
   工会办公大楼
  位于龙津路南段,4层,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1983年竣工。
   外贸大楼
  位于桥东大道北侧,5层,建筑面积758平方米,1984年竣工。
   保育院
  位于建设东路南侧,3层,建筑面积1695平方米,1984年竣工。
   临川宾馆
  位于龙津路西侧,4层,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1984年竣工。
   镇二小教学大楼
  位于龙津路中段,4层,建筑面积2830平方米,1984年竣工。
   图书馆
  位于建设路东端,建筑面积1562.4平方米,1986年竣工。
   县人民医院住院部
  位于龙津路东侧,6层,装有电梯,建筑面积6590平方米,容纳病床260张,1986年竣工。
   电教中心
  位于桥东大道东端,5层,建筑面积2270平方米,1986年竣工。
   粮贸中心
  位于桥东大道西端,5层,建筑面积3790平方米,1986年竣工。
   农村大世界
  位于龙津路东侧,3层,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大型农贸综合市场,1986年竣工,为当时全省县城最大的农贸市场。2006年改造扩建,周围建有60多家店铺。
   民政局办公楼
  位于龙津路西侧,4层,建筑面积906平方米,1989年4月竣工。
   老干部活动室
  位于建设东路北侧,4层,建筑面积1175平方米,1989年8月竣工。
  自1990年以来,县、市、区属机关单位,团体、学校,以及房产开发商先后兴建5层以上钢筋水泥结构楼房近百幢。选录部分建筑如下: 上顿渡镇政府大楼,兴建于1991年4月,5层建筑面2900平方米。位于中兴路,现河滨大道东侧。
   财政局、兴建于1993年9月,6层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位于龙津路中段。
  供电局,兴建于1995年8月,6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位于在临川大道南侧,临川酒厂对面。
  人寿财产保险公司兴建于2000年1月,6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位于在临川大道北侧,移动公司西边。
  移动通信公司兴建于2003年8月,5层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位于临川大道北侧,与保险公司毗邻。
  邮政局:兴建于2003年11月,8层建筑面积5306平方米,位于临川大道南侧,与上顿渡公路稽征所毗邻。
   卫生局,兴建于2007年2月,6层建筑面积5080平方米,位于玉茗路南端。
  计生服务大楼,兴建于2009年9月,7层建筑面积5400平方平,位于临川大道北侧,西靠农业局。
   农业局,兴建于2008年5月,7层建筑面积5430平方米,位于临川大道北侧,西靠水利局。
   水利局,兴建于2008年5月,7层建筑面积3325平方米,位于临川大道北侧,西靠人劳社保局。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兴建于2009年9月,7层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位于临川大道北侧,东临水利局。新时代家居建材市场,兴建于2007年12月,营业大厅3层钢筋水泥结构,办公楼为6层钢筑水泥结构,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位于临川大道南侧,东临民政局不远,西与临川一中新校区倚角相望。
  审计局,兴建于2008年8月,5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位于上顿渡派出所南面。
  上顿渡派出所,兴建于2009年7月,5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位于区行政中心西南方。
   建设局,兴建于2009年9月,6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位于审计局南面。
  临川区行政中心,兴建于2008年10月,10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位于新城南部。向北距临川大道1公里,向西距玉茗路300米。
  临川一中新校区,兴建于2008年9月,占地面积336亩,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6层教学大楼5幢,综合大楼2幢(6层),图书馆1幢(6层)办公楼1幢(5层)青少年活动中心1幢,食堂楼1幢,教师公寓1幢(6层)学生公寓8幢(6层)新校区位于临川新城东边,临川大道南侧。
  临川二中新校区,兴建于2009年6月,占地面积293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建有5层教学大楼4幢,实验楼,科技楼各1幢,图书馆1幢,还有400米塑胶跑道等附属设施,位于龙津路、玉茗路南端,有地道由老校区通往新校区。
  锦绣前程公寓,兴建于2009年,高18层2幢,为上顿渡最高建筑。位于一中新校区北侧临川大道南侧。商住大厦,兴建于2009年,高17层,为上顿渡第二高层建筑,位于二中新校区,玉茗路南端。
  河滨广场。广场南至建设路,北靠宾馆路,罗家巷步子行街横穿广场东部,西领中兴路。因广场紧靠宜黄河,以“风”为主题,构筑中心十环形的放射性形态,以张挂膜构筑物作为主景,表现风的张力,是一个立体的功能复合型广场。规划占地1.24公顷,由音乐喷泉、灯饰、戏台、座椅、雕塑、柱廊及绿化等部分组成。广场2005年建成。
  临川新城建设。新城位于上顿渡镇,东侧为临川区第十六中学,南邻区行政中心,西北两侧沿城市主干道玉茗路和临川大道。新城以农贸市场为核心,集大型批发专业市场、零售商业和居民住宅为一体。农贸市场为一层建筑,采用大跨度轻钢结构,富有现代感。专业市场为二层建筑,围绕农贸市场四周,钢筋混凝土结构。商场、超市为在西面主入口位置,大空间框架结构和曲线门廊,为商业街在西区,以中央步行景观商业街为中轴线,设景多条各具特色的零售专业街。住宅小区在农贸市场南侧,建设多种风格的公寓,以五层住宅为主。小区内设中心花园和俱乐部。规划用地14.66公顷,总建筑面积152272.5平方米,其中农贸市场13850.6平方米,商业用房76931.5平方米,管理用房1235.4平方米(含公厕),住宅用房60255平方米。新城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上顿渡镇志》

出版者:中共临川区上顿渡镇委员会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