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顿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08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灾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3
页码: 47-49
摘要: 本文介绍上顿渡镇各年代所生的重大水灾情况。
关键词: 上顿渡镇 水灾

内容

唐永徽元年(650),郡大水。
   唐元年(674),抚河“支流横溢,正道淹没”,大片土地荒芜。
   唐元和七年(812),山洪暴发,平地水深4丈。 宋淳熙七年(1180)五月,倾盆大雨半月之久,村田皆淹,浮尸遍河,哀声四起,灾后,陆游睹此惨状,开仓济民,被朝廷责怪而罢职。
   宋淳熙十五的(1188)六月,郡大水,圯民庐。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七月,大水毁圩堤,漂民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四至六月,大水,免秋粮。
   清顺治四年(1647)春,抚河大水,民大饥,斗米银八钱。
   清乾隆五十年(1790),七月,大水,文昌桥全毁。 清乾五十五年(1795),五月,大水,群众登树,昼夜相护,妻女呼号,惨不忍闻,临川演武厅亦为洪水冲毁。
   清道光十八年(1838),大水,毁文昌桥第5墩分水尖。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抚州大水,禾苗全淹。
   清光绪二十六年,5月,大水,禾苗淹没,谷价聚涨五百文。 民国元年(1912)即壬子年,抚河大水,上顿渡下北乡四十余村早稻绝收,晚稻受损,民采野菜树叶、白土为食,十室九空,嫁妻、鬻子、溺婴者,时有所闻。东西下阳、北保诸村尤甚。
   民国26年(1938)大水。
   民国28年(1940)6月19日,抚河水位猛涨至39.75米,超警戒线0.75米。
   民国31年5月9日抚河大水,灾民苦甚。 民国32年(1942)农历4月下旬的一次洪水。灵山何尤头决口,水淹北乡二十余村,水浸时间达20多天,是历史上少见的长时间洪水,早稻受淹严重,产量只有正常年份的40%。时日伪侵陷,全境受骚扰,到处有烧淫,6月7日,泉湖刘村被烧毁殆尽,被枪杀者七人。
   民国33年(1945)4月,大水,抚河堤决,受浸20多天。
  1946年从五月初开始大雨连绵以六月中旬情况为严重,一夜降雨100为公厘。
   民国35年(1947)5至6月,抚河水位猛涨至39.75米,超警戒线0.75。
  1948年(戊子年),入夏以来霪雨频繁,日复一日,6月23、24两天,大雨倾盆,通霄达旦,28、28日及7月2日三天大雨,水位超出坝顶数尺,永丰堤决口,下北乡四十余村早稻受损,低处越旬未退,灾情严重。
  1949年春,涨大水,6月23日两日,大雨倾盆,洪水一片汪洋48一49年最高洪水位为历史少见,大部分早稻颗粒无收,农民多以米糠充饥。
  1950年7月14日,大水、早稻收成大减。
  1951年春,久雨不晴,普遍烂秧。
  1952年6月,连降暴雨,文昌桥水位40.26米。永堤丰决口,水淹成灾。
  1953年,在主要生产季节,遭到二水二旱三虫自然灾害。第一次洪水是5月25日,连降大雨,河水骤涨,28日洪水位达42.43米,情势紧张,第二次洪水是8月17日—18日,山洪暴发,晚稻,大豆受灾严重。洪水位达42.43米,上顿渡晚稻、大豆均受大灾。
  1954年,自六月中旬以来,接连四次遭暴雨侵袭,雨大且猛,7月23日晚上,降暴雨,至25日上午总雨量300公厘以上,到7月底共下雨12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到7月底共降雨2133.3毫米。洪水超过警界线,解放桥下超过4.9公寸。7月26日才转晴,洪水退,这年受害作物以早、中稻和一季晚为最严重。特别是第三次洪水(7月12—14日)三天降雨量达246.6毫米(13日为144.3毫米。第四次当时正值中稻、早稻硬实,一晚刚返青恢复生产不久,使灌浆不饱,降低结实率。7月23日,下午突然狂风暴雨,到25日为上午为止,共降雨30.94毫米(24日降243.8毫米1小时最大为54.3毫米)这一次又正当是早稻黄熟无法收割而普遍出现倒状脱粒发芽减产,有的颗粒无收。
  1959年6月12日起,暴雨袭击连续6天之久,内涝严重,早稻大面积受淹。
  1962年5月28日,抚河特大洪水。沿河一带早稻减产3%以上。
  1965年,因洪水早稻损失严重。
  1968年7月9日,抚河大水,解放桥水位40.26米。
  1969年7月1日,抚河大水,城外街道水越过1米,洪水达半月之久。
  1973年6月,东河花门楼堤段,决口20米,上顿渡街水深1米。下北乡一带早稻受损。
  1976年7月11日,抚河大水,解放桥水位40.71米,棉花死苗严重。
  1977年6月,连续三次涨水成灾,使部分正在抽穗杨花的禾苗被淹。
  1978年6月22日至24日,降雨469毫米。
  1980年4月25日,大雨倾盆,雨量达285毫米,上顿渡禾苗被淹没不少。
  1982年6月14日一19日,六天中降水500毫米,廖家湾、娄家村水文站的洪水位分别达到42.78米和41.03米,出现自1912年(壬子年)以后的第二次特大洪峰,大水漫堤,淹没和冲毁不少早稻和西瓜,损失较重。上顿渡部分村庄,田园处于汪洋大海之中,18凌晨2时30分华溪王家堤决口,全乡受灾严重,王家渡决口处决口宽达289米,早稻绝收面积6000多亩。
  199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暴雨连陈,内涝严重。
  1997年7月8日出现大暴雨,雨量达119.3毫米。
  1998年百年不遇的特水灾,降雨900多毫米,淹农田50%以上绝收早稻30%以上6月8日至26日出现连续暴雨天气,历时19天,其中14、15、17、21日出现大暴雨,雨量分别为144.5、102.9、124.6、106.3毫米,为历史同期最大值。本镇曾家、塘湾、周家等部分村委会内涝严重,受淹早稻达6000亩以上,亩产减产60%。
   不平常的八月 本月我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虽无大的降水,以晴为主,但由于四川上游连降大到暴雨,山洪爆发,江河徒涨,致使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居高不下,出现全流域特大水灾。
  灾情之重,时间之长、范围之大,大大超过1904年、1931年、1954年和1995年。与此同时,嫩江、松花江也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南北水灾之严重均为历史罕见。全国受灾省区为29个,以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最严重,其余为安徽、淅江、福建、吉林、辽宁等省。我省受灾县市79个,受灾人口2200万,比1995年多600万,不少地方早晚两季绝收,截至8月底,我省沿江滨湖地区仍有数以百万计灾民无家可归,据报道,余干县尚有32万灾民被洪水围困在山坡上、堤坝上、居住在帐篷中。 今年洪水的特点:1、洪峰多。到8月底长江流域出现8次洪峰,松花江流域出现3次洪峰;2、时间长。长江流域洞庭湖、鄱阳湖超历史高水位已持续二个多月,松花江超历史高水住也持续了一个多月;3、退水慢。以长江九江站为例,7月31日最高水位23.01米,到了8月31日回落到22.25米,每天回落仅为0.024米;4、水位高。不少主干堤,被洪水漫浸,主干堤上筑子堤,有的还修筑二道,三道防线;5、险情多。长江流域出现险情6000多处,松花江嫩江出现险情3100多处。垮堤、决堤不计其数。8月7日,我省九江市防洪墙决口80多米,五天五夜被堵住。(长江干堤唯一块口)。 由于南北水灾严重,举国上下开展赈灾捐物捐款和对口支援活动,由国家民政部主办的赈灾文艺演出,共收到全国各地、海内外捐款捐物10亿多元。我省举办的赈灾会演出也收到捐款捐物1亿3千5百万元。国际社会捐款物260多万美元。
  8月2日,长江九江站水位23.03米,为历史最高水位,比1995年高0.83米,比1954年高0.95米.鄱阳湖湖口站水位22.58米,比1995年高0.78米,比1954年高0.90米。
   我省受灾人口2207万,受灾村庄12100个,365万人被洪水围困,其中170多万人无家可归。 全国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其中长江流域1320人)倒塌房屋497万间,估报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造成今年特大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三次持续大范围强降水,第一次6月12至27日,江西、湖南、安徽等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一倍以上,江西中北部多二倍以上。第二次7月4日至25日长江三峡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5成至2倍,第三次,七月末至八月底,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较常年偏多2至3倍。7月份长江中下游出现4次洪峰,长江中下游再超历史高水位一个多月。 今年长江洪水和1931年、1954年一样,都是全流域的大洪水,但造成的损失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小得多,1931年干堤决口300多处,长江中下游几乎全部受淹;1954年干堤决口60多处,江汉平源、岳阳、黄石、九江、安庆、芜湖等城市受淹,京广铁路中断100多天;今年长江干堤只有九江大堤一处决口,几天之内堵口成功,沿江城市和交通干线没有受淹,长江流域1931年死亡14.5万人,1954年死亡3.3万人,今年死亡1320人。 东北部地区连降大雨暴雨,松花江嫩江发生三次大洪水,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洪峰之高,流量之大,都超过历史最高纪录.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等江河,在六月下旬相继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1999年6月17日出现大暴雨,雨量达116.2毫米,至18日造成内涝,水稻、西瓜等作物受害严重,水产养殖和水利设施损毁严重。
  2000年6月6日至11日出现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上顿渡镇志》

出版者:中共临川区上顿渡镇委员会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

阅读

相关事件

650年郡大水
相关事件
812年山洪暴发
相关事件
1290年大水毁圩堤
相关事件
1647年抚河大水
相关事件
1790年文昌桥全毁
相关事件
1843年抚州大水
相关事件
1912年抚河大水
相关事件
1940年抚河大水
相关事件
1942年抚河大水
相关事件
1968年抚河大水
相关事件
1969年抚河大水
相关事件
1976年抚河大水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