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居委会村民委员会介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顿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001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居委会村民委员会介绍
分类号: D911.8
页数: 22
页码: 3-24
摘要: 上顿渡镇人口11.8万,区域面积69.6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1个社区居委会,194个自然村,209个村民小组,158个居民小组。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处于南昌1小时经济圈内,距抚州市区8公里,京福高速、抚八线一级公路交汇穿境而过,宜黄河、崇仁河、抚河三水相并,向蒲铁路将傍镇而走。 上顿渡镇,是一方热土。
关键词: 上顿渡镇 居委会 村民委员会

内容

第一节罗家巷居民委员会
   罗家巷居委会,驻地水口庙3号。有居民小组16个,6040户,12653人。辖区范围:龙津北路1——25号门牌,文化广场至中行营业部,建设西路门牌1—25号,罗家巷、沿河路,河畔花园,水口庙。解放前属第六区龙津镇第四保;1953年属第五区龙津镇第四街。1958年属上顿渡公社上顿渡管区前进路居委会。1966年改称复兴路居委会。1980年复改为前进路居委会,1982年又改为中兴路居委会。1985年由前进路居委会分出成立罗家巷居委会。1986一1993年桥东,冯家巷、罗家巷又合并为罗家巷居委会,1993年桥东居委会、冯家巷居委会划出;2002年冯家巷居委会撤销,合并到罗家巷居委会。 原中兴路已全部拆建为沿河路,河畔花园,是上顿渡最长的一条老街,全长约一公里,现正在建设一条16米宽的水泥路面沿河大道。
   第二节针巷口居委会 针巷口居委会位于龙津南路中段,驻二建公司内。东至韩张桥,南至供电所,西至沿河南路,北至建设路。面积1.2平方公里。设19个居民小组。有3010户,8620人。区内驻、区财政局、百货商场、县影剧院、二小、供电所、食品公司、临建等单位。解放前夕属第六区龙津镇第十保,1953年属第五区龙津镇第一街。1958年属上顿渡镇公社上顿渡管区针巷口居委会,1968年改为三居委会,1980年恢复上顿渡镇针巷口居委会,属上顿渡派出所。以辖区内有针巷口得名。现属上顿渡镇政府。
  毛家塘
  北起建设路,东至龙津路。长180米,宽2米。门牌1一46号。泥沙路面。属居民区。李姓开基,至今传26代。基址上原有三口塘,称李家塘、毛家塘、张家塘。李姓第二代移居现址。毛氏迁入后,改为毛家塘。毛氏衰没后,江德正于清康熙年间由山东济南到此经商,做麻菇饼生意。发家后大兴土木建房造屋,形成巷。现已改建毛家塘五栋居民楼房。
  江家巷
  西起建设粮站,东至影剧院。门牌1一41号。石块路面。为居民区。与中兴路、毛家塘相通。明初,江洪太由河东招塘村迁此。
  柴市上
  西起中兴路,东至黄家圈。长100米,宽6米。门牌1一32号。为居民区。原住110户,531人。半水泥半卵石路面。原为上顿渡卖柴场地厂故得名柴市上。佘姓由宜黄县城迁此,建有宜黄会馆。至今传10代。
  针巷口
  西起沿河路,石块路面。长300米,宽3米。门牌1一50号。原住居民73户,289人。与龙津路相通。清道光年间,孙胜华从高安县到此卖针,后定居。以做针为业,取名针巷口。
  王家路
  西起李家塘,东至龙津路。卵石泥沙路面。长100米,东头宽40米,西头宽5米。与龙津路,李家塘。针巷口相通。门牌1一26号。为居民区,原住72户。349人。菜市场设在此巷东头。[黄氏族谱]:此地原为黄姓祖坟山,名称黄家坟。1981年改为胜利路,1982年命名王家路。黄资远于明朝永乐年间由金溪黄坊迁此。
   第三节外河街居委会 外河街居委会位于宜黄河东岸。驻外河街竹林村得名。东至县第二中学,南接城关大队,西临宜黄河,北连建设路。面积0.3平方公里。属居民区。设15个居民小组。有2792户,7258人。解放前夕届第六区龙津镇第二保,1953年属第五区龙津镇第二街。1958午属上顿渡公社上顿渡管区外河街居委会,1968年属上顿渡管区一居委会。1980年改称上顿渡镇外河街居委会,属上顿渡派出所。现为上顿渡镇人民政府管辖。
  外河街
  紧靠宜黄河东岸。北起建设路,南至江家码头。长250米,宽3米。门牌1一115号。为居民区。清乾隆年间,因河道淤塞,重开新河,称为外河。河修好后,居民陆续沿河建房,形成街道,称为外河街。现已全部拆建新街。拆建于2002年。
  中山街
  东靠中兴路,西邻外河街。长工50米,宽1.5米。泥沙路面。与外河街相通。为居民区。此街原为流水沟,污泥填塞,非常肮脏,后办实验区,清理街道。于工1927年群众填平此沟。1929年邱姓由李渡迁此做屋,以后陆续有人迁来,逐渐形成街道。为纪念革命导师孙中山,命名此街为中山街。现已全部拆建新街。
  李家塘
  西起中兴路,东至胜利路。长60米,宽6米。泥沙路面。门牌1一14号。是居民区。县副食品厂设此巷北面。此地原有渡口,来往行人多。李姓由毛家塘移此做生意,后地仙说此地风光很好,是个金盆养鲤(李)之地。李氏便请人在屋前挖了一口塘,称李家塘。现已全部拆建新街。 竹林村街
  紧靠城关村委会竹林村。西起中兴路,东连龙津路。长300米,宽4米。沙泥路面。1969年兴建防洪大堤由外河街搬居而来。公园路、龙津路南端,章家居民区。
   第四节杨林居民委员会 杨林居民委员会位于上顿渡镇政府北部。以境内杨林田畈得名。驻下章家村。有12个自然村,设10个居民小组。496户,1620人。耕地840亩,主种水稻,兼种蔬菜。解放前夕属龙津镇,1953年属上肖乡。1956年属安岗乡。合作化时由上肖四、五、十、十一、十二、十三6个初级社转入紫光高级社。1958年成立紫光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1年从紫光大队分出杨林大队。1966年撤消杨林大队,并入安泽大队。1968年撤销安泽大队,并入前进大队。1972年从前进大队分出杨林大队。1984年8月改名为杨林村民委员会。2004年改为杨林居民委员会。
   下曾村
  在镇政府北0.7公里平地上。8户,29人。曾姓由抚州后湖田迁宜黄河圩堤边建村,得名挡下曾家;后被大水冲毁房屋,清光绪年间迁现址。村处曾万下游,得名下曾。
  蔡家
  在镇政府驻地北1.7公里田畈中。[蔡氏八修族谱]:蔡文清“瑞州新昌县人。元丰七年甲子生。习举子业补郡学生员。两次乡试未遂。游学于宝水四十一都,设帐于陈氏家。乐安斯里山水之秀,卜居凉山王峰屏之西,名曰蔡坊”。现居89户,296人。
   许范
  在镇政府驻地北1.3公里紧靠宜黄河东岸。42户,132人。居许、范二姓人。[范氏族谱):范良佐于明初由塔水桥迁此。
  六水圈
  在镇政府驻地北1.25公里田畈中。相传村庄原被六股水包围,故名六水圈。[范氏族谱]:范良佑“于明初由塔水桥来居温溪上族。”居49户,158人。 徐家在镇政府驻地北1公里田畈中。45户,157人。(杨溪徐氏族谱):徐达堂“洪武癸丑(1373年)自嘉鹿迁居本邑杨林村十一都灵台乡”。
  徐家
  在镇政府驻地北偏东1.3公里田畈中。[杨溪黎氏族谱]:黎鼎吴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季春三月自流坊而来,起族于杨林之十一都灵台招福里”。现居47户。154人。 程邓
  在镇政府驻地北偏东0.8公里平地上。居程、邓二姓。58户,190人。邓清溪由河东迁此。至今17代。程姓由红桥镇官田周家迁入,至今10代。上范
  在镇政府驻地北0.8公里宜黄河东岸。54户,179人。[范氏族谱]:范迪九由塔水桥迁此,至今23代。村处温田畈上。原名温溪范家,后迁出一部分人于下游建村。此村即称上范。
   垱下章家
  在镇政府北0.7公里宜黄河圩堤下,章姓居住,因名垱下章家。22户,115人。[夏泽章氏族谱]:章氏由夏泽章家迁此已传12代。
   跳石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1公里平地上。60户,205人。居双、熊、李、邓、刘、黄、杨、万、范等姓。双少二因做小生意来此招亲,由鹏溪院背双家迁此。至今25代。
  曾万
  在镇政府北偏东0.5公里平地上,上顿渡镇近郊。51户,162人。原住曾、万二姓。曾姓由抚州曾家园迁此;至今15代。此村又名曾湾。
  尧博
  在镇政府驻地东偏北0.5公里田畈中。37户,136人。(西社尧氏八修族谱):“尧阡十一曲西社(今西社桥)迁博塘,人称尧博。”至今26代。 第五节城关居民委员会城关居民委员会位于上顿渡镇中部。驻章家村,境内大部分村庄在上顿渡城关,因名城关村民委员会。有7个自然村,设7个居民小组。609户,2659人。居民以经商,打工为生。田地全部国家建设征用。解放前夕属龙津镇和雨园乡,1953年属龙津镇,1956年属山头乡。合作化时,由畲上、土城头二个初级社转入双喜高级社,1958年入上顿渡公社山头大队。1961年属山头公社畲上大队。1966年畲上大队与龙家合并为卫东大队。1968年属上顿渡公社。1979年属上顿渡镇管区。1981年卫东大队划为城关、城东两大队。1984年8月改为村民委员会。2004年改为城关居民委员会。
  竹林村
  在镇政府驻地南0.6公里平地上。78户,336人。殷氏先居,今不存。后方恒茂由河西下方迁来开油鞋店,至今传8代。此村原名竹林街。街已不存。原街长200米,宽3米。北桥头驻县食品厂,村西有皮革厂,村南接县福利厂,村东为二建公司。
   余家坊
  在镇政府东北0.5公里平地上;村东有县一中,村南有新华书店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村西有县文化馆,村北有县医院。余姓开基得名余家坊。单雪寿由抚州月塘单家迁此种田,至今传16代。现住200户,867人。
   韩档桥
  在镇政府东南0.5公里平地上。68户,362人。原名韩樟桥,韩姓居住,村东有石桥,桥头有古樟树,故名韩樟桥。后谐为韩张桥。韩氏由山头市上韩家迁此百余年。现居韩、江,章、聂、黄等姓。聂欢喜由河东沙田迁此8代。1985年韩张桥(村)被拆,建成县贸易市场。
  土城头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1.2公里田瑕中。67户,390人。主种蔬菜。有黄、王、游、范,邹等姓人居住。黄资远于明洪武年间由上顿渡针巷口黄家迁此。相传古时村四周有土埂似城墙。村处土城之头,故名土城头。
  华源
  在镇政府驻地南1公里宜黄河东岸圩堤侧。华姓开基得名;现居邱、王、熊、赵、喻、余6姓人。王义保由程家山来此开油鞋店,至今传8代。45户,178人。
  畲上
  在镇政府驻地南1.1公里田畈中。120户,420人。[黄氏十五修族谱]:黄松如之子黄戴拜由河东圳口迁此。至今19代。此村原有一山名金仙畲山,得村名金仙畲,后易为畲上。1982年,此村被县政府命名为文明村。斯塘章家
  在镇政府驻地南偏东1公里田煅中。30户,106人。居章、袁、唐等姓人。元末,章广庆、章广和兄弟二人由秋溪园石迁此。建村时有一塘名斯塘,加姓得村名。
   第六节城东居民委员会 城东居民委员会位于上顿渡镇东部和南部偏东,故名城东。驻程家山。有8个自然村,设10个居民小组。687户,2406人。耕地已大部分被国家建设征用。尚余463亩。解放前夕属雨园乡,1953年属章舍乡和山头乡。合作化时,由熊司、程溪山、西社桥、熊博等初级社转入双喜、新星两个高级社。1958年入上顿渡公社山头、新星大队。1961年属山头公社龙家和畲上两个大队。1966年,龙家、畲上两大队合并称卫东大队。1968年并入上顿渡公社。1979年属上顿渡镇。”81年10月卫东大队分为城关、城东两个大队。1984年8月改名村民委员会。2004年改为居民委员会。
   榨下邱家
  在镇政府东南1.5公里上顿渡至秋溪公路东侧田畈中。建村前,河东陂头桥邱姓来此办油榨厂,得名邱家榨下。[邱氏八修族谱]:邱芳诗、邱芳书、邱芳礼兄弟三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由河东陂头桥迁此。现居64户,252人。
   榨下龙家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1.6公里田畈中。68户,200人。 山下龙家
  在镇政府驻地东1公里小山之下,加姓得名山下龙家。龙集一、龙集四兄弟二人由章舍中龙迁此。至今14代。43户,157人。
  西社桥饶家
  在镇政府驻地东偏南0.9公里小河边。村西有社公庙,庙侧小河上有石桥。加姓得村名。[西社饶氏族谱]:饶崃原居河西述陂,有庄田二百余亩在华源村西,被洪水冲去,堆积成沙洲。后迁西社罗斜上成塘,作洲头堤岸。建村于明洪武初年。213户,787人。村北20米有后饶。
   熊司
  在镇政府驻地南偏东1.3公里田塅中。以村中有一熊司地塅得名。[刘氏七修族谱]:刘豪二于清康熙年间由上顿渡刘家巷迁此。现居74户,308人。杂家姓,现有汤、张、周、范、刘、吕等姓。
  熊坡
  在镇政府驻地南1.35公里田塅中。66户,223人。[熊氏九修族谱]:熊敬自桐源党溪迁此已传16代。原名斯塘熊家,后易为熊坡(村建小山坡下,熊姓人居住)。现居熊姓。
   程家山王家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1.9公里上顿渡至秋溪公路侧田畈中。76户,286人。[王氏第十修谱]:明宏治年间,王国生由章溪“建学于程溪山胜地,后为庄居而卜处焉”。相传古时村后有一座程溪寺,寺建小山上。寺倒毁以后称此地为程溪山。
   程家山李家
  原来与王家同一个村,全村83户,283人,主要姓李,还有罗姓。
   第七节章舍居民委员会 章舍居民委员会位于镇境东部平原地区。驻章舍得名。有9个自然村,17个居民小组。768户,2441人。耕地绝大部分被国家建设征用,只剩325亩。解放前夕属雨园乡,1953年属章舍乡。合作化时由章舍、五房丁家、喻坊黄家、喻坊熊家、樟树山、官源岭、太子庙胡家、范家、龙家、曹家、梁家等12个初级社会组成兴隆高级社。1958年成立兴隆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改称章舍大队,属山头公社。1968年再改名为东升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79年复称章舍大队,属章舍公社。1983年9月章舍公社改名河东公社,章舍大队亦属河东公社。1984年8月改称章舍村民委员会。2001年12月合并到上顿渡镇,2004年改称章舍居民委员会。
   章舍
  在上顿渡大桥东1.5公里田塅中。349户,1061人。居龙,丁、王、范等20多个姓氏,龙姓居多。[龙氏九修家谱]:龙世美原居吉水县桐岗,后任临川刺史,家于城南之山塘。其子龙德厚,于后梁龙德庚辰(实为后梁贞明庚辰,即公元920年,家谱错载)别次弟幼弟而家于章舍。龙姓迁此时,有章姓人所建茅舍在此,因名章舍。特产鞭炮。
   喻坊黄家
  在上顿渡大桥东2公里田塅中。38户,129人。喻姓先居,得名喻坊。后黄忠绚由附近林源排树黄家入敖于此,改村名为喻坊黄家。清雍正年间,喻姓绝,村名不变。黄氏至今传13代。
   喻坊熊家
  在上顿渡大桥东1.6公里田塅中。58户,183人。喻姓开居,得名喻坊。明末,熊姓由抚州崇仙观熊家迁入,遂称喻坊熊家。后喻姓没,村名不变。
   官源岭
  在上顿渡大桥东2公里岗岭下。92户,312人。北宋时,傅姓由崇仁白露渡西楼桥傅家徙此。据传,宋时,此村出3个巡按官,以此得村名官源岭。
   余家周
  在上顿渡大桥东2.5公里山岗边。54户,171人。余姓先居,曾名余家。明末,周姓由附近笠上韩家铺周家迁入,因名余家周。
   梁曹村
  在上顿渡大桥东1公里田塅中。梁姓居多。明永乐年间,梁氏由抚州兴鲁坊徙此。曹新春由宜黄二都曹家来此打长工,后入敖于此,至今9代。共63户,225人。
   章舍丁家
  又称五房丁家。在上顿渡大桥东偏南1.6公里田塅中。77户,269人。[丁氏族谱]:丁大庸系山东济南人,宋进士,出任临川兵马都监。其第五子丁清辉,乃为其父卜葬于临之十一都,居丧三年,不忍北归,遂筑室于章后(章舍后面)。建村于宋理宗时。始迁人排行第五,因名五房丁家。该村因毗邻章舍,故现名章舍丁家。
   太子庙
  原名东龙村。在上顿渡大桥东南1.8公里田缎中。86户,267人。明末,龙姓由抚州庙背龙家徙此。村前原有庙名太子庙(现不存),村以庙名。
   樟溪园
  在上顿渡大桥东南1公里田塅中。37户,131人。邓普胜于清乾隆年间由崇岗马子塘上邓牧鸭至此定居。村旁有大樟树和一片园地,地边有小溪流过,故名樟溪园。
   第八节桥东居民委员会 桥东居委会,驰地饶博9号,其前身是前进路居委会,1985年由前进路后委会划出,成立桥东居委会。1986年与罗家巷,冯家巷合并为前进路居委会。1993年又从前进路居委会分出,复立桥东居委会。辖26个居民小组,5800户,11000人。管辖范围:桥东路北面一小至汽车站,南面中医院至中国银行。居民小组辖行政企业单位宿舍居民和其他住户居民。
   第九节洲下居民委员会 洲下居委会,驻地玉茗路南段秋溪停车场东街。成立于1993年,共设14个居民小组,共有3700户,8570人,管辖范围:建设路东段文化馆至一中;新华书店至外资办,整个洲下辖区(除原农村大世界、体育路)吃食一条街西边,南靠玉茗路南段,北邻公园路。第十节玉茗路居民委员会 玉茗路居委会,驻地玉茗路89号,成立于1996年7月。设立13个居民小组4553户,10018人。管辖范围:东起临川大道东段临川农村信用联社,西至上顿渡汽车站;北起玉茗路口中国银行农村信用社,南至连城方向临川区卫生局,上顿渡人民法庭。是所辖机关单位最多的一个居委会,计有宏杏彩印厂、区农村信用联社、永惠饲料厂、民政局、区委党校、农业局、水利局、移动公司、人寿保险公司、邮政局、供电局、临川酒厂、临川十六中、建安公司、交警二大队、汽车站、中国银行、房管局、建设银行、建设局、医保办、临川五小、卫生局、法庭等,以及新城全部,一中新校区、区行政中心。 玉茗路建于1993年全长1.5公里,街宽24米;人行道绿化带18米。临川新城兴建于2005年,有东西向街道条,南北向街道条。
   第十一节安泽居民委员会 安泽居民委员会位于镇东偏北部。沿用安泽高级社名。驻地塔水桥有11个自然村,11个居民小组。776户,2892人。耕地1736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和1953年均属安岗乡。合作化时,由安太保、下泽、。桥头、圾上、岗下张家、杨秀桥6个初级社组成安泽高级社;喻坊黄家、喻坊熊家、范家、胡家等4个初级社组成兴隆高级社。1958年安泽、兴隆两高级社合并成立喻坊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由上顿渡公社分出安岗,山头、河西、上顿渡三社一管区。此属安岗公社。1966年随安岗公社并入山头公社。1968年随山头公社并入上顿渡公社,改称前进大队。1979年由上顿渡公社分出章舍公社,此大队属章舍公社(即河东乡)。1982年2月更名为安泽大队。1984年8月改为今名。驻塔水桥。2001年冬并入上顿渡镇,2004年更名为居民委员会。
   塔水桥
  在上顿渡东北1.5公里田塅中。113户,486人。含邱、傅、张郑等姓。原村前桥头建有一座塔,故名塔水桥。[傅氏九修族谱]:傅德珍于清康熙年间由上顿渡迁此。
   下泽
  在上顿渡东北2.1公里田塅中。198户,851人。[章姓九修族谱]):章友实由南丰来抚州任教谕,居城南牛皮巷,宋末迁于此。村建一片沼泽地之下游,因名下泽。
   塅上
  在上顿渡东北2公里田塅中,因名圾上。47户,145人。清乾隆年间,章协和由附近下泽徙此。
   桥头
  在上顿渡北偏东1.7公里田塅上。44户,178人。清嘉庆年间,章氏由下泽迁此。村落桥头得名。
   岗下章家
  在上顿渡东北2.8公里山岗下,章姓居住,因名。38户,139人。[章氏九修族谱]:章接祖于清嘉庆年间由下泽迁此。
   章王庙
  在上顿渡东北2公里田塅中。37户,137人。范姓由城上范家迁此,至今传20代。明成化年间,此地建一庙,名章王庙,以庙得村名。
   安太保
  上顿渡北偏东1.4公里田塅中。53户,259人。林姓由宜黄桥源林家迁此,至今传15代。村人希望安居乐业,平安无事,故取村名为安太保。有章、范、杨等姓。
   杨秀桥
  在上顿渡北偏东1.2公里田圾中。44户,150人。邹元立由崇仁桃花园邹家迁此,至今12代。村东西原有二座桥,桥旁杨柳依依,桥下河水清秀,因名杨秀桥,村名袭用桥名。有邹、周、娄姓。
  胡家
  在上顿渡东北1.9公里田圾中。24户,87人。清康熙年间,胡新发由凤岗张塘胡家迁此。村子与樟树山(村)相邻,因名樟树山胡家。
   樟树山
  在上顿渡东北1.7公里田圾中。113户,391人。邱、傅二姓开基,今不存。清乾隆年间,章姓由附近下泽迁此。原村东40米处有一小山,山上长有许多樟树,因名。现有胡、章、曹、范、游等姓。
   吁坊范家
  在上顿渡东偏北1.1公里田塅中。33户,67人。范姓由附近上范迁此,至今传23代,
   第十二节上肖村民委员会 上肖村民委员会位于镇东北部平原地区。以境内有上肖(村)得名。驻地夏家。有9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726户,2616人。耕地2,570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抚州城西乡,1953年属上肖乡,1956年属安岗乡。合作化时,由莫家、娄家洲、万家、上肖、夏家、罗家、许家、吴家等8个初级社转入上肖高级社。1958年成立上肖、罗家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上顿渡公社分为安岗、山头、河西、上顿渡三社一管区。此属安岗公社。1966年安岗公社并入山头公社,此大队同时并入。1968年,山头、河西、上顿渡管区合并称上顿渡公社,上肖、罗家两大队亦合并称红星大队。1979年属章舍公社(即原河东乡)。1983年更名为上肖大队。1984年8月改为今名。2001年12月合并到上顿渡镇,仍为上肖村委会。
   夏家
  在上顿渡北3.3公里田塅中。27户,99人。[夏氏重修族谱]:夏高明于清乾隆年间携二子由湖坊塅分居于此。
   莫家
  在上顿渡北4.8公里田塅中。50户,193人。莫姓人原在此有田庄。[始迁人莫朝仙暗碑]载:明万历年间,莫朝仙由抚州地藏寺莫家徙此。现有莫、吴、陈姓。
   娄家洲
  在上顿渡北4.1公里田塅中。212户,710人。[娄氏五修族谱]:娄艮于宋高宗时擢官于抚州,遂选于兹经肇居焉。传第8世娄怀远,于元末始迁娄家洲。村址原为河滩地,因名娄家洲。有娄、陈二姓。
   万家
  在上顿渡北3.7公里田塅中。44户,160人。住龚、饶、万三姓人。龚姓先居。万氏为外婆过继而来,仅传7代。而村名万家,盖因万姓人居多而得名。[龚氏四修家谱]:明万历年间,龚玉接由乐邑(乐安)龚坊迁此,取名龚溪,后易为万家。有万、龚、饶姓。
   上肖
  在上顿渡北3.5公里宜黄河东岸圩堤边。225户,870人。[龚溪肖氏八修族谱]:肖广原居宁都肖田肖家,性好山水,来临过汝,至于龚溪,见其远山横列,近水迴旋,爱而留居焉,后易为万家。有肖、廖、刘姓。
   罗家
  在上顿渡北偏东3.5公里田塅中。53户,201人。[罗氏八修谱]罗日素由宜黄棠阴徙此。至今传23代。原名西洛坊,后易为罗家。有罗饶姓。
   许家
  在上顿渡北偏东2.5公里田塅中。75户,252人。王姓先居,得名王溪湾。后王姓迁出,许、吴二姓相继迁入。许姓迁入于明万历年间,吴姓迁入于清康熙年间。
   龚家
  在上顿渡北3.6公里田塅中。16户,52人。[龚氏四修家谱]:龚继述于明弘治年间由乐安龚溪迁此。在此建人渡,名龚溪渡,后易为龚家。
   吴家
  吴姓迁入于清康熙年间。24户,78人。还有周姓。第十三节西邓村民委员会 西邓村民委员会位于镇东北部,驻西邓得名。现驻临川大道旁。有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640户,2158人。耕地2,797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城西乡,1953年一1956年均属城西乡。合作化时,由曾家、章家、上邓、西邓、东邓、下泽、桥头、岗上店、吴家、许家等10个初级社组成红光高级社。1958年成立红光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属安岗公社,1966年属山头公社,1968年并入上顿渡公社,1979年入章舍公社(即原河东乡)。1983年2月更名为西邓大队。1984年8月改为现名。2001年冬并入顿渡镇。
   西邓
  在上顿渡北偏东3公里田塅中。88户,285人。[邓氏十一修族谱]:宋末,邓玉溪由金溪云林徙此。村处东邓之西,因名。有邓、徐姓。
   曾家
  在上顿渡北偏东3.7公里的田塅中。135户,456人。[曾氏七修族谱]:曾胜二于明隆庆已巳年(1569年)由后湖田肇迁于此。有曾、陈姓。
   章家
  在上顿渡北偏东3.5公里田塅中。74户,248人。[章氏七修族谱]:宋宁宗时,章时升由福建来抚州任教,定居于此。有章常姓。
   吴家
  在上顿渡东北3.3公里山岗上。52户,220人。吴新五由宜黄棠阴吴家迁此,已传23代。
   上邓
  在上顿渡东北2.8公里田塅中。83户,282人。[邓氏十一修族谱]:清康熙年间,邓※由金溪白马庙邓家迁此。村处下邓之上,故名。
   许家
  在上顿渡东北3.2公里山脚下。34户,128人。明朝时,许姓由连城大桥许家迁此。有许、罗、邓姓。
   岗上店
  在上顿渡东北2.7公里山岗上。65户,263人。[邓氏十一修族谱]:明嘉靖年间,邓产登由附近东邓来此开日杂货店,因名岗上店。有邓、冯等姓。
   东邓
  在上顿渡北偏东3.1公里田圾中。110户,335人。[邓氏十一修族谱]:元末,邓文溪由西邓迁此。村处西邓之东得名。
   第十四节王家村民委员会 王家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北偏西部。驻王家得名。有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62户,1533人。耕地1.351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龙津乡。1953年属安岗乡。合作化时,由王家、饶家、新饶、邓家、赵家、下范、老下万7个初级社组成紫光高级社。1958年成立紫光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上顿渡公社分为安岗,山头,河西,上顿渡三社一管区。此大队属安岗公社东溪大队。1966年安岗、山头两公社合并称山头公社,此大队亦属山头公社。1968年属上顿渡公社,1979年属章舍公社,1984年属河东乡,称王家大队。1984年8月改称王家村民委员会。2001年冬并入上顿渡镇。
   王家
  在上顿渡北偏西2.5公里田塅中。362户,1533人。[王氏七修族谱]:王氏始祖王允太由建武迁抚州羊城盐埠岭。明初王允太16世孙王伯信因避元乱,由抚州盐埠岭隐此。第十五节饶家村民委员会 饶家村
  民委员会位于镇西北部。驻饶家得名。有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10户,1185人口耕地1,236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龙津乡;1953年属安岗乡。合作化时,由王家、饶家、新饶、邓家、赵家、下范、老下万7个初级社组成紫光高级社。1958午成立紫光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属安岗公社东溪大队。1966年属山头公社。1968年卷入上顿渡公社。1979年属章舍公社(即原河东乡),由东溪大队分为王家、饶家两个大队。1982年2月饶家大队更名为饶村大队。1984年8月改为今名。2001年冬并入上顿渡镇,村名未变。
   饶家
  在上顿渡北偏西2公里田塅中。110户,534人。[饶氏九修族谱]:宋末祥兴年间,饶巨一由述陂迁此。现有饶、邓、陈、曾等姓。
   新饶
  在上顿渡北4.3公里田塅中。20户,76人。[饶氏家谱]:清乾隆甲戌年(1754午),饶益逊由附近饶家迁此,取村名新饶。
   邓家
  在上顿渡西北2.4公里田塅中。24户,75人。明末,邓氏由附近东邓迁此。还有邹姓。
   赵家
  在上顿渡北偏西2公里田塅中。50户,224人。[赵氏五修族谱]:赵霖济原居王陂,宋淳熙己亥年(1179年)+居窑前(即现赵家)。有赵、范姓。
   老下万家
  在上顿渡西北2.4公里田塅中。26户,72人。[万氏家谱]:万氏原居抚州局上双井坊,元末兵变难居,子孙迁徙者纷纷,万廷俊迁此,取村名老下。现有万、范姓。
   下范
  在上顿渡西北1.5公里田塅中。80户,357人。清初,范姓由章舍迁此。村处上顿渡范家之下,因名下范。现有范、李、曾姓。
   第十六节笠上村民委员会 笠上村民委员会位于镇中偏南部。驻笠上得名。有9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708户,2366人。耕地2,050亩,主卢稻谷。解放前夕属雨园乡,1953年属章舍乡,1956年属安岗乡。合作化时由范家,胥郭、笠上、杏圳、圳口、前饶、陂头桥、背饶小程家山、榨下龙家、余家周等初级社组成兴新高级社。1958年成立杏圳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属山头公社,1968年属上顿渡公社,并入章舍人队,不久改称东升大队。1979年属章舍公社(即原河东乡)。1982年2月改名笠上大队;1984年8月改为今名。2001年冬并入上顿渡镇,村名未变。
   笠上
  在上顿渡东南2公里田塅中。102户,335人。[黄氏七修族谱]:清乾隆年间,黄三奇由官园岭迁此。原村名津上,后因村旁有座小山形似斗笠,故改称笠上。杂姓有王、黄、丁、曾、李、祝、邓等姓。
   南山村
  在上顿渡东偏南2.8公里山岗上。58户,195人。周氏由凤岗冯家岭迁此,至今17代。村建南山岗上,故名。有周、傅、邓、陈等姓。
   上周
  又名韩家铺在上顿渡东偏南2.4公里田塅中。87户,292人。原为韩姓人居住,开有当铺,故名。(周氏族谱):宋理宗元年(1225年),周肇由抚州城内小南门入赘于此。有周、黎二姓。
   堰上
  在上顿渡东南1公里田塅中。43户,131人。清乾隆年间,黄氏由上顿渡畲上迁此。村旁有一水堰,因名。有尧、黄姓。浮堆范家
  在上顿渡东南4.2公里山坡上。99户,314人。范细三由塔水桥迁此已传18代。村周围有7个小山堆,其中2个山堆座落池塘内,似浮水面,因名浮堆范家。
   圳口
  在上顿渡东南2.1公里田塅中。69户,247人。黄俾民由附近杏圳迁此,至今传16代。村前有水圳,其出口在村旁,故名圳口。有黄、龙姓。
   杏圳
  在上顿渡东南1.5公里田塅中。87户,326人。[黄氏族谱]:黄岂更由林源牌溪黄家迁此,已传22代。村后原有水圳,圳埠上栽许多杏树,故名杏圳。有黄、吕、付、邓等姓。
   胥郭
  在上顿渡东南2.4公里田塅中。47户,146人。郭姓开基(已绝)。[胥氏九修族谱]:后晋天福年间,胥姓由宜黄迁此。有胥、邱、杨姓。
   陂头桥
  村旁有水陂,陂上架有石桥,因名陂头桥。古名曾家巷,因曾氏居住得名。曾氏没后,傅姓由抚州北门迁入,已传11代。116户,375人。有付、邱、杨等姓。
   第十七节东殿村民委员会
  东殿村
  民委员会位于镇东南部。驻东岗殿得名。今驻抚八线旁。有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45户,1073人。耕地1,193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雨园乡,1953年属韩铺乡,1956年属安岗乡。合作化时由张家、胡家、南山。谭家碣,王家仓、余家周、石狮口、东岗殿、韩家铺、樟溪园等10个初级社组成共东高级社。1958年成立东岗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并入山头公社城上大队。1968年复入上顿渡公社,称东岗大队,1979年属章舍公社,1982年2月改名为东殿大队。1984年8月改为现名。2001年冬开入上顿渡镇,村名未变。
  东岗殿
  在上顿渡东南3公里田塅中。104户,435人。[饶氏九修族谱]:明万历年间,饶滔八由风岗周溪饶家徙此。清乾隆年间,村西山岗上建有矢殿。村名本此。全部饶姓。
   王家仓
  在上顿渡东南3公里山坡上。据传,明朝时有个八府巡按,名叫王悦,在此买了田,雇人耕种,所收谷物,设仓囤积于此,因此得名王家仓。明末,舒秀堂由抚州南门舒家迁此帮王悦种田,后定居。现居29户,136主人。全部姓苏。
   石狮口
  在上顿渡东南2.7公里田塅中。30户,115人。清康熙年间,曾国才由风岗桐树岗曾家迁笠上,不久迁此。据传,古时此村边有条小河,河边有港口,形似石狮,因名石狮口。主要曾姓。
   胡家村
  在上顿渡东南3.6公里平岗上。53户,241人。[胡氏十修族谱]:明万历年间,胡耀昃与堂弟胡耀日由风岗东湖迁此。
   程家合
  29户,148人,全部姓胡。
   第十八节山头村民委员会
   山头村
  民委员会位于镇南部。驻山头吴家得名。有9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764户,2729人。耕地2213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雨园乡,1953年属山头乡。合作化时由山头、涂家、下王、王庙、市上等5个初级社转入山头高级社。1958年成立山头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属山头公社。1968年并入上顿渡公社,改称卫东大队。4979年属章舍公社,复称山头大队。1984年8月改称山头村民委员会。2001年冬并入上顿渡镇,村名不变。山头吴家
  在上顿渡南2.5公里田塅中。268户,915人。[吴氏九修族谱]:明洪武年间,吴尚一由种湖迁此。村南有座小山头,故名。现有吴姓为主,还有尧姓、韩姓。
   下王村
  在上顿渡南1公里田塅中。40户,165人。[熊氏十二修族谱]:熊之桂于清乾隆年间由崇仁杏溪到此贸易,见山水盘旋,土壤肥腴,遂同三、四幼弟迁此。建村王庙(村)之下,故名下王村。此村为杂姓,有黄、熊、陈、吕、丁、胡等姓。
   王庙
  在上顿渡南2.1公里田塅中。69户,291人。龙腾王由附近章舍太子庙迁此,已传12代。村旁有庙名王庙,以庙得村名。有龙、章、敖、邓、周等姓。
   涂家
  在上顿渡南2.5公里田塅中。91户,329人。涂姓由宜黄涂家迁此,至今传26代。现在涂、杨、章、曾等姓。
   市上韩家
  在上顿渡南偏东2.5公里田塅中。130户,463人。元至大年间,韩怀运由抚州泰山背韩家迁此。村周围有韩、邹、刘、邓、翁等姓的小村子,并有种湖观。100年以前,此地有种湖小市集,因名市上。有韩、刘二姓。
   市上邹家
  在上顿渡南偏东2.3公里田塅中。49户,161人。清康熙年间,邹碧渊由附近韩家州迁此。村处种湖观附近,亦名种湖邹家。
   翁家桥
  在上顿渡南偏东2.5公里田椴中。47户,178人。饶姓由湖南(即湖南乡)茶头上饶家迁此,至今传15代。村旁有桥名翁家桥,村名用此。现有尧、章、陈、潘、吴等姓。
   市上刘家
  在上顿渡南偏东2.5公里田圾中。25户,84人。[刘氏五修族谱]:明万历年间,刘坤二,由崇仁至抚州经商,道经种湖,见其地山环水绕,聚景堪嘉,筑室于斯。村处种湖观附近,亦名种湖刘家。
   市上邓家
  在上顿渡南偏东2.7公里田塅中。45户,164人。明永乐年间,邓锡八由风岗马子塘邓家来此放鸭,后入赘娄氏。村落种湖观附近,亦名种湖邓家。
   第十九节林源村民委员会 林源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南部。驻林源得名。有10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890户,3320人。耕地2,318亩,主卢稻谷。解放前夕属雨园乡,1953年属林源乡,1956年属山头乡。合作化时由林源、招塘、新庄、洲上黄家、排溪黄家、庙下黄家、港下范家、华家、邱家、罗坊10个初级社转入南溪高级社和民溪高级社。1958年属上顿渡公社林源、罗坊两大队。1960年属山头公社。1968年林源、罗坊两大队合并称林源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79年划入章舍公社(即河东乡)。1984年8月改称林源村民委员会。2001年并入上顿渡镇。
   林源
  在上顿渡南偏西2.7公里田塅中。344户,1310人。(范氏十修族谱):五代后唐时,范十三由殷圩迁此。村古名林苑,后讹为林源。杂姓、有范、邹、李、毛、邱、黄、万等姓。
   招塘
  在上顿渡南偏西1.6公里宜黄河东岸圩堤边。83户,337人。[招溪江氏七修族谱]:江元亮原居婺源。为宋嘉定进士,知抚州军知事,喜此地风俗淳美,遂籍临川而家焉。古时,村地有三个小塘,排列似江字三点水,塘边鲜花烂漫,得名招塘,又以此得村名。多杂姓有江、徐、杨、熊、马、戴、欧阳等姓。
   新庄
  在上顿渡南偏西2.2公里宜黄河东岸。29户,106人。明弘治年间,一黎小一携子黎益衡由崇仁航埠黎家迁此,取村名新庄。现有黎、周、梁姓。洲上黄家
  在上顿渡南偏西2.9公里田塅中。8户,30人。(黄氏七修族谱):清道光年间,黄家富由附近排溪黄家迁此。村落河滩上,因名。
   排溪黄家
  在上顿渡南2.8公里田塅中。39户,160人。[黄氏七修族谱]:宋末,黄成可由丰城洗江徙此。古时,村落河溪边上,河边有大树,木排停留于此,缆系大树上,因名排溪黄家。
   庙下黄家
  在上顿渡南偏西2.9公里田塅中。33户,144人。黄姓由河西吕坊迁此已26代。村西60米处有大庙(今已毁),因名庙下黄家。
   港下范家
  原名罗坊范家。在上顿渡南偏西3.4公里田塅中。146户,496人。[罗坊范氏五修族谱]:明万历年间,范锡一由梵罗范家迁此。村处宜黄河旁,故名港下范家。
   华家上顿渡南偏西3.7公里宜黄河东岸。35户,138人。清嘉庆年间,华姓由乐平迁此。
   罗坊
  在上顿渡南偏西3.8公里宜黄河东岸。130户,478人。罗姓先居得名。[吴氏四修族谱]:吴钦于明洪武年间由宜黄棠阴迁此。现有吴、韩、陈、黄姓。
   肖家34户,132人,有肖、邱、傅、王等姓。
   第二十节城上村民委员会 城上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南部。驻城上得名。有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535户,1872人。耕地1,752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韩铺乡,1953年属山头乡。合作化时由城上、张家、邱家、郑家、角上饶家、白马庙饶家等7个初级社组成城上高级社。1958年成立城上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属山头公社。1968年并入上顿渡公社。1979年成立章舍公社时划入章舍公社。1983年9月章舍公社更名为河东公社时,仍属之。1984年8月改名为城上村民委员会。2001年冬并入上顿渡镇,村名未变。
   城上范家
  在上顿渡东南3.7公里平岗上。182户,588人。[始迁人七世孙墓碑]载:元至元年间,范氏由附近塔水桥范家迁此。村后有桃山岭,挖有壕沟,堆成土城,故名城上,加姓得村名。现有范、冯、黄、杨等姓。
   白马庙饶家
  在上顿渡东南2.8公里田塅上。68户,280人。[饶氏五修族谱]:清康熙年间,饶桂十由附近铜岗桥饶家徙此。村旁有庙,名白马庙(已毁),故名。
   角上饶家
  在上顿渡东南3.1公里平岗上。44户,162人。(饶氏五修族谱):元至正年间,饶荣由介岗徙居铜岗(即此地)。
   城上邱家
  在上顿渡东南3.5公里平岗上。51户,176人。[邱氏十修族谱]:邱盲昌由塔水桥邱家迁此已传24代。
   排娄周家
  在上顿渡东南3.5公里平岗上。34户,117人。[周氏八修族谱]:明初,周伯伧由抚州迁此。有周、尧二姓。
   城上郑家
  在上顿渡东南3.6公里平岗上。90户,358人。(郑氏八修家谱):明初,郑启徽由璜塘迁此。
   张家在上顿渡东南3.7公里田塅中。65户,225人。明末,张姓由安泽张家徙此。还有冯姓。第二十一节石鼓村民委员会 石鼓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南部。驻石鼓得名。有8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857户,3204人。耕地2,442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雨园乡,1953年属石鼓乡,1956年属山头乡。合作化时由石鼓、杨铁、杨家,饶家、上舍、艾家、柳湾、乌龟石等8个初级社转入石鼓高级社。1958年成立石鼓,杨铁两个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属山头公社。工968年石鼓、杨铁两大队合并称钢铁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79年划入章舍公社。1983年改称石鼓大队。1984年8月改为今名。2001年冬并入上顿渡镇、村名未变。
  石鼓营
  在上顿渡南4.2公里田塅中。208户,858人。[徐氏五修族谱]:明末,徐煌七由崇仁县周塘徐家迁此。相传,古时村中池塘内有一石头,其形如鼓,叩之有声,故名石鼓。现有邓、徐、黄、周、冯等姓。
   杨家
  在上顿渡南3.4公里田塅中。103户,376人。[杨氏五修族谱]:明正德年间,杨銮四由抚州三元楼迁此。
   藤绕饶家
  在上顿渡南3.4公里田塅中。120户,438人。明正统年间,甘姓由广昌甘竹饶家迁此。村旁山岗上原有一颗大树,树干被藤条缠绕,故名藤绕饶家。有饶、殷二姓。
   周程村
  在上顿渡南3.5公里田塅上。居周,程二姓得名。(户数,人口计入杨家)清雍正年间,周姓由抚州仓前周家迁此。14户,52人与杨家同为一个村民小组。
   吴艾杨村
  在上顿渡南4公里宜黄河东岸。90户,317人。艾姓由东乡县艾家迁此,至今已传13代。现为多姓杂居,有范、吴、扬、武、艾、徐、曾、邓、华、章等姓。
   杨铁
  在上顿渡南4公里田塅中。144户,530人。[王氏十一修族谱]:宋理宗时,王巽迁此。建村时,有一杨姓铁匠在此打铁,故名。现有黄、王、章、周、孔等姓。
   柳湾
  在上顿渡南4.7公里宜黄河东岸。38户,143人。明天启年间,洪姓由秋溪洪坊迁入。此地原有一湖泊,弯曲延伸约一华里,湖旁柳树成荫,由此得村名柳湾。有洪、谭二姓。
   上舍
  在上顿渡南5公里田塅中。140户,507人。[花氏八修族谱]:明嘉靖年间,花姓由崇仁罗田花家迁入。村位章舍之上,因名上舍。有刘、花、曾姓。
   第二十二节河西街村民委员会
  河西街村民委员会在镇东部宜黄河西岸。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606户,2030人。耕地工,902亩,旱地40亩。主种水稻、蔬菜。解放前夕属第六区龙泉乡,1953年属第五区河西乡。合作化时,由黎家、罗家、李家3个初级社转入共青高级社,1957年划入共二高级社。1958年转入上顿渡公社黎家大队。1960年入河西公社黎家大队。1968年又入上顿渡公社,由黎家、丁家、周家等大队合并为河西大队。1972年划为河西、周家两大队。1975年由河西大队划出名蔬菜大队,1979年冬入河西公社。1984年8月更名为河西街村民委员会。驻地河西街。2001年冬并入上级顿渡镇,材名未变。
   河西街
  村委会驻地。在宜黄河西岸圩堤旁,隔河与县城上顿渡相望。蔬菜面积142亩。水稻面积40亩。162户,489人。[吴氏族谱]:吴增九因石井逼狭,爱顿市(上顿渡)宽平,于情乾隆年间赴此定居,后逐渐建街。以位于宜黄’河西而取名河西街。村内驻县农机厂。此村名杂家姓。
  李家
  在河西街西0.2公里田畈中。62户,220人。早为冯姓居住,村名冯家。[李氏五修宗谱];清道光元年(1821年),李辉华由风岗周家山李家迁入。改村名为李家。有李黄二姓。
   黎家村
  在河西街西南0.6公里临八公路西侧田畈中。129户,452人。种蔬菜为主。黎、韩二姓共居。[黎氏六修宗谱]黎少一于宋嘉定年间由宁都东韶迁此。(韩氏联修宗谱):韩有章于明万历年间由上顿渡迁此。有黎、黄、韩等姓。
   罗家
  在河西街南偏西0.6公里宜黄河西岸圩堤边。58户,235人。罗姓于清乾隆年间由丰城罗家迁此。
   赵家
  又名山下赵家、述陂赵家。在河西街西南1公里田畈中。21户,69人。(赵氏家谱):赵希卫于韦朝中期由东乡王陂迁仓下,改村名为述陂赵家。因原居常遭水灾,后移居于此,仍称述陂赵家。又因村建山脚下,亦称山下赵家。后简称赵家。
   下黄
  在河西街南偏西王公里宜黄河西岸圩堤旁。175户,570人。分两个村民小组,一个村民小组主种稻谷,另一个村民小组打鱼为生。(黄氏七修宗谱)黄季安于宋淳祜年间由丰城沈江迁此,村名黄家。后因其地势低于老居,故名下黄。
   第二十三节杨家村民委员会
  杨家村民委员会位于镇西北部。因境内杨姓人多而得名。驻地罗汉庄。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97户,1051人。耕地1,127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六区龙泉乡,1953年属五区河西乡。合作化时,由杨家初级社入勇敢高级社。同年划入勇三高级社,1958年由勇三高级社入上顿渡公社。1960年入河西公社。1968年入上顿渡公社红旗大队,1972年红旗大队划为红旗、梁宪二个大队。1978年红旗大队分为东梁、杨家三个大队。1979年冬属河西公社杨家大队。1984年8月更名为杨家村民委员会。2001年冬并入上顿渡镇。
   罗汉庄
  现名七房。在河西街西北4公里崇仁河南田畈中。87户,268人。元末,乐安下港杨家杨元节贩运丝绸罗缎.由崇仁河过,一次大风翻船,满船罗缎被水淹没。后打捞上来,即在此经商定居,取村名罗缎庄。后讹为罗汉庄。
   九房
  位于河西街西北4.1公里崇仁河圩堤边。63户,223人。杨氏第九房由罗汉庄迁此。
   背下杨
  在河西街西北4公里上温公路边。村北紧靠崇仁河。38户,152人。[杨氏族谱]杨文良、杨文和于明永乐年间由罗汉庄迁此。座落前杨之背得名。
   前下杨
  在河西街西北4.1公里上温公路边。70户,276人。杨氏由罗汉庄分居于此。处背杨之前得名。
   上杨
  在河西街西北4.4公里崇仁河东圩堤旁。44户,166人。[杨氏族谱]明嘉靖年间,杨仁翠由罗汉庄迁此。村处老居之上得名。
   第二十四节东梁村民委员会
   东梁村民委员会位于镇西北部。以境内东梁(村)得名。驻地梁道。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80户,1,362人。耕地1,740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六区龙泉乡。1953年属五区河西乡,1956年属河西乡。1952年划为东梁乡。合作化时,由罗湖方家、下窑渡、梁道、湖坊傅家、华芽、新基黄家等6个初级社转入勇敢高级社,隔年划入勇二高级社。1958年属上顿渡公社东梁管理区(所管梁道、梁宪、杨家)。1959年成立东梁大队。1968年由梁宪,东梁、杨家、祝家4个大队合并为红旗大队。1972年由红旗大队划为红旗、梁宪两大队。1978年冬又由红旗大队划为杨家、东梁两大队。1979年冬属河西公社,仍称东梁大队。1984年8月改称东梁村民委员会。2001年冬并入上顿渡镇。
   梁道
  在河西街西北3.1公里田畈中。78户,275人。[梁氏八修族谱]:明初,梁庆一由东梁分居于此,村名梁浩,一直沿用到解放初。后因村前有一大路,来往行人多,1950年,当地群众改称梁道。
   湖坊傅家
  在河西街西北3公里处。65户,265人。
   上屋西梁
  在河西街西偏北3.3公里田畈中。54户,164人。明初,梁和兴由南昌渐岭迁居东梁,不久分居于此。村处老居西面得名。
   下屋西梁
  在河西街西偏北3.2公里田畈中。67户,236人。
   东梁
  在河西街西偏北2.9公里平地上。108户,370人。[梁氏八修族谱]:梁和立于明初由南昌渐岭迁此,得村名梁家。后因村内有人分居村西,此村遂称东粱。
   祝坊黄家
  在河西街西2.6公里田畈中。58户,206人。原为祝姓居住,名祝坊村,,后因迁入黄姓,改为现名。[黄氏六修族谱]:一世始祖黄金斗随兄黄金华教谕抚州。爱此地山环水抱,风水清秀,遂赴居焉。至今传28代。
   第二十五节周家村民委员会
  周家村民委员位于镇西部。以境内周家片村得名。驻地下周。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481户,1789人。耕地1,568亩,主种水稻。解放前夕属六区龙泉乡。1953年属五区河西乡。合作化时,由瑶前初级社转入共青高级社,隔年划入共一高级社。1958年成立周家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属河西公社。1968年又入上顿渡公社。由黎家、丁家、周家三个大队合并为河西大队。1972年由河西大队划为河西,周家两个大队,1979年冬划入河西公社,仍称周家大队。1984年8月改称周家村民委员会。2001年并入上顿渡镇。
  下周
  又名瑶前周家。在河西街北1.4公里田畈中。69户,227人。周彪二于明洪武年间由湖南鄢家巷迁此。后村内有人分居建村上游名上周,此村即称下周。
   门楼万家
  原名窑前万家,后村前建门楼,遂为门楼万家(现门楼已毁)。在河西街北偏西1.6公里宜黄河南圩堤旁。[万氏九修宗谱]:明正统年间,万大伦由河东老鸦万家迁此。现居182户,524人。
   庵山万家
  在河西街西北1.5公里田畈中,紧靠上温公路。33户,119人。[万氏九修宗谱]:明正统四年(1439年)。万大道由河东老鸦万家迁此。建村时四周环山村东有一蕃,故名苍山万家。
   上周
  在河西街正北0.9公里宜黄河旁。43户,152人。明初,周贯二由湖南鄢家巷周家迁此。村处下周上游,故名上周。还有罗姓。
   洲上万家
  在河西街北偏西1公里宜黄河西岸圩堤旁。32户,149人。万得温于明正统年间由河东老鸦万家迁此。村前一片沙洲,得名洲上万家。
   戈邓家
  在河西街西北0.9公里田畈中,紧靠上温公路。69户,251人。[戈氏家谱]:明初,戈国用由抚州双井迁此。该村为杂居、有戈、邓、江、肖、吴、梁、娄、韩、郭等姓。
   王家
  在河西街西1.1公里田畈中,村北近上温公路。33户,127人。陈姓开居时村围有果园,村民陈家园。后陈姓没。清乾隆后期,王让兴由秋溪上阳迁此,改村名为王家。
   第二十六节梁宪村民委员会
  梁宪村民委员会位于镇西北部。驻梁宪得名。有9个自然村,设9个村民小组。464户,1586人。耕地1,837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六区龙泉乡。1953年属五区河西乡。合作化时,由黄家、东梁、尧官城、梁宪、西梁等9个初级社转入勇敢高级社,隔年划入勇一高级社。1958年成立梁宪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入河西公社。1968年与东梁、杨家、祝家等大队合并称红旗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72年红旗大队分为梁宪、红旗两个大队。1979年冬重属河西公社,仍称梁宪大队。1984年8月改称梁宪村民委员会。2001年冬入上顿渡镇,仍称梁宪村委会。
   梁宪
  在河西街北2.5公里田畈中。86户,283人。[梁氏八修族谱]:始居祖梁宪由梁道迁此,至今30代。
   下窑渡
  在河西街西北3.1公里崇仁河南岸圩堤边。49户,173人。明万历年间,万九七由上顿渡河东老头万家迁此。村前原有砖窑,村东崇仁河上有渡,且位于红桥镇白浒窑之下,故称下窑渡。
   新基黄家
  在河西街西北2.7公里崇仁河南岸圩堤旁。37户,141人。黄荣一原居章舍傅塘嘴村,后村基被洪水冲毁,遂迁此辟新基,故名新基黄家,至今传13代。村东北0.5公里有村名大基黄家。8户,45人。村北0.15公里有一电排站。
   罗湖万家
  在河西街西北2.6公里崇仁河、宜黄河两河交叉处。39户,123人。原居罗氏,村前有湖,名罗湖。明永乐年间万氏迁入,称村名为罗湖万家。
   祝家
  又名华芽祝家。在河西街西北2.8公里上温公路旁。68户,268人。华姓始祖华芽先由崇仁白露渡迁此,村名华芽。宋元枯三年(1088年),祝豹由抚州二仙桥迁入,故村名又称华芽祝家。现只有祝姓。
   丁坊万家
  在河西街西北2公里宜黄河西圩堤拐湾处。43户,124人。丁姓先居,得村名丁坊。明永乐年间,万氏由章舍老鸦万家迁入,遂称丁坊万家。
   丁坊傅家
  在河西街西北2公里田畈中,靠近上温公路。56户;195人。丁姓先居,得名丁坊。[傅氏十一修族谱]:傅玉十于明正统年间由崇仁白露渡傅家迁入,村名遂为丁坊傅家。
   尧官城
  在河西街西偏北2.3公里田畈中。68户,268人。宋淳枯年间,尧氏由鄱阳白干迁此。村人做官较多,有官城之称。冠尧姓得村名尧官城。
   陈家山
  在河西街西偏北1.6公里田畈中。18户,63人。此地原系陈氏坟山,后建村,取村名陈家山。现有付、张姓。第二十七节西廨村民委员会
  西廨村民委员会位于镇西部。驻西廨渡得名。现驻段上吴家。有8个自然村,设9个村民小组。399户,1.488人。耕地1,381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六区龙泉乡。1953年属五区西廨乡,1956年属河西乡。合作化时由郭家、邱家、西廨渡、朱家等8个初级社转入华光高级社。1958年成立华光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1年由华光、阮家、乐家三个大队合并为西廨大队,属河西公社。1963年由西廨大队划为西廨、乐家两大队。1968年两大队合并为西廨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78年又划为西廨,乐家两个大队。1979年冬入河西公社,仍称西廨大队。1984年8月改称西廨村民委员会。2001年冬入上顿渡镇。
   西廨渡
  在河西街西4.5公里崇仁河东圩堤旁。村址原建在堤外,村前有寺名西廨寺,村旁有渡,故名西廨渡。1972年崇仁河涨水,全村迁堤内,村名不变。阮姓于宋朝时由安徽桐城县迁此。现居66户,259人。杂姓村,有吴、朱、周、李、程、付等姓。
   郑家
  在河西街西北4.2公里崇仁河东岸圩堤边。13户,54人。(郑氏六修族谱)郑信一由河东城上郑家迁此。至今传28代。
   郭家
  在河西街西偏北4公里田畈中,西近崇仁河。28户,122人。尧姓开居,村名尧家。后尧姓衰没。郭姓于清嘉庆年间由河东湾迁入,改村名为郭家。还有邓姓。
   邱家
  在河西街西偏北4.1公里崇仁河东岸圩堤旁。59户,224人。宋徽宗时,因兵乱,邱禄珍由河南徙此。有邱、尧二姓。
   桥头吴村
  在河西街西4.1公里处。54户,201人。清雍正午间,吴氏由三桥吴家迁此。村建桥头,加姓得村名。
   塅址吴家
  在河西街西4.1公里田畈中。43户,142人乙清雍正年间,吴氏由高坪迁此。村址处田圾中,加姓得村名。
   上屋吴家
  在河西街西4.1公里处。36户,171.人。[傅氏七修族谱]傅洪源于清咸丰年间由高坪新坪傅家迁此。村建三吴之上,故名。现吴姓居多,还有付、李、黄姓。
   朱家
  在河西街西3.1公里田畈中。90户,323人。明朝时,朱氏由桐源池头朱家放鸭至此定居。建村时此地有一片白色沙洲,村名白沙朱家。后沙洲改为良田,村前有大路,改称大路朱家。后简称朱家。
   第二十八节丁家村民委员会
  丁家村民委员会位于镇西南部。驻大路丁家得名。现驻下方村。有6个自然村,设10个村民小组。536户,2102人。耕地2,152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六区龙泉乡。1953年属五区河西乡。合作化时由上方、熊家、丁家、赵家山、下黄、河西街、洲上万家、巷山万家、戈家等12个初级社转入共青高级社,隔年又划入共三、共四两个高级社。1958年属上顿渡公社丁家、下方两个大队。1961年入河西公社,不久合并为丁家大队。1968年转入上顿渡公社,由丁家、周家、黎家三个大队合并为河西大队。1972年由河西划为河西、周家两个大队。1975年再由河西划为河西、蔬菜两个大队。1979年冬入河西公社,仍称河西大队。1984年8月更名为丁家村民委员会。2001年终并入上顿渡镇,村名未变。
   大路丁家
  在河西街西偏南0.8公里田畈中。96户,360人。[丁氏家谱]:丁氏由山东济南迁章舍。明万历年间,丁京三由章舍分居于此。村前有一条通往丰城、崇仁的大路,因名。
   塘城丁家
  在河西街西偏南1公里田畈中。45户,182人。[丁氏家谱]:清雍正年间,丁铜一由大路丁家徙此。村前有塘,有一县盐监官希图将此变成官城,故名塘城,力口姓得名塘城丁家。
   下方
  在河西街西偏南1.6公里田畈中,村周小溪环绕。明嘉靖年间,方希范由附近上方迁此。村处上方下面夕故名。221户,871人。
   上方
  在河西街西南1.5公里处。105户,412人。徐姓开居,村前有一塘,村名徐家塘。元末,方盂太由河南开封迁此,村名易为方家。后方希范分居另建一村名下方,此村即称上方。
   黄锡
  在河西街南偏西3公里处。29户,93人。清康熙年间,黄仲云由红桥镇黄家迁此铸锡为生,取村名黄锡。
   熊家
  在河西街西偏南0.9公里处。40户,184人。熊伯安于明嘉靖年间电鄱阳迁此。
   第二十九节乐家村民委员会
  乐家村民委员会位于镇西南部,西、北两面临崇仁河。驻乐家得名。有8个自然村,设12个村民小组。488户,1990人。耕地1,750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六区龙泉乡。1953年属五区西廨乡,1956年属河西乡。合作化时,由巷口、阮家、桃树下、胡家、桥头程家、乐家等6个初级社转入星光高级社,同年改名为成功高级社。1958年属上顿渡公社阮家,巷口两大队。1961年属河西公社,由华光、阮家、乐家三个大队合并为西廨大队。1963年由西廨大队划分为西廨、乐家两个大队。1968年合并为西廨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78年再次分为西廨、乐家两大队。1979年冬转入河西公社,仍称乐家大队。1984年8月改称乐家村民委员会。2001年冬并入上顿渡镇,仍称乐家村委会。
   乐家
  在河西街西偏南4公里田畈中。48户,160人。明宣德年间,乐友完由崇仁白露渡乐家洲迁此。
   彭家
  在河西街西4.1公里崇仁河东岸圩堤边。145户,550人。许文煜由秋溪罗连许家迁此。至今传34代。现为杂家姓,有许、杨、彭、李、吴、邓等姓。
   阮家
  在河西街西偏南4公里崇仁河东岸圩堤旁。100户,474人。[阮氏十一修族谱]宋仁宗后期,阮元成由安徽桐城县迁此,取村名里头阮家,后简称阮家。
   胡家
  在河西街西偏南3.2公里田畈中。36户,140人。[胡氏十修族谱]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胡紫京由高坪邹石胡家徙此。有胡、付、桂、朱、阮、万等姓。
   巷口
  在河西街西偏南4公里山脚下,村前紧靠崇仁河。68户,280人。宋英宗时,李氏由抚州南门李家迁此,村名李家。后因村人下地要经过一条名巷口田的山巷,故改名巷口。有李、胡二姓。
   桃树黄家
  在河西街西偏南3.8公里田畈中。38户,159人。清雍正年间,黄笑三由福建禾坪黄家迁此。村前栽桃树,加姓得名桃树黄家。
   桥头程家
  程姓居住,故名。14户,62人。现为程、李二姓。
   汗阮村
  40户,160人,全部阮姓。第三十节塘湾村民委员会
  塘湾村民委员会位于镇西南部。驻地下程。以境内有湾塘得名。有4个自然村,设8个村民小组。627户,2466人。耕地2.128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六区龙泉乡。1953年属五区西廨乡。合作化时由中程、曾家等五个初级社转入先锋高级社。1958年成立先锋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59年由曾家、先锋两大队合并为塘湾大队。1960年属塘湾公社(辖占坊、仓下、曾家、塘湾四个大队)。1966年入河西公社,分为中程,曾家两个大队。1968年属上顿渡公社,由中程、曾家两个大队合并为塘湾大队。1970年又分为塘湾、曾家两大队。1979年冬入河西公社,仍称塘湾大队。1984年8月改称塘湾村民委员会。2001年冬并入上顿渡镇,村名不变。
  中程
  在河西街西南5.7公里崇仁河南岸圩堤边。253户,1016人。产稻谷、棉花为主。明万历年间,程氏兄弟三人由婺源程家迁此,分上、中、下三处建村。此村位于中间,得名中程。
   下程
  在河西街西南5.1公里崇仁河圩堤旁。231户,935人。主产稻谷、棉花。明万历年间,程氏兄弟三人由婺源程家迁此,分上、中、下三处建村。此村位于下游,得名下程。
   胡家在河西街西南6公里田畈中。90户,296人。胡楚成于清雍正年间由抚州三元楼胡家迁此。
   戈家
  在河西街西南6.2公里田畈中,东南靠山。53户,219人。戈元五于清康熙年间由抚州局上戈家徙此。
   第三十一节仓下村民委员会
  仓下村民委员会位于镇西南部,东连宜黄河。以境内有仓下自然村得名。驻地欧阳。有8个自然村,设8个村民小组。376户,1421人。耕地1.654亩,主卢稻谷。解放前夕属六区龙泉乡,1953年属五区吕坊乡,1956年属塘湾乡。合作化时,由述溪、黄石、杉岭、占司、仓下、七里源六个初级社转入先勇高级社。1958年成立先勇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属塘湾公社,改称仓下大队。1966年属河西公社。1968年入上顿渡公社,1979年冬又属河西公社,仍称仓下大队。1984年8月改称仓下村民委员会。2001年冬入上顿渡镇,仍称仓下村委会。
   欧阳
  在河西街南偏西3.5公里丘陵山岗上。68户,256人。清乾隆年间,欧阳利六由崇仁白陂迁此。现有欧阳、刘、廖、熊姓。
   岗上阮家
  在河西街西南3.1公里丘岗上。29户,104人。宋仁宗年间,阮允胜由抚州南江阮家迁此。村建山岗上,加姓得名。
   杉岭
  在河西街西南3.5公里丘陵山边。42户,157人。清乾隆年间,黄氏由山西汾阳府迁至乐安龚碓坊,再迁此。村旁有三座山岭,形如杉,故名杉岭村。现今郭姓。
   黄石
  在河西街西南2.7公里山岗下。20户,86人。清康熙年间,黄子清由崇仁鹿坪黄家迁此。村前原有一山,山岭石多,故名黄石。;
   述溪
  在河西街南偏西2公里山坡上。65户,242人。宋时,赵氏由福建禾坪迁此。建村时挖出一块石碑,碑载此地早有人居住,村名为述陂。赵氏建村后,沿用述陂名,后讹为述溪。赵姓迁走后,黄季安于宋理宗时由福建禾坪迁入。村内曾住过十余姓,故又名十陂上。现有黄、戈、李、周、许等姓。占司
  在河西街西南4.2公里山岗下。52户,228人。太平天国时,始祖占司由展坪杨家山迁此。现有欧阳、詹姓。
   仓下
  在河西街西南5公里山丘上,四面环山。《欧阳十二修族谱》:清乾隆年间,欧阳利六由崇仁白陂迁来,在此建仓,后代又徙此定居,取村名为仓下。61户,252人。现有曾、上官、欧阳三姓。
   七里源
  在河西街西南5.5公里山脚下,四周环山。居住许、黄、余、等姓。明末,许文焕由龙骨渡迁此。村距崇仁白露波华家七里,故名七里源。39户,156人。
   第三十二节曾家村民委员会
  曾家村民委员会位于镇西南部。驻曾家得名。西南接崇仁县,北为崇仁河。有7个自然村,设9个村民小组。558户,2060人。耕地2.042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六区龙泉乡。1953年属五区塘湾乡。合作化时,由下程、戈家、胡家等5个初级社转入先进高级社。1958年成立曾家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属塘湾公社。1966年属河西公社。1968年并入塘湾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70年从塘湾大队分出。1979年冬入河西公社,称曾家大队。因与县内大队重名,1983年4月更名为曾湾大队。1984年8月改为现名。2001年冬并入上顿渡镇。
   曾家
  在河西街西南7.3公里田畈中,村南靠山。155户,575人。曾宗贵由三桥柘林曾家迁此,至今传30代。
   戴家
  在河西街西偏南6.6公里田畈中。35户,168人。戴丙陶于唐元和年间-由高坪埠头戴家徙此。
   杨树湖
  在河西街西偏南7公里崇仁河东岸圩堤边。27户,90人。清同治年间,程春华由塘湾中程徙此。村建湖边杨柳树旁,得村名杨树湖。有程、吴姓。
   万家
  在河西街西偏南7.7公里崇仁河东岸圩堤边。明永乐年间,万大道由门楼万家徙此乙现居37户,126人。有万、许姓。
   刘家
  在河西街西偏南6.5公里田畈中。155户,544人。宋理宗时,刘旭鼎由崇仁茭溪入赘塘湾徐七贞之女,后定居。
   吴家村
  在河西街西偏南6.3公里丘岗边。62户,255人。吴月焕由抚州沙港石井吴家迁此,至今传10代。有吴、饶姓。
   詹家
  在河西街西偏南7。7公里丘岗边。87户,320人。占氏由崇仁乐家雅背占家迁此,至今20代。有詹、胡姓。
   第三十三节吕坊村民委员会
  吕坊村民委员会位于镇南部,东靠宜黄河。驻吕坊得名。1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575户,1454。耕地1.195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六区龙泉乡,1953年属五区吕坊乡,1956年属塘湾乡。合作化时由8、6、3、12等4个初级社转为先高级社。1958年成立先顺大队,属上顿渡公社。1960年改名为吕坊大队,属塘湾公社。1966年属河西公社。1968年属上顿渡公社。1979年冬又属河西公社,仍称吕坊大队。1984年8月改称吕坊村民委员会。2001年冬并入上顿渡镇。吕坊
  在河西街南4.3公里宜黄河西岸圩堤边。575户,1454人。产水稻为主,棉花次之。明朝时,吕孟辉由金溪浒湾迁此。现有吕、许、黄、杨、周、卻、余等姓。
   第二篇人口
   第一章人口演变
   第一节解放前人口
  1948年,雨园乡10193人,其中男5603人,女4590人。
   龙泉乡9865人,其中男5154人,女4711人
   河东乡5082人,其中男3041人,女2761人
   龙津镇9531人,其中男4853人,女4678人
   第二节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
   三乡镇共有人口63202人。 上顿渡人民公社(驻中兴路),辖3个居民委员会,52个居民小组,15824人,3个农村大队,24个自然村,计4879户,共20703人。 前进居委会(驻中兴路),第一组291人,第二组276人,第三组253人,第四组282人,第五组267人,第六组244人,第七组286人,第八组295人,第九组298人,第十组318人,第十一组318人,第十二组293人,第十三组298人,第十四组353人,第十五组329人,第十六组345人,第十七组298人,第十八组285人,第十九组247人,共5576人。 针巷口居委会(驻毛家塘),第一组212人,第二组207人,第三组234人,第四组190人,第五组187人,第六组192人,第七组206人,第八组186人,第九组193人,第十组243人,第十一组211人,第十二组257人,第十三组236人,第十四组179人,第十五组184人,第十六组176人,第十七组188人,第十八组206人,第十九组213人,第二十组241人,第二十一组256人,第二十二组205人,共4608人。 外河街居委会(驻竹林村),第一组514人,第二组522人,第三组506人,第四组487人,第五组498人,第六组534人,第七组552人,第八组501人,第九组526人,第十组517人,第十一组483人,共5640人。 杨林大队(驻下曾村),蔡家179人,许范125人,徐家157人,黎家125人,六水圈落家228人,垱下章上范235人,上曾236人,程邓141人,跳石131人,共1557人。 城东大队(驻榨下邱家),程家山461人,熊斯202人,熊博183人,榨下邱家182人,榨下龙家151人,前尧341人,背尧195人,山下龙家105人,共1820人。 城关大队(驻龙津南路),余家坊240人,韩樟桥232人,土城头245人,竹林村195人,祠堂章家186人,斜上黄家284人,华源邱家120人,共1502人。

知识出处

上顿渡镇志

《上顿渡镇志》

出版者:中共临川区上顿渡镇委员会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进行编写,力求资料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突出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