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安石墓迁葬灵谷东后月塘考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南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2108
颗粒名称: 二、王安石墓迁葬灵谷东后月塘考略
分类号: G256
页数: 4
页码: 578-581
摘要: 对王安石墓迁葬灵谷东后月塘的总结。
关键词: 记载 记录 王安石 迁墓

内容

王安石是临川人,宋天禧五年十一月十二日(1021年12月18日)生于临江军(今江西省清江县)。天圣六年戌辰(1028年)王安石八岁“侍其父行”去四川新繁县。天圣八年庚午(1030年),王安石父王益以展中丞知韶州。明道二年癸酉(1033年),王安石祖父王用之卒,父益解官回家,王安石十三岁随父从韶州回临川守丧,三年后除服,安石随父至京师(汴京)。景祐四年丁丑(1037年,)父通判江宁(今南京市),安石十七岁随行。从此,江宁便成了王安石第二故乡。王安石曾三次任过江宁知府,对江宁有深厚感情。熙宁九年(1067年,)王安石辞相判江宁府,便在江宁城东门和钟门(蒋山)的中间一个叫白塘的地方,修盖了几间房屋,因处于白下门至钟山半道上,取名半山园(今为解放军海军学院),后改为半山寺,全家居住在那里。
   王安石的父母全都死在江宁,葬在江宁。王安石于宋哲宗元祐元年四年初六日(1086年5月21日)卒,也埋葬在江宁,这是没有疑问的。《金陵新志》卷十二载:“王舒王墓,名安石,在半山寺后”。
   王安石十三世孙王仁煜(号高隐学士),元世祖至元辛已(1281年生),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乙未(1356年)殁,曾撰《拜荆公墓》云:
   郁郁佳城数百年,一迥瞻拜一潜然。
   打松来借樵夫路,荐藻猷分太守田。
   春水池塘添骤雨,夕阳岩树横抹烟。
   范鞋竹挟无由识,深愧云仍失所传。
   这首记载在江西省崇仁县《甘坑王氏九修族谱·艺文·奚囊草》里的此七言律诗证明,高隐学士卒前(1356年),王安石墓仍在江宁。后来,王安石墓是否迁葬?迁葬于何地?众说纷纭。
   一说,王安石墓未迁葬。
   其证据是:《清波杂志》:明正德四年(1509年,)南京太监石岩营寿城,取荆公墓大砖,见《野获编》。《宋人轶事汇编》卷十第501页)。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的《序言总论》中,批评应《序》说:“公薨葬于江宁,公墓不知所在一语,当时何不知删之!”(应《序》指时朝嘉靖临川知县应云骛在王安石集序文中的话)以此为结论:“王安石死后之葬于江宁,而非归葬抚州。”“直到十九世纪初年,王安石墓仍无从江宁迁回抚州之说。”《争鸣》1985年第二期。
   上面列举的二个证据值得商榷。太监石取王安石岩墓上的砖,是在明正德四年1509年,此时,王安石墓早已迁走了。他是在王安石墓迁走之后去取的,取的是没有运走的基砖。只见墓砖,不见墓葬特品,非便不能说明坟墓未迁,反而说明了坟墓大有迁走的可能。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只是肯定了王安石葬在江宁,并没有断定王安石墓没有迁走。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临川知县应云骛在刻印了王安石文集的序文中说:“公墓不知所在,谋所以专祠公而不获。公元二十世(侄)孙王生瑞从予乞祀田,予既刻公文,复稍助之,以延公祀之。”此证据也不能成立。调查东乡县明崇祯重修上池《王氏族谱世系》得知,王安礼的第七世孙玉朝奇已迁回抚州盐埠岭,这位自称王安礼后裔的二十二世孙王生瑞,不清楚月塘和上池的事情,是完全可能的。要说是王安石敕葬之墓,不便迁移,这倒是一说。
   二说,王安石墓迁东乡县上池凤山桃源窠,与王安石上合葬。
   其证据是上池《王氏族谱·世系》载:“安石……葬钟山,迁灵谷峰东后月塘。”民国壬午年重修《上池王氏族谱·附录》载有敕文俊所绘《月塘凤山图》,标有墓址所在,并载:“宋荆国文公与纯甫(安上)公告葬凤山桃源窠,午山子向兼丁癸午庚子分金。”还有敕文俊先生下课诗为证:
   兑龙隐隐山坤方,上有桃源下有汪。
   气转离宫凤尾穴,台星吊落一月塘。
   巽水流归银上去,太阳开口又窠藏。
   贵人执笏围屏耸,排衙列列子癸扬。
   从今安厝牛眠地,世代公卿状元郎。
   作为王安石与安上合葬于凤山桃源窠之墓,暂且不作结论,有待今后进一步考证。但有一条可以肯定,王安石墓葬江宁钟山,后迁灵谷峰东后月塘。
   三说,王安石墓迁灵谷山东后月塘村。
   灵谷峰东后塘村是王氏祖坟山地。金溪县琉璃月塘《王氏四修宗谱》中载:月塘在王安石的曾祖王明时,已是王氏的祖坟山地,第一个卒葬灵谷峰东后月塘的就是王明,王安石祖父王用之也葬于此地,王安石死后也“敕葬钟山,迁灵谷峰东后月塘。”此《谱》“王用之”栏还说:这里“有庵城陂寺,祭田粮二十三石,系城陂寺僧普慧收藏收租文簿,收粮田段为之世宝”。由此可知,这祖坟山附近有祭田七亩多(当地三石折算一亩)其租谷供子孙祭祖时之用。嘉祐三年(1058年)二月,王安石撰《城陂院兴造记》云:“灵谷者,吾州之名山,卫尉府君(王用之)之的葬也。山之水东出而北折,以合于城陂。陂上有屋,曰城陂院者,僧法冲居之,而王氏诸父子来视墓者,退辄休于此。”(《王文公文集》卷第三十五第420页)。城陂寺在灵谷峰城陂,而今月塘村在灵谷峰东数华里,即原为王氏祖坟山地。
   据东乡县上池、徐沅,金溪县里阳等村王氏族谱共同记载:自王安石曾祖父王明至王安石侄孙六代人中,葬于上池的荆公山、烟山、钟山、里坑、刀峰峡、金峰以及东乡县、金溪县边界的灵谷峰、乌石岗、凤山桃源窠等祖坟山地有王明、王用之、王质之、王盈夫妇等共计二十四人之多。按照传统习惯,坟墓必须葬在祖坟山上,尤其是古代,要求更严。
   国以史记,家以谱传。从王氏许多族谱中均记载,王安石墓敕葬钟山,迁灵谷峰东后月塘。临川展坪竹溪《王氏十一修族谱永太公世系图》载:“安石,……元祐元年敕葬钟山,迁灵谷峰。”临川大坂源(今临川高坪镇太平洋)《三公王氏族谱·坟山》载:“介甫府君敕葬钟山,迁灵谷峰”。临川车洒(今温泉镇红旗桥车田)《王氏族谱》载:“王安石墓迁灵谷峰祖旁”。孝桥镇横溪《王氏三修宗谱明公总世系》载:“安石公先葬江宁钟山,明太祖迁陵,命归葬于临川月塘,仍赐墓额……”王安石父亲王益之墓也于“明洪武间,迁葬月塘祖坟旁”。
   经实地考察,月塘村后,山如屏障,从右手上山为外桃源窠,从左手上山头里桃源窝。《月塘凤山图》迁葬方位寻找,正是月塘村后灵谷山,恰有一块风水绝胜墓地。其坟早已被盗,仅剩一大坟坑。墓座两旁小山如交椅手,前一矮山似公案桌:远处视野开阔,天是一块葬坟佳地。从崇仁县甘坑《王氏九修族谱·坟墓》中“荆国公墓”证实,这块风水绝胜佳地葬的就是宋丞相王安石。
   明洪武年间营造明孝陵时,王安石墓迁葬临川月塘。据《精神文明辞书》第96页载:“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1368—1398)在位三十二年。”《甘坑塘》中“荆国公墓”介绍:“公卒半山寺,敕葬于钟山之阳我,明太祖迁陵,问曰:旧为若坟?辅臣对曰:水日,为吴王孙权墓山,服为宋丞相王安石。太祖乃曰:孙权居水口,留为守陵。王安石,可召其子孙迁葬,仍赐墓额。时支子孙伯安,丞命,迁葬于临川月塘祖坟旁,有神道碑,火逸其半,见艺文集。”同时,迁葬的还有王安石父王益之墓。《甘坑谱》又载:“王益,娶徐氏生子二,早殁,葬于金山。继娶吴氏,生子五,封仁寿县太君,进楚国夫人,与公合葬江宁府钟山。明洪武迁陵改葬月塘祖坟旁。”
   据临川大坂源《三公王氏族谱》载:“王伯安(王安石十六世孙),字允昭,行万二。洪武十五年(1382),以通经博学,官授国子学录,奉诏腾修。”洪武“二十四年春(1391),奉命改迁广西梧州儒学正提举。秩未满,丁父忧,服阕乃赴,阙辞老归田,座年七十有八。”这里,王安石墓不但有迁葬的时间、明太祖与畏臣的对话原文、迁葬的详细地点、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仍赐墓额的敕诏,还有王安石十六世孙王伯安丞命迁葬的事宜、及有王安石神道碑的记载。传说王安石墓是由水路迁葬的。即由江宁大江(今南京市长江)起船,经波阳湖进入武阳水(今抚河下游),再进入汝水(今抚河中游)的。而月塘的灵谷峰就在汝水之畔。所以王安石墓迁葬临川月塘是千真万确的。
   还有一件轶事可以作证。金溪县《月塘谱》世系图第七十世(王正三)栏载:(正三),“字德祥,举乡饮大宾。徐氏伐洗荆公山,冢墓殆尽。公以牲醴临山祭奠。徐公曰:‘老者来认祖乎?将何言?’公答曰:‘前朝宰相祖冢。当代宰相伐之,何敢言!?’徐惭,遂止弗伐。这位徐公名徐琼,字时庸,金溪县合市乡大埂徐家村人(距月塘仅十数里)。明天顺(1457—1464)进士,由翰林累官侍读学士,历擢户部尚书,因明代洪武以后废宰相职,以六部为内阁,故尊言徐琼为“当代宰相”。今金溪县琉璃乡月塘村东半华里的“鸡公山”,确系迁葬王安石坟山,因“荆”与“鸡”音相近,故后世乡人误为“鸡公山”。

知识出处

湖南乡志

《湖南乡志》

出版者:湖南乡人民政府

本书对湖南乡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介绍,并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