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卷七 方言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南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2018
颗粒名称:
卷七 方言志
分类号:
H07
页数:
21
页码:
416-436
摘要:
贺知章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意思是小小年纪离家,等到长大才回故乡,故乡的方言没有改变,鬓发却已经班白,小孩子见到我并不认识,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这首诗说明乡音作为一个地方独有语言,往往成为区分为何地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关键词:
方言
地理方言
方言研究
内容
贺知章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意思是小小年纪离家,等到长大才回故乡,故乡的方言没有改变,鬓发却已经班白,小孩子见到我并不认识,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这首诗说明乡音作为一个地方独有语言,往往成为区分为何地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著名语音学家罗常培先生在同湖南乡带湖游家的文学史家游国恩先生对话时,对游先生独特的湖南方言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他敏锐地发现湖南方言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保持闭口韵尾;二是来纽三四等声母变纪[t];三是章昌二纽变同端透。罗先生认为湖南方言是“临川音系”方言的一种,归属于赣方言。在南方语言系统中发音独特,很可能代表北方客家迁徒遗传下来的语言流变和当地土著语言的变异,可以作为民族迁徒和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来研究。
因此,罗常培将游国恩先生和黄森梁先生(罗针湖西村人)的话录下来,进行了多年研究,终于写成了著名的论著《临川音系》建立了临川音系的基本体系,就临川方言的声、韵、调及其同中古音的比较,同普通话的对应关系的整理和科学的论证,就临川方言的声、韵,调及其同中古音的比较,同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作了系统的整理和科学的论证。开了临川音系研究的先河。后来著名音韵学家赵元任先生也灌制过“临川音档”录音,作为讲课辅助资料。至今,赵元任先生在美法等国讲学,还在用这些资料作为“赣方言”的重要教材。
据历史记载,临川春秋为“百越”之地;战国先属吴越后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因为地理位置介于吴、楚、越之间,受周围环境,当地最早的方言是一种夹杂吴楚语音的土话。唐末的黄巢起义,导致许多中原汉人举家南迁,来到当时侥幸没有遭到战乱的临川定居,使这里人口结构和语言音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原汉人带来的北方话,便和当地的土话合流,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经过长时间的揉合,才逐渐演变为今天这样的临川话——一种既从属于赣话系统,又同客家话有某些共同之处的地方语言。罗常培先生称之为“临川音系,”并说它的方言系统“或许可以代表第二期客家遗传下来的语言”。
湖南方言的主要特点是完整地保留了中古音“平”、“上”、“入”声调。除“上”声外,其他三者都分了阴阳;只有次浊声母,没有全浊声母;塞擦音和擦音,全部变成了送气清音;“章”、“昌”、“知”、彻母变[t][t'],“来”母三四等字变[t],“见”系开口二等字细音变洪音;同时还保留了部分入声塞尾。此外与普通话差别较大,声母、韵母、声调的数目都比普通话多;词汇和语法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第一篇 语音
第一章 声母
第一节 声母表
第二节 声母特点
湖南方言一共有19个声母,73个韵母,7个声调。
湖南方言声母主要特点是:
1、湖南方言中全浊声母已经消失,演变为清音。清音里又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古次浊声母方言中至今还大部分存在。不送气清音p、t、ts、tc、k与送气清音p'、t'、ts'、tc'k各为5个,形成很规则的对应。次浊音仅有m、g、n、i共4个,占总数21%左右,绝大部分为清音。
2、声母中,尖音、团音已发生了中和演变。中古的牙音(今称舌根音)k、k'、x与齿音(今称舌尖前音)ts、tsos已演变为在[i—]之前念tc、tc'、c。但湖南方言中少数读舌面音tc、tc'、c的字,还有一些偶有读成ts、ts'、s的(主要是些古精组声母字)。
3、湖南方言中没有舌头前音与舌尖后音之分,与普通话不一样。普遍话中读舌尖后音的一大部分字(主要是古一、三等字)今读舌尖前音(另一部分在方言中读t、t'、c母)。
4、一部分t母字,在普通话中则是I母字(主要是古来母字)。当t、p二母作为入声韵尾时,则读成不爆发的清音。
5、湖南方言中没有n、I之分,只有I母,大体上包括了普通话中的n、I两母字(仅中古泥母四等字有些读为今方言中n母)。
6、湖南方言中f母字,包括了部分普通话中念x母的字(主要是古合口一二等晓匣母字)。
7、当k、k'、g母直接与e、ε为韵腹的韵母相拼时,中间有时会带上流音i。
第二章 韵母
第一节 韵母表 第二节 韵母特点
湖南方言韵母的主要特点是:
1、七个主要元音:a、o、e、ε、g、I、u
①当a带有人声塞尾—m、—n、—p、—t,以及在ai韵中,a位偏前偏关;在a?、、a?两韵中,a偏央一点;当a与k、k‘、h、?相拼时,a偏后(o、e两元音也有类似情况)。Ua、au韵中,a偏后,相当于后a。罗常培记录的iau韵,如今中青年人(包括大部分老年人)已变读为iεU韵。A与ts、ts'、s相拼相应一律偏关。
②o韵在单念和uo韵中,o在7号元音位置上,在o?、o?io?io?、uo?、uo?韵中,o在第6号元音偏上一点。在om、op两韵中,o在6号元音偏前一点。在oi、on、ot三韵中,o在7号元音位置偏前,唇稍展。
③在e、ie、em、en诸韵中,e音稍长。在e?、ue?、ep、et等短元音中,e发音时口腔张得稍开。
④在iεm、iεn、iεu中,ε在3号长元音偏后。在iερ、iεt中,ε在3号元音偏后稍关。在yεt、yεn中,ε唇稍圆,偏后。在εu韵里ε偏央。在Ui、un、ut三韵里,它们中间都省略了一个短而轻的过渡音即央元音a
⑤g是半个高中元音,自成音节,不与其它声母相拼。
⑥i单念较紧较关,有摩擦。在im、ip、it韵中亦较紧,在一般介音及韵尾时较松。
⑦u是很紧的一个元音,有摩擦。单念稍关,作介音稍展。
2、一个舌尖元音:?
3、两个元音化的辅音m、?
4、三个介音:i—、u—、y—
5、两个元音韵尾:—i、—u
6、六个辅音韵尾:—m、—n、一?、—p、—t、一?。其中,—m韵尾现在在中青人及一些老年人当中已呈消亡趋势,变为—n韵尾。入声塞尾一?则由中古—k尾演变而来。而—p尾在方言中已呈消亡趋势,大部分变为—t尾和一?尾。
7、韵母四呼齐全,开齐合三呼韵母多,撮口呼韵母最少。
第三章 声调
第一节 声调表
湖南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阳入”7个声调(不包括轻声),与中古音系基本保持一致。见下表。
第二节 声调特点
湖南方言声调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平、上、去、入四声俱全。保留了中古音系的8个调类中的7个(上声不分阴阳)并可互为对应。二是调值总的趋势阴多降调,阳为升调。但作联词用的上声字,会由简单的高升调变为曲折的升降调,在促声前或作下字都不变。阳去作上字时不变,作下字时有微降的趋势。阳入无论作上字或作下字都由短促的高平调变成短促的高降调。
湖南方言中,阴平常记为32,3实际上是3稍低不到2,停在2上,故给人以平的感觉。
阳平25,是一个升调,5实际上不到5,在4上一点,故有的记为24。
上声45,是一个高升调,读实际值。
阴去51,但去声较短。
阳去212,是个曲折调,降中有升,读实际值。
阴入3,起点不到3,2上一点,与阴平起点差不多,其声促急。
阳入5,其调促而短,读实际值。
七个声调,除上声,平去入阴阳调的区分和古声母的清浊区分基本相对应,次浊声母字有读阴声调,有读阳声调,难寻其规律,全浊上声字大都变为阳去。
湖南方言与普通话比较,阴平、阳平、上声三个调类字在普通话中仍念阴平、阳平、上声,只是调值不同而已。阴去、阳去字在普通话中统念去声。阴入和阳入字,在普通话四声里均有,对应很有规律。
第四章 声韵配合情况
湖南方言声母韵母的配合取决于声母发音的不同位置同韵母“开、齐、摄、合”四呼的关系。声(19个声母)韵、调(5个舒调、2个促调)配合,能拼出1262个有字的音节。
第一节 声韵配合表
注:+号表示声韵可以拼合。
第二节 声韵配合说明
①?、m、g三韵自成音节,不与任何声母相拼。
②只有t母和零声母能与四呼相拼。能与开齐合三呼相拼的最多,有p、p'气m、f、t'、k、k计八个。与撮口呼相拼的最少,只有t、t?、t?'、?、?,而且只限于yo、yon、yn、yot、yt几韵中有选择地拼合。
③ts、ts'、s仅与开口呼、合口呼相拼,与普通话相似。
④舌面音t、t?、t?'、?、?,只拼齐齿呼和撮口呼,舌根音k、k则与开齐合三呼相拼。?与开口呼和齐齿相拼,h仅与开口呼相拼。
第二篇 词汇
第一章 词语特点
第一节 词形比较
词义相同,词形有别,这是湖南方言同普通话在词汇上的主要差异。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词义相同,构词词素颠倒。如“灰尘”(普通话)称为“尘灰”(湖南方言);“要紧”(普通话)称为“紧要”(湖南方言);“热闹”(普通话)称为“闹热”(湖南方言);“公鸡”(普通话)称为“鸡公”(湖南方言);“浆糊”(普通话)称为“糊浆”(湖南方言)。
二、词义相同,词素部分相同,部分不同。如“衣服”(普通话)称为“衣裳”(湖南方言);“窗门”(普通话)称为“搛门”(湖南方言);“台阶”(普通话)称为“斩阶”(湖南方言);“扫帚”(普通话)称为“叉帚”(湖南方言);“手帕”(普通话)称为“手捏子”(湖南方言);“阉鸡”(普通话)称为“线鸡”(湖南方言)。
三、词义相同,附加成份不同。如“皮肤”(普通话)称为“皮”(湖南方言);“坟墓”(普通话)称为“坟”(湖南方言);“裙子”(普通话)称为“裙”(湖南方言);“梨”(普通话)称为“梨子”(湖南方言);“女”(普通话)称为“㚢哩”(湖南方言);“男人”(普通话)称为“男子人”(湖南方言)。
四、词义相同,词形完全不同。如“臭虫”(普通话)称为“乌蜱”(湖南方言);“蚯蚓”(普通话)称为“河昵”(湖南方言);“漂亮”(普通话)称为“排场”(湖南方言);“干净”(普通话)称为“伶俐”(湖南方言);“肮脏”(普通话)称为“邋遢”(湖南方言)。
第二节 词义变异
词形相同,词义有异,这是由于湖南方言在发展过程中,某些词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词义变化,出现了同普通话同类词语的同词异义现象。常见的词义变化有四:
一、词义扩大
即一些词语在普通话里涵义较窄,而在湖南方言中却可用来兼表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词义相应扩大。例:
吃——普通话专指用牙齿咀嚼东西。如“吃饭”、“吃菜”;湖南方言泛指用咀巴消化一切东西。如:“吃饭”、“吃菜”、“吃烟”、“吃酒”、“吃茶”等。
烧——普通话只作动词用,如:“烧火”,湖南方言既用作动词,如在“烧煤”、“烧炭”;还用作形容词,如“头上发烧”(热)、“水烧(热)了”。
博士——普通话专指学位。湖南方言对木匠亦称博士,词义比普通话大得多。
二、词义缩小
即同一词语,在湖南方言里涵义较窄,在普通话里涵义较广。例:
面——湖南方言指面条,普通话则兼指用面粉、杂粮制成的各种面食品。
水——湖南方言指冷水,把烧开水称为“烧茶”;普通话则兼指冷水和开水。
饭——湖南方言专指干饭(如吃饭、吃粥,吃点心,分得清楚),普通话则兼指饭、粥等当餐食品。
三、词义转移
某些共同性的词语,在湖南方言里发生了词义转化。有的是部分转化,与原词的词义还保持着明显的联系。例如:
月光(湖南方言)——月亮(普通话),热头(湖南方言)——太阳(普通话)
有的词义转化后,面目全非,与这个词的原义很难联系上。例如:样(湖南方言)——热闹(普通话),囤哩(湖南方言)——棉袄(普通话),哈脆(湖南方言)——喷嚏(普通话)
第二章 词汇选录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每一地方的方言,都有一定数量的特殊词汇,它与方言,特殊语法一起,构成该一地区方言的特性。湖南方言同样有不少鲜活独特的词汇,它是临川语言的活化石。我们以普通话为参照系,举例如下(前一句为湖南方言,后一句为普通话):
热头、日头——太阳
雪烊了——雪化了
雹子——冰雹
杠——虹
天干——天旱
天狗吃热头——日食
窟仔——小坑
沟——小港
塘——池
堤垱——堤
村坊——村庄
墟——集
碑基石——墓碑
春上——春天
头个月——上个月
通书——历书
今朝——今天
线前日——大前天
打霍闪——闪电
落雨——下雨
旋螺风——旋风
罩子——雾
浸了——涝了
河沿下——河岸边
圳——小水渠
马路——公路
大路——大道
鹅卵咕——鹅卵石
乡下——农村
巷子——胡同
旧年——去年
该个月——这个月
七月半——中元节
时分——时候
万后日——大后天
上昼——上午
天光——天亮
当昼一中午
来夜时分——傍晚
完年——整年
十来年——十年左右
屎窖——粪坑
车驼——车轮
梨尾巴——梨柄
鱼眼豆——豌豆
纺线——丝瓜
萝卜墟了——萝卜空心
树杪——树梢
吊子——柿子
狗崽勒——蒺藜
猫明——猫
嚎鸡公——公鸡
鸭逼——鸭子
河泥——蚯蚓
乌卑——臭虫
纺线娘娘——螳螂
熊鱼——鳙鱼
屋——房子
东厕——厕所
门斩——门坎
柱头—一柱子
窝单——被单
洗面手巾——毛巾
橱子——厨房
盏盏——酒杯
梁桶——水桶
刨皮——刨花
搓板——洗衣板
男子人——已婚男人
细伢崽——小孩子
女俚——女孩
街上人——城里人
奶娘——奶妈
早间——清早
日上——白天
纹夜——整夜
年三夜四——距过年很近
禾嘴——晒谷场
土车——独木轮车
砻谷嘴——牛嘴笼
秧麦——种麦
梢瓜——瓜的一种,个长而大
洋茄子——西红柿
油菜凤——油菜苔
穷树——松树
柁栗——大板栗子
牛牯——公牛
米巴——尾巴
抱鸡嫫——孵小鸡的母鸡
叶老鼠——蝙蝠
没子——比蚊子更小的虫,会叮人
虎老糠——蚱蜢
康虮——蜻蜓
脚鱼——鳖
两幢直进——两进院子
狗薮——狗窝
桁要—一檀
被窝——被子
席子——凉席或芦席
抹脚布——擦脚布
陀盖——锅盖
飘羹——羹匙
笼床——蒸笼
洋火——火柴
皮箩——箩筐
娘子人——已婚女人
毛伢崽——婴儿
老太人——老人
别块人——外地人
作田个——农民
博士——木匠
告化子——乞丐
老女——最小的女儿
爷爷——父亲
姐姐—一伯母
婆婆——祖母
阿婆——外祖母
大崽——大儿子
前头人—一丈夫的父亲
丈人公——岳父
郎——女婿
姨姐—一姨母(比母小)
兄老子——兄
老表——表兄弟
脑——头
少年白——少白头发
人公仔——小瞳仁
嘴巴子——嘴巴
耳刀——耳
背脊骨——脊骨
脯前——胸脯
奶奶——乳房
向前骨——胫面骨
脚爪——脚趾甲
咳——咳嗽
带滞——不消化
过娘娘——出麻疹
绊舌子——结巴子、口吃
请郎中——请医生
搽药——抹芭于患处
水裤——短裤
汗褂子——汗衫
水袜子——袜子
颈箍——项圈
套鞋——雨胶鞋
草纸——手纸
夜饭——晚饭
泥水匠——石匠
喜娘——接生婆
姨婆——丫头
姆妈——母亲
公公——祖公
阿公一外祖父
新妇——儿媳妇
蜡烛崽——最小儿子
家妈子——丈夫的母亲
丈人婆——岳母
母舅——舅舅
大爷——大姨之夫
妹老子——妹妹
老公——丈夫
颈——脖子
面——脸
鼻孔——鼻子
座牙——大牙
寒毛孔——汗毛孔眼
大拇指头——大拇指
肋巴骨——肋条
肚子眼——肚脐眼
卵——男阴
屙秋痢——拉秋痢
闭痧——中暑
打脾寒——虐疾
时症——瘟疫
只子——独眼
病好几巴——病轻了些
棉绑身——棉袄
绑身加披——袄罩
馋隔——涎布
手捏子——手绢
环子——耳环
老人帮——拐杖
昼饭——午饭
灰面——面粉
饮汤——米汤
霉豆腐——豆腐乳
耳子——木耳
藏蛋一盐蛋
滚水——开水
娶老婆——娶妻
看人家——相亲
怀崽——怀孕
办寿—60岁以上过生日
落气——断气
装殓———入殓
三连冠——孝帽子
仙娘——巫婆
问灵姑——巫婆的迷信活动
着衣裳——穿衣
去归——回家
荡荡路——散散步
只火——烤火
眠梦——做梦
行时——走运
进馆子——下馆子
塞私包包——行贿
莫拘礼——别客气
作翘——故作姿态或托故推辞
献世——出洋相、出丑
学堂——学校
擂墨——磨墨
打丝练——踢毽子
划拳一猜拳
猥龙灯——耍龙灯
大戏——京剧
笮宝——押宝
起耳刀——竖起耳朵听
打私腔——说悄悄话
着喉——羡慕
纳——烫
何一个——谁,哪个
水菜——蔬菜
沙糖一红糖
裤丢——猪蹄膀
弄饭—一做饭
红喜事——婚事
行家——出嫁
成事——定婚
摸周——抓周
白喜事——丧事
寿枋——棺材
灵祝牌——灵位
吊颈——上吊
问花树——巫婆的迷信活动
请灶神菩萨——请灶王爷
猥——玩
叽里咕噜——自言自语、与人说悄悄话
解小手——小便
打瞌困——打瞌睡
打穿心夜作——通霄加班
差——欠
洗猪——杀猪
最近——慢走
讨嫌——讨厌
作兴一百钱——自命不凡的样子
光眼瞎子——文盲
纳名——末名
躲学——逃学
踢房——跳房
动棋——下棋
划龙船——划龙舟
讲传——说书
勾头——低头
付付腿——抖腿
来记了——忘记了
拗起头——扬起头
好高——吹牛
什个——会么
该个——这个
熊——丑
好过——舒服
鼓——凸
晏——晚
特竟——故意
或者——也许,可能
当真——实在
有——没,没有
夺大——好大
到着——靠墙走
横直——反正
该里——这里
邋遢——肮脏
鼻屎——吝啬
靥——凹
拗捩——不驯服、不听话
着累——辛苦
实在得——幸亏
莫——不要
一趸——全都
摆——把
啵——吃矣饭
第三篇 语法
湖南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比较,主要相异之处在方言词法方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复杂,句法方面要异之处亦不少,具有相当的地方特色。
第一章 词法
第一节 构词方式
在湖南方言中,构词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梅词手段,它利用词素或整个词的重叠来区别同一个词的语法意义。
1、动词重叠:这种形式往往用来表示动词在程度、范围上语法意义的对立。①双音节动词重叠AB—ABAB式:商量——商量商量、划算——划算划算、检查——检查检查。前者AB表示对一般行为的对待与注重,后者ABAB则是对原词义较低一个层次的对待与注重,有一定的随意性。②单音节动词的重叠A—AA式:吃——吃吃、玩——玩玩。这种形式往往可以表示泛指这一类的行为动作。
2、形容词重叠:这种重叠在湖南方言中,多用来表示“级”的语法意义的对立。①双音节形容词的词素重叠AB—AABB式:高兴——高高兴兴、古怪——古古怪怪、仔细——仔仔细细。前者是原级,后者是比较级。双音节形容词重叠AB—ABAB式:老深——老深老深、老高——老高老高、老远——老远老远。前者是比较级,后者则是比它更高的一级。最高级通常用“不晓得几+形容词”或用“哇[ua212]不来个+形容词”表示。如:“不晓得几高”、“哇不来个远”等等。双音节形容词重叠AB—AAB式:口蓝[t?iεu25 lan25]——口口蓝、朋=香——朋=朋=香、鼻——鼻=鼻=[pít5]臭。它们后者比前者意义程度要更高一级。同样使用这种形式,还可以用AAB式来表达比AB式意义更低一级的含义。如口黄[kue25uo?25]—口口黄(后者比前黄色浅些)、鸠=酸——鸠=鸠=酸(后者比前者酸浅些)、娃=烧——娃=娃=烧(后者比前者热度要低些)。②有的形容词重叠的结构方式往往是固定搭配的。如有的形容词是用“ABB矣(哩)”式来表示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意义,原级形式则不规则。在ABB中,A是一个变量,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BB也是一个变量,用叠音词轰来摹声状形,矣(哩)则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助词“的”或者“地”,矣念[i],哩念[li]或[ti],均念轻声。如:油露=露=矣(指菜油分很我)、汗淋淋矣(哩)、哭憋=憋=矣(哩)(不停地小声哭泣)。③单音节形容词重叠A—AA矣(哩)形式。矣、哩仍相当普通话中的助词“的”、“地”。如:牢——牢牢矣(哩)、松——松松矣(哩)、轻——轻轻矣(哩)、大——大大矣(哩)。前者为原级,后者是比较级,程度上高一个层次。
3、量词的重叠。湖南方言中,量词“几”、“点”二者意义完全相同,在湖南方言中并存使用而尤以“几”为多,“点”是文一点的说法,它们均表示数量很少。这两个量词各自都可以重叠为AA式,表示比原级A更少(即比较低一级)的意义。通常AA之后,都必须加上一个“矣”字,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子”或“儿”。AA之前,数词“一”可加可不加,全式为“(一)AA矣”即“(一)几几矣”或“(一)点点矣”。如:一几(点)矣苦——一几几(点点)矣苦(后者比前者苦味浅些)、一几(点)矣东西——一几几(点点)矣东西(后者比前者更少)、几(点)矣钱——几几(点点)矣钱、几(点)矣水——几几(点点)矣水。
4、连绵词重叠。连绵词AB式,每个词素可以重叠,成为AABB式。重叠后表示比原级程度的更高一级。
第二节 构词手段
在构词方式方言中,重叠法与附加法是重要的构词手段,许多湖南方言词语表现出了它们独特的风格。内部曲折法在湖南方言中亦存在,连绵词形式方言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一)重叠构词方式
1、动词重叠。双音节动词重叠AABB式。如疯疯癫癫、蹦蹦跳跳、做做歇歇。ABAB式,如:打听打听、研究研究、锻炼锻炼。这种重叠后组成的词,往往表示尝式性及时间的短暂性。单音节动词重叠后,往往要在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尝试性的词“看”,即“AA+看”式,如:试——试试看、尝——尝尝看、骑——骑骑看、想——想想看,它们常常是表示尝试性及时间的短暂性。
2、形容词重叠。每个词素自叠而构成四音节AABB式,如:好好丑丑、明明朦朦(看不分明)。有的是单个词自叠后,往往要在后面加上一个助词“个”[ko],念轻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它们色成“个”式(用在名词前作定语),如:浓浓个(茶),厚厚个(书),粗粗个(棍子),好好个(人)。
(二)附加构词方式
在词根上附加一定的词根或词辍构成新词,这种方式在湖南方言中也存在。但是,用来构词的前加成份以及后缀成份,在湖南方言中则有很大的地方特色,丰富多彩,胜于普通话,中加成份一般说与普通话大体相同。
1、前加成份。典型的前加成份在方言中不多,主要表现为带形容性的或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修饰词对某种或某些事物特征的特定修饰,这种修饰词不大能够类推使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排它性。在口语中,用于摹声状形描绘事物和表达某种感情色彩等方面的更多。比如:蜡肥(指肉很肥)、腈(瘦肉没一点肥的)、娃红(较纯红颜色)、雪白(指颜色又纯又白,有的地方是蜡白、卜白,意义一样)、精=甜(味很甜)、溜光(很光滑),飘轻(很轻)……
一些较普通的前加成份,与普通话结构形式类似,如下:
死——死慢死笨死等死不要脸
斩——斩齐斩新
焦——焦干焦黄
真—一真好真甜真坏(“真”相当普通话中的“怪一”)
顶——“顶”后加上形容词表示最高级。如顶高、顶长、顶坏、顶小。
老——有两种读音,表示不同的含义。当念[lau32]jf,表示程度,有副词“很”义,如老深、老大、老高、老长,当念作[[lau45]时,用在下述方面:表尊重:老张、张伯、老兄、老公公。表友好:老邻居、老朋友、老同事。表亲近:老首长、老部下、老同学。表讥讽:老油条(指面貌依旧,不思改进)、老棺材(骂老人岁数大)、老古董(讽刺人思想陈旧)。
有一些修饰性成份表现为一种固定的结构即专用语词或短语,专用于某个语法方面。如“家=家=有甘=郎=[ka32ia212iu45kon321o?]”,这种专门结构,与形容词组合,表示最高顷且含有仅独的意思。如:家=家=有甘=朗=大(现在只有这么大了,无法再大)、家=夜=有甘=朗=好、家=家=有甘=朗=红,等等。也可以用“顶……夜=是[ia212?i32]来表示最高级,这也是一种固定结构,如同普通话的“最……不过”这种结构,如:顶香夜=是茉莉花,顶毒夜=是蜈蚣虫等等。
2、中加成份。湖南方言中,用“里”放在中间构成的词,往往带有贬义,如:土里土气、洋里洋盘、糊里糊涂、蠢里蠢气。用“头”放在中间的也往往带有贬义。如:土头土脑、凶头凶脑等等。
3、后加成份。
一子:作为词的后辍,往往是名词的标志。如:盘子、盒子、车子、房子。有时候与形容词和某些名词及其它一些词组合,组成的名词往往带有贬义。如:呆子、聋子、癫子(疯子)、雀子(女流氓新出词)、告化子(乞丐)、二流子等等。
一头:头作后加成份,也是名词的标志。与名词组合的:锄头、码头、钟头。与动词组合的:想头、吃头、做头、管头、看头等等。与形容词组合的:甜头、油头(指人讲话习用某个套话)、重头等等。“头”又可以与方位名词搭配构成名词,如:上头、下头、东头、前头等等。量词后面加“头”构成名词的如:个头(指身材)、尺头。
一儿:湖南方言无此韵尾,只在表示数量少的“点点矣”、“几矣”中,“矣”与“儿”的用法、功能相类似。
一们:湖南方言无此助词,主要是用“该多”[koi32to](这些)、那多[e212to32](那些)或“几个”、“伙”来表示复数的意义。另外,还必须在“该多”、“那多”之后指明称谓。第一人称复数用“该多”或“该几个”、“该秋”,第二、第三人称复数用“那多”、或“那几个”、“那伙”。如:“我该多人(我们)”、“我几个人”、“我该伙人”、“你那多人(你们)”、“你那几个人”、“你那伙人”。普通话中凡用“这些”、“那些”指代数量的地方,在湖南方言中也都相应换成“该多”、“那多”。如普通话说“我这些东西”、“你那些东西”,湖南方言则说“我该多东西”、“你那多东西”。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那”,湖南方言中与之相应的是“该”、“那”,如:“我该五本书真好(我这五本书确实好)”、“那九个人在屋里(他们那九个人在屋子里)”。湖南方言中,用“们”字,已是受普通话同化了。
—级了:通常不用,只用“一狠哩”或“得狠”,用在形容词或动词之后表示程度深。如:“热狠哩”、“热得很”、“好狠哩”、“好得很”、“有钱狠哩”、“有钱得狠”。有时也会说“痛得好狠”、“热得好狠”,又用“好狠”替换着用。
—要死、一要命:二者常作为为后加成份表示程度深。如“冷得要死”、“冷得要命”、“气得要死”、“气得要命”、“难得要死”、“难得要命”、“哭得要死”。
—不得了:湖南方言中常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程度深。如:“饿得不得了”、“吓得不得了”、“穷得不得了”。
—死:湖南方言中常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程度深。形式上还要在“一死”之后再加上一个语气词“矣”或语气词“了”[tiεu32],亦可念轻声,常表示一种较肯定的语气。这种形式词通常是作为短语直接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如:“僳气死矣(了),我该多人又快活死矣(了)(他气死了,我们却高兴死了)”;“该个伢崽该只笑死矣(了),昨日硬着〓爷骂死矣(了)(这个小孩现在倒笑死了,昨日却被他爹狠狠骂了一通)”。“你硬舒服死矣(了)(你真过得舒服)”。
—霍=[fo?3]—霍掉[tiεu212(tie)]矣:湖南方言中,它们常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程度深。如:憋[pit5]霍矣、憋霍掉矣、急霍矣、急霍掉矣、气霍矣、气霍掉矣等等。“矣”字在此相当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了”,在湖南方言中还含有对词语所表述意义认定的含义。
—佬:用在名词之后,多表贬义。如:乡巴佬、日本佬、南昌佬、河佬(河中漂的尸体)。用在量词之后,有“大”的含义。如:十块佬(十块钱一张的纸币)、五块佬、块洋佬(一元一张的纸币)。
一凑: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数量的增加。如:吃几把矣凑(再吃一点儿)、买几凑(再买一点儿)、把几凑(①不够数量,再加一点儿;②足数了,再加点作为添头)、喝几几凑(再喝一点点儿)。
(三)内部曲折法
利用语音声高的变化来构成新词,在湖南方言中亦存在。如:好[hau45]一[hau45](爱好)、少[sεu45卜—[sεu45](少年)、数[su45](计算)一数[su51](数字)。
(四)连绵词的构词方式
湖南方言里的单纯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连绵词,有两个音节的,也有四个音节的。
两个音节的连绵词,双声的:枇杷、尴尬、参差。叠韵的:殷勤、汹涌、蛤蟆。非双声叠韵的:袍=芍=(蜘蛛)、芙蓉、疙瘩、玻璃。
四个音节的连绵词,双声的食=食=口口[? i? 5?i? 5?ia5](指说话不负责,信不得)、口口搭搭[tit3tit3tat3tat3](指穿戴或室内布置不整齐,狼藉)、口口欠欠[t? ím51 t ? ím51 t?'iεm51 t?íεm51](多指小孩好动不规矩,或指屡次推托人之所求,又指男女之间不正当关系)。叠韵的:邋邋遢遢[iap3iap3t'ap3t'ap3](不干净)、农=农=口口[lu? 25 lu? 25 tu?25tlu?25]、口口尺=尺=[ma?3ma? 3t'a? 3t'a?3](说话做事不按常理去做)。非双声叠韵的:□□□□[me25me25 ?ie25 7 ie25](骗人,赖帐)、食=食=舌=舌=[?it5 ? it5set5set5](指人无正经相,爱用行为言语撩拨人)、口口嚓=嚓=[tu25tu25tsat3ts3at3](指罗哩罗嗦)。
第三节 词语使用特点
湖南方言中的助词和数量词,在语法功能、词汇含义及使用方式上,与普通话相比,有同有异。
(一)湖南方言中的几个常用助词
个:相当普通话定语后面带的“的”,念轻声[ko]。语法例子如:船上装个墨乌个是柏油(船上装的黑乎乎的是柏油)。田里鸠=青个是禾(田里青色的是禾苗)。该是熟个,吃得(这是熟的,可以吃)。用于疑问句末尾则念去声[to51]。如:伢崽,你文=日躲学,你到底想紧=任=个(你成天逃学,你到底想怎么样?)
矣[i]、哩、个:这三个助词有时相当普通话状语后带的“地”。矣、哩多用于单音节自叠词的修饰语之后,而个则多用于普通修饰语词之后。如:乖乖矣(哩)回去,重重矣(哩)打,轻轻矣(哩)走,拼命个玩,斩=劲个做,等等。“矣”、“哩”又可用如普通话中的陈述语气词“了”,见前文例。矣、哩又广泛用如时态助词与普通话中的“了”相同,见下。
一进=:相当普通话动词后面带的“的”字,念去声。如:普通话说“你怎么搞的?”,方言中则为:你难=任=搞进=?
过:湖南方言与普通话相同,作时态助词表示经历态。如:亻渠到过北京,我有[mau212](没)去过。
了:湖南方言与普通话一样,可作时态助词,表完成态。如:“我照了相”。但湖南方言中直接用“了”[tiεu45]较少,多用矣、哩,或在动词之后用“正[ta?51]矣(哩)”来表示完成态。如:吃正矣(哩)饭。那么人走矣(哩)啵[po轻声]?(那些人走了吗?)
着:时态助词,指明动作正在进行、持续态。湖南方言中直接用“着”[tau32]的地方较少一些。如:彳奇着哇(站着说),坐着吃。湖南方言中多用“正”[ta? 51]。如:桌上放正一碗水(桌上放着一碗水)。很多情况下干脆避而不用。如:“哇哇就笑起来矣(说着说着就笑起来了)”。“着”有时又用“到”[tau51]来代替。如:“猜到矣(猜着了)”。“着”又念成[t'o?5],如:困着矣(睡着了)。
(二)湖南方言中常用数量词
数量词中,常用“一下”来表示时间的短暂以及数量少的含义。如:坐一下、彳奇一下、钉一下。有的不含有尝试义。如:读一下、开一下。
几把矣,表示数量很少或程度上的“稍微……一点儿”的含义。在湖南方言中用作动词、形容词的后加成份。如:“有几把矣”、“吃几把矣(吃一点儿)”、“牢几把矣)稍牢固一点儿)”、“高几把矣(稍微高一点儿)”、“热几把矣(稍微热点儿)”。若要表示比较级,则在词前加一个“还”字。如:还松几把矣、还深几把矣、还买几把矣。
湖南方言中又用“把”表约数。如:里把路、斤把重、百把人。
数词用法与称法与普通话基本相同。整数是一十的,前面可以省去数词“一”,如通常只说“十五岁”,不大说“一十五岁”,若说一十五岁,则有强调的意味。十位和个位之间,按自然数数,中间“十”可略说,如二十五、二十六可说“二五”、“二六”,单说则要加十,如五十六斤重。又单说一百二十,后面十不可少;按自然整数数,则可略去十,如一百二、一百三,而在一百、一千、一万之前均要加“一”。一十万之前则不加“一”,如:十万零五百二十三个。一百万、一千万、一亿之前则要加“一”。若尾数是整百的,百字口语中也常略去,如“一千八百”常说成“一千八”。
湖南方言中又常用“半”来表示数量极少。如:你敢哇半个不字,你敢动半下。
量词及用法,在湖南方言中有很大特色。物量词和动量词用来计算事物的量,在数量词与名词和动词等词的搭配上,与普通话都有较大差别。
头:普通话中的“头”,常用来计算猪牛羊的量。湖南方言中则可说一头树(一棵树)、一头白菜(一棵白菜)、一头亲(一门亲事)。湖南方言中头相当普通话中“门、棵”这些量词。
只:湖南方言中,牲畜、野兽、禽兽、水族、昆虫统称“只”:一只牛(羊、狗、老虎、熊、鸡、燕子、虫、麻雀、黄鳝、鱼、脚鱼(鳖)等等),相当普通话头、只、条等量词的职能。湖南方言中,还有“只”用于计算其它事物的量。如:一只电影(一部电影)、一只戏(一场戏)、一只屋(一幢房子)、一只商店(一家商店)、一只汽车(一辆汽车)。“只”相当括号中普通话量词。普通话中凡用只的地方湖南方言中亦用,如一只碗。欲语中用“只”来称代人,如该只人(这个人),此时已含贬义了。
个:除了具有普通话中“个”量词的职能,还有其它职能。如:一个针(一根针)、一个豆子(一颗豆子)、一个客人(一位客人)、一个米(一粒米)、一个石头(一块石头)等等。
把:除具有普通话中把量词的职能,还兼有普通话中其它量词的职能。如:一把枪(一枝枪)、一把称(一杆称)。
乘:湖南方言中有:一乘轿子(一顶轿子)、一乘水车(一架水车)、一乘耙(一架耙)等等。
餐:两餐饭(两顿饭)、一餐打(一顿打)、一餐气(一场气)等等。
错:湖南方言量词。如:一错电线线、一错树(一段木头)、一错黄瓜(一截黄瓜)等等。
帮:湖南方言中有:打一帮(打一顿)、落一帮雨(下一场雨)等等。
到:湖南方言中有:请一到(请一次)、骂一到(骂一次)。
转:走一转(走一趟,走一回,走一遭)去一转(去一次)。
第二章 句法
湖南方言句法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第一节 比较句
这种形式句子,也用“比”字。如:该只屋有那只屋做得好(这幢房子没有那幢做得好)。湖南方言中又习用“似”字代替比字用法,但词序上又有变化。如:该本书好似那本书(这本书比那本书好)。普通话的“比某”这种介宾结构放在谓语之前充当状语修饰,湖南方言中“似某”介宾结构则放在谓语之后,成了“甲+形容词+似乙”形式。“似”与“比”含义完全一样。又有的比较句用“甲+形容词+乙+补语”形式。如:“我高你一个头”、“我多你两门课”。当然,“我比你高一个头”这种形式也是湖南方言习用的一种。
第二节 被动句
普通话中表示被动的“被”字在湖南方言中不用,代之而用的是“着”字或“等”字,二字在湖南方言中并存并行并且可以混用,无区别,与普通话中的“被”字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如:“老王着(等)老张叫去矣(老王被老张叫去了)”,“那只山着(等)火烧矣”。湖南方言中,被动句一般都要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即介词“着”、“等”一定要带宾语。再者,被动句一般都要出现主语。如:“房子着(等)日本佬烧掉矣”。“房子”一词一定要出现。
也就是说普通话被动句子的“被”字不一定要引出主动者来,而湖南方言在“着”字后面却必须引出主动者。再如“茶杯着弟弟打破了。”(茶杯被打破了),“涂可平着科大少年班录取了”(涂可平被录取了),“流氓阿毛着公安局抓起来了。”(流氓阿毛被抓起来了)。
第三节 “来”“去””句
一是“来”与“去”单用,湖南方言与普通话大体相似。“去”字又表趋向性。如:“不听我哇就打死你去(不听我的话就打死你——吓唬小孩语)”,“不要就钉=掉去(不要就扔掉)”。“来”字用法如:“亻渠来矣抚州(他到抚州来了)”。有的与普通话“主语”加“上”加“宾语”加“去”(“来”)的句式相同,只是中间的“上”字换成了“到”字。如“我到七里岗去”,他冒到乡里来。来有的则换成“主语”去二字连用,它们是一对用在一起的连动词,而这对词的重点又落在去字上。来字起到对事物“加”去(或来)“加”、“宾馆”句式,比普通话筒洁。如:“我去乡下”(我上乡下去),“他冒来街上”。(他没有到街上来)。
二、“来”“去”二字连用,它们是一对用在一起的连动词,而这对词的重点又落在“去”字上。“来”字起到对事物辅助说明的作用。如:“老王,到哩钟,来去吃饭(含义是:老王,吃饭时间到了,你来吧我们一道去吃饭)”,“天墨暗个,象要落雨,老头子,快来去摆=晒个谷挑转来(天黑沉沉的象要下雨,老头子,快点来,去把晒的谷子挑回家吧)”。“来”“去”表示先来这里然后再去(做什么)的意思,但在口语中,“来”字含义很淡,且含有一种较客气商量的口吻。有时,当主语为“我们”时,“来”字基本上虚化为一个无实词义的音节了,纯表示一种客气商量的口吻,如:我多=来去街买菜啵?(我们上街买菜去,好吗?)。这些用法是湖南方言中所特有的一种表意方式。
三是单独用“去”,置于句尾,作可有可无的词缀。如“毛仔,你再顽,打死你去。”“大家快看电影去。”“你一个人上山,招应(当心)考虑吃掉你去。”
第四节 述谓句
这种句式在湖南方言中习用,以谓语叙述为重,放在句首显明醒目而不用主语开头,往往还带上宾语。这个宾语反转来也常可以充当主语。如“熟矣饭,快去吃”,“到矣钟,来去上班”,“开矣茶,快来打”,“光矣天,赶紧走(雨停由暗转亮了,一时不会下,赶快走)”。这种句式广泛普通,谓动词之后都要加上一个时态助词“矣”,相当于普通话的“了”。无主语或主语不明,或不必说出,口语的简洁叙说等多用此句型。也有些特殊形式。如:“天矣光,快起来(天亮了,快起来)。”“天矣晴,赶快走(天晴了,赶快走)。”这两个句子在湖南方言中有特定含义,意为:“‘天正在逐渐地变得亮(晴)起来了。”“天”在此是活用作动词。“光”,湖南方言中没有亮字,凡用亮子的地方均用“光”字代替。光、晴在句子都如同一个名词的功用。“天”之后所带的“矣”字,帮助表达这种渐次变化的时态。与上述“开矣茶”等句子大结构上相同,语义语法上则有别。
第五节 主谓倒置句
“光天矣,快起来。”前句其含义为:天已经亮了。它实际上是“天光矣”的倒置,也是一种湖南方言中习惯说法。这类句式较少用。主+谓这种普通话基本句型在湖南方言中占主导地位,几无什么例外,亦是一大特色。
外置句就是“把”字句。普通话常用“把”字作为宾语前置的媒介。湖南方言里没有“把”这个介词,一般用接近“把”音的“摆”将宾馆提到谓语的前面。如“我摆作业做完了”(我把作业做完了),“他摆碗打烂了”。(他把碗打烂了)。
此外,湖南方言里还有个带介词作用的“等”,能直接把宾语提到主语的前面。如“作业等我做完了”(作业被我做完了),“碗等他打烂了”。(碗被他打烂了)。
第六节 省略句
湖南方言中,形式较多,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八种:
1、数词省略。句子中,数量词连用,数词是“一”的往往省略,仅和量词表示特定“一”的含义。如:“借老五块佬”、“打斤酒”、“写付对子”、“拿把秆”。若要表示“十——十九”之间的数字,表示十一的“一”往往省略,如:“十担谷”、“十三本书”、“十九块钱”。说十以上的数,如果要在十前加上个“一”,则带有强调数字的意思,如:“参加工作到今年有哩一十五个年头来哩。”十万之前的“一”句中也常略去:参加扫盲个人数全区有十万另三千二百多人。在表数量的“一下”这个词中,“一”亦常省去。如:“见人打下过(每人打一下,轮着来)”、“见人猥=(玩)下过”、“眨下眼睛就有见哩人。”
2、量词省略。表示时间的日、号、岁往往省略,如:“今朝二十五,打个转身就到月底(今天25号,转眼就到月底了)”、“该个人会来到四十(这个人快要到四十岁)”。
3、词素的省略。“一下子”(一会儿)这个表时间的词,“一”或“子”可省说其中一个,也可都略而不说。如:“莫急,还有一下就会吃正=”、“=听一下就走”、“玩下子就来”、“有下正相”。有的则用“下下矣”表示一会儿的含义:“你该个伢崽,还有做不下矣就讲累着矣(你这个小孩,还没有做一会儿就嚷累坏了)”。连词中词素的省略如“同……一样”、“一”在语句中也往往省略。
4、连词的省略。因果连词的省略,如:“差几几有跌下去(因为差那么一点儿所以才没有掉下去)”,“差几几有惹着火(因为差一点儿,所以才没有引起火灾)。”假设连词的省略,如:“慢几几有走掉(假如慢一点儿就没有走掉——事实上已经走掉了)”,“快几几就走掉矣(假如快一点儿就走掉了”——事实上未走掉)。连词和分句谓动词的同时省略:“差几几跌倒矣(因为差一点儿,所以才没有跌倒)”,“差几几吵起来矣(因为差一点儿,所以才没有吵起来)”。
5、表被动词语的省略。“差几几浸死矣(差点儿被淹死了)。”湖南方言中也可以说成:“差几几等=水浸死矣”。有时候,表被动的“着等”=字连同介词宾语一并省掉,由谓语表明一种意念上的被动,这往往是主动者不明或不必说出。
6、介词的省略。介宾结构中,湖南方言里不但在句中的省略了介词,而且将介词的宾语直接置于谓语之后,如上文两例“我高你一个头”及“我多你两门功课”,本应说“我比你高”、“我比你多”云云。又例:“我快你5分钟”。
7、宾语省略。它往往是一种语意自明的省略。如:“到矣站,快下(车),“老王,到矣钟,快来去吃(饭)”,“伢崽,莫在门口屙(屎)”。
8、谓动词的省略。“巴不得”这个词在句中往往略说成“巴不”。如:“巴不天晴,好洗衣裳”。有的是承前或蒙后的省略。如:“你打算去还是不去?(你打算去还是打算不去?)”,“你肯不肯哇?(你肯说还是不肯说?)”。也有的省略是动词中的一个词素,如:“你打不打算去?”,“你晓不晓得?”等等。
第七节 疑问句
湖南方言是非式疑问句,有以下四种表达方式,其中一、二、三种与普通话相同,第四种则是本地特殊的句式。
一、用语调表示疑问。如:你就是万安飞?你到过武汉?
二、在陈述后句加语气助词表示疑问。如:你评到“三好”学生啵(吗)?衣裳洗干净依(了)啵(吗)?
三、在谓语部分用“肯定加否定”的重迭表示疑问。如:这样利国利民的事,你想不想干?波波,去不去上顿渡?这样衣裳漂不漂亮?
四、在谓语前加修饰词“咖”[kai],表示疑问。如:吃依(了)饭,咖去何里(哪里)?你咖才去归(回家)?
第八节 句子成份在词序的变化
湖南方言中,某些句子成份在词序上也有一定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
1、状语位置普通话中状语位置于谓语之前,湖南方言中则可置于谓语之后。如:
表程度的状语:该个地方臭死矣(这个地方很臭)。
表频率:你拿几凑(你再拿一点儿)。
表时间、次序:你哇起(你先说)你走起(你先走)。
表数量状语:你拿多几,我拿少几(你多拿一点儿,我少拿一点儿)。
表对象的状语:你去拿支笔到我(你去给我拿支笔)。送本书到你(送给你一本书)。两只牛斗相(两只牛相斗——年青人用)。
2、补语位置表能否的补语,普通话中常置谓语之后宾语之前,湖南方言中则常置于宾语之后。如:我吃该碗饭不掉(我吃不掉这碗饭)。
3、双宾语位置普通话中双宾语结构,指人的宾语往往在前,指物宾语在后,湖南方言中恰好相反。如:“摆=本书我(给我一本书)”,“借支笔我(借给我一支笔)”,“有时也说:摆=本书得我”,“借支笔得我”。“得”轻声,相当于介词“到”,专用于引进事物的对象——人。句子形式上指人宾语好象在后,但实际上是介宾词组作补语,与上面两例有别,注意区分。
知识出处
《湖南乡志》
出版者:湖南乡人民政府
本书对湖南乡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介绍,并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贺知章
相关人物
罗常培
相关人物
游国恩
相关人物
黄森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