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儒教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南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77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儒教堂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286-287
摘要: 中廊设儒教堂,中座至无先师孔夫子,右座亚圣孟夫子,左座信国公文夫子(天祥)。 至圣孔子 至圣先师,古代儒宗的先师,被尊为万世师表。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先师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曲阜人(今山东省曲阜县),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享寿七十三岁。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谥为文宣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玄圣文宣王,祥符五年(1012年)改谥至圣文宣王,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九年(1530年),厘正祀典,始为本主,题称至圣先师孑孔子神位。清顺治二年(1645年)定文庙,谥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顺治二十四年(1657年)改称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祖先是宋国贵族,三岁丧失,少年时生活贫困,早年做过委史(会计)和乘田(管蓄牧)的小官。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中华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五十岁时做鲁国司寇。 后又周游列国,推行其政治思想。晚年致力教育和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他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的精神,倡导“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学习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自汉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也被尊为圣人。他的主要观点收录于现存的《论语》中。 亚圣孟子 亚圣孟夫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前期山东邹县(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公元前372年,逝于公元前289年。他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仉氏。受业于子思之门(子思,姓孔名伋,孔子之孙)。 相传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孟子晚年时回到故乡,“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方面整理阐发儒家典籍,一方面把自己的言论、事迹编著成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孑孔子的德治思想,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活在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儒家代表,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大宗师,后世尊为亚圣。
关键词: 儒教堂 灵谷峰

内容

中廊设儒教堂,中座至无先师孔夫子,右座亚圣孟夫子,左座信国公文夫子(天祥)。
   至圣孔子 至圣先师,古代儒宗的先师,被尊为万世师表。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先师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曲阜人(今山东省曲阜县),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享寿七十三岁。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谥为文宣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玄圣文宣王,祥符五年(1012年)改谥至圣文宣王,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九年(1530年),厘正祀典,始为本主,题称至圣先师孑孔子神位。清顺治二年(1645年)定文庙,谥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顺治二十四年(1657年)改称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祖先是宋国贵族,三岁丧失,少年时生活贫困,早年做过委史(会计)和乘田(管蓄牧)的小官。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中华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五十岁时做鲁国司寇。
  后又周游列国,推行其政治思想。晚年致力教育和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他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的精神,倡导“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学习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自汉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也被尊为圣人。他的主要观点收录于现存的《论语》中。
   亚圣孟子 亚圣孟夫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前期山东邹县(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公元前372年,逝于公元前289年。他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仉氏。受业于子思之门(子思,姓孔名伋,孔子之孙)。
   相传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孟子晚年时回到故乡,“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方面整理阐发儒家典籍,一方面把自己的言论、事迹编著成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孑孔子的德治思想,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活在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儒家代表,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大宗师,后世尊为亚圣。
   文天祥, 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别号浮丘遭人。相貌丰伟,美皙如玉,眉秀目长。他为文言辞秀丽,著有《文山集》、《文山诗集》。
   文天祥生于南宋理宗瑞平三年(公元1236)五月初二日。行将出生时。其母尝梦祥云自天而降,乃取名天祥,小字云孙,又小字从龙。幼学时,见学宫祀欧阳修、杨帮义、胡诠诸乡先生像,自言自语说:“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
   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方21岁的天祥,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条陈时政万余言,立就成篇,御擢为状元,知赣州。恭帝德祐(1275年)元兵入侵,他应诏勤王,拜右丞相兼枢密史,奉使至元军伯颜将军营议和,被捕,押至镇江时,乘机星夜逃往真州。第二年,恭帝被元军所掳,文天祥于是在福州立益王赵日正为端宗皇帝,进为右丞相,都督江西军事,不久又被元兵所败,退循州。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卫王赵昺立帝,迁崖山,封天祥为信国公,又进兵潮阳县,败于元将张弘范,再次被捕,拘于北京三年,始终不屈降,而从容就义。时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12月9日,年四十七岁。临刑前作《正气歌》以明其志。元世祖忽必烈称文天祥为真男子。

知识出处

湖南乡志

《湖南乡志》

出版者:湖南乡人民政府

本书对湖南乡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介绍,并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