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雨沧桑灵谷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南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76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风雨沧桑灵谷峰
分类号: K928.3
页数: 5
页码: 272-276
摘要: 在群峰环抱如山章的临川境内东南方向,透过淡青色的雾岚,可见巍然耸立于抚河岸边的灵谷峰。这山峦在临川历史文化的浸泡之下,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幽谷深遂,灵秀异常。
关键词: 灵谷峰 临川

内容

在群峰环抱如山章的临川境内东南方向,透过淡青色的雾岚,可见巍然耸立于抚河岸边的灵谷峰。这山峦在临川历史文化的浸泡之下,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幽谷深遂,灵秀异常。
   灵谷峰属武夷山余脉,座落在金溪、临川、东乡县交界处的湖南乡坪山村境内,距抚州市东25华里,海拔320.6米,范围约6平方公里。《环宇纪》:“山中有石灵像,因以为名。” 灵谷峰主峰东连书乡金溪,南傍浩淼西去之汝水,北接重峦叠嶂之东乡,峙平川而奇骏,倚碧水而凝秀。诸峰连抱如嶂,山间多寒泉奇石,以其山峻景秀而名扬天下,许应瑛称:“灵谷之秀,甲于东南”。王安石在为其三舅吴藩《灵谷诗集》所作序文中说:“吾州之东南有灵谷者,江南之名山也。龙蛇之神,虎豹翬翟之文章,梗楠、豫章、竹简之材,皆自山出。而神林、鬼冢、魑魅之穴,与夫仙人、释子、恢谲之观,咸附托焉。至其淑灵和清之气,盘礴委积于天地之间,万物之所不能得者,乃属之于人……”。
   灵谷峰以其俊秀昭世。南北朝后,许多名人竞相至此,流连忘返,呤诗留墨。其中最著名的有临川内史王羲之,谢君运,抚州刺史颜真卿,戴叔伦,临川才子晏殊,晏几道、王安石,汤显祖、游国恩、肖涤非等。千古骚客曾巩,陆游、游东升、白玉蟾等,元诗四大家中的虞集、吴澄、揭斯,清代名臣,学者李绂都曾登临灵谷,赏松间明月,听石上清泉,亦有“吊灵运之劳规,抚半山之轶事”者,把酒临风,别样诗情。春秋佳日,揭胜灵灿者,纷错如织。至于金、临、东三县乡民,结伴朝仙,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祈丰年,俚曲村歌祝;求平安香火顶礼拜山;元酒佳茗,社鼓旱龙,丝竹管弦者,乡约俗成,从晋至民国,由于民俗文化之积淀,闾间黎民之精神寄托,使灵谷峰成为一方农山热土的象征。
   据清光绪《临川县志》载“谢灵运”“为临川内史……郡游放,不异永嘉铜陵古蹬,灵谷墨池,皆其遗迹。”谢灵运曾在灵谷峰开辟十大胜景:洗墨池、瀑布泉、棋坪石、漉酒泉、南北井、文印峰、退心石、驻云亭、石门关和古牛石。瀑布泉出自灵谷主峰间,穿过山涧,流至半山,突然下泻,形成瀑布,拍石击岸,声震山谷,映日望之如掣练。瀑布下是一深潭,潭边为一陡峭石坡,坡上有古人凿出的一级级石阶,可拾级而上至山涧,至山顶,其间一石名退心石。
   谢灵运在临川任内史期间,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百姓安乐,人民为了纪念他,便把此山命名为灵谷峰,并在山下建了个灵运祠,祠址在今湖南乡乐家村西。
   灵谷峰寺原为道观,名叫隐南观,始建于东晋末年,北宋东历年间,有前、中、后三殿和斗姥宫,观随山势分层建有前殿,后殿和观音阁,气势雄壮。殿东有一建筑别致的楼阁名斗姥官。山门上是著名诗人白玉蟾的对联:“雨过玉箫清夜月,一庭黄鹤舞,云深丹灶冷春风,几度碧桃开。”殿内正中,是真武公大帝神像,其左脚踏龟,右脚踩蛇,威武雄壮,大殿左右两边,分别站立着杨戬,哪吒,雷公,电婆诸神。与前殿并排的是“斗姥宫”,中殿有浮邱及其弟子王、郭三真群塑像,中殿左边是签房,内有观音金身,右边是“夫人娘娘”之阁。东边是厢房,为观内大师及香客栖息之所。后殿是“人造神仙岩”,上面塑满了不同佛像,各种动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地下天空,应有尽有,所以后殿又称之为“天涯海角。” 隐真观四周,名胜古迹甚多。东北山中葬有王安石祖父及岳父母;山南有金溪千年古刹疏山寺和现代名人何应钦祖籍的金溪车坊;南侧的黄远山有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湖南乡大塘揭家村人揭重熙率兵所掘的长约六、七华里、连通数山的世所罕见的“抗清洞”和已拆建水库的白马寺。西坡的戴湖虽已淤塞,却是唐代诗人戴淑伦任官抚州时兴修的水利工程;北面崇山竣岭中,有可与灵谷峰石门关瀑布相媲美的瀑布和古书院遗址,颠连远许,是有口皆碑的天造岩洞“神仙崖”等。
   站在灵谷峰巅,阵阵凉风习习吹来,俯瞰山下,道路纵横交错,村落绿树掩映,鸡犬之声相闻,田园如格如画,无论是景观情趣还是气势,均可与匡庐媲美,而田园风光,则为匡庐所不及。尤其是举目远眺,烟云苍茫中,城区楼房林立,五光闪烁,更令人豪情顿生,赞叹不已。难怪宋朝诗人曾季狸游览灵谷峰时写道:“高秋八月后,择胜来径行,黄寇两三人,淡然亦忘形”。曾季狸迷恋灵谷山色,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隐真观每年香火最旺盛的时候是七月初六、初七和八月初一。七月初六为信女“点彩”日。这一天,许多妇女上山买八景图请仙师用珠笔从头到脚点上几画,然后留宿观内,以祈神仙托梦,次日请仙师圆梦后才下山,梦一应验,再上山还愿。八月初一朝仙日,更是热闹非凡。半夜过后,善男信女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条条道上都是灯笼火把与吹弹鼓乐之声。香客有时竟然多达到三四千人。抚州和金、临、东三县命官,更是到任必至,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任内平安。
   1867年,慧堂大师从少林寺来山住持,时年27岁。他对佛经、典、法非常娴熟。武术方面,更加惊人,三五人非其对手。他除每天早晚诵经理佛外,就是精练武术。金溪、临川、东乡三县的青少年纷纷前来拜他为师,人数最多时达60余人。他除授给武艺以外,还教他们识字诵经,并给他们讲经。这些徒弟历经数年,有的弃学下山,有的被淘汰。到1870年以后只剩下杲松、畚上两个。本来,大师来山以后,意在择收七人为徒,效少林之法,授少林之功。可是,天不从人愿,困难重重,但最大的问题就是食、衣、住三方面,所以在不得已之下只留下两个徒弟,为其烧饭、砍柴、挑水等。并随时授以其经、典、武艺,这样,历经十数年,大师突然发病,不到三日,圆寂归天。当时杲松和畚上两个徒弟,只好将大师生前些少许积蓄,买了一口约一米的大瓦缸,合力草草将大师葬于灵谷峰之左前下缘的菜圆一角,并自勒碑石,以便吊祭。大师圆寂据说只有四十八岁。
   杲松、畚上两个徒弟在灵谷峰住了五、六年,后来不幸早逝,葬于慧堂一旁。到1938年,其间五十余年,虽有和尚尼姑来过,但都象客栈旅馆的客人一样,来来去去,没有长久地呆下来。究其原因:原来信众朝山,都亲携带香纸爆竹,还愿时,顶多就是拿几斤油,缺少信徒的供奉,他们的生活没有着落,无法维持生计,只好离开。
   1906年,瑶湖坪山村的聂晴谷又与黄坊的车其章商议,将破旧狭小的寺庙整个扩充。于是到湖北汉口筹资金,得款而归,遂扩建整修,重塑神象,使整栋庙宇内外焕然一新。
   1938年,瑶湖乡沙塘村的激发源看到灵谷峰没有正规僧侣,于是利用经商之便,遍游全国名寺,在1941年从四川峨眉山请来法号慧空的和尚,聂晴空前住汉口向亲友筹募资金。收到亲家刘新田赞助银圆伍佰元和好友徐嘉赞助银圆贰佰元。聂晴空携款归家,将庙宇修葺一新。同时把斗姥官翻建,动员来坊村徐瑶琴兴建剪花娘娘亭,以便朝拜者上山休息,还动员流坊村何龙光捐献佛经法具,绣花架裟、桌帷、宫灯、彩帐等供和尚下山做佛事诵经之用致使以后道佛相融,香火空前,仅观内寄宿的善男信女,多时意达百人。
   1942年6月,日军占领临川,6月14日至16日国民党军—00军副军长韩文采部与日寇激战于灵谷,后失守,日寇败,退临川,仓皇逃逸前纵火梵观。因一云突至,晴空转雨,将火烧灭,得存后殿及偏舍。伏于丛林中窥视之数百乡民,无不加额相庆,认为这是观中供奉的“三仙公”显圣。
   1945年日本投降,仲秋季节,黄坊村的车其章回到家乡,再次来到灵谷峰,只见那里已是断垣残壁,瓦砾遍地,于是他决心修复灵谷峰。回家后,他找人商议修复之计,拟定《修复计划》印发各地,并寄往外省亲朋,筹募修复资金。他自己又前往湖南、贵州等省募款。当时在湖南常德、贵州贵阳经商的车庆祥和车发祥以及在贵阳豫章中学任教的车开祥接到计划书以后立即响应慷慨解囊,车发祥赞助法币六万元,车庆祥赞助一万元。并向在外的同乡亲友募集资金。如临川的游文焕、游文林、聂惜文,金溪的喻为仁、车冬发、丁铁山、徐长茂、陈雅乐、饶二元及湖南的杨伯达、周作仁等,总共募得法币二十余万元,车其章本人赞助四万元。车其章、车林祥等人重新对灵谷峰道观进行规划设计,买办建筑材料,造窑烧制砖瓦。一些群众踊跃参加搬运砖瓦和木料等建材上山,并请来木匠和塑像师,1944年初动工复修。车其章亲临现场督导,群策群力,历经一年多的艰辛修建,终于在次年将日寇焚毁的庙宇复修一新。
   隐真观凋零于1951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灵谷峰又遭空前浩劫,山上的寺庙被全部拆除,连汤显祖寄情山水而盛赞之驻云亭,亦仅存断残垣基,住持慧空大师亡故。在全国那场文化大革命中,山上的宗教遗迹荡然无存。周边地区的善男信女也不敢上山朝觐了,金溪、临川、东乡等县的人们也不再上山游玩,只有那里的野草在风长,鸟儿在低呤,灵谷峰成为人迹罕至的荒山野谷。
   1987年,临川区湖南乡坪山村前郑村小组旅台同胞郑其庭先生返乡探亲,金溪县黄坊的黄坤池先生闻悉,专程从武汉赶回家乡,与郑先生共叙别后数十年的同窗之谊,两人一见,形影不离,抵足而眠,畅谈别后的世事沧桑,也谈到修复灵谷峰。郑先生回台之后不久,金溪县曾广泽先生撰文《为重建灵谷庙宇募捐缘启》,并寄给台湾的郑其庭先生,另函说是由郑其庭、黄坤池、聂祥文、聂木生诸先生为募捐发起人。郑先生收到后,立即送往临川同乡会,并交《临川文献》发表。次年(1991年)2月13日,《临川文献》第七辑刊登此启事。郑其庭先于清明前夕待母返乡,并将该刊送交曾广泽先生一册,同时聂木生先生也借机与郑先生谈重建灵谷峰寺庙事宜,郑先生在慈母郑老太夫人鼓励之下,口头答允全力支持聂木生先生重修灵谷峰庙。于是聂木生等成立了筹建委员会,报请乡、县、地区(现在称市)核准后积极开展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94年底邀请南昌戒泉大师率徒众七人前来主持破土奠基典礼。当日晚,聂先生致电郑先生说:“今日破土奠基,开工迫在眉捷,急需款购料开工……”。郑先生当即告诉木生先生说:“五日内你就可以收到我寄过去的壹万美元”。谁料,不到一个月,辛苦筹建灵谷寺庙的聂木生先生在一次亲尝草药的时候,不幸中毒身亡,重建灵谷寺庙工程也就此搁置下来了。
   1995年清明前夕,郑先生又从台湾侍母返乡探亲及祭扫祖墓,因木生先生已逝,重建灵谷峰庙宇及景点无法继续,中共湖南乡党委书记丁吉高见状,多次到前郑村小组找郑先生,希望郑先生能为家乡多作贡献,恢复灵谷景点,发展当地的旅游事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郑先生为其所感动,并在老母的力促下,终于和丁吉高书记等达成协议,材料搬运所需劳力由乡政府负担,郑先生只要负责购料经费和石、木匠等劳动工资。郑先生在衡量自己经济承受能力及估算修建所需款总额之后,就满口答应了。于是,乡政府指派党委副书记黄细辉为筹委会主任委员,并兼任召集人。黄细辉受命后,随即召集全湖南乡村委书记开会,研究灵谷峰景色建设事宜,并聘任涂润生、聂明泉、李富珍、范庆昌、车赞昌、龚洪禧、刘金泉、杨爱高、黄美水、郑会庭、周金华、杨明和、郑青兰、刘忠华、聂泉龙、刘忠茂、车舜民等十七人为筹委会委员,并对他们进行了分工,划为总务、财物、人力支援三个小组,明确具体责任,同时聘请郑其庭先生为名誉主委,车吉祥为顾问。第二天,有关人员集体攀登灵谷峰进行施工测量与造价测算,下山后,在乐家村乐新其村长家签约发包,以每平方米340元的造价发包给山塘胥家村的胥金华。
   开工不久,郑其庭先生回台湾,建材也没有劳力搬运上山。7月,郑先生因在台死亡乡亲的骨灰需送回老家安葬,没有时间过问修建事宜,工程仍处在停工之中。10月中旬,郑先生又因郑族四修宗谱回家乡,见状,硬着头皮允诺雇用劳力搬运建材上山,并请坪山村委书记聂明泉负责监督一切,郑德辉主管财务,由聂明泉指定乐新其村长凭票(每百斤人民币六元)按重量发放工资,才得以使工程继续下去。
   1996年12月底后殿落成,次年元旦举行了后殿落成、三清公神位牌揭幕暨前殿开工典礼。前殿、后阶、进殿左边走道、护栏、住房下去、厨厕等均由胥金华先生包工包料承建。由于进度缓慢,郑先生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以快刀斩乱麻的决心,将三期工程包括住房二层(观音堂)、斗姥宫、剪花娘娘亭、土地庙、厕所瓦顶改为混疑土顶,改包给前郑村郑胜庭、郑全高,以四十个工作日限期完成。
   1997年10月22日(农历9月21日),灵谷峰主体工程全面竣工暨上梁大典举行。至今,灵谷主要景点如洗墨池、瀑布泉、棋坪石、洒酒泉、南北井、文印峰、退心石、驻支亭、石门关和牛牯石,宗教场所主体建筑已完成,并初具规模,千年灵谷又以崭新的面貌现在世人面前。
   附:临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开放湖南灵谷寺佛教活动点的批复 临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复) 临府办字[1994]105号 关于开放湖南灵谷寺佛教活动点批复 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湖南乡人民政府: 你们《关于要求开放湖南灵谷峰真仙寺、乾明寺的佛教活动点的报告》收悉,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开放湖南灵谷峰真仙寺,乾明寺为佛教活动点,请你们做好工作,加强管理,使其依法开展宗教活动。
   临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知识出处

湖南乡志

《湖南乡志》

出版者:湖南乡人民政府

本书对湖南乡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介绍,并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应瑛
相关人物
王安石
相关人物
王羲之
相关人物
谢君运
相关人物
颜真卿
相关人物
戴叔伦
相关人物
晏殊
相关人物
晏几道
相关人物
汤显祖
相关人物
游国恩
相关人物
肖涤非
相关人物
曾巩
相关人物
陆游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东乡县
相关地名
东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