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学史和其他古典文学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南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74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文学史和其他古典文学研究
分类号: I207
页数: 3
页码: 211-213
摘要: 曹道衡说:“游国恩先生以楚辞研究名世,实则他的治学方面极广,举凡先秦诸子以迄近代诗文,除过去所谓‘俗文学’这一部分外,很少有未曾涉足过的领域,而且多有精到的见解”(《游国恩学术论文集·编后记》)。事实正是如此。游国恩学问博大精深,他研治楚辞,取得了海内外学术界注目的成就,他研治《楚辞》以外的文学史和古典文学同样取得了引起学术界同仁重视的成就。
关键词: 文学史 古典文学 研究

内容

曹道衡说:“游国恩先生以楚辞研究名世,实则他的治学方面极广,举凡先秦诸子以迄近代诗文,除过去所谓‘俗文学’这一部分外,很少有未曾涉足过的领域,而且多有精到的见解”(《游国恩学术论文集·编后记》)。事实正是如此。游国恩学问博大精深,他研治楚辞,取得了海内外学术界注目的成就,他研治《楚辞》以外的文学史和古典文学同样取得了引起学术界同仁重视的成就。
   游国恩关于文学史方面的论著不少,其中主要有《关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几点意见》、《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和《中国文学史》(全四册)等。《对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几点意见》(原文见《游国恩学术论文集》第526页)谈的虽是个人竞见,但却带有指导性,后来高教部组织文学史家编写中国文学史,其基本框架大都是按游国恩的思路来的全文近万字,就“中国和文学的内容问题“中国”文学史的体例问题”和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三个”方面发表了精辟的看法。如: 像《左传》这样的历史散文也是不能不讲的。理由也还是一样。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而且是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因为它的作者不但记载事实,还要描写事实,在我国历史上开始出现给历史叙述涂上了浓厚的文学的色彩。它往往把历史的记录变成了极为生动的故事,甚至其中人物象也描绘得非常生动。所以《左传》不只是一种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史不讲它,是不应该的。
   这就把有的中国文学史不讲《左传》的错误偏向给纠正过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功劳。《中国文学史》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出版的。书稿由游国恩和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纲五人担任主编,游国恩为第一主编,组织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的部分中青年教师参加编写,历时三年完稿出版,被高教部指定为高校文科通用教材。本教材共分四册,近九十万字,叙述上古至“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学,即通常所说的古典文学部分。全书分为上古至秦统一的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初至清中叶文学、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的文学等九编。游国恩主要负责书稿第一编和第二编,即先秦两汉部分,其中“诗经”、“诸子散文”、“屈原”和“史记”为全书的重点章节,写得观点鲜明,语言精炼,很有特色,为书稿的编写起了示范的作用。如第二编第二章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价值”云: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所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见识,而且通过那些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精神,表现了作者同情广大的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为那些被污辱、被损害的人鸣不平的战斗热情。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学家学习的典范,而且也成为文学学习的典范。
   短短的一段话,充分地肯定了“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价值。”游国恩等主编的这套《中国文学史》,和几乎同时由中国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全三册),同为这一时期具有权威性的文学史著作。和文学史教材相配套的是《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和《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早在1957年和1959年先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两套“参考资料”,都是在游国恩主持下,组织北京大学中文系吴小如等中青年教师编选的。这两套资料以作品选注为主,入选作品具有代表性,注释详细精当,交代出处,附录作家传记、评选以及有关的后人研究成果。这两套资料的出版发行,大大方便了高校特别是新建和边远地区高校的文科师生,历时四十年,依然为广大读者所使用、称道。
   游国恩研治《楚辞》外的古典文学论著更多。早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就发表了《荀卿考》、《一千五百年前的大诗人陶潜》、《陶潜年纪辨疑》和《莲社成立年月考》等论文,显示了一个年轻大学生的博学多才。在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时,发表了《五言诗成立的时代问题》和《司马相如评传》等论著。在全家住在云南省大理县喜州镇时,镇上的居民以白族为主,有关的单位还存有一部分西南地区的文献资料。游国恩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撰写了十多篇文章,其中最有分量的是《火把节考》、《说洱海》、《南诏用汉文字考》和《文献中所见西南民族语言资料》四篇。如其《说洱海》云: 洱海之异名凡八:叶榆译一也,见《汉书·地理志》;西二河三也,见《北史》及《隋书·史万岁传》;西洱河三也,见《通典·边防》三、《蛮书·山川江源》、两《唐书》《韦仁寿》及《古蛮传》、《新唐书·吐蕃传》、《通鉴》隋文帝、唐太宗、高宗等纪;昆弥川四也,见《清一统志》引《通典》,全绍衣《昆明池考》亦引之,今检《通典》无其文;洱水五也,见郭松年《大理行记》张道宗《记古滇说》、元泰定大寺碑(见张志淳《南园漫录》十);西洱海六也,见《明一统志》;洱水七也,见《统一统志》引《县志》;弥海八也,见范承勋《云南通志》;今称日洱海,合之共得九名…… 洱海,为云南省大理市东的一个湖名,因湖形如耳而得名,但是,在不同的古籍中却有不同的说法,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游国恩查阅了大量古籍,把不同古籍中的不同说法,合在一起,并指出:“今称曰洱海,合之共得九名”。原来不同古籍中的不同说法,指的都是同一个洱海,文章的导读价值可见。在游先生逝世十一年后出版的《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还选录了游国恩论述家乡有关人和事的文章,如《谢灵运诗华子冈麻源辩证》、《读大乙山房文集》、《跋青芝山馆集》等。这些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事的关心和热爱。《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是南朝刘宋大诗人谢灵运写的一首著名的山水诗,但诗中的“华子冈麻源”在何处呢?有的说在南城麻姑山,有的说在临川铜山,有的说在浙江绍兴之上虞县界,为了辩证这个问题,游国恩特写了《谢灵运诗华子冈麻源辩证》一文,指出: 此康乐为临川内史时游麻姑山诗也。诗题所谓华子冈,所谓麻源,皆在今江西南城县麻姑山中。南城距今临川县一百二十里,宋时属临川郡,故康乐得以放游其地……文中“康乐”指谢灵运。他是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人称谢康乐。游国恩采用先立后破的手法,明确而肯定地指出:“华子冈”、“麻源”“皆在今江西南城县麻姑山中”,而后以大量篇幅重点批驳“上虞说”之不可信,文末用一段说明“临川说”同样不可信。文章写得观点明确,重点突出、说理透彻,读之令人信服,疑点自释。个人专著有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先秦文学》,还有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陆游诗选》(与李易合作)。

知识出处

湖南乡志

《湖南乡志》

出版者:湖南乡人民政府

本书对湖南乡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介绍,并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曹道衡
相关人物
游国恩
相关人物
萧涤非
相关人物
屈原
相关人物
范承勋
相关人物
谢灵运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相关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相关机构
北京师范学院
相关机构
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相关机构
武汉大学
相关机构
山东大学
相关机构
商务印书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云南省大理县
相关地名
上虞县
相关地名
南城县
相关地名
临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