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交通邮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南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721
颗粒名称: 第七篇 交通邮电
分类号: U12
页数: 5
页码: 161-165
摘要: 湖南乡地处抚河中游,境内通航河道多,水运自古向为发达。陆路古道则多小路,崎岖难行。“陆子初有临川行……临川道中愁煞人。”(陆游《上已临川道中》)。即使是至县治的“官马大道”,宽也不满2米,且全是土路,旱季尘土飞扬,雨季泥泞不堪。民国18年(1929年)2月,临川县成立筑路委员会,开始修筑简易公路。民国20年8月,国民党出于“剿共”军事目的,成立赈筑委员会,采取增收商税、米折带征、分保摊派等办法筹集经费,征派民工。
关键词: 交通 邮电 湖南乡

内容

湖南乡地处抚河中游,境内通航河道多,水运自古向为发达。陆路古道则多小路,崎岖难行。“陆子初有临川行……临川道中愁煞人。”(陆游《上已临川道中》)。即使是至县治的“官马大道”,宽也不满2米,且全是土路,旱季尘土飞扬,雨季泥泞不堪。民国18年(1929年)2月,临川县成立筑路委员会,开始修筑简易公路。民国20年8月,国民党出于“剿共”军事目的,成立赈筑委员会,采取增收商税、米折带征、分保摊派等办法筹集经费,征派民工。
   日军入侵南昌后继续窜扰临川,公路悉被破坏。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发展国民经济,交通必须先行的方针,大力兴修公路。特别是近几年来,村民踊跃投劳集资修筑了多条乡村水泥路,形成了乡村畅通的公路网。目前,316国道及东临公路两条干线穿境而过,全乡村村通车,公路通车里程210公里,村村装有程控电话,电话装机容量0.3万门。
   第一章 交通 据同治版《临川县志》载,路经湖南乡的古道为三条。其中两条是县东路,一条是县东南路。从县治羊城镇出东门至丁桥,又10里涌桥,又10里至太阳墟,共计30里,与东乡,金溪两县交界。从此至东乡县治50里,至金溪县治80里。
   又可从丁桥南行10里至戴湖,与金溪县交界。又路出东门20里至车家桥,又10里至王坊与金溪县交界。
   出清风门过行10里至祝家港,又10里至流坊,又5里至下马山,又15里至浒湾,又5里至黄太渡,又5里至塔前,又5里至狮山桥,又15里至青泥渡对岸,共计70里。从此至金溪县治70里。
   第一节 公路建设 东临公路 系省内干线公路,北起东乡县大田岔路口,接南(昌)张(公庙)公路,南止市区,接临(川)八(都)公路,并与温(圳)(南)城公路相通,途径湖南乡永福村、湖北村、春光村村等。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此线1934年建成通车,原名东八公路(自东乡至吉水县八都),1939年被毁,1953年修复,修复时将东乡至临川县城(今抚州市)路段改名为东临公路,1984年拓宽成沥青路面。2005年新建,途经店下、春光等村,水泥路面,有特大桥一座,立交桥一座。
   临金公路 系省内干线公路,北起湖南乡湖南岔路口,接原东(乡)临(川)公路,南至金溪县城,长46公里。途经湖南乡春光、鹏溪、洪塘等村,境内里程9公里,有桥梁3座,平曲线8处,最小径34米,纵坡9处,最大陂度8.8%。沙石路面,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由湖南养路队养护,日行客车18车次。此线分两段兴建,第一段从湖南岔路口至黄远山,1932年建成通车,1939年被毁,第二段从黄远山至金溪县城,1954年通车,1967年全线修复。翌年1月全线通车。2003年底改为水泥路面。
   鹏流公路 北起鹏溪,连临(川)金(溪)公路,南至流坊,长3.35公里,1962年建成,沙石路面,路基宽7.5米,路面宽3.5米,有桥2座。由湖南养路组养护,日行客车4车次。现已改建成水泥路。
   孔嘉公路 南起孔家桥,北至嘉溪,接东(乡)临(川)公路。长2.1公里,有桥4座,1958年建成,沙石路面,路基宽6.5米,路面宽3米。由湖南养路组养护,通货车,现已改建成水泥路。
   抚州市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湖南中队 湖南交警中队创建于1998年5月,队址春光村316国道。办公楼面积120平方米。现已建新办公楼400平方米,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座落在新东临公路37公里处。中队负责湖南,太阳,七里岗二乡一镇交通执法工作。现有交警3人。队长梁维明(三级警督),副队长樊友保(一级警司);民警陈华国(三级警司)。首任队长顾真云。还有协管员4人。
   2005年修建了六条水泥路,坪山村前郑组——坪山组全长1400米,鹏溪村一抚州农校全长700米,316国道一春光下湖东组全长600米,春光村吴格一赵家组全长300米,316国道一嘉溪村瑶溪全长1800米,316国道一嘉溪村乡张家巷组全长700米。
   2006年兴修了湖田1300米,山塘500米,春光750米,洪塘650米等村委会的村级公路。全乡除瑶湖,沙湖、庙东三个村没通水泥路(但都通了沙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目前,全乡水泥公路里程已达210公里(包括316国道)。
   第二节 航道 境内有抚河,杨泗河等。临川境内抚河自鹏田乡廖坊村起,下游于罗针城前村入进贤县境,中经湖南(流坊),水深1—3米,汛期可通航24吨货轮。杨泗河系抚河支流,又各干港,抚河流经千金陂时向东分出的一岔道,经孔家渡至尧家咀再与抚河会合,长17公里,河流面积370亩,平均经流量为24.63立方米/秒,洪水期可通航10吨木帆船。
   境内有渡口2个,重要桥梁四座: 渡口渡 由庙东村委会管理,位于湖南乡渡口艾家西南隅的干港上,有木船1只,系季节渡。沟通地点是由渡口艾家至孝桥村境地。
   流坊渡 由流坊村委会管理,位于湖南乡邓坊洲西侧的抚河上,有本船1只。沟通地点是由邓坊洲至文昌街办的孔家。此外千金陂也有旱渡。
   瑶山双拱石桥 位于瑶山村,为临川历史最古老的桥。
   孔家桥 位于湖南乡春光西偏北3.5公里的东(乡)临(川)公路上,跨越干港。1968年兴建,1999年重建,此处原为木桥。桥近孔家街得名。
   东临特大桥 位于店下高堑村。
   春光立交桥 位于春光村,为东临公路与金临公路公岔立交桥。
   第二章 邮电 第一节 邮政 据清同治九年(1870年)《临川县志》载,宋嘉定十年(1217年),抚州知州费蜒设置临汝驿,在邮驿道上建立驿,孔家渡设立了邮馆,并设驿丞(主管邮递与迎送事务的官)1人。(《清代国家机关考略》)记载,县属驿丞,全国仅有8省设置,共37人) 民国24年(1935年)新民市(临川至浒湾之间)开有邮政代办所,由当地私营药店丞办。民国24年(1935年),全县共有4条干线邮班,其中第三条是:县城——湖南——流坊——黄坊(金溪)——浒湾——金溪,每三日一次,在浒湾交接。全程46公里。湖南当时设立了信柜。
   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南邮政代办所由一家私营药店承办,1945年转为自办。当时县区邮路不到300公里,邮递员6人,有3条步班邮路,其中第一条是:县城——七里岗——太阳——董塘——新积——罗湖——云山——城前——浒湾——罗针——黄昏渡——萧公渡,每二日一次,交通工具落后,步行肩挑,递送极慢。
   1973年1月,湖南公社邮政所建立,面积100平方米,设业务员(负责人)和乡邮员共三人。全乡邮路长达79.25公里。建所前,邮政业务由公社电信站(总机)代办。
   1980年开始试行邮政编码制度,1986年起邮政编码进入使用阶段,同时推行信封国家标准。本乡邮政编码:344106 1993年,全县共开通了罗湖、七里岗两个端局各500门数字程控电话,七里岗建起了程控大楼,建筑面积562平方米,业务范围为:函件、包件、汇兑、报刊发行、长话、农话、电报。主要设备有西安邮电所生产的5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一套及配套电源设备。湖南乡境内电话由七里岗程控大楼负责。此时,湖南乡境内才开始大规模使用电话。
   1996年邮政与电信分开。
   解放前,邮局的函件业务主要是收寄信函,以后逐步开办明信片和印刷品等邮务,民国29年(1940年),平信邮资每件为法币8分,到民国37年竟上涨至法币15元,同年改用金元券,平信邮资每件改为金元券1角,到民国38年4月,已上升至金元券1500元。1950年2月,国家统一邮政资费标准,平信资费每件(20克以下)人民币8分,1960年新开办特种挂号信函业务。1986年又调为平信费为人民币2角。此外还有包裹,汇兑等业务,但本乡业务量都不大。
   解放前,报刊由各报社通过私营分销处发行。1951年实行“邮发合一”每个生产队都订阅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江西日报》。每个生产大队配有义务投递员(1970年撤)。近几年报刊发行量稳中有升。
   第二节 电信 民国20年(1931年)临川县成立电话工程队。全县8个区,63个联保都装有电话,但由于线径小,有线电话多,音质差。
   1958年,在“全党全民办邮电”的指导下,邮电所下放到公社经营,开始架设中继电路。1962年湖南集体办起了电信站(总机),装60门容量交换机一台,实行了中继线路“双线化”和各大队通电话。
   1969年开始使用单路载波机。随着县城搬迁,湖南公社于1987年12月建于直达县城上顿渡的线路,杆路长度为11.40对公里。
   1982年开始开办电信业务,电信站设两个话务员和一个线务员。
   农村电话的资费标准,初时包干制,后改为固定月租费与通话费(不论区远近,每分钟话费一样)并举。1988年7月15日起改为固定月租费与不同的距离不同的通话费并举。
   1988年7月1日起,省政府对农村电话每分钟收取附加费0.15元。1992年11月1日,农话附加费每分钟调整为0.2元。初时,甲种程控电话初装费为3000元,改制费为1200元,乙种程控电话的装费4300元,改制费2000元。随着电信业务的迅猛发展,电话初装费的不断调低,湖南乡境内目前已有2800余部固定电话。
   湖南电信所,原为湖南电信支局。1996年以前与湖南邮政所为一家1996年电信,邮政分家,各立门户。“电信电信”只通电话,不通信件。1958年人民公社以后,公社便有了电话交换总机,邮电部门有通向公社以外地方的电话交换总机,公社内部有通向各单位各生产大队的电话换总机,并配有专职话务员,线务员。电话机总机均为手摇式。八十年代以后,通讯事业讯速发展,逐步使用程控电话,电信部门由程控交换机发展到邮字交换机,上世纪八十年安装一部程控电话机费昂贵,每部高达二、三千元。九十年代也在1400元以上,九十年代后期装机费用大减,每部电话只要158元(包话机),近年来每部电话只收手续费8元,话机费全免,每月收取固定租机费18元。电信所现在办公楼是1999年购买的,建筑面积60平方米,座落孔桥村316国道北。现有职工4人,分别是所长杨裕平,营业员姚秀文(女)、机线员汤建祥,张建良。

知识出处

湖南乡志

《湖南乡志》

出版者:湖南乡人民政府

本书对湖南乡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介绍,并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陆游
相关人物
梁维明
相关人物
樊友保
相关人物
陈华国
相关人物
顾真云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湖南交警中队
相关机构
抚州农校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临川县
相关地名
东乡县
相关地名
金溪县
相关地名
吉水县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
进贤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