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引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南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68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引水工程
分类号: TV67
页数: 2
页码: 133-134
摘要: 陂、堰、圳为本乡1日时主要引水工程,其中水陂是主体设施。水陂工程一般修筑粗糙,根基不牢,遇洪水即易毁坏,在平原地区适应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兴建了金临渠成为灌溉农田的主要引水工程。金临渠1957年7月6日动工兴建,次年3月11日竣工。水渠南起金溪县疏山千斤岭,北至罗针镇城前村,途经湖南乡全境,无坝引24—32立方米/秒的抚河水刀渠。
关键词: 引水工程 水利工程

内容

陂、堰、圳为本乡1日时主要引水工程,其中水陂是主体设施。唐肃宗上元年间(760—761年),在抚河建华陂(即千金陂前身,因此处水流湍急需用每块一千斤石做陂,称千斤坡,后人改称千金陂)。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刺史颜真卿修筑土塍陂。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刺史戴淑伦筑冷泉陂。(陂在灵谷峰下,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将此湖命名为戴湖)。唐懿宗咸道九年(868年),刺史渤海李公凿冷泉陂故基,自文昌桥直抵南洲铺上口,长970丈,又于其上横截汝水筑起千金陂,长125丈,费时二年完工,灌田百余顷。宋朝千金坡增多次溃决,经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殿中丞谢卿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07年)知县谢洞、宋理宗淳佑十年(125年)郡守秘书叶梦得等人的多次维修,但都未能修好。元至清朝,千金陂又进行过多次维修。清光绪六年(1880年),长宁乡境内共有水陂11座
   水陂工程一般修筑粗糙,根基不牢,遇洪水即易毁坏,在平原地区适应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兴建了金临渠成为灌溉农田的主要引水工程。
   金临渠1957年7月6日动工兴建,次年3月11日竣工。水渠南起金溪县疏山千斤岭,北至罗针镇城前村,途经湖南乡全境,无坝引24—32立方米/秒的抚河水刀渠。整个工程有较大建筑物236座,疏山进水闸单孔宽3.3米,共3孔。渠道总长328.91公里,其中主干渠1条,长35公里,从渠首到罗湖镇铁保闸止。干渠4条,共长45.2公里。支渠9条共长67.8公里,斗渠132条,共长190.8公里,境内还有下马山节制闸、临川渡槽(春光村)、瑶溪洲水闸,千金坡倒洪管等。有效灌溉面积达17.14万亩(其中临川区近14万亩)。1956年实地勘测,1957年设计并破土动工。参加建设人员3.2万人,共完成土方304万立米,石方6.3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4873立方米,国家投资234.8万元。开工始建时取各临川渠。因渠水流经金(溪)临(川)二县,峻工放水时改名为金临渠。
   2006年筹集资金对全乡水利工程进行维修改造。“五四”水库溢洪道改造3万元,宜垄港堵口2万元,抚河堤面通车及防汛物资10万元,新建了洪塘、瑶湖、店下、竹溪五处抽水机站共20万元还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到干一支总口护坡工程130万,南干护坡工程100万元。
   干港 南起千金陂(瑶湖),北经庙东至罗湖饶家嘴入抚河。系季节河。全长17公里,宽200-750米。丰水期可通木帆船。[清同治版临川县志]唐初,抚河千金陂处决口,正道淤塞,支港横溢,后筑千金陂,抚河始入正道。此港自此成季节性河流,旱季河床袒底,故名干港。
   湖南港 系临川区境内五条大港之一(其余四条为崇岗高桥港,桐源港、青泥港、金店港),发源于杨高山,在白水陈家人抚河,全长22.5公里,集流面积25.6平方公里。
   金临渠嘉溪水电站 在湖南乡嘉溪村委会境内。1979年11月建筑,1981年5月投产,房屋占地148平方米,装机3台,100千丽,单机流量4立方米/秒。水头3米,年发电量150万度,管理人员10名。
   廖家湾水文站 在店下高堑村旁的抚河东圩提边。1951年建成,有干部职工20余人,固定资产10万元,主要是进行抚河水文测量。

知识出处

湖南乡志

《湖南乡志》

出版者:湖南乡人民政府

本书对湖南乡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介绍,并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颜真卿
相关人物
戴淑伦
相关人物
谢卿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