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甘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南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65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甘蔗
分类号: F326.12
页数: 2
页码: 113-114
摘要: 据《抚郡农产考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记载“肚子遮东邑最多,近亦兼种茅遮”,“临川、崇仁所产者多运销南昌处,计亩田可得钱三四十千”。《中国经济年鉴》商务书馆(1934年版)记载:“鸦片战争、赣州、抚州一些以产糖著名,古有八州糖王之称”,抚州名列其中,蔗糖生产之盛,可见一斑。
关键词: 甘蔗 湖南乡

内容

据《抚郡农产考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记载“肚子遮东邑最多,近亦兼种茅遮”,“临川、崇仁所产者多运销南昌处,计亩田可得钱三四十千”。《中国经济年鉴》商务书馆(1934年版)记载:“鸦片战争、赣州、抚州一些以产糖著名,古有八州糖王之称”,抚州名列其中,蔗糖生产之盛,可见一斑。1936年《江西之特产》记载:“临川种类红砂糖,重要产糖乡区,西南乡、第三区、上顿渡、西廨溪产量二六四〇斤较前减”,可见民国时期临川就是甘蔗重点产区。1958年后,甘蔗生产和制糖业受到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重视。1971年全国召开棉油糖会议,决定出定甘蔗种植面积、定产量、定销售任务和定社员口粮“四定”政策,使甘蔗的种植面积产量有所上升,后因“四定”政策不能兑现,甘蔗收获时出现收购、管理、确运难等问题,农民种蔗积极性下降,种植面积,产量也随之下降。1992年后,境内调整种植业结构,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因而甘蔗生产面积增加极快,尤其是果蔗发展迅速。/1995年以后因价格下跌,种植面积总产量略呈下降趋势,随着甘蔗市场看好,又逐渐回升。
   湖南乡过去种糖蔗主要是台湾108、134和东爪哇3016、2828和赣蔗1号、14号、16号等品种,近年来种果蔗主要是红皮果蔗、白皮果蔗、黄皮果蔗、拨地拉福建果蔗一号等品种。
   甘蔗种植主要是应用深沟窄畦、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科学施肥、防治病虫等技术。境内种蔗历史上多采用宽畦,一般行距1.3米,少数1.2-1.5米,浪费土地,影响产量。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将行距改为1-1.1米,并采用三角形放种,比原来提高产量5-10%。八十年代初期,推广地膜覆盖育苗移栽,而且栽到大田也覆盖条膜,保温保湿、保肥、防草,从1990年起又推广配方施肥,重施基肥,在播种前开沟,沟内亩施猪牛栏粪1500-2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培土时每亩再分次施复合肥100公斤,碳铵100公斤,改变了过去不施基肥,后施追肥,以氮为主,忽视磷、钾肥的习惯。蔗农还利用蔗田前期空隙套种早大豆、早花生、绿豆、辣椒或其它早熟矮杆等蔬菜作物,亩可增加蔗田收入400-2000元。甘蔗有20多种病虫危害。常发的主要有甘蔗两点螟、甘蔗绵蚜、黄叶病等,采用多灭磷、杀虫双和井岗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效果好。

知识出处

湖南乡志

《湖南乡志》

出版者:湖南乡人民政府

本书对湖南乡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介绍,并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