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村组介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南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40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村组介绍
分类号:
D638
页数:
14
页码:
4-17
摘要:
位于乡东部平原地带。沿用春光高级社名。驻地湖南(村)。有1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有559户,2,557人。耕地1,936亩,现有789户,2620人,耕地1701亩,全为水田。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和建国后均属湖南乡。合作化时由湖南、杨家背、下湖东、上湖东、鸿埠桥、吴格、傅家、河头等8个初级社合并组成全县第一个高级社,命名为春光高级社。
关键词:
村组介绍
湖南乡
内容
第一节 春光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东部平原地带。沿用春光高级社名。驻地湖南(村)。有1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有559户,2,557人。耕地1,936亩,现有789户,2620人,耕地1701亩,全为水田。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和建国后均属湖南乡。合作化时由湖南、杨家背、下湖东、上湖东、鸿埠桥、吴格、傅家、河头等8个初级社合并组成全县第一个高级社,命名为春光高级社。1958年成立春光大队。1984年8月更名为春光村民委员会。该村在2005年被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列为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全省仅三个)。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谢兴隆,村委会主任吴普吉。
湖南 又名湖南巷。在上顿渡东北12.5公里临(川)金(溪)公路西侧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80户,383人。《饶氏宗谱》载,明末,饶璋二由东乡县水南饶家迁此。村北原有一大潮,村落湖南面,故名湖南。
杨家背 杨姓建村于湖南(村)北,在湖南(村)北0.2公里田塅中,故名。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0户,132人。杨氏由店下迁此,已19代。
下湖东 在湖南(村)东偏北0.6公里金临渠东田塅上。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2户,139人。《杨氏族谱》载,明弘治年间,杨玉一由福建邵武县迁此。原村西有湖,村处湖东面上湖东之下,故名下湖东。
上湖东 原村西有湖,村处湖东面下湖东之上,在湖南(村)东1公里田塅中。故名上湖东。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01户,457人。杨氏由七里岗万坊杨家迁此,已20代。
鸿埠桥 又名鸿雁门桥。据传,此地原为湖边滩地,秋冬之际,有鸿雁栖息,一猎人常在此桥上射雁,定居后取村名鸿门桥,后易为鸿埠桥。《熊氏十修族谱》载,熊氏由瑶湖濠梁迁此。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98户,423人。
吴格 在湖南(村)东南1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64户,306人。《吴氏宗谱》载,明初,吴氏由吴腰迁此。
傅家 在湖南(村)东南1.4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1户,185人。元末,傅氏由金溪南山迁此。
河头 村前原有河,村建河的上头,故名河头。《赵氏十一修族谱》载,赵氏由抚州春风楼迁此,至今14代。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现居34户,187人。在湖南(村)南偏东1.4公田畈中。
埂下 在湖南(村)东0.3公里平地上。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5户,55人。戴氏由七里岗竹堑迁此,已28代。村处一土埂之下方,故名埂下。
滴水 在湖南(村)东南1.4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4户,165人。明朝时,戴氏由崇仁县石鸡戴家迁此。
土皮 在湖南(村)东1.5公里田坂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0户,125人。吴氏由湖田吴家迁此,至今40代。
第二节 车家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西北部。驻车家得名。有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56户,1,697人。耕地2,016亩。现有400户,1580人,耕地1890亩,其中水田1814亩,旱地76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永福乡,建国后属沿岗乡。合作化时由下艾、山下、上艾三个初级社组成八一高级社。1958年成立八一大队,属湖南公社。1961年由湖南公社分出,转入南头公社,仍称八一大队。1983年4月更名为车家大队。1984年8月改为今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艾武兴,村委会主任万全武。
车家 原名临江寺。在湖南(村)北偏西4.5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2户,152人。车氏由鹏溪车家迁入已13代。
下艾 在湖南(村)北偏西5公里平地上。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24户,639人。艾氏由太阳涌桥迁此,已16代。村处上艾之下,故名下艾。
山下 在湖南(村)北偏西4.9公里磨鹰山之下,故名山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88户,398人。陈氏由华溪烟墩陈家迁此,已18代。
上艾 在湖南(村)北偏西4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96户,440人。艾氏由太阳涌桥迁此,已16代。村处下艾之上。故名上艾。
丁桥 在湖南(村)北4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6户,68人。村西有石桥,系丁姓人所建,因名丁桥。村以桥名。周氏由抚州孝桥斗门周家迁此,已5代。
第三节 庙东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西北部平原地带。驻庙东得名。有6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06户,1,450人。耕地1,748亩,现有365户,1345人,耕地1748亩,其中水田172亩,旱地46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永福乡,建国后属嘉溪乡。合作化时由唐家、周家两个初级社转入龚溪高级社;渡口、庙东、港下、庙西四个初级社转入红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龚溪、庙东两个大队,1968年两大队合并称四新大队。1982年2月改称庙东大队。1984年8月始称庙东村民委员会。现任党支部书记唐贵泉,村委会主任周继林。
庙东 在湖南(村)西北4.8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0户,178人。明末,周氏由沙湖周家迁此。此地原有幢庙,村落庙的东面,故名庙东。
龚溪 在湖南(村)西北5.9公里小溪旁。龚姓先居得名。《周氏三修族谱》载,周氏由福建汀洲府将乐县麻山里迁此,已25代。明成化年间,唐氏由宜黄迁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居140户,671人。
渡口艾家 在湖南(村)西北5.7公里干港东岸堤垱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1户,233人。艾氏先居,村西有渡口,故名艾家渡口。《李氏七修族谱》载,清康熙年间,李极十由车溪迁此。
庙西 在湖南(村)西北5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2户,149人。此地原有庙,村建庙西,故名。符氏由宜黄符家迁此,已25代。
徐家 在湖南(村)西北4.5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4户,117人。明末,徐氏由抚州太保庙徐家迁此。
港下艾家 在湖南(村)西北4.5公里干港东岸堤脚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9户,102人。艾氏由金溪翰溪艾家迁此已29代。村处干港之下,故名港下艾家。
第四节 沙湖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西北部平原地带。驻沙湖得名。有8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03户,1,398人。耕地1,663亩,现有401户,1467人,耕地1617亩,其中水田1483亩,旱地134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永福乡,建国后属嘉溪乡。合作化时由李家、郑家、胥家、沙湖、周家等5个初级社转入红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沙湖大队。1984年8月改称沙湖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邹凌云,村委会主任郑明芳。
沙湖 在湖南(村)西北3.4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61户,291人。郑氏由金溪枫山埠郑家迁此。村地原为湖,湖底是沙,因名沙湖。
山溪 在湖南(村)西北4公里宜群港西侧。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2户,196人。李氏由附近澄湖迁此。村地较高似小山,周围水溪环绕,故名山溪。
周家 在湖南(村)西北3.7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9户,134人。周氏由竹溪周坊迁此,已16代。
坪上 在湖南(村)西北3.9公里坪地上,因名坪上。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6户,162人。李氏由崇仁安源来此建村,已16代。
澄湖 在湖南(村)西北4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8户,87人。李氏由抚州瓦窑街迁此,已30代。村旁原有一湖,湖水清澈,故名澄湖。
胥家 在湖南(村)西北3.6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3户,187人。胥氏由宜黄开玄胥家迁此,已20代。
铺口 在湖南(村)西北3.6公里干港东岸堤垱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9户,173人。南宋绍兴年间,郑氏由金溪后山迁此,已23代。古时五里为一亭,十里为一铺,此地离抚州整10里,故名铺口。
李家 在湖南(村)西北3.5公里干港东岸堤垱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5户,168人。李氏由东乡县桥西李家迁此,已10代。
第五节 嘉溪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东偏北部平原地带。驻嘉溪得名。有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31户,2,508人。耕地2,568亩,现有598户,2603人。耕田2563亩,其中水田2306亩,旱地257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永福乡,建国后属嘉溪乡。合作化时由茶溪、嘉溪一、二、三初级社合并为红星高级社1分社。1958年成立嘉溪大队。1984年8月改称嘉溪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万根堂,村委会主任蔡胜祥。
嘉溪 在湖南(村)西北2.3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67户,812人。黄兴二由东乡小塘畈来此帮万姓人割禾,后定居,已传20代。村庄位于瑶溪之下,得名下溪,土改时改称嘉溪。
宋戴 在湖南(村)北偏西2.7公里金临渠东侧。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5户,218人。南宋时,宋氏由金溪琉璃宋家迁此。《戴氏四修族谱》载,清康熙年间,戴氏由七里岗迁此。
张杨 在湖南(村)西北2.6公里金临渠西侧。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7户,177人。居张、杨二姓人。《张氏三修族谱》载,张氏由湖北迁此,已16代。
茶溪 在湖南(村)西北2.6公里金临渠西侧。77户,363人。《肖氏七修族谱》载,元至正年间,肖隆益由章舍迁此。村庄原名郭潭里,后传伍子胥过昭关时路过此地喝一杯茶,改名茶溪。
下坪 在湖南(村)西北2.3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1户,242人。万氏由抚州孝桥迁此,已20代。村处上坪(村已废)之下得名。
瑶溪在湖南(村)西北1.7公里田塅中。古时,村四周水溪环绕,村东有小山,水抱山环,故名瑶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18户,523人。《蔡氏三修家谱》载,明洪武初,蔡祥四因避兵乱,由江右迁此。
张家巷 在湖南(村)西北1.8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6户,174人。张姓由太阳迁此,已20代。原名张家,后做房屋多了,有很多巷子,改名张家巷。
第六节 孔桥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中部偏西。原名永福村民。委员会以境内有永福寺得名。驻地孙家墈。有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16户,1,993人。耕地1,800亩,现有660户,2026人,耕田1650亩,其中水田1567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和建国后均属永福乡。合作化时由孔家庄2个初级社合并为红星高级社;何家桥、车家边、潭溪3个初级社合并为潭溪高级社。1958年由红星和潭溪高级社合并成立永福大队,1968年改称永红大队,1982年2月复称永福大队。1984年8月始称永福村。1992年改称孔桥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姜南龙,村委会主任车桂龙。
孙家墈 在湖南(村)西北3公里临金公路南侧田塅中。20户,108人。孙氏于明永乐年间由丰城同造迁此。原村址在干港内一个小洲上,因常遭水患,遂搬迁至一沙坑前,得名孙家墈。
孔家庄 在湖南(村)西北3公里孔嘉公路西侧。927户,377人。孔姓开基得名,现孔姓绝。周氏由金溪白沙周家迁此,已30代。
杨家巷 在湖南(村)西北2.9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8户,298人。《陈氏族谱》载,宋神宗初,陈晞由抚州迁此。杨姓开居得名。现此村无杨姓。
路边 38户,176人。明洪武年间,姜氏由附近湖北姜家迁此。在湖南(村)西北3.2公里干港堤边。原抚州通东乡大路经此,得村名路边。现大路不存,村名未变。
何家桥 在湖南(村)西北2.5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0户,112人。朱由抚州影汪渡迁此,已10代。何姓人在村西小港上建了一桥,名何家桥,以此得村名。
潭溪 在湖南(村)西偏北1.9公里临金公路南侧。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50户,759人。明成化年间,熊氏由鄱阳迁入。村前有个潭湖口,村在湖下边,四周有小溪,水人湖中,故名潭溪。
车家边 在湖南(村)西偏北2.6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8户,163人。车氏由鹏溪迁此,建村湖边,因名车家边,至今10代。
第七节 湖北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中部。驻湖北(村)得名。有7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43户,2,025人。现有615户,2168人。耕地1832亩。其中水田1727亩,旱地105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流坊乡,建国后属湖北乡。合作化时由刘家、里杨、下黄3个初级社转入太阳升高级社。1958年成立太阳大队。1973年改称湖北大队,1984年8月始称湖北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黄木龙,村委会主任龚海龙。
湖北 又称下黄。在湖南(村)北偏西0.9公里临金公路边上。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95户,459人。宋末,黄氏由抚州迁此。村处瑶湖之北,故名湖北。
上黄 在湖南(村)北0.8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0户,131人。《黄氏六修族谱》载,黄氏于宋徽宗时由抚州迁此。村落下黄(湖北)之上,故名上黄。
中黄 在湖南(村)西北0.9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6户,251人。宋末,黄氏由抚州迁此。村落上、下黄之间,故名中黄。
刘家 在湖南(村)西偏北1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1户,196人。刘氏由黄邓河北刘家迁此,已13代。
周家 在湖南(村)西偏北1.1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0户,103人。周氏由抚州马鞍山迁此,已15代。
蔡家 在湖南(村)西偏北0.9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5户,127人。蔡氏由附近坪上迁此,已6代。
里杨 在湖南(村)西南0.5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76户,758人。《杨氏十二修族谱》载,宋绍兴年间,杨氏由南昌西山迁此。村建围墙里面,故名里杨,又称里杨坊。
第八节 梅岗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东偏北部丘陵地带。以境内梅岗片村得名。驻北岸。余姓,于五代后,汉末年由金溪琉璃岗来此最早建村。据传,福建光泽牛田龚家一龚姓人路此,折一梅枝插入此地,说:“此梅枝能活,就在此居住”。第二年一看,果然活了,就迁此居住,因名梅岗。有8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37户,1,594人。耕地1,588亩,现有418户,1623人。耕地1586亩,其中水田1409亩,旱地179亩。主产稻谷,盛产西瓜、生姜。解放前夕属鹏溪乡,建国后属梅岗乡、稠源乡。合作化时由东岸、西岸、南岸、北岸、上李、蔡李、杜韩等7个初级社分别组成梅岗、稠源2个高级社。1958年建立梅岗大队。1959年划入山口公社(七里岗公社),1973年划归湖南公社,仍称梅岗大队。1984年6月改称梅岗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为龚洪禧,村委会主任龚泽亮。
北岸 在湖南(村)东6.6公里山垅北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7户,209人。《李氏四修族谱》载,宋末,李昭七由福建迁此。梅岗山垅形似枯湖,村处梅岗山垅北边,故名北岸。盛产西瓜、生姜。
蔡李 在湖南(村)东偏北6.7公里卫星水库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2户,148人。明洪武年间,蔡氏由金溪忻水蔡家迁此。居蔡、李两姓人得村名。
舒郑 在湖南(村)东偏北7.2公里卫星水库边。1962年兴建水库,全村人迁于北岸、上李、蔡李三村。近年有舒、郑两户社员迁回,于卫星水库边建房。郑氏由双溪迁此,已传24代,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有21户,102人。
上李 在湖南(村)东偏北7公里山脚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8户,124人。《李氏四修族谱》载,李氏于宋末由福建光泽花桥李家迁此。村处蔡李之上,故名上李。盛产西瓜。
杜子塘 又名杜韩。在湖南(村)东7.2公里山坡上。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4户,205人。杜裕由乐安县田下杜家迁此已,传23代。韩目衡由抚州泰山背迁此,已传10代。村北有塘,塘中有一土包突出,形如肚脐眼,以此得村名杜子塘。盛产西瓜、生姜。
西岸 在湖南(村)东6.5公里山垅西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64户,304人。《梅溪龚氏十一修宗谱》载,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龚东十一由福建来抚州任抚州司理参军,晚年迁此定居。梅岗山垅似枯湖,此村处山垅西边,故名西岸。盛产西瓜、生姜。
东岸 在湖南(村)东6.5公里山垅东边。71户,338人。《梅溪龚氏十一修宗谱》载,宋理宗时,龚氏由抚州迁此。梅岗山垅似枯海,村处山垅之东,故名东岸,盛产西瓜、生姜。
南岸 在湖南(村)东偏南7公里马头山北脚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0户,164人。《余氏十四修族谱》载,五代后汉末年,余氏由金溪琉璃岗迁此。梅岗山垅似枯湖,村处山垅之南,故名南岸。盛产西瓜、生姜。
第九节 瑶湖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中偏西部平原地带。驻瑶湖渡得名。有8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13户,1,824人。耕地1,650亩,现有551户,2026人。耕地1646亩,其中水田1324亩,旱地22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湖南乡,建国后属瑶湖乡。合作化时由瑶湖渡、下陈、长湖许家、王家、外杨、杨家边等6个初级社分别组成月星、长湖2个高级社。1958年由月星、长湖两高级社合并成立瑶湖大队。1984年8月更名为瑶湖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为陈志勇,村委会主任龚义珍。
瑶湖渡 在湖南(村)西偏南2.5公里抚河东边堤垱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28户,564人。龚氏由福建光泽县龚家迁此,已24代。村处瑶湖之滨,村西抚河有渡口,故名瑶湖渡。
下陈 在湖南(村)西2.6公里干港东岸堤垱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5户,187人。陈氏由抚州牛角湾陈家迁此,已21代。村处上陈(早毁)之下得村名。
许家 在湖南(村)西1.9公里田段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3户,69人。许氏由抚州洋洲迁此,已7代。
长湖 在湖南(村)西1.8公里田段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2户,120人。高氏由栎坪高家迁此,已7代。村背有湖,很长,故名长湖。
王家 在湖南(村)正西2.3公里田段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8户,85人。《王氏六修族谱》载,王泮湖由金溪学前王家迁抚州,因置庄田于此,又由抚州迁此。至今16代。
杨家 边在湖南(村)西2.7公里干港堤脚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5户,191人。杨氏由七里岗江下杨家迁此,已11代。
外杨 在湖南(村)西南2.5公里干港圩堤下。117户,467户。《杨氏十二修族谱》载,宋绍兴年间,杨氏由南昌西山迁此。村址原在抚河堤垱外得名外杨。
万家 在湖南(村)西偏南2公里田反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5户,141人。万氏由南昌万寿宫万家迁附近李家巷,再由李家巷迁此。至今9代。
第十节 店下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中部偏西平原地带。驻店下得名。有3个自然村,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个村民小组。573户,2,465人。耕地2,128亩,现有790户,2655人。耕地面积2027亩,其中水田1919亩,旱地108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湖南乡,建国后属店下乡。合作化时由排杜、高堑、店下3个初级社组成明星高级社。1958年成立店下大队。1984年8月更名为店下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杜春康,村委会主任杨云山。
店下 在湖南(村)西南1.3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48户,1,169人。《杨氏十二修族谱》宋孝宗时,杨氏由南昌迁此。古时,此村为抚州通金溪要道,村内一字街道,设有饭店、杂品店、肉店、百货店等,因名店下。
排杜 在湖南(村)南偏西0.8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83户,887人。宋孝宗时,杨氏由南昌迁此。村内居有杜姓人,古时,抚河放排的人常在此歇息,故名排杜。
高堑 在湖南(村)南偏西1.5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42户,409人。《杨氏十二修族谱》杨氏于宋孝宗时由南昌迁此。原村周围杂树丛生,又长又高,故名高堑。
第十一节 兰坊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中偏东部丘陵地带。驻兰坊得名。有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79户,1,824人。耕地2,224亩,现有547户,201人。耕地面积2001亩,其中水田1911亩,旱地90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鹏溪乡,建国后属大塘乡。合作化时由桥北、余坊、下谢、吴家、李家、涂家等6个初级社合并组成新塘高级社。1958年成立兰坊、塔峰两大队。1963年兰坊、塔峰两大队合并称新塘大队。1983年4月更名为兰坊大队。1984年8月改称兰坊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吴祥泽,村委会主任余浩芝。
兰坊 在湖南(村)东偏南3.7公里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61户,793人。兰氏先居得名(现兰氏没)。《鸿溪吴氏重修族谱》载,元泰安年间,吴季一由金溪苏蚯迁此。
余坊 在湖南(村)东3.4公里小山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7户208人。明初,余氏由金溪县竹坊余家迁此。
桥背 又名官塘谢家。在湖南(村)东2.8公里小山之南。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9户,255人。《官塘谢氏宗谱》载,元朝中期,谢登一由浙江迁此。村座鹿角桥后,故名桥背。
后车 在湖南(村)东偏南4.1公里小山坡上。《清溪车氏重修族谱》载,元朝中期车千一由稠源迁此。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居16户,97人。村落前车之后,故名后车。
前车 在湖南(村)东偏南4.4公里小山坡下。《清溪车氏重修族谱》载,车效一于明嘉靖年间由鹏溪车家迁此。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居13户66人。村处后车之前,故名前车。
塔峰余家 在湖南(村)东偏南4.5公里小山。上地形似塔,故名塔峰。《塔峰余氏四修族谱》载,明成化年间,余仲达由金溪火源鹳塘迁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61户,232人。
山背 村落小山之背后,故名山背。在湖南(村)东南4.5公里小山之南。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2户,173人。《始迁人1墓碑》考:徐七于宋朝时迁此。
第十二节 鹏溪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中偏东部平原地带。驻鹏溪得名。有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67户,2817人。耕地2328亩,现有808户,2960人。耕地2278亩,其中水田2112亩,旱地166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和建国后均属鹏溪乡。合作化时由黄陈、河港、上车、营坊5个初级社转入新胜高级社。1958年成立鹏溪大队,属鹏溪公社。1965年并入湖南公社,仍称鹏溪大队。1984年8月改为鹏溪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双崇文,村委会主任车文生。
鹏溪 又名鹏溪巷。在湖南(村)东南2.4公里金临渠南田畈中。村地形似鹏鸟,村前村后溪流很多,故名鹏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81户,1336人。《清溪车氏重修族谱》宋孝宗时,车千四因赘附近璞井刘氏。由稠源迁院溪(即鹏溪)。此村每早有露水集。
营坊 在湖南(村)东1.7公里田畈中。分上营、中营、下营三处。《熊氏十修族谱》载,宋孝宗时,熊仲任由丰城岐里庄熊家迁此。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居85户,435人。此村原有5个小庄组成,象驻兵营房一样排列,因名营房,后讹为营坊。
邱黄陈 邱、黄、陈三姓居住得名。在湖南(村)东偏南1.6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7户,259人。《邱氏始迁人之妻吴氏之墓碑》考载,邱氏于明万历年间迁此。
沙巷 村前大塘内沙子多,得名沙塘后易为沙巷。在湖南(村)东偏南2.4公里田段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9户,258人。《谢氏宗谱》载,宋仁宗时,谢姓由浙江迁此。
鹏溪双家 在湖南(村)东南2.4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68户,336人。《双氏四修宗谱》载,唐天宝年间,双宝义由陕西宦游于抚,遂占籍临川古楼(双家)。
上车村 处鹏溪车家之上,故名上车。《清溪车氏重修族谱》载,宋孝宗时,车斌由稠源迁此。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7户,193人。
第十三节 山塘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东部平原地带。以境内瑶山、大塘自然村各取一字得名山塘。驻地大塘。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88户,1405人。耕地1392亩,现有410户,1362人,耕地1357亩,其中水田1315亩,旱地42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鹏溪乡,建国后属大塘乡。合作化时由瑶山、贯塘2个初级社转为瑶山、贯塘2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山塘大队,1968年与大塘大队合并,称大塘大队。1982年2月复称山塘大队。1984年8月改名为山塘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杨爱高,村委会主任吴友章。
大塘 在湖南(村)东南4公里田段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82户,420人。村内房屋排列成巷,原名大巷,1964年改称大塘。明弘治年间,丁姓由附近营坊丁家迁入。
丁家 在湖南(村)东南3.5公里田段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8户,203人。丁氏由上顿渡韩坊丁家迁此,已14代。
瑶山 在湖南(村)东南4.4公里临金公路东侧,有著名古建唐代石拱桥。《瑶山杨氏七修族谱》载,唐朝时杨氏由新淦县迁入。村东有山,山上烧窑,得名窑山,后易为瑶山。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68户,782人。
第十四节 竹溪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南部平原地带。驻竹家港喻家得名。有8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03户,2,353人。耕地2,113亩,现有730户,2510人,耕地2098亩,其中水田1889亩,旱地209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属流坊乡,建国后属店下乡。合作化时由民一、民二、民三3个初级社合并为民乐高级社。1958年成立竹溪大队。1984年8月改名为竹溪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喻明益,村委主任周兵高。
竹家港喻家 在湖南(村)南2.3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27户,575人。《竹溪喻氏四修族谱》载,明弘治年间,喻姓由抚州六水桥迁此。村前抚河很窄,形容为一竹篙宽,得名竹篙港喻家,后讹为竹家港喻家。
周坊 在湖南(村)东南1.7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76户,324人。周姓由湖南连溪北周家迁此,已39代。
全家 在湖南(村)南1.5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5户,213人。《全氏七修宗谱》载,五代宋元嘉年间,全普安由凤岗井山入赘于此。
黄博 在湖南(村)正南1.7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7户,281人。《竹溪黄氏宗谱》载,宋宁宗时,黄万一由福建禾坪迁此。村中有一黄姓人能说,能写,能辩,能驳,村人称他黄驳,有官司就要他去辩驳,后演为村名黄博。
周陈壁 在湖南(村)南偏东2.1公里田畈中。居周、陈两姓人,周氏居东,陈氏居西,相邻隔壁,因名周陈壁。《周姓始迁入墓碑》考:明万历年间,周氏由抚州迁此。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84户,380人。
廖家湾 在湖南(村)南2公里抚河拐湾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71户,344人。《廖氏六修宗谱》载,宋仁宗时,廖伯高由龚溪迁此。
桐溪聂家 在湖南(村)南偏东1.8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1户,90人。《聂氏重修族谱》载,明万历年间,聂明启由坪山聂家迁此。
港杨 在湖南(村)南1.8公里抚河圩堤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2户,146人。《瑶湖杨氏十二修族谱》载,宋绍兴年间,杨氏由南昌西山迁外杨,因外杨抚河堤被水冲刷,转迁此,取名港杨。
第十五节 湖田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东南部平原地带。以境内有湖田(村)得名。驻地滩腰。有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568户,2,739人。耕地2,592亩,现有776户,2904人,耕地2592亩,其中水田2311亩,旱地166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和建国后均属流坊乡。合作化时由湖田、滩腰、北头、油草湖、廖家、摆上詹家、摆上郑家7个初级社组成百花、民乐2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民一、民二、民三3个大队,属流坊公社。1965年合并为湖田大队。1968年并人湖南公社,称红田大队。1983年4月复称湖田大队。1984年8月改为今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郑国林,村委会主任肖浪清。
滩腰 在湖南(村)东南3.6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36户,654人。村基原是沙滩,村建沙滩腰部,故名滩腰黄氏三修族谱》载,宋理宗时,黄仲登由福建大铺江迁此。
湖田 在湖南(村)东南2.6公里田塅中。由喻、傅、吴三个小自然村组成。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31户,619人。《傅氏宗谱》载,元朝中期,傅氏由金溪南山迁此。村前原是一片湖,后改为田,因名湖田。
北头 在湖南(村)东南3.3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9户,186人。《王氏宗谱》载,宋末,王福七由东乡黎头圩王家迁此。村南古时是沙滩,村建沙滩北头,故名北头。
油草湖 在湖南(村)东南2.7公里田塅中。此地原是湖,湖内长着油草,故名油草湖。《樟溪李氏九修族谱》载,明永乐年间,李太昌由罗湖樟家庄迁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4户,261人。
廖家 在湖南(村)东南3.2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3户,272人。《始迁入廖国祥之妻何氏墓碑》载,清乾隆年间,廖氏由河南开封府得花县关洞村廖家迁排楼铺,再迁此。
摆上詹家 在湖南(村)南偏东3公里抚河东岸圩堤下。《詹氏族谱》载,宋理宗时,詹辛一由乐安衙背迁此。村落河摆岸边,故名摆上詹家。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5户,264人。
摆上郑家 在湖南(村)东南3.3公里抚河东岸圩堤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75户,355人。《郑氏重修族谱》载,明弘治年间 ,郑彬一由青泥郑家迁此。村处河摆上,故名摆上郑家。
湖田全家 在湖田村东南2.3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5户,128人。《全氏九修族谱》载,全氏由沙堰(沙湖全家)迁此,已19代。
第十六节 坪山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东部五陵地带。驻坪山得名。有10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50户,1,6672人。耕地1,854亩,现有496户,1668人,耕地1854亩,其中水田1812亩,旱地35亩。主产稻谷,兼产西瓜。解放前夕属鹏溪乡,建国后分属梅岗乡、前郑乡。合作化时由前郑、后郑、驼岭等10个初级社转入新建高级社。1958年成立新建大队。1983年4月改称坪山大队。1984年8月始称坪山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聂明泉,村委会主任郑德辉。
坪山 在湖南(村)东南6.6公里坪山脚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5户,224人。《聂氏重修族谱》载,聂氏由嵩湖聂家来此做皮匠,后定居,已传22代。
叶家坑 在湖南(村)东偏南7.4公里山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3户,116人。《叶氏重修宗谱》载,叶锦一由河口迁此,已传29代。
驼岭 在湖南(村)东偏南6公里山脚下。村背有山形似骆驼,故名。《陈氏七修家谱》载,陈观一由金岭迁此已传23代。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2户,158人。
艾家坑 村处湖南(村)东偏南7.9公里山垅中。《礼洞艾氏宗谱》载,艾原七由东乡塅溪艾家迁此,已传24代。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2户,105人。
后郑 在湖南(村)东偏南5.6公里山垅中。村处前郑之后得名后郑。《郑氏宗谱》载,元朝中期,郑季五自江南徽州祁门县迁此。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7户,253人。
赤谷 在湖南(村)东南7.5公里灵谷岭下山谷中。谷内石块呈红色,因名赤谷。《始迁人之子黎玉堂墓碑》考,明弘治年间,黎姓由金溪张塘黎家迁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9户,107人。
前郑 《松谷郑氏族谱》载,元初,郑原八由青泥郑家迁此。在湖南(村)东南6.2公里平地上。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67户,287人。村处后郑之前。故名前郑。
车家边 在湖南(村)东南6.6公里小山坡边。16户,87人。车效二由清溪迁此,已传25代。
乐家 在湖南(村)东南7.5公里山脚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9户,100人。《乐氏始迁人墓碑》载,明万历年间,乐少山由东乡高坪乐家迁此。
落石范家 《落石范氏二修宗谱》载,宋淳祐年间,范成二由槎村迁此。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0户,210人。在湖南(村)东南7.1公里灵谷岭脚下,风景优美。据传,赤脚大仙在此担石头,断了扁担,抬一头走了,一头落在此地,故名落石范家。村西北0.5公里处有张家。
第十七节 洪塘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东南部丘陵地带。沿用高级社名。驻地邱游家坊。有8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83户,1,723人。耕地1,920亩,现有489户,1659人。耕地面积1898亩,其中水田1745亩,旱地地153亩。主产稻谷,盛产西瓜。解放前夕属流坊乡,建国后属大塘乡。合作化时,由邱坊等8个初级社转为洪塘、带湖2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洪塘、带湖2个大队,1968年合并称洪塘大队。1984年8月改称洪塘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徐永洲,村委会主任游恒辉。
邱坊 在湖南(村)东南5.7公里山脚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17户,504人。邱姓先居得名。后邱姓绝。《徐氏宗谱》载,徐奉二于宋淳祐年间由金溪印山源头迁此。
下郑岭 在湖南(村)东南5公里两个山岭小坡上,与高岭相比属下岭。《杨氏古墓碑》考,杨氏由东乡马圩补伞至此定居,已传10代。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3户,46人。
竹坊 在湖南(村)东南5.3公里小山坡上。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1户,92人。原村基竹子较多,故名竹坊。《龙溪黄氏三修族谱》载,宋理宗时,黄仲二由附近龙溪(下流坊)迁此。
王家巷 在湖南(村)东南5.9公里山脚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2户,178人。王姓开居,村中巷多,故名王家巷。现王姓没。《印山徐氏十修宗谱》载,明正统年间,徐开三由金溪县印山徐家迁入。
铺上 在湖南(村)东南4.6公里平地上。古时十里为一铺,此村在铺的上首,故名。《铺上黄氏族谱》载,兰万祺过继外婆,改姓黄,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禾坪迁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50户,203人。
带湖游家 在湖南(村)东南5公里平地上。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15户,539人。《带湖游氏七修族谱》载,游秘阁原居福建,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领江南西路鼓铸事,慕抚州山水,迁居带湖。村位灵谷峰北,灵谷水经此流过,小港弯曲似带,故名带湖。加姓得村名带湖游家。
白家 在湖南(村)东南5公里平地上。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1户,99人。白氏由东乡县赛阳关头家桥白家迁此,已19代。
岩下 在湖南(村)东南6.4公里处。村建山岩脚下,故名岩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4户,62人。《带湖游氏七修族谱》载,清康熙年间,游崑三由带湖游家迁此。
第十八节 流坊村民委员会 位于东乡南部平原地带,驻流坊得名。有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81户,1,723人。耕地1,402亩,现有492户,1732人。耕地1402亩,其中水田1244亩,旱地158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和建国后均属流坊乡。合作化时由百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5个初级社转入百花高级社。1958年成立流坊大队。1984年8月改称流坊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李智华,村委主任车长润。
流坊 在湖南(村)东南5公里抚河圩堤边。据传,有一年抚河涨大水,淹了金溪土口刘家村。刘宣全家人带一尊伍相王菩萨乘竹筏顺流而下,至此被芦苇阻住,水退后,便定居于此,取村名流坊。并造一小庙安放伍相王菩萨,定每年农历十月十二为伍相王庙会,至今仍盛行。每逢农历二、五、八当圩。宋绍兴年间,有邹姓迁入。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52户,1,073人。
双家 在湖南(村)东南4公里抚河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0户,158人。《双氏四修宗谱》载,清嘉庆年间,双永一由关中迁抚州南山川坛,再迁此。
下流坊 在湖南(村)东南4.4公里抚河东岸堤脚下。村位流坊之下,故名下流坊。99户,492人。《龙溪黄氏三修族谱》载,宋理宗时,黄仲一由福建大铺江迁此。
第十九节 黄邓村民委员会 位于乡东南部。以境内黄远山、邓坊洲两自然村各取一字得名。驻上刘。有8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384户,1,871人。耕地1,972亩,现有 569户,2045人。耕地面积1717亩,其中水田1682亩,旱地35亩。主产稻谷。解放前夕和建国后均属流坊乡。合作化时由一社、二社、三社、四社4个初级社并入百花高级社。1958年入流坊大队,1973年由流坊大队分出,成立黄邓大队。1984年8月更名为黄邓村民委员会。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黄慰平,村主任徐良辉。
上刘 在湖南(村)东南7公里田塅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9户,110人。村处刘家之上,故名上刘。刘氏由金溪土口刘家迁入,已17代。
浩塘 在湖南(村)东南5公里田畈中。村前有大塘名浩塘,以塘名村。《朱氏文彦重修谱》载,朱子桂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由邱坊迁此。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0户,102人。
刘家 在湖南(村)东南5.5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12户,496人。《玉田廿二修家谱》载,五代后梁末年,刘姓由玉田迁杨坊,不久又迁此。
陈家塘 在湖南(村)东南6公里小山脚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40户,196人。村前大塘,冠姓得村名。《大塘陈氏重修族谱》载,陈义轻于明洪武年间由东乡塅上迁此。
黄远山 在湖南(村)东南6.7公里小山腰间。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67户,331人。《黄氏十修族谱》载,宋孝宗时,黄氏由金溪黄坊迁琬峰(黄远山),离老基黄坊较远,故名黄远山。盛产西瓜。
湖背邹家 在湖南(村)东南6.2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3户,128人。原村后有大潮,加姓得村名湖背邹家。《邹氏宗谱》载,宋绍兴年间,邹氏由黎峰迁此。
邓坊洲徐家 在湖南(村)东南6.3公里抚河堤外洲上,邓姓开基,得名邓坊洲。宋神宗年间,徐姓由金溪印山东源徐家迁入后,遂改称邓坊洲徐家。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76户,373人。
来坊 在湖南(村)东南6.8公里田畈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27户,135人。《玉田刘氏廿二修家乘》载,宋真宗时,刘氏由淋淳刘家迁此。原是一片荒地,刘氏来此开基,故名来坊。
知识出处
《湖南乡志》
出版者:湖南乡人民政府
本书对湖南乡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介绍,并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兴隆
相关人物
吴普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