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人物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381
颗粒名称: 第一篇 人物传
分类号: K82
页数: 11
页码: 407-417
摘要: 邓泉贵(1936—2008) 邓泉贵,男,汉族,1936年出生,临川唱凯镇官洲村委会人,中共党员,中学文化,原任临川县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1996年退休,2008年11月12日因病去世,享年72岁。 1960年在云山公社参加工作。1975年7月至1977年10月任云山公社党委副书记;1977年10月至1981年1月任罗湖公社党委副书记;1981年至1987年11月先后任罗湖公社、罗湖乡管委会主任党委书记;1987年11月至1993年2月任临川县二轻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1993年2月至1995年11月任中共临川县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关键词: 人物 历史人物

内容

第一篇 人物传 第一章 古代人物 帅机(1537-1595) 帅机,男,字惟审,号谦斋。唱凯游鹤帅村人。明嘉靖丁酉年四月三十日已时生,卒于万厉乙未年七月二十三日。
   机,行教四,四岁失恃,九岁以神童入学,十二岁失怙,十六岁领嘉靖壬子乡举,三十二岁登龙庆戊辰年科进士,格当为令,不拜。改汝宁府(今河南汝南)府学教授。开大梁书院,抡秀讲艺,文风斐然。迁国子监学正,工部主事,升礼部郎。一年后,出守思南(今贵州思南)。未几,谪邺丞。西夏入侵,帅机随军征剿,班师回朝时,写下《平西夏颂》。召他任职录史馆,擢南刑部郎。皇太子出阁,又献《出阁讲学颂》,皆蒙嘉纳。帅机慧敏纯固,与同僚谈论国策文学,常废寝忘食。然而,吏事非其所长。逾年乞归,以宦海游挫折,亦多感慨。著《南北二京赋表》,上于朝,有《阳秋馆集》四十卷行世。早年喜占文,爱词赋,文学造诣较高,与汤显祖交厚,上于朝廷文字皆有一定影响。著述全部收入《阳秋馆集》40卷中(现存23卷)。其诗题材多样,意境深远,语句清丽,别有韵致,其子廷镆、廷铢,有隽才,廷铢有《微尘集》,汤显祖称他们为“帅氏二从。”侄廷鑮,著《历朝名臣论赞》、《廉吏传评》;帅廷鑮侄帅仁,著《象衍倚云集》。皆以文学世其家。
   传记纪事资料见《(同治)临川县志》卷43/13、《临川县志》/671、《江西通志》卷82一《四库全书》515/796、《贵州通志》卷20—《四库全书》571/547、《明诗综》卷56—《四库全书》1460/358、(明)汤显祖《阳秋馆诗赋选序》、《送帅机》(《汤显祖诗文集》卷32/1082;卷3/61、《明人小传》卷3/92、《列朝诗集小传》丁集门567、《江西诗征》卷58/18、《明诗纪事》庚9/4/2411。著述收藏在《阳秋馆集二十三卷》清乾隆三年(1731)修献堂重刻本六册(上海、江西)、《帅惟审先生集二卷》一《临川文献》(胡亦堂辑)清康熙十九年(1680)梦川亭刻本第十五册(北京)。
   傅鼎铨(1610-1651) 傅鼎铨,男,字维源(明史作维新),号聿庵,改号复庵。临川唱凯镇白水楼下傅家人。明万厉庚戊年六月初二日亥时生,清顺治辛卯年八月初,就义江城,葬黄土潭。
   初从塾师学,即以圣人之徒自命。弱冠,补弟子员,随食饩。性孤介,不谐里俗,却卖家产赈饥,捐资修学,敦伦尚义。崇祯六年(1633),乡试中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成进士。以志趋风论,为东林党人所推崇,特选入史馆任编修,擢简讨,教习皇储。十五年(1642),清军入侵,崇祯辟门求言,傅鼎铨慷慨陈词,条奏制敌取胜之策,要崇祯广开言路,不要惩办“言臣”。上书万言,崇祯震怒,因得郑三俊全力解救,鼎铨才免受惩罚,但被夺去俸禄,杜门待罪。李自成攻入北京,隐居京都真如寺,旋即南返。南明唐王朱聿键起用傅鼎铨,命其领知府衔赴赣州军自效,不久复其故官。赣州被清军攻破,鼎铨退隐山中。后得悉驻南昌的金声桓反清,遂举兵响应。永明王屡擢他为兵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金声桓反清失败,鼎铨往来于张自盛、曹大镐军中,继续抗清。清顺治八年(1651),途经广信(今江西上饶市)张村时被执,押至南昌狱中,劝其投降,不从。令作书招揭重熙,亦不从,八月初一被害。
   帅峨(1720年——1790年) 帅峨、名旦,字阆州,号元山,男,生于康熙庚子年四月初一日辰时,始入武庠,继入文庠,壬中补禀,癸酉拨贡,朝考送入国子监,肄业授职儒学正堂,乙酉补曲阳县知县,聘请任瑞莲书院山长,戊子年二月补任镶蓝旗教习,升湖南省永顺府保庆县知县,著有壁糊集诗文。享年七十,殁于乾隆已酉年八月十三日辰时,葬抚城南门金钱原祖山张盂公墓坟侧。
   周际飞(1821-1869) 周际飞,男,号春田。临川古港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大挑选授长宁教谕。长宁人谢嗣风煽聚数千人为乱,择四丁未干支起事。事觉,县令张皇失措。际飞曰:“无恐。”先匿首告者而密禀道府,召集绅耆诚悫者十人为首,以一保十,十保百,百保千,三日得可信者三千人。际飞及县令营捕四人分领之,运石城头,运薪街口,截竹长者为炬,短者为筑,守城之县,分布各门。届期三鼓,贼果至,火光烛天,筑声与金鼓震地,贼大惊,曰“何兵多而神速也。”冒死攻东门,石发如雨,施放枪,毙贼数十百人,遂惧而遁。越数日,赣镇兵到,擒首从十数人诛之,事平。道府保举知县,引见后即请假归里。邑中公事,守令延之办理,和而有守,后辈乐与共事。咸丰六年(1856),太平军战抚州,际飞邀集乡里密办团练,用其谋而不尸其功,人罕知者。同治八年(1869)卒,得年八十二。
   周老琴(1865---1931) 周老琴,唱凯周山泗村人,北乡著名木工,号称排牌天宫师傅,擅长设计翻爪、旋顶,龙凤图案、水阁凉事等古代宫殿建筑。早期参加过西山万寿宫、南昌万寿宫、滕王阁,右铭寺南海行宫的重建正程,有“鲁班先师”之称。
   刘和尚(1869--1931) 刘和尚,唱凯艾巷观背刘村人,是北乡早期著名牌楼师傅之一,专长石人石马狮子凿刻,技艺精湛,遐迩闻名,曾在南昌兴茂茶铺凿隽了一对神童和合二仙,形貌活现,南昌西山万寿宫正殿门口一对看门石狮子,是他生前隽刻评比杰作之一。
   周胜晖(1870—1928) 周胜辉,字步生,号耕云,男,行年二七,由监生应辛卯乡试武举,壬辰会试,钦点营用进士,分福建省中营候补守备。唱凯人。
   生于同治庚午年十月十三日寅时。殁于民国戊辰年七月二十二日己时,葬猛虎山,娶黄氏生于同治辛未年十一月初五日辰时,生子五,女七。
   周光晖(1876——1935) 周光辉,字庆生,号慧云,男,与耕云系同胞兄弟,行年三七,由监生应丁酉科乡试武举,戊戌科会试钦点营用进士,分安徽省左营候补守备。
   生于光绪丙子年,十一月二十日已时。殁于民国乙亥年六月二十日已时,葬猛虎山,生子三、女七,娶刘氏早殁,续妻杨氏。
   艾里青(1889---1971) 艾里青,出身官宦之家,父亲任过都督,性聪颖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工诗文,专医学,有“神医”之称,对小儿麻症、妇科有独到之功,对危难病症有药到病除之术,为唱凯中医界一支柱,建国后,他以无产者的身份,走在医疗合作的前列,是第一个参加县卫生协会的会员,先生晚年无嗣,一生淡泊,卒年八十二岁。
   吴英华(1896— ) 吴英华,号国轩,唱凯石溪村人,生于1896年,父亲科举进士,性聪颖,幼好读,有赖舅父资助,艰难地完成了整个学程,1919年以学绩优异选录赴美流学,1922年学成回国,获美国纽约大学经济硕士学位,赋性刚直,不善吏事,毕业后供职于银行企业界,廉洁奉公,一生澹泊。与胞弟英荃,同为唱凯名儒,二弟英藩,亦蜚声学界,颇有建树。
   第二章 近现代人物 周治中(1894—1931) 周治中,女,中共党员,唱凯镇古港村人。1894年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五)生在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周祖昌,饱读经史。写得一手好文章,但贫穷潦倒。周治中7岁随父读书,由于勤奋好学,天资过人,成绩一直很好。父亲在授课之余,常给她讲“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故事,讲“中英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惨痛教训,使她从小就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熏陶。1906年,周治中12岁时,父亲迁到县城抚州,栖身周氏宗祠,创办私塾。1910年,清朝废除科举创办新学,江西省成立女子师范学堂,由各州府考送女生,周治中以优异成绩被录取该校。不久,父亲经同乡介绍,在南昌铜元厂谋到一个司书工作。因而卖掉农村几亩田,全家迁到南昌,在肖公庙租了一间小屋居住。1914年,她以优良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1915年,由女师校长金振声介绍到贵溪县女校任教,成绩斐然。1920年调回南昌,任江西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校长。这时,由于“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南昌的学生运动正在蓬勃兴起,周治中不断阅读进步书刊,接触进步人士,开始了新的追求。10月,她由同学李桂生介绍,见到了正在南昌二中读书的方志敏、袁玉冰和在南昌一中读书的黄道等人,听他们讲苏联十月革命,讲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受启发、教育。1922年2月,周治中参加袁玉冰、方志敏领导的进步学生组织“江西改造社”,积极从事“打破一切封建权威和阶级制度,提倡劳工神圣,解放女权,变黑暗的旧江西为光明的新江西”的宣传活动。六月,又与刘和珍、刘若安、胡德兰等进步女青年一起,参加方志敏、袁玉冰发起的江西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学习、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探索革命真理。此后,周治中根据党的指示,致力于妇女解放事业。1922年5月1日,她积极响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处的号召,发动并领导各界妇女,同产业工人一起,举行声势浩大的“五一”劳动节纪念大会,响亮提出“打倒封建”,“男女平权”、“婚姻自由”等口号,揭开了江西妇女运动的序幕。7月,中共党组织派赵醒侬回江西筹建党、团组织,她又积极协助赵醒侬办好“新文化书社”,大量散发北京出版的《新青年》和方志敏主编的《新江西》半月刊等进步刊物;还与赵醒侬、袁玉冰、方志敏等人共同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3年,她在南昌地区中共党组织领导下,不辞劳苦,深入工厂、学校、街道、农村,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新风尚。省青年运动领导人袁玉冰被捕后,她紧密配合赵醒侬、刘和珍开展营救活动,多次组织妇女上街游行抗议,迫使反动当局将袁玉冰释放,并在斗争中培养了一批妇女骨干。1924年12月月,她联合张来仪、金玉钰、蔡方庸,熊棣华等省市妇女名流,发起成立“江西女青年社”,捐资创办平民女校、育德女校,还在南昌师范小学、江西女子师范学校附设妇女学习班,帮助贫苦妇女学习文化,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劳苦大众的欢迎。经常用“唱凯”的笔名,在进步刊物《红灯周刊》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封建制度,热情讴歌妇女解放。
   1926年11月2日,北伐军三面包围南昌城,开始,用木梯爬城墙强攻德胜门。因敌人火力猛烈,封锁严密,反复争夺,难以攻下。隐蔽在城里的中共江西省委员、妇女部长周治中,看见战斗惨烈,牺牲太大,便女扮男装,叫地下交通员毛仔做向导,爬到城外,带领北伐军彭见清连长率领的小分队,从城东北方宜巷一条鲜为人知的地下水道爬进城内,出其不意地消灭德胜门守敌,砍开铁锁,打开城门,把北伐军放进南昌。
   1927年“八·一”起义后,南昌的形势急剧恶化。8月3日,中共江西省委机关召开南昌地区共产党紧急会议,作出“各自择地避风”的应变部署。周治中根据组织安排,回到临川,继续在唱凯、罗针等地发动群众,同国民反动当局的倒行逆施进行坚决的斗争。1928年,中共临川县委机关迁至温泉余坊村。她在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协助县委书记曾去非开展工作。白天扮成农妇,在田间地头劳动;晚上则开办农民夜校,组织男女青年识字,宣讲革命道理。她待人谦和,平易近人,村里人都亲切叫她“老小”、“小姑”。
   1931年,周治中不幸被捕,关进国民党监狱。6月30日壮烈牺牲,时年37岁。
   帅九老(1871—1932) 帅九老,唱凯游学帅村人,唱凯著名泥工,技术高超,工艺全面,擅工雕凿字画,人物鸟兽。生前曾参加西山万寿宫、南昌万寿宫的复建工程,以砌雕古代牌楼闻名。
   吴森茂(1896—1934) 吴森茂,男,汉族,1896年生,红军战士,1934年在德兴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1983年6月30日由临川县人民政府向其亲属补发了烈士证明。
   张海孙(1900— ) 张海孙,男,汉族,字洪吕,号恢复,唱凯灵山张村人,光绪庚子(1900年)八月二十八日生,系唱凯近代知名土建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前祖代奇居省城。终生从事建筑业,在南昌开设了首屈一指的建筑企业“张坤珍营造广”,长年承包公、私土建工程,拥有工人500余人,运载车辆20余部,并担任南昌市商会监察委员会委员。解放后,曾协助其长子张志和(字琴田),主持设计了河南洛阳桥施工建设。为人正直,声誉卓著,富于理论,重于实践其家多子女进习建筑业,有“建筑之家”之誉。
   游文藻(1902—1927) 游文藻,乳名呆子,古港下泷村人,男,汉族,1923年参加革命,25岁任红军教导团政治指导员、临川特派员等职,1927年在广昌搞地下工作牺牲。案存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江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第109名)。
   文藻是个双胞胎,父亲是个“武进士”,为三继母所生,幼有神童之称,读书过目不忘,少长入唱凯万寿宫小学,学绩斐然,1920年进读抚州高师,爱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籍,经常利用寒暑假日回乡机会,邀约罗针、云山、罗针、罗湖等北乡四圩爱好同乡同学,以同学会名誉,开展革命活动,组织工农会,发展党组织,开辟革命事业,游文斌、万文藻,周宏祖、帅宏、何连台、邱明发等思想进步青年先后奔相投集,成立了唱凯第一个工农会组织。农民青年黄举科,深受薰陶,积极响应,一时工农会,声势浩荡,开展了革命活动。1926年秋,参加抚州市大示威游行,袖配徽章,手持大刀梭镖,高喊:“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革命口号,县府为之震惊,士绅受到动摇,文藻第一次受到通缉。“八一”起义后,唱凯工农会随即应声而起,先后与方志敏、朱德总司令取得联系,受到支持,恢复了革命活动,并在朱总司令南进瑞金路经唱凯时,文藻特备酒席款宴,亲领朱老到家中下游村指导革命活动,行前向村前池中开了两手枪,以示告别,更以“江西是个好地方,千万不能丢!”豪言励勉。
   文藻委任抚州地区特派员后,困于无钱无枪,为了革命活动需要,曾一度勒令唱凯周庶饮、周化夷两兄弟交缴二十枝枪,街上巨商杨德大交缴二百现洋,文藻因此第二次痛遭通缉。
   1927年秋,文藻几经挫折,到赣闽边境另辟活动基地,行前臀部生有恶毒,手无寸铁,囊空如洗,借得叔父二十元钱,别下妻儿潜赴广昌,路经新丰镇被擒,以计脱险,复于途中受执牺牲。死葬时地不明,时年二十五岁,生子三岁夭,立侄玉章为嗣。
   许鹤(1902—— ) 许鹤,男,汉族,号纯如,1902年生,大学文化,1910至1921年在校读书,1925年入黄埔军校六期,历任国军连营、上校团等职,1947年去台,1949年任台湾省高雄市水泥厂股长,并给家属来过一次信,妻胡秀住原籍,生儿木林、水晶。
   黄荣喜( —1927) 黄荣喜,男,汉族,1926年参加革命,唱凯人,中共党员,县工会人员,1927年被敌杀害于上顿渡。
   胡科生(1903——1981) 胡科生,男,汉族,又名“钱串子”。临川唱凯镇人。1903年生。著名石匠,擅长雕塑。出身贫苦。13岁丧父,跟姐夫学石匠。满师后在南昌做工,参与南昌广益昌商场、豫章公园、中山堂、万寿宫等工程建设。技术精湛,砌三层楼的高墙不用吊线,所雕禽兽花卉,造型新颖,栩栩如生。1953年被招进江西省第二建筑公司工作。先后参加江西中苏友好馆、江西宾馆、南昌艺术剧院、江西博物院、江西省委大楼等现代化大型工程的雕塑设计。雕在江西宾馆的“双龙蟠珠”,是他的艺术杰作之一。1959年参加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建设,他雕的和平鸽,以细腻的刀法,和谐的线条和展翅高飞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别具匠心,获建筑界专家赞誉。1967年退休回乡,又为抚北大桥、崇仁桥、红旗桥、万年桥建设作出贡献,留下许多珍贵石雕。1981年病逝。
   周涵真(1903—— ) 周涵真,女。1903年7月26日生于临川唱凯古港村。大专文化。农工党党员。历任教员、保育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省政协常委、省妇联秘书长等职。
   周扶中(1905——1976) 周扶中,男,汉族,唱凯镇古港村人。1905年12月生。1922年毕业于唱凯小学;1925年临川七中初中毕业。1926年10月加入共青团。1927年南昌二中高中毕业,同年8月参加红军挺进广东,被指派在白区工作,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临川北区支部书记。1929年春,中共临川县委被破坏,被国民党通缉,与党失去联系。后到南昌。1929年秋辗转进入日本广岛高等师范学习,后至东京庆重大学经济系学习。1936年春毕业获硕士学位归国。1937年10月至江西赣州钨矿局任文书;1939年8月至江西宁都师范任教,]944年秋进入国立南昌十三中任教;1946年至1948年在苏州社会教育学院任教授,兼任常熟社会教育学院附属师范教师;1948年至1949年在江西泰和中学任教;1949年8月参与筹备江西省委和上饶地委主办的革命烈属子弟学校并任教。1950年夏调至四川成都财委任科长;1955年至1958年3月在四川省商业厅任副处长;1958年4月后在四川财经学院任教授。1976年病故。
   吴英铨(1907—— ) 吴英铨,男,汉族,又名仲纯、品轩。唱凯镇石溪吴家人。1907年生。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历任南昌二中教师、北京大学教授、西南联大商业法律学院院长。抗日战争初期经张治中推荐进人国民党政界,先后任张治中秘书,杜聿明高级法律顾问。国防部新闻局立法联络处长,陆军大学少将政治教授;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会研究室主任,中央中训团讲师,国防部法律审查委员会会组长。后任台湾陆军大学教育处少将处长。
   李井泉(1909——1989) 李井泉,男,汉族,1909年9月19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临川唱凯仓下李家人。1924年在县城(抚州)省立第三师范读书,与舒同、许瑞芳、章应昌、郭忠仁等数十人组织“读书会”,经常阅读《新青年》、《响导》、《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学习马列主义,探讨革命真理。1926年10月,北伐军进攻临川时,他与“读书会”的同学们在城内秘密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唤起民众觉醒,瓦解敌军士气,并动员郊区农民借梯,送弹药,支援北伐军攻城。
   1927年春,李井泉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朱德率“八一”起义部队路过临川。他毅然投笔从戎,随起义部队南征,任第4军25师政治部宣传员。他经常冒着枪林弹雨到士兵中宣传鼓动,还爬山涉水,动员农民参军支前。转战到广东后,留在大埔、丰顺、梅县一带做地方工作,先后担任共青团丰顺县黄金铺区委书记、团东江特委秘书长等职,成绩显著。
   1930年夏,李井泉调到中央苏区,在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政委办公室担任秘书长,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至1933年,先后担任红三十五军(后改编为红军独立第三师)政委、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第一、第三补充师政委。在中央根据地工作期间,曾因坚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受到王明一伙的错误批判,身处逆境,仍忍辱负重,积极参加反“围剿”的战斗。
   长征中,李井泉历任中央直属纵队没收委员会主任、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治协助员、红二方面军第四师政委。其间两过草地,历尽艰辛,始终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抗战期间,李井泉任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副旅长、政委,绥远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晋绥联防司令部秘书长,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政委,为战胜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大青山地区是中国西北的一道门户,绥远的心脏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气候异常寒冷,地域辽阔,东西长300公里,居住着蒙、回、汉族,日伪军骚扰频繁,斗争情况复杂。他根据当地特点,提出以骑兵为主的灵活、快速、机动、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游击战争策略,冲破重重封锁线,经过大小百余次战斗,粉碎敌人15次大规模扫荡和围攻,歼灭大量的土匪、汉奸和日伪。他还经常深入蒙古包和回族居住的地方,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做好民族之间的团结工作,壮大抗日力量。有一次,游击支队在解放四子王旗的乌兰花镇时,俘敌180人,其中多是蒙古族。李井泉召集俘虏开会向他们讲清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救国政策,申明民族团结、共同对敌的大义,教诫他们同日、伪划清界线、回到人民一边,接着又把他们全部释放,连枪支也全部发还。塞外各个盟旗,深受感动。他率部在大青山地区建立各级动员委员会,发动群众破坏敌人的铁路、公路,割断敌人的电线,捣毁土围子,配合主力部队全面抗战,先后消灭日军千余人,击毙伪军600余人,俘虏500余人,建立并巩固了大青山根据地,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949年2月,李井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原第三兵团)政治委员。先后领导了晋绥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参加指挥绥包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9年冬,李井泉任入川南下支队政委,参加和领导进军西南的战斗。此后,他留在西南地区工作,和邓小平、贺龙一起,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并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1950年初,李井泉任川西区党委第一书记、军区政治委员兼行署主任。1952年秋,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兼省政府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副书记、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西南地区是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盘踞之地,蒋介石在逃离大陆时,把许多军统特务和部分残渣余孽留在这里,与当地的恶霸、土豪、土匪相勾结,到处烧杀抢掠,情况十分复杂。他积极领导四川军民进行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在工作中,他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部队、工厂、农村调查研究,依靠广大群众,击退了阶级敌人无数次反扑,巩固了新生政权。在农村,他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斗倒了地主,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他坚决执行中央关于“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农业生产的十项政策,把翻身后的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他发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平川地带改造旧河道,开挖沟渠,发展网络化灌溉系统;在山地丘陵地带,建库蓄水,建坝发电,以电提灌,变旱地为水田;还重修都江堰,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从而使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生产不断发展。毛泽东在视察都江堰工程时,紧紧握住他的手,连声称赞:“干得好,为四川人民立了一大功。”1958年5月,在中央八届五中全会上,李井泉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60年9月,他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他顾全大局,说服干部和群众,牺牲局部利益,从四川调出300亿斤粮食,支援其他困难的省份度荒解难。他大力发展四川省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教育党员和工人,以红带专,大干社会主义,以科学技术推动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建成宝成、成昆两条铁路干线和成都、重庆等一大批工业城市,初步改变了西南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1964年12月,李井泉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公开点他的名,说他是西南地区“最大黑邦”、“刘邓死党”、“二月兵变”黑干将,于是被斗、被关,受到冲击和迫害,受尽屈辱和诽谤,心身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但仍保持着高风亮节。他的两位亲人也为此蒙冤而死。
   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因年老体弱,退居二线,但仍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身拨乱巨正和社会主义建设。在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接连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他还兼任西南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和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支持改革、开放。他关心群众,情系家乡。1980年,曾到家乡唱凯乡视察,了解到家乡的一条河上无桥,群众过往不便,洪水期时有船翻人亡的事故,于是立即召集当地干部商量,倡建一座“万年桥”,并为大桥题写“发展经济,方便交通”。家乡人民赞扬他“掌权不忘民,井泉万年松。” 李井泉晚年体弱多病。他在养病期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衣着朴素,破了又补,补了又穿。有一次,管理员见他屋里的窗帘破旧,打算换块新的,他坚决不要,并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换,你们不要忘记国家的经济还不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病情恶化后,医生给他做截肢手术,虽疼痛万分,却不吭一声,医护人员都夸他是一位顽强的老人。
   1989年4月24日,李井泉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讣告称其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政治工作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的一生。” 阙大有(1906—1932) 阙大有,男,汉族,1906年出生,1930年在福建省长河参加游击队,唱凯人,1932年11月在福建连城被敌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
   黄举科(1907——1942) 黄举科,又名举仔,男,汉族,唱凯磨下黄村人,早期参加工农红军活动,于1942年秋就义于罗针桥头,葬于艾家山,娶妻姜氏,生子一, 三岁夭,立侄雪元为嗣。
   出生在一个清贫家庭,幼读私塾四年,12岁入唱凯万寿宫小学,毕业后,辍读在家,因赋性刚直,不愿随俗浮沉,常与同窗挚友游文藻、游文斌等人相往来,在游文藻思想影响下,积极投靠工农会组织。为了掩蔽活动,与艾来宝集资开设了一家杂货店,事败机泄,杂货店歇业,举科列入了清剿对象,活动受到限制,加之原来农会成员,多受迁制动摇,唱凯工农会无形瓦解,举科孤掌难鸣,随时都有逮捕可能,终于1942年2月被唱凯青帮付会生所擒,囚禁半载,以顽固处极。时年三十五岁。建国后,根据举科生平参加革命活动事迹,由临川县民政局追认为革命烈士。
   何春喜(1913—— ) 何春喜,男,汉族,生于1913年,灵山何村人,从小就学习泥工,是唱凯基建队元老,历任基建队、建筑公司设计技师,虽然读书很少,在他勤练苦学,攻习许多有关建筑的科学知识,变成了土专家。一心扑在建筑设计和业务管理上,历年受到有关领导好评。
   参与了抚州文昌桥被日寇炸毁的第五、六号桥墩大难工程的复修施工,1982年设计的钢筋混凝土装备式结构农村用房,造价质量,经鉴定,符合国家建委制度的关于农村建房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
   游辉(1919—1950) 游辉,男,汉族,唱凯村人,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任临川县第二区人民政府通讯员,1950年在上顿渡遇暗藏弹药爆炸牺牲,葬艾家山。
   涂健蕃 涂健蕃,男,汉族,唱凯圩人,1925年生,军医。1949年经香港赴台,任台湾陆军医院院长,少将。
   蔡贤波(1928—1951) 蔡贤波,别号雨生,唱凯上蔡人,1951年由区小队参加人民解放军,同年2月赴朝抗美,属二0三师六0七团一连电话排尖刀班战士,曾建功。1951年10月18日不幸于朝鲜金城卧击战中牺牲,时年二十岁,葬于朝鲜平安南迈灰古界区。人民政府向其亲属颁发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烈字》第224号。
   付富根(1932--1951) 付富根,男,汉族,唱凯万年当头付村人,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同年11月在朝鲜战地作战牺牲。年仅19岁。
   袁发祥(1935—1957) 袁发祥,男,汉族,1935年出生,1956年参加革命,1957年7月在甘肃敦煌因公牺牲,年仅22岁。
   邓娥保(1936—1957) 邓娥保,男,汉族,共青团员,喊名娥王仔,万年邓村人,1956年3月入伍,系南昌步兵学校学员,1957年3月14日在南昌望城岗任战士,因换岗哨兵另一人走火不幸牺牲。
   许牛仔(1936—1955) 许牛仔,男,汉族,花洲许村人,任生产队干部,1955年在防洪抢险中塞堵闸门不幸牺牲,由唱凯公社报请临川县人民政府追认为光荣烈士,享有烈士优抚。
   许林生(1948—1979) 许林生,男,汉族,唱凯村许村人,1971年参加人民解放军,任福建军区后勤部队通讯连战士。1978年11月17日执行任务牺牲,葬艾家山。解放军总政治部1979年11月20日向其亲属签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刘文祥(1952—1975) 刘文祥,男,汉族,东湖泉湖刘村人,团员。1972年参加人民解放军,任8933部队铁道部队战士,1975年在河北省隆化县庙官水库挖地道,不幸牺牲,葬隆化县烈士公墓,时年二十三岁。
   熊水泉(1952—1971) 熊水泉,男,汉族,北保熊村人,团员196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37387部队任战士,在工作中因患急性心肌炎病故,葬甘肃省临洮县城关人民公社城东南公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其亲属签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褒字第001号》,其亲属享受病故军人家属优待。
   何金元(1928——2001) 何金元,男,汉族,1928年10月18日生于唱凯镇灵山村。8至10岁在唱凯小学就读。11至20岁在唱凯打长工。21岁任村治安员。1950年3月至1951年1月任临川县唱凯区区委组织委员。195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2月任唱凯区委副书记,1956年1月任书记。1961年1月任腾桥区副书记。1962年1]月任腾桥区副书记兼青泥公社书记。1966年3月任青泥公社革委会副主任。1968年11月任湖南公社副书记,1969年2月任湖南公社书记。1973年1月任临川县革委会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组长。1977年1月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979年2月仟县检察院院长。1979年6月任县委常委、纪委书记。1980年7月任县政协主席。1984年4月任县政府顾问。1988年12月退休。2001年3月病故,享年73岁。
   支祥太(1926——2006) 支祥太,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10月生于唱凯镇北堡村。1950年8月参加工作,1951年5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54年任临川县二区区委组织委员;1955年任临川县二区区委副书记;1956年3月在江西省委党校学习,7月任温圳区区长;1958年任文港公社党委第二书记;1959年任云山公社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任唱凯区副书记,1961年任北堡公社党委书记;1965年任华溪公社党委书记;1967年任展坪公社党委书记;1977年至1985任抚州地区林业局副局长兼周渡贮木场党委书记、场长。1986年退休。2006年病故,享年80岁。
   蔡金波(1943—2007) 蔡金波,男,汉族,1943年10月出生,唱凯镇蔡家村人,中共党员,现任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系省中医儿科学会常务委员,江西中医学院兼职副教授,《中国临床研究杂志》特邀编委,《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
   解放后入唱凯乡蔡家村小就读,两年后即入城求学,先后毕业于临师附小,抚州市一中。1962年考入江西中医学院学习中医专业(本科),1967年7月毕业。先后在南城县株良、里塔、新丰公社医院及县医院中医科工作。1976年调抚州无线电一厂医务所,1979年11月抚州市中医院成立时即调该院,一直工作至今。历任中医师,主治中医师,1992年晋升为副主任中医师,1998年晋升为主任中医师。
   学医从医40余年,主张中西医结合及药疗食养结合,提倡发展中医应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长期从事中医大内科临床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颇受患者赞誉。在中医营养(食疗)学的研究、发掘整理中取得较大成绩。1984年《山东中医杂志》第2期发表了《禽蛋疗法浅识》,并于1987年10月在广州出版了《禽蛋疗法》一书。该书被推荐参加全国第二届书展(北京)获好评,1989年11月由台湾的渡假出版社重新排印繁体字本在台发行,获省优秀论著三等奖,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后,1991年11月出版了《幼科糜粥谱》,系国内第一本关于粥养粥治小儿疾病之专门著作。1993年1月出版的《全鸡食疗方500例》一书集鸡疗秘验方之大成,1994年8月出版的《中国实用药蛋疗法》一书,再次将药蛋这一传统疗法弘扬推广。1999年1月出版的《药粥育儿238方》颇受读者好评。《健康报》1999年3月29日第2版亦对此书作过介绍。在省以上学术专业杂志上发表了《糜粥疗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试论汉语汉字与中医之关系)、《老年病之辨治纲要》、《小儿滞颐治体会》、《试论糜粥治肝安胃法》、《夜热之证治》、《复音茶治疗学龄儿童失音41例》等论文38篇,其中《糜粥疗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获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此外尚发表医药科普文章90多篇。8项科技成果获地市科技进步奖。1983年被授予抚州地区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被评为抚州地区科协系统优秀会员,1989年被省科普作协医学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科普作者。2007年病故,享年64岁。
   何连生(1923—2008) 何连生,男,汉族,1923年8月14日出生,中共党员,唱凯镇灵山村委会人,初中文化,2008年2月1日病故,享年86岁。
   1950年5月参加工作,任唱凯区工委宣传委员,1957年7月任唱凯区供销社主任,1953年2月任唱凯区委副书记,1955年8月任临川县人民银行行长,1960年6月任临川县商业局局长,1965年7月任临川县供销社主任,1969年4月任临川县基建局长、党委书记,1975年8月任临川县粮食局局长。(县委委员)1988年9月退休(享受副县级待遇)。
   邓泉贵(1936—2008) 邓泉贵,男,汉族,1936年出生,临川唱凯镇官洲村委会人,中共党员,中学文化,原任临川县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1996年退休,2008年11月12日因病去世,享年72岁。
   1960年在云山公社参加工作。1975年7月至1977年10月任云山公社党委副书记;1977年10月至1981年1月任罗湖公社党委副书记;1981年至1987年11月先后任罗湖公社、罗湖乡管委会主任党委书记;1987年11月至1993年2月任临川县二轻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1993年2月至1995年11月任中共临川县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唱凯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