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语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366
颗粒名称: 第三篇 语法
分类号: H04
页数: 9
页码: 397-405
摘要: 唱凯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比较,主要相异之处在方言词法方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复杂,句法方面要异之处亦不少,具有相当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 语法 方言

内容

唱凯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比较,主要相异之处在方言词法方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复杂,句法方面要异之处亦不少,具有相当的地方特色。
   第一章 词法 第一节 构词方式 在唱凯方言中,构词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构词手段,它利用词素或整个词的重叠来区别同一个词的语法意义。
   1、动词重叠:这种形式往往用来表示动词在程度、范围上语法意义的对立。①双音节动词重叠AB——ABAB式:商量——商量商量、划算——划算划算、检查——检查检查。前者AB表示对一般行为的对待与注重,后者ABAB则是对原词义较低一个层次的对待与注重,有一定的随意性。②单音节动词的重叠A——AA式:吃——吃吃、玩——玩玩。这种形式往往可以表示泛指这一类的行为动作。
   2、形容词重叠:这种重叠在唱凯方言中,多用来表示“级”的语法意义的对立。①双音节形容词的词素重叠AB——AABB式:高兴——高高兴兴、古怪——古古怪怪、仔细——仔仔细细。前者是原级,后者是比较级。双音节形容词重叠AB-ABAB式:老深——老深老深、老高——老高老高、老远——老远老远。前者是比较级,后者则是比它更高的一级。最高级通常用“不晓得几+形容词”或用“哇[ua212]不来个+形容词”表示。如:“不晓得几高”、“哇不来个远”等等。双音节形容词重叠AB-AAB式:□蓝[tçiεu25lan25]——□□蓝、朋=香——朋=朋=香、鼻——鼻=鼻=[p‘it5]臭。它们后者比前者意义程度要更高一级。同样使用这种形式,还可以用AAB式来表达比AB式意义更低一级的含义。如□黄[kue25uo□25]——□□黄(后者比前黄色浅些)、鸠=酸——鸠=鸠=酸(后者比前者酸浅些)、娃=烧——娃=娃=烧(后者比前者热度要低些)。②有的形容词重叠的结构方式往往是固定搭配的。如有的形容词是用“ABB矣(哩)”式来表示形容词的比较级的意义,原级形式则不规则。在ABB中,A是一个变量,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BB也是一个变量,用叠音词轰来摹声状形,矣(哩)则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助词“的”或者“地”,矣念[i],哩念[li]或[ti],均念轻声。如:油露=露=矣(指菜油分很我)、汗淋淋矣(哩)、哭憋=憋=矣(哩)(不停地小声哭泣)。③单音节形容词重叠A——AA矣(哩)形式。矣、哩仍相当普通话中的助词“的”、“地”。如:牢——牢牢矣(哩)、松——松松矣(哩)、轻——轻轻矣(哩)、大——大大矣(哩)。前者为原级,后者是比较级,程度上高一个层次。
   3、量词的重叠。唱凯方言中,量词“几”、“点”二者意义完全相同,在唱凯方言中并存使用而尤以“几”为多,“点”是文一点的说法,它们均表示数量很少。这两个量词各自都可以重叠为AA式,表示比原级A更少(即比较低一级)的意义。通常AA之后,都必须加上一个“矣”字,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子”或“儿”。AA之前,数词“一”可加可不加,全式为“(一)AA矣”即“(一)几几矣”或“(一)点点矣”。如:一几(点)矣苦——一几几(点点)矣苦(后者比前者苦味浅些)、一几(点)矣东西——一几几(点点)矣东西(后者比前者更少)、几(点)矣钱——几几(点点)矣钱、几(点)矣水——几几(点点)矣水。
   4、连绵词重叠。连绵词AB式,每个词素可以重叠,成为AABB式。重叠后表示比原级程度的更高一级。
   第二节 构词手段 在构词方式方言中,重叠法与附加法是重要的构词手段,许多唱凯方言词语表现出了它们独特的风格。内部曲折法在唱凯方言中亦存在,连绵词形式方言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一)重叠构词方式 1、动词重叠。双音节动词重叠AABB式。如疯疯癫癫、蹦蹦跳跳、做做歇歇。ABAB式,如:打听打听、研究研究、锻炼锻炼。这种重叠后组成的词,往往表示尝式性及时间的短暂性。单音节动词重叠后,往往要在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尝试性的词“看”,即“AA+看”式,如:试——试试看、尝——尝尝看、骑——骑骑看、想——想想看,它们常常是表示尝试性及时间的短暂性。
   2、形容词重叠。每个词素自叠而构成四音节AABB式,如:好好丑丑、明明朦朦(看不分明)。有的是单个词自叠后,往往要在后面加上一个助词“个”[ko],念轻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它们色成“个”式(用在名词前作定语),如:浓浓个(茶),厚厚个(书),粗粗个(棍子),好好个(人)。
   (二)附加构词方式 在词根上附加一定的词根或词辍构成新词,这种方式在唱凯方言中也存在。但是,用来构词的前加成份以及后缀成份,在唱凯方言中则有很大的地方特色,丰富多彩,胜于普通话,中加成份一般说与普通话大体相同。
   1、前加成份。典型的前加成份在方言中不多,主要表现为带形容性的或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修饰词对某种或某些事物特征的特定修饰,这种修饰词不大能够类推使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排它性。在口语中,用于摹声状形描绘事物和表达某种感情色彩等方面的更多。比如:蜡肥(指肉很肥)、腈(瘦肉没一点肥的)、娃红(较纯红颜色)、雪白(指颜色又纯又白,有的地方是蜡白、卜白,意义一样)、精=甜(味很甜)、溜光(很光滑),飘轻(很轻)…… 一些较普通的前加成份,与普通话结构形式类似,如下: 死——死慢 死笨 死等 死不要脸 斩——斩齐 斩新 焦——焦干 焦黄 真——真好 真甜 真坏(“真”相当普通话中的“怪—”) 顶——“顶”后加上形容词表示最高级。如顶高、顶长、顶坏、顶小。
   老——有两种读音,表示不同的含义。当念[lau32]jf,表示程度,有副词“很”义,如老深、老大、老高、老长,当念作[[lau45]时,用在下述方面:表尊重:老张、张伯、老兄、老公公。表友好:老邻居、老朋友、老同事。表亲近:老首长、老部下、老同学。表讥讽:老油条(指面貌依旧,不思改进)、老棺材(骂老人岁数大)、老古董(讽刺人思想陈旧)。
   有一些修饰性成份表现为一种固定的结构即专用语词或短语,专用于某个语法方面。如“家=家=有甘=郎=[ka32ia212iu45kon32lo□]”,这种专门结构,与形容词组合,表示最高顷且含有仅独的意思。如:家=家=有甘=朗=大(现在只有这么大了,无法再大)、家=夜=有甘=朗=好、家=家=有甘=朗=红,等等。也可以用“顶……夜=是[ia212çi32]来表示最高级,这也是一种固定结构,如同普通话的“最……不过”这种结构,如:顶香夜=是茉莉花,顶毒夜=是蜈蚣虫等等。
   2、中加成份。唱凯方言中,用“里”放在中间构成的词,往往带有贬义,如:土里土气、洋里洋盘、糊里糊涂、蠢里蠢气。用“头”放在中间的也往往带有贬义。如:土头土脑、凶头凶脑等等。
   3、后加成份。
   —子:作为词的后辍,往往是名词的标志。如:盘子、盒子、车子、房子。有时候与形容词和某些名词及其它一些词组合,组成的名词往往带有贬义。如:呆子、聋子、癫子(疯子)、雀子(女流氓新出词)、告化子(乞丐)、二流子等等。
   —头:头作后加成份,也是名词的标志。与名词组合的:锄头、码头、钟头。与动词组合的:想头、吃头、做头、管头、看头等等。与形容词组合的:甜头、油头(指人讲话习用某个套话)、重头等等。“头”又可以与方位名词搭配构成名词,如:上头、下头、东头、前头等等。量词后面加“头”构成名词的如:个头(指身材)、尺头。
   —儿:唱凯方言无此韵尾,只在表示数量少的“点点矣”、“几矣”中,“矣”与“儿”的用法、功能相类似。
   —们:唱凯方言无此助词,主要是用“该多”[koi32to](这些)、那多[e212to32](那些)或“几个”、“伙”来表示复数的意义。另外,还必须在“该多”、“那多”之后指明称谓。第一人称复数用“该多”或“该几个”、“该秋”,第二、第三人称复数用“那多”、或“那几个”、“那伙”。如:“我该多人(我们)”、“我几个人”、“我该伙人”、“你那多人(你们)”、“你那几个人”、“你那伙人”。普通话中凡用“这些”、“那些”指代数量的地方,在唱凯方言中也都相应换成“该多”、“那多”。如普通话说“我这些东西”、“你那些东西”,唱凯方言则说“我该多东西”、“你那多东西”。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那”,唱凯方言中与之相应的是“该”、“那”,如:“我该五本书真好(我这五本书确实好)”、“那九个人在屋里(他们那九个人在屋子里)”。唱凯方言中,用“们”字,已是受普通话同化了。
   —级了:通常不用,只用“一狠哩”或“得狠”,用在形容词或动词之后表示程度深。如:“热狠哩”、“热得很”、“好狠哩”、“好得很”、“有钱狠哩”、“有钱得狠”。有时也会说“痛得好狠”、“热得好狠”,又用“好狠”替换着用。
   —要死、—要命:二者常作为为后加成份表示程度深。如“冷得要死”、“冷得要命”、“气得要死”、“气得要命”、“难得要死”、“难得要命”、“哭得要死”。
   —不得了:唱凯方言中常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程度深。如:“饿得不得了”、“吓得不得了”、“穷得不得了”。
   —死:唱凯方言中常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程度深。形式上还要在“一死”之后再加上一个语气词“矣”或语气词“了”[tiεu32],亦可念轻声,常表示一种较肯定的语气。这种形式词通常是作为短语直接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如:“〓气死矣(了),我该多人又快活死矣(了)(他气死了,我们却高兴死了)”;“该个伢崽该只笑死矣(了),昨日硬着〓爷骂死矣(了)(这个小孩现在倒笑死了,昨日却被他爹狠狠骂了一通)”。“你硬舒服死矣(了)(你真过得舒服)”。
   —霍=[fo?3]—霍掉[tiεu212(tie)]矣:唱凯方言中,它们常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程度深。如:憋[pit5]霍矣、憋霍掉矣、急霍矣、急霍掉矣、气霍矣、气霍掉矣等等。“矣”字在此相当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了”,在唱凯方言中还含有对词语所表述意义认定的含义。
   —佬:用在名词之后,多表贬义。如:乡巴佬、日本佬、南昌佬、河佬(河中漂的尸体)。用在量词之后,有“大”的含义。如:十块佬(十块钱一张的纸币)、五块佬、块洋佬(一元一张的纸币)。
   —凑: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数量的增加。如:吃几把矣凑(再吃一点儿)、买几凑(再买一点儿)、把几凑(①不够数量,再加一点儿;②足数了,再加点作为添头)、喝几几凑(再喝一点点儿)。
   (三)内部曲折法 利用语音声高的变化来构成新词,在唱凯方言中亦存在。如:好[hau45]—[hau45](爱好)、少[sεu45]—[sεu45](少年)、数[su45](计算)—数[su51](数字)。
   (四)连绵词的构词方式 唱凯方言里的单纯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连绵词,有两个音节的,也有四个音节的。
   两个音节的连绵词,双声的:枇杷、尴尬、参差。叠韵的:殷勤、汹涌、蛤蟆。非双声叠韵的:袍=芍=(蜘蛛)、芙蓉、疙瘩、玻璃。
   四个音节的连绵词,双声的食=食=□□[çi?5 çi?5 çia5](指说话不负责,信不得)、□□搭搭[tit3tit3tat3tat3](指穿戴或室内布置不整齐,狼藉)、□□欠欠[tç‘in51 tç‘in51tç‘iεm51tç‘iεm51](多指小孩好动不规矩,或指屡次推托人之所求,又指男女之间不正当关系)。叠韵的:邋邋遢遢[iap3iap3t‘ap3t‘ap3](不干净)、农=农=□□[lu□25lu□25tu□25tlu□25]、□□尺=尺=[ma?3ma?3t‘a?3t‘a?3](说话做事不按常理去做)。非双声叠韵的:□□□□[me25me25çie25çie25](骗人,赖帐)、食=食=舌=舌=[çit5çit5set5set5](指人无正经相,爱用行为言语撩拔人)、□□嚓=嚓=[tu25tu25ts‘at3ts3at3](指罗哩罗嗦)。
   第三节 词语使用特点 唱凯方言中的助词和数量词,在语法功能、词汇含义及使用方式上,与普通话相比,有同有异。
   (一)唱凯方言中的几个常用助词 个:相当普通话定语后面带的“的”,念轻声[ko]。语法例子如:船上装个墨乌个是柏油(船上装的黑乎乎的是柏油)。田里鸠=青个是禾(田里青色的是禾苗)。该是熟个,吃得(这是熟的,可以吃)。用于疑问句末尾则念去声[to51]。如:伢崽,你文=日躲学,你到底想紧=任个(你成天逃学,你到底想怎么样?) 矣[i]、哩、个:这三个助词有时相当普通话状语后带的“地”。矣、哩多用于单音节自叠词的修饰语之后,而个则多用于普通修饰语词之后。如:乖乖矣(哩)回去,重重矣(哩)打,轻轻矣(哩)走,拼命个玩,斩=劲个做,等等。“矣”、“哩”又可用如普通话中的陈述语气词“了”,见前文例。矣、哩又广泛用如时态助词与普通话中的“了”相同,见下。
   —进=:相当普通话动词后面带的“的”字,念去声。如:普通话说“你怎么搞的?”,方言中则为:你难=任=搞进=? 过:唱凯方言与普通话相同,作时态助词表示经历态。如:〓到过北京,我有[mau212](没)去过。
   了:唱凯方言与普通话一样,可作时态助词,表完成态。如:“我照了相”。但唱凯方言中直接用“了”[tiεu45]较少,多用矣、哩,或在动词之后用“正[ta□51]矣(哩)”来表示完成态。如:吃正矣(哩)饭。那么人走矣(哩)啵[po轻声]?(那些人走了吗?) 着:时态助词,指明动作正在进行、持续态。唱凯方言中直接用“着”[tau32]的地方较少一些。如:徛着哇(站着说),坐着吃。唱凯方言中多用“正”[ta□51]。如:桌上放正一碗水(桌上放着一碗水)。很多情况下干脆避而不用。如:“哇哇就笑起来矣(说着说着就笑起来了)”。“着”有时又用“到”[tau51]来代替。如:“猜到矣(猜着了)”。“着”又念成[t‘o?5],如:困着矣(睡着了)。
   (二)唱凯方言中常用数量词 数量词中,常用“一下”来表示时间的短暂以及数量少的含义。如:坐一下、徛一下、钉一下。有的不含有尝试义。如:读一下、开一下。
   几把矣,表示数量很少或程度上的“稍微……一点儿”的含义。在唱凯方言中用作动词、形容词的后加成份。如:“有几把矣”、“吃几把矣(吃一点儿)”、“牢几把矣)稍牢固一点儿)”、“高几把矣(稍微高一点儿)”、“热几把矣(稍微热点儿)”。若要表示比较级,则在词前加一个“还”字。如:还松几把矣、还深几把矣、还买几把矣。
   唱凯方言中又用“把”表约数。如:里把路、斤把重、百把人。
   数词用法与称法与普通话基本相同。整数是一十的,前面可以省去数词“一”,如通常只说“十五岁”,不大说“一十五岁”,若说一十五岁,则有强调的意味。十位和个位之间,按自然数数,中间“十”可略说,如二十五、二十六可说“二五”、“二六”,单说则要加十,如五十六斤重。又单说一百二十,后面十不可少;按自然整数数,则可略去十,如一百二、一百三,而在一百、一千、一万之前均要加“一”。一十万之前则不加“一”,如:十万零五百二十三个。一百万、一千万、一亿之前则要加“一”。若尾数是整百的,百字口语中也常略去,如“一千八百”常说成“一千八”。
   唱凯方言中又常用“半”来表示数量极少。如:你敢哇半个不字,你敢动半下。
   量词及用法,在唱凯方言中有很大特色。物量词和动量词用来计算事物的量,在数量词与名词和动词等词的搭配上,与普通话都有较大差别。
   头:普通话中的“头”,常用来计算猪牛羊的量。唱凯方言中则可说一头树(一棵树)、一头白菜(一棵白菜)、一头亲(一门亲事)。唱凯方言中头相当普通话中“门、棵”这些量词。
   只:唱凯方言中,牲畜、野兽、禽兽、水族、昆虫统称“只”:一只牛(羊、狗、老虎、熊、鸡、燕子、虫、麻雀、黄鳝、鱼、脚鱼(鳖)等等),相当普通话头、只、条等量词的职能。唱凯方言中,还有“只”用于计算其它事物的量。如:一只电影(一部电影)、一只戏(一场戏)、一只屋(一幢房子)、一只商店(一家商店)、一只汽车(一辆汽车)。“只”相当括号中普通话量词。普通话中凡用只的地方唱凯方言中亦用,如一只碗。欲语中用“只”来称代人,如该只人(这个人),此时已含贬义了。
   个:除了具有普通话中“个”量词的职能,还有其它职能。如:一个针(一根针)、一个豆子(一颗豆子)、一个客人(一位客人)、一个米(一粒米)、一个石头(一块石头)等等。
   把:除具有普通话中把量词的职能,还兼有普通话中其它量词的职能。如:一把枪(一枝枪)、一把称(一杆称)。
   乘:唱凯方言中有:一乘轿子(一顶轿子)、一乘水车(一架水车)、一乘耙(一架耙)等等。
   餐:两餐饭(两顿饭)、一餐打(一顿打)、一餐气(一场气)等等。
   错:唱凯方言量词。如:一错电线线、一错树(一段木头)、一错黄瓜(一截黄瓜)等等。
   帮:唱凯方言中有:打一帮(打一顿)、落一帮雨(下一场雨)等等。
   到:唱凯方言中有:请一到(请一次)、骂一到(骂一次)。
   转:走一转(走一趟,走一回,走一遭)去一转(去一次)。
   第二章 句法 唱凯方言句法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第一节 比较句 这种形式句子,也用“比”字。如:该只屋有那只屋做得好(这幢房子没有那幢做得好)。唱凯方言中又习用“似”字代替比字用法,但词序上又有变化。如:该本书好似那本书(这本书比那本书好)。普通话的“比某”这种介宾结构放在谓语之前充当状语修饰,唱凯方言中“似某”介宾结构则放在谓语之后,成了“甲+形容词+似乙”形式。“似”与“比”含义完全一样。又有的比较句用“甲+形容词+乙+补语”形式。如:“我高你一个头”、“我多你两门课”。当然,“我比你高一个头”这种形式也是唱凯方言习用的一种。
   第二节 被动句 普通话中表示被动的“被”字在唱凯方言中不用,代之而用的是“着”字或“等”字,二字在唱凯方言中并存并行并且可以混用,无区别,与普通话中的“被”字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如:“老王着(等)老张叫去矣(老王被老张叫去了)”,“那只山着(等)火烧矣”。唱凯方言中,被动句一般都要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即介词“着”、“等”一定要带宾语。再者,被动句一般都要出现主语。如:“房子着(等)日本佬烧掉矣”。“房子”一词一定要出现。
   也就是说普通话被动句子的“被”字不一定要引出主动者来,而唱凯方言在“着”字后面却必须引出主动者。再如“茶杯着弟弟打破了。”(茶杯被打破了),“涂可平着科大少年班录取了”(涂可平被录取了),“流氓阿毛着公安局抓起来了。”(流氓阿毛被抓起来了)。
   第三节 “来”“去”句 一是“来”与“去”单用,唱凯方言与普通话大体相似。“去”字又表趋向性。如:“不听我哇就打死你去(不听我的话就打死你——吓唬小孩语)”,“不要就钉=掉去(不要就扔掉)”。“来”字用法如:“亻来矣抚州(他到抚州来了)”。有的与普通话“主语”加“上”加“宾语”加“去”(“来”)的句式相同,只是中间的“上”字换成了“到”字。如“我到七里岗去”,他冒到乡里来。来有的则换成“主语”去二字连用,它们是一对用在一起的连动词,而这对词的重点又落在去字上。来字起到对事物“加”去(或来)“加”、“宾馆”句式,比普通话筒洁。如:“我去乡下”(我上乡下去),“他冒来街上”。(他没有到街上来)。
   二、“来”“去”二字连用,它们是一对用在一起的连动词,而这对词的重点又落在“去”字上。“来”字起到对事物辅助说明的作用。如:“老王,到哩钟,来去吃饭(含义是:老王,吃饭时间到了,你来吧我们一道去吃饭)”,“天墨暗个,象要落雨,老头子,快来去摆=晒个谷挑转来(天黑沉沉的象要下雨,老头子,快点来,去把晒的谷子挑回家吧)”。“来”“去”表示先来这里然后再去(做什么)的意思,但在口语中,“来”字含义很淡,且含有一种较客气商量的口吻。有时,当主语为“我们”时,“来”字基本上虚化为一个无实词义的音节了,纯表示一种客气商量的口吻,如:我多=来去街买菜啵?(我们上街买菜去,好吗?)。这些用法是唱凯方言中所特有的一种表意方式。
   三是单独用“去”,置于句尾,作可有可无的词缀。如“毛仔,你再顽,打死你去。”“大家快看电影去。”“你一个人上山,招应(当心)考虑吃掉你去。” 第四节 述谓句 这种句式在唱凯方言中习用,以谓语叙述为重,放在句首显明醒目而不用主语开头,往往还带上宾语。这个宾语反转来也常可以充当主语。如“熟矣饭,快去吃”,“到矣钟,来去上班”,“开矣茶,快来打”,“光矣天,赶紧走(雨停由暗转亮了,一时不会下,赶快走)”。这种句式广泛普通,谓动词之后都要加上一个时态助词“矣”,相当于普通话的“了”。无主语或主语不明,或不必说出,口语的简洁叙说等多用此句型。也有些特殊形式。如:“天矣光,快起来(天亮了,快起来)。”“天矣晴,赶快走(天晴了,赶快走)。”这两个句子在唱凯方言中有特定含义,意为:“天正在逐渐地变得亮(晴)起来了。”“天”在此是活用作动词。“光”,唱凯方言中没有亮字,凡用亮子的地方均用“光”字代替。光、晴在句子都如同一个名词的功用。“天”之后所带的“矣”字,帮助表达这种渐次变化的时态。与上述“开矣茶”等句子大结构上相同,语义语法上则有别。
   第五节 主谓倒置句 “光天矣,快起来。”前句其含义为:天已经亮了。它实际上是“天光矣”的倒置,也是一种唱凯方言中习惯说法。这类句式较少用。主+谓这种普通话基本句型在唱凯方言中占主导地位,几无什么例外,亦是一大特色。
   外置句就是“把”字句。普通话常用“把”字作为宾语前置的媒介。唱凯方言里没有“把”这个介词,一般用接近“把”音的“摆”将宾馆提到谓语的前面。如“我摆作业做完了”(我把作业做完了),“他摆碗打烂了”。(他把碗打烂了)。
   此外,唱凯方言里还有个带介词作用的“等”,能直接把宾语提到主语的前面。如“作业等我做完了”(作业被我做完了),“碗等他打烂了”。(碗被他打烂了)。
   第六节 省略句 唱凯方言中,形式较多,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八种: 1、数词省略。句子中,数量词连用,数词是“一”的往往省略,仅和量词表示特定“一”的含义。如:“借老五块佬”、“打斤酒”、“写付对子”、“拿把秆”。若要表示“十——十九”之间的数字,表示十一的“一”往往省略,如:“十担谷”、“十三本书”、“十九块钱”。说十以上的数,如果要在十前加上个“一”,则带有强调数字的意思,如:“参加工作到今年有哩一十五个年头来哩。”十万之前的“一”句中也常略去:参加扫盲个人数全区有十万另三千二百多人。在表数量的“一下”这个词中,“一”亦常省去。如:“见人打下过(每人打一下,轮着来)”、“见人猥=(玩)下过”、“眨下眼睛就有见哩人。” 2、量词省略。表示时间的日、号、岁往往省略,如:“今朝二十五,打个转身就到月底(今天25号,转眼就到月底了)”、“该个人会来到四十(这个人快要到四十岁)”。
   3、词素的省略。“一下子”(一会儿)这个表时间的词,“一”或“子”可省说其中一个,也可都略而不说。如:“莫急,还有一下就会吃正=”、“=听一下就走”、“玩下子就来”、“有下正相”。有的则用“下下矣”表示一会儿的含义:“你该个伢崽,还有做不下矣就讲累着矣(你这个小孩,还没有做一会儿就嚷累坏了)”。连词中词素的省略如“同……一样”、“一”在语句中也往往省略。
   4、连词的省略。因果连词的省略,如:“差几几有跌下去(因为差那么一点儿所以才没有掉下去)”,“差几几有惹着火(因为差一点儿,所以才没有引起火灾)。”假设连词的省略,如:“慢几几有走掉(假如慢一点儿就没有走掉——事实上已经走掉了)”,“快几几就走掉矣(假如快一点儿就走掉了”——事实上未走掉)。连词和分句谓动词的同时省略:“差几几跌倒矣(因为差一点儿,所以才没有跌倒)”,“差几几吵起来矣(因为差一点儿,所以才没有吵起来)”。
   5、表被动词语的省略。“差几几浸死矣(差点儿被淹死了)。”唱凯方言中也可以说成:“差几几等=水浸死矣”。有时候,表被动的“着等”=字连同介词宾语一并省掉,由谓语表明一种意念上的被动,这往往是主动者不明或不必说出。
   6、介词的省略。介宾结构中,唱凯方言里不但在句中的省略了介词,而且将介词的宾语直接置于谓语之后,如上文两例“我高你一个头”及“我多你两门功课”,本应说“我比你高”、“我比你多”云云。又例:“我快你5分钟”。
   7、宾语省略。它往往是一种语意自明的省略。如:“到矣站,快下(车),“老王,到矣钟,快来去吃(饭)”,“伢崽,莫在门口屙(屎)”。
   8、谓动词的省略。“巴不得”这个词在句中往往略说成“巴不”。如:“巴不天晴,好洗衣裳”。有的是承前或蒙后的省略。如:“你打算去还是不去?(你打算去还是打算不去?)”,“你肯不肯哇?(你肯说还是不肯说?)”。也有的省略是动词中的一个词素,如:“你打不打算去?”,“你晓不晓得?”等等。
   第七节 疑问句 唱凯方言是非式疑问句,有以下四种表达方式,其中一、二、三种与普通话相同,第四种则是本地特殊的句式。
   一、用语调表示疑问。如:你就是万安飞?你到过武汉? 二、在陈述后句加语气助词表示疑问。如:你评到“三好”学生啵(吗)?衣裳洗干净依(了)啵(吗)? 三、在谓语部分用“肯定加否定”的重迭表示疑问。如:这样利国利民的事,你想不想干?波波,去不去上顿渡?这样衣裳漂不漂亮? 四、在谓语前加修饰词“咖”[kai],表示疑问。如:吃依(了)饭,咖去何里(哪里)?你咖才去归(回家)? 第八节 句子成份在词序的变化 唱凯方言中,某些句子成份在词序上也有一定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 1、状语位置 普通话中状语位置于谓语之前,唱凯方言中则可置于谓语之后。如: 表程度的状语:该个地方臭死矣(这个地方很臭)。
   表频率:你拿几凑(你再拿一点儿)。
   表时间、次序:你哇起(你先说)你走起(你先走)。
   表数量状语:你拿多几,我拿少几(你多拿一点儿,我少拿一点儿)。
   表对象的状语:你去拿支笔到我(你去给我拿支笔)。送本书到你(送给你一本书)。两只牛斗相(两只牛相斗——年青人用)。
   2、补语位置 表能否的补语,普通话中常置谓语之后宾语之前,唱凯方言中则常置于宾语之后。如:我吃该碗饭不掉(我吃不掉这碗饭)。
   3、双宾语位置 普通话中双宾语结构,指人的宾语往往在前,指物宾语在后,唱凯方言中恰好相反。如:“摆=本书我(给我一本书)”,“借支笔我(借给我一支笔)”,“有时也说:摆=本书得我”,“借支笔得我”。“得”轻声,相当于介词“到”,专用于引进事物的对象——人。句子形式上指人宾语好象在后,但实际上是介宾词组作补语,与上面两例有别,注意区分。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唱凯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