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词语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36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词语特点
分类号: H031
页数: 6
页码: 392-397
摘要: 第一节 词形比较 词义相同,词形有别,这是唱凯方言同普通话在词汇上的主要差异。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词义相同,构词词素颠倒。如“灰尘”(普通话)称为“尘灰”(唱凯方言);“要紧”(普通话)称为“紧要”(唱凯方言);“热闹”(普通话)称为“闹热”(唱凯方言);“公鸡”(普通话)称为“鸡公”(唱凯方言);“浆糊”(普通话)称为“糊浆”(唱凯方言)。
关键词: 词汇 词语特点

内容

第一节 词形比较 词义相同,词形有别,这是唱凯方言同普通话在词汇上的主要差异。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词义相同,构词词素颠倒。如“灰尘”(普通话)称为“尘灰”(唱凯方言);“要紧”(普通话)称为“紧要”(唱凯方言);“热闹”(普通话)称为“闹热”(唱凯方言);“公鸡”(普通话)称为“鸡公”(唱凯方言);“浆糊”(普通话)称为“糊浆”(唱凯方言)。
   二、词义相同,词素部分相同,部分不同。如“衣服”(普通话)称为“衣裳”(唱凯方言);“窗门”(普通话)称为“搛门”(唱凯方言);“台阶”(普通话)称为“斩阶”(唱凯方言);“扫帚”(普通话)称为“叉帚”(唱凯方言);“手帕”(普通话)称为“手捏子”(唱凯方言);“阉鸡”(普通话)称为“线鸡”(唱凯方言)。
   三、词义相同,附加成份不同。如“皮肤”(普通话)称为“皮”(唱凯方言);“坟墓”(普通话)称为“坟”(唱凯方言);“裙子”(普通话)称为“裙”(唱凯方言);“梨”(普通话)称为“梨子”(唱凯方言);“女”(普通话)称为“㚢哩”(唱凯方言);“男人”(普通话)称为“男子人”(唱凯方言)。
   四、词义相同,词形完全不同。如“臭虫”(普通话)称为“乌蜱”(唱凯方言);“蚯蚓”(普通话)称为“河昵”(唱凯方言);“漂亮”(普通话)称为“排场”(唱凯方言);“干净”(普通话)称为“零真”(唱凯方言);“肮脏”(普通话)称为“邋遢”(唱凯方言)。
   第二节 词义变异 词形相同,词义有异,这是由于唱凯方言在发展过程中,某些词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词义变化,出现了同普通话同类词语的同词异义现象。常见的词义变化有四: 一、词义扩大 即一些词语在普通话里涵义较窄,而在唱凯方言中却可用来兼表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词义相应扩大。例: 吃——普通话专指用牙齿咀嚼东西。如“吃饭”、“吃菜”;唱凯方言泛指用咀巴消化一切东西。如:“吃饭”、“吃菜”、“吃烟”、“吃酒”、“吃茶”等。
   烧——普通话只作动词用,如:“烧火”,唱凯方言既用作动词,如在“烧煤”、“烧炭”;还用作形容词,如“头上发烧”(热)、“水烧(热)了”。
   博士——普通话专指学位。唱凯方言对木匠亦称博士,词义比普通话大得多。
   二、词义缩小 即同一词语,在唱凯方言里涵义较窄,在普通话里涵义较广。例: 面——唱凯方言指面条,普通话则兼指用面粉、杂粮制成的各种面食品。
   水——唱凯方言指冷水,把烧开水称为“烧茶”;普通话则兼指冷水和开水。
   饭——唱凯方言专指干饭(如吃饭、吃粥,吃点心,分得清楚),普通话则兼指饭、粥等当餐食品。
   三、词义转移 某些共同性的词语,在唱凯方言里发生了词义转化。有的是部分转化,与原词的词义还保持着明显的联系。例如: 月光(唱凯方言)——月亮(普通话),热头(唱凯方言)——太阳(普通话) 有的词义转化后,面目全非,与这个词的原义很难联系上。例如:样(唱凯方言)——热闹(普通话),囤哩(唱凯方言)——棉袄(普通话),哈脆(唱凯方言)——喷嚏(普通话) 第三节 词汇选录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每一地方的方言,都有一定数量的特殊词汇,它与方言,特殊语法一起,构成该一地区方言的特性。唱凯方言同样有不少鲜活独特的词汇,它是临川语言的活化石。我们以普通话为参照系,举例如下(前一句为唱凯方言,后一句为普通话): 热头、日头——太阳 雪烊了——雪化了 雹子——冰雹 杠——虹 天干——天旱 天狗吃热头——日食 窟仔——小坑 沟——小港 塘——池 堤垱——堤 村坊——村庄 墟——集 碑基石——墓碑 春上——春天 头个月——上个月 通书——历书 今朝——今天 线前日——大前天 天光——天亮 当昼——中午 来夜时分——傍晚 打霍闪——闪电 落雨——下雨 旋螺风——旋风 蒙——雾 浸了——涝了 河沿下——河岸边 圳——小水渠 马路——公路 大路——大道 鹅卵咕——鹅卵石 乡下——农村 巷子——胡同 旧年——去年 该个月——这个月 七月半——中元节 时分——时候 万后日——大后天 上昼——上午 早间——清早 日上——白天 纹夜——整夜 完年——整年 十来年——十年左右 屎窖——则所 车驼——车轮 梨尾巴——梨柄 鱼眼豆——豌豆 纺线——丝瓜 萝卜墟了——萝卜空心 树杪——树梢 吊子——柿子 狗崽勒——蒺藜 猫明——猫 嚎鸡公——公鸡 鸭逼——鸭子 河泥——蚯蚓 乌卑——臭虫 纺线娘娘——螳螂 熊鱼——鳙鱼 屋——房子 东厕——厕所 门斩——门坎 柱头——柱子 窝单——被单 洗面手巾——毛巾 橱子——厨房 盏盏——酒杯 梁桶——水桶 刨皮——刨花 搓板——洗衣板 男子人——已婚男人 细伢崽——小孩子 女俚——女孩 街上人——城里人 奶娘——奶妈 博士——木匠 告化子——乞丐 老女——最小的女儿 爷爷——父亲 姐姐——伯母 年三夜四——距过年很近 禾嘴——晒谷场 土车——独木轮车 砻谷嘴——牛嘴笼 秧麦——种麦 梢瓜——瓜的一种,个长而大 洋茄子——西红柿 油菜风——油菜苔 穷树——松树 柁栗——大板栗子 牛牯——公牛 米巴——尾巴 抱鸡嫫——孵小鸡的母鸡 叶老鼠——蝙蝠 没子——比蚊子更小的虫,会叮人 虎老糠——蚱蜢 康虮——蜻蜓 脚鱼——鳖 两幢直进——两进院子 狗薮——狗窝 桁要——檀 被窝——被子 席子——凉席或芦席 抹脚布——擦脚布 陀盖——锅盖 飘羹——羹匙 笼床——蒸笼 洋火—火柴 皮箩——箩筐 娘子人——已婚女人 毛伢崽——婴儿 老太人——老人 别块人——外地人 作田个——农民 泥水匠——石匠 喜娘——接生婆 姨婆——丫头 姆妈——母亲 公公——祖公 婆婆——祖母 阿婆——外祖母 大崽——大儿子 前头人——丈夫的父亲 丈人公——岳父 郎——女婿 姨姐——姨母(比母小) 兄老子——兄 老表——表兄弟 脑——头 少年白——少白头发 人公仔——小瞳仁 嘴巴子——嘴巴 耳刀——耳 背脊骨——脊骨 脯前——胸脯 奶奶——乳房 向前骨——胫面骨 脚爪——脚趾甲 咳——咳嗽 带滞——不消化 过娘娘——出麻疹 绊舌子——结巴子、口吃 请郎中——请医生 搽药——抹芭于患处 水裤——短裤 汗褂子——汗衫 水袜子——袜子 颈箍——项圈 套鞋——雨胶鞋 草纸——手纸 夜饭——晚饭 饮汤——米汤 霉豆腐——豆腐乳 耳子——木耳 藏蛋——盐蛋 滚水——开水 娶老婆——娶妻 看人家——相亲 阿公——外祖父 新妇——儿媳妇 蜡烛崽——最小儿子 家妈子——丈夫的母亲 丈人婆——岳母 母舅——舅舅 大爷——大姨之夫 妹老子——妹妹 老公——丈夫 颈——脖子 面——脸 鼻孔——鼻子 座牙——大牙 寒毛孔——汗毛孔眼 大拇指头——大拇指 肋巴骨——肋条 肚子眼——肚脐眼 卵——男阴 屙秋痢——拉秋痢 闭痧——中暑 打脾寒——虐疾 时症——瘟疫 只子——独眼 病好几巴——病轻了些 棉绑身——棉袄 绑身加披——袄罩 馋隔——涎布 手捏子——手绢 环子——耳环 老人帮——拐杖 昼饭——午饭 灰面——面粉 水菜——蔬菜 沙糖——红糖 裤丢——猪蹄膀 弄饭——做饭 红喜事——婚事 行家——出嫁 成事——定婚 怀崽—怀孕 办寿——60岁以上过生日 落气——断气 装殓——入殓 三连冠——孝帽子 仙娘——巫婆 问灵姑——巫婆的迷信活动 着衣裳——穿衣 去归——回家 荡荡路——散散步 只火——烤火 眠梦——做梦 行时——走运 进馆子——下馆子 塞私包包——行贿 莫拘礼——别客气 作翘——故作姿态或托故推辞 献世——出洋相、出丑 学堂——学校 擂墨——磨墨 打丝练——踢毽子 划拳——猜拳 猥龙灯——耍龙灯 大戏——京剧 笮宝——押宝 起耳刀——竖起耳朵听 打私腔——说悄悄话 着喉——羡慕 纳——烫 何一个——谁,哪个 该个——这个 熊——丑 好过——舒服 鼓——凸 晏——晚 特竟——故意 或者——也许,可能 当真——实在 有——没,没有 摸周——抓周 白喜事——丧事 寿枋——棺材 灵祝牌——灵位 吊颈——上吊 问花树——巫婆的迷信活动 请灶神菩萨——请灶王爷 猥——玩 叽里咕噜——自言自语、与人说悄悄话 解小手——小便 打瞌困——打瞌睡 打穿心夜作——通霄加班 差——欠 洗猪——杀猪 最近——慢走 讨嫌——讨厌 作兴一百钱——自命不凡的样子 光眼瞎子——文盲 纳名——末名 躲学——逃学 踢房——跳房 动棋——下棋 划龙船——划龙舟 讲传——说书 勾头——低头 付付腿——抖腿 来记了——忘记了 拗起头——扬起头 好高——吹牛 什个——么 该里——这里 邋遢——肮脏 鼻屎——吝啬 靥——凹 拗捩——不驯服、不听话 着累——辛苦 实在得——幸亏 莫——不要 一趸——全都 夺大——好大 到着——靠墙走 横直——反正 摆——把 啵——吃矣饭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唱凯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