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佛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31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佛教
分类号: J196
页数: 3
页码: 318-320
摘要: 唱凯境内主要寺庙有上品庵、南保庙、大王庙,庙堂一般一栋至二栋,菩萨以观音老母、弥陀佛、关公为主,庙内设施有各种各式菩萨的神龛、供案、求卜的信挂、木角、罄、暮鼓、晨钟等,立有庙田,订有庙规。早在上世纪40年代都有僧尼住持,南保庙最盛时期的清光绪年间有僧尼20多人。
关键词: 佛教 宗教

内容

据考,汉朝(东汉明帝公元58—?5)开始传入佛教后,经藉不断输入,先前只是较上层的人研究其佛理,以后渐渐影响到下层的民众。到后来,佛教还分出许多宗派,有净土宗、禅宗、律宗、天台宗(以华严经为主旨),密宗,唯识宗(又称法相亲),三轮宗等,唱凯境内主要盛行净宗,祥宗、律宗,天台宗、密宗。各宗抡定一个主旨,研究一个目的,净宗以晋时东林寺(庐山)的慧远和尚为始祖。除研究佛理的“性”(属空亦称心)“相”(属有亦称色)学说外,还坚信念佛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超脱“轮四”苦厄,了却因果报应。唱凯境内过去的尼僧大都为“净土宗”的教徒,以持戒念佛为目的,除在寺庙内举行宗教仪式外,还代俗家礼忏、放焰口、超度亡人,借以取得报酬。
   唱凯境内主要寺庙有上品庵、南保庙、大王庙,庙堂一般一栋至二栋,菩萨以观音老母、弥陀佛、关公为主,庙内设施有各种各式菩萨的神龛、供案、求卜的信挂、木角、罄、暮鼓、晨钟等,立有庙田,订有庙规。早在上世纪40年代都有僧尼住持,南保庙最盛时期的清光绪年间有僧尼20多人。出家僧人有何南山(何寺刘)、法名道安,黄福仔(唐下黄)、法名觉展,邱再生等3人,出家尼姑5人。非佛教寺庙,仅有一二斋婆住持,奉供晨夕香火,无宗教仪式举行,每年根据当地定期限的迎神合期,把菩萨遣往各地奉敬,让人恭拜而已。
   另外有一种名叫“一家门”的吃斋念佛的斋公斋婆,持戒不严,又不禁欲,夫妻可以同房,也不脱离家庭,不属于佛教范围,但他们坚信,虔诚念诵经文,就可往生西方,这种人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有斋公7人,斋婆26人,其中以古港的横直周、上下刘、磨下黄居多,其他村姓较少,他们多属命运受挫折,藉此吃斋念佛,企修“来”世。吃斋形式,有长年斋,花斋(初一、十五),双音斋(每月初三、十三,廿三),中以花斋、双音斋盛行。斋公斋婆死后,要举行一定送葬仪式。
   每逢农历八月,乡间习尚到灵谷峰、正觉寺、仙桂峰、株山寺等地朝仙。地主豪绅求官求财求子,农民则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朝仙活动由“仙会”组织,集资建坛,坛设“首事”家,斋戒沐浴后启程,前由旗锣、鼓乐为导,旗上写有“进香”等字样,“首事”披红布条,挎龙头,龙口插神香,恭敬带路。善男信女则穿红布兜,持长香火,整齐列13人,虔诚相随。沿途见寺烧香,遇庙化纸,口不乱说,目不斜视,到达目的地后,即在大殿鸣钟击鼓,烧香叩拜。返回时还要在神前点烧新香一支,带至家中供奉,表示神佛保佑。
   到了农历八、九月,农活闲下来,唱凯不少村子都要举行赛神活动。境内规模较大的迎神会为每年的八月十三的年排会,共有塔溪、上陈、古港、王家、王头夫、廖家、下刘、磨下黄、石子塘、湖下周、钟家桥、南保、北保等十三村同日迎神过街,热闹空前。
   神会期间,各村将自己村庙里的菩萨抬出来,到一些村子出游,到指定的地点集中。赛神时,各神名下的弟子都要打着自己的旗帜,骑马装儿郎,踩竹马脚等。有时两神在路上相遇,双方“弟子”还会发生打架。抬神的弟子都是身强力壮的后生,他们用手擎着菩萨赛跑。迎神活动还有一定活动节目:(一)神铳引路,每到一村先响三铳,以示大神已到。(二)神旗,儿郎、乐队助兴于前;(三)菩萨坐轿骑马督阵于后,形势浩荡,极显威严。进入村后,焚香鸣炮敬祭,叩头拱揖奉迎,骑马菩萨,要回旋大跑几趟。以马跑最快者称胜。神会时间,有的一天,有的三四天。有些地方在神会节请戏班子唱戏,非常热闹。
   扮儿童有骑马和坐盘两种,一般属富户所为。男女儿童一如剧中人物装饰,画眉粉脸身穿影衣,以艳丽称美,逗人喜爱。乐队,有喇叭、长号、胡琴、二胡、竹笛、锣、鼓、钹、板,伴奏民间乐谱、小曲,并有踩高跷的,脚下缠上三尺长的棍子代脚步行;扮河蚌精的,男扮女装,上身半掩,下穿红裤花鞋,将纸做的大蚌壳套在身上;挑花篮的,肩挑两只花篮,以丑角扮饰,摇摆舞步,形态多姿。
   举行一次迎神,花费甚大,特以请马夫最是负担,延班演戏,请客酒宴,为期一般四天,贫穷之家,竭力为难,唯恐有失脸面,富裕之家,藉此大显声誉。
   解放后,由于社会变革等多种原因,神会活动曾被取缔,庙宇被挪作用,有的作学校,有的做牛棚,还有的拆掉。僧尼先后离庙还俗,由政府安排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上世纪60年代境内大小寺庙全部拆毁,只有南保庙被保存留用。一般村姓的家庙,规模较小,仅有一二人老斋婆或村民寄住,供奉香火而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重操旧业的人很少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唱凯镇一些村庄重新修建被“文化大革命”毁坏的寺庙,不少寺庙一改过去砖木结构为钢筋水泥结构,雕龙画风,美观大方。多数庙宇新塑了神像菩萨,香火兴旺。
   唱凯境内原有寺庙统计表(不包括村庙) 第二章 道教 道教自汉张道较创立后,以先秦道教老聘的清静无为的学说为宗旨,同时承袭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巫术、追求虚玄的形式,如何采药炼丹,可以长生不老,达于仙境;如何画符念咒,可遭压灾难;如何祈求神力,可邀成功旺兴,后来竟避去老子的主旨,把虚幻当作道教的灵魂。
   唱凯境内的道教组织和庙宇都没有,真正出家的道教徒也没有,只有以道教为职业的道土。他们父教子学,有的延师学诵经文符咒,平时在家种田,遇有“斋醮”事情,便穿起“法衣”,为人礼忏诵经,并能吹拉弹唱,玩弄锣钹,以丰富放焰口的内容,还有的善于书画,有时为病人画符诵经(俗称解关,设席),去邪治妖,不管病情如何,拿钱倒米走人大吉,有句流传俗话;“道士出了门,不管鬼打人”。另有一些不属于什么宗教的“法师”、“巫婆(仙姑)”,他们以“过阴、招亡人,查花树”以卜凶吉,治妖魔为能事,往往巧借神言鬼语,迷惑人民,骗诈财物。
   道土和巫婆,是唱凯民间普遍存在的一种迷信活动,扎根深,受害大。道士以何寺刘居多,西坊付,肖公渡鲍家有4人,巫婆3人。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唱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