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篇 财政税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214
颗粒名称:
第四篇 财政税收
分类号:
F810
页数:
5
页码:
204-208
摘要:
民国初期,唱凯境内的工商税有国家税和地方税两种。列为国家税的有:盐税、关税、常关税、统捐、厘捐、度税、契税、牙捐、当税、烟税、酒税、茶税、糖税、渔税等14种,列为地方税的有:商税、牲畜税、粮米税、油捐、杂货捐、厂店捐、房捐、戏捐、车捐、茶馆捐、鱼捐、屠捐、夫行捐等14种。需要外运的商品如烟叶、白酒要贴花征收厘金税。
关键词:
财政税收
唱凯镇
内容
第一章 解放以前的财税情况 据旧志载,宋朝唱凯就征收田赋,按田地蒜下、肥、瘦起科,因科计粮,赋分夏税,秋税两种,夏税纳银,秋税纳米。
明洪武二十年(1387),唱凯地区重新丈量田地,造鱼鳞册,征收钱粮漕米。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3年),分官、民两种田地,山塘计征田赋。
明永乐年间(1424年)唱凯已开征盐、茶、鱼、酒等产销税及竹木税、商税。
明隆庆元年(1567年)试行“一条鞭法”,“赋役合一”,按田计税,以银交纳。
清初,工商税袭明旧制。同时增延契税,当税和牙税,牙税按商户大小收税,当税征自当铺,契税则以灵,当土地房产的“买契”“典契”为征税对象。
清雍正五年(1727年)将丁银摊入田粮,统以田亩征税。
清乾隆年间,按田、地、山塘分等级征收银米。
清道光时(1821—1850)设关,盐、矿、织4税,还有茶果、酒税、牙贴、契税等项目。咸丰三年开延厘金税,光绪二十九年增收统捐,后又改称统税。
民国时期,唱凯财政收入主要有田赋,契税,营业税,屠宰税等正税及各正税附加额。其中正税为上缴赋税,正税附加额为地方财政收入,以田赋附加为多。
民国初期,唱凯境内的工商税有国家税和地方税两种。列为国家税的有:盐税、关税、常关税、统捐、厘捐、度税、契税、牙捐、当税、烟税、酒税、茶税、糖税、渔税等14种,列为地方税的有:商税、牲畜税、粮米税、油捐、杂货捐、厂店捐、房捐、戏捐、车捐、茶馆捐、鱼捐、屠捐、夫行捐等14种。需要外运的商品如烟叶、白酒要贴花征收厘金税。
民国3年(1914年)农业税收征银元,地丁一亩征银元2.2元,附加税0.15元,米折一石征银元2.9元,附加税0.25元。
民国16年(1927年)地丁一亩改征银元3元,附加税0.3元,米折一石改征银元4元,附加税0.5元。
民国19年(1929)开征特产税,民国24年开证印花税,民国25年开征所得税,民国28年,将统税和烟酒税合并,开征货物税。
民国30年,因赋改征实物。正税,附加每元赋额各折征稻谷2斗,规定钱粮为“二限”缴交,漕米为“三限”缴交。每限定期1月,逾期加罚。同年增收地价税,赋额每元征谷1斗,并开征使用牌照税(车船税并入)和行为取缔税。
民国31年开征营业税和营业牌照税。
民国期间的以上各种税种,唱凯地区都承包给个人,即所谓的“税收专管员”。这些人巧立名目,加捐加税,最后还弄出了什么“保甲捐、冬防捐、寒衣捐、壮丁捐、生捐、夜捐、房井捐、胜利费、草鞋费、驻军马粮费、壮丁安家费、慰劳将士费、调查户口费、国民身份费、乡保办公费、治安保护费、堤防维修费、田亩过乡费、自卫队服装费、戡乱建国捐、自治捐、救国捐、公路培修费、乐捐、花捐”等。数十种。可说行行都有税,件件要交钱。既无执法手续,又无预算,往往层层加码,多收的截留不交,自用或瓜分中饱。经办人贪污中饱,层层盘剥,人民群众负担沉重,怨声载道,例如一个壮丁捐就要谷10担,银元10块不等,民不堪忧,经常发生抗税、抗粮事件。
第二章 解放以后的财税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税收体制健全,税种的开征和停征,税目的增减和税率的调整,一律有明文规定,不能多征税收,彻底地废除了苛捐杂税。于1957年基本上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各乡社基本上形成单一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纳税单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营方式随之不同,会计账目日益健全,便废除了原有的民主评议的征收方法,改为查账计征,税务干部征前辅导,征后检查。随着税政的日趋健全,建立多种的征收管理制度,对偷、漏税收受到堵塞约束,应收的税款,能及时足额交入国库。对农村屠宰税的征收,1950年沿用旧的投示包给私人征收,1950年后,废除了投标包税的征收办法,改为乡政府代征,社代管,人民公社化后,由生产大队代征,1957年进一步健全了代征管理制度,实行屠手包干,划片杀猪的责任制,要求必须做到先税后宰,先税后卖。1962年整顿代征单位,进行屠手登记发证,未得发证的屠手不准杀猪,规定屠手不见税票不杀猪,1965年又普遍推行了屠宰税出榜公布制度,发动群众进行监督,防止偷税和贪污。1981年后唱凯设唱凯中心税务所,管辖唱凯、云山、罗针二社一镇的税收工作,所长龚福根,全所人员13人,其中唱凯7人。唱凯地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工商税、农业税、企业利润和其他收入等四个方面。
1949年秋开始征收公粮,将户有土地划为三个等级,分等级确定亩税率计征,贫农不超过当年产量的6%,中农不超过15%,地主不超过40%。
1950年农业税实行了免征点的急进的“全额累进税率,按照实年产,贫农征收8%,中农13%,富农25%,地主50%,农业人口平均粮食收入不到150斤的免征。从这一年起,建立了全国工商统一新税制,合并税种,简化税目,降低税率。仅货物税一项就由原来的1136目简化为358目。
1952年农业税实行无免征点的缓进的“全额累进”税率。田地分等定产、缩小累进差距,税率最高不超过常年产量的30%,平均税率为11.73%。
1953年实行“计划分成,固定比例,支出包干”的财政体制,这一年唱凯先后开征的工商税种有:商品流通税、货物税、工商业税、印花税、牲畜交易税、屠宰税、城市房地产税、文化娱乐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利息所得税等。
1954年农业税执行了差额较小的全额累进税率,税率调减为24级,人平常年产量在150—200斤的为最低级,税率3%,每增加50斤,依次提高税率1%,到1415斤能上为最高级,税率25%,平均税率18%,这一年工商税停征猪、羊交易税,只征牛交易税,农民购买种畜可免税。
1957年农业税实行无免征点的地区差制比例税率,废止累进税率。公粮由以户计征改为高级社或生产队为单位,仍以常年产量为计税依据。
1958年下放财权,实行以收定支的管理体制,同时将货物税,商品流通税,印花税和工商税中的营业税合并征工商统一税,将工商税中的所得税部分改为独立税种,开征工商所得税。
1973年税制改革,将工商统一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合并,开征工商税。
1979年农来税实行起征点的办法,每人平均口粮在起征点(400市斤)以下的生产队免交公粮。
1980年财政实行“制分收支,分级包干”的管理体制。
1982年农业税由生产队负担改为户交村结,平均税率调为12.06%。
1983年将原工商税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本乡除盐税外,均已开征。营业税率最低为3%,最高为15%,恢复集市交易税,开征资源税和企业所得税。
1986年唱凯镇建立一级财政管理。经费“定收定支,收入上交超收分成,支出下拨,超支不补,欠收抵支,结余留用。” 1987年开征农林特产税,列入地方预算,同时开征个人收入调节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调整建筑税率。
1988年开征私营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投资者个人收入调节税、印花税、筵席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农业税率为4%左右,50年来基本上未变。
1989年财政实行“收入上解,支出下拨,总额和超收分成,欠收抵支”的管理办法。
2002年开始农村实行税费改革。计税产量按前三年平均,税率为7%,附加20%,取消“五统筹、三提留”。
2005年江西省统一取消农业税。
2006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420万元。
2007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602万元。
2008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979万元。
第三章 境内税务机构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是国家政权不可缺少的重工具,是政府机器中的经济基础。
1949年临川解放,由抚州专署直接派员接管临川县国税稽征处,另设临川税务征收组。
1951年5月1日正式成立临川县人民政府税务局,基层建立了温城,李渡、上顿渡、行桥4个税务所。
1952年增设了抚州镇、唱凯、龙溪3个税务所,唱凯税务所管辖范围为二区、九区、十一区。
1956年唱凯设所,辖有二区、九区。
1959年1月撤消临川县税务局,并入财政局,成立临川县财政税务局,下设8个财税所,26个公社设有财税驻征处,每社1人,在公社办公,唱凯税务所辖有云山、唱凯、罗针3个公社。
1962年,临川县财政税务局改称临川县税务局,分有温州、上顿渡、孝桥、罗湖、李渡区、展坪区6个税务所,唱凯撤销税务所,改为税征站,与孝桥、流坊、湖南、华溪、罗针、展坪等8个公社,隶属孝桥税务所。
1969年临川县税务局,改称临川县财政金融局,基层由25个公社各设立财政金融所,管理本公社业务。唱凯财政金融所,管辖唱凯公社财政金融工作,所长邹天生。
1972年复改称临川县税务局,设立唱凯税务所,直辖唱凯、罗针、云山三个公社税收业务。所长递次为鄢文生、祝乔生、李连兴等人。
1979年,唱凯税务所,改称唱凯税务中心所。
1980年,唱凯税务所,接管唱凯公社税收工作,全所四人,所长龚福根。
唱凯税务所被县税务局自1981年至1986年中连续六年评为先进单位,1983年被唱凯镇评为红旗单位。1986年被县政府评为文明机关,唱凯1983年被县政府评为无欠税公社,自1980年起唱凯连续七年都超额完成了税收计划任务,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以上。
1994年改称为临川区国税局唱凯分局。地税分局设在罗湖镇。
唱凯税务所1952—1981年税收统计表 临川区国税局唱凯国税分局 地处八十年代素有百强乡镇之称的临川区唱凯镇316国道旁,院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办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前身为临川县税务局唱凯税务所,1994年9月国税地税分家后,改称为临川区国税局唱凯分局到今。分管唱凯、罗湖、云山、罗针四个乡镇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现有干部10人、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历任分局长:龚福根、陈晓庆、许瑞平、邱百中、邹海华。现任分局长:潘华民 临川区国税局唱凯分局 由原罗湖分局和原唱凯分局在2004年9月合并而成,人员由原来的12人精简为9人,自2005年通过实行“六集中”管理以来,唱凯分局在人员精简的情况下,完成了比往年更繁杂、更规范的日常工作任务,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和效率也比往年有明显提高,2005年1—10月份共完成地税收入542万元,人均实现地税收入由45万元提高到60.2万元。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机构
临川区国税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临川市
相关地名
唱凯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