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粮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21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粮油
分类号: TS2
页数: 3
页码: 202-204
摘要: 解放前,唱凯经营粮油贸易的多为私商。他们秋后压价购进,春荒抬价销售,大秤大斗购进,小秤小斗销售,晒干扇净购进,掺水掺杂销售,扰乱市场。
关键词: 唱凯镇 粮油

内容

第一节 粮油收购 解放前,唱凯经营粮油贸易的多为私商。他们秋后压价购进,春荒抬价销售,大秤大斗购进,小秤小斗销售,晒干扇净购进,掺水掺杂销售,扰乱市场。
   解放后,国家加强了对粮油市场的管理。1953年11月对粮食、植物油料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简称统购统销)。农户扣除口粮、种子、饲料后的余粮由国家收购90%,粮食保管开展无虫、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竞赛。
   1955年核实田亩面积,本着“有灾减购,增产不增购,余粮不全购”的原则,分配定购任务。同年对油料实行派种派购,帮助农民推广优良品种(胜利油菜)以提高农民对油料生产的积极性。
   1956年在巩固“四无”粮仓的基础上采用马拉硫粉,磷丹粉,氯化苦等药剂薰蒸杀虫。
   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实行全购全销。由于购了很多过头粮,不少村庄口粮供应紧张,不得不吃起了返销粮。
   1965年实行超产超购,在完成征购任务后超购加奖,奖售化肥,布证和饲料。
   1972年唱凯粮油管理所成立。并于1975年总结出“三低”(低温、低拿、低药量)的保粮成功经验。
   1978年集市粮油贸易恢复,唱凯粮油管理所开办粮油议购议销业务。
   1979年粮食统购价格每百斤由1952年5.21元提高到9.5元,每超购稻谷100斤,按统购价格加价50%。
   1985年4月,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
   1987年合同定购粮食实行“定金、化肥、柴油”三挂钩,每百斤稻谷调到12.66元。
   1988年议价粮收支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管理,实行“统一收购,综合平衡,分级管理,切块经营”。
   1989年唱凯晚稻丰收,但早稻受灾,农民仍然爱国家、爱集体,踊跃交售爱国粮。
   第二节 粮油销售 粮食统购统销后,唱凯镇机关单位居民,农村缺粮户补助粮等,都由唱凯粮油管理所计划供应,各类人口中定量标准表如下(单位:市斤) 注:从1986年7月1日起在编乡干部粮食量每人每月调为33斤。
   此外,对国家干部出差,下乡,每人每天补助1.2斤,参加大型会战的居民人口每月不足45斤的给予补足。对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如生猪、棉花、鲜蛋等)实行粮食奖售。对缺粮户实行定销粮,如耕牛饲料每头40斤,肥猪饲料每头150斤,公母猪饲料每头300斤,群鸭饲料每只8斤。
   唱凯1949年至1989年粮油购销价格对照表 单位:元/100市斤 唱凯粮油管理所 解放前,粮油买卖是属自由市场、完粮课税,一律送县征收,自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唱凯建立肖公渡粮食仓库,租用民房,1955年建起一栋简易仓库,1958年改名肖公渡粮食仓库加工厂,同年扩建仓库一栋,输运粮食都以水运为主,因抚河河床年有加高,冬季水涸滩浅,失去水运条件,1979年将肖公渡仓库全部拆迁古港横周村公路旁建成仓库三栋,改名为唱凯粮管所,粮油加工厂,1982年新建门市部一栋,全厂建筑面积共为九千平方米,后改名粮油购销公司。
   1982年夏洪水泛滥,圩地缺口,造成严重水灾、唱凯仓库遭受水浸,浸坏粮食200万斤,绝对损失(不能食用的稻谷)130万斤,财产折损价值18万多元。
   如今,唱凯粮食公司已改制,大部分职工买断工龄,另谋出路,只有几名干部和几位留守职工,负责粮食收购、调运工作。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临川区
相关地名
唱凯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