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唱凯制伞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199
颗粒名称: 重振唱凯制伞业
分类号: F4
页数: 2
页码: 189-190
摘要: 早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临川区唱凯镇的手工制伞业就小有名气,当地从事手工制伞业的家庭达30余户,从业人员近1000人。由于生产规模小、产品运输费用过高、市场销售不景气等原因,不少制伞业家庭纷纷改了行。如今,在唱凯镇商贸城从事手工制伞业的家庭只剩8家。
关键词: 唱凯镇 制伞业

内容

早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临川区唱凯镇的手工制伞业就小有名气,当地从事手工制伞业的家庭达30余户,从业人员近1000人。由于生产规模小、产品运输费用过高、市场销售不景气等原因,不少制伞业家庭纷纷改了行。如今,在唱凯镇商贸城从事手工制伞业的家庭只剩8家。
   6月3日上午,笔者走访了位于唱凯镇商贸城的几家家庭作坊式制伞企业。在商贸城的两家制伞企业的车间里,有几十台电机平车在飞快地旋转着,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据老板熊小奇介绍,2001年以来,他每个月生产不同款式、规格的雨伞达10万余把,日生产雨伞量达3000余把,年销售收入达100万余元,获纯利近10万元。熊小奇还告诉笔者,镇里制伞户生产出来的雨伞主要销往福建、四川、浙江、湖南、广东等地。目前,全镇从事制伞业的工人近400人。由于缝制雨伞技术很简单,就业门槛很低,老百姓在兼顾农家活的同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因此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普遍欢迎。
   最早从事制伞业的是今年53岁的万寿康,他告诉笔者,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他还是镇里的一名修伞工。一次,他和当地一些修伞工在前往江浙一带进伞面布料时发现了制伞商机。通过自己的艰苦学习,他很快就掌握了这门加工雨伞的技术。由于当时镇里没有其他的产业,尽管挣的只是一点微薄的利润,但是前来拜师学艺的仍然不少。很快,当地从事手工制伞的家庭达30余户,从业人员近1000人。后来由于销路不是很好,不少手工制伞家庭才纷纷改了行。眼下,虽然一些制伞户初具规模,质量过硬,但家庭作坊式的制伞方式,使得价格方面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导致雨伞业利润微薄。
   老板涂贵良告诉记者,唱凯制伞户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的是一些中低档雨伞,竞争力相对比较弱,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目前虽说销路是不愁的,但成本过高,利润小,因而制约着这些手工制伞户。于是,不少制伞户有联合起来做大做强雨伞业的想法,准备打造一个自己的伞业品牌,基本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当日下午,笔者就该镇如何扶持、发展、壮大制伞产业,采访了唱凯镇镇长徐长科。徐长科告诉笔者,唱凯制伞产业有着30多年的创业史,发展潜力很大。目前,几家制伞企业的业主也提出,希望几家制伞企业能实行股份制经营,提高唱凯制伞产业的知名度。关于兴建厂房用地问题,镇里已经研究决定把原本准备兴建唱凯镇政府的建设用地,规划为镇里工业用地,从而重振唱凯制伞业。镇政府将精心策划,加大扶持力度,整合资源,实行股份制经营,立意打造唱凯伞业品牌,提高传统产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使制伞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临川区
相关地名
唱凯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