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渔业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1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渔业生产
分类号:
F326.4
页数:
3
页码:
174-176
摘要:
唱凯镇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从天然鱼类捕捞到人工养殖,从盲目捕捞到计划保护,从渔业生产到其他水产生产。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实践中,创造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渔业生产
唱凯镇
内容
唱凯镇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从天然鱼类捕捞到人工养殖,从盲目捕捞到计划保护,从渔业生产到其他水产生产。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实践中,创造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渔业生产从经营方式看,可分捕捞渔业和养殖渔业。捕捞渔业以天然水域的天然水生动物为劳动对象,但产量受天然条件和季节性的限制。人民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有效的捕鱼法:一是掌握鱼类习惯进行捕捞;二是利用响声驱鱼而捕;三是利用鱼类趋光性诱捕。据载,清朝时期有:“夏日以羊或猪的尿泡吹胀,放入萤火虫数百枚,仍缚包口,系于罾之网底,鱼群各奔其光,聚而不动,捕之必多”的诱捕法。捕鱼的方法有网捕、钩捕、禽(鸬鹚)捕、装捕、药捕(含炸捕)、电捕和干捕数种,以网捕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网有撒网、丝网、罩网、罾、扯网等。过去网具均用麻绳编织,用桐油加固。从1960年开始改用尼龙线,尼龙丝编织,并逐步用锡坠子捕捞。历代使用的网具有如下几种: 钩捕有两种:一为个人垂钩使用单钩;二为将从多钩装在绳索上。钩以铁丝制成,曲钩锐刺,大小不一,须附以饵。此外还有筒钩、闩钩、藤钩,均以众多小钩系于绳索,置于水中,闩钩颇巧,以半寸许两端尖锐篾针,曲系成弓,中实鱼饵,鱼食饵而弓开,蔑针直闩于鱼口中,鱼受制不能逃。禽捕是指鸬鹚装铺是用装置器具,诱鱼入内,常用的多为篾制鱼笱。药捕有两种,一为毒饵(过去沿用植物药料,如茶枯、巴豆、闹羊花等,解放后改用鱼藤精、滴滴涕等农药)毒鱼;二为炸药(如雷管、炸药、甚至手榴弹)炸鱼。毒鱼炸鱼过去多大天然水域(如范围较小的断港池沼中)进行,投药物水中,鱼食毒或中弹而死,浮头即捞取之。此法取鱼最为简便,但鱼味不鲜,且毒鱼有余毒,不宜吃,药捕也有害水资源,建国后曾多次明文禁用,但因无得力措施,仍常有出现。电捕。利用电力触电致死而取之。因电捕属破坏水资源,亦已禁用。此外尚有器械捕鱼,如利用镣叉或水器捕鱼。干捕是指。农村鱼塘捕鱼,常在冬或夏季使坟水干涸,然后拾取,所谓竭泽而渔。该法对鱼类自殖颇受影响。
建国后,唱凯镇养殖渔业发展很快。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各种类型水面逐渐被承包经营,但大多数水面仍处于人放天养状态,许多可利用水面未被开发利用。1993年实施农业部“3000亩池塘优质高产、高效综合养殖技术”丰收计划项目,唱凯建立了示范点,推广优良品种混养,多品种搭配,种草、养鸭、养猪等综合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池塘实行微流水养殖。此外不仅各类池塘、湖泊争相竞标,各类中小型水库山塘都纷纷抢标,水面利用率大大提高。
过去,唱凯镇池塘养鱼方式主要采用人工割草,投喂有机肥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养殖方式主要是喂牧草,施有机肥,辅助投喂少量米糠、菜枯、麦麦夫等,1998年开始配合饲料养鱼技术引进本乡,主要是本省产的希望和明星鱼用配合饲料,饲料系数在1.7-2之间,养殖方法主要是饲料投喂严格按定时、定位、定量原则进行,并实行投一次草,再投一次配合饲料,或先投草后投料,也可以配合饲料少量多次的原则投喂,以达到充分利用。
区鱼种场 临川区鱼种场,1958年建立,位于316国道旁,唱凯镇境内,属事业单位,主要生项目为培养鱼种,孵化鱼苗,1964年划归临川县家业局管理,名叫临川县唱凯鱼种场,为国营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当时有水面16亩,到1972年扩大到23亩,同时为了试验和推广家鱼孵化技术,于1972年新建孵化一幢,计80个平方米,新建仓库和饲料房各一幢,共120个平方米。从1974年起,人工孵化鲤、鲢、鳙、草等鱼苗1000万尾左右,1974—1976年还进行了人工育珠试验,三年共养珍珠1.4公斤。
1995年县市合并,改临川市唱凯鱼种场,2000年改抚州市临川区唱凯鱼种场。全场有养殖水面26亩,其中亲鱼池11亩,鱼种池13亩,年产各种水花5000万尾,各种规格20万尾。
现有职工3人,1989年前该场有5名职工,1990年后增至6名,1996—1998年退休1人仍为5人,1999—2000年工人退休剩下3人,场内采取责任承包方式,将鱼池承包到职工个人,从事青、草、鲢、鳙、鲤、鳊等鱼苗的孵化和鱼种的培育,承包职工每年向场里上交承包费,生产的鱼苗由职工自行经营、自负盈亏1989年前,全场每年生产水面23亩,孵化鱼苗500—700万尾,放养鱼苗160—200万尾,每年收取承包纲8291—15046元,场里年总收入8647—17261元,扣除支出8319—15669元,每年盈利328—1592元,1990年,生产水面增至24亩,孵化鱼苗1000万尾,放养鱼苗160万尾,总收入10047元,扣除费用支出12122元,还亏本2075元。1991—1992年,孵化鱼苗1000—1500万尾,放养鱼苗240—260万尾,总收入达12849—16382元,扣除支出11603—15460元,扭亏为盈922—1246元。从1993年后该场每年孵化鱼苗在2000—3500万尾之间,放养鱼苗200—350万尾之间,每年总收入在11831—31302元之间,扣除费用支出,每年都呈亏损状态,亏损额达988—26201元,以1998年亏损额最大,到1999年出生产效益较好,扭亏为盈,年孵化鱼苗3500万尾,放养鱼苗350万尾,总收入达48819元,扣除费用支出42670元,还盈6149元,2000年,生产量增多,孵化鱼苗4000万尾,放养鱼苗400万尾,收入达61437元,扣除费用支出又亏1080元。
该场原是一个单独核算单位,1966年为增与地处河东乡前进大队的县鱼苗场合并一个场,实行两场统一领导,统一核算。场里的行政设施也长期设在此场。因为两场。因为两场都没有实行必要的生产责任制,吃大锅饭的思想严重,鱼场年年亏损总在2万元左右,为此,1980年又与上顿波鱼场(河东乡前进)划开,单独成立鱼种场。
场长:帅福昌(1964年—1967年) 王会庭(1968年—1969年) 徐冬发(1969年—1971年) 熊俊贤(1971年—1978年) 杨元生(1978年—1979年) 饶春生(1979年—1986年) 周清龙(1978年—— ) 珍珠专业户:1980年12月,在县农业局组织指导下,观前大队石子塘村第一个成立了珍珠专业户。培养珍珠是一件投资大,费时长和需有一限的培殖技术的专业人才以及场地设施,在县、社有关领导的扶持下,先后经参观学习,组织人选,设备场地,整理器材,筹集资金由银行贷款1.6万元,公社贷款3千元,县农业局支持5千元。并由县遣派江苏技术指导员2人,互助技术培育,时经一年筹创,培育技术一般过关。1982年,在原定计划下可得利3万元,因遭特大洪灾,冲去全部蚌种器材设施,蚌3,000个、三角蚌14,000个,大肚蚌4,000个、吊养蚌15,000个全遭冲光,经估价大量赎回这些蚌种,重加整理,恢复了生产,获利1,284元。1983年生产珍珠28斤,产值13,800元,添置吊养蚌15,000个。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机构
县农业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临川市
相关地名
唱凯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