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稻品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12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稻品种
分类号: S5
页数: 3
页码: 148-150
摘要: 唱凯镇的水稻品种繁多,解放前的农家品种早稻灿稻有:城下早(早白)、细谷早、五十工、西厢早、抚州早、大叶芒、早色、水白早、大叶白、灿色早、矮脚白、高脚淮、秋后黄(秋下老)、早禾迟等。
关键词: 农作物 水稻品种

内容

一、常规品种 唱凯镇的水稻品种繁多,解放前的农家品种早稻灿稻有:城下早(早白)、细谷早、五十工、西厢早、抚州早、大叶芒、早色、水白早、大叶白、灿色早、矮脚白、高脚淮、秋后黄(秋下老)、早禾迟等。一季灿稻有:细红谷,金包银、八月白、矮脚八月白、硬稿子、霜降白、九赣白(九咀白)、硬稿白、大叶芒芦;一、晚二籼稻有:大叶红(红米)、鸟壳红、鸟咀白、红旱白八月白、麻壳红、柳叶晚、贵溪晚、高稿子、叶稿子、小叶柳(软锈柳)、大叶柳(硬稿柳、晚红(红谷)等。早糯谷有:六月糯、连子糯(鱼子糯)、红壳糯、粘米、金包银、白壳糯;一晚糯约有寒糯子,粘谷糯、过冬糯、重阳糯、红壳糯(猪血糯)、棉花糯、白壳糯等;二晚糯稻有:鱼子糯、柳叶糯、柳叶糯、红壳糯等。
   解放前后引进的水稻品种,高秆早稻灿稻有:南特号(抗战时期由南昌农场引进),赣农5636(解放前省农学院引入),赣东3425(1954年上高引入),莲塘早(1955年省农科所),陆财号,更新南特号,湖南早(又名湖南白,经萍乡引入),波阳早(1955年由波阳引入),四川早(1956年从四川引入),济阳早(从万载引人)等。二晚籼稻有:黄禾子(1951年从赣南引进)银梗晚、浙场9号(1953年从省农所引入),硬杆粘(原产赣州,1957年引进的江苏农家品种),铁粳老(1959年江苏松江农家品种),田上裕(1958年省农科所引入),芦秆白(1956年江苏宜兴农家品种),爱国稻(原产日本,经南城试验场引入),苏场314(1954年由江苏引入)。
   1964年以后,水稻品种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高杆品种转化为矮杆品种。先后引进的矮杆早稻籼稻有:6044、7055(省农科所),二九矮、矮脚南特号、矮南早、青小金早、广场矮、竹莲矮、青马早、红梅早、原丰早、中杆早、福矮(福建省农科院),广解9号、赣南早、先锋1号(1969年由浙江农大引进),铁骨矮(广东清远县农场引入),江矮早、朝阳早1号、二九南1号、广陆矮、珍汕、龙草号等。水稻品种经过不断引进,试种和筛选,到上世纪80年代,唱凯镇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有:红410,密粒红、754、755、小麦稻、付连矮和杂交水稻以及新莲二号,矮占选等。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特别是“两红”更受群众欢迎。“两红”的特点是:穗多、粒大、千粒量重,单叶光能利用率高。后期功能叶片多,营养生长期短,生殖生长期长,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弱点是抗寒性差,容易烂秧,种性不稳定,在一般情况下,亩产可达700-1000斤。
   1984年引进早稻熟种73-07、优质晚种R4015,更换浙幅802、红410、754等米质差的品种,以后又先引进舟优903、浙辐218、M099、622、85-02、中86-44、湖南猫牙、上农黑籼紫香糯、赣香糯、粳稻秀水11、祥湖48和中早11、65002等优质稻品种种植。到2006年全乡主栽常规稻品种早稻有:浙辐8号、浙幅218、85-02、中86-44、中优早1号、3号、M09、6225、嘉优948、中早1号、中鉴100、赣早籼37等,晚稻有双竹粘、R4015、9194赣晚籼19号、23号、晚籼923、65002等。
   二、杂交稻品种 1977年唱凯镇开始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主要组合早稻是威优49、协优49,晚稻是汕优2号、油优6号。1987年后杂交水稻主栽品种早稻,是优1华联2号、协优华联2号,晚稻是油优64、汕优46汕优10号,协优46和46和协优2374,一季晚稻是汕优63。1997年后境内栽培面积大的杂交稻品种,早稻有优Ⅰ66,优Ⅰ402,二晚有协优432、协优2374、优1465,Ⅱ优86、金优桂九九、金优77,培特山青等,一晚有汕优63和65002。近几年来早稻有袁隆平01,隆平T优463,优株西优999,金优463,德农88,二晚有德农108,丰优191,农民305,农民207;中稻有德农2000,富优1号等。我国培育的超级早稻Ⅱ优28,亩产1230公斤,有望在全国推广。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机构

唱凯公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唱凯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