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种植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11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种植历史
分类号:
S5
页数:
2
页码:
147-148
摘要:
1978年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革“左”的错误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区内水稻生产迅速发展,水稻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出现大幅增长。1990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
关键词:
农作物
种植历史
内容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就已有栽种,到公元前1766-1123年的殷商时代,水稻在当时农业生产中就占有一定的地位,从公元前1122年的周代开始,到公元前一、二世纪的一千多年间,水稻生产就有更大的发展,并且奠定了南方广大水稻区的基础。对于水稻的种类,《记胜之书》里明确区别了稗稻和秋稻(即粳稻和糯稻)。三国时的《能雅》里,首次出现了“灿字”,可知那时就已经有了籼稻。西晋人写的《广志》里记录了13个不同的水稻品种,有些还载明了不同的播种和收获期,《天工开物》一书还记载了江西地区小暑节前即成熟的早粳热种“敖公饥”“喉下急”,有米质好、色纯白,谷壳薄,呈金黄色的糯稻“金包银”等。到了十八世纪的清代,水稻生产就有了更大的发展,所以延到现在,水稻生产在我国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国农民在向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培育了数目繁多的适合各种自然条件的品种,使水稻栽培有着广泛的分布。
新中国成立后,战祸平息,人民居乐业,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十分重视水稻生产,广泛发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的耕作栽培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使境内的水稻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建国后近60年中,唱凯镇境内水稻生产经历了1950-1957年的发展,1958年的挫折,1962-1965年的调整,1966-1977年的徘徊滞缓,1978-1991年的振兴,1992-2003年的稳中有退,2004年—2008年突飞猛进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57年),评选推广农家良种,推行“三变”(一季变双季、中稻变早稻、旱地变水田),改革耕作制度、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推动了境内水稻生产发展。
第二阶段(1958-1962年),在“大跃进”口号下,农村刮起了“共产风”、“浮夸风”,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违背科学推广过早播种、高度密植,造成减产欠收。
第三阶段1962年9月党中央召开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人民公社60条”,确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农业技术推行土、肥、水、种、密、保、管“农业八字宪法”增产措施,做到翻田、播种、插秧、耕禾、收割五个适时,深耕、搭配品种、密植、施肥、灌溉五个合理,引进试种,示范推广耐肥、抗倒、高产的矮杆良种,水稻面积和产量得到迅速恢复。
第四阶段(1966-1977年),受文革极左路线影响,农村刮起“共产风”,取消社员自留地,割资本主义尾巴,使境内水稻种植面积出现徘徊,处于滞缓状态。
第五阶段1978年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革“左”的错误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区内水稻生产迅速发展,水稻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出现大幅增长。1990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粮价下跌出现卖粮难,农业增长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区内着力改革耕作制度,调整种植业结构压缩水稻种植,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大力推广杂交水稻,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农田化学除草、薄露灌溉、塑盘育秧抛栽等行之有效的增产技术,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由于增产速度快,新建仓库不及,仓库容易饱和,在1984年—1985年之间曾一度出现农民卖粮难的局面。
第六阶段 经过几年振兴,境内水稻生产稳定发展。亩产量除1998年因水灾有所降低外,一般都在377-422.9公斤之间。但到了新千年前后,由于农民负担重,得不偿失,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田改种经济作物、挖田养鱼、种菜种花,甚至栽上水果树,有不少良田抛荒无人耕种,粮食减产不少。
第七阶段 2003年至2008年通过税费改革,多予少取惠农政策落实兑现,免征农业税、种粮、栽培良种、购买农机、化肥、生产资料给补贴,重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亩产超双千的农户村村都有。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唱凯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