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03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兵
分类号: E12
页数: 2
页码: 112-113
摘要: 民兵训练对象,主要训练基干民兵,普通民兵只进行一般的军事基本知识教育。民兵营(连)长,武装基干连、排长和专业技术分队骨干由县人武部培训。武装基干民兵和基干民兵由公社人武部训练。公社专职武装干部由抚州军分区培训。
关键词: 地方武装 民兵

内容

解放初 在农会基础上开始建立民兵组织。1952年区小队合并,民兵组织得到加强。唱凯区配有专职现役武装干部,负责民兵组建、训练工作。
   1954年底,各乡村建立民兵中队。
  1956年,民兵组织进行调整和扩充。
   1958年10月,全国开展“大办民兵师”活动。将15—50岁,凡能拿起武器的男女公民分别编入基干与普通民兵之中。唱凯组建了1个民兵机枪连,每连206人。
   1961年民兵除了完成紧张的训练任务外,还积极参加兴建水库,金临渠的水利建设。鉴于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台湾国民党蠢蠢欲动情势,对民兵组织进行整顿。
   1962年,贯彻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
   1977年10月6日,唱凯民兵团被县委、县革委、县人武部在第三届民兵代表大会上授予“三落实”红旗奖励先进单位。
   1985年起,实行“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方针,组建基建民兵的年限由18—35岁改为18—25岁。
   1987年唱凯镇人民武装部与乡团委联合举办“青年之家”活动,各村“青年之家”起到了“文化活动中心,民兵致富向导,娱乐活动场所和培养人才基地”的作用。
   1988年8月,唱凯镇开展了全民国防教育,通过集中上课,分散训练和举办国防知识竞赛等形式,广大群众深受教育。
   1989年12月,唱凯镇基干民兵和全县共500名基干民兵一起奋战在东(乡)临(川)公路上,圆满地完成了公路的改造和扩建任务。
   民兵训练对象,主要训练基干民兵,普通民兵只进行一般的军事基本知识教育。民兵营(连)长,武装基干连、排长和专业技术分队骨干由县人武部培训。武装基干民兵和基干民兵由公社人武部训练。公社专职武装干部由抚州军分区培训。
   训练内容,以射击、投弹、战术、刺杀、爆破、队列等基础技术课目为主。后又增加了“打飞机、打伞兵、打坦克”和“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等现代战争内容,同时适当增加了“战伤救护”和“武装维修”等知识内容训练。训练时间,通常每年都在农闲时举行时间约10天左右。1980年按照总参颁布的《民兵军事训练四年纲要》规定,参训人员需达到95%以上。全年训练时间,步兵不少于15天,专业技术分队不少于20天,基干民兵不少于20天,干部不少于30天。训练方法,本着“劳武结合”的原则,采取适当集中和分散训练相结合,农闲多训、农忙少训或不训。
   1958年唱凯公社民兵用10天时间对5878名基干民兵进行了一次射击、战术及防空降方面的军事训练。
   1963年至1964年唱凯公社前后两次用一周时间组织基干民兵和武装基干民兵进行射击、战术及投弹训练。
   1969年至1973年,唱凯公社的卫生员先后两次在县人武部参加伤员救护知识的训练。1975年至1978年湖南公社的军械员先后两次在县人武部参加武器维修知识训练,1986年下半年起,基干民兵训练方法改由县人武部集中到训练基地进行工兵、侦察兵训练项目,时间20天。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机构

县委
相关机构
县革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唱凯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