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政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005
颗粒名称: 第二篇 政权
分类号: D033
页数: 23
页码: 89-111
摘要: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江西行中书省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后改抚州路为抚州府,清朝沿用明朝旧制。民国12年(1923年)建区,其时临川县设有八个区,唱凯隶属罗针八区,设有唱凯、绿水殿(今官洲赵家坊村南)两个联保。民国25年(1937年)并区后,唱凯隶属鹏溪二区,全区设有9个联保,100个保,1350个甲。民国30年(1941年),撤联保设乡公所,唱凯设立唱凯乡公所。民国36年(1947年),合区扩乡设立塔溪乡(包括华溪的铁保乡),古港乡、唱凯乡(包括罗湖的白溪一部分),后并为唱凯乡。
关键词: 唱凯镇 政权

内容

第一章 封建政权 第一节 封建统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江西行中书省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后改抚州路为抚州府,清朝沿用明朝旧制。民国12年(1923年)建区,其时临川县设有八个区,唱凯隶属罗针八区,设有唱凯、绿水殿(今官洲赵家坊村南)两个联保。民国25年(1937年)并区后,唱凯隶属鹏溪二区,全区设有9个联保,100个保,1350个甲。民国30年(1941年),撤联保设乡公所,唱凯设立唱凯乡公所。民国36年(1947年),合区扩乡设立塔溪乡(包括华溪的铁保乡),古港乡、唱凯乡(包括罗湖的白溪一部分),后并为唱凯乡。
   民国时期,实行乡保政制。唱凯为临川县北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万寿宫是乡行政驻地。乡公所设乡长、副乡长,文书各一人,下设民政、警卫、经济、文化、户籍等干事各一人,乡丁数人。乡政府总揽全乡政治、经济、文化大权。乡以下设保,保下设甲,保设保长、保队副,甲设正副甲长。乡公所经费由县府拔发,保长工资年由保摊派稻谷200斤,甲长免收全家田粮派费。
   唱凯乡公所直辖一街十七保,唱凯街划分十柱(又名“庄”、“甲”)全乡近170个甲。乡长由县委任命,保甲长由地方推选。
   一、民国末期历任乡长姓名: 唱凯末任联保主任 黄开兴 改乡扩保后第一任乡长 黄杰民 第二任乡长 李冬生 第三任乡长 许彦达 第四任乡长 周志鹏 第五任乡长 游长发 二、唱凯街十柱(庄)范围: 一柱:戏台下、上品庵、杨泗庙一带(现中心小学) 二柱:鱼街上。(现梳篦杜以南) 三柱:彭家街 四柱:彭家街北大街。
   五柱、六柱:现大街中心。
   七柱:东大街口北。
   八柱:老柒厂 九柱:胡家门 十柱:付家井、老街口。
   三、各保直辖范围 一保:唱凯街、湖东万。保长周枚村 二保:湖下周、许家、桥头黄。保长周林生 三保:臼汐(现罗湖乡)、艾港、仓下、钟饶村、万年邓。保长周迟生 四保:洲上许、花田、当头、付、嵇、艾、谢等村。保长许利生 五保:港背志、支家、磨下黄。保长熊厚祥 六保:江山、白水、山上陈、东李、许家、楼下付。保长胡润生 七保:江上万、泉湖刘、东、西、下阳。保长万坤照 八保:游学、西坊付、周山泗、黄医牛。保长帅元昌 九保:北保、南保、零口、湖鹤尼。保长帅仑春 十保:上、下刘、何寺、横直周、湖家山。保长何寿星 十一保:古港周、上陈、徐家、黄头户。保长周燕芳 十二保:上、下游、东、西徐、熊家。
   十三保:灵山张、官洲彭邓、肖公渡、赵家坊。保长何辉 十四保长:和风邱、观背刘、花门楼、石紫圹、观前胡、黄头户。保长邱国恩 十五保:石溪、低洲、刘路寺。保长吴玉良 十六保:灵山何、新基何。保长何文彬 十七保:江家、车家、陈坊、院下、官家。保长陈拱生 第二节 封建政治 封建统治时期,唱凯和全国其他乡镇一样,饱受乡保豪绅、地痞帮派压榨,人民生活疾苦。
   乡公所民刑兼管,保甲充当爪牙,官绅垄断地方,帮派各霸一方。乡、保长上任,只管捞钱,富绅地霸免粮免捐免兵。征一派十,成为乡保惯例。私纳捐款,允许公烟(大烟)、公赌、公娼。唱凯有常年烟馆六、七家,公赌场地有牛厂上、戏台下、罗汉庙三处。街口几家饭店,常有外来娼妓留宿。
   唱凯较大财富有古港的周庶饮、周化夷,官绅有石溪的吴沐三、游学的帅洪字、陈坊的陈敬民等,地霸有付会生。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唱凯地方是大办实验区的重点,是国民党统治时的一项政治维新运动。抚州地区专员周作孚,亲手制订了一套“动、实”行动纲领: 动。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实。凡事心中了了,口中说说,笔下写写,不去实做,皆属无用。
   这个“动、实”行动纲领,写遍街口通道,轰动了一时,并发布三项指令: 一、编部造册。凡年满18岁—35岁的青年壮丁,必须编名造册,定期参加以保为单位的军事训练,称“迎团练”。
   二、大办卫生,大建花园。当时古港的上陈村,塔溪的横周村,唱凯的塅上支村是唱凯办卫生建花园的示范村。三处花园共占场地十三、四亩,建有石椅、石桌、筑有鱼池、花坛、花木郁葱。盛极一时,因无具体管理人员,两年后就颓废了。
   三、剪长发、放小脚。蓄长发缠小脚是数千年束缚妇女的旧习传统,在当时国民党提倡新生活运动时,号召广大农村少年女孩,青年妇女剪长发,放小脚,虽说是对妇女的一种特大解放,但头上仍是压着大山,许多清规戒律,重重束缚着她们,直到新中国成立,妇女才得到彻底解放,当家作主。
   1942年(民国31年)4月13日,日寇由东乡县经万年桥入侵唱凯,驻营云山圩。唱凯沦陷后,成了日伪军四出烧杀抢夺之地。唱凯街老杂货店华顺昌胡家门家屋,被烧毁财物几万元、周围百余村庄,共烧毁房屋78栋,杀害人命13个,淫污妇女,宰食畜禽,抄毁家财,不胜其数。在日伪蹂躏时,唱凯街上几家巨商打着保持治安的旗号成立维持会,与云山日伪营部挂上钩,定期轮选青年妇女,把摊派来的鸡鱼肉蛋糖果食品,随身送往云山营部去慰劳,企图得到敌伪的欢心和信任。日军投降后,维持几个头目分别受到惩处。
   唱凯沦陷后,广大群众愤慨在心,反击四起,日伪心寒胆慄,日出早归,经常三五成伙,不敢单独行动。1942年7月的一天黄昏,三个日伪军从黄昏沿抚河而上,行到何家口拐湾处,被几个农民出其不意,用石头砸死,沉尸河底。罗针长湖湖畔,三个日伪军活埋了两个,一人挣扎逃脱,回报情况,日伪营部于翌日凌晨,带领大队人马,误言泉湖即是长湖,竞将泉湖刘村烧成一片焦土。枪杀7人,惨绝人寰。
   1949年(民国38年)春,唱凯濒临解放前夕,国民党政权机关为了补充兵源,强迫实行一甲一兵,强迫三丁抽二丁,二丁抽一丁,搞得户户不安,人人自危,一丁中签,妻哭子啼,母怨多一男,儿恨多有弟,富裕者买丁替名,穷苦户忍痛投身,无奈徒卖身顶替。在此情况下,不少家庭,为了避免抽丁,将初生的第二胎男孩出卖,或携眷外逃谋生,或无奈地抽身匿避,“抽壮丁、抓逃兵”成了当时的警语,谈虎色变,风吹草惊。
   日本侵略军在唱凯犯下的罪行 口述时间:2006年7月13日 口述地点:临川区唱凯镇上游村委会东徐村小组 采访人:临川区社联危仁川、周军 整理人:危仁川录音人:危仁川 口述人徐怡顺简况:1933年9月22日出生,男初小文化,临川区唱凯镇上游村委会东徐村农民,其口述反映当年东徐村村民为保住家园,大批妇女无奈被日军士兵集体奸淫的悲剧。
   日本人是四月二十几日到我们这里,七月十几就退下去了。我见过日本鬼子,只要来一个,全村人就要走(躲藏),主要是我们当时觉悟水平低,怕枪。日本鬼子来的时候多则几百人,少则五六个,他们杀人放火、强奸妇女,采取三光政策。
   日本鬼子杀人我没见,放火、强奸妇女我见。日本鬼子只要捉到妇女就拉进来淫,淫的人有别村的,也有我们村的。我们村有一个叫万景秀,还有一个付怀仔,很多很多,淫完了就放了,没有杀。我们这边只有罗针丁湖一带遭毒手,杀的人多,还有一个孝桥斗门周家。
   日本鬼子在我们这村没有杀人,也没有放火,就是奸淫妇女,淫了有30多个。西边徐家被烧了房子,我们东边徐家没有烧,是我们这里有一个叫桂娇的妇女,当时30几岁,自己舍身,跟日本人打交道,好像成立维持会,组织一帮妇女,日本鬼子要睏(奸淫)女的,就陪他们睏。日本鬼子在我们这里也抓伕,我公公也被捉去到梁家渡,帮他们搬东西,后来回来了。听人讲,日本鬼子抓到民伕,就把重担给他担,如果担得起,就说明你是劳动人民,不是知识分子,担子就越担越轻;如果担不起,担子就越担越重,那就要死。日本鬼子在我们这里见到值钱的东西就抢,碰到猪、鸡、牛,他们就把刺刀一捅,拿起就走。还有日本鬼子见到妇女光头就发晕,我们这里女的十六七岁就剃和尚头。如果女的20到30岁,清早起来,煮完饭吃完饭,头也不梳,面也不洗,就用锅烟子(锅灰)抹面,就成了乌面子(指大花脸),日本鬼子看到不漂亮就不会要。
   口述时间:2006年7月13日 口述地点:临川区唱凯镇上游村委会东徐村小组寺庙门口 采访人:临川区社联危仁川、周军 整理人:危仁川录音人:危仁川 口述人徐友龙简况:1927年7月17日出生,男,无文化,临川区唱凯镇上游村委会东徐村农民,信仰佛教,现住东徐村庙上。
   日本人来我们这里已经有64年,我当时有15岁,是四月二十三日(指农历)来的。日本人从河下和马路两边来,我当时帮人家打长工。那天日本人打了一夜到天亮的炮子(指打枪),从河那边往我们这边打,我们躲在菜园角下。日本人一路烧杀过来,强奸了人家还把刺刀杀了人家,从那个女人阴部杀了一刀,这个女人是姜丰陈家的人,20多岁。还拉了我们村一个叫付怀仔的姑娘,十五六岁,拉进去淫(强奸)。
   我们走反从熊家坐船到饶溪,碰到过日本鬼子。日本鬼子捉到一个叫昌九的,在我们这里打长工,还有一个叫饶冬瓜,下饶人,抓去当民夫,过了六七天才放回来。西边徐家被日本鬼子烧了一幢两个天井、三垂直进的大屋,东边徐家差一点也被烧了房子,是很多老人跪着拜日本鬼了,才未烧掉。日本鬼子见到东西就要,碰到猪就打一枪,把4只腿挖下来,牛也是一样,里面的内脏就不要,日本鬼子来的时候,我们全家日上(白天)到处躲,河下来日本兵我们就走这边,马路上来日本兵我们就走那边,直到七月十二,日本人才回去。
   口述时间:2006年7月13日 口述地点:临川区唱凯镇低洲村委会张家村小组 采访人:临川区社联危仁川、周军、周美平临川区党史办吴长辉 整理人:危仁川录音人:危仁川 口述人张利生简况:1926年2月14日出生,男,小学文化,临川区唱凯镇低洲村委会张家村小组农民。
   我叫张利生,临川唱凯低洲村张家小组人,今年80岁,后来作过田,撑过排,搞过业。日本鬼子到我们这里是五月过端午时间,我记得我们担粽子躲到山上吃。那次,我娘打摆子,就没让我出去,两个日本鬼子到我们村来,捉到我们村六福麻子的老婆进去淫,还有和尚崽的老婆叫乐仔也被捉去,一共两个妇女。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怕日本佬烧屋,本来可以打死这两个日本佬。我们村被日本鬼子打死两个人,一个男的,一个女的。男的叫梦崽,我们张家的西瓜在唱凯一带很有名,梦崽是帮人看瓜,日本鬼子到瓜田偷瓜,见到瓜就用刺刀捅,用马刀劈,梦崽也顽固又不走,日本鬼子用刺刀朝肚子一捅,把他捅死了。还有张福田的老婆叫邓爱仔,被日本人开枪打死。我们村叫花子的水牛,连人带牛一起打死了。我们张家的房子没有被日本佬烧掉。但有人被日本佬杀了猪,捉了鸡鸭。
   口述时间:2006年7月13日 口述地点:临川区唱凯镇低洲村委会办公室 采访人:临川区社联危仁川、周军、周美平 临川区党史办吴长辉 整理人:危仁川 录音人:危仁川 口述人周友发简况:1937年6月7日出生,男,小学文化,家住临川区唱凯镇低洲村委会周家村小组,农民,兼做低洲村委会会计。
   日本鬼子在1942年来到我们这里,那年我有6岁,我亲眼见到过日本鬼子。那年阴历六月份的一天,刚吃完早饭,日本鬼子从何家口坐船来起岸,往张家窜扰,一路上淫掳焚杀,走到我们这个村时,我娘带我从后园竹子丛里爬,爬到禾田里,躲在禾田里看,看见3个日本鬼子赤身裸体,穿了个三角裤一样的,荷着枪,插上刺刀,把鸡串在刺刀上,扛在肩上。我腊生叔(周腊生)没走赢(来不及走),就躲在房子的拖铺(后厅)里,被日本鬼子捉住了,我辉生叔也被捉住了,两个人一起被日本鬼子带走了(被抓作民夫),还有一个妇女是刘家的,名字叫新娘子,有30多岁,也被日本鬼子捉到了,日本鬼子就把她带到屋里去淫(指强奸)。如果不是捉到她,我们这个村的房子就要被烧了。日本鬼子已经把禾秆拉拢在房子边,准备点火,刚好碰到刘家新娘子。我们看到后,就赶快爬过港(小河)去,日本鬼子到大约12点钟就回去了。后来听到张家村张福田的老婆被日本鬼子打死了,还有涂家一个叫野崽的农民被日本鬼子用锄头砍死。日本鬼子就到我们村一次,后来就没有来过。
   口述时间:2006年10月19日 口述地点:抚州节荆公路18号1栋 采访人:临川区社联危仁川、徐翠萍 整理人:危仁川 录音人:危仁川 口述人鄢炳生简况:1925年8月1日出生,男,籍贯为临川区唱凯镇蔡家村委会鄢家村小组,现住抚州市荆公路18号1栋。曾任过原抚州市粮食局局长,现已退休。
   1942年阴历四月,日本鬼子打到临川来了,当时,我全家想逃到合肥去。我岳父有一条船,我们就搭他的船,装了一船东西,还有20多个人。船刚走到唱凯万年桥邓家,就被日本鬼子拦住了,他们把我们所有的东西,吃的、用的、衣服、钱物,全部扔到河里,强行征用这条船去装日本鬼子,还将船上20多人全赶下船,只扣留我一个人撑船,当时我有18岁,年轻力壮。在日本鬼子的威逼下,我就帮他们撑,船顺水向下游流去。大概撑了3里路远,到了唱凯熊家,我看到只有一个拿马刀的日本鬼子坐在我船上押船, 其他有枪的日本鬼子坐在别的船上,相隔很远。我本想用船篙朝船上的日本鬼子打去,将他打下河去,但又不敢打,怕没打死,他会拿刀杀人。于是,我慢慢将船撑到岸边,将篙子一顶一撑,自己跳上岸跑回家去。
   过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四五百日本鬼子来到我们村,将村里的猪、牛全部杀了,他们只吃几条腿,其它的部分全扔了,还把我们的稻谷倒给马吃。我父亲当时患疔疮,大家都在走反,找不到郎中采草药,六月份就病死了。我们村还被日本鬼子杀了一个妇女她是义仔的娘,我们叫她新银婆。我爱人的娘家是唱凯娄下村,离鄢家3里路,也被日本鬼子杀了好几个人。她也是那年6月,跟着我走反,走到云山肖坊陈家巷,躲了两个月才回来。云山那时驻了很多日本鬼子,老百姓都不敢去云山。日本鬼子撤出云山后,我到云山街,看到一家人家床上躺着一具干尸,是女人的尸体。罗针胡孟庸村那边被日本鬼子杀了很多人,亏得那天我们没往那边走反,他们那里离鄢家只有5里路,隔了两条小港,否则也会被日本鬼子围住,被他们杀了。听说有3个日本鬼子到胡孟庸那里去搜索,被当地老百姓打死了两个,逃跑了一个,第二天日本鬼子大肆报复,把泉湖刘家、胡盂庸、丁家、岭上徐家全放火烧了,一共烧了200多栋房子,杀死了100多人。
   口述时间:2007年11月29日 口述地点:临川区唱凯镇灵山村委会何家村 采访人:临川区社联危仁川、周军、周美平 整理人:危仁川 摄像人:周美平 口述人何长根简况:1929年4月21日出生,男,临川区唱凯镇灵山村委会何家村人,农民,曾任过村干部,小学文化。
   我叫何长根,今年79岁,阴历四月初二十一日出生。我的生日就是日本鬼子到我们这里的那一天。
   日本鬼子来时我有14岁,是四月二十一日下午3点多钟来的。我们村门口有河堤,为了防止日军过车子,堤上挖了大坑,堆了高土堆。日军来时,我们全部都走了,我家和很多村民准备上南城珀玕,船划到华溪邹阳湾王家,发现日本鬼子的汽船走在前面,已经到了孝桥中洲,我们不能过去,大多数村民就又返回灵山何家,少部分人去投亲靠友。回来不久,村里的保甲长就来喊我们去把大堤上的坑填满土,墩挖平,原来日本鬼子就在我们村成立维持会,要保甲长负责。大家刚走到堤上,就碰到鬼子兵,他们把我们这些人,有50多人全捉去做挑佚,跟着他们往上游走,几个人跟鬼子一个班。没走多远,一个日本鬼子看到我往队伍后面退,像想溜走的样子,就用棍子狠狠打了我的右手一棍子。这时有一个湖北佬,也是跟着日本鬼子队伍来的,他对我说:“你要跟着这匹马走。”走到华溪院下,日本鬼子落(驻扎)在田缎,在当地淫掳焚烧。
   晚上,他们把人家的床板、抽斗、雕花板堆在禾场上烧。我当时想逃跑,走到一条大水沟沿上,看到水有那么深,便不敢跑,还是回来。一路上,我帮日本鬼子背了一个背包,其他的人担担子,担糖、吃食,还有人挑炮弹,一直跟日本鬼子走到宜黄。在那里歇了一天,又走到棠阴,在离南丰有40里路的地方弯回来,又向南城走去。一路上有日本飞机跟着队伍走,扔纸条下来,命令他们3天打破南城。听说南城国民党军驻了两个好团在那里,双方打了起来。仗打响后,日本鬼子就放了我和另外两个伢崽回家,其中一个姓牛,是三江口人。走了9天,五月初七我回到家里,发现村里在过端午节,那天被日本鬼子烧了房子。听村里人讲,我们村何隐办子打死了一个来灵山何家乱来的日本鬼子,开始还打不赢那个日本鬼子,后来又有一个人上去帮忙,打了一锄头,将那个日本鬼子打翻在地,才打死了那个日本鬼子。过了一个礼拜,日本鬼了来我们村报复,杀人放火,过节那天打死了我们何家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木根的爷(父亲),还烧了很多房子,东边烧得多,西边只烧了一栋。后来,日本鬼子也经常到我们村来,把村里人赶得四散,都躲到周边村庄的亲戚家去。我们这一带的村都有被日军强奸的妇女,我们村也被强奸四五个。日军从河里来,堤上来,还从唱凯那边马路上来,一次来几个人,来搞东西吃和淫妇女。
   在去宜黄的路上,我没见日本鬼子杀人。但出了宜黄,只要经过一个亭子,就会有几个被日军杀死的人。我们村被捉去做挑夫的,后来都陆陆续续回来了,有的是在割完禾回来,有的跟着日本鬼子撤回梁家渡后才回来。
   口述时间:2007年11月29日 口述地点:临川区唱凯镇东湖村委会泉湖刘家村 采访人:临州区社联危仁川、周美平、周军 整理人:危仁川 摄影人:周美平 口述人刘党仁简况:1926年1月6日出生,男,九江市第一建筑公司退休工人,现住临川区唱凯镇东湖村委会泉湖刘家村,无文化。
   那天日本鬼子来的时候还没天亮,他们先到西边找到我们村的刘润元,要他带他们过河。原因是前两天,有两今日本鬼子死在罗针长湖边上,我们这个村名叫泉湖,声音差不多。刘润元被日本鬼子吓着了,没带他们过去,日本鬼子就在我们村放火烧屋,烧了50多栋房子,还当场打死了5个人:一个叫螺丝,一个叫熬熬,还有猪牯脑,还有一个妇女打死在那边沟里,在庙上还打死了一个裁缝,不是我们村的。那天我在家里,日本鬼子从村西边烧起,我家住在村东边,看到日本鬼子放火杀人,我一家人都跑了。我家的房子没被日本鬼子烧了,我家前面的房子全被烧了。天亮后,日本鬼子嗷嗷叫到岭上徐家那边去了。后来我家每天早上出去躲日本鬼了,晚上才敢回家来往。我们村的徐某某原来被日本鬼子强奸了,那是日本鬼子在这里杀人以前的事。
   口述时间:2007年11月29日 口述地点:临川区唱凯镇东湖村委会泉湖刘家村 采访人:临川区社联危仁川、周美平、周军 整理人:危仁川 摄像人:周美平 口述人刘正祥简况:1932年11月19日出生,男,临川区唱凯镇东湖村委会泉湖刘家村人,共产党员,曾任8年村支书,初小文化。
   那年五月间,禾快出穗的时候,日本鬼子半夜后到我们村来杀人放火。日本鬼子一进 我们泉湖刘家村就开枪,打死了螺丝、熬熬、福保的爷几个人。牙办子的老婆躲在凡家山的牛车下,我当时也躲在那里,一个日本鬼子叫她上来,她不肯上来,那个日本鬼子就开枪把她打死在牛车下。那次,日本鬼子在我们村到处放火。当时,我们村将近有300入,房子有几十栋,日本鬼子烧得我们泉湖刘家只剩下六七栋屋。我原来的老婆(童养媳),也在大人逃命时丢下她没有人管,后来就生病死了。
   日本鬼子到我们泉湖刘家来烧杀,原因是(罗针)长湖那里打死了两个日本鬼子,逃跑一个回去,龚家维持会的龙眯子向日本鬼子告密,带日本鬼子半夜到我们村来。
   日本鬼子烧了我们村的房子后,我们就走反到云山荣岗、万家、付家、罗家,躲在那边山里。走反的时候大家带了点米,又没菜吃,又没盐吃,人都整得快死。日本鬼子撤退后,我们看到蒋介石的兵,他们叫我们不要走。我们便回家,没有屋住大家打茅棚住。
   口述时间:2006年8月23口 口述地点:临川区罗针镇罗针村委会柘湖村小组 采访人:临川区社联危仁川、周军 整理人:危仁川 录音人:危仁川 口述人刘月香简况:1925年7月17日出生,女,临川区罗针镇罗针村委会柘湖村村民,农民,未曾读书。
   我叫刘月香,今年82岁,原来在唱凯墟,现就住在胡家。我养父颜家村的颜初发就是被鬼子打死的。那日他在屋里捡东西,没想到鬼子这样快就进来了,他转身就逃走,鬼子哇哇叫他莫跑,他不听,鬼子啪就是一枪,养父当时就睏在地下,打死了。后来,才晓得鬼子是要捉他去当挑伕。没办法,第二天用竹床把养父草草埋了。
   那时,我家里在唱凯墟街上有一只店,经营布匹、衣服,还有一些药材,鬼子来了把店里的三七等贵重药材全抢走了。衣服、布匹不要,我还记得一次鬼子用椅子、凳子架起来放在我的一幢屋顶上,想放火烧,不晓什么原因,最后还是没烧。
   村里一个五六十岁的女老人家躲在楼上未走,当时很多女人都藏在厨子里不敢做声。她心想,自己一个老人坐在外面不要紧,不想还是被鬼子捉到,三四个人轮奸她,最后活活弄死了。名字不记得,是本市人嫁过来的,还有一个34岁的妇女,被三四个鬼子捉住,拖到村头厕所轮奸。当时有人听到那边传出哇哇的大叫声,就有大胆的人悄悄走进去睇(偷看),才晓得。
   记得有一次,一个小口俚走在我前头,我在后,我亲眼看见一个鬼子用一把大扒子挖她一下,马上她就倒在地下。又想来挖我,没挖到,我赶快转身逃走了,后来的事就没看到,不晓得。那时的女人、特别是年轻的几乎都剃光头,扮伢崽相。
   鬼子到我村总共两三次,我们每天吃了早饭就想怎样走,还好鬼子在我们这边也就是几个月,若是年吧,还不晓得会弄成什么样子,全会搞完了。
   第二章 人民政权 1949年5月8日(农历4月18日),人民解放军兵分两路:西沿抚河,逆流而上,直逼县城:东由东乡占圩,经万年桥,进驻县城北乡唱凯、云山、罗针三地,唱凯得到解放,结束了数千年来的封建统治,取得了穷人当家作主的权利。
   唱凯解放后,为了安定人心,区工作队积极组织地方政权,一面利用原来保甲长进行借粮工作,一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成立乡村政府,撤消保甲,选出村长,分农会主席,行使一切政权,开展镇反运动,大力镇压地方封建残余,树立穷人翻身的绝对优势,为进行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运动列开阵地。
   1958年,撤消区乡体制,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唱凯公社由华溪、铁保、永丰、唱凯、北保、古港、观前、东湖、慢坊和罗针、黄昏、浒渡、城前、太平等十四个乡合并而成。公社设有党委、管委、民兵、青年、妇女等组织。为了便于领导,公社下设华溪、唱凯、罗针三个片,实行一社一队的大队核算单位。
   由于管理范围过大,1960年2月,划出罗针片,成立罗针公社。1961年,唱凯公社又划为华溪、唱凯、古港、北保四个公社。是年冬,设立唱凯区,管辖唱凯、华溪、古港、北保、罗针等五个公社。1962年全面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十六条”,大队核算改为生产队核算,1965年,撤消唱凯区,并入孝桥区。1965年,划出华溪公社,由唱凯、古港、北保三社合并为唱凯公社。1968年终,华溪仍然并入唱凯,1973年6月重划出华溪公社,1981年由文革时期的革命委员会改为管理委员会。
   第一节 境内政权沿革 1949年5月,临川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将全县划为5个区。
   1950年春,唱凯、罗针、华溪三乡并合,属临川二区,区,乡政府并同驻设在古港村。乡下设村农会、乡农会(以原来保甲为基础)。当时唱凯乡(片)分治六个小乡: 观前乡 辖有观前、石子塘、江上邹、艾港、桥头黄、周博巷、仓下李、西艾、胡仕、观背刘、钟家、尧家等14个村。
   唱凯乡 辖有唱凯街、花洲许、花田、嵇家、付家、谢家、徐家、艾家、当头付、磨下黄、许家、湖家山、北山黄、段上支、钟家桥、湖东万等16村。
   古港乡 辖有有湖下周,横、直周、黄头夫、上陈、古港、上刘、下刘、何仕等十一村。
   石溪乡 辖有石溪吴、张家、万村、河上周、刘路寺、刘孟峨、园湖熊、黄顾桥、低洲徐家、杨家、王家、何家等15村。
   灵山乡 辖有灵山张、何家、新基何、洲沙何、官洲彭、邓、赵家坊、姜、吴、陈、王等12村。
   北保乡 辖有北保熊、游学、大、小房帅家、零口杨、黄医牛、西坊付、周山泗、洋坡王、东、西、下阳、江山、慢坊许、上陈、白水许、山上陈、楼下付、付英、孔、罗、江上万、泉湖、湖鹤尼等22村。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将石溪、古港、灵山乡合并,建立古港乡,同时成立古港乡人民委员会,隶属县人民委员会,1957年3月隶属唱凯区公所,驻地古港村。将艾巷、观前、唱凯乡合并,建立唱凯乡,同时成立唱凯乡人民委员会,隶属县人民委员会。1957年3月隶属唱凯区公所,驻地唱凯圩。将慢坊、东湖、北堡乡合并,建立慢坊乡,同时成立慢坊乡人民委员会,隶属县人民委员会。1957年3月,慢坊乡人民委员会改为北堡乡人民委员会,隶属唱凯区公所,驻地慢坊村。
   1958年10月,全县成立27个人民公社(场),并建立了公社管理委员会,既是行政机构,又是经济管理机构。经过多次调整,到本时期末,全县共有55个人民公社(场)和3个镇人民公社。唱凯境内共有古港、唱凯、北堡三个人民公社。
   1958年10月,唱凯、古港、华溪、北堡、罗针、太平乡合并,建立唱凯人民公社,同时成立唱凯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隶属县人民委员会,驻地唱凯圩。
   1961年6月调整公社规模,由唱凯公社划出部分大队成立古港人民公社,同时成立古港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隶属县人民委员会,驻地古港村,1965年4月撤销。由唱凯公社划出部分大队建立北堡人民公社,同时成立北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隶属县人民委员会,驻地北堡村,1965的4月撤销。
   1968年4月扩社并队成立唱凯公社革命委员会,隶属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6月,撤销公社革委会,建立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6月,撤销公社管理委员会,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红旗桥公社改红桥镇,凤岗公社改为崇岗乡。1985年5月,腾桥乡改为腾桥镇;唱凯乡改为唱凯镇;高坪乡改为高坪镇;龙溪乡改为龙溪镇。到1987年10月,全县有26个乡人民政府,6个镇人民政府。
   1984年6月,改唱凯公社为唱凯乡,1985年5月改唱凯乡为唱凯镇,同时建立乡、镇人民政府 第二节 镇(乡、公社)人民代表大会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颁布,成立了乡普选工作办公室,负责普选工作。第一步,从宣传动员入手,进行选民登记,审查并确定选民资格,发《选民证》。第二步,在土、农、商、妇各群众团体、机关干部中协商代表名额,提出候选人名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作必要的删改增补。第三步分选区召开选举大会,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选出乡长,乡人民政府委员和出席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被迫中断。1980年7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实行县级直接选举,县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县、乡人大代表可以在乡人大主席团的组织下围绕工作监督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对乡政府工作进行专题调查视察。通过视察,代表对夏粮入库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推动政府开展工作,保证了夏粮入库依法顺利进行。
   对于乡人民代表大会所收到的提案,大会主席团都分别送交有关部门答复和办理。有些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和根据政策不能解决的提案均作了认真的解释。
   乡(社)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一、调查视察,乡人大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对大队(村委会)、企业、学校等单位围绕工作监督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视察。通过视察,代表对各项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法律法规实施视察重点是:《宪法》、《义务教育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贯彻执行情况。二、提案处理。每次代表会议都有不少提案,人大对代表们的提案分别送交有关部门,单位答复和办理。三、选举和任免,会议期间,选举乡长(社长、主任),副乡长(副社长、副主任)选举人民陪审员,选举人大主席、县人代会代表。
   一、历届人大代表名单 1954年3月首届人代会名单 (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分区分乡列名) 第二区代表三十八名(其中妇女四名): 永丰乡:徐艮龙、游文涛、刘雪登 华溪乡:周信太、邹全生 铁宝乡:熊顺发、香爱珍(女) 观前乡:周龙宗、廖细茂 唱凯乡:张友根、熊天生 黄昏乡:何连生、顾禄茂 艾港乡:万正一、顏万生 灵山乡:彭友祥、邓火香(女) 古港乡:许勤、周文元 北保乡:王惠庭、帅胜高 慢坊乡:付子清、何开莲(女) 石溪乡:黄海滨、周谷龙 罗针乡:胡宏良、徐友发 长湖乡:龚秋元、胥必胜 太平乡:邹福元、胡荣志 城前乡:徐凑寿、饶水红(女) 浒溪乡:张发生、邓学堂 许渡乡:周长生、陈信生 第二届代表大会代表四十九名(第二工作队“二区”代表) 古港乡:刘雪登、彭友祥、涂辉高、刘武登、周爱兰(女) 北保乡:何开莲(女)、王高祥、付子清、帅盛昌 唱凯乡:张友根、何金元、何四女(女)、周林扬、熊天生 华溪乡:吴兴龙、邹和英(女)、付求兴、周兴太 龙岗乡:谢润荣、何生发、周五初、许月太、刘茶花(女) 临川县唱凯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3月分乡后) 唱凯乡:邹福来、万艮堂、周林扬、何四兰(女)、熊天生、彭金秀(女)、过泽如、李麟 北保乡:王荫卿、陈流水、何开莲(女)、帅盛昌、王贵生 华溪乡:熊白水、王金扬、陈冬生、胡才金(女)、周金祥、熊信辉 古港乡:黄保龙、黄友兴、刘雪登、嵇友生、张菊孙、周爱兰(女) 唱凯公社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1960年11—12月) 李元生、黄友兴、徐流球、周娥媚(女)、邹书花、涂辉高、熊福生、周庆堂、张松山、王金扬、陈英香(女)、何幼金(女)、邹水演、万梅香(女)、付子清、支三良、徐达科、付球科、万爱女(女)、唐义福 第六届唱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5年12月) 赵从郁、李元生、黄友兴、何连生、唐义福、陈子游、周金毛、王国生、徐冬娥(女)、喻金花(女)、邹月娥(女)、何永昌 第八届县唱凯公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根据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于1980年5月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龚顺昌、邹福来、鄢景堂、邓寿璋、陈海生、杨毅、梅细保、黄祥仁、陈冬发、熊义学、陈金水、周春菊(女)、陈根高、何金保、黄芬田、许荣山、何淑芳、黄仁堂、胡任生、陈水根、陈芝兰(女)、王享莲(女)、蔡正奇、陈菊云、帅妹兴、嵇秋祥、王水香(女)、涂金根、何水莲(女)、熊会珍、蔡艮金(女)、何恩仁、饶科明、钟仁忠、游员龙 唱凯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主席团及秘书长名单 (2007年3月8日唱凯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主席团(9人民,以妖娆氏笔画为序排列): 李泉发 汪华辉 陈新华 张良文 胥贤龙 黄达兴 黄华文 章忠水 曾海兰(女) 秘书长:黄达兴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议案审查委员会财经审查委员会名单(草案) (2007年3月8日唱凯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主任委员:胡小勇 委员:陈新华 黄华文 议案审查委员会 主任委员:胥贤龙 委员:陈新华 曾海兰 财经审查委员会 主任委员:章忠水 委员:陈新华 邹冷明 代表团代表、特邀、列席人员编组名单 (代表71名、特邀、列席人员22名) 第一代表团(代表22名,特邀、列席人员8名) (观前 邱家 古港 上游 灵山 官洲 万年) 团长:陈付水 副团长:周义龙 邓国云 成员:汪华辉 黄达兴 周满员(女) 胡华龙 涂民强 付而娇(女) 周武兴 黄华文 吴风英 周普堂 李泉发 陈根高 陈春梅(女) 徐亿和 喻国荣 邓龙梅 何水春 何贵德 张朗娇(女) 陈新华 邓风梅(女) 特邀、列席人员(8名) 万忠安 陈贵兴 游茶英 何洋苟 邱国怀 何木水 周银水 何子龙 第二代表团(代表24名、特邀、列席人员7名) (唱凯 低洲 石溪 艾巷 花洲 居委会) 成员:徐长科 胡小勇 万海琪 张红林 周春红 杨向荣 何海英 周武良 梅三龙 许火祥 周清祥 黄俊清 支牛昌 胡云连(女) 陈保兰(女) 陈梦君(女) 周梅生 黄分田 邹冷明 徐月梅(女) 邱淑华(女) 曾海兰(女) 特邀、列席人员(7名) 刘宝龙 李莹莹 王永昌 黄寿琪 刘柏清 吴木清 廖柳英 第三代表团(代表23名,特邀、列席人员7名) (江山 白水 蔡家 东湖 游学 北保) 团长:胡细龙 副团长:付荣荣 蔡金云 成员:胥贤龙 章忠水 付平香 陈艮华 许水平 许度龙 许灵后 周红兰(女) 蔡九红(女) 王新水 付员仔(女) 王长根 王火龙 曾尚德 帅英生 周满莲 帅早生 胡月娥(女) 胡取龙 特邀列席人员(7名) 聂斌 许晓华 邓义来 胡区昌 刘木标 帅谷昌 帅国荣 唱凯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结果: 镇长:徐长科 副镇长:万海琪 李莹莹 邓义来 许晓华 陈贵兴 人大主席:汪华辉 人大副主席:胥贤龙 临川区第三届人大代表 周跃飞 杨露露 黄诚龙 汪华辉 徐长科 游冬华 黄寿琪 帅谷昌 王永昌 欧阳小珠 第三章 政又机构领导人员更迭 第一节 撤区并乡后的乡人民委员会 古港乡人民委员会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将石溪、古港、灵山乡合并,建立古港乡,同时成立古港乡人民委员会,隶属县人民委员会,1957年3月隶属唱凯区公所,驻地古港村。
   乡长:黄保龙(1956年3月—1958年10月) 副乡长:熊爱珍(女,1956年3月—1957年3月) 周文元(1956年3月—1958年10月) 唱凯乡人民委员会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将艾巷、观前、唱凯乡合并,建立唱凯乡,同时成立唱凯乡人民委员会,隶属县人民委员会。1957年3月隶属唱凯区公所,驻地唱凯圩。
   乡长:周林扬(1956年3月—1958年10月) 副乡长:周娥媚(女,1956年3月—1958年10月) 颜华生(1957年3月—1958年10月) 北堡乡人民委员会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将慢坊、东湖、北堡乡合并,建立慢坊乡,同时成立慢坊乡人民委员会,隶属县人民委员会。1957年3月,慢坊乡人民委员会改为北堡乡人民委员会,隶属唱凯区公所,驻地慢坊村。
   乡长:陈流水(1956年3月—1958年10月) 副乡长:何开莲(女,1956年3月—1958年10月) 第二节 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人民公社(场)管理委员会 1958年10月,全县成立27个人民公社(场),并建立了公社管理委员会,既是行政机构,又是经济管理机构。经过多次调整,到本时期末(1965年),全县共有55个人民公社(场)和3个镇人民公社。唱凯境内共有古港、唱凯、北堡三个人民公社。
   唱凯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58年10月,唱凯、古港、华溪、北堡、罗针、太平乡合并,建立唱凯人民公社,同时成立唱凯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隶属县人民委员会,驻地唱凯圩。
   社长:万银堂(1958年10月—1960年7月) 徐流球(1960年12月—1961年6月) 主任:周娥媚(女,1961年12月—1965年4月) 社长:胡珊(1965年4月—1965年7月) 赵从郁(1965年9月— ) 何开莲(女,1958年10月—1961年6月) 陈冬生(1958年10月—1960年5月) 胡宏良(1958年12月—1960年5月) 邹水演(1959年3月—1961年2月) 熊爱珍(女,1959年3月—1960年12月) 黄志平(1958年10月—1960年12月) 周娥媚(女,1960年12月—1961年6月) 黄保龙(1960年12月—1961年6月) 周林阳(1961年12月—1965年4月) 张友根(1963年3月—1965年3月) 周娥媚(女,1965年4月— ) 胡保发(1965年4月— ) 熊俊贤(1965年4月— ) 古港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1年6月调整公社规模,由唱凯公社划出部分大队成立古港人民公社,同时成立古港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隶属县人民委员会,驻地古港村,1965年4月撤销,并入唱凯公社。
   主任:黄保龙(1961年12月—1965年4月) 副社长:王碧兰(女,1962年6月—1963年3月) 许树清(1963年3月—1964年5月) 北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1年6月调整公社规模,由唱凯公社划出部分大队建立北堡人民公社,同时成立北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隶属县人民委员会,驻地北堡村,1965的4月撤销,并入唱凯公社。
   社长:唐胜隆(1961年6月—1961年12月) 主任:何开莲(女,1961年12月—1962年6月) 社长:王会廷(1962年6月—1965年4月) 副社长:胡保发(1962年6月—1965年4月) 人民公社、乡(镇)政权组织(1976年10月—1987年10月) 1968年4月成立公社革命委员会,党委书记兼任革委会主任,行使党政权力。
   1980年6月,撤销公社革委会,建立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6月,撤销公社管理委员会,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红旗桥公社改红桥镇,凤岗公社改为崇岗乡。1985年5月,腾桥乡改为腾桥镇;唱凯乡改为唱凯镇;高坪乡改为高坪镇;龙溪乡改为龙溪镇。到1987年10月,全县有26个乡个民政府,6个镇人民政府。
   唱凯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主任:鄢锦堂(1975年7月—1980年2月) 副主任:周信阳(1970年2月—1979年5月) 黄义清(1970年12月—1980年6月) 余安福(1974年1月—1980年6月) 梅升科(1974年1月—1980年6月) 傅正大(1975年8月—1977年10月) 王陆生(1975年8月—1978年2月) 陈冬发(1976年8月—1980年6月) 邓乱生(1976年8月—1980年6月) 胡水堂(1976年8月—1980年6月) 梅细保(1977年10月—1980年6月) 周高伦(1979年4月—1980年4月) 刘冬根(1979年5月—1980年6月) 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1980年6月—1984年6月) 1980年6月,撤销公社革委会,成立公社管理委员会。到1984年机构体制改革前,全县有31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个镇人民政府。
   唱凯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主任:傅友贤(1980年6月—1984年6月) 副主任:梅细保(1980年6月—1980年11月) 陈长荣(1980年6月—1982年2月) 黄义清(1980年6月—1984年6月) 梅升科(1980年6月—1981年10月) 胡辉云(1980年6月—1984年6月) 王友龙(1981年4月—1984年6月)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 1984年6月,改唱凯公社为唱凯乡,1985年5月改唱凯乡为唱凯镇,同时建立乡、镇人民政府。
   唱凯乡人民政府 乡长:徐芳昌(1984年6月—1985年5月) 副乡长:杨真荣(1984年6月—1985年5月) 王友龙(1984年6月—1985年2月) 徐长根(1984年6月—1985年5月) 助理员:黄保龙(1984年6月—1985年5月) 李持祥(1984年6月—1985年5月) 唱凯镇人民政府(十二至十三届) 镇长:徐芳昌(1985年5月—1987年11月) 副镇长:杨真荣(1985年5月—1986年12月) 徐长根(1985年5月—1987年7月) 胡殿堂(1986年12月—1988年2月) 刘书荣(1987年7月—1987年11月) 助理员:黄保龙(1985年5月—1986年12月) 李持祥(1985年5月—1986年12月) 唱凯镇人民政府(十三至十四届) 镇长:徐芳昌(1987年11月—1990年5月) 胡殿堂(1988年3月—1989年11月) 徐捷(1990年5月—1993年1月) 黄国敏(1993年1月—1995年4月) 副镇长:胡殿堂(1987年11月—1988年2月) 刘书荣(1987年11月—1995年4月) 王木保(1990年2月—1992年10月) 谢锦昌(1989年2月—1990年5月) 刘华忠(1990年5月—1995年4月) 黄瑛(1990年5月—1995年4月) 徐龙兰(女,1991年5月—1992年10月) 熊润根(1991年5月—1995年4月) 吴建华(1991年5月—1995年4月) 顾皇云(1991年5月—1995年4月) 镇长助理:徐忠文(1990年2月—1992年10月) 王细和(1992年10月—1995年4月) 梅银华(1993年1月—1993年11月) 人大主席:王友龙(1990年2月—1992年10月) 徐芳昌(1993年1月—1995年4月)(兼) 副主席:万贤昌(1994年2月—1995年4月) 唱凯镇人民政府(十四至十五届) 镇长:黄国敏(1995年4月—1996年1月) 李先才(1996年1月—1998年4月) 徐龙兰(女,1998年4月—2000年8月) 刘文波(2000年8月—2000年10月) 副镇长:刘树荣(1995年4月—1996年1月) 黄瑛(1995年4月—1999年1月) 刘华忠(1995年4月—2000年10月) 顾皇云(1995年4月—1996年1月) (1999年1月—2000年10月) 熊润根(1995年4月—1996年1月) 黄文清(1996年1月—1999年1月) 朱小兰(女,1995年11月—1998年11月) 梅金祥(1996年1月—2000年10月) 刘建华(1996年1月—1999年1月) 刘三华(1999年1月—2000年10月) 傅云祥(1999年1月—2000年10月) 镇长助理:周洪泉(1996年10月—2000年10月)(聘) 熊润根(1996年10月—2000年10月)(聘) 刘宏堂(1996年10月—1998年11月)(聘) 人大主席:徐明昌(1995年4月—1996年1月)(兼) 黄国敏(1996年1月—2000年10月)(兼) 副主席:万贤昌(1995年4月—1999年1月) 王木保(1999年1月—2000年10月) 唱凯镇人民政府(十五至十六届) 镇长:刘文波(2000年10月—2001年6月) 周建高(2001年12月—2006年2月) 徐长科(2006年3月—在职) 副镇长:刘华忠(2000年10月—2001年6月) 顾皇云(2000年10月—2001年12月) 梅金祥(2001年10月—2006年12月) 刘三华(2000年10月—2001年12月) 黄和星(2001年12月—2006年2月) 万海琪(2001年12月—在职) 封益(2001年12月— ) 傅清(2001年12月—2006年2月) 胡小勇(2001年12月—2006年2月) 李莹莹(2006年3月—在职) 邓义来(2006年3月—在职) 许晓华(2006年3月—在职) 陈贵兴(2006年3月—在职) 镇长助理:周洪泉(2000年10月—2001年12月) 熊润根(2000年10月—2001年12月) 李新花(女,2001年12月—在职) 人大主席:黄国敏(2000年10月—2001年12月)(兼) 邱亮华(2001年12月—2004年4月)(兼) 汪华辉(2004年5月—2007年9月)(兼) 杜健雄(2007年9月—在职)(兼) 副主席:王木保(2000年10月—2001年7月) 胥贤龙(2001年12月—在职) 第四章 人民政府 镇人民政府的主要政务是领导全镇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管理民政、劳动人事等。关于本镇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本志中专设经济、教育和文化等分志记叙。
   优抚 政府对因革命战争、因公牺牲的革命烈士家属、因病死亡的革命军人、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家属、革命残废军人等,实行优待抚恤政策。在优待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本镇群众优待对象的形式主要是代耕,采取“大包耕”、“小包耕”、“零星帮工”等三种方式。农业合作化后,优待形式改为补贴劳动工分,每户每年优待1500—2500工分。以后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施,补贴劳动工分优待又改为“优待金”,即现金优待,方法是春季评定,夏季复查,秋、冬季分两次由乡统筹兑现。在抚恤方面,对革命残废军人的抚恤,凭残废证明,按等级规定发给抚恤金。在补助方面,1950年起对生活困难较大的烈属,每月给予谷物补助。1953年开始增发定期定量补助。
   优抚工作:抗美援朝复员军人25人,其中参战4人,每月补助240元,参战250元。抚美援越,对越自卫反击参战复员军人47人,每月补助145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20人,每月补助150元。“三属”5人,伤残军人7人由区民政局按等级标准抚恤。精简退职106人,每月补助150元。
   全镇五保老人246人,其中分散供养215人,每人平均生活费1000元,集中(敬老院)供养31人,每人平均生活费1800元。资金来源由各村委会统筹。
   农村低保工作2006年开始,2008年低保人员1859人,全年低保总金额950268元,人均520元,由信用社发放。
   唱凯敬老院 始建于1983年,新院兴建于2007年11月,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每间宿舍有—台彩电,还有娱乐活动室。现有五保老人31人,院长付小云。敬老院座落316国道毗临交警中队。
   救济 分灾害救济和社会救济两种。在灾害救济方面,境内在发生水旱灾害时,镇(公社)人民政府一方面组织灾区群众开展以生产自救的抗灾斗争,另一方面给予必要的救济。其中1978年的旱灾和1982年的水灾,政府对受害群众给予了必要的救济。在社会救济方面,贯彻“以生产自救为主,辅之以国家必要救济”的方针。救济对象包括老、弱、孤、寡、残和少数贫困户。对于没进入社会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和残废人,采取分散供养方式,由集体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通称五保)。
   婚姻登记 1950年5月1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后,唱凯各地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婚姻法》,对结婚的法定年龄、办理结婚登记等反复运用通俗易懂、现身说法的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通过婚姻法的贯彻,男女双方按规定达到结婚年龄的,均能自觉地到镇民政部门进行登记,领取结婚证书。离婚、复婚的也同样办理。离、复婚手续。2002年起,婚姻登记统一由临川区民政局办理(设于区集中办事大厅内) 镇政府机关 设驻在唱凯街西南郊,原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大小用房60余间),占用地面近1200平方米。解放初期,区、乡政府,设驻在古港村,1953年,转迁唱凯街杨德大家屋内,1956年,于上品庵近侧盖起专用房——唱凯人民公社。
   1978年重加规划,在公社原址折除了部分原建用房,整修了四周围墙,堵塞南进门道,改为西向公路。分为办公大楼、干部宿舍、职工住房,杂用房、库室等部位。
   2005年,新建办公大楼一幢,造型新颖,庭院深落、场地宽敞,花木郁葱,总建筑面积为3,260平方米,占用地面7亩。
   居民委员会随着地方工商企业的逐步发展,乡镇工商界从业人员的日渐增加,相应地成立了商品粮户的基层领导,于1957年间即有附设在乡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简称居委会)的初步组织,由乡政府分任一名干部,负责行政业务。
   1964年4月,唱凯公社居民委员会正式成立,属于社直单位,又是县公安局派出机构,居委会的行政和业务分由公社、县公安局领导,设有主任、会计、出纳各一人,分担户口登记、进出转迁工作、治安纠纷、公产收租、转送安排等一切行政业务。
   1969年期间的居委会成员大部分居住在唱凯圩郊,也有不少单人独户,分居在各自然村,1984年有居民户口(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408户,人口总数为1036人。
   自1969年开始,居委会每年都有二至三人,由于生活出路,自愿申请下到农村自谋出路。1973年彻底清理了少数地主成份的居民,下放原籍生产,外地的安排到适当村队落户,在党的政策号召下,并开始下放了部分知识青年下到农村,同时成立了公社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办公室,负责下放知青队领导。
   1973年下放知青6人,1974年下放知青13人,1975年下放知青8人,1976年下放知青14人,1971年下放工作停止,1978年开始实政策,凡下放居民和下放知青,自1980年起先后得到回城,并安排了工作。
   1984年根据居委会报表,尚有待业青年(包括女青年)154人(18—36岁)。
   唱凯国土资源所 隶属抚州市国土资源局临川区分局,1989年10月成立,其前身为唱凯镇土管站。1997年4月改为现名,是唱凯镇政府的土地执法单位,属临川国土资源分局和唱凯镇政府双重领导。1998年7月有1人被省土地管理局评为全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及划定工作先进个人。
   现任所长冯江、前任所长艾云仔,现有工作人员9人:冯江、王辉元、万旺根、李若君、艾文辉、付发林、熊伟平、许欢太、熊兵。
   唱凯国土资源所所长冯江 男,197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温泉镇人。1990年3月参军入伍,1993年12月退伍,1994年7月在河西乡参加工作,1999年7月调崇岗乡任所长,2004年7月调云山镇任所长,2007年10月调唱凯土管所任所长。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唱凯镇2008年在编行政干部花名册 唱凯镇2008年在编事业单位干部花名册 唱凯镇2008年退休干部名册 第五章 人民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川县委员会成立于1960年1月,政协主席第一届至第三届由县委书记兼任,以后改设专职政协主席。政协工作是组织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号召各界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各项工作。
   乡镇政协成立于1990年2月,全称为“政协工作委员会”。政协工作委员会在上级政协和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乡镇各项工作献计献策,广泛联系各界人士及台胞台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扩大政治社会影响等方面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1993年1月,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撤销了乡镇政协工作委员会。
   唱凯镇政协工作委员会主任:季莲娇(1990年2月—1992年1月)徐水良(兼)(1992年1月—1993年1月)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危仁川
相关人物
周军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临川区
相关机构
唱凯镇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