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组织整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99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组织整顿
分类号: D05
页数: 2
页码: 76-77
摘要: 1953年在“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中按照党员八项条件,在县委组织部和县监委的主持下对党员干部进行检查和处理,清除贪污蜕化分子,撤换官僚主义分子的领导职务。1954年在农村结合互助合作化运动,整顿农村党组织对违反党的政策,不积极走合作化道路的党员,进行检查和处理。
关键词: 组织整顿 党员

内容

1953年在“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中按照党员八项条件,在县委组织部和县监委的主持下对党员干部进行检查和处理,清除贪污蜕化分子,撤换官僚主义分子的领导职务。1954年在农村结合互助合作化运动,整顿农村党组织对违反党的政策,不积极走合作化道路的党员,进行检查和处理。1956年结合整社转社进行整党。1957年开展党内整风,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辨论的形式,转化为反右派斗争,出现扩大化的现象,误伤了一些党员。1959年至1963年结合整风整社,开展农村整党,检查和处理犯“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的党员干部和坚持单干、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党员干部和个人,在“左”的思想影响下,错误地批判一些人。1964年至1965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也称“四清”运动)。结合整顿党的组织。由于二十三条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运动中误伤了一些党干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各级党组织被迫停止组织生活。1968年9月,公社党委,大队党总支、党支部全部恢复了组织生活。1976年至1982年结合开展清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人和事,县委组织部、县委纪检委员会对“文化大革命”中混入党内的打、砸、抢分子进行清除。1983年到1984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以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为实破口,重点整顿党内不正之风。1985至1986年,贯彻中共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乡党委、农村党支部全体党员都参加了这次整党重点清查混入各级领导班子中的造反派骨干分子。1987年,要求进一步端正党风,进行组织整顿工作,破”关系网“杀人情风”严禁用公款请客送礼,查处索贿行为。1988年对“不齐、不力、不和、不正”的党支部班子进行整顿。1989年对党员在”六四“动乱中的表现进行审查。1990年结合的基本路线教育,对农村党支部进行整顿。1999年至2000年开展了“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
   1996年11月,唱凯镇干部开展思想作风整顿,指导思想以建设政治合格,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勤政廉洁的乡干部队伍为目的,全面整顿乡干部思想作风,促使乡干部振奋精神,自加压力,积极进取,勤奋工作,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目标而奋斗。整顿思想作风特别作出了十不准:1、不准进营业性歌舞厅;2、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3、不准用公款请客送礼;4、不准到下属单位(村、厂)报销个人消费单据;5、不准我行我素,目无组织;6、不准未经请假擅自离岗;7、不准对来访求助群众采取“官老爷”态度;8、不准搞侵害性钓鱼;9、不准在上班时间打扑克、打麻将;10、不准参与修族谱和建寺庙迷信活动。
   2004年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的意见,在全镇各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坚持上下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点解决干部作风不实,方法简单精暴,不安心在基层工作等问题,坚决纠正虚夸浮报,强迫命令、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2004年至2006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多做教育工作,促使他们尽快转化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对经教育不改,不符合党员条件的,根据党章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对违纪党员,按照《党纪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2005年下半年,唱凯镇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和省、市委《关于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分期分批在全镇全体党员中开展“保先”教育活动,决定从2005年7月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分两批进行。第一批镇机关单位、中学、小学。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到12月底结束。第二批,19个行政村,从2006年1月到2006年6月底基本结束。镇党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参学的党支部也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同时深入开展了“三培两带”,进一步扩大“双带”成果。乡党委按照健全领导机制、培训机制、用人机制,用目标管理的方法促进“3211”工程的全面实现,按照先进型,创新型、学习型、团结型、廉洁型干部队伍的要求,推行“亮明党员身份,发挥党员形象”挂牌上岗制度。要求每个“双带”党员做到“五个一”即扶持一名困难户,为农户提供一条发展经济的建议,引起一条致富信息,上一个致富项目,让贫困户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确保所带动的贫困户在三年内脱贫致富。全乡参加“双带”的村党支部书记达到100%,“双带”村组干部达到62%,“双带”农民党员达到44%。同年,乡村两级班子开展,“三民”好班子创建活动。创建“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三民”好班子创建活动,在全镇形成了“亲农”的工作作风,完善了“为民”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富民”的工作目标。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机构

县委组织部
相关机构
县委纪检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唱凯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