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红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94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红壤
分类号: S15
页数: 1
页码: 27
摘要: 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岗地、丘陵和低山地区,其母质由第四纪红粘土、红砂岩、千枚岩、石英砂岩、花岗岩、混灰岩的风化物构成,土层一般1米以上,有时在底土可见黄、白、红杂色相同的风纹层。根据它的形态特征,又可划为红壤、红壤性土和红黄壤3个亚类。
关键词: 唱凯镇 土壤

内容

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岗地、丘陵和低山地区,其母质由第四纪红粘土、红砂岩、千枚岩、石英砂岩、花岗岩、混灰岩的风化物构成,土层一般1米以上,有时在底土可见黄、白、红杂色相同的风纹层。根据它的形态特征,又可划为红壤、红壤性土和红黄壤3个亚类。
   红壤 主要分布在300米以下的岗地和低丘地区,其中以红粘土、红砂岩和千枚岩发育的面积最大。呈现色,土层多在1米以上,腐植质薄,不到2厘米。现状植被有杂草、灌木或稀疏马尾松幼林和部分油菜等。植被覆盖率30—50%,尚有不少红土裸露。但这类土壤,因地势平缓,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较好,开垦利用价值高,潜力大,本镇主要分布在修亭岗、小华山一带,是我镇主要旱作土壤之一。原种植面不大,1973年经集中劳力垦发利用,1978年,已建成4000余亩柑桔园林,开垦200余亩梯田。
   红壤性土 主要分布高丘陵地区,其母质有石英砂岩、千枚岩和花岗岩,土壤发育程度较红壤差,土层较浅,一般1米左右,土体多砾石,质地有粘土和砂。但自然肥力较红壤好,腐植质层2—5厘米。植被现状有马尾松、杂木混交林和灌木林等。植被覆盖度一般在70%左右。这类土壤因地势高,坡度大、土层较浅,只适宜于发展马尾松和杂木、油茶,是本镇林业生产的主要土壤。面积不多,仅1500余亩。分布于东部丘陵坡度较大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仅栽有马尾松和芦草,且生长甚差。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