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发展时期(1958.1-1966.5)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279
颗粒名称:
发展时期(1958.1-1966.5)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1958年,随着“大跃进”的到来,全区兴起群众性的办学热潮。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1958年,随着“大跃进”的到来,全区兴起群众性的办学热潮。临川县第一初中(后改为临川县上顿渡中学)、第二初中(后改为李渡中学)以及南丰、宜黄、金溪、乐安、广昌、黎川、金溪、东乡各县县中均改办为完全中学,高中部开始招生。新开办的初中有:东乡县小璜初中,黎川县宏村初中、茶亭初中,南丰县太和初中、白舍初中、洽湾初中,广昌县赤水初中,崇仁县秋溪中学。另乐安县创办4所农村初中,抚州市荆公路公社、若士路公社、桥东公社各办起1所民办初中,临川县唱凯小学、温圳小学戴帽初中均单独设校。全区中学数量迅速增加,但资金投入、设备、师资跟不上,保证不了教学质量。
1959年,根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初中教育要适当发展,高中教育要有较大发展”的要求,全区中学教育的发展加快步伐。是年,东乡县开办詹圩、南辽、东源、杨桥4所农村初中,宜黄县创办黄陂、梨溪初中;临川中学改名抚州市第一中学,抚州市初级中学增办高中,改名抚州市第二中学;资溪县中学增办高中部。
1960年,黎川县开办城关镇初级中学,临川县的温圳、唱凯增办高中,展坪、湖南两所戴帽初中单独设校,并在罗湖等16个公社各创办1所初中,广昌县增办长桥初中,南丰县增办市山初中,东乡县开办王桥初中,省属企业东乡磷肥厂、红星垦殖场、东乡铜矿三厂(场)矿子弟学校增设初中部。
至此,全区共有普通中学82所,其中完全中学16所,初级中学66所(详见下表),学生22076人,其中初中18816人,高中3260人,教职员工1185人。
2-72 1960年全区普通中学一览
说明:校名后括号内数字为创办初中或改办完中时间。
这期间,中学教育的发展,普遍采取小学戴帽附设初中班,初中增办高中班,学生提前毕业等办法,由于超越了客观条件的许可,出现战线过长,发展过快,力量分散,师资不足,资金、设施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区教育系统开始重视教学质量问题,控制中学发展,县城以上完中主要集中力量办好高中。到1963年,全区普通中学减至59所,其中完中14所,学生13395人。师资力量得到充实,教学条件有所改善,校舍紧张现象有所缓解,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有所增加。
1963年3月,根据《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条)》的要求,全区中学建立教学、生产劳动、科研三结合的体制,恢复正常教育秩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963年6月,省人委批转省教育厅《关于重点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的意见》,抚州市一中、南城县新丰中学(初中)被定为省重点中学。
1964年,全区根据中央实施“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全日制、半农半读教育制度;八小时劳动制度、四小时劳动制度)的指示,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发展半工(农)半读教育,使中学教育结构发生大的变化。抚州市若士路公社与桥东公社的半工半读学校、荆公路公社的桑蚕职业中学、建设局的建筑工读学校以及抚州市工读学校(设市干部职工业余学校内)先后创办,市五金厂、针织内衣厂于1965年也创办半工半读学校,培养车工、刨工、钳工、针织保全工、档车工等。同年,赣东报社创办半工半读印刷职业学校,市郊公社也创办半耕半读学校3所。到1965年,全区农职业中学发展到95所,在校学生7045人;全日制普通初中调整为45所,在校学生13873人,普通完中14所,在校高中学生2718人。同年,东乡一中被定为全省三所教学改革试点中学之一,并选定初一年级2个班进行教改试验,后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