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溪县实验小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268
颗粒名称: 资溪县实验小学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资溪县实验小学的前身为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泸溪县县立鹤城小学堂,当时只有学生50余人。1915年,更名育德小学。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资溪县实验小学的前身为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泸溪县县立鹤城小学堂,当时只有学生50余人。1915年,更名育德小学。1919年,更名高等小学。1930年,更名中山民众小学。1934年,更名国民中心学校。民国时期,学校规模有所扩大,校园占地2000余平方米,有房屋8栋。正前是仿教堂式白色楼房,中间是殿式小礼堂,后堂是左右合面教室,再后是学生宿舍、食堂,两边是前后两排教室。教室后为花园,环境清静幽美。四十年代,更名泸阳中心小学。至解放前夕,校舍因年久失修,已破烂不堪;学生也仅80余人,学校濒临倒闭。1949年,资溪解放,学校更名为资溪县泸阳小学,始有发展。“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一度下放到街道管理。1970年,改为镇管辖,更名为泸阳镇第一小学。1984年,更名为资溪县实验小学。2000年,学校有28个教学班,1340余学生,教职工67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4人,具有大专学历者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8%。校园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6万平方米。录音、录像、投影、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均达到省定标准。
   该校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点,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坚持机构、制度、评估三落实,制定了《教师爱岗敬业行为规范》、《学生八要八不要》行为准则、《班级工作评估细则》等规章制度,激励教师爱生、求实、创新,学生文明、勤学、友爱、活泼,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教学上,该校实施课内重智能,课外重特长,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的办学方针。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把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成立电脑、书画、口琴、竖笛、科技、舞蹈、乒乓球等多种兴趣小组,促进学生各方面特长的良好发展。学生在各学科比赛中,先后有19人次获国家级奖,49人次获省级奖,154人次获地级奖,另有18人次获地级以上集体项目奖。
   在地、县举行的优质课教学竞赛中,该校先后有12名教师获奖;教师撰写的100余篇教研论文,在地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会议交流,其中国家级12篇,省级24篇。许多教师受到有关部门表彰,其中国家级5人次,省级18人次,地级12人次,县级44人次。1983年,
  学校先后被评为地区电教先进单位、省电教先进单位;1984年,被评为县文明单位;1991年,被评为地区文明单位;1996年,被评为地区“十佳学校”;1999年,被评为地区文明单位。
   2000年5月,资溪县教委对该校校长实行公开招聘,通过笔试、面试、答辩、考核,产生了该县第一位公开招聘的小学校长。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