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市第一小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257
颗粒名称: 临川市第一小学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临川市第一小学坐落在临川市上顿渡区桥东路,其前身是1918年由龙津乡学改办的龙津新学。1933年,改名临川县第六区示范小学,时有6个教学班,200余学生,近20名教师。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临川市第一小学坐落在临川市上顿渡区桥东路,其前身是1918年由龙津乡学改办的龙津新学。1933年,改名临川县第六区示范小学,时有6个教学班,200余学生,近20名教师。1949年临川解放,该校合并私立培基小学,更名为上顿渡小学。全校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为县城附近6个乡镇中唯一的一所完全小学。
   1952年,由于入学儿童大量增加,该校在韩樟桥开办二部,并新建二层教学楼1栋,学校面积扩大到10600平方米。1956年,被定为江西省重点学校。1961年,易名上顿渡区中心小学。翌年,附设镇办小学1所,有6个教学班,学生300人,教职工10人,其中民办教师7人。
   1968年,大部分教师下放农村,校址因县中搬入而改迁,校名易为上顿渡镇公社管区“五七”小学。1972年,学生有所增加,又开办二部。1974年,校址迂回原地。1978年9月,本部改为上顿渡第一小学,二部改为上顿渡第二小学。一小被定为地、县重点小学,新建三层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1480平方米。添置了电视机、幻灯机、录音机、电唱机、照相机、风琴等器材和语文、数学、地理、自然等课程使用的教具、仪器。1995年,因抚州市与临川县合并,易名为临川市第一小学。
   据2000年统计,学校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有教学大楼2栋,实验办公大楼1栋,教师宿舍楼2栋,配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以及体育和电教设备。全校有32个教学班(其中附设学前班3个),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0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2人,一级教师56人,大专以上学历者12人,中师学历(含高中)89人。有2名教师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
   学校以勤奋、文明、团结、进取为校训,坚持“一育,二改,三提高”(坚持教书育人;改善育人环境,改革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办学整体效益)的办学思路,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德育工作网络,加强了校外德育基地建设(与市消防中队建立文明共建单位,与龙溪中心小学建立“手拉手”学校)。聘请离休干部为校外辅导员。成立了家长学校,建立了与家长联系制度(设立联系卡,每月联系一次,以便家长了解子女在校情况,教师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学校实施日常行为规范层次训练,把德育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引导教师向一专多能型发展,实现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协调发展,达到全
  方位、多层次教书育人的目标。1989年至1999年,先后被评为全省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抚州地区先进党支部,地、市教育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小雏鹰中队。
   学校先后进行了语文“五问自读教学法”、数学“读书指导法”和“四步思维训练”等教学实验。在地区教育局组织的县(市)城镇小学五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中,成绩名列前茅。教师通过实验探索,积极撰写论文,先后有20篇论文在省、地及全国报刊发表交流,有6篇论文获全国性一、二、三等奖,38篇论文获省、地、市一、二、三等奖。1人获全国社会录像课二等奖,5人次获省语、数、自然、社会等优质课一、二、三等奖,8人次获地区优质课奖,10人次获市优质课奖。在全国和省、地、市作文竞赛中,有46篇学生习作获奖,其中3篇分别选入《小学生作文精选》、《获奖作文选》、《作文之路》等书中。
   该校注重素质教育,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练特长,先后成立写作、数学、文艺、体育、书法、美术、舞蹈、科技、鼓号队等活动小组。在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18人次;在1991年全国中小学生“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中,获二等奖1个,获奖学生被选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少年夏令营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在1999年“爱护地球”环卫知识征文竞赛中,获省一等奖,全国优秀奖1人。文体活动迭获奖项。1982年,在全国市县小学足球比赛中名列第一;1986年,在省“长江杯”田径选拔赛中获第一名。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