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小学学生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226
颗粒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小学学生状况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小学生入学年龄,以7周岁为起点。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小学生入学年龄,以7周岁为起点。1951年开始,各校执行优待工农子女入学政策,放宽工农子女入学年限,学生中出现一批低龄生和超龄生,一年级新生中年龄小者五六岁,年龄大者十四五岁。同时,学生中女生比例逐年增长,其中城镇女童入学率较高,农村女童入学率不及男童。1958年“大跃进”,民办小学发展迅速,农村女童入学率也有较大提高,其中宜黄、广昌两县部分农村小学女童入学率一度超过40%。1961年,各地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学校进行整顿,一批15周岁以上的大龄学生被动员退学回家生产,超龄生比例下降。1962年以后,农村实行工分带粮制,部分学生为挣工分口粮而回家劳动,各地持续出现流生现象。据1963年统计,全区小学流生3万余人,占小学生总数的17.8%。
   “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小学不出生产队”的办学方针,村村办起小学,女童入学率略有上升,据1972年统计,全区女童占小学生总数的36%,其中城镇小学女生占45%,农村小学女生占35%。1978年,各地根据省革委会教育组通知要求,小学改为6岁或6岁半入学,但农村多数仍以7周岁为入学年龄。1980年开始,各地加大普及小学教育工作的力度,适龄儿童入学率逐年上升,1982年,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但小学超龄生仍有一定比例。
   1983年,全区11周岁以下适龄儿童占学生总数的81%,超龄儿童比例较大,尤其五年级,超龄生占64.91%,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儿童入学年龄较大,八九岁入学是常事;二是各年级留级面较宽,1983年,全区一年级留级率为22.83%,二年级留级率为9.96%,三年级留级率为6.49%,四年级留级率为5.64%,五年级留级率为2.85%。而农村小学留级率远远高于以上平均数。同年,全区小学女生共计266501人,占小学生总数的42%,其中城镇小学女生占47%,农村小学女生占41%。
   下面是1983年全区小学生年龄状况。
   2-61 1983年全区小学生年龄状况
   单位:人
   1990年以后,全区大力巩固和发展普及小学教育的成果,到2000年,全区11周岁以下适龄儿童在小学生中占92%;12周岁以上超龄儿童占3.59%,其中超龄女生占1.58%,超龄男生占2.01%。在五年级学生中,超龄学生占2.82%,年龄最大者16周岁。全区小学生总数为390113人,其中女生182062人,占小学生总数的46.67%(城镇小学女生占46.21%,农村小学女生占47.24%)。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