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212
颗粒名称: 美育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3
摘要: 介绍了清末,建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美育课程发展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清末:只在高等小学堂设有图画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学制”颁布,小学仍未设音乐课,但初等小学堂可视情况增加图画课和手工课,高等小学堂可视情况增加手工课。宣统二年(1910年),小学学制修改,课程也有变动。初等小学堂增设图画、手工、乐歌课,但均为随意科;高等小学堂除开设图画课外,也增设手工、乐歌课,亦为随意科。
   民国时期:初小、高小均开设手工、图画、唱歌课,并改为必修科。1929年,按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课程暂行标准要求,小学设美术、音乐、工作课,其中“工作”课是“手工”课的扩大,包括手工和劳作等内容。1936年,各校执行教育部《修正小学课程标准》,美术课与劳作课合并,称为工作课,体育课与音乐课合并,称为唱游课。抗日战争期间,音乐教员多利用唱游课,教唱抗日歌曲,美术教员则引导学生用画笔进行抗日宣传。1942年,各校执行部颁《小学课程修订标准》,美术改称图画,低年级的劳作与美术、音乐与体育改为分科教学。并执行部颁《小学图画科标准》和《小学音乐科标准》,图画每周教学时间为60分钟,绘画的基本练习从低年级开始,教学时强调绘画教材与劳作、常识、自然、社会等科相联系;音乐实施礼乐教育,即艺术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为一。1948年,各校执行部颁《小学课程第二次修订标准》,图画仍称美术,低年级音乐与体育、劳作与美术分别改称唱游、工作,可混合教学。其中低年级唱游课每周180分钟,工作课每周也是180分钟。音乐课中、高年级每周均为90分钟,美术课中、高年级每周均为60分钟。
   清末至民国时期,小学的美育工作始终是个薄弱环节,主要受制于师资缺乏,设备简陋。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的美术、音乐教师,多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教学器材也是因陋就简者多,稍微完备者甚少。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9月,根据省教育厅颁发的《小学课程暂行办法》,小学低年级设唱游课,中、高年级设音乐、美术课。1952起,小学低年级也开设音乐、美术课。1955年,小学各年级每周增设1节手工劳动课。学校除通过音乐、美术、手工等艺术课程对学生实施美育外,还通过其他课程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的教育,如通过语文课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获得美感享受,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能力。
   50年代末,全国对美学进行批判,学校美育工作深受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音乐、美术课的正常教学受冲击,代之以语录歌、样板戏、宣传画的教学。
   1978年,执行部颁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小学各年级均开设音乐、美术课。但限于师资和设备不足,教学质量不高。1980年,地区文教局对全区小学音乐、美术课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普遍情况是音乐、美术专职教师极少,多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兼任教师大都缺乏专业知识;教学器具欠缺,一般只有少量风琴、手风琴,没有音乐教室,没有美术教材。此后,地区教育局加速了全区中小学艺术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工作。
   1981年开始,各校大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进行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的教育。同时,音乐、美术课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也受到重视。各县(市)成立了艺术中心教研组,开办教师培训班,开展多项教研活动;选派教师参加省美术教学观摩会,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教委修订的教学大纲,举行公开教学和知识讲座。1984年后各县形成集资建校高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增添教学设备,美化育人环境,音乐、美术课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1990年,各校执行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改革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欣赏力、表现力、创造力的培养;音乐、美术的教学质量普遍得到提高。1991年,地区教育局在南城县举行全区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竞赛;1992年,又组织音乐教师赴省参加专业技能比赛。1996年,地区教育局、地区科协等举办全区首届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各校选送作品43件。1997年11月,地区教委举办全区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班,进行器乐训练,落实器乐进课堂措施。1998年3月,地区教研室在金溪举办全区小学音乐唱游教学培训班,学习唱游教学法,进行观摩教学和舞蹈训练。
   进入80年代,各校除注意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师资水平以外,还通过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来加强美育。如根据学生兴趣,组建音乐、美术、舞蹈、体操、摄影、书法等活动小组,经常举办歌舞体操表演、书法美术展览,给学生提供创造美、表现美的舞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让学生走出校门去体验社会美、生活美和自然美。在校园内,各校努力创造美的育人环境,树校训校纪标语牌,建文明礼貌监督岗,栽种鲜花绿草,办好板报宣传栏,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教师以身作则,以自己的道德美、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为人师表,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90年代开始,不少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支持孩子学舞蹈,学钢琴,学绘画,学书法,加大智力投资,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各地增加了不少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很多学校成立业余文艺队,在“六一”、国庆等节日举行文艺演出。同时,地区和各县(市)每年举办中小学艺术节,活动项目既有声乐、舞蹈、器乐等方面的文艺表演,也有书法、绘画、摄影、工艺等方面的作品展览。各校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参展,通过艺术表演和艺术创作,展示校园生活亮丽的风采。1998年,抚州地区中、小、幼艺术教育研究会成立,并先后举办小学音乐教师唱游教学培训班、口琴、竖笛教学法培训班以及音乐、美术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促进小学艺术课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