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202
颗粒名称:
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4
摘要:
介绍了清末,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清末: 各级小学堂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通过开设修身课、读经讲经课和教师的严厉管束来进行;同时也颁布一定的规章禁令以为辅助,如斋舍规条、讲室规条、礼仪规条、赏罚规条、学生禁令等。学校里空气严肃,说服教育少,干涉训斥多。
民国时期: 1912年后,取消读经课,对学生逐渐由消极管束变为积极教育。各校多自定校训,作为教育的目标;由级任教师担负教育的责任。除利用课堂学习时间进行思想陶冶外,也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课外活动进行锻炼。
1922年,小学修身课改为公民课。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施三民主义教育,小学开设党义课,每星期一须举行“纪念周”。根据要求,各校三民主义之教学,“与全体课程及课外作业相贯连,以史地教材阐明民族真缔,以集合生活训练民权主义之运用,以各种生产劳动的实习,培养实行民生主义之基础,务使智识道德融会贯通于三民主义之下,以收笃信力行之效”。1932年,取消党义课,将党义课内容融化于国语、社会、自然等科中;另设公民训练课,制定《公民训练标准》。各小学除每星期一举行纪念周外,每天举行朝会、夕会、升旗礼、降旗礼,周末举行周会,每月举行月会,进行精神训话或其他教育活动。1933年后,各校相继组织学生自治会,班级则成立了级会,利用各种纪念日举办团体训练活动或竞赛活动。1934年,各小学纷纷组建童子军,“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训练之最高原则”,每周举行1小时童子军训练。抗日战争爆发后,童子军训练活动得到加强。各校配合抗战,举行各种战时训练、勇武比赛,时事报告,街头演出,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1941年,各校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生训练标准》,对学生进行起居规律和社交礼仪方面的训练,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民国时期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首先是课程上有专项安排。除先后安排修身课、公民课、党义课、公民训练课外,还通过国语、历史、地理、社会等课程,结合时事政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次是建立各种组织,开展集体活动。这些活动以校内的集会活动、文体活动、竞赛活动、
童子军训练等为主,也走出校门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如1943年,根据省教育厅制定《江西省各级学校德育日工作活动实施办法》,各小学普遍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参加推动民众识字的活动和举行通俗宣传的活动。其三是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从30年代开始,各小学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络,主要通过教师的家庭访问和举行恳亲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国民学校、中心国民学校还普遍举办家庭教育班,开展儿童教育指导。各校在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提倡教师以身作则,与学生共同活动,培养师生感情,注意因人施教,注重积极训导,禁止体罚学生。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实施民主管理,提倡说服教育。1950年后,各校相继建立少年儿童队(1953年改名少年先锋队),同时建立学生会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学科竞赛和学习英雄模范的活动。各班建立了班会制度、值周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和学生守则的执行。学校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各级学校升降国旗办法》,坚持举行升、降国旗仪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听英雄模范的报告,参加义务劳动和多种社会活动。
60年代前期,政治课、周会课和主题班会、主题队会都得到加强。学校经常邀请老工人、老农民、老红军、老干部向学生进行忆苦思甜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大力开展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小学全年达6周左右。1978年,少先队组织恢复。次年,少先队积极开展“我们爱科学”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良风气。此后,少先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进入80年代,学校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中,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建立诸如班主任工作责任制度、德育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德育工作例会制度、“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评选制度等各项有关制度,结合《小学生守则》的贯彻实施,使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各班每周召开一次班会,总结一周来的班级工作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各校每月召开一次校会,宣讲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内国际形势,表彰校园内的好人好事。各校还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悬挂国旗、标语,办好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绿化美化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陶冶。
90年代,全区加强了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各县(市)普遍成立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管理人员,形成地、县、乡、校德育工作网络;学校实行由校长负责,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德育工作体制,建立学校和班级德育工作考核评估实施细则,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1992年,中共抚州地区教育局委员会制定《抚州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若干规定》、《抚州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案,拟定《中小学生操行评定量化标准》,颁发各校执行。根据地区教育局要求,村完小以上的小学一律开设读报课,每天1节,每节20分钟,列入课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颁布后,各校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加以贯彻实施;设置值日教师、值日学生,进行检查评比;建立班级流动红旗制度,每月流动一次;并把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列为德育工作的目标之一。1996年4月,地区教育局组织检查组随机抽查了5个县(市)19所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情况,并下发《关于部分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的通报》。1997年,根据地区教委要求,各县(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在校园醒目位置用磁板建起“德育墙”(由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抚州地图构成)。
各小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1949年,各校贯彻江西省第一届教育行政会议要求,对学生重在说服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1952年,各校贯彻教育部《关于废止对学生体罚的指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个别教师的体罚行为进行了批
评教育或严肃处理。1963年,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各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实行“正面启发,积极诱导”的原则。1978年后,强调要把学校办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保证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表彰关爱学生的先进典型,总结教书育人的工作经验。
各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结合教学来进行。1950年,各小学就开始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五爱”教育。1953年,各校遵照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学工作的指示》,努力加强教学的政治思想性。1959年,各校开展“文道结合”的讨论,加强了各科教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渗透。1962年,政治课改为周会课后,各小学积极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周会课开展班级思想工作。1981年,小学各年级设置思想品德课,各校贯彻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循序渐进、正面教育、言传身教等原则,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课内外结合,生动活泼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1990年,全区小学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竞赛在抚州市九小举行。1993年,地区教育局举办全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培训班,学习和研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及其教法,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各校还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如利用语文课、社会课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诚实、谦虚、团结友爱、勤劳俭朴等美德;利用自然课、数学课和各种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刻苦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利用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爱美思想,健康体魄、向上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利用历史课、地理课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自豪感。1992年,地区教研室编印《小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要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备参考书。1993年,地区教育学会召开全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研讨会”,收到论文50余篇。
各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注意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进行。从1949年开始,各小学秧歌队、宣传队就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仅1951年,各小学师生就开展了抗美援朝、清匪反霸、缴纳公粮、抗旱救灾等多方面的社会宣传。1955年,各校执行教育部《关于小学课外活动的规定》,安排了主题班会和主题队会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如歌舞、演唱、故事、游戏、比赛等,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各校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劳动,打扫街道,植树造林,为军烈属送温暖,学雷锋,做好事;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进入80年代以后,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全区、全县(市)大型比赛活动,如体育比赛、演唱比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90年代,各校结合近、现代史中的各种纪念日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同时科技活动成为课外活动的主阵地,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不但启发了学生的心智,更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事业、关心环境保护、振兴中华民族的思想。各县(市)还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各完小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劳动基地,课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重视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50年代,各小学就建有家庭访问制度、家长会议制度,教师有计划地对全班同学开展家访,每学期召开一次或两次家长会,通报学生情况,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1953年,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学,又不愿参加劳动。除学校积极开展思想工作外,团委、工会、妇联、报社都做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参加劳动的伟大意义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自身的认同。各县(市)团委、妇联和居委会还建立校外少年儿童教育组织,开展校外活动。80年代以后,县(市)建起青少年宫、儿童乐园、少儿业余体校、青少年活动之家,不少纪念馆、博物馆、名人墓地被辟为文化传统教育基地。从地区到各县(市)都建有家庭教育研究会、
家庭教育咨询处,开展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知识传播。1994年后,全区幼儿园、小学开办家长函授学校,县城所在地小学1—5年级家长均参加家长函授学校学习;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完小了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小学生家长参加函授学习。各地认真挑选家教知识丰富并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组成讲师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宣传活动,如家教知识竞赛、家教演讲比赛、家教经验交流会、家教工作座谈会,努力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促进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到1998年,全区小学共建有家长学校1205所,占小学总数的47%。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