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182
颗粒名称: 教学设施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3
摘要: 介绍了,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设施发展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清末至民国初年,各地小学校的设施均很简陋。校舍大多设在原有的书院、文庙、祠堂或民宅之中,缺乏教学仪器,没有实验设备。少数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能有几张挂图,几个标本和少量仪器,供教师在课堂上做一点简单演示,已属不错。至于运动场地不足,体育器械不足:图书资料不足,更是普遍现象。1928年,省视学视察省立八中实验小学,谈到该校“运动场游艺室成绩室设于楼上,殊不适宜。仪器标本过少,图书亦不多,均应速行添置。”至于一般乡村小学设施之简陋,更远在省立小学之下。
   1935年,江西推行保学制度,规定校舍以尽量利用保内之祠宇寺庙会馆公所等为原则,设备即闹钟、摇铃、日历、大小黑板、镜子、大众日报、成绩考核簿、讲桌等而已。由于经费紧张,各校添置基本设备均因陋就简,尽量利用原有设备,或设法自制,或暂由受教育者自备。1936年,第七行政区地方教育整理处工作报告谈到各级小学设施状况时说:“本区所辖各县,现有学校,一切设施,以限于经费,不仅难期达到理想之标准,即求能粗具规模者亦不可得。故设备方面,殊为简陋,其能略备各科挂图儿童用书及教师参考书者,实不可多得;能有标本、模型、仪器、药品者,更绝无仅有。”
   1939年后,日军多次侵袭抚州地区,临川、金溪、南城等县均遭蹂躏,大批校舍和设备毁于战火。1945年9月,崇仁县督学在视察该县元家乡中心小学的报告中提到,该校设备除房屋场地外,课桌凳21套、办公桌3张、讲桌1张、黑板两块,“全是借用”。属于学校自己的仅有“国旗一,跷跷板、跳高架、乒乓桌各一,洒水壶一,扫帚五,簸箕二”,教具方面则有“自然挂图40张,现代通俗挂图10张”,其它就是一些表册而已。抗日战争胜利后,不少学校逐步恢复并更新了一些设备。但时隔不久,内战爆发,教育经费日趋紧张,致令不少学校难以维持,设备的维修和添置更无力顾及。
   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恢复原有的各级各类学校,一方面大力发展新的学校,以满足工农子弟入学的要求。这段时期,因国家初创,百废待兴,各地办学依然因陋就简,或利用祠堂庙宇,或借用民宅私院。课桌凳没有,则由学生自带,或垒几块砖头,架一块木板。不少学校没有活动场所,没有体育器械。1951年,抚州专员公署下发《土改斗争果实应留一部分作充实乡村小学设备之用的通知》,部分小学设备略有改善。1952年,各小学开始自己动手,创制教具和标本。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基建投资日益增多,各县(市)小学校舍逐年改善,设备逐年增加,乡镇中心小学也开始有了一些仪器设备。同时,各校大搞勤工俭学,发动群众捐资,添置教学用具,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面貌逐年更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育部门受到冲击,不少校舍被占。据1972年地区革委会政治部教育组的报告,全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占校舍达10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2.7万人。同时有大量设备被占被毁。直到1973年,被占校舍和设备才开始陆续退还。
   1973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数学、自然、常识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各县(市)实验小学开始装配电教设备,幻灯教学得到采用。80年代初期,幻灯教学在城镇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得到推广,涉及学科也由数学、自然、常识扩展到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多种学科。其中抚
  州市实验小学、临川县上顿渡一小、南城县实验小学、资溪县泸阳一小、金溪县城关二小、宜黄县凤岗小学、东乡县一小、崇仁县巴山镇一小等县(市)重点小学,均在1981年基本普及幻灯教学;南丰县实验小学、黎川县城关二小、乐安县城关一小等校,于1982年也基本普及幻灯教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许多教师又开始自制教具。1980年元月,地区文教局举办全区中小学自制教具展览,共展出教具1100多件。1987年,乐安县实验小学制作的“行程问题演示器”获省优秀奖,并被送京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及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共同组织的优秀简易自制教具评选。但总的来说,教具依然严重缺乏,农村普通学校,自然常识课仍只有少量教学挂图,音乐课只有少量风琴、手风琴。各校办学条件也十分简陋。据1982年统计,全区小学缺课桌凳10万多套;小学校舍危房面积约21万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7%。1983年,南城县首先大搞集资办学,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集资240多万元,修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到1988年,全区共消灭中、小学危房近30万平方米,扩大中、小学校舍面积58万多平方米,90%以上的中、小学基本做到“一无两有”。1989年,资溪县采取“政府拨一点,部门给一点,群众捐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校园建设资金,是年年底,资溪县和抚州市率先实现了中、小学校园建设“六配套”。1990年,全区基本实现校园建设“六配套”的有170个乡镇、1815所村完小以上学校。1991年底,小学校园建设“六配套”的目标在全区基本实现。到2000年,小学校园建设有了一个比较大的飞跃,基本情况如下:
   2-51 2000年全区小学校建基本情况
   单位:万平方米
   注:以上数字均经四舍五入,与实际数字有一定差距。
   电化教学从70年代进入课堂之后,到80年代中期已大面积普及。各县(市)相继成立了电教仪器站、地面卫星接收站,逐年为学校配置电教器材。1991年,省教委颁发了《关于建设中、小学实验普及县实施意见》,各县(市)纷纷把实验教学普及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加大投资,加快建设,在村完小以上学校配置仪器保管室、实验室、水电设施,装备演示实验仪器。各乡镇中心小学实验开设率普遍达80%以上。
   1988年,依据省教委下发的《江西省实施义务教育必备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各县(市)以乡镇为单位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加快了改善办学条件的步伐。到1990年,各县(市)城镇小学基本配齐了体育器材,电教设备也由单一的幻灯机发展到收录机、电视机、录象机、照相机、微机等。
   1992年,抚州地区教育局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意见》,要求各校在实现校园六配套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学校图书馆(室)建设。1993年,根据省教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指标要求》,各小学纷纷开辟运动场地,添置体育设施,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购置各种图书。这一年,全区小学占地面积达到标准的学校有1266所,实验室建筑面积达到标准的学校有603所,图书馆(室)建筑面积达到标准的学校有559所,体育场、馆面积达到标准的学校有
  643所,理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标准的学校有762所,音乐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标准的学校有555所,美术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标准的学校有539所,体育器材配备达到标准的学校有544所,教学分组实验达到标准的学校有240所,图书馆藏书达到标准的学校有553所,学校藏书近16万册。到2000年,全区小学教学设备、实验、藏书状况有了更为明显的改善,详见下表。
   2-52 2000年全区小学教学设备情况
   单位:所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