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期小学课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171
颗粒名称: 清末时期小学课程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1
摘要: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小学堂创办之初,所设课程多由创办者自由支配,没有统一要求,至宣统二年(1910年),小学学制改初、高两级都为四年,课程随之亦有变动,其中第一第二两学年每日授课4小时,第三第四两学年每日授课5小时。同时,各小学堂一律添设官话课。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清末: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小学堂创办之初,所设课程多由创办者自由支配,没有统一要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初等小学堂的课程为:修身、读经、作文、习字、史学、舆地、算学、体操;高等小学堂为:修身、读经、古文辞、作文、习字、算学、本国史学、本国舆地、理科、图画、体操、或加添农工商实业科目一种或两种,而除去古文辞。当时以12日为一周,每周授课72小时。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学制颁布。各初等小学堂课程规定为:修身,每周2小时;读经解经,每周12小时;中国文字,每周4小时;算术,每周6小时;历史,每周1小时;地理,每周1小时;格致,每周1小时;体操,每周3小时;视地方情形,可增加图画与手工。高等小学堂为:修身,每周2小时;读经解经,每周12小时;中国文学,每周8小时;算术,每周3小时;中国历史,每周2小时;地理,每周2小时;格致,每周2小时;图画,每周2小时;体操,每周3小时;视地方情形,可增加手工、农业、商业等科目。此时改7日为一周,初小每周授课30小时,高小每周授课36小时。不少学堂由于缺乏师资,未能开齐课程,尤以少开格致、体操、手工等科课程为多。也有少数学堂加设课程,如加设英文科。从课时安排看,初等或高等小学堂的授课重点均为读经解经。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根据学部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各女子初等小学堂的课程为修身、国文、算学、女红、体操,每周授课24至28小时,而以音乐和图画为随意科;女子高等小学堂为修身、国文、算学、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女红、体操,每周授课28小时至30小时,音乐也定为随意科。女子小学堂的特色是没有读经科。
   至宣统二年(1910年),小学学制改初、高两级都为四年,课程随之亦有变动,其中第一第二两学年每日授课4小时,第三第四两学年每日授课5小时。同时,各小学堂一律添设官话课。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