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校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160
颗粒名称: 学制、校历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4
摘要: 介绍个时期的学制、校历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一)学制
   清末: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抚州各地陆续创办小学堂,当时各校施行的是清廷颁布的“癸卯学制”,小学堂分初等、高等两种;其初等、高等并立的,称两等小学堂。修业年限,初等小学堂五年,高等小学堂四年。春、秋两季均可始业。至于女子小学堂,初、高等均为四年。宣统元年(1909年),按学部奏准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初等小学教育三种,一为五年毕业之完全科,二为四年毕业之简易科,三为三年毕业之简易科,用以辅助初等小学堂的不足。宣统二年(1910年),又删去简易科名称,初等及高等小学堂修业期限一律改为四年。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学校根据学生程度,也允许提前毕业。
   民国时期: 1912年,按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初等小学修业期限为四年,义务教育,6岁入学;高等小学为三年,较前缩减一年。1922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较旧制减少一年。仍分初、高两级;前四年为初级,单独设立,后二年为高级。义务教育年限仍为四年,但入学年龄不限定6岁。小学“四二”制由此确立,并一直沿用了20余年。1928年,根据大学院公布的《小学暂行条例》,小学仍分为“四二”制,但始业时间统一为春季。1942年,又改为秋季始业,直至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 小学仍实行“四二制”,但春、秋两季均可始业。1951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小学修业年限由六年改为五年,取消初、高两级分段,改为五年一贯制;入学年龄为7周岁。1952年,专署文教科以抚州市实验小学、抚州师范附属小学为试点学校,从一年级新生开始进行五年一贯制的改革试验;各县文教科也都选择条件较好的完全小学进行改制试验。1953年,政务院发布《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提出小学五年一贯制“由于师资教材等条件准备不足,不宜继续推行”。小学学制仍沿用四二制,分初、高两级;初级修业年限四年,高级修业年限二年。从这一年开始,统一为秋季招生。
   1958年,各校开始进行缩短学制的改革实验,部分小学试行五年一贯制。同时,各县市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创办多种形式的学校,如半日制、隔日制、牧童班、早晚班等。不少学校又实行春、秋两季招生。
   1960年,江西省中小学学制改革委员会颁发《江西省推行学制改革试点的初步意见》,提出“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课时,适当增加劳动”。抚州市实验小学、抚州师范附小等一批学校又进行五年一贯制改革试验,各县(市)还选择1—2所小学试验四年制。1961年,根据教育部通知精神,各校停止春季招生。这一年各地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小学学制改革试验进行调整与控制。
   到1963年,抚州地区五年一贯制的学校仅3所,即抚州市实验小学、临川县湖南小学、南城县建国路小学。1964年,各县(市)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在农村办起一批耕读小学,以教授语文、数学为主,学制四年。1965年,五年一贯制的小学又有增加,如抚州镇增加了第一小学和第三小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贯彻中央关于“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各地学制自行其是,其中以实行五年制者居多。
   2-30 1961年临川县小学学制调整情况
   1969年,江西省革委会决定小学由秋季招生改为春季招生。
   1972年,江西省革委会政治部教育组颁发《江西省中小学教学计划》。随后,各地小学全面实行五年一贯制,并恢复秋季始业。
   1978年开始,小学入学年龄改为6岁或6岁半。
   1980年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城市部分小学试行六年制,农村小学仍实行五年一贯制。
   1984年,根据教育部通知,全区扩大六年制小学试点,一些县决定分三批完成改制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小学容量压力太大,校舍严重不足等问题,改制工作放慢了步伐,有些已改制的学校也恢复了五年制。至1989年,全区小学普遍改为五年一贯制。
   (二)校历
   清末: 小学一直实行学期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按学部规定,每年正月16日开学,至夏至后6日散学,为一学期;处暑前5日开学,至农历12月25日散学,为一学期。学期制一直延至民国初年。
   民国时期: 1912年,按教育部公布的《学校学年学期及休业日期规程》,各学校以8月1日为学年之始,以翌年7月31日为学年之终。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8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学期;翌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为一学期;4月1日至7月31日为一学期。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颁布《民国十六年度学校历》,改学期制为学年制,小学均秋季(9月)始业,寒假两星期,暑假45日。1928年,按大学院颁布《小学暂行条例》,一学年分两个学期,每年8月1日为学年之始,7月31日为学年之终。从8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为第一学期,2月1日至7月31日为第二学期。每学年放暑假45天,寒假14天,春假3天,另有各种纪念日假6—7天。
   1931年,教育部再次修正校历,规定小学第一学期146天,第二学期145天(闰年加一天)。这其中,1月1日至3日放年假3天;1月18日至31日放寒假14天;4月1日至7日放春假7天;7月3日至8月21日放暑假50天。
   1935年,江西省推行保学制度,设儿童班和成人班,保学儿童班没有寒暑假期,仅酌放农忙假(不得超过60日)。
   1938年,按教育部的《修正学校学年、学期及休息日期规定》,小学每年8月1日为学年之始,翌年7月31日为学年之终。一学年分为两学期:第一学期自8月1日起至翌年元月31日止,共计146天;第二学期自2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共计145天(闰年146天)。暑假50天,自6月30日起至8月21日止;寒假30天,自翌年元月1日起至元月30日止。另有各种纪念假8-9天。这一规定到40年代末基本未变。
   新中国成立后: 小学一度实行学期制,自8月1日起至翌年元月31日止,为一学期;自2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为一学期。每学期各授课145天,暑假52天,寒假23天,春假3
  天。1952年,恢复学年制。1954年,按江西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西省小学暂行校历(修订草案)》,小学以每年8月1日为学年之始,次年7月31日为学年之终;自8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第一学期,2月1日至7月31日为第二学期。每学期145天,计20周零5天。全学年除寒暑假外共290天,计41周零3天。暑假52天(7月11日起至8月31日止),寒假23天(1月24日起至2月15日止),春假3天(4月3日至5日)。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规定,废除全国统一的校历。当时,各地小学师生均投入大炼钢铁运动,劳动频繁,无校历可循。1959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日制学校教学、劳动和生活安排的规定》,小学每学年教学时间为39—40周,三年级以上学生每周劳动4小时,最多6小时,保证每天睡眠9—10小时。每年假期为2个月。1963年,按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规定,一至三年级全学年教学时间为41周,四、五年级全学年教学时间为39周,六年级全学年教学时间为38周;生产劳动时间,四年级以上学生每年两周;寒暑假每年两个半月。农村学校根据农事需要,安排农忙假,折抵劳动时间或放假时间。
   2-31 临川市1997—1998学年度上学期小学校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学秩序被打乱。1967年以后,各校教学、学工学农时间及寒暑假等,均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上级指示,逐学期安排。1973年,根据《江西省1973—1974学年度小学教学计划》,小学全学年为43周零3天。其中,文化学习时间39周,上学期
  18周,下学期21周;学工学农时间,全学年近3周。农村小学四、五年级全学年放农忙假两周。五年级学军时间全学年3—6天;可安排在假期。另安排运动会、节假日和机动时间12—14天。
   1979年,按《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小学寒暑假为两个月。1981年,《全日制五年制教学计划(修改草案)》规定,寒暑假为10周,教学时间为36周,复习考试4周,机动时间2周。1983年,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通知,全日制小学每年假期延长为12周。
   1984年后,根据《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和《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学计划》规定,全日制六年制小学全学年上课34周,复习考试3周,集体教育活动和机动时间2周,寒暑假12周,节假日1周。农村小学根据当地农事季节,用部分假期和劳动时间放农忙假。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