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例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131
颗粒名称: 幼儿园例介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9
摘要: 介绍了各个地区的保育院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抚州地区保育院
   抚州地区保育院创办于1950年。1956年以前,院址设在抚州市六水桥一家宅院之中,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院内栽种了花草,设置了木马、木船、摇篮、秋千等简单玩具;工作人员12名,入托幼儿均为干部子女,实行寄宿制。1956年,该院搬迁至赣东大道49号,占地面积为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8平方米;工作人员增加到20人,入托幼儿也扩大到职工子女,分为大、中、小三个年龄班,有全托制和半托制两种。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院停办一年多。恢复办学后,1971年被下放到抚州市管辖,改称抚州市保育院。1980年又改为地区文教局和地区妇联兼管,仍称抚州地区保育院。1982年,行署机关保育院并入。1984年,取消全托制,实行半托制。
   该院设有党支部、工会、妇委会、共青团、职代会、教研组、后勤组。配置了钢琴、电子琴、教学风琴、手风琴、小提琴、电视机、放像机、三用机、幻灯机、电脑等教学设备和搅碎机、和面机、消毒柜、冰箱、烤箱等生活设备;室外设置了转椅、滑滑梯、攀登架、秋千、吊篮、木马、水果屋等大型玩具。固定资产价值280万元。2000年,有教职工56人,其中师范毕业生26人,大专学历23人,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11人。入院幼儿535人,分为大、中、小三个年级共13个教学班。
   建院初,教材采用前苏联编写的儿童教育丛书,后由教师自编教材,组织教学。从1982年开始,采用全国统编《幼儿园教材》,教学逐渐走上正轨。1984年,该院被评为省托幼先进单位,同年被定为抚州地区示范性幼儿园。1986年,创办家长学校,1987年,被评为省家庭教育先进单位。1995年,被评为地区“十佳学校”。1996年,被评为地区优秀幼儿园,同年,跨入省先进幼儿园行列,被省教委定为幼儿园联系点。
   该院坚持制度化管理,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不断加强管理人员、教师和家长良好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保教质量。同时,该院重视岗位练兵,要求教师人人会弹、会唱、会跳、会讲、会写、会画、会排演、会制作,院内经常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环境创设、教学观摩、教玩具制作等活动,并承担了师范和职校幼师学员的实习指导工作,锻炼提高教师。在历年来的全区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中,该院是冠军和个人全能一至三名的始终保持者,并有两名教师获省幼师职业技能竞赛一、二等奖。该院教师参加省电化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1人,论文获国家三等奖1篇,省一、二等奖5篇,地区一、二、三等奖7篇。
   抚州地区保育院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开展了“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家园教育同步”、“幼儿阅读、识字、游戏探讨”等专题研究。该院幼儿先后获国家级美术、书法大赛金奖4个,银奖10个,铜奖12个,另有不少优秀佳作奖。1995年参加省“宝宝康杯”幼儿智力竞赛、
  卡拉OK大赛,获一等奖。1989年和1993年参加地区教委举办的幼儿智力竞赛、健美竞赛和广播操竞赛,均获团体冠军,参加地、市级文艺汇演、幼儿运动会、少儿书法大赛,均获第一名,其中幼儿个人获奖者近百人次。
   临川市第一保育院
   临川市第一保育院创办于1980年,初名抚州市十小幼儿园,招有1个班,幼儿40余人。1993年,经抚州市政府批准,单独建院,名抚州市保育院。1995年,抚州市与临川县合并,改名临川市第一保育院。该院地处石马巷1号,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有两层教学楼一幢,三层办公楼一幢。幼儿活动室通风干爽,光线充足,并有与活动室配套的幼儿寝室、卫生间、流动洗手设备。2000年,全院共有教职工24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5人,二级教师3人;大学本科1人,专科7人,中专12人。全院设大、中、小3个教学班,有幼儿100余人。
   该院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宗旨,以安全、健美、聪慧、活泼为院训,努力树立团结、奉献、竞争、创新的院风,长期坚持家院联系制度。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建立了幼儿健康档案,定期对幼儿进行体格检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教学工作中,该院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形式,经常开展幼儿喜闻乐见的游艺活动,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教学面向全体幼儿,注重个体差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广泛组织幼儿参加美术、舞蹈等兴趣小组,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文艺表演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1993年来,该院幼儿参加全国“双龙杯”书画大赛,多人次获铜杯奖;1995年,该院幼儿参加全市少儿绘画竞赛,获幼儿组团体第一名。1997年,该院幼儿表演的儿歌剧《分果果》,获江西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节抚州地区一等奖;同年,在全市幼儿“庆六一,迎回归”体育运动会上,该院囊括了幼儿骑童车、拍皮球、穿衣服比赛的第一名。
   临川市第二保育院
   临川市第二保育院原名临川县保育院,座落在上顿渡镇建设路东端,创办于1984年春,占地面积9800多平方米,有一幢180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配备有录音机、幻灯机、手风琴、脚踏风琴、组合音响等教学设备,以及图书资料、教学挂图和室内外大小玩具。1997年冬,又兴建了一幢仿古游廊式的幼儿活动室,可供400名幼儿开展文体活动。园内绿树成荫,宽阔的水泥操场,嫩绿的草坪,形状各异的花圃,绘满各种幼儿画的墙壁,配上安置适当的玩具,为孩子们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该院创办时只有9名教职工,近百名幼儿,2000年,发展到39名教职工,400多名幼儿,开设有大、中、小共10个班。
   该院以“一切从孩子出发,一切为了孩子”为宗旨,开展教师有爱心、幼儿能开心、家长都放心的“三心”活动,努力培养团结、进取、务实、奉献的校风。在教学中,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克服重教轻保,重室内轻户外,重讲解轻操作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错误倾向;遵照幼儿教育的规律,从幼儿实际出发,注重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小形成良好的品格,从而实现诚实、友爱、活泼、健康的校训目标。1990年,该院幼儿参加全省“江中杯”金苗乐电视大赛,获一、三等奖。1994年至1997年,参加
  临川市幼儿绘画书法比赛,分获一、二、三等奖24人次。1992年至1998年,有2名幼儿被评为省“十佳儿童”,68名幼儿被评为健美儿童。
   该院还是东乡师范学校幼师毕业生实习基地,并为农村幼儿园培训教师,是当地幼儿教师培训的中心和开展幼儿教研活动的中心。1992年至1994年,该院年年被评为全县教育先进单位、幼儿工作先进单位。
   崇仁县保育院
   崇仁县保育院创办于1956年,原名崇仁县幼儿园,设在崇仁县巴山镇第二小学。创办初只有1个班,教师2人,入园幼儿22人,教具和玩具都是教师自己制作。1958年,经崇仁县委批准,改为县直属机关保育院,教职工增加到8名,设有3个教学班,入院幼儿42人。1959年,迁至县城公勇路和中山路交汇处的一幢平房内,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有大、中、小3个班,入院幼儿75人,实行全托制。1963年至1966年,保育院逐年发展,占地面积扩展到600平方米,建有平房两幢,设教室3个,寝室3个,厨房、厕所、缝纫房、洗衣房各1个。幼儿110人,教职工13人,其中教师4名。这一时期,全院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并十分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幼儿进行爱人民、爱劳动的教育,开展了学雷锋活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师被陆续下放农村,保育院解散。1980年,该院恢复,改名为崇仁县保育院,院址在公勇路8号旁的一幢旧祠堂内,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有教职工19人,设大、中、小共6个班,幼儿256人。1983年,全院幼儿增加到383人,教学班7个(小班增加1个);教职工增加到24人,其中教养员13人。1987年,为改善办学条件,该院拆除旧教室,新建一幢1852平方米的四层教学楼,楼内设有9个教室,配有活动室、盥洗室、卫生间、资料室、会议室、医务室、厨房、糕点房、小礼堂及教师办公室。全院占地面积扩大到1102平方米,院内铺设草坪,种上松墙,栽上盆花,添置了滑滑梯、转椅、木偶屋等教学娱乐设施。这一时期,该院加强了规章制度的建设,各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定点设岗,责任到人,严格照章办事,从而使各项工作走向正规化轨道。
   该院坚持把幼儿的素质教育融进日常教学之中,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开发智力,增强体质,促进幼儿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养成,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在省、地举办的少儿艺术作品展和卡拉OK比赛中,有16名幼儿获奖。在1990年全国幼儿教师自制教玩具比赛中,获多功能玩具创造奖。1986年,被评为省托幼工作先进单位;1987年,被评为省家庭学校先进单位;1994年,被评为县“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和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995年,再次被评为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和199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县儿童工作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省卫生庭院先进单位。
   宜黄县幼儿园
   宜黄县幼儿园创办于1957年,园址在县城西门西花园4号,占地面积3118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二幢(包括办公楼),面积1490平方米,教工宿舍一幢,面积820平方米,另有厨房及储藏室等。2000年,有教职工42人,幼儿13个班,640余人。
   建园初期,该园设在一个旧祠堂(黄子宁公祠)中,教学设备极为简陋,教室土木结构,只有2个全托班,幼儿50余名,教养员4人,幼儿以“保”为主。60年代,新建教学楼一幢,开辟运动
  场地,添置活动器械,班级增至6个,在园幼儿一般年份为180余名(1961年多达306名),教养员10余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下放凤岗镇管辖,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先后兴建了教室、活动室、办公楼、宿舍、食堂,添置了一批玩具和游戏器械。这时有全托、日托两种形式,教师发展到20余人,教师素质也有所提高。教学内容靠教师自编自找,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唱为主。70年代末至80年代,主要采用南昌市编写的语言、计算、常识、美工、音乐、体育等教材,教学方法也有所改进。全园人员齐心协力,勤俭办学,创办了养猪场,每年有10多头肉猪出栏,改善了教工和幼儿的生活,收到家长感谢信上千封。1979年,该园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980年,获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嘉奖令;1981年,被评为全区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单位;1983年,又被评为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先进集体。
   从1983年下半年开始,该园停办全托班。1984年以后,实行目标管理,行政、教学、后勤、校容校貌、校风建设诸方面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为改善办学条件,靠自己节约一点,财政资助一点,将旧教学用房基本翻新,校园绿化面积扩大到60%。幼儿人数年均在500至700人之间。教师素质逐年提高,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占80%。1996年和1997年,在全区幼儿教师技能技巧竞赛中,该园均获团体总分第三名。1984年,获县教育局、县妇联主办的城镇幼儿运动会总分第一名;1993年,获地区幼儿体操赛第二名,同时获县“五四”青年节韵律操比赛第一名。1990年,被地区妇联评为托幼先进集体;199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乐安县幼儿园
   乐安县幼儿园建于1950年,当时仅开设1个班,幼儿30人,教师2人,园址设在詹一公祠堂。1963年,与敖溪小学幼儿班合并,成立乐安县幼儿园,由县委、县政府直管。1968年解散,1975年重新筹建。该园是一所以日托为主的示范性幼儿园,据2000年统计,全园占地面积4856平方米,建筑面积3126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1863平方米,图书资料2000余册。备有90平方米的大型活动室1间,盥洗室3间,点心房2间,造型各异的大型玩具和教具3600余件。有13个教学班,幼儿362人,教职工50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9人。
   从1989年起,实行园长负责制,并建立园务委员会。1995年,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同年,实行保教分工。
   该园遵循保教并重的原则,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娱乐、参观等活动,对幼儿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重视幼儿智力开发,同时注意动静交替,充分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1981年至1984年,录音机、幻灯等电化教学和木偶教学先后进入课堂。1996年,开展以游戏为主的半日活动教学,冲破了过去的封闭教学状态。
   该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了电子琴、美术、舞蹈等兴趣小组,发展幼儿的特长。1990年10月,在全省“江中杯”金苗乐电视大奖赛中,2人获二等奖,1人获优胜奖。
   该园教师就地取材、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火车、布娃娃、多功能黑板、智力棋等教玩具1800余件。许多教玩具用途大、取材广、制作精巧,其中《多功能益智盒》获全国多功能奖,《迎亚运》多用计算教具获省三等奖,有6仵作品在地区获奖。
   该园的保教质量受到社会和家长的称赞。1975年以来,培育幼儿3960人,举办农村、机关幼儿园教师学习班15期,培训幼儿教师120人次。1977年至1980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地区先进单位;1981年,被评为省托幼工作先进单位;1983年,被地区行署评为先进单位;1993年,被地区妇联评为先进单位。
   南城县幼儿园
   南城县幼儿园自1950年创办以来,园址经历过多次搬迁。最早设在县城天一山福音巷东部(解放前的福音堂),后迁至县农业局所在地,再迁至原铁局塘(现博物馆)西面,后又附设在原建国路小学(现实验小学)内,最后迁至建国路63号现园址。
   创办之初,该园只有房屋3间,教工4人,幼儿约80名,大、中、小各1个班。1956年,教师发展到9人,幼儿近100名。1969年,由于“文化大革命”,该园被撤消,教师全部下放农村劳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复办。1978年,兴建3幢教学与办公用房,教工增至10人,幼儿近160名。1994年,县财政拨款12万元,自筹资金12万元,兴建了一幢三层三配套(教室、寝室、卫生间)楼房。1995年,又兴建一幢五层教工宿舍。2000年,全园有教工39人,其中幼师毕业18人,大专学历10人,中专学历13人;小教高级职称5人。招收幼儿463人,大、中、小10个班。校园占地总面积458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824平方米,其中运动场面积168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平方米。随着校园规模的扩大,教学设施的改善,园内成立了党支部、园委会、团支部、工会等机构,会计、出纳、保管、保健、保育、门卫等岗位逐步规范,并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园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和教师培养工作。经常开展教学技能技巧竞赛,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请幼教专家来园指导工作,提高教学质量。1988年,该园幼儿利用边、角、废料编织的作品,2件获地区优秀奖,1件获省一等奖。1995年和1997年,在省、地电教优质课评比中,分别获省二等奖,地区二、三等奖;在1985年、1994年、1997年全区幼儿教师技能技巧赛中,获多项单项奖和团体第三、第二名;先后有多位教职工获省“园丁”奖,被评为地区“三八”红旗手、优秀保教工作者、县优秀教师。1997年,被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南丰县幼儿园
   南丰县幼儿园创建于1955年秋,开始附设于解放路小学内,仅1个班。1957年秋,迁至人民路攀桂坊独立办学,称南丰县攀桂坊幼儿园。“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撤消,1980年复办,并迁入建设路50号,地处县城居民区中心。全园(含分园)占地面积4256平方米,建筑面积4176平方米,有教学大楼两栋,综合楼和教师宿舍楼各一幢;设有教室、活动室、图书室、陈列室、会议室、寝室、卫生间、幼儿盥洗室、餐厅、厨房。1995年,该园自筹资金建起一幢幼儿生活大楼,结束了没有日托班的历史。到1997年,从该园毕业的幼儿1万余人。2000年,全园有大、中、小17个教学班,4至6周岁的幼儿839人;教职员65人,其中大专毕业13人,中专幼师毕业28人;获小学高级教师职称9人,小学一级教师职称20人。该园实行园长负责制,下设保教处和总务处,保教处下设语言、计算、体育、拼音、音乐、常识、美工及幼教等8个教研组。
   该园以“一切为了孩子”为指导思想,聪明、健康、活泼、向上为办园宗旨,团结、奉献、更新、创优为园训,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幼儿。1990年自制教具“盼盼时钟”、“百鸟争鸣”等,获全国三等奖,江西省一、二、三等奖,抚州地区团体奖。1991年,自制玩具“趣味积木”,被联合国教科文基金总部送欧洲展出。1992年,该园幼儿绘画作品获国际少儿航空画作品纪念奖;1994年,有4幅作品选送国际儿童绘画、摄影、书法作品展览会参加展出。1996年,有五位小朋友的作品获首届全国少儿想象画三等奖。1995年至1997年,多名教师获地区幼师技能
  技巧赛单项一、二、三等奖,并获团体二等奖,多人获省、地、县先进称号,其中7人分别被评为省“巾帼建功”标兵、省“三八”红旗手、省优秀保教工作者、省优秀教师。有20篇论文分别在《学前教育》、《早期教育》、《抚州教育》、《赣东教育电视报》等报刊发表,有6篇论文在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上获一、二、三等奖。
   该园对德育工作常抓不懈,编写了《幼儿行为歌谣》,开展了红花幼儿、流动红旗的评比活动和扣纽扣、穿衣裤、系鞋带等竞赛活动,举办“安全知识竞赛”、“为祖国妈妈过生日”、“学做小雷锋”、“夸妈妈”等节日主题活动。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懂礼貌、讲卫生、爱劳动、守纪律的文明行为,增强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的思想意识。1993年以来,为支援家乡建设和帮助病残儿童,该园组织了三次献爱心捐款活动,共捐人民币4742元。1992年,被评为抚州地区“三八”红旗单位;1995年,在全区幼儿园办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地区优秀幼儿园,并被评为地区“十佳学校”。
   黎川县幼儿园
   黎川县幼儿园原名黎川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创办于1979年。1981年春,由县教育局接办,改名为黎川县幼儿园。2000年,全园占地面积6695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82平方米。有大、中、小11个教学班,幼儿500余名;教职工52人,其中教学人员22名(小学高级教师9人)。建有三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内设园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园史陈列室、图书室、总务室、幼儿厨房、音体活动室及娱乐室,基本达到幼儿活动室与幼儿寝室配套,教具玩具配备齐全,并拥有电化教具、户外活动区域的办园标准。
   该园从“序、趣、意、美”(即序列、情趣、寓意、美感)四方面规划园容园貌,绘制了以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为主题的彩色画廊,在室外修建花园、平整操场、种植花草树木,建有“蘑菇喷水池”、“雄鸡报晓”、“小兔采菇”等景观,添置了“火箭望月”、“眺望塔”、“海洋世界”等玩具。各班教室和活动区的美化做到一突出(突出年龄特点),二体现(体现季节、班级特色),五个角(德育角、玩具角、图书角、自然角、美工作业展示角),实现了绿化、美化、香化、儿童化、教育化的“五化”环境管理目标,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花园、乐园和学园。
   在保教工作中,该园重视幼儿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品德教育做到十六个字:着眼点高,起点线低,注重渗透,萌发情感。每周坚持举行升国旗仪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思想情感。利用黎川是老革命根据地的特点,把烈士公园及日峰山等处定为德育基地,每年清明,组织幼儿祭扫烈士墓,听老红军讲革命烈士的故事;春秋季组织幼儿登日峰山,观赏黎川的秀丽河山,崭新变化,激发幼儿的爱乡之情、爱国之心。长期开展以守纪律、讲卫生、爱劳动、爱学习、讲文明为中心内容的“争戴小红花”和“文明儿童岗”活动,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强化常规训练,使幼儿园里人人守纪律,个个讲卫生,礼貌用语人人会,拾金不昧成风气。同时,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幼儿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先后4次向农村的贫困小朋友捐献书籍1600本,损款近5000元。
   该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批教师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第一任园长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继任园长被评为省少儿先进工作者、省优秀青年教师。全园20余名教师先后分别被评为省、地、县优秀教师。1997年,在全区幼师技能技巧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在全县教师“三字一话一画”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学校教育科研成风,仅1996至1997年,教师在地市以上刊物就发表论文10余篇。1999年,幼儿参加《中国教
  育报》举办的“首届世界之星全国少年儿童书面摄影艺术教育成果展”获金奖17个,银奖71个。
   1982年以来,该园多次被评为地区“五好幼儿园”、先进幼儿园,1987年跨入全省托幼工作先进单位行列。1991年,被省政府评为幼教系统德育先进学校,同年被评为抚州地区“十佳文明单位”;1992年,被评为全省绿化先进单位;1993年,被评为地区“十佳学校”;199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并被省教委指定为幼儿园联系点;1998年、2000年,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广昌县鹤琴保育院
   广昌县鹤琴保育院创办于1994年9月,是一所全日制公办保育院,当时隶属广昌县妇联领导。抗日战争时期,为避日军侵袭,陈鹤琴先生于1943年7月率国立上海幼稚师范专科学校在广昌县甘竹乡饶家堡设教,直至抗战胜利。为了纪念陈鹤琴先生,弘扬他的教育思想,广昌县委、县政府特将该院命名为鹤琴保育院。
   该院地处广昌县城吴家岭,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有一幢二层教学大楼,配有厨房、卫生间。操场上安装有滑梯、攀登架、多功能组合爬网等大型玩具。教室内装有电风扇、广播喇叭,配有风琴、消毒碗柜;寝室内放置了木质双层床、保健药箱等设备。开办之初,全院仅有幼儿18人,翌年春季,增至46人。到2000年,有幼儿140人,分设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有教职工14人,其中专任教师7人,保健员1人,小学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4人。
   该院重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力求直观、形象、生动,充分运用各种教具玩具,指导幼儿动手动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带幼儿走出院门,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和活动,观看工人农民的劳动场面,观察大自然的四季景象,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1997年,参加全县幼儿故事、绘画比赛,获两项冠军。
   金溪县保育院
   金溪县保育院创建于1984年,为县教委直属单位,院址在秀谷镇胜利路117号。初创时有4个班,幼儿140人,教职工20人。从1994年开始,根据幼儿教育需要,在院外开办分院,内设大、中、小各1班。至2000年,发展到11个班,幼儿505人,教职工38人,其中有小学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16人;大学本科学历1人,专科学历11人;有4人获幼儿教师专业合格证书。
   该院占地面积4667平方米,建筑面积1882平方米。园门口是一幢三层办公楼,水泥路直达操场,操场周围是10间教室,还有一幢三层教师宿舍楼,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草坪上有孩子们喜欢的弓桥、转盘、荡椅、攀登架、滑滑梯、幸福井弹跳床等大型玩具。院内有师生食堂、糕点房、保健室、教玩具保管室等配套设施。
   该院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宗旨,以保育和教养相结合为原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每周一坚持升国旗,定期组织幼儿参观烈士陵园,与武警战士开展联欢活动,到福利院为老人表演节目,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建立了语言、舞蹈、音乐、美术等兴趣小组,经常开展活动,培养幼儿多
  方面的能力。1988年至1998年,幼儿参加省、地、县文艺调演,获省级奖1次,地级奖4次,县级奖5次。1996年和1997年进行的常识课电教实验,3人次获地区奖。
   该园鼓励教工进修学习,定期进行业务能力评估,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琴法技能、绘画技能、舞蹈编排、音乐示唱、教案写作、公开教学、剪贴、折纸、书法、即兴朗读,以及保育员的卫生常规如打扫、叠被、消毒、活动区布置等。教师积极参加省地县教学活动,1984年,获省木偶制作一等奖,1985年获地区讲故事比赛二等奖,1987年和1988年分别获全区优质课竞赛一、三等奖;1994年、1997年、1998年在全区幼儿教师技能技巧比赛中,获全能二、三等奖2人次,单项奖14人次,优秀指导教师奖4人次;有10多人次被评为地区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1986年,该院被评为地区托幼工作先进集体。1995年,1998年,两次被行署评为地区文明单位。
   资溪县幼儿园
   资溪县幼儿园创办于1977年,原名为资溪县保育院,院址设在30年代县苏维埃政府使用过的一座办公楼内,隶属县政府管辖。当时有教职工4人,幼儿30余人,办学条件十分艰苦。1985年,建起第一幢300平方米的教学楼。1986年,归口县教育局领导,入园幼儿发展到300多名,分大、中、小三个年级,教职工36人。2000年,该园占地面积扩展到6291平方米,先后兴建1000平方米教学大楼一幢,470平方米教工宿舍一幢,800平方米综合楼一幢,教学用房3579平方米,内设教室、办公室、绘画室、练功室、排演厅,配置了各种电教设备和教具玩具。校园内有800平方米长方形操场1个,30米跑道1条,花圃6个,蘑菇喷水池1个,盆景花卉点缀其间,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全园14个班,幼儿602人;专任教师3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0人。
   该园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宗旨,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教学上,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选送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1997年,该园教师参加全区电化教学比赛,获一等奖1名,三等奖1名;同年,参加全区幼儿教师技能技巧比赛,获团体第二名,其中2人获个人全能第三名,1人获教案编写第一名,1人获绘画第二名。1993年,参加全区幼儿广播体操比赛,获团体第三名;1995年,参加全县“支农杯”故事比赛,获幼儿组第一名1人,第二名1人;1997年,参加全国少儿书画“双龙杯”比赛,获银杯奖2人,铜杯奖4人,优秀作品奖5人;在县首届中小学艺术节美术作品评比中,囊括幼儿组一、二、三等奖。
   东乡县幼儿园
   东乡县幼儿园的前身是孝岗镇幼儿园,创办于1960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停办,1973年恢复,并改名为东乡县幼儿园,园址设在孝岗镇第一小学院内。1984年,迁到县城南新建的三层楼园舍中,全园占地面积4663平方米,建筑面积1129平方米,配有办公室、医务室、广播室、陈列室、盥洗室、休息室、保管室、糕点房、厨房等一应设施,配有电视机、录象机、幻灯机、电子琴、磁性教玩具等教学设备。1997年,又加建了一间170平方米的活动室,成为集教学、娱乐为一体的幼儿活动场所。操场上设置了小天使乐园、黑猫警长转盘、大象滑梯、飞机、喷水蘑菇池等儿童玩具;园内花坛溢彩,绿树常青,环境优美,童趣盎然。
   2000年,全园有大、中、小教学班15个,幼儿780人;教职工60人,其中具有大专学历的22人,幼师学历的40人,获小教高级职称的14人。
   该园十分重视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1993年,根据幼儿特点,制定《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幼儿思想品德规范》,建立了以园行政一班级一家长代表为一体的品德教育网络,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经常组织幼儿游览名胜古迹、家乡风貌,让幼儿了解历史,了解社会,培养幼儿热爱家乡,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
   该园重视幼儿素质的培养,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开展讲故事、编应用题、体育“一条龙”游戏等活动,让幼儿通过直接参与感受事物,掌握知识,逐步认识规律。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游戏和直观教学为主,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角,成立了电子琴、美术、舞蹈等兴趣小组,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开拓幼儿的视野。1990年,该园师生制作的教学玩具“交通指挥灯”、“动物滚洞”,获江西省优秀奖;幼儿节目“童乐”,获全区一等奖。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定期开展创“五佳”活动,即最佳教案设计、最佳教学笔记、最佳讲课技巧、最佳教室环境布置、最佳游戏编排等竞赛。1990年,该园美工、音乐、体育教师在全区幼儿园优质课竞赛中,分获二、三等奖;参加全区幼师技能技巧比赛,获团体第三名。1997年,获全区故事比赛二等奖,绘画三等奖。
   1992年,该园被评为地区先进幼儿园;1995年,被评为地区优秀幼儿园;1997年和1998年,先后被评为地区文明单位和省卫生庭院。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