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鲁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021
颗粒名称: 兴鲁书院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兴鲁书院 位于府城香楠峰东麓,北宋曾巩就其所居之侧而建。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兴鲁书院 位于府城香楠峰东麓,北宋曾巩就其所居之侧而建。曾巩的祖先为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的后裔,书院取名“兴鲁”,意在“上承曾子之家学,以继周公孔子之传”。曾巩一生重视教育,他在所著《劝学诏》中,建议朝廷“重学官之选而厚其禄”,并自称“乐育天下之才”。庆历三年(1042年)后,曾巩居临川,在兴鲁书院亲执讲席,欧阳修、王安石也曾莅院讲学,故书院声名远播。明清两代,一直为抚郡六县(临川、崇仁、金溪、宜黄、乐安、东乡)讲学之所,深为邑人和地方官吏敬仰。然亦几经兴废,屡有修葺。至清乾隆五年(1740年),知府刘永锡复建。四十六年(1781年),知府陈朗重修。光绪二十七年(1901),知府何刚德遵照清廷书院改学堂的诏令,将兴鲁书院改办为普通学舍,不久改称抚郡中学堂。据陈朗所撰《兴鲁书院讲堂记》载:该院招生名额为正课生员10名,童生15名,后新增生员5名,另加正课10名(乡试之年,归入生员正课名额之内;岁科两试之年,归入童生正课名额之内)。正课生、童,每人每年给膏火银6两。书院一月两次考试,优等有奖,劣等受罚。办学基金来源,一为学田租谷,一为学店租金,一为白银存典生息。学田、学店及存典本金多为邑人捐赠。兴鲁书院历宋至清,风风雨雨800余年,为抚州地区著名书院之一。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