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社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009
颗粒名称: 南城社学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1
摘要: 南城社学明代为盛,弘治年间(1488-1505年),南城即有社学12所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南城社学明代为盛,弘治年间(1488-1505年),南城即有社学12所。正德七年(1512年),学使李梦阳毁淫祠十五处,以其中之一改建为盱江书院,其余十四处均改建为社学,后被豪绅侵没。万历五年(1577年),知县范涞重毁淫祠,恢复社学14所,其名依旧,分别为:礼字社学,在北隅朝京门内;乐字社学,在西隅孔家岭;射字社学,在北隅旧府治后;御字社学,在北关童家湖;书字社学,在北关石磴前;数字社学,在西关杜家坊;格字社学,在北隅雍熙街;致字社学,在东关便民仓后;诚字社学,在东关太平桥头;正字社学,在西关长冈上;修字社学,在南关定印寺前;齐字社学,在南关申明亭;治字社学,在北关江家巷;平字社学,在北关罗家庙。清,继续实行每乡一所社学政策,南城当时较著名的社学有:青绥社学,设在十四都青绥里八堡,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后废,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恢复:黄山社学,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以黄孝子祠为学址,教师薪俸从黄孝子祠祀余谷内分半酌给;钟灵社学,设在十一都中林寺故址,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中林”因改“钟灵”,置有学田;城关社学,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咸丰六年(1856年)毁。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