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南城县儒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9997
颗粒名称:
南城县儒学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南城县儒学发端于唐朝总章二年(669年),时奉朝廷之命建立文庙,后发展为县学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南城县儒学发端于唐朝总章二年(669年),时奉朝廷之命建立文庙,后发展为县学。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南城设立建昌军治,庆历三年(1043年),设置军学,南城县学即附于军学之内。宋朝南迁,县学毁。绍兴十二年(1142年),县令赵旦于县城南太平寺荒园另立学基,重新修建大门廊庑,建立斋舍二百楹。当地人蔡延世慷慨捐资,兴建庙学及讲业堂,又捐良田百亩,以作办学之资。景定三年(1262年),知军事赵时稼增修大成殿、尊经堂、门庑斋舍,在讲业堂偏东建立三贤祠。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判官段立夫修葺加饰,使三贤祠焕然一新。至正十二年(1352年),县学毁于战乱。十九年(1359年),县尹曾必高予以修复。明洪武七年(1374年),知县张税重修庙学。十年(1377年),知县吕升在讲堂之右建射圃。正统五年(1440年),知府杨谊在明伦堂后创建乐育堂。景泰五年(1454年),巡抚都御史韩雍莅临视察,命知府江浩拿出府库节余款,开辟明伦堂之左空地修建膳堂,并建号房二十余楹。成化十一年(1475年),教谕李昱带头捐出薪俸,倡议捐资,移建明伦堂,兴建高明斋、博厚斋。二十二年(1486年),知县余浚兴建棂星门。弘治十六年(1503年),知县毛骙利用明伦堂右侧空地,兴建起凤楼,楼右兴建仰高祠,将高明斋、博厚斋改名为博文斋、约礼斋。嘉靖九年(1530年),知县邹尧臣遵照朝廷命令兴建启圣祠、敬一亭、御制碑,于棂星门左侧兴建文昌阁,门前兴建号舍。十五年(1536年),知府王度重予修治,又购买私人土地扩大学址,将明伦堂迁建于学宫后高坡
之上。二十年(1541年),知县曹逵建尊经阁于明伦堂后,将崇文楼书籍尽藏其中。二十一年(1542年),知府朱廷臣重修进贤门。二十六年(1547年),知府陈公陛改文昌阁为龙首楼。三十七年(1558年),知府黄宗器在棂星门前开挖泮池,将进贤门改建在泮池左侧,在棂星门右侧兴建腾蛟起凤门。明末,县学毁于战乱。清顺治十五年(1685年),知县李正蔚重建。其后屡有修葺。咸丰六年(1856年)又毁。九年(1859年),知县毛延长集资又予修复。学宫除建有大成殿、明伦堂、讲业堂外,尚有藏书楼,藏书十分丰富。清学额:文生每年通过考试招收15名,雍正三年(1725年)奉朝廷批文增加入学名额,照府学加文生5名共20名。武生入学名额每年15名。咸丰七年(1857年),南城捐输驳船经费,得增文、武入学名额各2名;九年(1859年),捐输军饷,得增文、武入学名额各1名;同治元年(1862年),捐输团费,得增文、武入学名额各7名。至此文学每年招生共30名,武学共25名。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