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官学 私学 书院 科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9987
颗粒名称: 第一篇 官学 私学 书院 科举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65
摘要: 抚州地区创建最早的行政区划为汉初豫章郡所辖之南城县,是时各地已有私学出现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抚州地区创建最早的行政区划为汉初豫章郡所辖之南城县,是时各地已有私学出现。唐总章二年(669年),南城县奉诏立庙,为抚州地区官学之始。唐天祐年间(904-907年),宜黄人罗坚(曾任节度使)赠田于棠阴创建湖山书院(《罗氏宗谱》),为抚州地区见诸文字记载的最早书院。元代,朝廷下令农村每社立学校一所,各地从此出现社学这种官立小学。入宋以后,曾任宰相之职的临川人晏殊首先倡兴教育,《宋史》称:“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宋庆历四年(1044年)后,抚州各府、县官学普遍建立,书院教育蓬勃发展,仅临川县城就有书院6所。著名哲学家李觏创办的盱江书院,散文家曾巩创办的兴鲁书院,哲学家兼教育家陆九渊创办的槐堂书屋,均名震一时。元立国80余年,其中30年未开科举,但抚州地区教育事业仍有发展,出现了著名教育家吴澄、虞集。明各地书院继续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著名哲学家、诗人罗汝芳讲学之所前峰书院,旧志称当时“四方学者云集,名倾东南”。入清以后,民族压迫严酷,文字狱屡兴,使教育的发展受到扼制。迨及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抚州地区的教育遂走向全面衰退。
   第一章 官学
   第一节 府学
   府学为州、郡地方政府官立学校。由于政府所办官学以习儒家经典为主,故各级官学又称儒学。抚州地区府学的创办,始于宋,终于清。自宋迄清,今抚州地区境域基本上一直分为两个郡(州)级单位分治,一名抚州(元称抚州路,明清称抚州府,下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东乡诸县),一名建昌(宋称建昌军,元称建昌路,明清称建昌府,下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泸溪诸县,新城即今黎川,泸溪即今资溪);故宋有抚州府学、建昌军学,元有抚州路学、建昌路学,明清则有抚州府学、建昌府学。另南丰于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年)县升为州,其所办县学也随之升为州学,到明洪武三年(1370年),仍降为县,南丰州学也恢复为县学。府学、州学、县学在规模上虽有大小之分,但均属中等学校性质,彼此不相统属,其生员均有升入高一级学府——中央国子监的资格。
   府学学官,历代均称教授,编制1人;州学学官称学正,编制亦为1人。明清两代,教授、学正之下增设副职,称训导,以协助教授、学正督促学生完成课业。明,抚州府学和建昌府学均设训导4人;清训导减为2人。府学、州学、县学教官,自南宋开始均需经过考试才任用,其迁升降黜,由考核而定。考核主要分两个方面:一为业务考核,如明教官要考通经,考文章;二为学生科举成绩、升学人数的考核,如明规定学官在九年任期内,府学考中举人9名,州学考中6名,县学考中3名者,成绩为优。至于成绩拙劣者,则有罚俸、罢黜、鞭笞等处分。
   凡经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抚州和建昌两所府学录取生员的名额,明为40名,清为20名。清还规定,若各县向朝廷捐饷捐资,即可增加府、县学额。如咸丰九年(1859年),建昌府因南丰县捐献有功,得增学额11名;咸丰十一年(1861年),抚州府因宜
  黄县捐献有功,得增学额5名。此外,各府、州、县另有武学生员,均附属于儒学之内,其录取名额也有规定。
   府学教材,自宋以来以《四书》《五经》为主,以清为例,教材为《御纂经解性理》、《诗》、《古文辞》、《十三经》、《二十二史》、《三通》、《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等,不外儒家经典、宋明理学之类。
   生员在校所居班级,宋名舍,元、明、清名斋。生员按考试成绩依次升班。宋实行三舍法,上舍为上等,内舍为中等,外舍为下等。元、明、清实行六斋法。如元,时习、日新斋为上等,据德、志道斋为中等,游艺、依仁斋为下等;明和清,率性斋为上等,修道、诚心斋为中等,正义、崇志、广业斋为下等。生员升入率性斋,即为毕业班学生,通过考试及格者,便赐予出身,即可毕业,不及格者,需留级重读。
   生员在学习期间每月要进行月考,由地方官主持;另外还要参加两种重要考试:岁考和科考。岁考每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派的学正主持,相当于学年考试。成绩分若干等,获得优等者,附生可补增生,增生可补廪生,最优者可选作拔贡、优贡,升入中央国子监。列入劣等者依次递降,甚者除名。科考每两年举行一次,也由中央委派的学正主持,相当于毕业考试。成绩亦分若干等,列入优等者,也就获得了参加乡试(明清两代的省级考试)的资格,称为科举生员,从此,可谓迈进了科举的正式门槛。
   府学置有学田。明规定府学学田为1000石,州学800石,由官府拨给,也有官绅捐献学田的;学田所获,主要用作师生月廪等办学之资,同时补贴生员参加科举考试的旅途之需。
   一、抚州府儒学
   抚州府儒学发端于唐天复二年(902年),时抚州刺史危全讽设立文宣王庙,即孔庙。宋庆历四年(1044年),抚州太守马寻于庙后建儒学,形成正式学府。初称州学,明改称府学。学址在府治东阜民坊,为晋王羲之的故宅,内有墨池朱井。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抚州太守钱瑄、通判何延世、刘子翼等相继予以维修。淳熙十三年(1186),抚州太守钱象祖重修。庆元二年(1196年),抚州太守陈研、教授胡元衡等又捐资修葺。从元泰定到元至正年间(1324-1367年),抚州同知撤都、学正崔应诚、总管袁说之先后予以修治。明吴元年甲辰(1364年),指挥同知金大旺予以修缮更新。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知府石刚又予增修。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毁于火灾,知府周瑛、吴泰相继予以修治。弘治年间(1488-1505年),御史王宗锡、佥事沈锐、知府胡孝曾又为增修。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遭火灾,知府陆琳重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知府张四教、张伯琮、阎绍,署府同知迟维玺先后予以重修。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知府任士理捐资进行修葺。雍正七年(1729年),知府罗复晋亦捐资加以修治。此后由乾隆、嘉庆、道光至同治年间,历任知府均有修葺。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罢科举,兴学堂,府学遂废。清有学田129亩。清学额,每年通过考试招收文生20名,武生15名,后因对朝廷捐赠有功学额屡有增加。
   二、建昌府儒学
   建昌府儒学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初名建昌军学,明清称建昌府学。学址在府城之西。宋靖康二年(1127)毁,修复后,绍兴四年(1134年)又毁。绍兴十六年(1146年),知军蒋循祖重修,并恢复被占学田。元泰定年间(1324-1328年),郡守萨德弥扩大学址,并加修治。至正六年(1346年),同知刘榘重建大成殿。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府谢士元修缮学宫,广购典籍,兴学教士,建昌府学一时成为江南著名学府。弘治五年(1492年),因学宫所在地并入益王宅第,知府孙伟将府学迁往郡治之北天宁寺,将寺内佛宫改为大成殿,梵堂改成馔
  堂,寺阁改成尊经阁。大成殿东西建有小屋——庑,庑前建有戟门、棂星门。另建有明伦堂、礼器库、乐器库、廪庾、廨舍、斋房、号房。弘治十年(1497年),知府熊宗德扩展校址,建神厨、宰牲房、库房,开挖涤牲池,并建学门。弘治十八年(1505年),知府舒昆山、同知林廷瓛利用涤牲池之北空地,兴建号房二十楹,兴建讲堂于明伦堂后,并在戟门之左建名宦祠,戟门之右建乡贤祠,戟门外开辟大路,路南开挖泮池。池南修建桂香楼,池西建房屋二十楹,为外号房。正德七年(1512年),知府安奎修建射圃,兴建观德堂于馔堂之左。正德九年(1514年)秋,雷霆震坏大成殿屋角。知府韩辙、同知何恩遂拆除旧殿,重新修建,学舍整治一新。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参政余霑、知府朱与翘捐资修建尊经阁,太常卿左宗郢捐出所藏图书送入府学。崇祯九年(1636年),明伦堂遭火灾,知府李恢先、通判牟暹、推官荆本澈予以重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春,大成殿又遭雷火,二十年(1681年)重建。二十一年(1682年),遭风灾。县城绅士王师夔等人于是请求恢复前益王府所占学基,知府魏勳祥照准。五十三年(1714年),知府陈世俊重修府学。同治年间,仍有修葺,至清末废。清学额,每年通过考试招收文生20名,武生15名,后因对朝廷捐赠有功学额屡有增加。
   第二节 县学
   县学为县级地方政府创办的官学。抚州地区的县学始于宋。宋庆历四年(1044),诏州县立学,各地响应。两宋期间,今抚州地区境域共建县学9所,其中北宋8所,即临川、崇仁、宜黄、金溪、南城、南丰、新城、广昌诸县学,南宋增建1所,即乐安县学。至明,又增建东乡、泸溪两所县学。至此,县学格局遂定,并延至清末。
   县学学官,均称教谕,编制1人。明清两代教谕之下设训导,明县学设训导2人,清减为1人。
   考入县学者同府学一样亦称生员。县学性质与府学没有区别,其招生、管理、课程、考试、待遇及升格,均与府学相同,唯学额少于府学。明县学学额为20名;清大县学额15名,中县12名,小县7名或8名。但亦有变动。清雍正二年(1724年),因生员增多,命改直省小学为中学,中学为大学(这里大学、中学、小学的区别是生员定额的多少)。临川、金溪、南城、新城系大学,照府学额,每年各招生20名;宜黄、东乡、南丰、广昌系中学,改为大学,每年各招生15名。
   各县县学亦设有学田,明规定县学学田为600石。没有学田或学田租谷不够开支的,常由县衙拨款,如清同治二年(1863年),黎川县衙拨给县儒学项下白银137.6两,以为教谕、训导、斋夫、门子的薪俸开支,另白银40两,以为廪生20名的廪粮银。至于修缮,主要靠官府拨款、绅士捐助解决。
   一、临川县儒学
   临川县儒学原在顺化门外,北宋咸平三年(1006年),县令陈从易始建于府城南青云峰下。隆兴二年(1164年),丞郎余庆重修。嘉定年后,县令黄干、赵崇尹、李义山、赵必英先后增修。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县尹马祖寿予以修葺。至正十九年(1359年),县尹杨钧又予修缮更新。明正统四年(1439年),知府王升重建。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县姚志大、吴宪予以增修。弘治年间(1488-1505年),知县陈文试又予修治。嘉靖十一年(1532年),值城中宝应寺毁坏,巡抚胡岳、提学徐阶听从众绅士建议,将学宫迁建于宝应寺废址。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四年(1665年),知县邱泰予以重建。二十二年(1683年),知县李天植重新建起明伦堂。清末,有学田197.6亩,年租额谷510.1桶,折钱9050文;地租钱10330文。清设教谕、
  训导各1人,斋夫3人,门子3人。清学额,每年通过考试招收文生20名,武生15名;后文、武生各增7名,即文生27名,武生22名。
   二、崇仁县儒学
   崇仁县儒学在县城偏东,开泰门内,宋庆历三年(1043年)建。嘉定七年(1214),县令彭耕增建学舍,增拨膳田。以后屡毁屡兴,至元朝末年,毁于战乱。明洪武初年,知县门时中、徐绳武相继予以重建。正德年间(1506-1521年)和万历七年(1579年)、崇祯元年(1628年),三度被毁,均被重新修复。进入清以后,多次进行整修。清学额,咸丰九年(1859年)前,每年通过考试招收文生12名,武生12名;咸丰九年(1859年)后,文、武生各增10名,至同治三年(1864年),文学、武学各设廪生22名。
   三、宜黄县儒学
   宜黄县儒学在城北社稷坛之右,宋皇祐元年(1049年),县令李祥建,曾巩为此撰有《宜黄县学记》。以后屡易其址,几毁几建。至明嘉靖二年(1523年),知县鲍凤根据当地读书人请求,遂定基于大井头侧(今县人民政府内)。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毁于战乱。三十七年(1678年),教谕王善诱、训导林欲兰率领当地绅士重新予以修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建考棚,可坐1360余人。清有学田102石。清学额,每年通过考试招收文生15名,武生12名;后文、武生各增10名,即文生25名,武生22名。
   四、乐安县儒学
   乐安县儒学在县城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县令魏彦林建。元初年废,镇守千户王祐予以恢复。至正十二年(1352年),又毁于战乱。明吴四年丁未(1367年),知县戴智重建。明正德六年(1511年)再毁,知县穆世杰修复。嘉靖年间(1522-1566年)又毁,知县吴淮率义士乐魁鸾等重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复毁于战乱。其后知县吴顺、训导谭经国率领众绅士捐资再建。清有学田860亩。清学额,每年通过考试招收文生、武生各12名;后文、武生各增10名,即文生、武生各22名。
   五、南城县儒学
   南城县儒学发端于唐朝总章二年(669年),时奉朝廷之命建立文庙,后发展为县学。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南城设立建昌军治,庆历三年(1043年),设置军学,南城县学即附于军学之内。宋朝南迁,县学毁。绍兴十二年(1142年),县令赵旦于县城南太平寺荒园另立学基,重新修建大门廊庑,建立斋舍二百楹。当地人蔡延世慷慨捐资,兴建庙学及讲业堂,又捐良田百亩,以作办学之资。景定三年(1262年),知军事赵时稼增修大成殿、尊经堂、门庑斋舍,在讲业堂偏东建立三贤祠。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判官段立夫修葺加饰,使三贤祠焕然一新。至正十二年(1352年),县学毁于战乱。十九年(1359年),县尹曾必高予以修复。明洪武七年(1374年),知县张税重修庙学。十年(1377年),知县吕升在讲堂之右建射圃。正统五年(1440年),知府杨谊在明伦堂后创建乐育堂。景泰五年(1454年),巡抚都御史韩雍莅临视察,命知府江浩拿出府库节余款,开辟明伦堂之左空地修建膳堂,并建号房二十余楹。成化十一年(1475年),教谕李昱带头捐出薪俸,倡议捐资,移建明伦堂,兴建高明斋、博厚斋。二十二年(1486年),知县余浚兴建棂星门。弘治十六年(1503年),知县毛骙利用明伦堂右侧空地,兴建起凤楼,楼右兴建仰高祠,将高明斋、博厚斋改名为博文斋、约礼斋。嘉靖九年(1530年),知县邹尧臣遵照朝廷命令兴建启圣祠、敬一亭、御制碑,于棂星门左侧兴建文昌阁,门前兴建号舍。十五年(1536年),知府王度重予修治,又购买私人土地扩大学址,将明伦堂迁建于学宫后高坡
  之上。二十年(1541年),知县曹逵建尊经阁于明伦堂后,将崇文楼书籍尽藏其中。二十一年(1542年),知府朱廷臣重修进贤门。二十六年(1547年),知府陈公陛改文昌阁为龙首楼。三十七年(1558年),知府黄宗器在棂星门前开挖泮池,将进贤门改建在泮池左侧,在棂星门右侧兴建腾蛟起凤门。明末,县学毁于战乱。清顺治十五年(1685年),知县李正蔚重建。其后屡有修葺。咸丰六年(1856年)又毁。九年(1859年),知县毛延长集资又予修复。学宫除建有大成殿、明伦堂、讲业堂外,尚有藏书楼,藏书十分丰富。清学额:文生每年通过考试招收15名,雍正三年(1725年)奉朝廷批文增加入学名额,照府学加文生5名共20名。武生入学名额每年15名。咸丰七年(1857年),南城捐输驳船经费,得增文、武入学名额各2名;九年(1859年),捐输军饷,得增文、武入学名额各1名;同治元年(1862年),捐输团费,得增文、武入学名额各7名。至此文学每年招生共30名,武学共25名。
   六、南丰县儒学
   南丰县儒学在县治西南,宋庆历四年(1044年)县令周燮建。殿庑门堂廨舍俱备,学宫内并绘有圣贤像。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毁于战乱,后被修复。十九年(1282年),县升级为州,县学亦升级为州学。不久学宫被毁,其后宣差武抄儿予以重建。延祐三年(1316年)八月,礼殿倒塌,四年(1317年),知州王著重建,并新建棂星门。后至元四年(1338年),知州事乌枢重修庙学、先贤祠。至正四年(1344年),知州事史文彬重修棂星门,整饰殿庑、圣贤像。明洪武三年(1370年),州改为县,重新被定为县学。七年(1374年),知县马尚宾在棂星门外兴建川上亭。十五年(1382年),知县袁仁亨于戟门左兴建神厨库、宰牲房。永乐元年(1403年),知县潘同建立射圃。景泰元年(1450年),知县陈勉重建文昌阁,并购学门外土地,以扩大县学规制。天顺六年(1402年),毁于战乱。按察佥事陈骐、同知萧允恭、知县杨休、杨参先后予以修复整治,使县学规模建制如初。正德七年(1512年),学师生申白、提学副使李梦阳合并便民、丰储两座仓库的基址,以扩大学宫,并在基址上建学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棂星门遭灾,知县任懋官重建。万历三十四年(1607年),知县李梦祥重建尊经堂、棂星门。四十一年(1614年),知府赵元吉、知县林洪卿重修文庙。天启六年(1626年),文庙遭火灾,知县康采萍、教谕刘日曙重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毁于战乱。十九年(1680年)又重建。咸丰六年(1856年),再度被毁。九年(1859年),当地绅士汤兆禧、赵德堃集资修复。清学额:文生每年入学名额12名,武生亦12名。雍正三年(1725年),奉朝廷命令增加文生入学名额3名,共15名。咸丰九年(1859年),因该县捐输有功又增文、武入学名额各2名,至此每年文生入学名额共17名,武生入学名额共14名。
   七、广昌县儒学
   广昌县儒学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建于县治西,十七年(1147年),县令承敷迁县治南。嘉泰年间(1201-1204年),县令曹进之又迁建于县治东南。绍定三年(1230年)被毁。端平三年(1236年),县令葛崇节重建大成殿。嘉熙三年(1239年),县令赵希渑增建门庑斋舍。元末又毁。明洪武元年(1368年),知县侯端利用旧基重建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九年(1376年),知县张琥兴建明伦堂、崇文斋、尚德斋。十六年(1383年),知县李文兴建神厨、宰牲库房,并建射圃。永乐六年(1408年),教谕单信增筑学门。景泰元年(1450年),知县江浩于大觉寺西改作射圃,建亭。六年(1455年),知县詹靖、典史李坚兴建文会堂于明伦堂后。成化三年(1467年),同知萧允恭、知县叶茂高等重修庙学,规制更加宏大。弘治十三年(1500年),佥事黄珙可接受当地读书人建议,毁东岳庙以扩大学基。隆庆六年(1572年),巡道许镃修建尊经阁。至清朝,仍经常进行整修。咸丰六年(1856年)被毁。同治七年(1868年),当地人何氏家
  族修复崇圣祠,饶希孟家族修复明伦堂。八年(1869年),知县邢景彬修复忠义孝悌祠。清学额:文生每年招收12名,雍正三年(1725年)奉朝廷命令增加文生入学名额3名,共15名;武生入学名额12名。同治四年(1865年),因捐输有功增文、武招生名额各10名,即每年文生招收25名,武生招收22名。
   八、金溪县儒学
   金溪县儒学在县城南望仙门外,宋皇祐三年(1051年)县令刘佐建。绍兴十二年(1142年),县令周绎迁于社稷坛之右;二十七年(1157年),县令陈博文再迁于社稷坛之南;嘉定二年(1209年),县令王衡仲三迁于晁氏九经堂故址。嘉定三年(1210年),县令楼兴建斋舍。嘉定十二年(1219年),县令何处久增拨学产。元大德元年(1297年),县丞吴瑾重新修建。至正十二年(1352年),毁于战乱。明吴元年甲辰(1364年),当地人邓思诚予以重修。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县李子敬增修。以后多次进行修葺。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知县任元撰率乡绅捐资修治一新。清有学田24亩。清学额,每年通过考试招收文生20名,武生15名;后文、武生各加名额9名,即每年招收文生29名,武生24名。
   九、泸溪(资溪)县儒学
   泸溪(资溪)县儒学于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由知县陈王廷、教谕周延士、训导范汝仁建于县治东城外。十五年(1587年),知县汪谟迁建于县治西侧,中为明伦堂,左为博文斋,右为约礼斋。三十九年(1611年),知县梁应抡重建明伦堂、启圣祠及两庑两斋,并建射圃、号房、宰牲房。崇祯十一年(1638年),被毁。十二年(1639年),当地人傅登觉、傅元崧等倡议修复。进入清后,多次进行过修葺。康熙三年(1664年),曾裁教谕一员;二十二年(1683年),又复设教谕。雍正十年(1732年),增设教谕署于崇圣祠左侧,训导设置如旧。乾隆三年(1738年),进士傅彤上书请求增加学额,不准。咸丰六年(1856年),县学又毁。同治八年(1869年),知县杨松兆集资修复。清有学田数十亩,山林4处。清学额为禀生、增生各20名,每年招收文生、武生各8名。
   十、新城(黎川)县儒学
   新城(黎川)县儒学在县治东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县令李维芑建。元至正二年(1342),县令苗益率宋进士胡梦魁的后裔,以及当地人王三镒、王三锡兄弟、元进士朱倬的门人等,共予修葺。元末,被毁。明洪武元年(1368年),知县沙良佐重建大成殿及两庑、棂星门;殿后兴建明伦堂,殿左右兴建立忠斋、进德斋;开辟射圃于学宫外,并兴建至肃堂于棂星门内。十七年(1385年),知县洪深建神厨、宰牲房于至肃堂左侧,设仓库于立忠斋之后。宣德九年(1434年),知县陈员韬、教谕上官祐又购私人土地,扩大学宫规模。正统元年(1436年),当地人钮子迪在学门左侧建藏书阁,并兴建四贤祠于学门右侧。成化二年(1466年),同知萧允恭、知县傅京重建尊经阁,以储藏经典。明正德十年(1515年),知县黄文鸑予以重修,建名宦、乡贤二祠于戟门外侧,迁射圃于城东门内。明末,再毁。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当地人涂斯皇重建。咸丰六年(1856年)又毁。九年(1859年),全城筹资兴修,同治年间予以整修。清学额:禀生20名,增生20名;文生每年招收15名,雍正三年(1725年)奉朝廷命令增加文生入学名额5名,共20名;武生每年招收15名。咸丰七年(1857年)、八年(1858年)、九年(1859年)和同治三年(1864年)、九年(1870年),因捐输有功分别增文、武入学名额各1名,计文生每年入学增至25名,武生增至16名。
   十一、东乡县儒学
   东乡县儒学在县城东广信门内,明正德九年(1514年),由兵备胡世宁、知府方学、知县黄堂兴建。学宫东为求忠斋,西为立孝斋。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署县事邢龠于学官前开挖泮池。翌年,知县崔一濂于大成门两旁修建名宦祠和乡贤祠。三十五年(1556年),知县蔡结改建明伦堂于大成殿后,学校规制才初步确定。明末,毁于战乱。清康熙元年(1662年),知县李丹重建,咸丰六年(1856年)、同治三年(1864年),又两度毁于战火。同治五年(1866年),知县朱昌言及后任知县李士芬、孙毓秀,先后发出捐资倡议,重建大成殿、大成门、两庑、泮池、宫墙及名宦、乡贤二祠。清有学田136亩。清学额,每年通过考试招收文生15名,武生12名。
   第三节 社学
   社学始创于元,终止于清。它是地方政府在乡镇设立的官立小学,以实施启蒙教育为主。元规定,农村五十家为一社。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朝廷诏令“每社设学校一,择通晓经书者为师,农隙使子弟入学。”(《新元史·食货志》)明洪武八年(1375年),朝廷亦下诏各地立社学,“每五十家为一所,各随所在,延师儒以教民间弟子”。正统元年(1436年),令各处“严督勤课,有俊秀向学者,许补生员”。天顺年间(1457-1464年),朝廷责令各地学使督察地方政府在“每乡里俱设社学,仍免为师之人差徭”。时崇仁知县李祥创社学4所。正德年间(1506—1521年),李梦阳任江西提学副使,对社学全面规划,大力督办,促进了社学的发展;时王守仁巡抚南赣,以为“民风不善,由于教化不良”,亦大力倡办社学,并作“社学教条”,对社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原则、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均作了明确规定,促进了社学的正规化。据旧志记载,正德之后,临川、金溪各建社学4所。但行之不久,均被停废,启蒙教育仍由民间自办。
   清社学复兴。顺治九年(1652年),题准“凡府州县每乡置社学一区,择其文艺通晓、行谊谨厚者,补充社师,免其差役”。雍正元年(1723年),诏令各地照顺治九年例,“州县于大乡巨堡各置社学一区,凡子弟十二以上二十以内有志学文者,令入学肄业,并造名册,于学臣按临日申报查考。如社学中有能文进学者,将社师从优奖赏;如怠于教习钻营充补者,查出褫革,并该管官严加议处。”此后,社学逐渐发展。据统计,清建昌府社学多达33所,计南城14所,南丰6所,新城6所、广昌6所,泸溪1所;抚州府也有社学23所,计临川4所,崇仁4所,宜黄5所,金溪4所,乐安4所,东乡2所。
   社学所授内容,元为《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等;明“以《百家姓》、《千字文》为首,继以经史历算之属”,兼及御制大诰、本朝律令、歌诗习礼等;清所授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童蒙读物,渐及儒家经典。社学发展到清雍正之后,日渐式微,逐步被私塾取代。
   一、临川杜学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临川知县李彬曾建社学4所。清,较著名的有金台社学,学址设在西乡17都金台寺,为同治五年(1866年)乡人马汝良等倡建。有学田298亩。每期招正课生10名,附课生30名。每月初二考查学习情况,由县命题,试卷须呈县官审阅。试卷按完成程度分上中两卷,成绩优者可得奖励,其中上卷考生名列一、二、三、四名者,分别奖钱600、500、400、300文;中卷第一名者奖钱200文。另有培风社学,设在西乡石井马家村,有学田60余亩,亦名重当时。
   又,临川农村除建有社学外,还有乡学,其性质与社学一般,唯偏重启蒙教育。临川较著名的乡学有临江乡学和龙津乡学。临江乡学,原建于16都临江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知县秦沆曾予改建,有学田102亩,招收正课生、附课生各10名,每逢三、八为成绩考查时间,考
  卷须送县官审阅;龙津乡学,设上顿渡陀山殿,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由龙津社学改建,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战乱,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该乡学有学田236亩,折租钱117000文。招收正课生10名,附课生15名。其他各地乡学不录。
   二、崇仁社学 明初崇仁始创社学,至天顺七年(1463年),知县李祥建社学4所:东耆社学,设于无为观废址;西耆社学,设于严家巷,后改设善修观;北耆社学,设于招隐堂废址,后改设四贤祠;西馆社学,设于县东北境铺左道旁,今白露乡西馆村。历经变异,这些社学先后废弃。万历年间(1573-1619年),知县陈瑛于县治重建社学,其后亦废。清雍正六年(1728年),知县陶士黄重建社学,设在城南瓦子堆新兴寺旧址,并置有学田。
   三、宜黄社学 载于清同治《宜黄县志》的社学有5所,一在宜黄东隅南山庙之左,一在西隅鸣山庙之右,一在南隅城隍庙之右,一在北隅黄陂桥附近,一在东招福寺之左。
   四、乐安社学 据清光绪二年《抚州府志》载,乐安有社学4所,具体不详。
   五、南城社学 南城社学明代为盛,弘治年间(1488-1505年),南城即有社学12所。正德七年(1512年),学使李梦阳毁淫祠十五处,以其中之一改建为盱江书院,其余十四处均改建为社学,后被豪绅侵没。万历五年(1577年),知县范涞重毁淫祠,恢复社学14所,其名依旧,分别为:礼字社学,在北隅朝京门内;乐字社学,在西隅孔家岭;射字社学,在北隅旧府治后;御字社学,在北关童家湖;书字社学,在北关石磴前;数字社学,在西关杜家坊;格字社学,在北隅雍熙街;致字社学,在东关便民仓后;诚字社学,在东关太平桥头;正字社学,在西关长冈上;修字社学,在南关定印寺前;齐字社学,在南关申明亭;治字社学,在北关江家巷;平字社学,在北关罗家庙。清,继续实行每乡一所社学政策,南城当时较著名的社学有:青绥社学,设在十四都青绥里八堡,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后废,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恢复:黄山社学,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以黄孝子祠为学址,教师薪俸从黄孝子祠祀余谷内分半酌给;钟灵社学,设在十一都中林寺故址,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中林”因改“钟灵”,置有学田;城关社学,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咸丰六年(1856年)毁。
   六、南丰社学 南丰社学盛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南丰即有社学6所,分别冠以“礼、乐、射、御、书、数”之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在原参将府设立南方社学,于紫阳书院内设立东方社学,选择通晓经书的儒者为师,农闲时招收子弟入学就读。
   七、广昌社学 广昌社学明亦颇兴盛,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侯端奉诏立学。嘉靖六年(1527年),知县毛益奉令建社学于县治东迎恩桥(今胜利街人行桥),内设听乐厅、习礼厅、句读厅、算数厅等,规制十分宏大。后毁于战乱。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知县陈时重建。清雍正元年(1723年),在大乡设社学,凡年12—20岁者均可入学,在校生、童可免差役。时全县有社学6所,分别冠名礼、乐、射、御、书、数。
   八、金溪社学 明代金溪县城有社学4所,其中南市1所,中市1所,北市2所,为嘉靖五年(1526年)知县林初所建。
   九、泸溪(资溪)社学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泸溪知县潘元勋曾建社学,在李泰伯祠,清同治(1862-1874)时已废。
   十、新城(黎川)社学 新城社学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到正德九年(1514年),除各乡村设有若干社学外,在县城四坊设有社学6所:立礼社学,设在东湖寺;通书社学,设在学仙观;如射社学,设在天峰寺;成乐社学,设在宝林寺;象数社学,设在龙湖寺;执御社学,设在新丰桥东。另有黎川社学,原设在城东环胜山,初名冯鲸讲堂,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知县徐大坤奉文改建,后塌毁。同治五年(1866年),知县金时宣重建于南市寺观。后任知县黄寿琪、刘昌
  岳,皆曾予以修治。
   十一、东乡社学 东乡社学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另据清光绪二年《抚州府志》载,东乡有社学2所,一在长林,一在黎墟。
   第二章 私学
   抚州地区私家办学起于何时,不可考,具体情况也种种不一。有因贫穷以办学谋生的:如宋南城人童蒙,官至知州,未中科举时,家中很贫困,曾招收小儿教学以自给;南城人李觏,自幼贫困寒落,未做官之前,以教学糊口。有富户慷慨捐资办学的:如明新城(黎川)人杨振邦,捐建西城义塾,有学田48亩供办学之资;南城人章前峰,捐建章氏义塾,家族子弟都集中在这里学习,邻里愿意来读书的,也可就读;清金溪人朱纯生开设云林义塾,王防英开设养正义塾,黄孝忠开设涂坊义塾,李映华开设源头义塾。有学业专精,招收门生弟子的:如宋抚州艾性,精通经学,尤其对《诗》有专门研究,“阖门教授,执经者盈门”;临川县邓名世,精通史学,弟子们手执《春秋》向他求教。也有无意仕进的学问大家,时人仰慕,争来就学的:如元末金溪举人吴仪,博极群书,隐居避乱,远近学者争到他门下就读;金溪举人王颐贞,因时世艰难而不愿为官,建屋招收弟子,背着书箱来求学的,不远千里而至;明崇仁人吴与弼,十九岁弃举子业,尽读四书五经、洛闽诸《录》,亲自耕种,自食其力,追随他的弟子甚多;明末秀才南丰人谢文洊,在明亡之后,建堂于县城西面的程山,讲学其中,远近读书人争着拜他为师。还有在职官吏,私人授徒的:如明临川知县张采,崇祯年间进士,与陈际泰、艾南英等名士,昌明古学,尊尚名教,临川读书人都愿拜在他的门下。更有官员退休或罢官归山,讲学不倦的:如明金溪人王蓂,以浙江提学副使之职退休而归,与同乡洪壮山、黄卓峰、吴疏山等,共同举办翠云讲会,学者对他极为推崇;临川人揭轨,洪武初年因明经得为知县,任满归乡,作杏花春雨亭,教授门生;临川人陈九川,以太常博士之职退休,于是周游名山,到处讲学,深得好评;临川人易文,做过高淳县丞,归乡后,著书讲学,生徒云集;东乡人徐良傅,嘉靖年间进士,因上书言事被罢官,盖房在岘台下,以古文法教授乡里之人;乐安人曾维伦,以嘉兴府同知之职退休归乡,闭门讲学,至老不倦;南城人吴毅,洪武初年以博士之职退休而归,教授乡里;南城人夏良胜,正德三年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员外郎,因上书规劝皇帝被杖罢官,归乡后,教授生徒;黎川人何垕,曾任工部员外郎,告老还乡后,在家聚众讲学,追随他的学子甚多。
   私家所办学堂,统称学塾,其形式有“义学”、“坐馆”和“私塾”之别。由富家或宗族出资请塾师在公共地方教学的,叫“义学”,如清金溪县邓应台建有晹田义学,刘敏学、刘德昭建有溶坊义学,其目的均为教授族中子弟;由官绅富户独资或合资请塾师上门教授的,叫“坐馆”;学生到塾师家去读书的,叫“私塾”。其中私塾是普通百姓接受基础教育的最常见办学形式。学塾按程度又可分两类,一类专教蒙童的叫蒙馆,是学塾中的启蒙学校;一类是更高一级的叫经馆,是学塾中的高级学校;但也有一些学塾,蒙馆、经馆合为一体,同时容有程度高低不同的学生。各学塾招生人数,有几个、十几个、几十个不等,采取的是个别教授的方式。
   蒙馆学生大多七八岁入学,以农家子弟居多。蒙馆教师一般要有秀才资格。课程分读书和习字。所读教材为《三字经》、《千字文》、《四书》等;其中《三字经》为入门者人人必读的一本书。如是女生,则读《女儿经》。各书基本读遍,将来欲升学者,加读《五经》及《千家诗》,不欲升学者,加读《日用杂字》《幼学琼林》之类。习字最先写“上大人”,其次写“六十花甲”或五言绝
  句,再次写《百家姓》。学生一般每日上下午读书,中午写字。先生对教材基本不予讲解,只要求背诵。对写字则很注重,由填红到映模到临帖,督课甚严。背书写字凡不合格者,时遭体罚。蒙馆学习无固定年限,随儿童家长的志愿,读一两年、三五年、七八年的都有。每年分三个学期或五个学期,放假一般在春节、清明、端午、重阳等节气前后。
   经馆学生一般都上了十几岁,甚至二三十岁,读过几年书,以富家子弟居多,目的多为投考儒学。经馆教师最低要有廪生资格,一般由贡生充任,亦有少数举人。教材以《四书》、《五经》为主,其它还有《古文观止》、《御批通鉴辑览》之类。课程分读书、讲书、作文。经馆不设习字课,以作文代习字。教学安排,一般早晨、下午读书,上午塾师开讲,学生回讲,晚上要求学生读书背诵;逢三、八作诗,二、五作文,但也没有一定。反复训练的是八股文、试帖诗,以求应考童试,进入县学或书院,参加科举。经馆学生学习亦无固定年限,或三年五年,或一年半载,听学生自由出入。一年之内,分三个学期或两个学期,随各地习惯而定。
   学塾一般都订有详细的塾规,要求学生“言须垂手而立,坐须端正其身,弗莫嬉戏打闹,弗莫左顾右盼”。塾师备有戒尺,对违规学生或学业不佳者,轻则罚站、留堂(留在塾中,不准回家),重则罚跪、鞭笞,鞭笞即用戒尺打手心或臀部。
   塾师薪俸没有规定,面议解决,有以稻谷计的,有以银两计的,且因各地贫富不一而多寡悬殊。经馆塾师的学俸要高于蒙馆塾师。如清末,不少蒙馆学生交学金为3—10块银元,经馆学生的学金则是蒙馆的2至3倍。塾师一般由家长轮流供膳或东家包饭,也有由学生供柴米油盐,教师自炊的。逢年过节,学生需送节礼,不外禽肉蛋油糕点之类。
   抚州地区私塾之盛,首推清代,清抚州11个州县均有数量相当的私塾,星星点点,遍布城乡。如广昌私塾,清末多达百余所,驿前张希增,塘坊饶绪传,尖峰高光莲,赤水黄炳群、谢芝生,杨溪应作霖、张儒香、王家敬及新安下坪吴锡光等人所办私塾,均享名当时。这些私塾大多一校一师,收费低廉,条件简陋,但对文化普及,功不可没。私塾这种办学形式,延至民国仍有发展。如崇仁县,清末民初仅余私塾7所,塾师7人,学生120人,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私塾增至47所,塾师52人,学生639人。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私塾纷纷改造成民办小学,私塾方退出教育舞台。
   一
   第三章 书院
   第一节 概况
   抚州地区书院的创办始于唐代。据宜黄县《罗氏宗谱》载:唐天祐年间(904-907年),节度使罗坚曾赠田于棠阴建湖山书院。至宋,书院遂大兴,仅抚州府所在地临川,就建有峨峰书院、兴鲁书院、槐堂书院、临汝书院、碧涧书院、红泉精舍。此外,乐安、宜黄、东乡诸县,所建书院亦多达五六所。据史料载,宋共有书院近400所,其中江西有140余所,居全国首位;而抚州地区载诸史册者有40余所,可见当时抚州地区书院之盛,在全省全国均居前列。元,士人饱受压迫,大多无意仕进,书院锐减。唯崇仁县书院大为发展,新建草庐书院、邵庵书院、成岗书院、东湖书院、濂溪书院。这与元崇仁出现两位著名理学家吴澄、虞集有很大关系,草庐书院和邵庵书院即为奉祠吴澄、虞集而建。明清两代,书院继续发展。据史料统计,明代抚州地区共有
  书院40余所,清60余所。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下令书院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书院教育方告结束。
   书院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经历了由私学到官学的演变。宋,书院多由乡绅大族创办,民办者居多。元,朝廷诏令书院山长须经礼部或行省及宣慰司任命,并授官衔,书院逐步官学化。明,书院官学化程度不及元,但朝廷对书院控制也很严格,嘉庆、万历、天启年间,曾四次大毁书院。清,书院由地方官吏兼行监督,山长由官府选择礼聘,已和官学无大区别。
   书院招生数额由政府颁给。如建于清的临川县青云书院,每年招生数为:生监(中过秀才者),正课5人,附课8人;童生(读过经馆者),正课15人,附课24人。建于清代的黎川书院,自同治六年(1867年)始,每年招生数为:生监,正课20人,附课20人;童生,正课20人,附课20人。
   书院以院田作常年经费;院田由私人捐赠,或国家赐给。不少地方官员、豪绅大户,为书院购置田产,增加设备,扩大规模,或创建新书院。临川县兴鲁书院,清有院田168亩,绅民捐献纹银2248.3两,每年实收田租、银息788.548两,另有店房16所,每年可得租额钱208000文。清乾隆年间创建的黎川书院,有院田1200石,另有三段田租四六分成,不计石斗,其它则有店房收入,每年可得赁金12800余文。学生来院听讲,由院供给膳食;以后称膏火费,按正课、附课分等发放,如黎川书院正课每人4800文,附课减半。但未经政府注册的书院,一切用度由学生自备。抚州各书院山长年俸甚丰,如兴鲁书院山长年俸339两2钱白银,其中束修银240两,供膳银80两,聘仪银4两8钱,年节3次共银14两4钱,收入超过府学教授。
   在封建社会,书院是名儒大师开展学术研究、传播学术观点、发展门生弟子的基地,不少书院也因而成为文化学术的中心。宋金溪人陆九渊,理学大师,也是著名书院教育家,曾辟槐堂书屋以教授生徒,后又筑象山精舍讲学其中,生徒从游者甚众。元崇仁人吴澄,为理学家兼教育家,从事讲学近60年,弟子满天下。明崇仁人吴与弼,躬耕垄亩,在乡间讲学50年,创立“崇仁之学”。南城人罗汝芳,明著名理学家,泰州学派大师之一,出仕前,在南城“丛姑山房”讲学,四方学者云集,名倾东南;出仕后,官至云南巡察副使,先后在昆明五华书院和春海书院讲学;致仕后,又巡回金陵、两浙、两广讲学,所到之处弟子满座。
   许多书院,又是为纪念名儒而立,如南丰县南丰书院,为祀名儒曾巩之所;崇仁县康斋书院,为祀名儒吴与弼之所;南城县正学书院,为祀名儒罗汝芳之所;东乡县半山书院,为祀名儒王安石之所;金溪县崇正书院,为祀名儒朱熹、陆九渊之所;临川县崇儒书院,为祀晏殊、王安石、曾巩、陆九渊,吴澄、吴与弼等人之所。
   第二节 书院简介
   临川县:
   兴鲁书院 位于府城香楠峰东麓,北宋曾巩就其所居之侧而建。曾巩的祖先为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的后裔,书院取名“兴鲁”,意在“上承曾子之家学,以继周公孔子之传”。曾巩一生重视教育,他在所著《劝学诏》中,建议朝廷“重学官之选而厚其禄”,并自称“乐育天下之才”。庆历三年(1042年)后,曾巩居临川,在兴鲁书院亲执讲席,欧阳修、王安石也曾莅院讲学,故书院声名远播。明清两代,一直为抚郡六县(临川、崇仁、金溪、宜黄、乐安、东乡)讲学之所,深为邑人和地方官吏敬仰。然亦几经兴废,屡有修葺。至清乾隆五年(1740年),知
  府刘永锡复建。四十六年(1781年),知府陈朗重修。光绪二十七年(1901),知府何刚德遵照清廷书院改学堂的诏令,将兴鲁书院改办为普通学舍,不久改称抚郡中学堂。据陈朗所撰《兴鲁书院讲堂记》载:该院招生名额为正课生员10名,童生15名,后新增生员5名,另加正课10名(乡试之年,归入生员正课名额之内;岁科两试之年,归入童生正课名额之内)。正课生、童,每人每年给膏火银6两。书院一月两次考试,优等有奖,劣等受罚。办学基金来源,一为学田租谷,一为学店租金,一为白银存典生息。学田、学店及存典本金多为邑人捐赠。兴鲁书院历宋至清,风风雨雨800余年,为抚州地区著名书院之一。
   临汝书院 初名南湖书院,在府城西南二里南湖之上,为北宋邑人黄勉斋所建。淳祐九年(1249年),冯去疾提举江南西路,对该院予以改建,因朱熹曾临抚郡,故立书院以祀之,并命名临汝书院。该院建置仿照学官,院址所在,湖光山色,风景优美,因此有不少名人来此讲学并游湖赋诗。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毁于火。山长黄镇、同知马合睦予以恢复。明初,又毁于战乱,南湖亦湮没为田。
   槐堂书院 宋知州叶梦得建,祀陆九渊先生,后废,其基地被辟为州学明伦堂。
   峨峰书院 在府治南青云峰左侧,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参政李皖捐献俸禄,与知县黄干创建,因讲堂面对峨峰,取名峨峰书院;后废。
   青城书院 在府治东,元至正八年(1348年),抚州路总管周一山建,后改为汉阳张公书院,年久倾塌;清乾隆七年(1742年),知府唐荐本、知县李廷友等重建,并恢复旧名;后废,改为县丞公廨。
   崇儒书院 位于府城南下桥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郡邑之士就下桥寺废基创建,内祀晏殊、王安石、曾巩、陆九渊、吴澄、吴与弼等人;士绅常常在此讲学,后书院废,复为寺。
   汝阳书院 在北关门城隍庙右侧,清道光五年(1825年),生员桂殿芳捐资兴建,并置买民田728亩,以供膏火之需,共计费银14663两;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战乱;同治元年(1862年),知县黄恩浩移建于广寿寺废基。该院有学田729亩,年租额114170文,店房租金年额3000文,地租年额3480文,共计120650文。
   青云书院 在城南青云峰县学旧基,清乾隆四年(1739年),县令李廷友与邑人李绂捐资兴建,后倒塌。嘉庆十九年(1814年),邑人汪锦江捐银2940两重建,又捐银3000两发典生息,以充书院开支;知县秦沆念生、童大多是贫寒之士,亦捐银200两发典生息,以充生、童应试卷资。另有学田108亩,学店1所,其田租、店租收入,均充书院经费。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战乱,所有产业、款项并归于重建之汝阳书院。
   该县宋代还建有碧涧书院、红泉精舍,清建有兴贤书院、玉茗书院、双桂书院等。
   崇仁县:
   渔墅书院 在县治东耆鄢巷,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安抚使陈元晋建,一名文溪书院。
   草庐书院 在县治东南小巷下,元朝(后)至元年间(1335-1340年),监邑(县令)阿里建,祀名儒吴草庐(澄)。
   东湖书院 元朝(后)至元年间(1335-1340年),监邑隆兴建,虞集为山长。虞集是元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从教20余年,撰教育论文数十篇,卓有影响。逝后,监邑重喜建邵庵书院以祀之。
   小陂书院 在小陂,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名儒吴与弼创建并讲学于此,著名学者
  陈献章、胡居仁、胡九韶俱从游,后即为祠,亦名康斋书院。吴与弼一生贫寒,与学生躬耕农亩,自食其力,讲究实际,身体力行,在乡讲学近50年,为“崇仁之学”的开创者、明初的著名理学大师,其弟子多有成就。
   宝塘书院 始建于布政分司行署右侧,后倒塌。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邑民谢宗元捐白银1000余两,知县李绍春主持,重建于崇仁县县学尊经阁后。书院前有大门三楹,中有讲堂五楹,堂前两翼有号房八楹,重门洞开,高墙环绕,旷览无遗,环境优美。知县李绍春寓崇仁宝水之意,命名“宝塘书院”。延至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仍存,至光绪年间(1875—1908年)停办,历时270余年。
   文昌书院 在县学左侧,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知县谢胤璜建,康熙四年(1665年)移至学宫,同治十二年(1873年)废,历时218年。
   相山书院 一在县治南大东门外,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知县曹荩创建,又称南城相山书院,山长陈伯适。道光十年(1830年)后,经费不敷,课期渐疏,以致停办。咸丰六年(1856年)至同治三年间(1864年)毁。一在县城北坪头上,称北城相山书院,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进士陈开第等人向县民集资兴建。道光三十年(1850年)开课。每期生员60名,其中老生正课10名,附课10名;童生正课20名,附课20名。北城相山书院于县内最有影响,四方负笈来学者甚多,延至光绪末年,改为学堂。
   该县宋代还建有文林书院、梅峰书院,元建有濂溪书院、成冈书院、邵庵书院,明建有巴山书院,清建有阳明书院、育英书院、再兴书院、仙友书院、寿章书院、仰庐书院、景庐书院、毓秀书院、沸湖书院、集贤书院等。
   宜黄县:
   湖山书院 在棠阴,唐天祐年间(904-907年)节度使罗坚建,为抚州地区最早创办的书院之一。
   鹿冈书院 在鹿冈,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杜子野建,王安石曾拜子野为师,就读于此。
   读书堂 在待一都洞石仙岩下,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吴绍勒建,相传石仙岩为北宋王安石读书之处。
   五峰精舍 在崇十四都霍源,元延祐三年(1316年)名儒吴澄建。吴澄从25岁起,即设帐崇仁山中,60年间除任官三年多外,全致力于私人讲学。逝后,崇仁建草庐书院以祀之。
   崇文书院 一在崇九都,建于明,明末毁于战乱;一在崇十二都圹圩乡,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为合乡投资所建,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本县及邻县均有生、童慕名至此学习,现代著名物理学家余瑞璜曾就读于此。
   凤岗书院 在北山下学宫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胡虞继建,程卓梁任山长;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迁建于凤凰山下。原有学田可收租5050乡斗(每1乡斗折合4.5市斤),后又增拨学田可收租89406乡斗,另有松、竹、杉山数座,房屋4栋。
   该县宋代还建有三湾书院、定庵书院、遗安书院、静逸书院,元建有明新书院,明建有东壁书院、浒杏书院、水西山房,清建有松山书院、崇秀书院、灵山书院、松山书院、梧阴书院等。
   乐安县:
   西山书院 在流坑,建于宋,文天祥曾寓此并有题咏。
   心斋书院 在流坑,宋儒董德修师事象山先生于家,并开讲席,从游者为建书院。
   子男书院 在流坑,为奉祠宋董德元(封庐陵开国子)、董逸敦(封长青开国男)立。
   慈竹书院 在县治西,宋侍郎乐史建,为北宋著名书院;明代其裔孙乐翰曾予重修。
   鳌溪书院 在县治东鳌溪河上,元大德元年(1297年)邑人夏友兰建。友兰字幼庵,少从理学家吴澄游,后捐田500亩,建书院以宣传吴学;其子又捐田160亩,以充书院办学经费。皇庆元年(1312年),朝廷赐与匾额并设学官,书院规制与白鹿、鹅湖等著名书院等同。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重修改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毁于火。道光年间(1821-1850年)再度重修改建。
   龙岗书院 在龙头岗,元邑人谢均福与其弟均寿创建。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其五世孙将书院修缮一新,并买田以供祭祀、束修之费。
   义云书院 在牛田,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薄捐资兴建主体部分,其余为云盖、忠义两乡捐资修建,故又名“两乡书院”。清末废科举,兴学校,改建为“罗宿小学”。
   安浦书院 在城西,清道光三年(1823年)县人何文芬捐田2800余担兴建。
   该县宋代还建有杏坞书院、沂水书院、古梅书院、汝水书院,元建有西溪书院、柳塘书院,明建有卧云书院、安定书院、道乡书院、大成书院,清建有乐庠书院、奎成书院、尚义书院、步云书院、七都书院等。
   南城县:
   盱江书院 在府治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李觏创建。中有明伦堂,前有洙泗堂,左右列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四斋。李觏于此讲学20余年,学徒千数,邓润甫、余畴若、邓立节、曾巩、徐唐、李山甫等名儒皆其弟子,东南学者闻风向往。“靖康之难”中,书院被毁。宝祐二年(1254年),郡守杨重建,设兴文堂,祭祀李觏。宝祐六年(1258年),知军曾埜又重建。景定三年(1262年),知军事钱应孙重修,并籍没富户犯法田3000亩入书院,以作经费补充。元末,毁于战火,田亦湮没。明正德七年(1512年),提学李梦阳毁东岳庙址改建于城西街,建起正经、上达、志伊、学颜等学斋,旁列号舍数十间,没收淫祠田产224石归书院。十一年(1516年),知府韩辙、同知何恩,增建号舍。嘉靖三年(1524年),院舍并入益王府第,书院遂改建于城北,学田划归府学。嘉靖九年(1530年),又改为小学。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推官陆键利用府学之射圃重建盱江书院。明末,又毁于战火。清雍正七年(1729年),提学傅玉雩重建。乾隆九年(1744年),知府杨宏志予以修葺,聚南城、南丰、新城(黎川)、广昌、泸溪(资溪)五县生、童在此学习,又拨公田充作办学经费。十一年(1746年),知府叶新增修。十三年(1748年),聘新科进士广昌县赖晋掌教。乾隆二十年(1755年),改建于城内武冈山,因地势太高,时遭风雨侵袭。二十二年(1757年),知府孟绍、知县蒋有道,根据当地士绅的请求,重建于旧址。嘉庆四年(1799年),盐运使邑人曾燠捐银3000两生息,以补书院经费开支。咸丰六年(1856年),书院毁于战火,生息银亦不存。同治八年(1869年),知府达春布同五邑绅士捐资重建。光绪末年,改为府试考棚。该书院历800余年风雨,为抚州地区著名书院之一。
   龙眠书院 在毕姑山云梯岭左侧,宋庆历七年(1047年)宁文智建。宁文智、王岩谷先后讲学于此。王岩谷以博学宏儒著称,朝廷特旌“龙眠书院”额于讲堂。
   曾潭讲堂 在县南二十一都,宋儒傅梦泉建。傅梦泉师事朱熹、陆九渊、张南轩,讲学于曾潭之畔,从游者与日俱增,于是在此构建曾潭讲堂,以便居住讲学。
   崇儒书院 在府城万寿宫左侧,建于明朝,历久而废。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同知郭
  维莞重建,崇祀朱熹;又建号舍,以便生、童居住,并捐出俸禄,购置学田,以作办学之资。
   凤岗书院 在府治北关中,建于明,祀李觏、曾巩、何乔新、罗玘、夏良胜;崇祯十三年(1640年),知县王垣京曾在此讲学;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奉文裁撤;知县黄宗宪捐银300两购其址,复立为书院。
   前峰书院 在丛姑山,明罗锦建,以教其宗族子弟;后罗锦之子罗汝芳讲学其中,并改名丛姑山房。罗汝芳一生以讲学为己任,著作多达数百卷;明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少年时曾拜其门下。罗汝芳逝后,南城县建正学书院以祀之。
   紫阳书院 有二:一在北关外,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知县王垣京建于凤凰山麓,祀朱熹于其中,明末毁于战乱;清初年,当地举人萧韵等改建于万寿宫之左,定社规十二条,乾隆年间毁于火;道光年间(1821-1850年),举人梅春魁等捐资重建,咸丰六年(1856年)毁。一在西街门楼岭,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知县范长发讲堂,后典质于民;乾隆五年(1740年),进士严洁集资赎还,并予修葺,仍祀朱熹于其中。
   该县明代还建有圭峰书院、三谷书院、斗湖书院、正学书院、明德书院、两雍会馆、恒山精舍等。
   南丰县:
   南丰学舍 又名子固学舍,在城南奉亲坊,建于宋,为曾巩肄业之所。
   华林书堂 在玉浆源,宋孝子瞿元肃建。元肃孝行闻于朝廷,祥符九年(1016年)被朝廷召见,真宗赐与御书,亲王宗卿各有赋诗。
   水云书院 在水云村,建于宋。水云村为宋理学家刘埙读书之所,刘埙字起潜,自号水村,以道学鸣于时。书院于清朝末年废。
   南丰书院 在县治东,元至正初年,知州史文彬率属民姚自新建。中为圣殿,左为曾文定(巩)祠,后列讲堂斋,舍内藏曾公全集镌版,有司春秋致祭,后废。
   琴台书院 在城西龙首山之东,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知县卢崧因嘉禾书院“湫隘嚣尘”,地近闹市,与里人集资,将原嘉禾书院移建于龙首山之东张家堡,初名“琴城书院”。书院置重门,进为讲堂,后有先贤阁,祀曾文定、李寅清、谢程山。偏东有斋舍6所,前有文昌阁,后有揽胜亭;偏西有斋舍4所,月池1口,庖厨3间,另有半规堂、跃龙桥、眄柯亭,共计大小房舍80余间,并莲塘2口,蔬圃数亩。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复修后,易名“琴台书院”。咸丰六年(1856年)毁,修复后,同治三年(1864年)又毁。
   该县明代还建有紫阳书院、南台书院,清初建有嘉禾书院,均废弃于清乾隆年间。
   广昌县:
   馆陶书院 建于宋祥兴二年(1279年),为县人刘群建。刘群不应元朝官府荐辟,创馆陶书院,以教授弟子为业。
   东园书院 在县治东,建于明,为明吏部尚书何文渊读书之所,文渊号东园,故书院以其号为名。
   雯峰书院 在甘竹镇,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曾任廉州太守的史学家、教育家饶秉鉴致仕返里,建书院于此;四方之士慕名求学者达百余人。
   盱源书院 在县治东城外,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知县陈纯士偕县人李思任、饶文涛集资捐建,历时三年竣工;咸丰八年(1858年),毁于战乱;同治二年(1863年),县令陈维清通过
  募捐予以修复。
   该县明代还建有南园书院、清溪书院、意园书院、南郭书院、石冈书院,后均废。
   金溪县:
   槐堂书屋 在延福乡青田村,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陆九渊建。陆九渊于乾道八年进士及第,旋即归家,辟槐堂书屋以授徒。陆九渊提出,“学者当度德量力”,“先立乎其大者”,这是他槐堂教学的总方针。故槐堂第一课为辨志,最后一课仍为辨志,目的是教学生“学做人”。他还提出“五自精神”,即为学者要“自立、自重、自得、自成、自道”;要求弟子以自学为主,谈话为次,静坐为辅。槐堂不立学规,没有纪律约束,自由问学,高度自觉。远近之人闻风而至,弟子盈门,成为陆氏“心学”的传播者。
   槐堂书院 在县治西门,宋绍定六年(1233年)县令陈咏之创办,祀陆九龄、陆九渊两兄弟。以陆氏书屋旧额“槐堂”为名。陆学门人、太学生傅子云为首任山长。淳祐十年(1250年)县令王中立重修。元末毁于战乱。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巡按吕公到县视察,复创书院,建九韶、九龄、九渊三先生像祀之。
   青田书院 在县治北三十里,为宋著名理学家三陆(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故里;元大德七年(1303年),县尹张居怿特建以祀。元末毁于战乱。明正德丙寅年(1506年),居怿裔孙志行、志爱,会同族人重建。
   林泉书院 在林泉汪家村,明洪武三年(1370年),邑人汪伯高以平江县令致仕归,建林泉书院,召本乡学童及汪氏后裔,亲自课读。
   象山书院 在县治西门外二里,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知县程秀民建,祀陆九渊先生,并于刈鹅墩置办学田,一时文学大兴。
   崇正书院 在县治西太紫庙前,明嘉靖二十一至二十五年(1542-1546年),知县冯元鼎建,祀朱(熹)陆(九渊)二先生。相传南宋时此地曾建书院,朱熹、陆九渊曾在此讲学。崇祯年间(1628-1644年),兵巡道吴麟瑞重修。
   该县宋代还建有榉林书舍、荐堂书院、石林书院,清建有仰山书院、柏轩书院、大门石书院等。
   泸溪(资溪)县:
   进修书院 在四都,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进士石松建,其孙淳熙年间(1174-1189年)进士石致平重修。
   鹤城书院 在县治西,清康熙三年(1664年)建,初名“文会馆”;乾隆十八年(1753年)移于县西南,改名“养正书院”。内有讲堂、学舍、亭榭。二十八年(1763年),又改名“盱江书院”;五十四年(1789年),为避南城盱江书院同名,更名为“鹤城书院”。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同治五年(1866年),知县刘献葵修复。
   该县宋代还建有庵山学舍,后毁;清建有琴台书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为县立鹤城小学堂。
   新城(黎川)县:
   武彝讲堂 在福山双林寺后,建于宋。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曾讲学于此,后人为肖像立祠祀之,罗伦为题匾额,曰“崇正”。
   风月书院 建于宋,曾是李觏读书之处。
   正崇书院 一名北田学舍,在新城县北门外,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为大司成王材讲学之所;书院后为学古楼,中为念初堂,旁有存诚斋、克已斋、慎动斋、尚志斋。
   东园书院 在县城东,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司空张梗建皆春堂为讲学之所,后改建为书院。万历年间(1573-1620年),侍御邓澄读书其中,有三层楼、大隐堂、德隅堂、二酉阁。
   贤溪书院 在宏村,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孔氏乡绅创建,为教育孔氏宗族子弟之所。明清之际毁于战乱。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复建,又毁于战火。乾隆十三年(1748年)再建。
   黎川书院 在县治东门内环胜山,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县卢松偕本乡士绅捐资兴建,计有学舍30余间。咸丰六年(1856年)毁。同治七年(1868年),县绅陈谦恩倡义筹资复建。
   该县元代还建有西村书堂,明建有廪山精舍、萧曲山房,清建有崇正书院等。
   东乡县:
   半山书院 即云峰书院,设崇德乡上池源里村明珠峰,建于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为祀王安石而立。
   桂山书院 在长寿乡一都桂山下庵山,建于宋,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黄简基重建。
   黄山谷书院 在延寿乡十九都乾元寺,建于宋,祀山谷道人黄庭坚。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
   下关书院 在延寿乡水南村,建于宋,清宣统三年(1911年),饶警光重建。
   汝东书院 在县治阜成门外会龙岗,清道光三年(1823年),知县吴名凤根据举人吴士杭建议,请各绅耆富户捐建,3年乃成。后几经兴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
   该县清代还建有桂苑书院等。
   第四章 科举
   第一节 历代进士(文科)
   抚州地区最早获得进士资格的,是宜黄人乐史。据《抚州府志·乐史传》载,“乐史,南唐进士第一,太平兴国五年复登科。”宋开始,进士人数激增,历元明清,抚州地区获得进士资格者初步统计共为2441人,其中宋为1412人,元为35人,明为439人,清为555人。
   据史料统计,江西省在宋元明清共有进士10553名,其中宋为5490名,元为207名,明为3067名,清为1789名,居全国前列。抚州地区宋元明清各代进士录取人数与全省各府州相比,宋为26%,元为17%,明为14%,清为31%。除明较低外,宋元清三代均不逊色。其实,明抚州和建昌两府进士录取人数在当时江西各府州进士录取排名榜上,也是不错的,其中下辖六
  县的抚州府位居第三,下辖五县的建昌府位居第七。各县进士录取情况如下:
   1-1 宋元明清抚州地区各县文进士人数一览
   单位:人
   由于科举制度与学校紧密结合,进士人数的多寡,也就反映了教育发展的状况。宋代,是抚州地区教育发展的兴盛时期,不但政府提倡办学,地方人士也积极办学。曾巩所著的《宜黄县学学记》中曾提到,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宜黄未办学,士人读书只有去抚州,不久抚州州学停办,士人皆失学。皇祐元年(1049年),知县李祥提议开办县学,初疑困难不小,孰料县人纷纷出钱出力,献书献物,县学很快办成。这一时期,各地私家书院也竞相出现。府县学校的广泛兴办和书院教育的蓬勃兴起,使无数士子崭露头角,大批进士登上政坛,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有高中状元的黎川人张渊微;殿试第二名(榜眼)曾任代理兵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官拜端明殿学士的崇仁人罗点,殿试第二名官至工部侍郎的南城人曾渐,殿试第二名的乐安人董德元、临川人吴文荐;殿试第三名(探花)官至福建运判的临川人陈儒,殿试第三名后任礼部尚书、枢密院参知政事的广昌人陈宗礼。有高居宰相、副相之位的政治家临川人晏殊、王安石、王安礼、吴居厚,南城人陈彭年、邓润甫、包恢、元绛,南丰人曾布、曾渊子;有身任尚书要职的南城人元奉宗(礼部尚书)、张大经(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临川人晏敦复(吏部尚书)、晏延昌(刑部尚书)、周元珠(吏部尚书)、聂山(户部尚书)、崔纵(工部尚书)、黄叔敖(户部尚书),南丰人曾映(吏部尚书)、曾懋(吏部尚书),崇仁人何异(权工部尚书、拜宝章阁直学士),金溪人吴栗(吏部尚书)等;有著名哲学家金溪人陆九渊、陆九龄;有名垂史册的文学家临川人晏几道,南丰人曾巩;有辑成《妇人大全良方》、著有《外科精要》的医学家临川人陈自明;有著《太平寰宇记》200卷的史学家宜黄人乐史;有著《韵诠》24卷的音韵家南城人陈彭年;有水利家宜黄人侯叔献等。宋代抚州地区可谓人才辈出,群英荟萃,临川才子之乡的美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的。
   元代立国89年,其中有30年未开科举。大批读书人遭受凌辱,无意仕进;不少学校毁于战火,长期失修。唯崇仁县在理学大师吴澄、虞集倡导下,教育事业保持了勃勃生机。元,抚州地区进士及第者共30余人,其中金溪人吴裕、曾坚先后以殿试第二名高中榜眼,金溪人王杰与乐安人黄昭均官至兵部尚书,黄昭之叔黄常官至奉正大夫,封乐安县子。
   明代抚州地区的教育获得较大发展。尽管这一时期抚州地区进士数量低于宋代,但进士
  中的佼佼者不乏其人。其中有洪武四年以殿试第一(状元)及第的武英殿大学士金溪人吴伯宗,成化五年己丑榜状元官拜礼部尚书、太子太傅的南城人张升,也有天顺元年获殿试第二名(榜眼)后任礼部尚书的金溪人徐琼,万历十七年获殿试第二名官拜文渊阁大学士的崇仁人吴道南;还有抗倭名将曾任兵部尚书的宜黄人谭伦,任礼部尚书的南城人罗玘,任刑部尚书的乐安人董裕,兵部尚书乐安人陈所学,礼部尚书乐安人谢绶,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的黎川人涂国鼎,刑部尚书临川人舒化,礼部尚书临川人龚鼎孳,礼部尚书、书画名家金溪人王英,历任礼部、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的金溪人何宗彦,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金溪人蔡国用,吏部尚书加宫保广昌人何文渊,刑部尚书加少傅广昌人何乔新等;更有以“临川四梦”流芳千古的戏剧大师临川人汤显祖;另有著名哲学家崇仁人吴与弼、南城人罗汝芳、金溪人吴悌;主修《正德建昌府志》的南城人夏良胜,参与修《熹宗实录》和《思宗实录》的东乡人谢德溥;能书能画的南城人程南云;《小儿推拿密旨》《方林神彀》的作者、被誉为“医林状元”的金溪人龚廷贤等。人才之盛,称雄江左。
   清代抚州地区教育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雍正后虽有一段复兴时期,不过总的趋势同全省一样,是日渐走向衰落。但这个时期进士录取人数556人,高达全省进士录取总数的31%。在这些进士中,有状元1人:任詹事府少詹事的南城人邓钟岳;榜眼2人:任侍讲学士、云南主考的广昌人饶学曙,任侍读学士、监察御史的宜黄人谢阶树;探花1人:任侍郎、学正、正副主考的黎川人陈希曾。其成就比较卓著者,有数学家《算书》著者南丰人吴嘉善;史学家、参与撰写明史的临川人李来泰;参与编撰《四库全书》的宜黄人李崇礼;参与编写《大清会典》的金溪人冯谦;参与撰写《清实录》的南丰人汤倓、临川人李联琇;《王荆公年谱考略》著者金溪人蔡上翔;《江西考古录》著者金溪人王谟;参与《康熙字典》编写的南城人梅之珩;禁烟名臣、任礼部、刑部侍郎的宜黄人黄爵滋;书画名家、临川人李瑞清等。其中大多数人以文才卓荦著称,但在清朝上层统治集团中,已经绝少看到抚州地区士子的身影了。
   第二节 进士家族
   自开科取士以来,历宋至清,抚州地区出现了上百个在进士考试中崭露头角的家族。这些家族有父子、叔侄、祖孙或兄弟先后登榜的,有兄弟或叔侄同榜及第的,也有若干代之后重振祖业金榜题名的。其中南丰县曾家村、乐安县流坑村,录取进士人数均在30名以上。科举仕宦之路,使不少家族大兴学馆书院,督导子弟刻苦读书,从而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尊师重教之风的形成。下面择其要者(一家有三人或三人以上进士及第)作一简单介绍。
   临川县:
   1、晏氏家族:代表人物晏殊,临川人(原籍今属进贤县),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宋淳化二年(991年),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其子晏崇让于皇祐元年(1049年)登进士第;侄孙晏升卿、晏中分别于皇祐五年(1503年)和元丰二年(1079年)登进士第;曾孙晏绍休、晏敦复、晏敦临、晏肃分别于绍圣四年(1097年)、大观三年(1109年)、政和五年(1115年)和宣和三年(1121年)登进士第;五世孙晏大正于嘉定元年(1208年)登进士第。总计晏氏家族共有9人登进士第。
   2、王氏家族:代表人物王安石,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中国十一世纪的著名改革家。生于宋天禧五年(1021年),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观文殿大学
  士,封荆国公。其叔祖王贯之,于咸平三年(1000年)登进士第。其父王益,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登进士第。其从弟王沆,于庆历六年(1046年)登进士第;其兄王安仁,于皇祐元年(1049年)登进士第;其弟王安礼,于嘉祐六年(1061年)登进士第;其子王雱,于治平四年(1067年)登进士第;其弟王安国,于熙宁元年(1068年)登进士第;其裔孙王珪,于建炎二年(1128年)登进士第。王珪玄孙王庭椿,于绍定五年(1232年)登进士第。总计王氏家族共有10人登进士第。
   3、蔡为善于宋咸平三年(1000年)登进士第,其侄蔡宗晏、蔡宗贺分别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和庆历六年(1046年)登进士第,侄孙蔡元振亦于庆历六年登进士第,侄孙蔡元导与元导子蔡承禧于嘉祐二年(1057年)同科及第,宗晏孙蔡持与承禧子蔡居厚于绍圣元年(1094年)同科及第。
   4、饶珙、饶琦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同科及第,侄饶师传于元丰五年(1082年)登进士第,师传侄饶蒙于元丰八年(1085年)登进士第,珙之子饶文度于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文度子饶伯达于大观三年(1109年)登进士第,伯达从弟饶好裕、饶惠卿于重和元年(1118年)同科及第。
   5、朱献民于元祐三年(1088年)登进士第,其子朱旂于绍圣四年(1097年)登进士第,其从孙朱应龙于淳祐十年(1250年)登进士第。
   6、谢源于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登进士第,其子谢枢于庆元五年(1199年)登进士第、谢子新于嘉定十年(1217年)登进士第。
   7、赵彦灿于宋乾道二年(1166年)登进士第,其弟赵彦瓛、赵彦踢于淳熙五年(1178年)同科及第。
   8、俞廷椿、俞廷华兄弟二人于宋乾道八年(1172年)同科及第,其后人俞炳于宋绍定五年(1232年)登进士第。
   9、孙洵于宋淳熙二年(1175年)登进士第,其孙孙梦魁于宝祐元年(1253年)登进士第,其曾孙孙性之于开庆元年(1259年)登进士第。
   10、林梦英与其从弟林文仲于宋淳熙二年(1175年)同科及第,其侄林彦被嘉定十三年(1220年)登进士第。
   11、董居谊于宋淳熙八年(1181年)登进士第,其子董士元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登进士第、董士龙于绍定五年(1232年)登进士第。
   12、赵师栗于宋淳熙八年(1181年)登进士第,其弟赵师范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登进士第,师范孙赵与课于咸淳元年(1265年)登进士第;
   13、赵汝铲于宋淳熙五年(1178年)登进士第,其从弟赵汝釭、赵汝鐆于绍熙四年(1193年)同科及第,汝釭兄赵汝钟于庆元二年(1196年)登进士第,汝钟侄赵崇滂于宝庆二年(1226年)登进士第,崇滂子赵必懋于宝庆二年(1226年)登进士第,汝铲曾孙赵良嬉于景定三年(1262年)登进士第。
   14、黄绍宗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登进士第,其兄黄峦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登进士第,峦从弟黄墉、黄墉于嘉定元年(1208年)登进士第。
   15、徐子石于宋庆元五年(1199年)登进士第,其从弟徐元德于宝庆二年(1226年)登进士第,其从子徐彪于开庆元年(1259年)登进士第。
   16、赵汝庀、赵汝讥于宋嘉定七年(1214年)同科及第,侄赵崇泗于嘉定十年(1217年)登进士第,弟赵汝庶与侄赵崇游于宝庆二年(1226年)同科及第,崇泗弟赵崇澻及崇澻子赵必格于
  咸淳元年(1265年)同科及第。
   17、赵端颐于宋嘉定七年(1214年)登进士第,其子赵广谊于嘉定十六年(1223年)登进士第,其弟赵端芑于宝庆二年(1226年)登进士第,端芑侄孙赵继儒于绍定二年(1229年)登进士第。
   18、张宏于宋嘉定十年(1217年)登进士第,其从弟张俊民于嘉熙二年(1238年)登进士第,俊民从叔张梦牛于淳祐四年(1244年)登进士第。
   19、陈一荐于宋嘉定十年(1217年)登进士第,其侄陈成甫于嘉熙二年(1238年)登进士第,其子陈元桂于淳祐四年(1244年)登进士第,其侄陈元植于淳祐十年(1250年)登进士第,其从子陈元发于宝祐四年(1256年)登进士第。
   20、赵必健于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登进士第,其兄赵必谘于嘉定十六年(1223年)登进士第,其子赵良锌于端平二年(1235年)登进士第、赵良鉎于淳祐十年(1250年)登进士第、赵良鍷、赵良镡于开庆元年(1259年)同科及第,其孙赵友瀃于咸淳元年(1265年)登进士第(以上7人所居地今属东乡县)。
   21、赵继盛于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登进士第,其兄赵继大于宝庆二年(1226年)登进士第,其兄弟赵继禹、赵继伟于绍定二年(1229年)同科及第,其弟赵继洋于淳祐七年(1247年)登进士第,其侄赵大务于开庆元年(1259年)登进士第、赵大胜、赵大珏于咸淳元年(1265年)同科及第。
   22、赵汝愃于宋绍定二年(1229年)登进士第,其弟赵汝惠、子赵崇溁于咸淳元年(1265年)同科及第。
   23、王常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登进士第,其子王显于天顺元年(1457年)登进士第,其侄王统于弘治三年(1490年)登进士第。
   崇仁县:
   1、吴山甫于宋皇佑五年(1053年)登进士第,其孙吴尚于绍兴二年(1132年)登进士第,其曾孙吴镒于隆兴元年(1163年)登进士第,其重孙吴从龙于嘉熙二年(1238年)登进士第,从龙从侄吴监于淳祐元年(1241年)登进士第,山甫裔孙吴泰于淳祐十年(1250年)登进士第。
   2、熊知常、熊天常分别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和绍圣四年(1097年)登进士第,知常子熊溥于政和二年(1112年)登进士第、熊将于政和五年(1115年)登进士第,将从侄熊桂于乾道二年(1166年)登进士第,溥曾孙熊有宗于嘉定七年(1214年)登进士第、玄孙熊元龙于绍定五年(1232年)登进士第。
   3、王尚宾于宋建炎二年(1128年)登进士第,其子王盈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登进士第、王益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登进士第。
   4、吴澥于宋隆兴元年(1163年)登进士第,其侄吴琮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登进士第,琮之侄吴君召于开庆元年(1259年)登进士第。
   5、饶子庸于宋嘉定七年(1214年)登进士第,其弟饶梦吕于嘉定十六年(1223年)登进士第,其从弟饶应子于绍定五年(1232年)登进士第,其弟饶宋英、从弟饶应龙于端平二年(1235年)同科及第。
   6、谢公旦于宋嘉定七年(1214年)登进士第,其弟谢琳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登进士第、谢洪于宝庆二年(1226年)登进士第。
   宜黄县:
   1、乐氏家族:代表人物乐史,宜黄县崇贤乡人,北宋文学家、地理学家、方志学家。官至水部员外郎。生于明长兴元年(930年),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中进士,是抚州地区见诸史册记载的第一位进士。宋淳化三年(992年),其子乐黄目、乐黄裳、乐黄中兄弟三人同科及第,成为一家多进士的典型。宋咸平元年(998年),乐史另一子乐黄庭登进士第;宋天圣八年(1030年),乐史曾孙乐滋登进士第;宋景祐元年(1034年),乐史孙乐宾国登进士第;宋绍定五年(1232年),乐史十一世孙乐甫登进士第。总计乐氏家族共有8人登进士第。
   2、胥正伦、胥正平兄弟二人于端拱二年(992年)同科及第;景德二年(1005年)正伦侄胥济登进士第;天圣八年(1030年),正伦侄胥沆登进士第;景祐元年(1034年),正伦弟胥正臣登进士第;庆历二年(1042年)正伦侄孙胥世澄登进士第。
   3、涂大馗、涂大琳兄弟二人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同科及第;绍圣元年(1094年)大琳弟涂大经登进士第;元符三年(1100年),大琳兄涂大任登进士第。
   4、徐世英与其孙徐园老分别于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和绍定二年(1229年)登进士第;咸淳元年(1265年),园老子徐和登进士第。
   5、涂枋与其侄涂恢分别于宋庆元五年(1199年)和嘉定十六年(1223年)登进士第;宝祐元年(1253年),枋从侄涂演登进士第。
   6、张似之与其侄孙张声子分别于宋嘉泰二年(1202年)和宝祐四年(1256年)年登进士第;声子侄张叔英于开庆元年(1259年)登进士第。
   乐安县:
   1、董氏家族:乐安建县为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董氏家族所居地流坑村此前属永丰县云盖乡。乐安县流坑村董氏一族据说是西汉著名学者董仲舒后代,代表人物董敦逸、董德元。董敦逸生于宋天圣十年(1031年),嘉祐八年(1063年)登进士第,官至御史大夫,封长清开国男。董德元生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绍兴十八年(1148年)登进士第,廷试居第一,以有官之故,降居第二,“恩例与大魁等”,时称“恩榜状元”;官至参知政事,封庐陵开国子。政治上董德元为秦桧党人,被以污名,故未入乡贤祠;但在流坑科名最高,仕宦最尊,使董氏一门成为当时望族。从宋至清,流坑董氏一族共有27人登进士第,具体如下: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董淳登进士第,景祐元年(1034年)董洙、董仪、董汀、董师德、董师道同科及第,庆历二年(1042年)董祯登进士第,庆历六年(1046年)董倚登进士第,皇祐元年(1049年)董伋、董偕、董儞、董唐臣同科及第,嘉祐八年(1063年)董敦逸登进士第,绍圣四年(1091年)董与乾登进士第,元符三年(1100年)董正登进士第,宣和三年(1121年)董陟登进士第,宣和六年(1124年)董观登进士第,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董良史登进士第,绍兴十八年(1148年)董德元登进士第,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董克正登进士第,绍定二年(1129年)董云从登进士第,嘉熙二年(1238年)董同登进士第,淳祐元年(1241年)董梦得登进士第,咸淳七年(1271年)董定得登进士第,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董时望登进士第,隆庆五年(1571年)董裕登进士第,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董光乾登进士第。
   2、何谷于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登进士第,其侄孙何霖于景定三年(1262年)登进士第、何尧于咸淳元年(1265年)登进士第,何天声于咸淳七年(1271年)登进士第,何希之、何梦牛于咸淳十年(1274年)同科及第。
   南城县:
   1、元守文于宋咸平三年(1000年)登进士第,其侄元奉宗于景德二年(1005年)登进士第、子元绛于天圣八年(1030年)登进士第。
   2、黄晓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登进士第,其子黄知良于天圣五年(1027年)登进士第,其四世孙黄彦中于绍圣元年(1094年)登进士第,知良孙黄诩于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晓孙黄聂于绍兴五年(1135年)登进士第,彦中从侄黄俊民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登进士第。
   3、蔡充于宋天圣二年(1024年)登进士第,其子蔡冠卿于庆历六年(1046年)登进士第、蔡徽卿于元丰八年(1085年登进士第,冠卿侄蔡沔于元佑三年(1088年)登进士第、蔡绛于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蔡履于政和二年(1112年)登进士第,冠卿弟蔡缊于绍兴八年(1138年)登进士第。
   4、陈肃于宋天圣五年(1027年)登进士第,其从侄陈谏于天圣八年(1030年)登进士第、陈次山于皇佑五年(1053年)登进士第,谏侄陈光道于嘉祐四年(1059年)登进士第,次山侄陈汝器于熙宁九年(1076年)登进士第,光道兄陈光远于元丰八年(1085年)登进士第,肃孙陈光祖于绍兴八年(1138年)登进士第,光道四世孙陈贽于庆元二年(1196年)登进士第、陈纪于嘉定七年(1214年)登进士第。
   5、何潜、何渊、何滨三兄弟于宋庆历二年(1042年)同科及第。
   6、邓润甫于宋皇祐元年(1049年)登进士第,其弟邓考甫于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邓佑甫于治平二年(1065年)登进士第。
   7、陈陟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登进士第,其从弟陈泽于绍圣元年(1094年)登进士第,其孙陈大节于政和五年(1115年)登进士第,其五世孙陈逵于庆元二年(1196年)登进士第、陈观于庆元五年(1199年)登进士第、陈巩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登进士第;
   8、王无咎于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其子王絪于绍圣元年(1094年)登进士第、王组于绍圣四年(1097年)登进士第。
   9、陈端于宋元丰二年(1079年)登进士第,其子陈植于重和元年(1118年)登进士第,其孙陈起于政和五年(1115年)登进士第,其曾孙陈梦曾于淳祐四年(1244年)登进士第;起孙陈元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登进士第,元弟陈觉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登进士第。
   10、黄锐于宋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其弟黄锷于大观三年(1109年)登进士第,其兄黄铎于政和五年(1115年)登进士第。
   11、童邦直于宋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及士及第,其兄童邦光于重和元年(118年)登进士第,弟童邦杰于绍兴八年(1138年)登进士第,邦杰子童宗说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登进士第,邦直曾孙童梦雷于端平二年(1235年)登进士第。
   12、陈起于宋政和五年(1115年)登进士第,其孙陈元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登进士第、陈觉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登进士第。
   13、陈克诚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登进士第,其弟陈克勤于宣和六年(1124年)登进士第,克勤子陈力学于隆兴五年(1163年)登进士第,克诚子陈绍实于乾道八年(1172年)登进士第、陈于开禧元年(1205年)登进士第。
   14、李浩于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登进士第,其子李肃于淳熙八年(1181年)登进士第,其孙李复于嘉定元年(1208年)登进士第;
   15、张大经于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登进士第,其子张元晋于淳熙五年(1178年)登进士
  第,侄孙张镇于淳熙八年(1181年)登进士第,其侄张元观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登进士第,镇子张贯之于淳祐十年(1250年)登进士第,孙张炳后亦登榜,年科不详。
   16、周楠于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登进士第,其子周嬉于隆兴元年(1163年)登进士第,其孙周韭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登进士第。
   17、利大亮于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登进士第,其侄孙利慥于庆元二年(1196年)登进士第,其子利正吉于庆元五年(1199年)登进士第,其孙利登于淳祐元年(1241年)登进士第。
   18、邓约礼于宋淳熙五年(1178年)登进士第,其侄邓均于嘉定七年(1214年)登进士第,其子邓泳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登进士第。
   19、黄弥邵于宋淳熙八年(1181年)登进士第,其从侄黄材、黄元于开禧元年(1205年)同科及第,其子黄春于嘉定元年(1208年)登进士第、黄伯枢于绍定二年(1229年)登进士第。
   20、李宗起于宋嘉定七年(1214年)登进士第,其子李自明、从侄李应星于淳祐十年(1250年)同科及第。
   21、黄弥明于宋嘉定元年(1208年)登进士第,其长子黄梦麟于淳祐四年(1244年)登进士第,次子黄文雷于淳祐十年(1250年)登进士第。
   22、吴瑜于宋端平二年(1235年)登进士第,其从弟吴文容于淳祐七年(1247年)登进士第,文容从弟吴焘、焘从弟吴嗣亮于咸淳元年(1265年)同科及第。
   23、周之桢(又名之相)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登进士第,其四子周方燧于乾隆二年(1737年)登进士第,其长子周方炽于乾隆十年(1745年)登进士第。
   南丰县:
   1、曾氏家族:代表人物曾巩,南丰人,文学家,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生于宋天禧三年(1019年),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舍人。其祖父曾致尧,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官至户部尚书。致尧从弟曾士尧,于淳化三年(992年)登进士第;致尧子曾易从、曾易直,于咸平三年(1000年)同科及第;致尧侄曾舜举,于天禧三年(1019年)登进士第;致尧另一子曾易占与易直子曾斝,于天圣二年(1024年)同科及第,曾易占即曾巩之父;易直另一子曾叔卿,于庆历六年(1046年)登进士第;嘉祐二年(1057年),易占子曾巩、曾牟、曾布与易占侄曾阜4人同科及第。易占侄曾庠于嘉祐四年(1059年)登进士第;易占另二子曾宰、曾肇分别于嘉祐六年(1063年)和治平四年(1067年)登进士第;曾宰子曾觉、曾经分别于治平二年(1065年)和绍圣四年(1097年)登进士第;曾肇子曾缍于政和五年(1112年)登进士第;曾宰孙曾秀之于重和元年(1118年)登进士第;曾肇孙曾悟于宣和三年(1121年)登进士第;宣和六年(1124年),曾肇子曾绚、曾纬与曾阜子曾纮、曾绮四人同科及第;绍圣五年(1135年)曾肇子曾统、孙曾憬父子二人同科及第;曾肇曾孙曾炎、曾焕分别于隆兴元年(1163年)和乾道五年(1169年)登进士第;曾宰五世孙曾逢辰于庆元二年(1196年)登进士第;曾宰六世孙曾钰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登进士第;钰子曾鸿子、曾渊子于淳祐十年(1250年)登进士第。总计曾氏家族共有32人登进士第。
   2、曾准于宋嘉祐八年(1063年)登进士第,其子曾懋于元符三年(1100年)登进士第,其子曾弼、曾开、侄曾班于崇宁二年(1103年)同科及第。
   3、朱京于宋熙宁六年(1073年)登进士第,其弟朱彦于熙宁九年(1076年)登进士第,其父朱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登进士第,其弟朱褒于无符三年(1100年)登进士第,褒六世孙朱淮于宝祐元年(1253年)登进士第。
   4、赵崇嶓于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登进士第,其子赵必岊于淳祐四年(1244年)登进士第,其弟赵崇巉与崇巉子赵必〓于咸淳元年(1265年)同科及第;
   5、赵希竢于宋景定三年(1262年)登进士第,其兄赵希紵赵希竳于咸淳元年(1265年)同科及第。
   广昌县:
   何文渊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登进士第,其子何乔新于景泰五年(1454年)登进士第,其六世孙何源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登进士第。
   金溪县:
   1、吴敏于宋淳化三年(992年)登进士第,其长子吴芮于天禧三年(1019年)登进士第,四子吴蒙于宝元元年(1038年)登进士第,其玄孙吴栗于建炎二年(1128年)登进士第。
   2、董沂于宋嘉祐四年(1061年)登进士第,其子董天隐、董天经于元丰二年(1079年)同科及第。
   黎川县:
   1、傅梦泉于宋淳熙二年(1175年)登进士第,其从孙傅涌于淳祐四年(1244年)登进士第,傅涌从子傅均于淳祐十年(1250年)登进士第,其从侄傅曾于开庆元年(1259年)登进士第。
   2、邓伦于宋绍兴三十(1160年)登进士第,其从侄孙邓祖禹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登进士第、从侄孙邓艮与祖禹子邓佑孙于淳祐十年(1250年)同科及第。
   3、涂钦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登进士第,其从弟涂敬与其子涂顺于永乐二年(1404年)同科及第。
   4、鲁瑗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登进士第,其从子鲁立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登进士第,其孙鲁淑于雍正八年(1730年)登进士第,其曾孙鲁仕骧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登进士第。
   5、黄文则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登进士第,其孙黄寿龄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登进士第、黄嵩龄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登进士第。
   6、陈道于清乾隆十三年(1745年)登进士第,其孙陈观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进士及第,其曾孙陈希祖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登进士第、陈希曾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登进士第,其孙陈用光于嘉庆六年(1801年)登进士第,其曾孙陈兰祥于道光九年(1829年)登进士第,其孙陈椿冠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登进士第。
   第三节 进士村——流坑
   抚州地区有30名以上进士的村子,一是南丰县曾家村,一是乐安县流坑村。曾家村已无多少文物遗存,唯乐安县流坑村基本保持了历史原貌。
   流坑村始建于五代,是以董姓为主聚族而居的村落,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至今村中有800余户,4000余人。全村现有朱熹题名的状元楼、始建于宋重建于清的三官殿等古代建筑270余处,其中牌坊楼阁26座,祠堂50多座,另有木匾170多副,墙匾250多副,楹联100多副,木雕、砖雕、石雕、壁画、彩绘等艺术品,触目皆是,洵为古代农村文明的荟萃
  之地。其教育之盛,仕宦之众,在抚州地区千村万落之中,堪称独步。
   流坑董氏于五代南唐时期迁居乐安,其开基祖为董合。董合长孙董文广“以通经为儒”,宋朝建立后,董文广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试取明法科,三调官皆不赴。他创办桂林书院,“悉出金帛,多营书史,大启黉舍,招延学徒”,教育子弟。董文广的努力很快结出硕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文广之侄淳、湘、滋、渊四兄弟同时中举。次年董淳进士及第,成为流坑董氏登进士榜第一人。从此,董氏“登科之儒,累累相续”。宋明道二年(1033年),文晃长子董淇及淇子师德、次子董洙之子师道,与董淳子俦、董渊子仪、董湘子僎,文亨之子董汀,叔侄兄弟七人同时中举;次年洙、汀、仪、师德、师道五子联科,同登进士榜,时号“五桂”,士林传为佳话。南宋文天祥《谢恩表》中有“花耀贴金,一门而五董”之句,即用此典。董氏所居之地云盖乡也曾一度由太守奏请朝廷改名五桂乡,村中并建五桂坊,以示旌表。是科后,董门解试四举、五举时有发生,至庆历元年(1041年)和庆历八年(1048年),乃有六子联中举人和七子联中举人的盛事。登进士第者亦代不乏人。皇祐元年(1049年),董淳之子伋、儞,董渊之子偕,以及董唐臣,四子同科及第,又传为佳话。靖康元年(1126年),宋廷以金人大举南侵,“诏特设一科以谋略取士”,时在京师国子监就学的董藻“名选第一,时称武状元”。至南宋,流坑教育愈加兴隆,村中大小书院林立,其著名书院有西山书院、心斋书院等,四方名儒,多执教于此。据清同治年间纂修的《乐安县志》载,从宋初到乐安建县(1149年)前,乐安境内共出进士52名,其中流坑董氏居21名,占40%;又解试举人72名,董氏居47人,占65%。北宋之世,流坑董氏共有15人中进士,南宋时期又有进士11人,其中董德元“恩例同状元”。计两宋三百年间,董氏一族共有26人进士及第。流坑村中还有曾姓,曾氏在宋代也有4人进士及第,全村总计进士30名。另有举人71人。终宋之世,村中曾任教谕、主簿乃至宰相、尚书者,达100余人。故后人称,论科名爵位,董氏一族不在抚州王(安石)、曾(巩)、乐(史)、晏(殊)等名家望族之下,甚至还有超出,即所谓“江以右称文献世家,必以乐安董氏为最”。
   元代,流坑村科举事业中落,仅流坑何氏家族有1名进士、董氏家族1名举人而已。明清两代,村中有识之士极力振兴教育,书馆学堂复又林立。其中桂林、心斋、樽斋、环山、雪峰、蓉山、子男等书院为荦荦大者。明万历十年(1582年),董氏族谱著录天芳书院、雪峰精舍、蓉山书院等共达26处;清道光庚寅年(1830年)修墨谱,著录子男书院、心斋书院等28处。清乾隆年间,村中建藏书楼,收藏历代皇帝御赐书及各大书坊刻印图书共一万多册,村中学子均可前来查阅。明清两代500多年间,流坑董姓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之元代有了极大提高,但科举远不如两宋。明代仅中进士1名;清代,董光乾考到99岁,同治帝念其年迈志坚,恩赐进士出身。至此,宋、元、明、清四代,流坑共有进士33名。
   元明清三代流坑在科举仕宦方面不及两宋,但学术上著书立说,医术上救世扶伤,仍有显著成就。如董琰有《子庄集》,董时望有《雪峰集》,董燧有《蓉山集》、《圆通问答》、《五经问答》等。医学著作有董忠悠的《安怀全集》。董起潜、董学文等均是名医,董君和、董祖奇还是太医院御医。据统计,明代流坑、招携董姓16人,共有著述38种,如加上两宋、元代、清代,著述当更多。一个村庄能有如此巨大的学术财富,不能不说是奇迹。
   第四节 历代文科进士名录
   宋代(960—1279年)
   太平兴国五年(980)庚辰科苏易简榜
   乐史 宜黄人(一作崇仁人)水部员外郎
   太平兴国八年(983)癸未科王世则榜
   曾致尧 南丰人(一作临川人)吏、礼、户部郎中,
   李简能 宜黄人
   李简尧 宜黄人
   雍熙二年(985)乙酉科梁灏榜
   吴表微 临川人 尚书屯田员外郎
   陈彭年 南城人 兵部侍郎、参知政事
   端拱二年(989)乙丑科陈尧叟榜
   李太冲 临川人
   熊同文 临川人
   胥正平 宜黄人 太常卿
   胥正伦 宜黄人 大理卿
   淳化三年(992)壬辰科孙何榜
   吴敏 金溪人 尚书都官员外郎
   乐黄目 宜黄人(一作崇仁人)谏议大夫
   乐黄中 宜黄人(一作崇仁人)
   乐黄裳 宜黄人(一作崇仁人)太常博士
   曾鎧 南丰人 太常少卿
   曾士尧 南丰人(一作临川人)滁州清流令
   易明正 南城人
   危拱辰 南城人 光禄卿
   咸平元年(998)戊戌科孙谨榜
   乐黄庭 宜黄人(一作崇仁人)
   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陈尧咨榜
   王贯之 临川人 尚书主客郎
   蔡为善 临川人
   元守文 南城人 白州知州
   曾易从 南丰人 舒州推官
   邓希颜 南丰人 大理司直兼侍御史
   曾易直 南丰人(一作临川人)麻城主簿
   咸平四年(1001)辛丑童子科(赐进士出身)
   陈烈 临川人(一作“陈炫”)
   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王曾榜
   吴有邻 崇仁人 尚书都官员外郎
   景德二年(1005)乙巳科李迪榜
   晏殊 临川人 童子赐进士出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
   胥济 宜黄人
   陈正 南城人
   周瓘 南城人
   元奉宗 南城人 礼部尚书
   江白 南城人 职方员外郎
   大中祥符元年(1008)戊申科姚煜榜
   饶奭 临川人
   徐仲儒 南城人
   黄晓 南城人(1578年后属泸溪即资溪县)
   职方员外郎,刑部侍郎
   大中祥符八年(1015)乙卯科蔡齐榜
   王倚 临川人
   王真卿 临川人
   王益 临川人 通判,都官员外郎
   蔡宗晏 临川人 职方员外郎
   董淳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尚书屯田员外郎兼太子太保
   熊博 南城人(“博”一作“搏”)
   饶光辅 南城人
   天禧三年(1019)己未科王整榜
   危祐 南城人 太常博士,郎中
   曾舜 举南丰人 副使
   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宋郊榜
   余白 临川人
   吴芮 金溪人 秘书丞
   曾易占 南丰人(一作临川人)玉山知县,太常博士
   曾斝 南丰人 军事推官
   蔡充 南丰人 员外郎,湖北提刑梁达南城人
   天圣五年(1027)丁卯科王尧臣榜
   李高 临川人
   饶鼎 临川人
   陈肃 南城人 丰城令
   黄知良 南城人 州判,太常博士
   瞿元亨 南丰人(一作“瞿元肃”)
   天圣八年(1030)庚午科王拱辰榜
   乐滋 宜黄人(一作崇仁人)
   胥沆 宜黄人
   吴异 宜黄人(童子科)
   瞿珣 南丰人(一作南城人)
   元绛 南城人 参知政事
   陈谏 南城人 职方员外郎,知循州
   景祐元年(1034)甲戌科张唐卿榜
   吴彦先 宜黄人
   乐宾国 宜黄人(一作崇仁人)
   胥正臣 宜黄人
   董洙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广州观察推官
   董仪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尚书省左司郎中加赠正议大夫
   董汀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相州刑曹参军,知南海、邵武、光泽县
   董师德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池州观察推官
   董师道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鄂州司户参军,尚书职方郎中
   宝元元年(1038)戊寅科吕溱榜
   吴蒙 金溪人 淮南东路濠州司户参军
   李冠卿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
   南昌尉
   过昱 南城人(一作“过勖”)都官郎中
   刘嘏 南丰人 屯田员外郎
   唐节 南丰人 御史
   庆历二年(1042)壬午科杨寘榜
   王安石 临川人 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观文殿大学士
   张杰 临川人
   江任 临川人 丰城宰
   刘臻 临川人
   胥世澄 宜黄人
   胡舜元 南城人
   马仲甫 南城人
   廖展清 南城人(一作“夷清”)
   胡穆之 南城人
   许维则 南城人
   何潜 南城人(1138年划归黎川)工部侍郎
   何渊 南城人(1138年划归黎川)兵部侍郎
   何滨 南城人(01138年划归黎川)户部侍郎
   董祯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秘书省秘书丞
   董惨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
   庆历六年(1046)丙戌科贾黯榜
   裴煜 临川人 太常卿,翰林学士
   王沆 临川人
   蔡宗贺 临川人
   蔡元振 临川人 汀州从事
   侯叔献 宜黄人 河北水陆转运通判
   傅天翼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
   邓立 南城人
   傅容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
   刘扶庆 南城人(一作“刘扶”)
   曾叔卿 南丰人 著作郎
   蔡冠卿 南城人(一作南丰人)大理少卿
   董倚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尚书都官员外郎,荆南巡抚使,赠太子太保
   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冯京榜
   王安仁 临川人 监江宁盐税
   王兖 临川人
   朱价 临川人
   江巨源 临川人
   晏崇让 临川人(后改名“知崇”)朝议大夫
   戴经臣 宜黄人许抗南城人福建转运使李山甫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
   枢密院副使曾谊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
   都官员外郎知楚州邓润甫南城人礼部吏部兵部尚书,端明殿
   学士,尚书左丞董伋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
   划归乐安)秘书省校书郎董唐臣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
   划归乐安)董儞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
   划归乐安)永兴、遂安、天台、广陵知
   县董偕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
   划归乐安)开封府左军巡判官,尚书
   员外郎
   皇祐五年(1053)癸己科郑獬榜饶珙临川人饶琦临川人晏升卿临川人徐复宜黄人吴山甫崇仁人龙岩令单咨南城人陈陟南城人南安郡通判于伯达南城人陈次山南城人陆坦南城人邓陟南城人(一作“郑陟”)黄尚贤南城人(一作“王尚贤”)曾炳南丰人刘湜南丰人校书郎
   嘉 右二年(1057)丁酉科章衡榜潘洙临川人王正辞临川人蔡元导临川人南剑州推官蔡承禧临川人集贤校理,监察御史吴幹南城人王无咎南城人邓考甫南城人(一作临川人)开封府提点史,
   淮南转运使许公岳南城人曾 巩南丰人(一作临川人)史学馆修撰,中
   书舍人曾牟南丰人安仁令曾阜南丰人湖南转运使,知州曾 布南丰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观
   文殿大学士
   嘉 右四年(1059)己亥科刘辉榜祝用之临川人晏朋临川人周谌金溪人国子监直讲,王府教授,太
   常博士陈光道南城人抚州通判曾 庠南丰人(一作临川人)秘书省著作郎
   嘉祐六年(1061)辛丑科王俊民榜王安礼临川人开封知府,尚书左丞董沂金溪人吴易良临川人黄庆基金溪人监察御史瞿绍南城人曾宰南丰人主簿曾幸南丰人
   嘉 右八年(1063)癸卯科许将榜徐廓临川人南台监察御史潘行临川人吴居实临川人(一名“居厚”)资政殿学士,知
   枢密院事,户部尚书,尚书右丞周兖金溪人滕县知县,员外郎曾准南丰人董敦逸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
   划归乐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轻
   车都尉,太子太保,封御史大夫,长清
   开国男董乾粹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
   划归乐安)永州司理参军,赠屯田员
   外郎
   治平二年(1065)乙己科彭汝砺榜李权临川人
   刘蒙 宜黄人 朝散大夫
   邓祐甫 南城人 中奉大夫,直秘阁
   廖平 南城人 朝奉郎
   曾觉 南丰人
   治平四年(1067)丁未科许安世榜
   邹极 宜黄人 户部度支员外郎
   江涣 南城人 惠州推官
   曾肇 南丰人 太常寺卿,翰林学士
   朱君仪 临川人
   王雱 临川人 天章阁待制兼侍讲
   熙宁元年(1068)戊申科赐进士及第
   王安国 临川人 国子监教授
   熙宁三年(1070)庚戌科叶祖洽榜
   李庚 临川人
   吴孝宗 临川人
   吴处休 临川人
   饶锐 南城人 弋阳主簿
   周谔 南城人
   饶之翰 南城人(一作“之瑜”)
   傅权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权”一作“拳”)推官、永丰令
   吴昌龄 南丰人(一作南城人,特科进士)
   幸济 南丰人(一作南城人)
   熙宁六年(1073)癸卯科余中榜
   黄安中 临川人
   杜子野 宜黄人(特奏名)
   周播 南城人(一作“璠”)
   叶圭 南城人
   丁梦弼 南城人
   傅汝舟 南城人(一作广昌人)
   周申 南城人(一作黎川人)
   甘丰 南丰人(一作南城人)江州司户
   朱京 南丰人 国子司业
   傅翼 南丰人 永丰令
   熙宁九年(1076)丙辰科徐铎榜
   邹锐 宜黄人
   涂伯达 宜黄人(“涂”一作“徐”)
   陈汝器 南城人(一名“忧”)奉议郎
   胡舜卿 南城人
   朱适正 南城人(一作“适玉”)奉议郎
   熊冀周 南城人
   傅辅德 南城人
   朱彦 南丰人 刑部侍郎
   刘演 南丰人 汀州户曹
   刘孝立 南丰人
   元丰二年(1079)己未科时彦榜
   晏中 临川人
   王尧弼 临川人
   季几复 临川人 通山知县,渠州知州
   洪敏修 临川人
   董天隐 金溪人
   董天经 金溪人
   陈瑞南 城人(一作“湍”)滕州知州
   陈璎 南城人
   王侃 南城人(一作“怳”)
   丁致祥 南城人
   危之邵 南城人
   符授 南丰人 中奉大夫
   朱轼 南丰人 特科进士,知州
   元丰五年(1082)壬戌科黄裳榜
   舒勉 临川人
   舒劭 临川人
   王当 临川人(改名“田”)
   饶师傅 临川人
   吴履中 临川人
   熊知常 崇仁人 广亲宫官学博士
   邹餘 宜黄人 御史
   夏千 南城人 承议郎
   聂序 南城人
   叶光 南城人
   陈愈 南城人
   龚汉卿 南城人
   聂景纯 南城人
   许公岳 南城人
   元丰八年(1085)乙丑科焦韬榜
   饶蒙 临川人
   张中 临川人(献策赐进士出身)
   吕才 宜黄人
   范柔中 南城人 博士
   谢伯俞 南城人(一作“瑜”)
   陈光远 南城人
   陈孔明 南城人 陈州知州
   蔡徽卿 南城人
   石松 南城人(1578年后属泸溪即资溪县)司户参军
   元祐三年(1088)戊辰科李常宁榜
   朱献民 临川人(一作金溪人)
   黄覃 临川人
   王采 临川人(改名“清臣”)
   吴旻 临川人
   曾怀 崇仁人
   饶造 南城人(一作南丰人)潭州教授
   蔡沔 南城人(一作南丰人)甘泉令
   邓君仪 南城人(一作南丰人)
   李华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华”一作“萃”或“莘”)
   黄邦彦 南城人(一作南丰人)
   张适中 南城人(一作南丰人)
   吴君明 南城人(一作南丰人)吉州通判,中奉大夫
   幸之武 南丰人(一作广昌人)提刑元祐六年(1091)辛未科马涓榜
   吴可 临川人
   傅源 临川人
   涂大馗 宜黄人
   涂大琳 宜黄人
   黄仪 东乡人(1512年划归东乡县)
   黄伸 东乡人(1512年划归东乡县)
   唐哲 南城人
   黄毅 南城人
   黄覃 南城人
   刘况 南丰人 宁远令
   曾斧 南丰人
   绍圣元年(1094)甲戌科毕渐榜
   蔡持 临川人
   李维 临川人
   李复 临川人
   许滂 临川人(一作金溪人)
   蔡居厚 临川人 右谏议大夫,户部侍郎,洪州知州
   昝昌 临川人(一作“胥昌”)
   黄符 金溪人(一作临川人)秘书郎
   黄俨 东乡人(1512年划归东乡县)国子监宣教
   李并 南城人 知州
   陈泽 南城人 县令
   黄洙 南城人
   王絪 南城人 儒林郎
   张诰 南城人(一作“诘”)
   黄彦中 南城人知州
   刘昌 南城人(一作“丹”)
   涂大经 宜黄人 南昌令
   绍圣四年(1097)丁丑科何昌言榜汪革临川人楚州教授,宗正博士
   周公弼 临川人
   周遵道 临川人
   晏绍休 临川人
   饶彦纯 临川人
   黄成 临川人
   朱沆 临川人
   朱旂 临川人(一作金溪人)
   黄庭言 宜黄人
   李君泽 崇仁人(一作宜黄人)
   熊天常 崇仁人
   黄浫 东乡人(1512年划归东乡县)
   王缊 南城人 朝奉大夫
   李深 南城人
   傅默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
   聂思孝 南城人 通判
   曾景清 南城人(“清”一作“倩”)
   曾经 南丰人(一作临川人)洪州都仓令
   幸义 南丰人 侍御史
   董与乾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江西转运使
   元符三年(1100)庚辰科李釜榜
   李公彦 临川人 中书舍人兼给事中,吏部侍郎
   涂大任 宜黄人 中书舍人
   黄倚 崇仁人 著作郎
   张遘 南城人 朝奉郎
   王吉 南城人
   黄曦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
   傅炳 南城人 奉议郎
   汤书言 南丰人
   曾懋 南丰人 吏部尚书
   江公著 南丰人 朝奉大夫,潭州通判
   朱褒 南丰人 员外郎
   董正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
   崇宁二年(1103)癸未科霍端友榜
   余秉 临川人
   蔡兴祖 临川人
   蔡兴国 临川人
   曾弼 南丰人 湖北提举
   曾开 南丰人 中书舍人,礼部侍郎
   曾班 南丰人
   崇宁五年(1106)丙戌科蔡嶷榜
   曹时修 临川人
   周颖达 临川人
   饶文度 临川人
   俞宪卿 临川人
   徐上文 南城人
   廖莘 南城人(一作“华”)
   黄诩 南城人 少府尹
   黄愈 南城人 少尹
   黄锐 南城人 处州通判
   童邦直 南城人 知州
   蔡绛 南丰人(一作南城人)朝奉大夫,知州大观三年(1109)己丑科贾安宅榜
   聂山 临川人(赐名“昌”)兵部侍郎,户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大学士
   崔絪 临川人
   郗造 临川人
   周美 临川人
   饶伯达 临川人
   晏敦复 临川人 吏部尚书,宝文阁直学士
   王耕 崇仁人
   于孜 南城人
   于颐 南城人(一作“赜”)
   李林 南城人
   朱冕 南城人
   叶升 南城人 青阳令
   危泾 南城人
   周义 南城人
   黄履中 南城人
   黄彦威 南城人
   黄锷 南城人
   过卓 南丰人 承议郎,玉山令
   刘硕 南丰人(一作“硕新”)
   戴天休 南丰人
   政和元年(1111)辛卯科词学兼茂科
   蔡经国 临川人(赐名“统臣”)
   政和二年(1112)壬辰科莫俦榜
   祝光庭 临川人
   邹彦亨 临川人
   周孚 先临川人 中书省中书
   蔡兴世 临川人(赐名“泽民”)
   黄彦远 金溪人 吉水知县,平江府教授
   陈尧常 崇仁人
   熊溥 崇仁人 雷州军州事
   易东 崇仁人
   张敏 宜黄人
   王宰 宜黄人
   蔡履 南城人 通城令
   曾公著 南城人
   朱竑 南城人
   江中立 南城人
   过延中 南城人
   邓义 南城人
   毛悦 南城人
   黄俯 南丰人 虔州司理
   丁煜 南丰人(一作“晔”)永州议曹
   曾纁 南丰人 知州
   彭逵 南丰人 临河令
   刘孟隆 南丰人 盐铁院官
   政和五年(1115)己未科何栗榜
   晏敦临 临川人
   崔纵 临川人 工部尚书
   詹砺 临川人
   王尧封 临川人
   李俊义 临川人(一作“复久”)
   熊将 崇仁人 奉议大夫
   郭泾 宜黄人(一作崇仁人)
   邓景 南城人 新余令(或名“节”)
   邓升 南城人 南雄通判
   黄铎 南城人 舒城令
   黄义 南城人
   黄况 南城人
   朱希 南城人
   姚叙 南城人
   周默 南城人
   陈菱 南城人(一作“茇”)
   陈大节 南城人
   童蒙 南城人 承议郎,知州
   李去非 南城人
   刘时敏 南城人
   陈起 南城人
   符行中 南丰人 江西转运使
   邓康成 南丰人 南顿令
   重和元年(1118)戊戌科王昂榜
   洪知柔 临川人
   饶好裕 临川人
   饶惠卿 临川人
   涂天明 宜黄人(改名“敏德”)
   谌思 南城人
   熊琯 南城人
   陈植 南城人
   陈公兖 南城人
   童邦光 南城人 大学正
   李彦昌 南城人
   甘之则 南丰人 奉议大夫,权州事
   彭文定 南丰人 县丞
   黄仰 南丰人
   曾秀之 南丰人 著作郎
   余漕 南丰人
   宣和三年(1121)辛丑科何涣榜
   饶当可 临川人
   晏肃 临川人
   黄童 临川人 监察御史
   何芾 临川人
   刘益 临川人
   许世京 临川人
   许昌 临川人
   涂正胜 宜黄人 湘潭令
   廖容 南城人
   陈确 南城人 判官
   陈克诚 南城人 福建司法
   曾悟 南丰人
   幸宇 南丰人(一作广昌人)
   吴衎 东乡人(时属余干县,1512年划归东乡)
   董陟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
   宣和六年(1124)甲辰科沈晦榜
   王琮 临川人
   蔡择言 临川人
   董观 临川人(1149年划归乐安)寻州知府,中奉大夫
   饶思永 临川人
   李尧俞 临川人
   杨玉 临川人
   邬执权 崇仁人
   刘振 崇仁人
   侯知刚 宜黄人
   陈克勤 南城人 知州
   李朝弼 南城人 赣州教授
   张泰定 南丰人 朝奉郎,知州
   曾绚 南丰人 朝请大夫,提举
   曾纬 南丰人 承议郎,通判
   曾练 南丰人
   曾崇 南丰人 朝散郎,无为军通判
   曾绮 南丰人
   周时举 东乡人(时属进贤县,1512年划归东乡)
   建炎二年(1128)戊申科李易榜
   王珪 临川人 太府少卿
   汪莘 临川人 洪州司理,分宜丞
   饶邦休 临川人
   李熊 临川人(“熊”一作“能”)
   严广 崇仁人
   王尚宾 崇仁人
   陈康国 崇仁人
   吴〓 金溪人 中书舍人,权吏部尚书
   张理 南城人 从政郎
   张篚 南城人
   姚师文 南城人 宜春尉
   彭宗彦 南城人
   蔡暠 南城人
   徐彻 南城人
   李准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永州推官,文林郎
   赵孟侪 南城人
   曾朝彻 南丰人
   黄雷 南丰人 朝奉郎,韶州通判
   绍兴二年(1132)壬子科张九成榜
   王湛 临川人
   李沆 临川人
   饶裕 临川人
   洪知彰 临川人
   吴曾逊 临川人 荆州知府
   吴尚 崇仁人 司户参军
   邹丕宪 宜黄人
   欧元一 南城人
   李朝隐 南城人(“朝”一作“昭”)从政郎
   陈滨 南城人
   余邦光 南城人 知军
   邓暠 南城人
   傅霖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清海军推节
   饶廷直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邓州通判
   宁宏 南城人
   曾发 南丰人 奉议郎,吉州教授
   胡烈 南丰人 邵武司法
   彭汝霖 南丰人 承议郎,知县
   曾景 南丰人
   董良史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抚州知府,赠中奉大夫
   董绘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
   绍兴四年(1134)甲寅科(召对时赐进士出身)
   邓名世 临川人
   绍兴五年(1135)乙卯科汪应辰榜
   邹汝贤 临川人
   江汇 临川人
   黄龟从 临川人
   赵勣之 临川人
   俞敬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戴节性 临川人
   杜育德 宜黄人
   涂櫄 宜黄人
   丁希旦 南城人 武安军书记
   陈千能 南城人
   黄聂 南城人
   饶傅 南城人
   饶郊 南城人
   赵由益 南城人
   曾憬 南丰人 浏阳知县
   曾统 南丰人 通议大夫,秘阁修撰
   黄钺 南丰人 朝奉大夫
   绍兴八年(1138)戊午科黄公度榜
   周迈 临川人 福建宿松县令
   彭时举 临川人
   周倚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昭文馆学士
   陈康成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观文殿学士
   何蕴 崇仁人
   章炜 南城人
   陈早 南城人
   蔡组 南城人
   张屏 南城人
   谢特 南城人
   傅深 南城人 侍御史
   周尚 南城人
   余汝弼 南城人
   刘尚达 南城人
   陈光祖 南城人 全州通判
   万孝骞 南城人
   黄幡然 南城人
   毛允文 南城人
   夏献民 南城人
   邓廷言 南城人
   童邦杰 南城人
   陈炳 南城人
   刘懋 黎川人 工部员外郎
   甘晋 南丰人 从政郎,县丞
   陈作德 南丰人 万安知军
   郑彦仕 南丰人
   曾慥 南丰人 虔州太守
   曾 惇 南丰人 朝散大夫,知州
   曾协 南丰人 永州知州
   绍兴十二年(1142)壬戌科陈诚之榜
   傅溥 临川人
   王盈 崇仁人
   叶侁 南城人(一作“铣”)
   李浩 南城人(一作崇仁或临川人)吏部侍郎
   曾度 南城人
   曾献 南城人
   曾廷直 南城人
   章炳 南城人
   胡邈 南城人
   刘觉 南城人
   阮僎 南城人
   黄琮 南城人
   邓俊彦 南城人
   黄彦才 南城人
   邓廷美 南城人
   汤景仁 南城人
   张密 南城人
   饶思 南城人
   刘絪 南丰人
   甘阅 南丰人 县丞
   甘若虚 南丰人 主簿
   绍兴十五年(1145)乙丑科刘章榜
   王駜 临川人
   黄巽 临川人
   吴迈 临川人
   邓执规 崇仁人
   徐世英 宜黄人
   李鼎 南城人 兴业令
   傅里 南城人
   姚甄 南城人
   周楠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德兴尉,道州教授
   陈靖 南城人
   过中美 南城人
   张大经 南城人 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
   黄德显 南城人
   余去病 黎川人 朝奉郎,衡州通判
   刘尧臣 黎川人 河南钧州刺史
   刘虢瑞 黎川人 刑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
   陆筠 金溪人 朝奉大夫,浙西帅司参议,岳阳教授
   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科王佐榜
   陈儒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探花,福建运判
   余彦寅 临川人
   邹容 临川人
   余援 南城人
   朱瑗 南城人(一作“援”)
   朱言 南城人
   朱德固 南城人
   何沆 南城人
   李审 南城人
   陈德修 南城人 教授
   黄文昌 南丰人 编修
   赵邦 南丰人 教授
   赵师栋 南丰人
   刘希旦 黎川人(一作南城人)河北道转运使,判官
   黎献民 黎川人(一作南丰人)
   危定国 黎川人
   陈孔休 黎川人
   李万祥 黎川人 兵部职方司郎中
   董德元 乐安人(时属永丰县云盖乡,1149年划归乐安)榜眼,恩例同状元,参知政事,左仆射,封庐陵开国子
   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科赵逵榜
   黄兑 临川人 南雄知州,朝议大夫
   李半千 宜黄人
   涂四友 宜黄人
   戴存正 宜黄人
   何睿 乐安人(一作崇仁人)广西荔蒲县丞
   毛公圭 南城人
   赵公说 南城人 宗正
   童宗说 南城人 袁州教授
   黄兖 南城人
   黄梁 南城人(一作“栗”)
   王垂 南城人 邕州知州
   王庸 南城人
   万叙 南城人 宜州教授
   符愈 南城人
   朱玑 南城人
   余经邦 南城人
   陈经武 南城人
   曾孝颖 南城人(一作“孝隶”)
   杨邦 南城人(一作“邦翰”)
   雷丰 南城人 知县
   彭彦邦 南城人
   揭秀实 南城人
   甘开 南丰人 清江令
   甘秉钧 南丰人 横州教授
   陈俞 南丰人(一作南城人)
   刘孝恭 黎川人(一作南丰或广昌人)刑部员外郎
   刘回 黎川人(一作“向”)海北道按察佥事
   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科张孝祥榜
   何异 崇仁人 工部尚书,宝章阁直学士
   涂光大 崇仁人 福州提刑
   董克正 乐安人 常德推官
   王邦彰 南城人
   邓布 南城人
   陈或 南城人
   陈用中 南城人
   许可久 南城人 柳州通判
   黄良辅 南城人 文林郎,监行在左芷西库
   黄敷忠 南城人 抚州知州
   侯登 南丰人
   赵师复 南丰人
   赵师循 南丰人 清江令
   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科王十朋榜
   姜之茂 临川人
   王益 崇仁人 京西参议
   涂葳 宜黄人
   利大亮 南城人 承议郎
   邓中行 南城人
   黄笏 南城人
   黄元 南城人
   黄俊民 南城人 朝奉郎
   危琯 南城人
   吴杞 南城人
   赵善宰 南城人 朝奉大夫,知岳州
   参徐 南城人
   宗振 南城人
   刘铎 南丰人 宁远县丞
   祝霆 南丰人(“霆”一作“建”)员外郎
   绍兴三十年(1160)庚辰科梁克家榜
   王僖 临川人
   赵祁之 临川人
   谢源 临川人 州学教授
   管镈 临川人
   桂友龙 临川人 石城县令
   胡大问 金溪人 翰林承旨郎
   何国瑞 金溪人
   梁天祥 南城人
   熊胜之 南城人(“熊”一作“能”)永州推官
   徐宗振 南城人 宿松令
   刘旦 黎川人(一作南城人)刑部员外郎,辰州通判
   邓伦 黎川人(一作南丰人)参议郎,明州通判
   唐汝舟 宜黄人
   隆兴元年(1163)癸未科木待问榜
   王谦 临川人 刑提使
   赵善伋 临川人
   吴践言 临川人
   陈孟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吴澥 崇仁人
   吴镒 崇仁人 转运使
   周熺 南城人
   陈力学 南城人
   曾樽 南丰人 从政郎,教授
   游少游 南丰人 朝散大夫
   曾炎 南丰人 集英殿修撰,通奉大夫
   乾道二年(1166)丙戌科肖国梁榜
   赵彦灿 临川人
   孙有庆 临川人 长滨知州
   严思义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县)宁国通判
   上官骏 宜黄人(1512年划归东乡县)
   许镗 宜黄人(一作临川人)澧阳令
   黄希 宜黄人 永新令
   曾幼度 乐安人 太守
   聂洧 南城人 郎中
   黄人杰 南城人 湖北路提刑
   李如愚 南城人 宜黄令
   曾焘 南丰人 奉议郎
   曾垫 南丰人 文林郎
   刘居正 黎川人(一作南城人)承直郎,永嘉令
   刘昌 黎川人 武昌教授,兴国军佥判
   熊桂 崇仁人(一作临川人)
   冯焕 东乡人(时属余江,1512年划归东乡,“焕”一作“涣”)
   乾道五年(1169)己丑科郑侨榜
   李缨 临川人
   杨叔元 临川人 官终司法
   朱绂 临川人
   陆九龄 金溪人(一作临川人) 兴国军教授
   葛逢时 金溪人 星子县令
   吴荣 宜黄人 奉直大夫
   黄则 宜黄人(一作临川人)
   曾丰 乐安人
   赵师彤 南城人
   赵希郮 南丰人 县令
   曾㬇 南丰人 吏部尚书
   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黄定榜
   蔡诜 临川人
   俞廷华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县)
   俞廷椿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县,“俞”一作“余”)古田令
   陆九渊 金溪人(一作临川人)通直郎,荆门军知军
   张锷 乐安人
   陈绍实 南城人 永新令
   张有为 南城人 江州教授
   傅泉 黎川人(一作南城人) 分宁主簿
   刘骥 黎川人(一作南丰人) 承直郎
   淳熙二年(1175)乙未科詹骙榜
   林梦英 临川人 宗正,司封
   林文仲 临川人 成都漕,韶州教授
   孙洵 临川人(改名“子直”)靖江教授
   孟涣 临川人(一作“孟浩”)运判
   王克勤 临川人(童子科,淳熙十四年再第)太常簿,秘书省正
   罗点 崇仁人(一作宜黄人)榜眼,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晁百谈 宜黄人 知州
   徐啬 宜黄人
   刘名世 宜黄人
   许可 宜黄人 青阳令
   刘尧夫 金溪人 国子正,隆兴府通判
   曾玠 乐安人 司理参军
   吴森 东乡人(时属余干,1512年划归东乡)
   陈暹 东乡人(1512年划归东乡)
   张有闻 南城人 县丞
   李光辅 南城人
   胡有开 南城人 秘书丞
   石致平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仁和县令
   傅梦泉 黎川人(一作南城人)临江通判
   傅庸 黎川人 泉州知州
   叶民极 黎川人 梧州知州
   淳熙五年(1178)戊戌科姚颖榜
   董居厚 临川人
   邹安道 临川人
   赵彦瓛 临川人
   赵彦瑒 临川人
   赵汝铲 临川人
   饶梦龙 宜黄人
   吴中 黎川人(一作南城人)主管西外睦宗院,赠奉议大夫
   冯文载 东乡人(时属余江,1512年划归东乡)
   吴邦皙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张元晋 南城人 知府
   邓约礼 南城人(一作临川人)教授
   邱良翰 南城人 高要令
   淳熙八年(1181)辛丑科黄由榜
   赵师栗 临川人
   杨汝明 临川人
   董居谊 临川人 四川制置使
   杨证 崇仁人
   曾琬 乐安人 翰林修撰
   李肃 南城人(一作临川人)衡州教授
   张镇 南城人 巴陵令
   黄弥绍 南城人 慈利令
   刘思忠 黎川人(“思”一作“师”)瑞州通判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卫泾榜
   黄绍宗 临川人
   徐德全 临川人
   徐浩 临川人
   吴炳若 临川人
   赵师范 临川人
   吴琮 崇仁人(一作临川人)
   邹非熊 宜黄人 广东提刑
   饶时亨 宜黄人
   熊允惁 南城人 龙泉令
   张元观 南城人 知州
   周韭 南城人
   陈元 南城人
   何坦 广昌人 广东提刑,宝谟阁学士
   曾道贯 南丰人 著作郎
   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科王容榜
   危科 临川人(改名“稹”,又名“正”)屯田郎
   冯旦 临川人
   黄峦 临川人
   黄炎 金溪人 侍中
   杨遇龙 金溪人 侍中
   邹澥 乐安人
   邓仁勇 南城人 知州
   胡有光 南城人 承议郎
   张椿年 南城人(一作“张春”)靖安令
   刘材 黎川人 梧州推官
   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余复榜
   赵师嵘 临川人
   赵邻之 临川人
   梁成章 临川人
   黄若讷 临川人
   唐元龄 宜黄人
   曾渐 南城人 榜眼,工部侍郎
   周伯熊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弋阳令
   聂子述 南城人吏部侍郎,制置使
   毛文炳 南城人
   刘恭 南城人 中顺大夫,瑞安宰
   赵伯操 南丰人 宜黄知县
   赵彦恺 南丰人 县令
   刘忠 黎川人 廉州知府
   绍熙四年(1193)癸丑科陈亮榜
   谢赐 临川人
   赵汝釭 临川人
   赵汝鐆 临川人
   赵汝诘 临川人
   杨国珍 临川人
   吴元德 崇仁人(“元德”一作“无隐”)
   李梦白 宜黄人
   胡允文 南城人
   陈高 南城人 通城令
   赵彦北 南城人 宜章令
   赵时夫 南丰人
   赵师稽 南丰人
   黄啬夫 南丰人
   汤周 南丰人
   利元吉 黎川人(一作南城人)
   黄开 黎川人(一作南城人)湖口主簿
   李回 广昌人
   庆元二年(1196)丙辰科邹应龙榜
   赵汝钟 临川人
   赵汝岩 临川人
   吴元子 临川人
   邹龚 宜黄人
   陈逵 南城人 赠通直大夫
   陈贽 南城人
   江武 南城人 郢州通判
   上官简 南城人 邕州机宜
   利慥 南城人
   曾逢辰 南城人(一作临川人)
   罗献 南丰人
   赵彦邴 南丰人(“邴”一作“昞”)
   赵彦埘 南丰人河源令
   庆元五年(1199)己未科曾从龙榜
   谢枢 临川人
   聂洙 临川人
   黄大中 临川人
   徐子石 临川人 通判,知州
   涂枋 宜黄人 浙江参政
   吴盟 宜黄人
   邹昭 宜黄人(又名“杨名”)温州知府
   邹幼仁 宜黄人
   姚虞滨 南城人 衢州教授
   陈观 南城人 知邵武军
   利正吉 南城人
   朱平 南城人
   陶述 南城人
   赵希回 南丰人
   黄枢 南丰人 通直郎
   朱梦吉 南丰人 隋州知州
   刘仁荣 黎川人 鄂州知府
   何迟 崇仁人
   袁若仪 乐安人 礼部员外郎,翰林学士
   黄尧咨 乐安人(一作崇仁人)
   嘉泰二年(1202)壬戌科傅行简榜
   万一之 临川人
   黄锐 临川人
   林子正 临川人 韶州教授
   邹临 宜黄人
   张似之 宜黄人
   严世明 南城人 四川制干
   戴自诚 南城人 杨州教授
   黄 南城人(一作南丰人)义宁令
   赵师祝 南丰人(一作“时侃”)绍兴推官
   甘竦 南丰人
   陶述尧 黎川人(一作南城人)秭归令,浙江按察司佥事,赠奉议大夫
   开禧元年(1205)乙丑科毛自知榜
   危和 临川人 上元主簿
   许之选 临川人 南雄教授
   游祖武 临川人
   夏应期 临川人
   熊仲熊 崇仁人(一作临川人)
   陈希望 宜黄人
   黄材 南城人 武安军佥判
   黄元 南城人 金溪宰
   陈 南城人
   连惠 连南城人
   曾瑞 南丰人 万安主簿
   饶复 广昌人 雷州通判
   嘉定元年(1208)戊辰科郑自成榜
   李昴 临川人 彭泽县令
   黄墉 临川人
   黄垺 临川人
   黄梦得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赵希幹 临川人
   晏大正 临川人
   徐国亮 金溪人 柳州通判,西川团练使
   曹锡 宜黄人 屯田郎
   陈冠 宜黄人
   元〓 崇仁人
   李刘 崇仁人 宝章阁待制
   曾柬之 崇仁人
   李复 南城人
   黄春南 城人 知县
   黄弥明 南城人 县令
   熊刚礼 南城人 梧州司法
   张自明 南城人 衢州教授
   赵崇正 南城人 通城令
   赵希高 南城人(“高”一作“皓”)
   赵崇信 南丰人
   李万 南丰人 赣州知事
   甘嵩 南丰人
   甘梦元 南丰人(一作南城人)
   彭蠡 南丰人 峡州教授
   傅梅叟 黎川人 永兴主簿
   嘉定四年(1211)辛未科赵建夫榜
   危嵩 临川人
   章洪 临川人
   程千里 临川人
   姚鹿卿 临川人
   周思诚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傅沂 黎川人 德安军司理
   朱元庆 金溪人(一作临川人)
   陆濬 金溪人 尧州教授
   罗几仲 崇仁人(一作临川人)
   陈元晋 崇仁人
   饶谊 崇仁人
   邹斌 乐安人 大理寺少卿
   舒复宗 乐安人(一作崇仁人)知南昌军
   孔圣义 南城人
   危伯明 南城人 岳州知县
   黄高 南城人 宝庆教官
   赵与 南城人
   赵与杰 南丰人 大理卿
   赵崇候 南丰人 福建运使
   赵启夫 南丰人 福建提举司干办
   赵与党 南丰人
   李陕 南丰人 童子科 永丰令
   罗必元 东乡人(时属进贤,1512年划归东乡)知汀州
   夏仕元 东乡人(1512年划归东乡)知州
   嘉定七年(1214)甲戌科袁甫榜
   叶履祥 临川人
   章文昌 临川人
   赵涯 临川人(一作“赵嗣涯”)御史
   赵汝讥 临川人
   赵端颐 临川人 淮安主簿,都堂审察
   赵汝庀 临川人
   饶子庸 崇仁人
   熊有宗 崇仁人
   周穆 崇仁人
   吴焱 崇仁人
   谢公旦 崇仁人福建通判
   陈纪 南城人(一作南丰人)通直郎
   陈策 南城人
   李宗起 南城人
   周良 南城人
   杨庸 南城人
   张思坦 南城人(“坦”一作“恒”)
   邓均 南城人 吏部侍郎
   黄峦 南丰人 临湖主簿
   姚德骥 黎川人
   嘉定十年(1217)丁丑科吴潜榜
   陈一荐 临川人 礼部侍郎,中奉大夫
   饶一新 临川人
   赵必榘 临川人
   赵崇泗 临川人
   章子先 临川人
   孟大壮 临川人
   谢子新 临川人
   林应龙 临川人(一作金溪人)荆湖北路临湘县令
   张宏 临川人
   龚焕 临川人
   吴凌 临川人
   熊简 南城人
   童颐 南城人
   罗亮功 南城人 蕲州教授
   陈宽 南丰人
   甘瑞 南丰人(一作黎川人)黄州通判
   李方叔 黎川人 秘书省校勘
   陈羲 东乡人(1512年划归东乡)
   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科刘渭榜
   邓刚 临川人 知兴化军,敕授朝散郎
   赵必健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林彦掞 临川人(一作崇仁人)江东司干
   董士元 临川人
   陈哙 崇仁人
   饶谔 崇仁人
   谢琳 崇仁人
   周国华 金溪人(一作临川人)韶州教授
   邓祖禹 黎川人
   黄镇 南城人 广东经干
   包恢 南城人 资政殿学士,刑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
   邓泳 南城人(一作临川或乐安人)刑部侍郎,通议大夫
   胡杭 南城人
   朱均 南城人
   曾殊 南城人
   陈巩 南城人
   陈觉 南城人
   曾子顺 南城人
   曾钰 南丰人(一作临川或乐安人)朝议大夫,通判
   张端 南丰人 归州通判
   罗梦昱 乐安人(一作崇仁人)邵武县尉,汀州法曹,广东佥书
   袁朝聘 乐安人 福建闽侯县令,浙江嘉定府尹,礼部主事
   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科蒋重珍榜
   上官时发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黄茂良 临川人
   朱梦青 临川人
   毕允升 临川人 浙王府教授
   赵必谘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一作崇仁人)
   赵广谊 临川人
   赵继盛 临川人(一作崇仁人)
   艾燮 临川人
   游峦 临川人
   涂恢 宜黄人(一作临川人)
   万开 宜黄人
   许符龄 宜黄人
   饶梦吕 崇仁人
   欧阳颐 崇仁人
   张贵德 乐安人 古县县令,福州参幕,湖广干官
   何谷 乐安人(一作崇仁人)广州通判,台州崇道观主管
   熊应鹏 乐安人
   黄祁 南城人
   黄新 南城人
   邓勇敏 南城人 福建运干
   石行之 南城人
   龚梦鲤 南城人
   严灿 南城人
   赵希憺 南丰人
   赵崇嶓 南丰人
   黄沂 黎川人 汉川尉
   刘刚中 广昌人 兰溪丞
   宝庆二年(1226)丙辰科王会龙榜
   赵与采 临川人
   赵必懋 临川人
   赵汝庶 临川人
   赵希琙 临川人(一作南丰人)
   赵师崟 临川人(一作广昌人)
   赵继大 临川人
   赵邦夫 临川人
   赵端芑 临川人
   赵菅夫 临川人
   赵崇滂 临川人
   赵崇明 临川人
   赵崇澣 临川人
   程琳 临川人 保章令
   艾釜 临川人
   徐元德 临川人 浮梁县令
   章平与 临川人
   樊应亨 临川人
   聂焱 乐安人
   谢蔡叔 崇仁人(“蔡”一作“葵”)翰林侍讲
   李荣夫(“夫”一作“父”)崇仁人
   谢洪 崇仁人
   徐璿 南城人
   梅均 南城人 江西提刑
   钟 南城人 广东提刑
   徐骅 南城人(“骅”一作“煜”)
   况沂 南城人 南海令
   周得之 南城人 潭州通判
   赵英夫 南城人
   赵汝柳 南城人
   赵汝粲 南城人 赣州司理
   赵希祐 南城人
   赵与连 南城人
   赵与昱 南城人
   赵与概 南丰人 黄州通判
   赵崇瑔 南丰人
   赵崇偿 南丰人 南安军通判
   赵希战 南丰人
   赵希导 南丰人
   赵师 南丰人
   赵汝贻 南丰人
   黄师峦 南丰人
   甘珵 南丰人 大理评事
   甘倓 南丰人(一作黎川人)
   赵希或 南丰人
   傅拱 黎川人(一作南城人)吉水主簿
   揭思愿 广昌人(“愿”一作“源”)
   绍定二年(1229)己丑科黄朴榜
   周楫 临川人
   周焱 临川人
   吴拭 临川人
   刘允武 临川人
   赵继儒 临川人
   赵继伟 临川人
   赵继禹 临川人
   赵汝愃 临川人
   许岳宗 宜黄人
   徐园老 宜黄人
   张应龙 乐安人
   董云龙 乐安人
   黄伯枢 南城人 遂州主簿
   孔延桂 南城人 庐陵令
   郑观 南城人(一作“观仕”)两浙转运,封荥阳侯
   徐琳 南城人 江东运干
   甘沿 南丰人(“沿”一作“治”)
   张介 黎川人 湖北路机帅
   绍定五年(1232)壬辰科徐元杰榜
   张恢 临川人
   俞炳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新淦令
   饶愿 临川人
   陈铎 临川人
   王本中 临川人(童子科)
   王庭椿 临川人 南城主簿
   严象祖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吉州通判
   董士龙 临川人
   李荣祖 临川人
   熊元龙 崇仁人
   饶应子 崇仁人 大理少卿,秘书少监
   乐甫 宜黄人
   侯俣 宜黄人
   赵与榭 南丰人 承直郎
   王禄 东乡人 嘉兴太守
   端平二年(1235)乙未科吴叔吉榜
   符遂 临川人
   张桂 临川人 中大夫,开国男
   元仲进 临川人
   危国材 临川人
   罗一龙 东乡人(时属进贤,1512年划归东乡)知县
   赵良锌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吴湜 崇仁人 都官郎中
   饶荣英 崇仁人(“荣”一作“宋”)
   饶云龙 崇仁人 直显漠阁,浙东安抚
   王汝玉 宜黄人
   邹槃 宜黄人
   武锡仲 宜黄人
   刘应元 金溪人(“刘”一作“林”)
   周钥 金溪人 宝文阁直学士
   盛喆 南城人 南安令
   吴瑜 南城人 桃源主簿
   杨茂子 南城人 宝庆教授
   廖斗南 南城人 武平尉
   童梦雷 南城人
   赵与骅 南丰人 浙西运干
   孙瑞 南丰人 肇庆司理
   饶瑶 广昌人
   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周坦榜
   冯坚 临川人
   黄钾 临川人
   张俊民 临川人
   孙应登 临川人
   陈成甫 临川人
   王庆寿 临川人(童子科)
   吴从龙 崇仁人
   吴焱 宜黄人
   许德新 宜黄人
   曹衍 宜黄人
   董同 乐安人
   陈鼎新 南城人
   陈秀发 南城人
   刘景昭 黎川人 永州通判
   赵希恢 南丰人
   淳祐元年(1241)辛丑科徐俨夫榜
   吴文荐 临川人(一作崇仁人,“荐”一作“笃”)榜眼
   黄应德 临川人
   张原明 临川人
   李士明 临川人
   饶龟龄 临川人
   高伋 临川人
   段浚 临川人
   张一清 东乡人(时属余江,1512年划归东乡)
   吴监 崇仁人
   刘圣符 崇仁人
   詹元吉 乐安人 古田尉
   许振南 乐安人
   许应昌 乐安人 巡检使
   董梦得 乐安人 邕营机师,广西运干
   吴攀龙 南城人
   黄应龙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台州刺史
   黄正一 南城人
   周子荣 南城人
   崔准 南城人
   李觉 南城人 瑞金尉
   利登 南城人 武安军书记
   赵与植 南丰人 兵部侍郎,集英殿修撰
   刘视 黎川人(一作南城人)赣州通判,朝议大夫
   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留梦炎榜
   陈元桂 临川人
   张梦牛 临川人
   伍行简 临川人
   赵宗怿 临川人
   黄围 临川人(“围”一作“嗣”)
   李进 崇仁人(一作宜黄人)
   邹万 乐安人
   李总 南城人
   黄兰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
   兴国军通判
   黄梦麟 南城人
   陈梦曾 南城人
   傅岩 南丰人 信丰丞
   赵必岊 南丰人 抚州知府,大理寺簿
   傅涌 黎川人 南剑州节推
   饶梦雷 广昌人
   陈宗礼 广昌人 探花,礼部尚书,枢密院参知政事,资政院学士
   淳祐七年(1247)丁未科张渊微榜
   程煇 临川人
   章用 临川人
   杨被 临川人 潭州节度使
   吴必大 临川人
   陆鹏升 临川人
   赵继祥 临川人(一作崇仁人)
   赵与谆 临川人
   罗一鹗 东乡人(附属进贤,1512年划归东乡)赣县主簿
   吴易直 崇仁人
   邓应金 崇仁人
   杨硂 乐安人(一作崇仁人)
   龚梦龙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南京国子监司
   吴文容 南城人
   黄万石 南城人
   李文叔 南城人
   车东 南城人 袁州判官
   陈尧举 南丰人 江西运使
   李清叔 南丰人 秘书省校勘
   刘掞 南丰人
   张渊微 黎川人 状元,吏部侍郎
   傅正则 黎川人
   李仁叔 黎川人
   淳祐十年(1250)庚戌科方逢辰榜
   陈元植 临川人
   杨仲立 临川人
   朱应龙 临川人(一作金溪人)
   赵良鉎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吴梦得 崇仁人
   吴泰 崇仁人
   谭炳炎 宜黄人
   戴应星 宜黄人
   曾应龙 乐安人
   黄文雷 南城人
   万斗祥 南城人
   张贯之 南城人 永丰主簿
   赵崇颁 南城人
   李应材 南城人
   李应星 南城人
   李自明 南城人
   许该 南城人
   曾鸿子 南丰人 吏部左曹郎官
   曾渊子 南丰人 参知政事,两浙安抚制置使
   曾镐 南丰人 潮州军事推官
   邓艮 黎川人
   邓佑孙 黎川人
   傅均 黎川人(一作“均礼”)
   宝祐元年(1253)癸丑科姚勉榜
   赵与畅 临川人
   孙梦魁 临川人
   李居信 临川人
   赵嗣谨 崇仁人 清江令
   涂演 宜黄人
   黄介 乐安人 宁都尉,县尹
   陈咨 南城人
   吴鳞 南城人
   饶团 南城人 彬州司理
   刘友龙 南城人
   李士埙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彬州佥判
   邓必凯 南城人
   邓祥隆 南城人
   赵良伦 南丰人
   苏必鉌 南丰人
   曾冲子 南丰人 宋时任刑部郎知南安军,元时任福建提刑佥事
   朱淮 南丰人 南雄州知录
   邱梃 广昌人 翰林学士
   揭崇庆 广昌人 江陵通判
   宝祐四年(1256)丙辰科文天祥榜
   章又新 临川人
   赵必烇 临川人
   赵必榥 临川人
   赵与但 临川人
   邓蜚英 临川人 侍讲学士
   朱酉吉 临川人(一作金溪人)
   陈元发 临川人
   陈震炎 崇仁人
   吴良弼 东乡人(时属进贤,1512年划归东乡)抚州佥判
   张桂龙 乐安人
   张信仲 乐安人
   曾惠迪 乐安人
   廖子实 乐安人
   黄元枫 乐安人
   何时 乐安人 临江司理
   黄澄 南城人
   周方 南城人
   李觉民 南城人
   郑悌凯 南城人 四门博士
   张声子 宜黄人
   开庆元年(1259)己未科周震炎榜
   赵良辉 临川人
   赵良镡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赵良鍷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赵大务 临川人(一作崇仁人)
   余应登 临川人
   饶庚龙 临川人
   胡桂芳 临川人(一作金溪人) 刑工二部榷税都茶场使
   孙性之 临川人
   徐彪 临川人
   吴君召 崇仁人
   黄应星 乐安人学录,真州教授
   张元凯 乐安人
   周山甫 宜黄人
   胡英孙 宜黄人(一作崇仁人)
   张叔英 宜黄人
   黄斗祥 南城人
   黄吴老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翰林
   吴中 南城人
   吴浚 南城人
   甘希圣 南丰人(一作南城人)宣教郎,知县
   赵良唐 南丰人(一作黎川人)
   谢师圣 南丰人 宜春丞
   傅曾 黎川人(一名“曾礼”)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方山京榜
   危炎震 临川人 浙西路仁和令
   许炎震 临川人(一作“光震”)
   赵良熺 临川人
   赵孟瑫 临川人
   陈绘 崇仁人 广西安抚干官
   邓林 崇仁人 礼部郎官
   乐谊 宜黄人
   黄名梓 宜黄人
   肖雷龙 黎川人
   高登 南城人
   张栋 南城人
   徐簪 南城人
   欧良 南城人 江淮坑治司干官
   万某 南城人 建康教授
   邓林 南城人
   宁文彦 南城人
   许僖仲 南城人(“僖”一作“希”)
   王子直 南城人
   周应雷 南城人
   邓有俊 南城人
   范紫芝 南城人
   饶贵理 南城人 会昌尉
   赵孟穆 南城人
   赵时埩 南丰人(一作“时峥”)
   赵崇侧 南丰人(“侧”一作“恻”)主管户部架阁文字
   江泌 南丰人(“泌”一作“沁”) 黄州司理参军
   赵希竢 南丰人 兴国县主簿
   陈宗翰 广昌人
   饶履 广昌人 松溪主簿
   何霖 乐安人 宜章令,衡州知录,广东帅府干官
   咸淳元年(1265)乙丑科阮登炳榜
   张平 临川人
   冯兴子 临川人
   李方载 临川人
   王广寿 临川人
   邓元观 临川人 江南西路提点刑狱
   何梦与 临川人
   陈震龙 临川人
   陈震亨 临川人
   聂景能 临川人
   赵大珏 临川人(一作崇仁人)
   赵友瀃 临川人
   赵良樋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赵良熛 临川人
   赵良缨 临川人
   赵希璀 临川人
   赵汝惠 临川人
   赵必棅 临川人
   赵必格 临川人
   赵若沁 临川人
   赵若渊 临川人
   赵崇溁 临川人
   赵崇澻 临川人
   赵孟琤 临川人
   赵孟炢 临川人
   赵孟 临川人
   赵与课 临川人
   赵大胜 崇仁人(一作临川人)
   赵嗣诏 崇仁人
   何桂发 崇仁人 建昌军教授
   何晋 崇仁人
   黄庭兰 崇仁人(一作临川人)
   黄炳炎 崇仁人(一作临川人)宗正簿
   何尧 乐安人 道州佥判
   刘沁 宜黄人
   徐和 宜黄人
   邹初 宜黄人
   梅希胜 宜黄人
   涂日升 宜黄人
   涂叔华 宜黄人
   陈应龙 金溪人 枢密院正使
   吴良弼 南城人
   吴焘 南城人
   吴应发 南城人 端州推官
   利子远 南城人
   罗均实 南城人
   吴嗣亮 南城人
   江士龙 南城人
   邓祥龙 南城人
   宁求己 南城人
   陈革 南城人 宋时为分宁簿,元时为建昌司户
   彭履道 南丰人 文林郎,县令,元时荐辟
   赵孟潆 南丰人
   赵崇巉 南丰人 赣县丞
   赵崇〓 南丰人 崇仁丞
   赵崇嵘 南丰人 荼陵簿
   赵崇叚 南丰人
   赵崇㦨 南丰人
   赵必〓 南丰人 武宁令
   赵必锐 南丰人
   赵希竳 南丰人 宁都主簿
   赵希呐 南丰人 武平簿
   赵希峸 南丰人 连州司
   赵希竚 南丰人
   赵希峤 南丰人
   赵希秸 南丰人
   赵希衟 南丰人 广州司法
   赵与则 南丰人 广州通判
   赵得夫 南丰人
   赵纩夫 南丰人
   赵彦订 南丰人
   赵汝唐 南丰人
   赵若悠 南丰人
   胡梦魁 黎川人 浙江制置司参议
   赵孟焴 黎川人
   傅贵早 黎川人
   揭梦登 广昌人 知军事
   揭梦拱 广昌人
   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陈文龙榜
   张中 临川人
   危彪 临川人
   廖槐 临川人
   徐龙贵 临川人
   杨德祥 临川人
   龚梦夔 临川人 福建运干
   汪梦得 临川人
   邹子直 临川人
   黄跃鳞 临川人
   邓志新 临川人
   赵良炳 临川人
   赵时强 临川人
   赵时湍 临川人
   赵与柎 临川人
   娄南良 临川人 宜春主簿
   曾子良 金溪人 淳安令
   杨龙伟 东乡人(时属进贤,1512年划归东乡)波阳主簿
   熊幼学 崇仁人
   赵嗣谅 崇仁人 临武簿
   李渐 崇仁人
   胡以逊 宜黄人(一作崇仁人)永福主簿
   陈子升 乐安人
   陈定德 乐安人
   朱一鹗 乐安人
   黄慧尤 乐安人
   吴无党 南城人 宁都丞
   邓德秀 南丰人 推官
   赵与〓 南丰人
   孙焕龙 南丰人
   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张镇孙榜
   莫若 临川人
   莫雷显 临川人
   宋朝英 临川人
   李正发 临川人
   黄炎发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赵良证 临川人
   赵必楸 临川人
   赵必构 临川人
   饶釜 临川人 大神童赐进士
   饶鐆 临川人 小神童赐进士
   曾仲光 乐安人 兵工两部侍郎
   刘茂炎 乐安人
   何天声 乐安人 督府干办
   董定得 乐安人 吉州司法参军
   詹应哲 乐安人 瑞金县尉
   赵孟侪 南丰人 真州扬子簿
   赵由 南丰人
   吴可 金溪人(1512年划归东乡)
   吴名扬 金溪人(1512年划归东乡)永丰县尉,浙西制干,礼兵二部驾阁
   咸淳十年(1274)甲戌科王龙泽榜
   吴廷龙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
   刘巽翁 崇仁人
   饶芷孙 崇仁人
   艾天鲤 宜黄人
   邹次陈 宜黄人
   何希之 乐安人 永州教授
   何梦牛 乐安人 广昌主簿
   李淛 南城人(1578年划归泸溪即资溪县)
   吴可孙 金溪人(1512年划归东乡)建昌路儒学教授
   徐商卿 金溪人 教授
   宋年科不详与县籍不明者
   周栖梧 乐安人 苏州同知
   周栖碧 乐安人 固始县令
   张炳 南城人
   谢升孙 南城人
   周某 南城人 乐安教谕
   吴遂
   胥作霖
   胥德里
   胥绍
   杜国华
   元代(1279—1368年)
   延祐二年(1315)乙卯科张起岩榜
   李子贵 临川人 福建副使
   许靖 金溪人 按察司副使
   刘麟 南丰人 荆湖廉访副使
   李已 南丰人
   延祐五年(1318)戊午科霍希贤榜
   黄裳 乐安人 奉正大夫,封乐安县子
   虞槃 崇仁人 湘乡州判官
   延祐七年(1320)庚申赐进士
   傅汝丹 临川人 广东副使
   泰定元年(1324)甲子科张益榜
   冯翼翁 东乡人(时属余江,1512年划归东乡)正议大夫
   泰定四年(1327)丁卯科李黼榜
   龚善翁 黎川人 乐昌县尹,瑞州路录事
   江存礼 南城人
   至顺元年(1330)庚午科王文煜(烨、晔)榜
   罗朋 崇仁人
   黄昭 乐安人 兵部尚书
   万清 南城人 枢密院使,和州知州
   梁文杰 南城人 淮西宣慰使兼佥都元帅府
   邱虢祥 南丰人 临武知县
   元统元年(1333)癸酉科李齐榜
   朱彬 黎川人 翰院典籍,云南富州州尹
   郑炯 南城人 永丰教谕
   元统三年(1335)乙亥科赐同进士出
  身
   胡伯恭 乐安人
   至正二年(1342)壬午科陈祖仁榜
   刘杰 金溪人 工部尚书
   吴毅 南城人
   傅荣可 南丰人 广东广西提点
   朱倬 黎川人 遂安县尹
   至正五年(1345)乙酉科张士坚榜
   陈异 金溪人 抚州路经历
   曾省吾 崇仁人 广东肇庆府知府
   至正八年(1348)戊子科王宗哲榜
   葛元哲 金溪人 福建行省经历
   至正十一年(1351)辛卯科文允中榜
   吴裕 金溪人(1512年划归东乡)榜眼,吉安路永新州知州
   黄伯远 金溪人 翰林院编修
   吴里 崇仁人 南台御史
   何淑 乐安人
   至正十四年(1354)甲午科牛继志榜
   曾坚 金溪人 榜眼,翰林学士
   至正二十年(1360)庚子科魏元礼榜
   夏以忠 宜黄人
   王彰 金溪人 国子助教,博士
   至正二十二年(1362)壬寅科
   陈介 金溪人 大都路郭州同知
   唐棣华 金溪人
   元年科不详者
   邓保 临川人
   明代(1368—1644年)
   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吴伯宗榜
   黄钺 临川人
   吴伯宗 金溪人(1512年划归东乡县)状元,礼部员外郎,武英殿大学士
   严桓 南城人(“桓”一作“植”)
   许以善 南城人
   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丁显榜
   徐彦和 临川人 监察御史
   陈用行 临川人 县丞,平乐知府
   廖孟瞻 临川人 翰林院庶吉士
   魏卓 广昌人 御史
   余子恭 金溪人 建安县知县
   危瓛 金溪人 卫府纪善
   黄德安 金溪人(1512年划归东乡县)监察御史
   施勖 南城人 县丞
   陈权 南城人 县丞
   陈立 南丰人 县丞
   涂钦 黎川人 庶吉士
   洪武二十一年(1388)戊辰科任亨泰榜
   黄宏 黎川人 常州、保定知府
   饶增 黎川人 刑部主事
   聂任 南城人 御史
   洪武二十七年(1394)甲戌科张信榜
   黄绍烈 临川人 知县
   徐孟恕 金溪人 浙江龙游知县
   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陈〓榜
   朱复亨 南城人 御史
   芮善 南城人
   建文二年(1400)庚辰科胡靖榜
   胡庆善 临川人
   吴溥 崇仁人 国子司业
   朱塔 南丰人 编修
   永乐二年(1404)甲申科曾榜
   吴旭 临川人
   梁任 临川人 刑部主事
   王英 金溪人 四川按察使,礼部尚书
   封孜泉 临川人 吏科给事中
   刘绍 崇仁人 南礼部郎中
   刘浚 崇仁人 佥事
   黄阳 乐安人 汉府伴读
   吕份 乐安人
   李永年 南城人 吏部员外郎,山东参政
   钟旭 南城人 扬州府知府
   赵济 南丰人 福建参政
   吕文质 宜黄人 刑科给事中
   涂敬 黎川人 翰林院庶吉士
   涂顺 黎川人 礼部主事
   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林环榜
   王资益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县)
   乐时逢 临川人 监察御史
   杨馈 临川人 翰林院编修
   邓成 金溪人 兵部员外郎
   甘霖 南丰人 御史
   彭益 南丰人 当涂知县
   黄绶 南城人
   永乐七年(1409)己丑科肖时中榜
   邓昌 金溪人 湖广武昌府通判,升楚府左长史,御史
   刘鸣 金溪人 武昌通判,御史巡按
   邓义 黎川人 御史,湖广、广西按察司佥事
   永乐十年(1412)壬辰科马铎榜
   熊自成 临川人
   徐则宁 金溪人 福建按察司佥事
   饶安 崇仁人 陕西按察司佥事
   杨勋 崇仁人 四川按察司佥事
   赵礼 南丰人 副使
   永乐十三年(1415)乙未科陈循榜
   黄完 临川人 兵科给事中
   江胜 金溪人 监察御史
   余庆 金溪人 刑部主事
   张遂 乐安人 藩府奉祀正
   詹勋 乐安人 行人,赐一品服
   邹良 乐安人 延平、衡州知府
   肖仪 乐安人 知府,云南、保宁太守
   袁旭 乐安人 知府,封宁国公
   李泉 乐安人 知府
   聂循 南城人 翰林院庶吉士
   黄敬 南城人 吏部侍郎
   章文昭 南城人 中书
   谭信 南丰人 刑部主事
   李立 南丰人 广西副使
   赖巽 广昌人 按察使
   永乐十六年(1418)戊戌科李骐榜
   莫绍贤 临川人 翰林院庶吉士
   许同书 临川人 监察御史
   吴会同 临川人(一作金溪人,1512年划归东
   、 名
   乡, 监 200083880
   方辂 临川人 翰林院庶亩士
   左瑺 南城人 布政司参政
   刘性 黎川人 兵部主事
   赖瑛 广昌人 参政
   何文渊 广昌人 吏部尚书加宫保
   永乐十九年(1421)辛丑科曾鹤龄榜
   张士贞 临川人(“贞”一作“正”)监察御史
   吴邦直 临川人 监察御史
   王学敏 临川人 监察御史
   吴昌衍 临川人 监察御史
   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邢宽榜
   艾度昭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知府
   徐文瞻 临川人 浙江御史
   张纯 乐安人 刑部员外郎
   揭稽 广昌人 兵部左侍郎
   邓啓 南城人 右都员外郎,按察使
   宣德二年(1427)丁未科马愉榜
   王裕 金溪人山 东按察使,广西道监察御史
   何自学 金溪人 陕西按察使
   张庆 乐安人 翰林院庶吉士,贵州道御史
   程通 黎川人 刑部主事
   丁芹 黎川人 刑部主事
   宣德五年(1430)庚戌科林震榜
   范镕 临川人 山西按察使
   吴文 崇仁人 吏部主事
   杨祖 崇仁人 河南按察司副使
   胡澄 乐安人 工部主事
   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曹鼐榜
   黄瓒 临川人 琼州知府
   傅纲 临川人 翰林院编修
   姜洪 乐安人 翰林院修撰
   郑悠 南城人 太仆寺卿
   正统元年(1436)丙辰科周旋榜
   李毅 临川人 主事
   谢辅 乐安人 布政使
   正统四年(1439)己未科施槃榜
   单宇 临川人 诸暨知县
   杨贡 乐安人 苏州知府
   李逊 南丰人 廉州知府
   正统七年(1442)壬戌科刘俨榜
   邱嵩 南城人 给事中
   正统十年(1445)乙酉科商辂榜
   黄霖 乐安人 福建参议
   正统十三年(1448)戊辰科彭时榜
   王常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监察御史
   王芳 金溪人 吏科给事中
   廖俊 乐安人 石阡知府
   景泰二年(1451)辛未科柯潜榜
   陶复 南城人 御史,太常卿
   景泰五年(1454)甲戌科孙贤榜
   黄会 临川人 苑马寺少卿
   罗明 崇仁人 广西按察司副使
   谢绶 乐安人 礼部尚书
   杨宣 乐安人 吏部主事,参政
   武齐 乐安人 广西佥事
   何乔新 广昌人 刑部尚书加少傅
   王稽 金溪人 四川按察司佥事,大理寺右寺右评事
   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黎淳榜
   王显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六安知州
   车振 金溪人 常州推官,广西道御史
   徐琼 金溪人 榜眼,礼部尚书
   左赞 南城人 广东布政使
   左贤 南城人 河南布政司参议
   方嵩 南城人 郎中
   胡伯愚 东乡人(时属进贤,1512年划归东乡)
   天顺四年(1460)庚辰科王一夔榜
   吴英 崇仁人 蔡州知府
   成化二年(1466)丙辰科罗伦榜
   徐霖 金溪人 刑部主事,员外郎,嘉兴知府
   周翰 崇仁人 工部员外郎
   曾麒 乐安人 知府
   黄本 乐安人 监察御史
   陈义 乐安人 刑部员外郎,临安知府
   罗经 南丰人 广东按察司佥事
   成化五年(1469)己丑科张升榜
   陈勉 临川人 两淮运使
   张升 南城人 状元,礼部尚书,太子太傅
   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吴宽榜
   章武 临川人 连江知县
   吴哲 临川人 知府
   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谢迁榜
   吴嵩 临川人 杨州知府
   江贵 金溪人 工部员外郎
   王华 南城人 广西副使,浙江佥事
   左悠 南城人
   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曾彦榜
   刘质 临川人 颖州知州
   李泰 黎川人 工部员外郎
   袁清 乐安人 刑部郎中转郧阳知府
   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王华榜
   姚隆 临川人 行人赐一品服充暹罗国副使
   谢缉 乐安人 处州知府
   江徵 南城人 四川佥事,副使
   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李旻榜
   章蕃举 临川人 大理寺评事
   董时望 乐安人 监察御史
   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费宏榜
   黄济 临川人(1512年后划归东乡)太仆寺丞
   王约 临川人 按察司副使
   黄昌 金溪人 宁波府同知
   胡镐 乐安人 广东道御史
   罗玘 南城人 礼部尚书
   李玺 南丰人 工部员外郎
   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钱福榜
   王统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衢州府同知
   吴潜 临川人 云南兵备副使
   左璋 临川人 大理寺评事
   陈威 临川人 松江知府
   吴世忠 金溪人 左都御史
   洪钟 崇仁人 吏部员外郎
   弘治六年(1493)癸丑科毛澄榜
   李哲 临川人 礼部郎中,梧州知府
   陈婴 临川人 刑部主事
   黄清 南城人 湖广布政司参议
   何垕 黎川人 工部员外郎
   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朱希周榜
   熊吉 临川人 兵部员外郎
   熊伟 金溪人 刑科给事中,都御史
   徐行庆 金溪人 黄梅知县,四川道御史
   徐联 南丰人 佥事
   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伦文叙榜
   赵礼 临川人 刑部主事
   官伦 临川人
   张恩 南城人 布政使
   张明 南城人 郎中
   李云 南城人 员外郎
   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康海榜
   王萱 金溪人 通政司右参议,授奉正大夫
   洪范 金溪人 河南提学副使
   吴钺 崇仁人 知府
   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顾鼎臣榜
   吴华 临川人(1512年划归东乡)襄阳知府
   乐苙䕶 临川人 河南参政
   江珏 金溪人 刑部郎中
   张旻 东乡人(1512年划归东乡)
   黄琮 乐安人 陕西督学副使
   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吕柟榜
   夏良胜 南城人 太常卿
   叶宽 南城人 员外郎
   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杨慎榜
   王蓂 金溪人 提学副使,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
   饶富 崇仁人 员外郎
   詹崇 乐安人 太仆寺卿
   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唐皋榜
   陈九川 临川人 礼部主事
   傅桂 临川人 御史
   刘颖 临川人 御史,广西巡抚
   刘〓 崇仁人 山东布政司参议
   王银 南城人 工部主事
   周伟 黎川人 吴江知县
   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舒芬榜
   叶竦 临川人,刑部主事
   刘㝡 崇仁人
   袁城 崇仁人
   正德十六年(1521)辛己科杨惟聪榜
   邹架 临川人 礼科给事中
   姜文 临川人 同知
   龚亨 乐安人 右副都御史
   曾悟 广昌人 常德知府
   嘉靖二年(1523)癸未科姚涞榜
   章衮 临川人 提学副使
   陆冈 临川人 浙江按察司副使
   黄直 金溪人 知县,漳州推官
   刘案 崇仁人 福建按察司佥事
   徐行 健南丰人 义乌知县
   李乔 广昌人(一作南丰人)吏部员外郎
   嘉靖八年(1529)乙丑科罗洪先榜
   钱世贤 临川人
   李玘 南丰人 副使
   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林大钦榜
   刘廷范 临川人 广东按察司佥事
   吴悌 金溪人 礼部侍郎,刑部尚书
   陈桢 崇仁人 兵部车驾司郎中,建宁知府
   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韩应龙榜
   吴璁 临川人 知县,礼部侍郎
   嘉靖十七年(1538)戊戌科茅瓒榜
   徐良傅 东乡人 吏科给事中
   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科沈坤榜
   曾佩 临川人 监察御史
   陈炌 临川人 左都御史
   杨挺 高崇仁人 主事
   黄钲 宜黄人 知府
   王材 黎川人 太常卿
   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秦鸣雷榜
   万善 临川人 大理寺评事
   谭纶 宜黄人 兵部尚书
   朱大器 南城人 刑部侍郎
   李桥 南丰人 知府
   李万实 南丰人 湖广参议
   江冕 南丰人 光禄寺少卿,长沙通判,庐
  州同知
   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李春芳榜
   乐其雅 临川人 行人司行人
   吴衍 南城人 刑部主事
   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唐汝楫榜
   任良贵 临川人 兰溪知县
   吴翰词 金溪人 监察御史
   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卯科陈瑾榜
   黄纪 临川人 河南佥事,御史
   王希烈 临川人 吏部左侍郎
   罗汝芳 南城人 云南参政
   高应芳 金溪人 太仆寺少卿
   黄希宪 金溪人 湖广按察司副使
   徐善庆 金溪人 陕西提学副使,河南汝州知州升广东兵备副使
   曾杰 南城人 刑部主事
   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科诸大绶榜
   章汝槐 临川人 按察司佥事
   俞汝器 临川人 知府
   吴朝仪 临川人 兵部郎中
   王时举 金溪人 监察御史
   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丁士美榜
   舒化 临川人 刑部尚书
   徐钺 南丰人 太平知县
   张檟 黎川人 太仆寺少卿,工部右侍郎
   何源 广昌人 刑部侍郎
   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申时行榜
   陈文燧 临川人 参政,兵部主事
   黄文炜 南城人 上海知县
   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范应期榜
   傅良谏 临川人 广东副使
   曾如春 临川人 工部左侍郎
   刘世亨 临川人 吏部考工司郎中
   桂天祥 临川人 御史,知府
   陈文焕 临川人 浙江布政司参政
   徐儒 临川人 参政,广西布政使
   施爱 临川人
   程文 东乡人 通政司参政
   邱云章 乐安人
   邱浙 南城人 布政使
   邵廉 南丰人 知府
   王玺 南丰人 湖广参政
   聂廷璧 金溪人 按察司副使,礼部仪制员外郎
   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罗万化榜
   帅机 临川人 思南知府
   傅元顺 临川人 监察御史
   徐汝阳 临川人 光禄寺正卿
   朱东光 临川人 广东参政
   陈一夔 金溪人 浙江温州府知府
   聂良杞 金溪人 提学佥事
   陈所敏 金溪人 南直棣太平同知,升工部郎中
   戴文宗 金溪人 河南宜阳县知县
   万钟禄 东乡人 大理知府
   吴 南城人 南充知县
   许洛 南城人 常熟知县
   张嵿 南城人 郎中
   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张元忭榜
   吴谦 临川人 盐法副使
   周邦杰 临川人 左通政使
   王民顺 金溪人 陕西布政使,广东按察使
   张应雷 金溪人 湖州府推官
   王懋德 金溪人 翰林院编修,改庶吉士授检讨
   谢廷宷 金溪人 吏部郎中
   曾维伦 乐安人 嘉兴府同知
   董裕 乐安人 刑部尚书
   李际寅 南丰人 云南按察司副使
   吴思学 广昌人 按察副使
   万历二年(1574)甲戌科孙继皋榜
   陈文旻 临川人 主事
   胡桂芳 金溪人 工部侍郎,贵州巡抚
   吴憬 金溪人 南京大理寺评事
   王一言 南城人 应天府丞
   张时亨 南城人 刑部主事
   万历五年(1577)丁丑科沈懋学榜
   胡泰 临川人 刑部主事
   詹事讲 乐安人 御史
   邓鍊 南城人 太仆卿
   李日文 金溪人 提学副使,河南汝宁府知府,授中宪大夫
   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张懋修榜
   周孔教 临川人 副都御史
   罗万程 广昌人 提学副使
   黄榉 金溪人 刑部郎中
   郑国柱 金溪人 工部员外郎
   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朱国祚榜
   汤显祖 临川人 礼部郎中
   刘一澜 临川人 参议
   黄廷宝 临川人 副使,山东参政
   饶崙 临川人 御史
   张廷相 金溪人 福建按察司副使
   戴朝用 金溪人 刑部主事,知府
   陈所学 乐安人 兵部尚书
   张寿朋 南城人 刑部主事
   冯渠 黎川人 知县
   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唐文献榜
   周献臣 临川人 主事
   王志 东乡人 云南参政
   张时显 南城人 兵部主事
   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焦竑榜
   吴道南 崇仁人 榜眼,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吴仁度 金溪人 工部左侍郎
   刘启元 金溪人 员外郎,刑部主事
   周兆圣 金溪人 福建侯官知县
   谢继科 金溪人 刑部郎中,通州知府
   徐伸 金溪人 河南监察御史
   李自芳 东乡人 汀州知府
   胡思宾 东乡人 刑部郎中
   左宗郢 南城人 太常卿
   朱文卿 南丰人 户部主事
   刘文卿 广昌人 吏部主事
   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科翁正春榜
   周训 临川人 陕西左参政
   周曰庠 临川人 大理寺卿
   徐仲佳 临川人 四川副使
   曾如海 临川人 知县
   万历二十三年(1595)乙未科朱之蕃榜
   何宗彦 金溪人 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谢廷谅 金溪人 南京刑部主事,顺庆知府
   甘来 南丰人 广东按察副使
   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赵秉忠榜
   陈以德 临川人 四川副使
   谢廷讚 金溪人 刑部主事
   张凤翔 南城人 刑科给事中
   黎民范 南城人
   赵师圣 南丰人 礼部侍郎
   邓渼 黎川人 右都御史
   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张以诚榜
   徐穆 临川人 云南参政
   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杨守勤榜
   章正岳 临川人 行人,知县
   刘伯燮 临川人 给事中
   詹尔达 乐安人 光禄寺正卿
   黄承试 南城人 金华推官
   琚光岳 黎川人 知县
   邓澄 黎川人 御史
   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黄士俊榜
   易应昌 临川人 工部侍郎
   周朝瑞 南城人 太仆卿
   谭锴 南丰人
   涂国鼎 黎川人 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陈所志 广昌人 刑科给事中
   刘伸 广昌人 左布政使
   桂绍龙 金溪人 福建巡抚
   张应吾 金溪人 宁前道副使驻山海关视事
   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科韩敬榜
   邱兆麟 临川人 河南巡抚
   朱钦相 临川人 福建巡抚
   吴之甲 临川人 浙江提学
   郑元昭 临川人 华亭知县
   蔡国用 金溪人 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魏光国 东乡人 行人
   郑之文 南城人 真定知府
   张凤图 南丰人 刑部主事
   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周延儒榜
   吴之仁 临川人 湖广布政使
   章光岳 临川人 刑部侍郎
   傅櫆 临川人 太常寺少卿
   马焕宾 南城人 桐城知县
   张以化 南城人
   石文器 资溪人 河间知府
   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钱士升榜
   李芬 临川人 副使
   曾栋 临川人 福建布政使
   曾国正 临川人 太仆寺卿
   曾应瑞 临川人 漳南道副使
   游玉廷 临川人 河南布政使
   祝万龄 金溪人 参政,河南副使
   邓来鸾 宜黄人 武昌知府
   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庄际昌榜
   万谷春 临川人 布政司参议
   陈钟盛 临川人 登莱道副使
   徐天衢 临川人 吏部主事
   聂文麟 金溪人 国子监助教,苍梧道参政
   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文震孟榜
   祝徽 临川人 山东御史
   陈民情 临川人 陕西副使
   邹毓祚 临川人 兵部郎中
   傅朝佑 临川人 刑科给事中
   李师沆 临川人 按察使
   黄孙茂 广昌人 山东参议
   车梦瑶 金溪人 礼部主事,陕西副使,湖广按察使
   刘先春 金溪人 庶吉士,太常寺少卿
   洪恩昭 金溪人 监察御史
   谢德溥 东乡人 祭酒,詹事府少詹事
   邓天伦 南丰人 中书舍人
   谭昌应 南丰人 余姚知县
   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余煌榜
   张斌 临川人(本姓姚,一作金溪人)广西苍梧副使,礼部郎中
   邹士楷 临川人 浙江按察副使
   熊开元 金溪人 吏科给事中,左佥都御史
   龚廷献 金溪人 西台御史
   王肇时 东乡人 监察御史
   王廷垣 东乡人 詹事府正詹,御史
   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刘若宰榜
   熊经 临川人 福州知府
   陈其赤 崇仁人 四川副使
   黄端伯 黎川人 礼部主事
   过周谋 黎川人 知县
   吴载鳌 宜黄人
   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陈于泰榜
   刘大垣 临川人 广东提学
   杨云鹤 临川人
   王士俊 金溪人 郓城知县,直隶任邱县知县
   刘应迪 金溪人 四川阆中知县
   詹尔选 乐安人 广东御史
   何三省 广昌人 广东提学
   崇祯七年(1634)甲戌科刘理顺榜
   陈际泰 临川人 行人
   陈志忠 临川人 荆州知府
   刘逵 临川人 巡按,广东监察御史
   游正中 临川人 清浦知县
   曾亨应 临川人 吏部文选司主事
   万民表 临川人 清宛知县
   龚鼎孳 临川人 礼部尚书
   黄文经 南丰人 知县
   黄配元 乐安人 巡抚,御史
   刘大巩 广昌人 礼部郎中
   傅云龙 金溪人 浙江佥事,中书舍人
   张法 金溪人 行人,御史
   刘星耀 金溪人 池州推官,兵部武库司郎中,提督武学
   王化澄 金溪人 知县,御史,大学士,赠少保
   洪恩铭 金溪人 监察御史
   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刘同升榜
   揭重熙 临川人 福宁知州,兵部尚书
   李日池 临川人 礼部主事
   张世溶 临川人 知县,兵科给事中
   龚完敬 临川人 临安府推官
   李茹春 临川人 华亭知县
   傅振铎 金溪人 兵科给事中
   刘大年 广昌人 兵部主事,赠光禄寺少卿
   萧汉 南丰人 知县
   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科魏藻德榜
   周良工 金溪人 江安粮道参政,户部右侍郎
   徐鹏起 金溪人 贵池知县
   傅鼎铨 临川人 翰林院检讨
   杨汝良 崇仁人 知州
   徐芳 南城人 知州
   汤来贺 南丰人 兵部侍郎,巡抚
   季秋实 南丰人 知县
   张之奇 黎川人 翰林院检讨
   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科(赐史循等特用出身)
   曾益 临川人 兵部司务
   杨植纲 临川人
   姚张斓 临川人(一作金溪人)广东乳源县知县,知府
   曾撰 宜黄人
   曾瑞来 乐安人 郎中,御史
   徐美 南城人 永康知县
   罗桂秋 南城人 寿张知县
   朱由抹 南城人 什祁知县
   朱慈爤 南城人 昌平知州
   连城璧 金溪人 陕西道御史
   吴康侯 广昌人 礼部主事
   黄敬止 广昌人
   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杨廷榜
   汤绍中 南丰人
   陈经文 广昌人 潮州司理,监军
   清代(1644—1911年)
   顺治六年(1649)己丑科刘子庄榜
   雷一龙 临川人 礼科给事中,监察御史
   曹本荣 东乡人 庶吉士
   顺治九年(1652)壬辰科邹忠倚榜
   李来泰 临川人翰林院侍讲兼纂修史官,安徽提督
   郑秀 临川人 衡水道参议,四川、福建两道御史,湖广按察司副使
   单国玉 临川人 绍兴知府
   黎岳詹 临川人
   苏汝霖 金溪人 金华府同知,山西路安推官
   戴旭华 金溪人 浙江余杭县知县
   王坤 金溪人 户部员外郎,刑部湖广司郎中
   梁奇 东乡人 桐庐知县
   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科史大成榜
   张有杰 临川人 浙江兵备道
   周道新 临川人 国子监丞
   宁国珍 南城人 监察御史
   杨日升 黎川人 东明县知县
   顺治十五年(1658)戊戌科孙承恩榜
   游东升 临川人
   游名柱 临川人 松江府同知
   洪业 金溪人 山东青城知县
   胡大定 金溪人 福建邵武知县
   张〓 金溪人 福建邵武知县
   黄熙 南丰人
   涂景祚 黎川人 广州府推官
   顺治十六年(1659)乙亥(加)科徐文元榜
   管恺 临川人 翰林院编修
   王有年 金溪人 山东阳信知县
   汤其升 南丰人 海盐知县
   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科马世俊榜
   张应胜 临川人 广西北流知县
   张士任 金溪人 直隶枣强知县
   陈石麟 崇仁人 吏部考功司郎中
   傅大业 南丰人 太平知县
   魏宗衡 广昌人 临淮知县
   康熙六年(1667)丁未科缪彤榜
   潘翘生 南城人 翰林,刑科给事中
   彭期 南丰人 中书舍人
   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蔡启傅榜
   吴天壁 临川人 房山知县
   徐天溶 临川人
   曾应星 临川人 内阁中书
   曾逢年 南城人
   罗冠 南城人 内阁中书
   刘日晞 南城人 南和知县
   陈其彦 金溪人(一作临川人)内阁中书
   车文龙 金溪人
   胡澄 东乡人 富平知县
   乐师夔 东乡人 建安知县
   章元科 崇仁人 绥阳知县
   缪士元 崇仁人 内阁中书
   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科
   曹宜溥 东乡人 翰林院检讨
   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陆肯堂榜
   梅之珩 南城人 詹事府少詹事
   鲁瑗 黎川人 通政司右通政
   潘大璘 黎川人
   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戴有祺榜
   江球 金溪人 翰林院检讨,左副都御史
   詹其芬 乐安人 赵州知州
   邹琯 南丰人 礼部主事,广东主考
   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胡任舆榜
   陈廷桂 临川人 吏部主事
   易乘 广昌人 新昌知县
   李长祚 南丰人 衡山知县
   周振举 金溪人 安徽舒城县知县
   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科李蟠榜
   邹图云 南城人 御史
   胡铨 黎川人 范县知县
   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汪绎榜
   晁子管 临川人 翰林院庶吉士
   李抡 黎川人
   刘芳远 崇仁人 罗田知县
   魏方泰 广昌人 礼部侍郎
   魏必大 广昌人 宣平知县
   徐继昌 金溪人 山东青州府诸城知县,刑部贵州司主事
   康熙四十二年(1703)癸未科王式丹榜
   罗兴义 临川人 赵城知县
   黄大德 宜黄人
   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
   徐能容 南城人 翰林院庶吉士
   王作施 南城人
   邓廷相 黎川人 仪封知县
   杨 广昌人 吏部侍郎
   魏定国 广昌人 直隶按察使
   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赵能诏榜
   李绂 临川人 直隶总督
   李炯 临川人
   陶成 南城人 翰林院检讨
   孔毓玠 黎川人
   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科王世琛榜
   鲁立 黎川人 翰林院检讨
   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王敬铭榜
   李如旻 临川人 内阁中书
   梅廷对 南城人 山东盐运使署按察使
   汤大瑜 南丰人 临桂知县
   何人龙 广昌人 检讨仪制司郎中
   唐建中 金溪人 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徐陶璋榜
   罗爌 南城人 知县
   周之桢 南城人(又名之相)知县
   李凤岐 南丰人 翰林院庶吉士
   汤倓 南丰人 刑科给事中
   邹维洛 南丰人
   魏协 广昌人 袁州教授
   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科汪应铨榜
   刘彤 崇仁人 崇安知县
   王炜 南城人 定州知州
   姚永先 南城人 淳安知县
   赵与鸿 南丰人 镇原知县
   饶世经 黎川人(“经”一作“宗”) 西宁知县
   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邓钟岳榜
   冯詠 金溪人 翰林院庶吉士,知州
   冯谦 金溪人 翰林院检讨
   刘葆采 金溪人(“采”一作“真”)贵州永从县知县
   邓钟岳 南城人 状元,詹事府少詹事
   梅枚 南城人 泰安府知府
   严洁 南城人 盐山知县
   邓牧 南丰人 抚州府教授
   彭亮 南丰人 肥城知县
   谢国维 南丰人
   应上苑 宜黄人 知州
   雍正元年(1723)癸卯(恩)科于振榜
   何齐圣 金溪人 云南安宁州知州
   徐大梁 金溪人 直隶宝坻县知县
   张江 南城人 翰林院编修
   江天泰 南丰人 全椒知县
   邓士楚 黎川人 安平知县
   黄祐 黎川人 御史
   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陈悳华榜
   李纮 临川人 应城知县
   魏希范 广昌人 利津知县
   艾芳 崇仁人 芮城知县
   应雯 宜黄人 中书
   丁煌 南城人 富川知县
   陈之潗 南丰人 户部主事
   周传昌 南丰人 肃宁知县
   邓世杰 金溪人 主事
   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彭启丰榜
   郑潭 临川人
   余栋 宜黄人 翰林院编修
   原衷戴 乐安人
   潘安礼 南城人 户部主事
   罗铨 南城人 临江府教授
   钟梦麟 南城人 工部主事
   羊鳌 金溪人(复姓“王”)奉天广宁知县、山东长清知县
   汤大坊 南丰人 赣州府教授
   雍正八年(1730)庚戌科周〓榜
   李安民 临川人 知县,南昌府教谕
   黄师范 金溪人 刑部主事,礼部郎中
   陈象枢 崇仁人 员外郎
   章秉铨 南城人 户部主事
   陶思贤 南城人 九江府教授
   饶士蔼 南城人 德清知县
   程煜 南城人 化州知州
   鲁淑 黎川人 黄岩知县
   陈学山 广昌人 新阳知县
   陈九韶 广昌人 饶州府教授
   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陈倓榜
   何辉贮 临川人 平谷知县
   王笙 南城人 公安县知县
   鲁游 黎川人
   潘中立 黎川人 刑部郎中
   李光祚 广昌人 吏部员外郎
   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金德瑛榜
   邱肇熊 宜黄人 盐井提举
   涂学烜 黎川人
   黄文则 黎川人 印江知县
   黄永年 广昌人 常州知府
   赖万程 广昌人 南安府教授
   乾隆二年(1737)丁巳(恩)科于敏中榜
   黄含章 宜黄人 知县
   符承龙 宜黄人 吉安州教授
   李承龙 宜黄人 教谕
   曾树名 乐安人
   周方燧 南城人 富川知县
   吴炳 南丰人 丰隶知州
   黄培任 黎川人 遂昌知县
   饶国材 黎川人 教授
   罗大侃 广昌人
   邓观 资溪人 庆元知县
   傅彤 资溪人
   乾隆四年(1739)乙未科庄有恭榜
   王觉莲 临川人 翰林院庶吉士
   傅溥 临川人 广信府教授
   吴亿 临川人
   彭绍兹 临川人 永安知县
   江牧 金溪人 国子监助教
   熊倬 宜黄人
   王元音 南城人 余杭知县
   罗华 南城人 富民知县
   李湖 南丰人 广东巡抚,赠礼部尚书
   黄福 黎川人 上虞知县
   乾隆七年(1742)壬戌科金甡榜
   程九区 宜黄人
   吴琯 宜黄人
   聂士珩 南城人
   朱元锡 南城人 抚州府教授
   赵由忠 南丰人 浮山知县
   鲁鼎梅 黎川人 台湾县知县
   黄冈竹 黎川人 安平县知县
   幸洪诏 广昌人
   何汉 广昌人
   王廷枢 东乡人 邵武知县
   江学诗 金溪人熊元龙金溪人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福建司主事
   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钱维城榜
   龚奏绩 临川人 桂林知事
   李友棠 临川人 侍郎,监察御史
   彭建修 金溪人 四川屏山知县、宜宾知县
   李建中 金溪人 临江府教授
   黄朝鼐 宜黄人 教授
   周方炽 南城人 江津知县
   崔起茂 南城人 筠连知县
   罗鳌 南城人 凤翔知县
   鲁庆 黎川人 南海知县
   何仁 广昌人 袁州府教授
   乾隆十三年(1748)戊辰科梁国治榜
   王定符 东乡人 山西河津知县
   黄捷山 宜黄人 知县
   陶金阶 南城人 淑浦知县
   梅云程 南城人 长乐知县
   邱岳 南丰人 交城知县
   陈道 黎川人
   鲁成龙 黎川人 怀柔知县
   何在勇 黎川人 信宜知县
   赖晋 广昌人 镇洋知县
   唐辰 广昌人 保定知县
   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吴鸿榜
   饶上位 临川人 临江府教授
   黄鸿阁 临川人 翰林院庶吉士
   吴踈 金溪人
   黄文梓 金溪人 河南原武县知县
   何向宸 东乡人 安徽舒城知县
   潘从龙 南城人 辽州知州
   谭尚忠 南丰人 吏部左侍郎,湖北正主考
   赵由僖 南丰人
   饶学曙 广昌人 榜眼,侍讲学士,云南主考
   黄丹书 广昌人 饶州府教授
   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恩)科秦大士榜
   李孝洪 临川人 山西泌沅知县,御史侍郎
   邹奠邦 金溪人
   陶其愫 南城人 彰德知府
   邓梦琴 南城人 汉中知府
   刘秉钧 南丰人 延平知府
   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庄培因榜
   李珏 金溪人
   周鼎 金溪人 石门等县知县
   刘轼 崇仁人 知县
   袁文观 崇仁人 知府
   应廷标 宜黄人 知县
   龚向章 乐安人
   王艮 南城人
   邓来祚 南丰人 平谷知县
   邱大英 南丰人 西和知县
   刘光黎 南丰人
   黄澄 黎川人(原名“登灏”,又名“涟”)南阳知县
   杨绂 黎川人 南海知县
   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蔡以台榜
   杨服彩 金溪人 河南西平知县
   谢维霈 金溪人
   陈洪漠 宜黄人(又名“洪书”)
   陶淑 南城人 保安知州
   唐之岳 南丰人 什知县
   涂应槐 黎川人 天河知县
   吴瀚 黎川人 云梦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毕沅榜
   曾正本 临川人 信宜知县
   管学泗 临川人
   李楫 金溪人 山东嘉祥知县
   刘璋 南城人 宁阳知县
   章开宗 南城人 临漳知县
   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恩)科王杰榜
   傅钟岳 金溪人 陕西沔县知县
   蔡上祥 金溪人 四川东乡知县
   周邦 金溪人
   刘焯 南丰人 御史,马龙知州
   徐珏 南丰人 汾阳知县
   李之萼 南丰人 桐柏知县
   黄堂 资溪人 宿松知县
   黄贤湖 南城人 恩赏检讨
   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科秦大成榜
   周肃文 金溪人 南康府教授
   刘豳 金溪人 广东花县等县知县
   吴本 崇仁人 恩平知县
   吴森 南丰人 建始知县
   鲁河 黎川人 潼川知府
   鲁鸿 黎川人 盂县知县
   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科张书勋榜
   罗经 南丰人 汀州知州
   傅作霖 南丰人 嘉定知县
   刘绍安 南丰人(又名“绍寅”)广信府教授
   喻宝忠 黎川人 吉州知州
   黄人骥 黎川人 知县
   鲁仕骧 黎川人 安溪知县
   杨鈖 黎川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己丑科陈初哲榜
   洪星焕 宜黄人 大同府同知
   朱光斗 南城人 沔阳知县
   刘绍锦 南丰人 顺天府丞
   刘烒 南丰人 刑部右侍郎
   涂焕 黎川人 宁洱知县
   鲁兰枝 黎川人 刑科给事中
   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科(恩)黄轩榜
   蔡辉祖 金溪人 稽勋司主事
   杨以湲 黎川人 兵备道
   鲁仕骥 黎川人(又名“九皐”)夏县知县
   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科金榜榜
   王基 金溪人 工部营缮司郎中,御史
   詹龙光 乐安人 南丰训导
   揭廷锦 南丰人 崇阳知县
   赵宜勷 南丰人 隆安知县
   杨元藻 黎川人 连州知州
   黄寿龄 黎川人 国子监司业
   乾隆四十年(1775)乙未科吴锡龄榜
   曾廷橒 南城人 曹州知府
   吴大文 南丰人 宜君知县
   黄炜 南丰人 河间府同知
   黄嵩龄 黎川人 平湖知县
   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戴衢亨榜
   王洪序 金溪人 浙江寿昌、桐乡知县
   王谟 金溪人(一作南城人)建昌府教授
   刘伯谦 崇仁人 知县
   邓暄 南城人 镇江知府
   刘绍珽 南城人(又名“绍缙”)遂昌知县
   黄弈瑞 黎川人 郾城知县
   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恩)科汪如洋榜
   李红 崇仁人 知县、运判
   李崇礼 宜黄人
   周召 南城人 江川知县
   刘潜夫 南丰人(又名“显祖”)
   黄鼐 黎川人 以耆寿恩赏翰林院检讨
   涂梁 黎川人 云州知州
   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科钱棨榜
   方凌翰 崇仁人 知县
   欧阳健 崇仁人 庶吉士
   曾燠 南城人 贵州巡抚,两淮盐政
   胡金英 南丰人 刑部主事
   徐光祚 南丰人 宜山知县
   黄图 黎川人 博白知县
   乾隆四十九年(1784)甲辰科茹棻榜
   李宗澍 临川人 福建德化知县
   周祚熙 南丰人 浔州通判
   陈观 黎川人 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魏若虚 资溪人 刑部主事
   杨謢 金溪人 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
   乾隆五十二年(1787)丁未科史致光榜
   李传熊 临川人 侍讲学士,提督云南学政
   丁大猷 南城人
   谢其情 南城人
   雷维霈 南丰人 福州知府
   汤藩 南丰人 兵备道
   王轼 黎川人 南海知县
   邓文炳 黎川人 宝庆府同知
   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科胡长龄榜
   游艺 临川人
   程卓梁 宜黄人 按察使
   胡森 南城人 罗源知县,侯选同知
   章为棣 南城人 吏部主事
   胡道南 南丰人 以年逾八十恩赏检讨
   乾隆五十五年(1790)庚戌(恩)科石韫玉榜
   陈希祖 黎川人 监察御史,副主考
   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潘世恩榜
   李宗翰 临川人 工部左侍郎
   周葆善 南城人 新蔡知县
   谭光祥 南丰人 武昌知府
   陈希曾 黎川人 探花,侍郎,学正,正副主考
   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恩)科王以衔榜
   廖连 南城人 内黄知县
   黄因莲 黎川人 翰林院编修,副主考
   嘉庆元年(1796)丙辰科赵文楷榜
   黄丹桂 金溪人 安徽太和知县
   万世发 南城人 国子监助教
   程俊 南城人 内阁中书
   崔本 南城人 知州
   吴潜 南丰人(又名“应咸”)御史
   林策 资溪人 苍梧知县
   嘉庆四年(1799)己未科姚文田榜
   朱嗣韩 金溪人 户部主事
   应轩 宜黄人 兵部主事
   蔡梦麟 南城人 知县
   肖鸿图 南城人 长乐知县
   李元佩 资溪人 以耄年恩赏翰林院检讨
   杨腾达 黎川人 监察御史
   涂以輈 黎川人 福州知州
   孔昭铭 黎川人 衡州知府
   嘉庆六年(1801)辛酉(恩)科顾皋榜
   喻鸿 南城人 宣化知府
   姚观 南城人 知州
   李荣 南丰人 以耄年恩赏翰林院检讨
   丁步曾 资溪人 内阁中书
   黄桂 黎川人 以耆年恩赏翰林院检讨
   陈用光 黎川人 礼部左侍郎
   黄弈諟 黎川人 以耆年恩赏翰林院检讨
   嘉庆七年(1802)壬戌科吴廷琛榜
   黄元轩 临川人 莱芜知县
   黄锡褑 宜黄人
   洪占铨 宜黄人 翰林辽编修
   饶向荣 东乡人 主事,兵部郎中
   潘杞 南城人 以耆年恩赏翰林院检讨
   崔秉鍊 南城人 知县
   汤倞 南丰人 以耆年恩赏翰林院检讨
   罗中锦 南丰人 山阴知县
   周毓麟 资溪人 广信府教授
   嘉庆十年(1805)乙丑科彭浚榜
   刘庆麟 崇仁人 知县
   黄锡祦 宜黄人
   王钟 南城人 环县知县
   包棻 南城人 杨州知州
   鲁垂绅 南丰人 山东督粮道
   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科吴信中榜
   朱华临 南城人 南昌府教授
   程钟灵 南城人 常州知府
   刘斯宁 南丰人(又名“斯裕”)太原知府
   涂晋 黎川人 河源知县
   饶绚春 黎川人 编修,江南副主考
   魏瑺 资溪人 抚州府教授
   曾孙华 资溪人 以耆寿赏国子监学正
   熊学渊 宜黄人 增城知县
   谢阶树 宜黄人 榜眼,侍读学士,监察御史
   席元榜 宜黄人 隆平知县
   朱光照 崇仁人 武城知县
   嘉庆十四年(1809)己巳(恩)科洪莹榜
   丁杰 临川人 翰林院检讨
   王韶 金溪人 陕西中部县知县
   黄旭 宜黄人 编修
   邱云腾 南城人 刑部主事
   邓存詠 南城人 龙安知府
   曾烒 南城人 工部主事
   汤世培 南丰人 武定知府
   周之桢 黎川人 湖州知府
   于旭钟 资溪人 左云知县
   嘉庆十六年(1811)辛未科蒋立镛榜
   汤储藩 临川人 内阁中书
   罗以丰 宜黄人 知县
   刘斯嵋 南丰人 山东巡抚
   赵湘 南丰人 安化知县
   徐新 南丰人 内阁中书
   黄爔 南丰人 钜鹿知县
   鲁鼎 黎川人 宜都知县
   杨以澄 黎川人 大余县教谕
   嘉庆十九年(1814)甲戌科龙汝言榜
   陈金台 临川人 国子监助教,同知
   邓士瑛 南城人 瑞州府教授
   李廷棨 南丰人 平遥知县
   邓寅春 黎川人 岩州知州
   涂鸿仪 黎川人 遂宁知县
   嘉庆二十二年(1817)丁丑科吴其濬榜
   刘斯誉 南丰人 融县知县
   雷文模 南丰人 詹事府中允
   雷文楣 南丰人(又名“致亨”)昌平知州
   鲁缤 黎川人
   汪河 黎川人 常州知府
   李开元 广昌人 礼部主事
   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恩)科陈沆榜
   李鸿卓 南城人 黄平知县
   李耀瑚 黎川人 易门知县
   肖秉莹 南丰人(又名“炳春”)征江知府
   嘉庆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陈继昌榜
   杨国翰 临川人 奉化知县
   罗宜诰 南丰人 介休知县
   道光二年(1822)壬午(恩)科戴兰芬榜
   李培谦 临川人 直隶知州
   孙枝秀 崇仁人 知府
   刘斯增 南丰人 万州知府
   彭龄 黎川人 知县
   何逢青 黎川人 招远知县
   道光三年(1823)癸未科林召棠榜
   何刘育 临川人 福建顺昌知县
   黄迪策 宜黄人 应山知县
   黄爵滋 宜黄人 礼、刑部侍郎
   胡嗣瑗 东乡人 户部主事
   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朱昌颐榜
   赵镛 南丰人 广东盐运使
   道光九年(1829)己丑科李振钧榜
   李熙龄 南城人 知府,兵备道
   李从图 南城人 绥来知县
   刘良驹 南丰人 两淮盐运使
   刘沄 南丰人 兵备道
   陈兰祥 黎川人 庶吉士
   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恩)科吴钟骏榜
   杨仁 临川人 翰林院庶吉士
   许道藩 宜黄人 知府
   吴光业 南丰人 内阁侍读学士
   赵德潾 南丰人 江苏按察使
   饶拱辰 黎川人 安睦知县
   杨元燮 黎川人 张家口同知
   道光十三年(1833)癸己科汪鸣相榜
   汪培基 崇仁人 知县
   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刘绎榜
   李训钊 临川人 刑部主事
   徐奏钧 金溪人 湖北竹山知县
   黄守训 南城人 刑部主事
   周应祖 南丰人 泾阳知县
   陈椿冠 黎川人 爤县知县
   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恩)科林鸿年榜
   梅棠 南城人(又名“体萱”)凤阳知府
   谢云华 宜黄人 知县
   汤云林 南丰人(又名“椿”)吏部员外郎
   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科钮福保榜
   谢兰生 崇仁人 郎中
   吴嘉宾 南丰人 内阁中书
   邹希孟 南丰人 郯城知县
   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科李承霖榜
   李希郊 金溪人 知府,兵部主事
   黄梦菊 金溪人 山东海防同知
   谢宝树 金溪人 直隶元氏、清丰、南乐知县
   艾畅 东乡人 广东博罗知县
   黄麟祥 南城人 翰林院编修
   汤云松 南丰人 江苏按察使
   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恩)科龙启
  瑞榜
   谭承礼 南丰人 福山知县(同知衔)
   陈开第 崇仁人 国子监监丞
   邓元资黎川人(又名“尧咨”)台湾府同知
   杨重雅 黎川人(又名“元白”)甘肃按察使
   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科孙毓桂榜
   高廷锳 东乡人 知县,贵州都匀府同知
   车汝震 临川人
   应学堻 宜黄人 知县
   石元珪 资溪人 户部主事
   黄廷绶 南丰人(“廷”一作“安”)福建按察使
   道光二十五年(1845)乙巳(恩)科肖锦忠榜
   李联琇 临川人 大理寺卿,福建提督
   程培礼 宜黄人 知县
   陈汝峰 金溪人 崇安知县加知州衔
   华廷杰 崇仁人 道员,按察使
   王锡龄 南城人 知府,道运使
   章光斗 南城人 庶吉士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张之万榜
   车汝建 临川人 陕西知县
   叶士焕 临川人 刑部主事
   谢煌 宜黄人 储道署按察使
   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陆增祥榜
   汪贺迁 临川人 归班知县
   徐行 东乡人 贵州施秉知县
   符鼎庸 宜黄人 曲江知县(同知衔)
   赵世绪 黎川人 礼陵知县
   咸丰二年(1852)壬子(恩)科章鋆榜
   邹峰麟 宜黄人 知县
   吴嘉善 南丰人 翰林院编修(侍讲衔)
   饶世贤 南丰人 翰林院编修
   咸丰三年(1853)癸丑科孙如仅榜
   刘志沂 临川人 刑部员外郎
   曾椿寿 临川人 刑部郎中,知府
   黄秩韶 宜黄人 峨眉知县(同知衔)
   章学渊 宜黄人 道员
   潘国镛 黎川人 武缘知县
   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翁同和榜
   傅驯 金溪人 户部员外郎,户部陕西司郎中
   李文瀛 南丰人 知府
   咸丰九年(1859)己未科孙家鼐榜
   江廷杰 黎川人 刑部主事
   咸丰十年(1860)庚申(恩)科钟骏声榜
   郑培基 临川人 刑部郎中
   李宝铭 金溪人 户部主事
   许廷桂 金溪人 江南道御史,知府
   胡昌铭 南丰人 知县(同知衔)
   刘绪 南丰人(又名“绎”)刑部郎中
   同治元年(1862)壬戌科徐郙榜
   黄文棠 宜黄人 明江同知
   陈倬 南城人
   揭裕文 南丰人 刑部主事
   同治二年(1863)癸亥(恩)科翁曾源榜
   周友樗 南城人 内阁中书,候选同知
   胡日宣 金溪人
   饶世贞 南丰人 内阁中书,广东同知
   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崇绮榜
   彭辉升 临川人 浙江富阳知县
   戴珩 临川人 兵部守备
   欧阳煊 南城人(一作宜黄人,又名“祖经”)知县
   黄煦 南丰人 礼部主事
   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洪钧榜
   华煜 崇仁人 刑部主事
   吴联奎 宜黄人
   周芳杏 南丰人 礼部主事
   罗德綍 南丰人 内阁中书改知县
   赵从佐 南丰人 知县
   谭承祖 南丰人 编修
   鲁琪光 南丰人(一作黎川人)庶吉士
   黄兆槐 黎川人 知县
   黄长森 黎川人 知县
   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梁耀枢榜
   陈焕文 金溪人 知县
   李云来 南城人
   李长龄 南城人 庶吉士
   包鹏飞 南丰人 签判
   赵惟 南丰人 知县
   鲁宗颋 南丰人(一作黎川人)知县
   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陆润庠榜
   邓襄宸 临川人 教授
   程其珏 宜黄人 知县
   李之藩 南城人
   李时杰 南城人
   赵惟善 南丰人
   曾秀翘 南丰人
   曾道唯 南丰人
   董光乾 乐安人 以年高99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
   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曹鸿勋榜
   张志龙 临川人 广东鹤山知县
   涂官俊 东乡人 泾阳知县
   曾长治 南城人
   光绪三年(1877)丁丑科王仁堪榜
   谢希铨 崇仁人
   胡宗澄 乐安人 刑部主事
   程钟 南城人
   饶世缨 广昌人
   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黄思永榜
   彭士芳 临川人 翰林院庶吉士
   连培基 南城人
   程兰阶 南城人
   黄禧祖 南城人
   邹用中 南丰人
   光绪九年(1883)癸未科陈冕榜
   江如练 临川人 吏部主事,知县
   饶昌麟 临川人
   李翊涛 临川人
   华辉 崇仁人
   傅汝梅 南城人
   鲁卫 黎川人
   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赵以炯榜
   李翊煌 临川人 山西知县
   黄祖直 临川人 礼部主事
   黄运春 金溪人
   刘孚京 南丰人
   光绪十五年(1889)己丑科张建勋榜
   饶士腾 南城人
   连培型 南城人
   光绪十六年(1900)庚寅(恩)科吴鲁榜
   张祖琪 临川人
   周翔凤 金溪人
   吴锜 宜黄人
   谢佩贤 南城人
   赵惟熙 南丰人
   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刘福姚榜
   吴家俊 临川人 朝议大夫,福建尤溪县知县
   黄鸿逵 临川人 内阁中书
   吴钫 宜黄人
   饶士瑞 南城人
   谢甘盘 南城人
   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张謇榜
   邱士林 临川人
   王熙龄 南城人
   鄢坤 南城人
   饶芝祥 南城人
   赵从藩 南丰人
   谭承元 南丰人
   储英翰 南丰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骆成骧榜
   李瑞清 临川人 布政使,南京学使
   何莘耕 金溪人
   黄维翰 崇仁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夏同和榜
   陈兆坤 临川人
   华焯 崇仁人
   黄惠安 崇仁人
   饶士翘 南城人
   张履春 南丰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王寿彭榜
   刘凤起 南城人
   注:本表资料由抚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提供,以《抚州地区志》所载为准。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