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作物的增产指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9761
颗粒名称: 二、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作物的增产指标
分类号: F3
页数: 2
页码: 3956-3957
摘要: 粮食: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的12年内,粮食总产量在1956年126.491万斤的基础上,提高到378,970万斤,即增产199.6%。棉花(细绒棉):从1956年到1967年12年内,播种面积从1955年10,957亩的基础上扩大到75,000亩,皮棉总产量由1955年459,300斤达到1200万斤,即增产26倍多。土棉:从1956年到1967年12年内,种植面积要求在5,659亩的基础上,扩大到50,000亩,总产量从现在的87,300斤达到350万斤,即增产40倍。
关键词: 农作物 增产指标

内容

甲、粮食: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的12年内,粮食总产量在1956年126.491万斤的基础上,提高到378,970万斤,即增产199.6%。
   为此,4,002,661亩水田到1967年将在现有每亩要求达到收稻谷900斤。其中要求抚州市每亩达到1,200斤,临川县每亩达到1,150斤,崇仁、南城、金溪等县每亩达到900斤,乐安、南丰、黎川等县每亩达到850斤,宜黄、资溪两县每亩达到800斤。1967年由旱地改水田250万亩,每亩达到650斤。开荒的田及其他旱地杂粮作物每亩达到300斤。
   乙、棉花(细绒棉):从1956年到1967年12年内,播种面积从1955年10,957亩的基础上扩大到75,000亩,皮棉总产量由1955年459,300斤达到1200万斤,即增产26倍多。
   丙、土棉:从1956年到1967年12年内,种植面积要求在5,659亩的基础上,扩大到50,000亩,总产量从现在的87,300斤达到350万斤,即增产40倍。
   丁、黄麻:从1956年到1967年的12年内,种植面积要求从1955年1,604亩的基础上扩大到10万亩,总产量从现在的413,700斤达到9,000万斤。即增产217倍多。
   戊、苎麻:从1956年到1967年的12年内,种植面积要求从1955年5,591亩的基础上扩大到20000亩,总产量从1955年574,800百斤增加到460万斤,即增产8倍多。
   已、甘蔗:从1956年到1967年的12年内,种植面积要求从1955年4,884亩的基础上扩大到3万亩。总产量从1955年的248万斤增加到25,000万斤,即增产1,000多倍。
   庚、油菜:从1956年到1967年的12年内,种植面积要求从1955年184,890亩的基础上扩大到80万亩,总产量从1955年的5,583,500斤增加到1,248万斤。
   辛、花生、芝麻:从1956年到1967年的12年内,种植面积计划从1955年21,082亩扩大到8万亩,总产量要求从1955年1862,000斤增加到1,550万斤即增加83倍。
   壬、绿肥:从1956年到1967年的12年内,种植面积要求从1955年144万亩的基础上扩大到383万亩,即扩大二倍多。
   癸、高产杂粮作物(包括红薯、玉米、高粱、黄粟):从1956年到1967年的12年内,种植面积从1955年的2,158亩的基础上扩大到90万亩,总产量从1955年的316,080斤增加到25,130万斤,即增产795倍。
   同时各地还可因地制宜、因社制宜地发展其他有销路的经济作物,土特产品和蔬菜,以增加社员收入,改善社员生活。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崇仁
相关地名
南城
相关地名
金溪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