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物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970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物简介
分类号: K82
页数: 29
页码: 3701-3729
摘要: 本章简介人物136人,其中,唐至宋代22人(含客籍1人),元代8人,明代25人,清代13人,近现代68人(含客籍4人)。其中杨志坚(公元779年前后在世),临川人。戴叔伦(公元732-789),字幼公,金坛(今绍兴)人,官至经略史,晚年做道士。 应垕(公元986-1057),宜黄县神岗人。宋代天文学家。
关键词: 人物简介 抚州

内容

本章简介人物136人,其中,唐至宋代22人(含客籍1人),元代8人,明代25人,清代13人,近现代68人(含客籍4人)。
   第一节 唐至宋代 共22人: 杨志坚 戴叔伦 乐黄目 应垕 蔡承禧 何师韫 李山甫 崔纵 饶廷直 晏敦复 童宗说 曾极 傅梦泉 赵长卿 危稹 谢公旦 陈容 饶应龙 何坦 黎民寿 肖雷龙 何时 杨志坚 杨志坚(公元779年前后在世),临川人。遍览九经,长于诗,可惜散失不传。家境贫寒,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他以“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别画眉。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诗送妻。其妻持诗去见抚州刺史颜真卿,要求离婚改嫁。颜真卿非常敬佩他的苦读精神,赠以布米,令其在署中任职。对其妻不愿与之同甘共苦和见异思迁的行为则加以谴责,允许离婚,并将此事公之于众。从此“江右数十年来,莫敢有弃夫者。”《全唐诗》中有此诗,这是目前发现的临川籍第一位诗人和最早的诗。
   戴叔伦 戴叔伦(公元732-789),字幼公,金坛(今绍兴)人,官至经略史,晚年做道士。唐贞元元年(公元785)为抚州刺史,曾组织民众兴修水利,筑冷泉陂(即千金陂),立均水法,解决农田干旱无水问题,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为纪念其德政,后人将临川东灵谷峰两山脚下一湖取名为戴湖,将其晚年所居小天舍山(今进贤与东乡交界处)改名为栖贤山,将山下越溪改名润溪。著有《述稿》10卷传于世。
   乐黄目 乐黄目(公元971-1027),字公礼,宜黄乐史第二子。淳化二年(公元992)进士。曾先后上书陈述巩固边防方略和慎选州县官吏事,受皇帝嘉奖。大中祥符年间出使契丹,归后任工部员外郎转运使、起居郎。龙图阁大学士陈尧咨盛气凌人,不守朝纲,欺压良善之人,皇上命乐黄目查察。他据实以报,罢陈尧咨职务。知开封府,拜给事中兼左庶子。后任荆南、潭州、亳州知州。有文集50卷,《学海搜奇》40卷,《圣朝君国志》20卷。
   应垕 应垕(公元986-1057),宜黄县神岗人。宋代天文学家。自幼聪颖好学,勤于分析思考,精通经史,却淡泊功名。毕生精研天文历法,探索天象奥秘,推算宇宙星体运行变化规律。著有《天象义府》9卷、《浑天左右全体星图》等书,书中图文并茂,内涵丰富,“于象数之外,得精义所在”。宋直学士黄干,在嘉定元年(1208)任临川县令时为之立石。宋、元之际史学家马瑞林在《马氏通考》中指出:“其书考究精详,议论新奇”。
   蔡承禧 蔡承禧(1075年前后在世),字景繁,临川青云峰(今属青云街道办事处)人。宋嘉祐二年(1057),与父蔡元导同登进士。蔡承禧官至淮南转运使,以“决事明敏”见称。任监察御史时,5次奏劾权臣吕惠卿结党营私,深受神宗赞许。任集贤校理时,反对太监弄权,被苏轼誉为“事君倾尽悃款,持心不倚。”卒年50岁。著有《论语指归》10卷,奏议、诗文30卷。其子蔡居厚,绍圣元年(1094)进士,累官吏部员外郎、谏议大夫,知东平府,敢于直言。
   何师韫 何师韫(生卒年不详),女,一作董师韫,字秀才、秀方,号懒愚道人,宋代金溪人。14岁时嫁临川饶膄为妻。她从小聪明好学,博通经史,尤喜浮屠之学,遍阅佛学经典,崇信释氏老子,主张守愚守拙,返璞归真,一切听其自然。好作诗,常常以此劝勉丈夫。室前有一懒由树,她赋《古风》一篇,聊以自白,并以“懒愚”自号。有诗文40卷,仅存少量诗作,散见于《江西诗征》和地方志中。享年86岁。
   李山甫 李山甫(1080年前后在世),字明叟,南城(今资溪县高阜镇港口村叶源)人,李觏之侄。皇祐元年(1049)进士。历任知县、太常博士、河州通判。元丰三年(1080),经略安抚使王昭荐其为作坊使,权任澧州。在澧州妥善处理当地少数民族问题,使洞长慑服。后官至枢密副使,积极参加王安石倡导的变法运动。王安石曾赴其家造访,留有《过长山访山甫不遇》诗一首。
   崔纵 崔纵(1127年前后在世),字元矩,临川人。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官至承议郎。“靖康之变”徽、钦二宗被掳,高宗继位,偏安江南,朝中大臣无人敢去金朝探望二帝,崔纵请行,高宗派他以工部尚书身份出使金国。至金,他严词谴责侵略行径,强烈要求送还徽、钦二帝。金主大怒,将其拘禁于穷荒严寒之东北。日食野菜,夜与虎狼为伴,始终保持民族气节,悲愤成疾,含恨而终。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才被南宋使臣将骨灰带回。
   饶廷直 饶廷直(?-1141),字朝弼,南城人(今属资溪县高田乡)。宋绍兴二年(1132)中进士,任邓州通判,后代理知州。时值宋、金议和,南宋割让唐(今河南唐河县)、邓(今河南邓县)二州给金朝。金廷迫使饶廷直交出邓州,饶以未得朝廷之命,仍坚守城池,并写好疏表遣人自小道送往临安(今杭州),说明事情原委,陈辞悲切淋漓。坚守民族气节,最后自刎殉职。
   晏敦复 晏敦复(1080-1151),字景初,晏殊曾孙,临川文港沙河村(今属进贤县)人。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至代理吏部尚书兼江淮经制史。为人刚直敢言,曾弹劾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强换民田,揭露右丞相汪伯彦之子无德无才。绍兴八年(1138),反对宰相秦桧与金议和,并声言:“吾决不以身计误国家,吾乃姜桂之性,到老愈辣。”宋高宗曾给予“严峻耿直,敢于议政”好评。终因与秦桧不合,后闲居数年卒。
   童宗说 童宗说(1158年前后在世),字梦弼,号南城先生,南城人。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任袁州(今宜春)教授。二十八年,建昌知军胡舜举委托童宗说和黄敷忠主持编修方志,童宗说认真搜集地方史料,编出《吁江志》10卷,是建昌军最早志书。后又应邀到宜春编写《宜春州志》10卷。另著有《柳文音注》一书。
   曾极 曾极(1200年前后在世),字景建,号云荣,临川(一说南丰)人。自幼继承家学,志气豪放,终身布衣,致力工诗,南宋江湖诗派重要诗人。与朱熹、李雁湖、赵南塘来往甚密,互有唱酬。《四库提要》评论其《金陵百咏》:“此乃其咏建康古迹之作,皆七言绝句。凡一百首,词旨悲壮,有磊落不拘之气。”乐雷认为其诗“伤心空有金陵集,留与江湖洒泪看”;罗大经亦说:“不知景建是何肺腑,能办此等恼人语于千载下。”后得罪丞相史弥远,被流放到道州(今湖南道县以西)。卒于流放之地。
   傅梦泉 傅梦泉(1210年前后在世),字子渊,号若水,黎川(一说南城)人。宋淳熙二年(1175)进士。任醴州博士、衡州教授,主“石鼓书院”,调宁都县宰。每到一处,都从教育入手,使民俗大变。后任清江通判,卒于任。为官前,先从学陆象山,为陆之得意门生,后义向朱熹、张南轩求学。他勤学苦读,博学明辨。曾在南城都军、曾潭一带讲学,讲论深切,抓住要害,从不拖泥带水,时人叹为“擒龙拿凤手”。
   赵长卿 赵长卿(1224年前后在世),号仙源居士,宋宗室。建炎三年(1129),赵长卿家人在逃难中寓居南丰。其身为宗室子孙,流落异乡,攀登功名,始终未能如愿,乃恬于仕进,以觞咏自娱。以文词通俗,善抒情爱著名。有《惜香乐府》10卷,存词338首,传于世。《四库全书总目》对其有评论,古今词论家亦有评论。
   《全宋词》收录其词260多首。其词“远师南唐,近承晏欧,属婉约派。”是两宋之交重要词人。
   危稹 危稹(约1158-1234),本名科,字逢吉,号巽斋,又号骊塘,临川罗湖人。宋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孝宗替他改名为慎。其文章为洪迈、杨万里、倪思等所赏识,互为酬唱。历任秘书郎、著作佐郎,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因议论朝政冲撞宰相,贬知潮州、漳州,都有政绩。在漳州创办龙江书院,亲自讲课,甚受尊敬,后提举崇禧观。著有《巽斋集》等书传于世。《宋诗纪事》存其诗5首,《全宋词》存其诗3首。弟危和,为文亦闻名于当时,著有《蟾塘文集》,并称“临川二危”。
   谢公旦 谢公旦(1240年前后在世),字清父、景周,崇仁县城人。宋嘉定七年(1214)进士,历任太常少卿、直学士、提刑、知州、巡按、运判等职。嘉熙四年(1240)任监察御史,多次上疏,恳请整肃朝纲,亲君子,远小人,革除弊政,以免不法之徒有机可乘。得宋理宗默认。后因镇压农民起义得宠,由赣州知州改任浙江巡按。不久为福建运判。任漕使时,有人在桕烛中藏黄金百条送他,发现后派人送回原物。著有《野航类稿》《奏稿》6卷。
   陈容 陈容(1254年前后在世),字公储,号所翁,临川人。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宋代著名画家。性格豪放,善画龙。其《云龙图》画面云蒸雾涣,龙躯隐蔽,龙首露出云端,斜睛傲睨,呈得意之态;龙尾下戏海水,搅得漩涡急转,巨浪舔云,云幻、龙腾、涛怒,构成气势非凡图景。所画松竹,笔力垂老,可与董羽并论。偶亦画虎,曾作《坐虹图》,每染斑毛极为工细,恰与纵肆笔墨画龙成鲜明对照。其高超画技和多种风格,名重画坛,一时从学者甚众。据清《国朝院画录》载:“乾隆丁亥,御题陈容《九龙图》,又题金廷标仿陈容《九龙图》”,足见陈容画艺之影响。
   饶应龙 饶应龙(1260年前后在世),字翔夫,临川人。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任监察御史时,有风节,以耿直著称。有人劝其说话委婉些,他说:“言官其可婉邪?”迁显谟阁直学士,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创“万年仓”赈济灾民,深得民众拥戴。60岁时卒于官邸。工文史,著有《诗文类编》60卷,《史讨》30卷,《尽心录》30卷,《奏稿》3卷行于世。
   何坦 何坦(1260年前后在世),字少平,广昌县盱江人。自幼聪敏好学,宋淳祐十一年(1251)进士,官至广东提刑。为官清正廉明,反对横征暴敛。其时官场贪污受贿成风,稽税关卡林立,讹索行人钱财。他于关口张贴《禁革积弊告示》,使行人对应纳之税一目了然,并取消府、县衙门出票时索取财物之陋规。他精于吏治,处事严格,常说“为政之要,在声严实宽”,属下无敢徇私舞弊,以“廉平之行,为岭南首称。” 黎民寿 黎民寿(1260年前后在世),字景仁,南城人。拜师学医,悬壶济世。广泛搜集有效之方,治病多良效。平生淡泊寡欲,对患者有求必应,求诊者纷至沓来,乡人甚为敬重。宋景定元年(1260)编著《简易方论》11卷,《诀脉精要》1卷,还为唐代杜光庭脉理医著详作注解,辑成《广成先生函经解》。诸书今存日本。台湾刘伯骥在《中国医学史》称:“《简易方论》,明出其方,明著其法,昭白洞察。” 肖雷龙 肖雷龙(1275年前后在世),字显辰,新城北坊(今黎川县城北部)人。宋景定二年(1262)进士,历任临安府(今杭州)教授、衢州通判。金兵兵临衢州,州守弃城逃走,肖雷龙受命代知府。金兵攻下衢州,肖雷龙拒不投降,辗转至建昌(今南城)。而建昌已降金(1275年底),便与同乡黄巡检起兵抗金。因寡不敌众,与黄巡检等数人突围转入福建,未及出境便被同安武人涂浚仲所擒,被时任代县尹刘圣仲杀害。
   何时 何时(1278年前后在世),字了翁,号见山,乐安县鳌溪西坑村人。宋宝祐四年(1265)与文天祥同年进士。历任庐陵县尉、江西转运司幕府、临江军司理参军,曾用“栅下流堤”战术,截阻元兵进入庐陵。后调兴国县令,创安湖书院。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领导抗元军政时,何时起兵抗元,任安抚司,主管文天祥官府机要。后任吉州、抚州知府。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收复吉安、赣州各县后驻兴国,元将李恒率兵攻打兴国,何时携兵抵兴国增援,又率兵收复崇仁县。不久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擒,何时亦逃避岭南,以医卜为生,自号“坚白道人”。
   第二节 元代 共8人: 艾性夫 席弘 夏友兰 刘埙 揭佑民 左祥 严寿逸 何中 艾性夫 艾性夫(1279年前后在世),字天谓,临川人。宋咸淳时贡生。与其叔父艾叔可、艾宪可皆执教鞭,从学者盈门。艾性夫晚年出仕元朝,曾任江浙提举。艾性夫与其叔父俱以诗名于时,并称“临川三艾”,艾性夫为最。所作诗,气势清拔,以妍雅为宗,五言、七言古体诗,笔力排荡,精新华妙,为一时绝唱。著有《孤山诗集》,今存《剩语》2卷(列入《四库总目》)行于世。
   席弘 席弘(1300年前后在世),字宏达,号梓桑君,临川席坊人。一生潜心研究针灸,对感冒、中暑、风湿、麻痹、半身不遂及高烧不退诸症,辨穴施针,有起死回生之效。著有《席弘家针灸书》《席弘赋》等书。明代著名中医徐凤(弋阳人)曾在《针灸大全》中称赞席弘“潜心医学,治病技艺高超,在当时医界享有较高声誉”。《补溃雪心歌》秘诀出自席弘之手。
   夏友兰 夏友兰(1314年前后在世),字幼安,乐安县牛田脑凤亭人。事母至孝,闻名乡里。少聪颖,从吴澄学。元大德年间(1297-1307),创建鳌溪书院,捐田500亩,以供从学者费用。江西行省向朝廷推荐,他3次晋京朝见元仁宗于私宅,赐书院额。命他为将仕郎、会昌州同知,辞谢不就。
   刘埙 刘埙(1240-1319,一说1237-1319),字起潜,号水村,南丰县人。从小好学,博览群书,崇拜包恢、陈宗礼,文坛上与谌祜齐名。宋咸淳六年(1270)中举。宋亡,作补史《十忠诗》《思华录哀鉴》以纪忠义事迹。元时,为南丰州学正,启迪有方,学务振兴;遇灾,力报实情,民得以救济。至大年间,年已70岁才受命为延平路教授,卒年80岁。生平著述135卷,其《隐居通议》《水云村稿》《水云村泯稿》收入《四库全书总目》。
   揭佑民 揭佑民(1326年前后在世),号吁里子、希韦子,广昌县吁江人。元泰定中曾任邵武府经历,对太守不轨之言行,常直言抨击。3次至京师,公卿多与交游,程钜夫尤敬之。仕途失意后,寄情山水,恣意遨游,历访名胜古迹,所到之处,写下大量诗篇,描绘自然风光。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揭傒斯赞其诗文“腾挪宇宙,凌铄古今。”遗著有《吁里子集》。
   左祥 左祥(1327年前后在世),字祥卿,新城旌善乡(今黎川县域北部)人。初以秀才举任翰林典籍,得吴澄赏识,称他“才优守固,必为良吏。”元泰定二年(1325),授承直郎、广东香山(今中山)县尹。官至广安知府,卒任上。在任注重提高政教风气和改进社会风俗。作《劝学文》训导社学弟子,增续郑至刚《谕俗编》儆戒各阶层,与诸士子讲论程颐、朱熹各家学说进行劝导。吴澄赞其为政有“三善”。香山、增城百姓十分敬佩他。
   严寿逸 严寿逸(生卒年不详),字仁安,南城县人。精于医术,临症治疾,应手奏效,曾任建昌路医学教授。著有《医说》4篇,分别为原脉、原证、原病、原治。吴澄为《医说》作序,称严氏“精于察脉,精于辨证,又精于施治,此医岂易遇也。”“观严氏医理精辟之文,即可知其医术大概,再考察其所治之病,方信其非但有文,且又善治。” 何中 何中(1265-1332),字太虚,号养正,乐安县鳌溪西坑村人。自幼聪敏好学,对古籍经典多有研究。家藏万卷,均亲手校勘,其学问成就深得程钜夫、元明善、姚燧、王构、吴澄、揭傒斯等推重。一生淡薄仕途,居家设馆教授生徒《易》《经》《诗》《书》《春秋》。元至顺二年(1331),江西行省平章全岳柱,聘其为龙兴郡学师及宗濂、东湖两书院宾师。次年春病卒于乡。著有《易类象》《书传补遗》《通鉴纲目测海》《知非堂稿》《校补六书考》等。
   第三节 明代 共25人: 赖巽 李立 何垕 徐琼 刘〓 徐良傅 李梃 程式 王材 揭鹤仙 胡朝凤 朱均旺 景翩翩 帅机 琚光岳 傅良桥 黄朝聘 龚居中 祝徽 郑之文 徐奋鹏 曾栋 石文器 傅鼎铨 詹尔选 赖巽 赖巽(1385-1446),字忠启,号逊志,广昌县驿前人。明永乐十二年(1415)进士,官至按察使。任监察御史16年,持身廉正,不畏强权,敢于面对现实,直言抗争。在苏州、松江两府考察时,严惩以马良为首的贪官豪绅300余人。对兵部尚书李庆、礼部尚书吕震倚仗权势,动用官船私运大宗货物牟利,严加究问,明正典刑。巡抚湖广时,对耽酒渎职的参政田刚、知府赵璧等300余人,逐一罢黜,吏风为之一新。为朝廷所器重,百姓誉其为“御史体”。
   李立 李立(1450年前后在世),字学礼,南丰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入户部,后升为贵州道御史。对奸刁污吏,敢于揭露、整肃。出按苏松金坛,革除因逃避劳役而按叛逆论罪之陋习。宣德元年(1426),告假归里时,路经巡盐官舍,见鸡毛堆积如山,即命人拔一只鸡毛,按其数量计算巡盐官贪赃之见证,劾罢该官,被人戏称为“李鸡毛”。后任广东按察副使,补任广西。正统十四年(1449)被谪戍大同。景泰元年(1450)复官,乞休。著有《西台奏议》《仕学随笔》《云中杂志》等。
   何重 何垕(1494年前后在世),字朝举,号兰皋,新城(今黎川)县城北人。明弘治六年(1439)进士,初授行人,历工部员外郎、郎中,后任程蕃府(今贵州省惠水)知府。平生崇尚程朱学说,以“慎独”“克己”为行动准则,言行谨慎,为官清廉,不媚权宦刘瑾。在程蕃府3年,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与之和睦共处,少数民族首领感其忠信,不忍相欺。告老返乡后,居家讲学,身体力行,为人表率,从学者甚多。著有《四书管见》《易学管见》《易经诸解》《兰皋集》等。
   徐琼 徐琼(1425-1505),字时庸、东谷,金溪县耿阳(今合市镇)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第二名(榜眼),授翰林编修。先后参修《英宗实录》《大明一统志》。成化十二年(1476)升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疏请“禁奢侈,广用人,抑奔竞,开言路”得到采纳。弘治九年(1496)升礼部尚书,后加太子太保。历仕途45年,有古大臣风。罗圮称他“量宏矣而无量名,文优矣而无文名,书善矣而无书名”。著有《东谷文集》。
   刘〓 刘〓(1545前后在世),字振廷,号孟斋,崇仁县巴山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多次上疏,奏请皇帝勤习圣贤之学,勿近亲随引诱;举发执政大臣借拥立世宗,要求封拜显爵是贪天之功;斥责宦官串通锦衣卫在外搜罗党羽,侵耗国家资财等事。遭东厂太监劾奏,充军到邵武。7年后得赦归家,居家20余年,以义理训子侄,对亲朋济困扶危。嘉庆十九年(1540)和二十四年两年大荒,他出粮赈济饥民,出钱安葬死者。后卒于家。
   徐良傅 徐良傅(1505-1565),字子弼,号少初,东乡县高坊(今虎圩乡)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为官清正,处事果断。在武进县令任上,依照实际情况,很快决断几十件事,郡人惊服。在吏部,对受贬黜者上疏量才录用;对托关系、一心钻营者,则建议不予调用。因忤权贵被贬为民,回故乡20余年,在临川拟岘台(今市自来水厂)下筑庐,以教书为业。毕生研究《尚书》,其学生多成知名人士,汤显祖13岁时曾为其徒。
   李梃 李梃(1575年前后在世),字健斋,南丰县人。有奇才,不愿为官,隐居习医于江西、福建等地,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慕名求医者众。明万历三年(1575),他广搜医书,择其要旨,结合自己实践,撰成《医学入门》9卷,并专列《习医规格》,着重叙述医生业务学习及品德修养问题,为倡明医德树立楷模。此书很快在越南、日本、朝鲜翻译出版。1988年,江西中医学院7位副教授对全书进行校注,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他是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
   程式 程式(1579年前后在世),字心源,号道承、若水,建武居士,南城人,以医名世。他不囿于一家之说,对《素问》《难经》《脉诀》均有研究;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医理均有涉猎,诊治多有神效。他广搜诸家急救良方,加以质证和实践,分元、亨、利、贞4集合编成《程氏医壳》16卷,于明万历七年(1579)刊行于世,至今犹存。台湾刘伯骥《中国医学史》载有其事。
   王材 王材(1510-1587),字子难,号稚川,新城(今黎川)人。其父王禄任福建平和县令时,治理有方,后因触怒朝廷罢官为民,百姓号泣追候,颂其恩德。王材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通议大夫。初为官时,曾被严嵩赏识。严嵩掌权后,王材以母老迁南方就职。当杨继盛被严嵩诬陷下狱时,王材受人委托向严嵩求情,惹怒严嵩。严嵩获罪革职后,王材又被诬为严党而去职。其实,他“身历六官而四居南地,与嵩迹甚疏”。他公余之暇著书立说,其《念初堂集》《黎川文诸》均存目于《四库全书》。
   揭鹤仙 揭鹤仙(女,1591年前后在世),广昌县盱江人,兵部左侍郎揭稽孙女。幼聪慧好读书,通晓大义。17岁时嫁与尖峰乡廖振远为妻。尖峰港宽5丈余,向无桥梁,每日来往不下百人,遇洪水时往往没溺冒险徒涉者。她变卖妆奁,拿出家中所有积累,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十九年先后独资修建石桥两座,一名鹤仙桥,一名振远桥。从此免除行旅涉险渡河困境。乡人至今仍有称尖峰乡为鹤仙乡,以纪其好义品德。
   胡朝凤 胡朝凤(1521-1592),字来仪,世称淑仙翁,金溪县油路村(今合市镇)人。自幼聪颖好学,成年后到西蜀,遇名医传授针灸特技,从此成针灸能手。因家贫子幼,不得不辞归,路经武昌时,恰遇楚王患风痹症,久治不愈,召胡朝凤为其针灸,见效神速。楚王大喜,封以官爵,酬以金帛,皆不受,于是书写“医国神针”匾额相赠,名播四方。民间沉疔痼疾、瘫痪风痹,针灸即愈,登门求医者无数。后益藩王妃久病不起,礼请往医,胡朝凤针到病除。
   朱均旺 朱均旺(1592年前后在世),临川人。万历五年(1577)赴广州经商时,被掳至日本九州萨摩国,后与精通医术、留在国王府中行医的吉安人许仪后相遇,遂成知交。当许仪后得知日本军事统治者丰臣秀吉阴谋侵略朝鲜、中国时,即与朱均旺商量,要朱均旺将所获情报送回祖国,朱均旺表示“愿以身许国”。万历二十年正月,朱均旺第三次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回国,将丰臣秀吉欲大举侵朝的情报送到。明朝即派兵联合朝鲜,击败丰臣秀吉侵略军。朱均旺功绩昭昭,却鲜为人知。
   景翩翩 景翩翩(女,1593年前后在世),字三妹,又作三昧、惊鸿,南城人。家贫被迫流落到福建建安(今建瓯)青楼。她才华出众,博学能文、工诗善曲,著有《散花吟》行于世,名扬当时。明末清初大诗人钱谦益在《列朝诗集》中选她50多首诗,《江西诗征》选有30多首,吴中才子王伯谷说其诗为“快语堪当食荔枝”。她不甘沉沦,夙志从良,却为建宁人丁长发骗娶,乃悲愤自缢。
   帅机 帅机(1537-1595),字惟审,号谦斋,临川唱凯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南京刑部侍郎。他聪明好学,擅长文、赋。万历九年(1581)出知思南府,注重办学,奖拔士子,爱惜人才。万历二十年,官军平复西夏,作《平西夏颂》,为太子出阁视事作《出阁讲学颂》,受神宗、光宗赏识。后辞官归家,与汤显祖、姜鸿绪等结社,专事著述。还著《南北二京赋》和《阳秋馆集》40卷行于世。其《两颂》《赋》为“公卿竞相传抄,纸为之贵。” 琚光岳 琚光岳(1604年前后在世),字山仲,号山谷,新城(今黎川)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历任河南光州、汝州知州。时光州有一要臣倚势强夺民田,纵使家仆杀人,前任州官不敢查问。他到任后,按律判处该仆死刑,并断要臣立刻归还所占良田,名声大振。在汝州亦有政绩。迁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兵部两位尚书知其才能,都委以重任,并向吏部推荐他参加铨选,不幸病故,年仅32岁。平生善草书,著有《老子讲说》《石波馆集》等。
   傅良桥 傅良桥(1605年前后在世),字汝济,金溪县浒湾中洲傅家人。明万历八年(1580)考中武进士,历守备、游击、神机营执事、昭勇将军、参将等职。二十五年奉命赴朝鲜,力战几仗,逼退倭寇。回国后镇守广东东山。他严格管理部队,赏罚分明,奉行“法严而兵不扰民,令肃而民不欺兵”的信条,替士兵赎回因家庭困难而被卖子女,深得军民拥护。三十三年奉命平息广西思明土官作乱,取得胜利,反遭嫉妒被劾,遂以病告归,终老金溪。
   黄朝聘 黄朝聘(1612年前后在世),字时举,金溪县涂坊(今陈坊积乡)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武进士。初授湖广清镇司守备。四十年(1612),升广东游击。后为潮漳副总兵、苏松备倭总兵兼都督。时海寇纵横窜扰,黄朝聘经常巡击海上,歼捕倭寇甚多,为平倭名将之一。兵部会同抚按荐其为宁夏总兵,官挂征西将军印兼后军府都督同知,赐蟒玉。不久,以疾告归。
   龚居中 龚居中(1612年前后在世),字应园,别号如虚子,金溪县人。曾供职太医院,是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毕生习医,对内外妇儿各科均有所长;通晓针灸、气功,尤擅长治疗“痨瘵”,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痨瘵”专家。著有《红炉点雪》(又名《痰火点雪》),为“痰火”专著,流传至今。书中提出含有预防保健意义的“痰火灸法”“却病要诀”,以及“静坐功夫”,充分体现“未病先防,工治未病”的积极精神。上海科技出版社曾重新整理出版该书。
   祝徽 祝徽(1568-1634),字文柔,号怀复,临川南栎(今钟岭街道办事处)人。自幼刻苦读书,尤以古文见称,但科场失意,直至天启元年(1621)54岁时才中举,次年中进士。先为行人,后为巡按御史。能深入察访为百姓解难;曾上疏“起废进贤,缓刑勤政,开垦边田,整顿军备”,并将所积俸银8000两上解充军需。他为文劲骨奇姿,与邱兆麟、帅机并称“临川三大名士”。著有《十日言壁经》《伏日言余集》《在手篇》等书传世。
   郑之文 郑之文(1940年前后在世),字应尼、水濂、豹先,号豹卿、愚公,南城县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知府。免官还乡后,居家30年,潜心著述。他擅长词曲,与汤显祖交好。曾作《白练裙》传奇杂剧,以讽名妓马守真(湘兰)与文苑名流王樨登(百谷)晚年仍衾稠之好,盛传于时。崇祯间,钱谦益有“子弟犹歌《白练裙》,行人尚酎湘兰墓”句,可见郑之文诗影响深远。另有《旗亭记》《芍药记》各1本,汤显祖为其作序。诗文有《远山堂集》《锦砚斋集》和《愚庄稿》。
   徐奋鹏 徐奋鹏(1560-1642),字自溟,号笔峒,临川云山镇巷口村人。终生布衣,淡于名利,数十年如一日在家乡教书,与汤显祖常以诗文相互切磋。他不迷信先贤,对书院所用《毛诗朱注》经过悉心研究,用通俗文字、歌诀、眉批和插图进行校笺,撰成《删补诗经》,受到明神宗和学者赞誉。以编年体形式著有一部《古今治统》,可与《资治通鉴》相媲美,被日本统治者视为“治国良方”,对“明治维新”起过重要作用。
   曾栋 曾栋(1643年前后在世),字隆吉,临川邓坊锦溪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累官按察使、布政使。任四川驿传道时,川西土官司董卜、高箕失和,战火波及全省。四川巡抚与曾栋有隙,遂密奏朝廷派其去平乱,以达挟嫌报复之目的。岂知董卜早年赴京纳贡时,得罪权贵,屡遭陷害,得曾栋所救,今见曾栋至,即与高箕休战言和。其功闻于朝。在武德道修武定城时,用野外所掘藏金作工程费用,节省开支。他还修浚河道,使粮船得以通行。清兵南下时避走肇庆而卒。今邓坊古驿道旁仍存有崇祯为其一家四口(弟曾益、曾轼,子曾亨应)同朝为官所亲书“父子叔侄同朝”牌坊。
   石文器 石文器(1644年前后在世),字伯重,号玉完,泸溪(今资溪)县嵩市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历任县令、经历、司理、大理寺左副、右寺正、知府。他办案准确、果断,有政声,得同僚赞许。崇祯二年(1629)清兵入关,崇祯想将兵马撤进城,固守待援。石文器上疏“敛兵城内十不便”。后用于谦城外同守,遂解困。他处事刚直不阿,在河间府任上得罪巡抚,被罢罚戍边。后返故里,得知明朝覆亡,素服哀号,以示忠诚。死时年79岁。著有《翠筠亭集》等。
   傅鼎铨 傅鼎铨(1610-1651),字维源(一作“维新”),号聿庵,改复庵,临川唱凯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志行高洁,言论耿直,为东林党人所推崇,任国史馆编修。十五年,清兵大举进攻明边境,崇祯征求大臣意见。他直抒己见,言辞激烈,为崇祯所恶,去职。十七年(1644)南返,归就南明唐王,以知府衔赴赣州,后在家乡举兵反清。南明永明王委他为兵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辗转于江西、福建一带,联络义军,继续从事抗清活动。清顺治八年(1651),为清军所俘,拒不投降,于南昌被杀。
   詹尔选 詹尔选(1585-1656),字思吉,乐安县鳌溪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先后任太常博士、御史等职。他直言敢谏,声振一时。先上疏选拔官员应唯才慎用,不能借以培植私党。继之对大学士钱士升指控武生李琏搜括富户一事与崇祯意见不合被罢职事,具疏申救,触犯崇祯,被召入殿诘问。他理直气壮,毫无畏惧,列举各朝圣政40余条,直言指陈。崇祯欲处其死罪,仍直言不讳,幸得群臣力救,才免死削职归里。名臣黄道周自陈七不如詹尔选,誉其为“犯颜敢谏,清裁绝伦。” 第四节 清代 共13人: 吴宏 杨其武 黄捷山 邹大麟 郭英寿 曾鼎 龚滨七 陈文楷 甘扬声 袁文英 陶淑 徐春 李铎 吴宏 吴宏(1680年前后在世),字远度,号竹史,又号西江外史,金溪人。著名画家,为“金陵八家”之一。久寓金陵(南京),以善面山水竹石名噪大江南北,尤工大幅山水画。宋琬《安雅堂集》称:“吴宏曾策蹇驴过大梁之墟,归而若有得,笔墨为之一变,具有雄健清壮的格调,以补纤弱淡雅之不足。吴宏还善于在浓淡疏密间形成鲜明对比,画竹石,局部的竹叶密集衬以大片空白,显得格外丰茂,别有奇趣。”其存世作品有:清康熙五年(1666)作《山水册页》、康熙十一年作《仿元人山水图轴》、康熙十八年作《山水册》。
   杨其武 杨其武(1729年前后在世),字右昭,金溪县郎山(今陆坊乡)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武进士,任福建闽安镇左营守备。时倭寇常犯海陆边地,杀人放火,边民惊恐。杨其武立营于南北两岸,严加防守巡查,倭寇被清,民得以安生。调升金门游击,旋任副将,防盗安民,边境安宁,实为海防能将。他幼习诗书,颇有儒将风度,闽人曾立碑记颂。
   黄捷山 黄捷山(清乾隆年间在世),字仰甫,号庸斋,宜黄县城北门人。清乾隆十二年(1748)进士,历官知府、太守。为官清正廉明,不附权贵,对升迁官员独不贿赂;不许过境官军差役向乡民索马补充;对疑难案件,反复审核,务求确凿无误,受到道台敬重。绛州出产珍珠、羔皮、绛片等土特产,官宦向商人购买时往往付银不及市价一半,还要馈送绛布给官府人员制作服饰。黄捷山到绛州后,禁止官署中人收受馈赠,并为商户减轻额外负担,商民大感其德。
   邹大麟 邹大麟(1692-1764),字书玉,宜黄县潭坊人。少年时体弱多病,自习岐黄之术,对《灵枢》《素问》《肘后》《千金》等医籍深有研究。他以济人为本,凡求诊者都悉心医治,对贫困病人不取分文。他生平治病不固执古方,依据病情时出新意加以施治,往往见奇效。对皮肤发痒,肤如蛇蜕异疾,他令服红米粥皮,果然痊愈;族人身患痼疾,他开出药方竟与江南名医汪昂相同,只药引不同而已,令江昂叹服。著有《伤寒汇集》1卷,《男妇脉诀》1卷。
   郭英寿 郭英寿(1760-1813),字瑞林,乐安县鳌溪罗坪人。成年后学医,精通推拿正骨医术。凡折骨、骨碎者,经其手术后无不奏效。永丰县罗炳发被虎咬伤肢体,就地医治无效,残废十余年。郭英寿闻讯后,自费前往探诊,经其手术治疗、护理,肢体得以恢复机能。怜其贫困,不仅不收医药费用,还贷资给罗炳发经营生意,以维持生活,患者感激不尽。当地官员赠匾额表彰其医术、医德。
   曾鼎 曾鼎(生卒年不详),字亦峦,号香田,南城人。工医术,驰名京都。少时曾习举子业,后就学于豫章名医喻昌,尤精脉理,常说:“心熟平脉,乃识病脉也。”治愈不少奇险病症,声名日起。他到京都行医,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争相求诊。贫苦之人求诊不计报酬,还时有资助;权贵之人若不以礼相待,则不应诊。晚年仍居南昌,享年80余岁。著有《曾氏医书四种》(含医宗、幼科、痘疹、妇科)和《医学入门》流传至今。
   龚滨七 龚滨七(清道光年间在世),乐安县龚坊义门村人。做豆腐为业,为人忠厚勤劳。道光元年(1821)七月,崇仁县商人吕秀泰乘手推独轮车去抚州,不慎将所提包袱失落途中。龚滨七父子由抚州返家时拾得,拆开见有崇仁县商号图记,内有纹银150两、银圆120元、银票190千文。父子两人飞快赶至该店,交还原物。而吕秀泰正追上车夫争吵不休,车夫受屈欲投水自杀。幸得商号店员赶来,告知原委,吕秀泰喜而奔归,愿以失物一半酬谢,被龚滨七父子坚拒。
   陈文楷 陈文楷(清道光年间在世),字星周,金溪县荷岭(今合市镇)人。后居四川省三巴一带,开场炼铁于桐梓、綦江之间,又于贵州、云南、湖北等省往来经商。生性敦厚,与人为善。对穷人夏施汤药,冬施棉衣;对孤寡无依者年关施以白银。嘉庆二十五年(1820),他从四川运米万余石至汉口吴城,听说新城(黎川)、泸溪(资溪)米价昂贵,即改道旴江,降价出售,折本6000金,解大旱之年民遭饥困境,时人为他作平粜颂歌。道光元年(1821),捐白银1.2万两建“少怀堂”于省城,拯救女婴,义在县城设育婴堂,花去6000银圆。还捐资造桥铺路,改造抗旱设施。道光九年(1829)受到朝廷旌表。
   甘扬声 甘扬声(1761-1837),字敬符、实求,崇仁袁坊(今桃源乡)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举,嘉庆元年(1796)始为官,官至知州,在知县职中为官最长。为政简静,力戒扰民,礼士恤民,不辞劳苦。二十三年,杞县黄河决口,他七昼夜与军民奋战在一起,救助灾民万人,水退后又植树固堤、护城。任知州时,前任积案很多,他根据案情分析处理结案,很快就将积案处理一清,州人立“囹圄空虚”石碑于监狱门口,颂其政德。著有《勤约堂文集》。
   袁文英 袁文英(清道光年间在世),号云木,崇仁县巴山镇人。20岁后到湖南、湖北经商,以诚待人,甚得同道信服。道光九年(1829),湖北洪灾,百姓卖妻鬻子者多。他偶见一士人子弟被卖给人为仆,便慷慨出钱赎回送还其父,并资助费用让其返家。十七年,与一汪姓商人同船经商,途中汪中暑猝死,他同船中其他人将其船上财物、银票封存,并殡殓安葬。一年后访得汪子,将财物悉数归还,汪子深受感动。在家乡,他济困扶贫,修堤建桥,施茶送药,尽力捐资,至老不变。
   陶淑 陶淑(女,清道光年间在世),字梦琴,黎川人。她自幼聪颖好学,多思善感,长成后,更常以吟咏抒发心声。她思路敏捷,才情横溢,其词作多以咏物寄情。生性爱菊,取自己词集名《菊篱词》。其中《清平乐·菊》《临江仙·苔》《醉太平·柳影》《点绛唇·秋柳》收入《全清词钞》。其词“意内言外”,不一味拟古、堆砌辞藻,用语质朴,词情境幽,耐人寻味,在清后期词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徐春 徐春(清道光年间在世),字春山,号可楼,宜黄县圳口乡枫林人。家贫,随乡里艺人习司鼓板,通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他司鼓出色,打鼓声音清脆响亮、圆润无杂音,能为剧情造气氛,在昆曲界有一定声望。中年时遍游名山古迹,常写诗作赋,借以抒怀。与永丰张鹤舫、谢南冈互为诗坛知音。后与东乡艾畅相见,艾畅见所著独具卓见,知其不可与平常人相比,遂成至交。著有《未了缘》传奇若干卷和《可楼诗选》等。
   李铎 李铎(约1795-1865),字省斋,号儆堂,又号“小安山房主人”,南丰人。幼年家贫失学,30岁时发奋学医,自《灵枢》《素问》至历代医著,无不深究。游江浙、两湖,与名医相交,医术日精。后定居金溪浒湾,行医20余年,为人诊病必探其病源,用药多有奇效,名噪一时。清咸丰三年(1853)自集病案300余例,汇编成《医案偶存》12卷16万言,内以杂病为主,旁及妇、儿、喉、齿、伤寒、湿病诸科,刊于同治四年(1865)。
   第五节 近现代 共68人: 吴嘉廉 刘孚翊 马汝良 汤嗣若 余慈舫 邹筱兰 艾苟仔 赵惟熙 王廷藻 赵世骏 汤燮 易简 邹渊 熊开文 谢贤庆 宁元勋 章应昌 黄素英 李克昌 张书锡 陈富生 周士及 周寿南 卢春生 赵世嘉 张英 李毓春 邓梅村 饶福林 余恩云 张方说 许瑞芳 危老仔 万舞 杨凤来 游家禄 刘文江 程希文 陈祥开 汤子敬 梁翘 周复 桂瑞藩 张保生 王佑臣 杨秀峰 饶嘉贵 饶福英 包钧台 梁仁杰 张力之 李伍仂 李折仂 鲁承枫 徐秉初 余建丞 江荣泉 胡科生 曾秋莲 李宏 杨菊生 詹国贤 李蹊 饶天阳 李天祐 傅少岩 黄贤育 聂木生 吴嘉廉 吴嘉廉(1818-1878),南丰人。青年时代多次应试落榜,遂投笔从戎,为曾国藩幕僚,常以军国大事相咨询。后以知县补直隶州知州加运同衔。清咸丰十年(1860)前后,退休寓居上海,与清末改良主义评论家王韬等名士时相过从。同治十一年(1872)英国人创办《申报》,聘吴嘉廉任主笔。早期《申报》评论,大多出自其手。病故后,《申报》主持人羡查曾以“尊阃阁主人”名义在该报发表悼念文章。
   刘孚翊 刘孚翊(1848-1881),字鹤伯,又字纶阁,南丰人。年轻时博学通达,品行兼优。光绪二年(1876),他以幕僚身份随刘锡鸿、郭嵩熹出使英国,使馆呈朝廷奏章和外交文书,多出自其手,与参赞黎庶昌并称“使署二贤”。三年,随刘锡鸿出使德国。六年,由通判擢为道员仍留德国,第二年因肺病在德国柏林去世,年仅33岁。死后以玻璃棺置放遗体,用药水浸泡运至上海易棺安葬,追赠为光禄寺卿。
   马汝良 马汝良(1831-1905),字声隆,号佐臣,临川展坪马家村人。清光绪八年(1882)代理岢岚知州,奉旨查罂粟,亲至边远山区查禁烟苗,依法查处偷种者,使境内“野无遗毒,民无怨声”。十一年,补授山西黎城知县,在任9年,创办尊经书院及义学60余所,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际,巧断大案、难案,有“马青天”之誉。十八年,得到光绪召见。二十年(1894),告老归家,在兴鲁书院讲学12年,创办金台书院、育婴堂和西津义渡。
   汤嗣若 汤嗣若(?-1911),临川油塘下汤家人,汤显祖后裔。因不满清廷腐败,于宣统三年(1911)八月辞官从北京回到南昌,并接受革命党人派遣,回抚州组织洪江会民团。沿途发表演说,揭露清政府腐败无能,宣传民主、自由和革命道理,民团迅速发展到数百人。途经李家渡时,出其不意,袭击当地警察分局,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反动分子闻风丧胆。知县倪廷庆伪装同情革命,设计将汤嗣若及民团队员抓获杀害。临刑前他昂首挺胸,高呼:“你们杀了我,将有更多的人起来,声讨你们”。在场群众无不敬佩。
   余慈舫 余慈舫(1884-1914),名绍先,讳希靖,又名余怀,金溪县双塘镇竹桥余家人。北平陆军学校毕业,后出国求学。不久,回国参加湖北振武尊心会,利用报纸,大造国民革命舆论,用“神州一怪”笔名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任《大汉报》编辑时,与胡石庵一起在创刊号上使用新纪元,公开以“中华民国政府”名义发表讨袁檄文。民国3年(1914)被捕入军狱,多次受到极刑逼供,后被杀害于汉口。就义前,他痛骂祸国殃民的袁世凯,慷慨激昂,可歌可泣。
   邹筱兰 邹筱兰(女,民国初在世),宜黄县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临川城内开中药店,附设诊所,有医生3人。她深通医理,治愈者众,声誉颇高。奉抚州知府之命,在兴鲁坊创办抚郡医学堂,传授中医知识。第一期学员由该郡所属6县各保送6人入学,学制3年,授以《素问》《灵枢》《金匮》《本草纲目》《巢氏诸病源候论》等课。她亲自执教并管理,开创抚州医学教育的先例。民国2年(1913),因经费不足停办。
   艾苟仔 艾苟仔(1858-1917),又名桂林,东乡县杨桥殿镇桐岗艾家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夏,大旱无收,官府逼赋追粮。艾苟仔与王有水等邀集当地农民百余人到县衙请愿。知县伪允免粮,暗中向省总督请兵镇压。他联络48族千余农民打进县衙,夺走部分钱粮,并抓住知县儿子,取得抗粮初步胜利。二十八年春,知县请来官兵镇压抗粮群众。艾苟仔等再次组织群众向县城进发,途中遭官兵狙击,艾苟仔等被捕入狱,服刑6年。艾苟仔回家后,仍被视为“奸民”,时受压抑。民国6年(1917),终因忧伤过度而逝。
   赵惟熙 赵惟熙(1859-1917),字芝山,南丰人。幼随父入蜀。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历任会试同考官、学政、国史馆总纂、知府、垦务官。民国时任陆军上将、都督、宣抚使参政院参政、参议院议员等职。在陕西创办崇实书院,于右任在此求学时受其器重。在贵州选派学生出国留学。在甘肃、宁夏开设农事实验场,设立垦牧公司,修治利用黄河渠道发展灌溉设施,垦荒数十万亩,捐俸购棉种数十万斤,教农民种植和纺织方法,严禁种植鸦片,广兴小学,发展交通事业,政绩显著。有诗作百余首。
   王廷藻 王廷藻(1878-1917),字继何,号竹如,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人。废科举后,考入南京武备学堂,被选派留学日本振武学校。武昌起义后,随李烈钧回国,李烈钧任江西督军时,他任营长、团长、师部参谋长。民国4年(1915)袁世凯意图称帝,召各省督军开会,王廷藻代李烈钧出席会议,看出袁的阴谋。回江西后,立即辅佐李烈钧响应云南起义,宣告独立,拥护共和。6年,逝于云南邸宅中,时年40岁。
   赵世骏 赵世骏(民国初在世),字声伯,号山木,南丰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官中书。擅长书法,平生致力于唐书法家褚遂良字体,所书几可乱真,可与清书法家鲁琪光等媲美。后因近视不能悬腕作书,乃钟情于金石碑帖鉴赏达30余年,书肆所印古碑帖能得其评鉴者为时人所重,其声誉可与翁方纲齐名,被称为金石名家。居北京琉璃厂北柳巷南丰会馆数十年,四方求书碑铭者络绎不绝,声名远震。
   汤燮 汤燮(?-1926),字兰阶,南丰县人。20岁补博士弟子员,37岁任督堤,精心组织修复鄂地钟堤,根除水患。后任新滩司巡检。以重德轻利、笃行爱民闻名,江汉一带称其“循吏”。他自幼爱兰花,家有闽兰数十盆,叶茂花盛,清香馥郁。因爱兰而喜画兰,所画之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为官时亦如故,致力绘兰40余年,汇集成册,题名《兰花百种》。晚年移居故乡“九琬山庄”。
   易简 易简(1889-1926),号卫权,江西萍乡芦溪县人。国民革命军第14军第1师师长,在北伐军攻克抚州城战斗中牺牲。
   易简自幼聪颖,好文爱武,江西陆军小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陆军中学,先后到湖北武昌军官预备学校、河北讲武堂学习。22岁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武昌起义爆发后,投奔李烈钧领导的赣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率部转战于粤、桂、赣、闽等省,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
   1924年国共合作后,易简参加了创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多次战役。率部先后歼灭杨希闵、刘震寰的滇桂军,接着又肃清盘踞在广东东江流域的陈炯明叛军残部,统一广东全镜。1925年,易简所在的赣军赖世璜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4军,赖世璜任军长,易简由第1团团长、师参谋长晋升为第1师师长,配合湖南、湖北革命军开辟北伐战争中的江西战场。
   1926年秋,北洋军阀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从苏、皖、浙、闽调兵10万人赣,对北伐军作战。9月6日北伐军分3路向江西全面进攻,于19日占领南昌,但没守住。于是制定续攻以南昌为中心的作战计划,从赣东、赣南、赣西方面部署兵力。随后,第14军自赣州分两路开进,一部于9月26日攻占吉水,继而向东北攻占永丰、乐安,10月11日攻克崇仁、宜黄;另一部由易简率领,于9月29日经宁都北上,连克广昌、南丰,10月14日占领南城。至此,北伐军已攻占崇仁、南城以南广大地区,将军阀部队赶到抚州城周围。
   驻抚州的军阀部队为孙传芳所属第1师第1混成旅刘宝题部,另有由南昌方向溃退而来的邓如琢残部岳思寅旅约5000人。驻抚州军阀部队见北伐军大兵压境,急忙调整部署,调蒋镇臣部4万余人由东乡移防抚州,刘宝题率部在临川东馆、秋溪等处布防,企图阻挡北伐军的进攻,死守抚州城。
   北伐军为发展由南向北攻势,扫清南昌周围障碍,歼灭南昌军阀部队,令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4、5师从丰城、南昌边界向抚州挺进,协助第14军攻取抚州。10月18日,易简率第1师在东馆、秋溪与刘宝题部接战,刘宝题部即退缩抚州。蒋镇臣、杨池生、杨如轩、陈修爵、谢文炳等部则纷纷向进贤和东乡溃退。退往进贤的蒋、陈、谢等部随后又进至云山,企图增援抚州,被第2军第4师击退20余里。20日拂晓,第14军按既定计划向东南方面攻击抚州城,先后荡平东馆、秋溪一带军阀部队的障碍,直逼抚州城。刘宝题率2000人依城顽抗。易简率将士冲锋陷阵,英勇突击,当冲至城下时,被城墙所阻。在这紧要关头,抚州进步青年积极为北伐军助战,承担探敌、带路、送茶、张贴标语等任务。进步学生章应昌、许瑞芳等人组织工人、农民借来100多只长梯,供北伐军攻城使用。北伐军战士奋勇登城,激战至晚8时,终于从南门和清风门攀城成功,占领抚州城。易简在指挥进攻抚州城东时,在文昌桥上中弹牺牲,时年37岁。盘踞在抚州城内的刘宝题残部分别向东乡、金溪方向逃窜,蒋镇臣、杨如轩残部退往南昌附近。26日,北伐军迅速向东乡、金溪跟踪追击,封锁抚河东岸,消灭残余军阀部队。此役,打死打伤军阀部队数百人,俘敌数百名,缴获步枪500支,机关枪1挺。
   易简牺牲后,为表彰其功绩,被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198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易简为革命烈士。
   邹渊 邹渊(1886-1927),宜黄县潭坊人。
   1915年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期间,在宜黄县城组织农、工、商、学各界群众开展“反日货”斗争。1926年10月,北伐军帮助组建国民党宜黄临时县党部,邹渊被选为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1927年1月,由钟赤心、李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邹渊积极发展革命力量,建立农会、工会、商会等群众组织,开展反地主豪绅斗争活动。5月,棠阴豪绅地主吴方成组织反动义务团,进行反革命暴乱。邹渊立即率领农民自卫军进剿,就地镇压7个反动头目。县城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包围左派控制的国民党县党部,实行武装改组。邹渊邀集崇仁、临川农民军声援,获得胜利。但由于大批反动军队开抵宜黄,宜黄为反动势力控制,部分农民自卫军转移到农村坚持斗争。邹渊离开宜黄到南昌寻找中共地下组织,因右派分子告密,被国民党南昌卫戍司令部逮捕。在狱中,邹渊受尽严刑拷打,仍坚强不屈。12月,在南昌小校场慷慨就义。
   熊开文 熊开文(1895-1927),字奎生,号归六,南丰县市山镇熊坊村人。
   “五四”运动浪潮波及南丰,正在县立高等小学就读的熊开文受新文化思潮影响较深,1921年辞别老母赴闽粤寻找出路,辗转到上海,结识同乡赵醒侬,并于1922年由赵醒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熊开文由上海回到南昌,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年底,建立南丰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南丰支部。同时组建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南丰临时县党部,任执行委员。他积极组织开展工农运动,成立南丰县农民协会,为农协负责人,筹建农民协会基层组织近十个,积极发动农民打土豪、禁聚赌,使南丰农民运动得到迅速发展。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武汉政府与共产党正式决裂后,中共南丰支部转入地下活动。他深入农村开展革命活动,坚持地下斗争,着手组建游击队,进行游击活动。国民党反动派大举“清乡”,悬赏缉拿熊开文。1927年11月,熊开文不幸被捕,虽受各种酷刑,仍坚贞不屈。12月初,在南丰县城南门英勇就义。
   谢贤庆 谢贤庆(1897-1927),又名希贤、希光,宜黄县梨溪镇陂下村人。
   1918年南昌豫章中学毕业后入南京金陵大学学习。1919年后成为该校学生运动骨干,并利用寒暑假在家乡宣传马克思主义,被勒令退学。1923年,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创办小学,组建“民联”武装组织,多次击溃进犯土匪。1925年11月率“民联”队伍征剿龙井、王坊一带土匪,活捉匪首杨昆,缴获步枪20余支。北伐战争后,“民联”改为县农民自卫军。
   1927年1月,谢贤庆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宜黄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负责农运工作。7月,汪精卫武汉政府与共产党正式决裂,宜黄县农民自卫军被迫解散,谢贤庆将武器装备收集埋藏起来,以备后用。9月27日,谢贤庆不幸被捕。国民党当局用灌辣椒水、踩夹棍等酷刑逼他交出自卫军名单及埋藏的武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1月1日,在县城东门外英勇就义。
   宁元勋 宁元勋(1908-1928),南城县浔溪乡人。
   1925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就读。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中共临川支部派遣回南城发展党组织。2月,南城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成立,任支部书记,同时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南城县党部组建工作,任青年部长。他利用合法身份,积极开展学生运动和工农运动。7月,中共南城支部遭到国民党破坏后,调入临川县委工作。1928年,担任中共临川县委书记,他积极领导学生运动,与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并策动兵变,组织东(乡)、宜(黄)、金(溪)总暴动,以开创赣东革命斗争新局面。不料被叛徒李树森出卖,与其他县委干部同时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于7月18日在抚州城曾家园英勇就义。
   章应昌 章应昌(1902-1928),临川区秋溪镇人。
   1926年10月,章应昌经随北伐军到抚州的共产党员陈奇涵、曾燕堂等考察,刘景宽、许瑞芳、李干、郭忠仁等被列为建党对象,又经中共江西地委和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赣东特派员钟赤心进一步考察,于同年11月发展上述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临川支部干事会,章应昌任支部组织干事。1927年临川支部扩大为临川特别支部,章应昌任中共临川特支组织干事、农民自卫军主任,后率部随“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失利后,他秘密回到家乡,发展共产党员十余人,建立起中共东溪洲支部,任支部书记。1928年5月去福建寻找战友许瑞芳,路过临川腾桥时,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狱中受尽折磨,始终坚贞不屈。9月下旬,在抚州城清风门外英勇就义。
   黄素英 黄素英(1902-1928),女,临川区湖南乡人,居抚州城汝东园。
   1927年春,黄素英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担任临川县委委员,根据党的指示,在唱凯、罗针一带开展活动。她开办农民识字班,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发动群众抗租抗粮,打击土豪嚣张气焰。1928年7月初,由于叛徒告密,中共临川县委机关遭到破坏,她与县委书记宁元勋同时被捕。敌人对她软硬兼施,先是摆酒席,许以高官厚禄,她不为名利金钱所诱惑。敌人又对她施用火烧、压杠子、抽皮鞭等酷刑逼供,始终未能从她口中得到丝毫情报。7月18日,黄素英与宁元勋、陈导平等一起被害于抚州城曾家园。
   李克昌 李克昌(1906-1928),东乡县孝岗镇梧桐街李家巷人。
   1926年就读于江西省立第七中学,10月北伐军攻克抚州城后,李克昌回东乡参加革命,任国民党东乡县党部工人部长,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其间积极筹建工农武装,兼任县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队队长。1927年4月至5月,先后4次率自卫队与郑徽猷和地主王殿元所率地方反动武装数百人作战,将其击退,并配合北伐军一个连直捣王殿元老巢,将其财产全部分给当地贫民。“宁汉合流”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彻底决裂,李克昌转入地下活动,11月,农民自卫队被迫解散,转移到农村开展活动。他多次化装进城,打入国民党内部,计划谋夺县城。1928年5月一个夜晚,因叛徒陈禾生告密,正在县城天主教堂内开秘密会议的李克昌被捕。7月20日临刑前,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牺牲时仅年22岁。
   张书锡 张书锡(1905-1928),又名省仔,乐安县南村乡南村张家人。
   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随军北伐,在攻打南昌战斗中负伤,康复后与中共党员何德辉返回乐安,并与先期回乐安的中共党员谭伦明取得联系,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同年11月,在中共党员、国民党赣东特派员钟赤心指导下,改组国民党右派把持的乐安县党部,张书锡被选为县党部常务委员,兼任乐安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军事教员。后又担任乐安县太平市“挨户团”和县靖卫队军事教官,曾做县靖卫队队长策反工作。先后带领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挨户团”团丁、靖卫队队员对为非作歹的贪官污吏、称霸一方的流氓恶棍和土匪进行斗争和追歼,深受群众拥戴。
   1928年8月,在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他离开乐安,到上饶河口市(今铅山县)任公安科长。因中共党员身份暴露,被敌人诱骗回家即遭逮捕,于9月21日在南昌慷慨就义。
   陈富生 陈富生(1897-1929),原籍广昌县吁江镇潘田村。
   陈富生6岁时因家境贫寒,被生父卖给南丰县洽村乡黄龙坑陈益和为子。1928年参加赣西工农红军,任班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受党组织派遣,带领有13支枪的队伍回黄龙坑开辟工作。他们秘密发展党员和农会会员,很快在周围几个村建立农民协会和赤卫队。8月率赤卫队到广昌苦竹乡,成立农民协会,秘密发展5名党员,成立中共苦竹支部,建立苦竹农民赤卫军。8月18日率洽村游击队、古竹赤卫军配合江西红军独立第2团攻克广昌县城。10月,游击队与国民党军队在黄龙坑激战,因众寡悬殊,陈富生部陷入重围,不幸被捕。敌人用铁丝穿透他手腕,并用刺刀残忍地割下他手腕、大腿、臀部肌肉,押至宁都吴村,逼他说出红军去向和黄龙坑苏区干部姓名。他怒斥敌人,英勇不屈,壮烈牺牲。
   周士及 周士及(1897-1930),崇仁县航埠镇周舍村人。
   1918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翌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影响下抚州的活动。1924年在孙坊乡华家村小学任教。1926年4月往南昌投入叶挺部队,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被派回崇仁县开展革命活动,任国民党崇仁县党部执行委员、常委兼总务部长,12月发动和组织工农群众2000多人,斗争贪赃枉法县长陈作材。此后,多次组织群众斗土豪、惩恶霸、分田地。1927年1月,代表国民党崇仁县党部出席国民党江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7月15日,汪精卫武汉政府与共产党正式决裂后,周士及转入地下斗争,曾率十余人攻打国民党崇仁县党部,活捉右派委员黄邵武、袁芝。“八一”南昌起义部队路过临川时,周士及随起义军南征转战福建,与敌激战后被冲散,在福建教书谋生。1930年6月4日,秘密回家,被国民党当局侦知逮捕,随即在村外后山英勇就义。
   周寿南 周寿南(1902-1930),临川区湖南乡庙东龚溪桥人。
   1927年前任临川县店员工会执行委员、县总工会执行委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临川县总工会支部书记,后随“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征,潮、汕失利后,回临川县做地下工作。1929年3月任中共临川中心县委书记,6月前往六岭圩出席县委秘密会议途中被捕,营救出狱后继续坚持斗争。1930年7月,因叛徒告密再次被捕,在狱中受尽各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12月,就义于抚州城清风门外。
   卢春生 卢春生(1909-1930),又名卢平旺,金溪县左坊镇盘亭村人,金溪县党组织创始人。
   1927年2月在江西省立第八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临川县学生会支部负责人之一。同年3月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金溪县支部书记。1928年8月,受中共临川县委指派回金溪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发展党员18人,10月成立中共金溪支部,任支部书记,建立党小组3个。1929年5月,受党组织派遣打入国民党政府内部,任国民党金溪县政府建设局职员、金溪县靖卫团师爷。他利用公开身份,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同年7月,任中共金溪区委组织委员,后担任区委书记。10月,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捕,在狱中受尽折磨和拷打,始终保持革命气节。12月,在抚州城清风门外英勇就义。
   赵世嘉 赵世嘉(1904-1931),号新生,南丰县城人。
   “五四”运动波及南丰,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进步活动。1925年夏,赴南昌赵醒侬处,得其介绍报考黄埔军校,被录取在预科班学习,次年3月转入第5期步科就读,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军校“清党”,7月回到南丰,活动于洽湾、熊坊等地。1928年4月投入宁都共产党员赖金声领导的横江农民暴动。1929年6月,任宁都县赤卫大队党代表,配合红军在宁(都)南(丰)广(昌)边界连打几次胜仗。7月上旬,率赤卫队到南丰洽村开展反霸斗争,建立农民协会、农民赤卫军,配合江西红军独立第2团击溃广昌靖卫团,并活动于南丰与宁都之间,帮助建立红色政权和地方武装,积极发展党组织。7月中旬,奉命配合红军独立第2团攻克南丰县城。11月,任宁(都)南(丰)游击大队大队长。1930年2月,被选为中共赣西南特委候补委员。8月,游击队攻克宁都县城,建立苏维埃政权,将宁南游击队、宁都游击队、乐安独立营合编成独立第3团,赵世嘉任政委。此后,他率部转战宁都、南丰、广昌、宜黄、乐安边界地区。1931年在宁都战斗中英勇牺牲。
   张英 张英(1904-1931),字慰清,乐安县大金竹人,乐安县党组织创始人。
   张英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接受了新思想。1925年冬,与廖丕文等人在大金竹小学开办农民“夜读班”,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19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中共乐安县大金竹支部成立,任支部书记。他以地方“自卫”之名,成立“团练局”。为策反国民党乐安县靖卫大队,1929春他解散“团练局”,带领全部人枪打人靖卫大队,任分队长,经秘密串连和利用敌人矛盾,处决作恶多端的大队长李德贵,掌握了县靖卫大队的大权。1929年10月2日,他以追剿红军为名,率领靖卫大队110多名士兵,携带80多支枪开赴招携起义,加入江西红军独立第2团。不久,乐安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他任副主席兼土地部长,建立大金竹农民协会。
   1929年12月23日,张英受命在大金竹天机坛组建乐安县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乐安游击大队,任大队长,他带领游击大队在乐安、永丰、宁都边界地区打土豪、办农协,建立革命政权。1930年1月,毛泽东率红4军到大金竹,召见张英、张方说等人。6月,乐安游击大队在宁都改编为江西红军新4团后,他回乐安招携组建独立营,任营长。他率领独立营消灭万崇反动武装“红枪会”,打垮地主武装“保卫团”。8月,独立营扩编为独立团,任团长。12月23日,率领独立团配合红军作战,取得龙冈战役的胜利。是年冬,混入革命队伍的反革命分子胡竹笙等人,借“肃反”为名,制造骇人听闻的“乐安事件”,张英被诬为“AB团”分子,遭严刑拷打,因伤势过重,于1931年1月7日口吐鲜血而死。
   李毓春 李毓春(1910-1931),资溪县高田乡圩上村人,是资溪县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1927年在南昌一中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暑假回到家乡参加领导农民运动,以梅瞿小学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成立西乡农民协会,积极实行“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等主张。1928年春加人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金溪区委枫林支部圩上小组组长。他虽病魔缠身,仍奋斗不息,父母劝他在家休养,他答道:“儿虽日夜奔波,历尽艰辛,然为劳苦大众之生息,常觉无形的快慰,精神爽奋。”1930年10月,中共临川县委和中共金溪区委相继遭到破坏,不少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被杀害,他仍坚持在高田一带活动,并与赣东北党组织取得联系,同赣东北游击队一起转战于金溪、资溪、贵溪3县交界山区。1931年7月,他积劳成疾,不幸早逝。
   邓梅村 邓梅村(1893-1933),号熙宁,黎川县荷源乡浆源村人。
   邓梅村从南城中学毕业后,回黎川当教师,曾任真儒小学校长。1925年,在广州《真理报》任编辑。1926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苏联学习,归国后仍在外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2、3月间,随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秘密回黎川开展地下活动,发展党员,建立中共九江铺(今日峰镇连源村)支部,为红军首次攻打黎川创造有利条件。1931年6月,红军攻克黎川,他当选为黎川县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他办事认真,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在打土豪筹款中,劝阻母亲为舅舅说情,直到舅舅按数交钱才罢休,受到群众称赞,工作局面很快打开,全县9个区陆续成立红色政权。7月随同红军主力撤出黎川,化名邓领先转移到赣南工作。1932年在吉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坚持斗争,并设法营救出2名被关押的同志。1933年被杀害于泰和。
   饶福林 饶福林(1893-1934前后),广昌县甘竹镇龙溪村人。
   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奉命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建立龙溪党支部和龙溪、徐坡、樟村革命委员会。1930年3月组织成立甘竹区革命委员会,5月成立中共甘竹区委员会,他负责区委和区革委会领导工作。1931年7月,当选为广昌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0月,任广昌县游击队队长,率领游击队在塘坊、尖峰一带开展游击斗争。1932年2月,任南广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饶福林带领地方武装在广昌、宁都、南丰3县交界山区坚持游击斗争,不幸被捕。敌人将他关进铁笼,用竹筏解往南昌后秘密杀害。
   余恩云 余恩云(1886-1934),又名余彬,广昌县尖峰乡井尾村人。从小随父学篾器编制技艺。他编制花篮、柳盒、脚篮、楹联、匾额等篾器,巧妙地将山水、人物、花卉及各种图案纵横交织在其中,形象生动,神态各异,寓艺术于实用之中,成为室内陈设工艺品。所编挎筐,结构琐杂,剔透玲珑,上盒图案为鸳鸯戏水,下底拼成对称“双喜”,神情动人,至今仍在民间传颂。1931年参加革命,历任乡、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秋牺牲。
   张方说 张方说(1900-1934),乐安县金竹乡大金竹村人。
   张方说做过十多年长工,1927年秋参加农民“夜读班”学习,阶级觉悟不断提高。1928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29年11月,当选为在大金竹建立的乐安县第一个农民协会的委员。1930年1月26日晚,获毛泽东接见后即随军行动,任红军交通员。1931年初“乐安事件”后,回乐安重建乐安独立团,任政委。6月率200余名战士一举攻克乐安县城,击溃王兆麟的地主武装“保卫团”。1932年8月,率独立团配合主力红军攻克乐安城。9月,先后任刚成立的中共乐安中心县委二分区指挥官和乐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3年11月,被诬为“右倾机会主义者”,撤销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职务。1934年初,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工作,跟随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坚持游击战争。10月,转战永丰、乐安交界的大原山时不幸被俘,被关押在吉安、九江等地,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曾亲自提审他,要他“悔过自新”,但他坚贞不屈。国民党把他关进监狱后,将他摧残折磨致死。
   许瑞芳 许瑞芳(1906-1934),曾用名许植芳,临川区连城乡人。
   许瑞芳在江西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时,与李井泉等学生组织“读书会”,学习马克思主义,探求革命真理。北伐军攻打临川时,组织学生、工人、农民,借来长梯协助攻城。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临川最早的一批党员。先后任中共临川支部干事会、中共临川特支宣传干事,并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改组国民党临川县党部的工作,任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长,参与组建农民自卫军。他深入发动群众,组织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组织游行示威,把破坏工会、民愤极大的反动县长肖治品驱逐出临川。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途经抚州,他率领农民自卫军参加起义部队,随军转战广东。潮、汕失利后,与组织失去联系,先回家乡,后化名到福建永安中学任教。他以学校为据点,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进步组织,帮助群众学政治、学文化,常用深入浅出的道理、通俗易懂的比喻和漫画,向工人、农民灌输革命思想,启发阶级觉悟。许瑞芳的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当局觉察,暗中布下罗网,准备将他逮捕。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离开永安。1931年11月,携带眷属与同乡许炎辉一道回乡,途经福建何连排,遇上红军部队,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作战勇敢,很快提任为红4军第10师宣传科长。1933年1月,他同部队一起参加金溪浒湾战斗。1934年10月,在石城战斗中牺牲。生前写有《国民党之如是我见》《革命的人生观》《乡村劣绅经济之来源——剥削》《告青年》等文章。
   危老仔 危老仔(1905-1935),南城县沙洲镇松木岭人。
   1929年参加革命,是资(溪)南(城)边界新苏区最早参加秘密革命活动的积极分子,并发展一大批秘密工作者。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担任金南特区第一分区(竹源)区委书记,6月任金南特区区委书记。金南特区紧靠国民党统治区,他特别重视建立各种武装组织,各乡普遍建立游击队,特区军事部直接掌握一支400多人的游击队,称为63团。1933年6月15日,混入革命队伍,窃取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国民党特务肖大罗乘63团外出时,密告南城保安队,偷袭特区机关。危老仔一面组织群众上山,一面四处放风说“63团回来了”,使敌人半途收兵。之后,设计抓获并处决肖大罗。1933年9月,任金南县委书记。1935年2月6日,他在松木岭村突遭敌人包围,因突围无望,不甘被俘,毁坏枪支后引颈白缢。
   万舞 万舞(1896-1938),字熙春,临川人。民国7年(1918)任陆军第34梯团上校团长,部属有熊式辉、赖世璜、刘峙、张治中、曹汝森等。10年,率团进攻韶关,在寡不敌众,兵力悬殊情况下,适时指挥连发5炮,乘势击败直系军阀吴佩孚部万余人,创造“五炮定韶关”空前大捷,名载战史。此后,历任少将参谋长、南京办事处主任、兵站部长、河南财政厅长、中将兵站总监等职。卒于洛阳。
   杨凤来 杨凤来(1910-1941),资溪县高阜镇五里山村人,自幼卖给地主。1933年初参加革命,任高埠区苏维埃政府文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随县委机关转移闽北。1938年,受中共福建省委派遣,以新四军残废军人身份回乡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秘密发展党员,动员一批青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8月,被任为五里山区区委书记。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到处搜捕他,但他仍在当地坚持斗争,先后带领党员和群众镇压作恶多端的联保主任夏蔡阶和清乡委员黄润发。1941年5月,不幸在庙嘴坳被捕。国民党当局对他威逼利诱后,用种种酷刑折磨他58天,直至他下肢折断,遍体腐烂,但他对党的机密守口如瓶,对敌骂不绝口,被敌杀害于狱中。
   游家禄 游家禄(1886-1941),别名靠师傅,乐安县鳌溪人。小时家贫无力上学,靠打零工为生。20岁时学“厨倌”,不久,便掌握一手烹调技术,烧、烤、煎、蒸、炖及拌氽无不精通,更长于刀工和火候;切片薄如纸、切丝细如发,清炖鸡鸭汤面不浮油珠,状似白水,而其味却清香可口。所作菜肴,色、,香、味、形俱佳。
  烹技超群,远近闻名。
   刘文江 刘文江(1860-1942),名景韩,南丰人。早年做过州判,后辞官教书,并在名医指点下自学中医,数年后弃教从医。46岁时择居南昌,以医为业。精通内、妇、喉科,尤以妇科著称,善治赤白带下、婚后不育等症。民国19年(1930),与姚国美、江公铁等兴办江西国医专修院,任校长兼妇科教授,编成《中医妇科讲义》1册。历任省第一届议员、红十字会南昌分会医院院长、神州医药会江西分会会长等职。被南昌中医界誉为“四大金刚”之一。曾被授予嘉禾二级奖章。26年秋,侵华日军逼近南昌,学校被迫解散,他携家人返回南丰,仍操医业,至病逝。
   程希文 程希文(1879-1942),字伯衡,南城县人。曾任江西都督府秘书,浙瓯海关监督兼外交部温州特派员。在温州时多次查禁日本商人不轨行为,拒收万金贿赂,依法惩治奸商。民国28年(1939)因体弱多病迁回南城。31年初,侵华日军窜扰赣东,家人、亲属纷纷劝其徙避,他均婉言谢绝,并说:“当留故乡倡导抗敌,倘有不测,愿以身殉!”6月12日,南城陷落,程希文和五弟程希颜为日军所获。侵华日军指挥官田孝行企图诱降,程希文兄弟拍案怒斥,慷慨饮弹。
   陈祥开 陈祥开(1882-1942),东乡县圩上桥镇南辽街人。自幼失学,成年后,用经营杂货店和竹木生意所攒钱,腾出住房,拨出耕地,于民国8年开始,先后创办私立小学、巾学和私立开智初级农科职业学校,到31年已有教室10间、礼堂1栋、膳堂1所,学生宿舍200平方米。他管理有方,善于识人用才,高薪聘请名师任教,低收学生费用,培养一批人才。邓祖耀、陈先觉、乐承三、黄俊秀等都曾求学于该校。病逝后,其校务由次子陈正人主持。1949年5月学校停办。
   汤子敬 汤子敬(1860-1943),字培,号厚珍,临川人。民国时期重庆著名工商业家。幼时家贫。清同治十二年(1874)入川学徒。光绪二十五年(1899)独自开店。凭着丰富商业经验和坚忍不拔毅力,先后在重庆开设“源远长”、“正大昌”钱庄,“聚福厚”“德大昌”“聚福长”等布匹、棉纱、山货店。民国时期,将山货店改为“聚福洋行”,并投资经营盐业和房地产,成为蜀中巨富,人称汤百万、汤财神、汤半城。
   梁翘 梁翘(1864-1943),字翊廷,东乡县詹圩镇余坊村人。民国2年(1913)起,先后在东乡、临川、进贤设馆,培育学生千余人。他治学严谨,能文善书,尤以诗、对为工,有诗、词、歌、对联手稿4本,约万言。其书法,取颜、柳、王、何(绍基)诸家之长,融为一体,创独特风格。其门生有舒同、梁宜、乐庭玉、胡延桢等。其子梁宜与舒同、赵拔群等同学,同办进步刊物《师水声》,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广昌被害。曾编著《医国蠡见》,受邵力子、谭延闽称赞:“千言万语,洞烛无遗”。
   周复 周复(1901-1943)字旭人,临川湖南乡人。民国13年(1924)入黄埔军校第3期学习,同年冬被编入学生军参加东征。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转明治大学深造。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入伍生政治部秘书、校政治部秘书、国民党南京市党部监察委员,特派员。抗日战争期间,任鲁苏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兼国民党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书记长、干部训练团校务委员,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31年任山东省政府委员。32年(1943)2月,所部在山东安邱与日本侵华军相遇。他亲率敢死队数十人突围,不幸被流弹击中胸部牺牲。追赠陆军上将衔。
   桂瑞藩 桂瑞藩(1880-1947),临川县李渡镇(今属进贤县)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906),官费留学日本。民国8年(1919),自筹资金,在李渡桂桥村创办小学。一心倾注在教学工作上,卅年如一日。他认为“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学生是明天国家的砥柱。”以教师勤教,学生苦学为校风。求学者从本村发展到临川、进贤、南昌、丰城等12个县市,受业学生近万人,毕业生2000人,名闻省内。逝世时,不少在外地工作、求学的桂桥小学毕业生专程回校参加葬礼,送葬者长达数华里,追思他为乡村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张保生 张保生(1901-1950),字佑民,乳名保仔,崇仁县航埠张家村人。民国元年(1912)随继父学唱戏。3年后,学会各种角色的表演,会各种乐器,组成家庭“三角班”,后又改唱宜黄戏。在宜黄戏基础上,移植整理剧目有《三娘教子》《八仙贺寿》《三司会审》等,擅演《攀弓带》《孟姜女》《方卿戏姑》《毛洪记》《蔡鸣凤辞店》等。其扮相清秀,形象生动逼真,嗓音圆润细腻、吐字清晰,深受周边县乡群众欢迎,有抚州地区“小梅兰芳”美誉。
   王佑臣 杨秀峰 王佑臣(1914-1950),原名朱金秀。杨秀峰(女,1912-1950)。夫妇二人均系河北省蓟县十一区人。王佑臣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春参加南下工作团,随部队南下,8月到资溪县,任中共资溪县委委员、宣传部长。杨秀峰194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南下至资溪县,任中共资溪县二区区委组织委员。1950年2月21日,资溪匪首曾皋九率匪徒600余人围攻资溪县城。在敌众我寡形势下,王佑臣从城西门方向突围,不幸中弹牺牲。杨秀峰身怀六甲,突围时行动不便,为掩护战友突围,掉头朝反方向奔跑,不幸被捕。匪徒对她施以利诱和酷刑,迫其就范,她宁死不屈。最后,她和崔凤英(泸阳一区妇女干部)等5人被匪徒活埋于县城附近山窝。为纪念烈士,今资溪县城命名一条“佑臣路”。
   饶嘉贵饶福英 饶嘉贵(1892-1955)、饶福英(女,1896-1944),东乡县岗上积镇毛栗岗村人,务农。1942年9月10日,侵华日军10余人窜到毛栗岗村,饶福英与兄饶嘉贵躲避不及匿于门后,待日军踏进大门,饶嘉贵突然挥耙猛砸,连毙两名日军。退守耳门小巷时,一日军端着上好刺刀的枪窜入,饶嘉贵因用力过猛,滑跌倒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饶福英操起竹椅从背后朝日军脑后猛砸,饶嘉贵趁机跃起,打死第三个日军。事后,县长赠给饶氏兄妹“义勇可风”锦旗,并免3年农业税。群众游行庆贺。
   包钧台 包钧台(1877-1957),字皇羲,号景贤,南丰县市山镇汤坊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拔贡。民国4年(1915)主持南丰县立高等小学。新中国成立前南丰中、小学校长、教师多出自其门下。9年冬,编纂《南丰县志》,历时5年,于13年刻版印刷。退居家后精心研究医术,以《时病论》为蓝本,费时8年编成《医理大全》和《新编时病指南》10卷、《红白喉症要诀录》1卷。晚年崇尚佛教。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省政府参事,因年高未能赴任。
   梁仁杰 梁仁杰(1890-1958),别号云山,临川上顿渡镇梁家人,居县城西门梁家。民国9年(1920)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法政系,取得博士学位。归国后,先后担任京师地方审判厅候补推事,司法部法律馆编纂,上海临时法院、南京最高法院推事,江西省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即上海特区法院)院长,江西省高等法院院长,司法部人事处处长,江苏省高等法院院长等职。任职期间,尚能廉洁自守,受到同僚好评;但当革命志士被国民政府逮捕、关押时,他以“危害民国”罪,批准判处死刑或徒刑有数10人。1933年邓中夏烈士(化名施义)在上海被捕后,他对邓中夏进行审判,并将其移送南京,使邓中夏在雨花台惨遭杀害。上海解放后,一度被留用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任科员。1957年12月,经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判处梁仁杰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58年3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枪决。
   张力之 张力之(1914-1958),原名张寿椿,南城县里塔人。1935年春,东渡日本,入东京大学、仙台东北帝国大学学习,因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左翼组织和秘密抗日活动,被逐回国。先后在上海、山西参加抗日运动。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牺盟总会宣传部长,太岳军区敌工部长、民运部长、陆军中学副校长,抗大七分校三大队副大队长,民主建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省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冬,调中央统战部任处长、副秘书长等职。1956年当选中共八大代表。1958年1月在北京病逝。
   李伍仂 李伍仂(1885-1963),南城县人。11岁到宜黄戏春合班学戏,后流动于赣闽边境一带演出,勉强度日。1956年,应宜黄县人民政府邀请,筹办演员训练班。整理出宜黄戏传统剧目110多本,在能上演的78个剧目中,有50个是他亲自传授,其中有《拦江救主》《宝莲灯》等10余个剧目成为剧团保留节目。1957年7月,以古稀之龄扮演《拦江救主》中的赵云,获省文化局奖励。1960年被评为省文教先进工作者,9月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还当选为省政协委员和宜黄县人大代表。
   李折仂 李折仂(1916-1966),南丰县市山人。从小随父学习捕捉果树害虫,特别是对桔树天牛幼虫(钻心虫),能根据树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钩杀。1951年,在江西新干现场比赛时,对桔树天牛幼虫开洞钩取准确、速度快、无遗漏,被评为省果树捉虫劳模。1952年应邀在农业部召开的南方果树会议介绍经验,为中科院果树研究所编写《中国柑桔栽培学》提供有关资料,均获好评。196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在《科学与技术》专辑中,将其捕捉柑桔天牛幼虫实践技术作整理推广。
   鲁承枫 鲁承枫(1896-1968),字晓丹,黎川县中田乡人。1927年担任南昌牛行火车站和南昌火车站站长时,想方设法积极帮助“八一”起义部队,做好支前工作。后任段长、课长、技正、科长、处长兼工程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央铁道部、铁道兵团、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和第十二工程局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参加武汉长江大桥、成昆铁路测绘和设计工作,大胆创新,发明独特先进技术,多次受到奖励。
   徐秉初 徐秉初(1897-1969),宜黄县城人。早年经营食盐、棉纱生意。民国23年(1934),筹资2万元在宜黄县城开办全省第一家机械化造纸厂——宜益造纸厂,生产包装纸、白报纸、道林纸等。28年,由省政府投资改建成民生造纸厂,任厂长。该厂年产值20万元,利润2万元,产品远销西南各地。还开办农场,引进新品种和优良蓄种。32年,侵华日军进占宜黄,他将厂迁往赣州,重建东南造纸厂。新中国成立后,任赣西南人民造纸厂(今赣南造纸厂)经理。还先后参与南昌天然松脂厂、江西砖瓦厂、江西电机厂、江西第三糖厂等企业筹建工作,为江西工业作出一定贡献。
   余建丞 余建丞(1881-1971),又名建臣,字纪明,南丰县人。自幼随家迁居樟树,后到南昌学徒。善于理财经营,先后在南昌开设义昌厚、义昌仁、泰丰仁等10余家钱庄;并涉足盐业、木材、五金、纺织、房地产等行业,在连云港、扬州、常州、南京、上海、九江等地均有生意往来,并设有分号,成为民国时期商界巨贾,名噪省内外。曾任南昌市商会主任委员,热心抗日救亡活动和城市建设事业,劝募救国公债,创办民间消防组织,建立南昌第一座消防瞭望台,捐资开办商业学校。37年,举家迁往广州,后迁香港,均设有商行、公司等。
   江荣泉 江荣泉(1902-1978),东乡县孝岗镇江家村人。1956年春担任佛岭水库管理员,日夜巡逻在田间,做到合理用水,使设计灌溉面积1700亩的水库,实际灌溉3500亩田地。他农忙管水,农闲植树,10余年如一日,在地表很深的砾石层挖坑、挑土,用插条、播种办法育出2万多株苗木,栽有梨、桃、柑、橙、柿、板栗等果树8000多株,花卉药材20多种,还有松、杉、竹和油茶、桐子等经济林。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中科院江西分院聘为林业特约研究员。曾多次出席省、地劳模大会,受到邵式平、杨尚奎、白栋材等省领导接见。
   胡科生 胡科生(1903-1981),又名“钱串子”,临川唱凯镇人。13岁时丧父,跟姐夫学做石匠。满师后在南昌做工,参与南昌广益昌商场、豫章公园、中山堂、万寿宫等工程建筑。他技术过硬,砌二层楼高墙不用吊线。所雕禽兽花卉,造型新颖,栩栩如生。1953年,进江西省第二建筑公司工作。先后参加江西中苏友好馆、江西宾馆、南昌艺术剧院、江西博物馆、中共江西省委大楼等现代化大型工程的雕塑设计。雕刻在江西宾馆的“双龙蟠珠”是其杰作之一。1959年,参与北京军事博物馆工程建筑。所雕和平鸽,以细腻刀法,和谐线条和展翅高奀形象,表现中国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别具匠心,获得专家和建筑界称誉。1967年退休同乡,为抚北大桥、崇仁桥、红旗桥、万年桥等建筑发挥余热,留下许多珍贵石雕。
   曾秋莲 曾秋莲(女,1921-1982),资溪县马头山镇柏泉村人。1954年3月入党,先后担任乡妇女主任、大队支部书记、民兵连长,是省、地、县农业劳模。1959年10月,她正在鹰厦铁路线柏泉村地段担负守卫铁路大桥值勤,发现有一可疑人员正在桥南转悠。她立即上前盘问,该人先递钞票收买不行,便拔出匕首行凶。曾秋莲机警地擒获歹徒,搜出其身上的雷管炸药和大量钞票。经审查该人是越狱流窜犯,企图炸桥颠覆列车。翌年4月,她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并获得中央军委所奖半自动步枪一枝。
   李宏 李宏(女,1900-1983),原名黄珂,曾名黄俊、李诚、李惠文,南丰县洽湾黄家堡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4月任中共上海中国公学支部书记。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和妇女解放活动,并主办汉阳工人训练班。1944年在重庆任《新华日报》“妇女之路”周刊编委,随后调中共南方局。1949年6月作为军代表接管江西医学专科学校。后在中共南昌市委、中国铁路工会、中共中央宣传处、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教办公室任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处长、副主任、副部长等职。一生勤勤恳恳,为党的宣传文教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杨菊生 杨菊生(1916-1984),南丰县城郭背园桔农。1955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果园大队长、镇人民代表、省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县农民柑桔专职技术指导员。他运用自己丰富的柑桔栽培技术,配合科技人员,使天牛卵防治、抹夏芽保果,微量元素应用、合理施肥、整枝和深翻改土等新技术得以推广,柑桔产量猛增。他还大力引进温州蜜柑、广柑、日本柑桔等新品种。经过10余年努力,协助桥背、莱溪、大堡、城郊、白舍等地发展大片柑桔林。
   詹国贤 詹国贤(1913-1985),字文俊,号宝卿,乐安县人。从1960年开始,他参与乐安县修史编志工作,是《乐安人民革命斗争史》编写员,后参与新修《乐安县志》。在编写工作中,兢兢业业,数年如一日。他长期患有眼疾,双目难以看清字迹,每隔一小时喷滴眼药水,从不缺勤、请假;身患鼻癌也不休息、住院。在编写《乐安民国史》时,他查阅资料,并根据自己回忆提供大量史料,填补部分空白。对旧版《乐安县志》,逐字逐句,一丝不苟地译成现代文。弥留之际,仍对自己所编志稿询问不已,令人敬佩。
   李蹊 李蹊(女,1908-1986),字美玉,化名李琦、梦萍,东乡县孝岗镇人。1926年秋,北伐军进入江西,在舒同及叔父李克昌启示下参加革命工作,任国共合作时国民党东乡县党部妇女会执行委员。她不畏强权,敢于揭露反动派罪行,被监禁。1937年在家得知舒同等到达陕北,她立即冲破家庭束缚,不顾鞋尖脚小,道路崎岖,独自一人到达延安。于1938年11月入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行政处秘书、天津市公安局档案科科长等职。1953年曾赴海南岛、塘沽新港参加建筑工程工作。
   饶天阳 饶天阳(1912-1986),东乡县岗上积乡前东源村人。自幼随父学傀儡戏,精通戏中生、旦、净、丑等表演艺术,又有提、吹、拉、唱基本功,能背出几十出正本戏文。为生计,其父筹建“天舞台”三角班。他19岁时接替父亲担任班主,常年活跃于东乡、金溪、贵溪等地演出。1956年东乡采茶剧团成立,他应召入团。先后提供《改金榜》《毛洪计》等传统节目50多出。1957年上饶地区戏曲会演,《改金榜》获剧目奖,饶天阳获全区戏曲先进工作者。1964年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终年74岁。
   李天祐 李天祐(1912-1987),浙江省龙泉县人。1957年冬,全家迁到资溪县泸阳乡泉坑村安家落户,垦荒种粮,伐木种菇。从1959年开始,带领全家在采伐过的山地栽插杉条,坚持砍1栽5,岁岁营林不息。在炼山垦复、打穴植树的同时,套种芝麻、红薯、玉米和萝卜,以耕代抚,促杉苗速生,并以副养林。1979年经林业部门丈量,已成材61亩,第一次交售杉木70余立方米。受到多家报纸采访报道,是植树造林标兵、绿化荒山造林致富富裕户。
   傅少岩 傅少岩(1927-1989),名尚训,号共生,都昌县人。生于世医之家,自幼随父学医。1953年8月进江西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毕业后一直在抚州专(地)区医院工作。专于内、儿科和针灸,尤以温热病见长。临床注意调理阴阳气血、脏腑,注重后天脾胃功能,扶植抗癌能力,使晚期患者得以延长生命。坐诊注意观察耳朵色、形,并撰写成《耳诊初探》。曾用针灸治愈不少疑难病,在中医界享有盛名。是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江西分会理事,抚州地区分会理事长,江西建昌帮中药研究顾问。
   黄贤育 黄贤育(1902-1990),崇仁县航埠袁坊村人。民国13年(1924)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8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22年回国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专员。抗日战争时期,在四川省长寿县主持大狮子滩和龙溪河梯级水电开发工作,先后参加抢修龙溪河下清渊涸水电站和东北小丰满水电站大坝工程。34年与美国大坝专家萨凡奇多次前往三峡地区勘察、选址、设计。随后,又到四川、甘肃等省考察水电开发工程。在担任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处长时,先后提出过修建7个中型水电站设想。新中国成立后,任燃料工业部水电工程局局长、总工程师。1978年赴美探亲疗养,1990年12月病逝于美国加州寓所。
   聂木生 聂木生(1925-1995),临川湖南乡人。早年在家务农,18岁时逃壮丁,避走黎川,拜当地名医学习中草药技术。6年后回乡务农兼行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大队总支书记、公社党委委员。1970年调湖南公社医院当中草药医师,擅长以草药治肝炎病。1977年2月13日深夜,当2名犯罪分子潜入医院作案时,他不顾歹徒4次掷来的手榴弹爆炸,身负重伤仍舍命追赶,在附近群众配合下,将歹徒捕获。1978年被选为全国五届人大代表。1982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志坚
相关人物
戴叔伦
相关人物
乐黄目
相关人物
应垕
相关人物
蔡承禧
相关人物
何师韫
相关人物
李山甫
相关人物
崔纵
相关人物
饶廷直
相关人物
晏敦复
相关人物
童宗说
相关人物
曾极
相关人物
傅梦泉
相关人物
赵长卿
相关人物
危稹
相关人物
谢公旦
相关人物
陈容
相关人物
饶应龙
相关人物
何坦
相关人物
黎民寿
相关人物
肖雷龙
相关人物
何时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临川
相关地名
宜黄
相关地名
南城
相关地名
崇仁县
相关地名
广昌县
相关地名
乐安县
相关地名
金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