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山仙都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6431
颗粒名称: 麻姑山仙都观
分类号: B95
页数: 2
摘要: 麻姑山仙都观 亦名麻姑庙,简称“仙坛”。相传古时麻姑在此修炼得道成仙,唐代道士邓紫阳奏立麻姑庙得玄宗恩准。
关键词: 抚州 道教

内容

麻姑山仙都观 亦名麻姑庙,简称“仙坛”。相传古时麻姑在此修炼得道成仙,唐代道士邓紫阳奏立麻姑庙得玄宗恩准。十七年(公元739)麻姑庙落成,赐名“仙都观”,供奉麻姑神像。天宝五年(公元746)玄宗又命在麻姑山“增修仙宇,塑立诸像,显耀祠宇”,使麻姑庙名声大噪。特别是大历六年(公元771),大书法家颜真卿登临麻姑山,乘兴撰述并书写被后世书家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后,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
   宋代道教受到统治者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地方官员重修仙都观中三清殿、老君殿、玉皇殿等道教活动场所,朝廷从真宗到高宗,8代帝王对麻姑仙女及仙都观都有诰封。其中,真宗赐御书百余轴、高宗赐御书法帖10轴于仙都观,神宗、哲宗、徽宗、宁宗和理宗先后封麻姑仙女为清真夫人、妙寂真人、真寂冲应元君、真寂冲应仁佑元君、真寂冲应仁佑妙济元君,并规定农历每年七月初七,当地官员军民等携带供品进山朝拜麻姑。
   元代延祐初(1314),请诏改仙都观为万寿宫。元末,由于战乱迭起,仙都观毁于兵火。明代洪武初(1368),诏示天下修复名山大川宫观,次年,提举雷振远、都监刘碧渊等发动南城民众重修仙都观。明末,又因战乱毁为灰烬。清初又多次修缮仙都观,通过百余年的修建,宫观建筑蔚为壮观。咸丰六年(1856)太平军入驻南城复遭兵燹,仙都观几乎被毁。民国时期战事频繁,仙都观受到严重破坏。1992年,南城县政府筹集资金,重修仙都观仿古建筑群,重刻大字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并开放。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