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06234
颗粒名称: 一、机构
分类号: G22
页数: 3
页码: 3141-3143
摘要: 抚州地(专)区人民广播站 1968年6月1日,抚州专区毛泽东思想广播站成立,隶属专区革委会政治部,站址在专署办公大楼四楼。站内设编播组和事业组,有工作人员12人。职能是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重要节目和自办有线广播节目,并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区各县(市)的广播工作。1972年1月,改称抚州地区人民广播站,与地区广播管理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专职从事广播工作。1980年3月停止广播。 抚州地区广电系统外所建广播站(室)为厂矿企业、农林垦殖场、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完全中学等单位创办,除转播节目外,也有少量自办节目。至2000年,系统外所建电视差转台有8座,卫星地面接收站有66座,有线电视台有29座。这些广播电视机构是全区广播电视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抚州 机构

内容

(一)地(专)区机构
   抚州地(专)区人民广播站 1968年6月1日,抚州专区毛泽东思想广播站成立,隶属专区革委会政治部,站址在专署办公大楼四楼。站内设编播组和事业组,有工作人员12人。职能是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重要节目和自办有线广播节目,并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区各县(市)的广播工作。1972年1月,改称抚州地区人民广播站,与地区广播管理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专职从事广播工作。1980年3月停止广播。
   抚州地区(市)广播电视局 1972年1月,专区毛泽东思想广播站改称地区广播管理站,站址迁至抚州市大公路83号。1980年3月抚州地区人民广播站撤销,广播管理站专一执行管理职能。1982年2月,撤销地区广播管理站,成立地区广播事业局。地区广播管理站和地区广播事业局内设机构均为办公室、农网组、宣传组。1983年10月,地区广播事业局与地区文化局合并成立抚州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办公地点设在行署院内。1986年11月,撤销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成立抚州地区广播电视局,办公地点仍设在大公路83号。2000年10月撤地设市,改称抚州市广播电视局,办公地址未变。局下属单位有:抚州电视台、抚州人民广播电台、抚州有线电视台(省网络公司抚州分公司)、江西708台、抚州831台、抚州广播电视报社、抚州广播电视稽查支队、抚州广播电视器材服务部、抚州市电影公司。2011年底,有干部、职工380人,其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6人。
   抚州人民广播电台抚州人民广播电台经2003年11月26日抚州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于2004年3月开始筹建,2005年正式成立,为抚州广播电视局下属单位,定编15人,属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台长为副县级干部。2011年底,有在岗人员22人。抚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建立,填补全市市级媒体中没有广播电台的空白。
   (二)县(市)机构
   县(市)人民广播站(台) 1955年,临川、广昌两县首先建立县人民广播站。1956年,宜黄、南城、东乡、黎川、南丰、抚州市建立人民广播站。1957年、1958年乐安、金溪、资溪、崇仁等县相继完成建站工作。县(市)广播站建立后,历经合并、撤销、停播、改名等,直至70年代初,机构才稳定。1960年广昌县因财政紧张,将广播站并入文化馆,1962年恢复。1961年金溪县广播站因电力供应困难,一度停止广播,1962年春被撤销,1964年恢复。1968年宜黄县广播站并入文化馆,称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69年又划出与县邮电局合并为广播电讯局,1970年恢复广播站建制。从1966年至1969年,各县(市)广播站先后改称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归县(市)革委会政治部领导。抚州市广播站为群众组织掌握,称抚州大联筹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89年抚州市广播站并入抚州报社,1990年才恢复广播站建制。临川、东乡、崇仁、南城、金溪等5县广播站,经省广播电视厅检查验收,分别于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8年被批准建为人民广播电台。
   县(市)广播台、站在县(市)广播事业局及文化广播电视局成立前,除做好自身广播工作外,还负责管理和指导所属乡、村广播电视事业,一般都设有办公室、编播组、农网技术组等内部机构。
   县(市)文化广播电视局 1981年,广昌、南城、南丰等县成立广播事业局。1982年,黎川、乐安、金溪、资溪等4县,1983年东乡、宜黄2县,也成立广播事业局。1984年,广播事业局并入文化广播电视局,各县(市)广播电视由文化广播电视局管理。1993年东乡县进行机构改革试点,成立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1995年体委划出,仍称文化广播电视局。临川、南城、宜黄、崇仁、东乡等文化广播电视局内设有广播电视股,其他县广播电视局则由一名领导分管广播电视工作。县(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下属广播电视单位一般有:广播台(站)、差转台、有线电视台等。
   乡镇(公社)、村(大队)广播电视站(室) 1958年6月,临川县首先在温圳公社建立广播站,至1959年冬,全县24个公社均建立广播站。1960年宜黄县9个公社全部建立广播站。1960年崇仁县采取远距离供电方式建立12个公社广播站。1958年至1960年全区建立151个公社广播站。公社广播站在1961年、1962年期间大部分先后停播。1963年国民经济好转后,广播逐渐恢复。至1977年全区有167个公社广播站。80年代初,地、县(市)成立广播事业局,公社广播站得到发展。1990年全区205个乡镇都建立广播站。随着乡镇兴办差转台、有线电视,乡镇广播站遂改称乡镇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一般有2名~4名。1992年、1993年,有221名乡镇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由人事部门聘任为国家干部。
   乡镇有线广播发展,带动大队(村)广播放大站建立。20世纪60年代初,各县(市)开始在一两个大队建立放大站。80年代前后,建立大队放大站出现一个小高潮。1974年金溪县有大队放大站33个,有播音员66人,维修人员504人。黎川县至1978年有44个大队放大站,占大队总数39%。南城县至1990年有125个村放大站,占行政村总数73.1%。1993年全区有村放大站389个,1997年下降到224个,2000年只有166个。村放大站一般有工作人员1名至2名,全部兼职,采取定量补助办法付酬。进入90年代,调频广播发展,大部分村放大站停播。
   (三)广电系统外广播电视机构 抚州地区广电系统外所建广播站(室)为厂矿企业、农林垦殖场、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完全中学等单位创办,除转播节目外,也有少量自办节目。至2000年,系统外所建电视差转台有8座,卫星地面接收站有66座,有线电视台有29座。这些广播电视机构是全区广播电视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抚州市志:全5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