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抚州市志:全5册》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20006211 |
颗粒名称: | 二、新中国成立后报刊 |
分类号: | G21 |
页数: | 13 |
页码: | 3122-3134 |
摘要: | 《抚州农民》 1952年1月1日创刊,直排文,4开4版。始为五日刊,1952年7月1日改为三日刊,1953年2月28日改为每月10刊。1956年2月1日改为横排文版,双日刊。邮局发行,报社印刷厂印刷,期发行量由3000份增至5000份。社址在抚州市吴家井13号。谷虹先后任副社长、社长,靳汾、张竹泉、蓝天、王镜明先后任总编辑。创刊号第一版刊登江西省政府主席邵式平题词:“彻底完成土地改革,消灭封建残余势力,努力增产节约备荒,巩固发展革命的胜利。”报纸一版为要闻,二版为农村经济,三版为农村政文,四版为国内外时事。主要栏目有“读报人来信”“农民识字牌”“在抚州各地”“宣传员讲话”“当前问题”“在农业社里”“党的生活”“新鲜事”“时事问答”“在祖国各地”等,并设置“农村俱乐部”副刊。5年多时间,报纸在宣传贯彻各个时期党中央方针政策,推动完成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农副业生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和动员全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由于各县报均已创办,《抚州农民》与县报在内容上有所重复,本着节约精神,《抚州农民》于1957年4月1日停刊,共出刊678期。 《临川报》 1956年7月1日创刊,中共临川县委机关报。傅柏林任总编辑。地址:临川县城梵罗山杨家祠堂。8开2版,三日刊,铅印,期发行量1万余份,经费由县印刷厂负担。1958年2月18日停刊。1980年9月,《临川报》筹备复刊。1981年1月1日,《临川报》复刊号正式出版,成为当时全省3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刊号县报之一,国内统一刊号为CN36—0013。社址:抚州市荆公路2巷1号。总编辑龚毅鹏。周刊,4开4版,铅印,期发行量4400份,1985年5月改为周二刊。1989年2月黄汉龙任总编辑,期发行量为6500份。1990年10月,社址迁至临川县上顿渡镇柴市上12号。1992年3月,吴健良任总编辑,期发行量为1.2万份。1992年9月,社址迁至临川县上顿渡镇龙津路79号。1995年4月《临川报》与《抚州晚报》合并。以“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寓教于乐,移风易俗,传播知识,丰富生活”为宗旨,及时报道临川县(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新成就、新经验,弘扬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反映时代精神,促进四化建设。一版为要闻版,设有“玉茗论坛”“天下事”“今日临川”“临汝浪花”等栏目;二版为经济生活版,设有“经济广角”“农村天地”“临川科技”等栏目;三版为综合版,设有“校园内外”“警钟长鸣”“文摘”等栏目;四版为文化副刊版,设有“抚河”“生活”等专栏。自1980年复刊至1995年4月止,共出刊1263期。先后由临川县印刷厂和赣东报社电脑激光照排印刷中心印刷。报社人员由复刊时的6人增至22人,并设立记者部、广告部、办公室、总编室等机构。报纸刊发不少好新闻,部分新闻作品在省内外获奖,其中《三任书记同念一本草木经》在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获二等奖;《县官纳税》在全国县(市)报好新闻评选中获一等奖。 |
关键词: | 抚州 成立后报刊 |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卷首部分包括序言、概述、抚州人文综述、抚州革命斗争纪略、大事记;主体分志设29卷174章,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居民生活、政党、群众团体、政权、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经济发展总情、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林业垦殖、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名优特产、贸易、交通信息产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方言、宗教民俗传说故事、艺文、人物等栏目介绍了抚州的发展历程。